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 【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 【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 【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 【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 【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治通鉴SUNQUANQUANXUE七年级下册一场穿越千年的劝学之旅

近期学校科技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穿越时空遇见你”的主题活动,运用AI技术让你与古人对话。“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为了让同学,们珍惜时光,勤奋刻苦,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劝学馆”,去看看一场跨越千年的劝学。核心素养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吕蒙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吕蒙知错能改,谦虚好学的品质。审美创造:理解文章的内容,鉴赏对话描写在刻画人物和组材方面的作用,并学习这种写作手法。文化自信:懂得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道理。语言运用:理解重点词语意思,揣摩文中的对话描写。情境任务任务一听·知文言常识任务二观·赏英雄对话任务三思·知劝学过程任务四辨·识英雄本色任务一听·知文言常识要求:观AI小剧场,听古人自我介绍;认真聆听,做好笔记。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走近作者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1)国别体:以国家(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国语》《战国策》。(2)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如《春秋》《左传》。(3)纪传体: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的前面,“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创始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4)纪事本末体:以重要事件为纲,自始至终有系统地把它记载下来。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5)通史:连贯叙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如《史记》《中国通史》(区别于“断代史”)。(6)断代史:记述某一个朝代或某一个历史阶段史实的史书。如《汉书》《宋史》等(区别于“通史”)。由于划分标准不同,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传统史书体例孙权(

182-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在外交上能屈身忍辱,以柔克刚,有勾践之奇,这方面超过了曹操,刘备。吕蒙(

178-219)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发奋苦读,智勇双全。人物档案人物档案鲁肃(

172—217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故事背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死于江陵。鲁肃接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任务二观·赏英雄对话要求:场景重现,把握朗读节奏;小组合作,理解文意;思考探究,梳理情节。朗读课文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g)/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qǐ)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è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②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节词;③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④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⑤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翻译小提示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从前,当初对……说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当道,当权掌管政事推托事务《孙权劝学》鼓励,劝勉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权曰:“孤

岂欲

卿治经为

博士

邪!

但当

涉猎,见往事耳。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古时王侯的自称“怎么,难道”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只,只是粗略地阅读研究儒家经典通“耶”“吗”历史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收获。”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十分惊奇地说: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谁比得上“所字结构”。收获(名词)从事于是,就到,等到经过讨论评议才干和谋略泛指吴地不再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

就学。及鲁肃

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

吴下阿蒙!”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了。有抱负的人知晓事情泛指多日拭目相看对朋友辈的敬称语气词,相当于“呢”连词,表顺承蒙曰:“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

见事之晚

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辞古义:推辞。今义:美好的词语。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过古义:到。今义:经过。孤古义:古时王侯自称。今义:孤独。更古义:重新。今义:更加。但今义:转折连词,但是。古义:只,仅仅。1、古今异义词2、一词多义当但当涉猎(

)应当,应该当涂掌事(

)掌管,担当见事了解见往事耳()知晓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事务,责任当涂掌事(

)事件、事情见往事耳(

)3、特殊句式否定判断句:非……状语后置句:蒙以军中多务辞省略句:(与蒙)结友而别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译文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译文结友而别与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了译文4、语气词“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末的“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解析“耳”见往事耳句末的“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解析“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末的“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解析5、成语积累吴下阿蒙:

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士别三日:

即读书人分别后几天,特指大有长进,面貌焕然一新,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刮目相待:

即用新的眼光看待,也作“刮目相看”。任务三思·知劝学过程要求:梳理故事情节;分析劝学的过程和效果。揣摩语气,体验与古人对话。合作探究一:划分层次,复述故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详)吕蒙就学(略)鲁肃赞学(详)复述故事内容: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就学”,其才略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之结友。合作探究二:梳理情节孙权劝学为何劝学?如何劝学?结果如何?思考探究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

公元210年,周瑜去世。权闻瑜死,放声大哭。拆视其(代周瑜)书,乃荐鲁肃以自代也。书略曰:“......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孙权即日便命鲁肃为都督,总统兵马;一面教发周瑜灵柩回葬。公元210年,孙权劝吕蒙学习。吴国大将吕蒙早年跟随吴王,作战勇猛,战功赫赫,却自恃武功,不爱读书。1.联系时代背景,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思考探究1.联系时代背景,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三国鼎立初成,东吴急需人才。吕蒙长于带兵打仗,短于文治。而今“当涂掌事”,要做好工作,必须学习。思考探究2.本文主要运用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画出孙权“劝学”的语句,看孙权是怎样劝服吕蒙的?乃始就学辞以军中多务学习的目的、方法委婉批评

现身说法学习的原因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可能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思考探究揣摩语气,分析人物语言——如何劝学?人物语言语气、神态和心理劝学艺术孙权不可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包含着关心、厚望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性要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隐约可见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和责备;循循善诱学习的目的和方法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性语气,指出学习目的和方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强调学习的益处思考探究3.劝学结果如何,课文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大惊”

神态描写,非常吃惊“才略”

才干和谋略“非复”

对比“非复吴下阿蒙”情不自禁的赞叹

感叹号赞叹之情溢于言表①鲁肃的神态和语言描写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从侧面反映出吕蒙才略大有长进,学习效果显著。思考探究3.劝学结果如何,课文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通过吕蒙自得自豪的语言描写。

运用感叹语气,表示惊讶、赞叹,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思考探究3.劝学结果如何,课文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三国志•吕蒙传》鲁肃:东吴的最高军事长官。吕蒙:“偏将军”,属于中下级军官。惺惺相惜,英雄惜英雄,鲁肃主动结友,是因为被吕蒙的才略折服。③鲁肃结友的举动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吕蒙学识长进惊人思考探究4.AI体验:连线英雄,尝试与之对话:思考: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气与三位人物的对话?孙权吕蒙鲁肃思考探究孙权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反问、不悦、责备。)(言辞恳切,语重心长)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吃惊,赞叹)思考探究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吕蒙任务四辨·识英雄本色要求:分析英雄的人物形象;分享活动感言。人物形象1.从刚刚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能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孙权吕蒙鲁肃吕蒙从吕蒙接受劝学和取得的成果来看,他是一个虚心受教、勤奋刻苦,有进取心的大臣。人物形象启示:一个人基础差不要紧,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