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_第1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_第2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_第3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_第4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形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体形态学

英文名称:HumanMorphology

授课学时:56学时

授课学分:3.5分

课程性质与课程属性:独立设课,专业基础性实验课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

授课对象:护理学助产方向

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护理学助产方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课程简介:人体形态学实验是护理学助产方向专业学生的基础医学课程,是完成本课程教

学的重要环节,其任务是阐明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本课程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预习理论课程和实习指导,实验过程是在教师示教基

础上,学生通过对尸体实物标本及切片的观察来验证理论知识。作为形态学最根本的基础

课程,其实验项目按正常人体的不同功能系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来安排。

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标本、模型、实物、挂图等优势,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学生感

性认识。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辨正唯物主义世界观。要始终强调按三基(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方法)来培养学生。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习中特别强调按照教材参照图谱自行观察标本(或辅以模型)

和切片(或切片的照片)。同时密切结合活体的观察和触模;并适当地结合临床病例以增强

对形态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这门

课程的实验教学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和临床医学课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1、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工作,了解实验内容、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及实验步

骤。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公物,严禁浪费。

2、实验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讨论,掌握人体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动手操

作,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老师要积极巡视辅导,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

3、实验后,要求学生放回仪器,垃圾入桶,桌净凳齐,做好卫生工作。

4、做好实验报告,要求报告规范、结果真实、绘图仔细、讨论认真、上交及时。

课程考核方式与办法、评分标准:

本课程属考试课程,实验课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30%。实验课成绩采用平时考查与实物标

本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平时考查综合评价占20%(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

实物标本考核综合评价占80%o实物标本考核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辨认30种人体器官或

结构和通过幻灯片辨认10种人体光镜和电镜下重要细胞和组织结构组成。

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本课程共开设28个实验项目,其中,基础型实验9个,综合性实

验18个,研究探索型实验1个。具体内容见附表:

序号实验项目学时每组人数实验要求实验类型

1骨学总论、躯干骨21必修基础型

2上下肢骨21必修综合设计型

3颅骨21必修综合设计型

4骨连接21必修综合设计型

5肌学(-)21必修基础型

6肌学(二)21必修基础型

7消化管、腹膜21必修综合设计型

8消化腺21必修综合设计型

9呼吸系统21必修综合设计型

10泌尿系统21必修综合设计型

11生殖系统21必修综合设计型

12心脏21必修综合设计型

13动脉21必修综合设计型

14新鲜猪心、猪肾解剖210必修研究探索型

15静脉、淋巴21必修综合设计型

16感觉器21必修综合设计型

17脊髓、脑干、小脑、间脑、21必修综合设计型

18大脑、传导路21必修综合设计型

脑、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

1921必修综合设计型

脊液循环

20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21必修综合设计型

21上皮组织21必修基础型

22结缔组织21必修基础型

23肌组织和神经组织21必修基础型

24消化、呼吸系统组织21必修基础型

25泌尿、生殖系统组织、21必修基础型

26心血管、免疫、内分泌组织21必修基础型

27人体胚胎早期发生21必修综合设计型

28实验总复习、考核21必修基础型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目:

1.项涛主编,《人体形态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朱晞主编,《人体解剖学实习指导》,第一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K.L.MOORE,A.M.R.AGUR,ESSENTIALCLINICALANATOMY,2002.

5.郭光文主编,《人体解剖彩色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实验1骨学总论、躯干骨

【目的意义】辨认躯干骨主要结构,充分理解骨骼的作用。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骨的构造。观察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特征和各部椎骨

的主要特征。观察胸骨角、肋弓的位置及形态。

熟悉内容:观察骨的分类。观察胸骨的分部,肋的组成,肋骨的形态特点。

了解内容:观察煨烧骨和脱钙骨。观察肋的区分。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在标本上辨认颈椎、胸椎、腰椎、舐椎、尾椎;胸骨、肋。

主要仪器设备:1.全身骨挂图1套。2.人体骨架标本一具。3.各类骨标本每人一件。4.儿

童长骨的纵切解剖标本,示教骨膜、骨髓和软骨。5.脱钙骨和锻烧骨标本。

【注意事项】告知实验室规则,标本模型的爱护。

实验2上、下肢骨

【目的意义】辨认上肢骨,下肢骨各部骨及其主要结构。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肩胛骨、肱骨、尺骨、棱骨的主要形态结构。观察骸骨、股

骨、胫骨、腓骨的主要形态结构。

熟悉内容:观察上肢骨的组成,腕骨、掌骨、指骨的组成。观察下肢骨的组成,跑骨的组

成。

了解内容:观察腕骨、掌骨和指骨的形态特点。观察骸骨的构成,骸骨的形态,跖骨和趾

骨的组成。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和自由上肢骨(肱骨、槎骨、尺骨、手骨)。

2.下肢带骨(髅骨)和自由下肢骨(股骨、膜骨、胫骨、腓骨、足骨)。

主要仪器设备:L全身骨挂图1套。2.人体骨架标本一具。3.各类骨标本每人一件。4.上

下肢骨标本一人一组一套。

【注意事项】组装好一套摆好位置需同学协同完成。

实验3颅骨

【目的意义】辨认颅骨及其主要结构,充分理解骨骼的作用。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颅底内、外面的主要形态结构,眶与骨性鼻腔的形态结构,

鼻旁窦位置及开口部位,颅囱的位置。

熟悉内容:观察脑颅骨和面卢页骨的组成,下颌骨的形态特点,颅顶面、侧面和后面观的主

要形态结构。

了解内容:观察各分离颅骨的分部,眶与骨性鼻腔的组成,新生儿颅的特征。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在标本上辨认脑颅骨,其中成对的4块(顶骨、颗骨),不成对有4块(额

骨、枕骨、蝶骨、筛骨)。辨认面颅骨,其中成对的有12块(上颌骨、翻骨、鼻骨、泪骨、

下鼻甲、腭骨)不成对3块(犁骨、下颌骨及舌骨)。颅底内面观,颅的前面观、颅的侧

面观结构。

主要仪器设备:1.全身骨挂图1套。2.人体骨架标本一具。3.各类骨标本每人一件。4.颅

骨标本1人一件。5.分离颅骨标本一套(示教)

【注意事项】颅骨一定要仔细辩认,易损要保护好。

实验4骨连接

【目的意义】明确全身主要关节的组成、结构和运动。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椎骨的连结,脊柱的组成及整体观的特点,胸廓上、下口的

组成。观察胸锁关节的组成及特点;观察肩关节、肘关节的组成、辅助结构及运动;观察

骨盆的组成、界线及小骨盆下口的构成;观察酸关节、膝关节的组成、辅助结构及运动。

熟悉内容:观察脊柱的运动,胸廓的组成及形态,颅骨的连结,颍下颌关节的组成。观察

喙肩韧带的位置及作用,前臂骨的连结,挠腕关节的组成及运动;观察坐骨大、小孔的构

成,耻骨联合的构成,踝关节的组成及运动,足弓的构成。

了解内容:观察胸肋关节和肋椎关节的组成,胸廓的运动。观察肩锁关节的组成,前臂骨

间膜的形态,手部其他各关节组成和运动;观察舐能关节的组成,闭孔膜与闭膜管,耻骨

弓与耻骨下角,胫腓骨的连结。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通过示教和观测标本重点掌握滑膜关节的构成以及辅助结构的形态结构,椎

骨间、上肢骨间及下肢骨间的连接结构。

主要仪器设备:1.全身关节挂图1套。2.瓶装关节标本数件。3.椎骨连结的解剖标本

数件。4.胸廓前壁的解剖标本2件。5.上肢各骨连结解剖标本数件。6.下肢各骨连结

解剖标本数件。7.运动系录像片。

【注意事项】标本数量多,有气味。鼓励学生亲自操作。

实验5肌学(一)

【目的意义】掌握全身肌的区分及躯干肌的位置和作用。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观察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

位置和作用。观察胸肌的位置和作用,膈的位置、作用和裂孔,腹肌前外侧群位置和作用。

熟悉内容:观察斜角肌间隙的构成及内容。

了解内容:观察腹直肌鞘的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内容。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肌的形态和构造、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肌的命名法、肌的辅助装置。

2.躯干肌(1)背肌(2)胸肌(3)膈(4)腹肌

【注意事项】先标本后尸体,注意分组和次序。

实验6肌学(二)

【目的意义】掌握头颈肌、四肢肌的位置和作用。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咀嚼肌的位置及作用。观察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臂肌前、

后群各肌的位置和作用,能屈腕、屈指、伸腕、伸指和使前臂旋前、旋后的肌肉。臀大肌、

梨状肌、骼腰肌的位置和作用,大腿肌的分群和作用,大腿前、后群肌的位置。

熟悉内容:观察手肌的分群、拇收肌、骨间肌和蚓状肌的位置和作用。观察小腿肌的分群、

作用,小腿三头肌的位置、作用。

了解内容:观察颅顶肌的形态、位置。舌骨上、下肌群中主要肌肉的位置。除三角肌外的

其他上肢带肌的位置、作用。观察髓肌后群其他各肌、大腿肌内侧群各肌的位置和形态。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面肌(1)颅顶肌(2)眼轮匝肌(3)口周围肌(4)鼻肌

2.咀嚼肌(1)咬肌(2)颍肌(3)翼内肌(4)翼外肌

3.颈肌(1)颈浅肌和颈外侧肌(2)颈前肌(3)颈深肌

4.上肢肌(1)上肢带肌(2)臂肌(3)前臂肌(4)手肌

5.下肢肌(1)臀肌(2)大腿肌(3)小腿肌(4)足肌

【注意事项】先标本后尸体,注意分组和次序。

实验7消化管

【目的意义】掌握消化系统器官(消化管)的组成、位置和形态结构。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腭帆形成的结构,咽峡的构成;舌粘膜的结构,频舌肌的走

行;口腔腺的位置及开口。观察咽的位置、区分及交通,鼻咽部的结构,咽淋巴环的组成。

观察食管狭窄的位置。观察胃的形态和分部。观察十二指肠的形态及分部,十二指肠降部

的结构;空、回肠粘膜的特点。观察盲肠和阑尾的位置,直肠的形态和位置,肛管内面的

结构。

熟悉内容:观察腭的位置与区分,牙的形态和构造,舌的形态和区分。观察腭扁桃体的位

置和形态结构。观察食管的位置和分部。观察胃的位置,胃壁的结构。观察空、回肠的位

置和区别。大观察肠的区分,结肠和盲肠的特征性结构,回盲瓣的位置。观察梨状隐窝的

位置。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口腔(1)唇(2)颊(3)腭(4)牙(5)舌(6)唾液腺

2.咽(1)咽的位置和形态(2)咽的分部

3.食管(1)食管的位置和分部(2)食管的狭窄部位

4.胃(1)胃的形态和分部(2)胃的位置

5.小肠(1)十二指肠(2)空肠与回肠

6.大肠(1)盲肠(2)阑尾(3)结肠(4)直肠(5)肛管

主要仪器设备:全身消化系统挂图1套。

1.腹腔脏器标本(切开腹前壁示腹腔脏器的标本)3具。

2.人体半身模型2件。

3.人体头、颈正中矢状切面标本数件。

4.各类牙的标本2件套。

5.舌、舌肌、三大唾液腺标本4件。

6.咽腔及咽壁的标本和模型各2件。

7.后纵隔模型1件。

8.盆腔正中矢状切面标本和模型各4件。

9.腹腔脏器标本数件。

【注意事项】先模型后标本,小组讨论。

实验8消化腺、腹膜

【目的意义】掌握消化系统器官(消化腺)的组成、位置和形态结构。掌握腹膜形成的主

要结构的位置和形态。

【实验要求】掌握:观察肝门的位置和结构,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观察胰

的位置与形态。观察肝的位置和外形。观察胰液的排出途径。了解内容:肝形成的韧带。

掌握内容: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大网膜的位置和构成。直肠子宫陷凹和直肠膀胱陷凹的

位置。

熟悉内容:网膜囊和网膜孔境界。观察由腹膜形成的系膜、韧带、皱裳、隐窝和其它陷凹

的位置。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肝(1)肝的形态(2)肝的位置和毗邻(3)肝外胆道系统

2.胰(1)胰的位置与毗邻(2)胰的分部

3.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1)腹膜内位器官(2)腹膜间位器官(3)腹膜外位器官

4.腹膜形成的结构(1)网膜(2)系膜(3)韧带(4)皱裳、隐窝和陷凹

5.腹膜腔的分区(1)结肠上区(2)结肠下区

主要仪器设备:1.全身消化系统挂图1套。

2.腹腔脏器标本(切开腹前壁示腹腔脏器的标本)3具。

3.人体半身模型2件。

4.肝、胰标本和模型各数件。

5.肝、胆、胰及十二指肠标本各3件。

6.腹膜标本和模型各数件。

【注意事项】先模型后标本,小组讨论。

实验9呼吸系统

【目的意义】掌握呼吸系统器官的组成、位置和形态结构。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喉软骨的位置、形态,喉腔的区分、各部特点和交通(同时

观察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观察气管的构成,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观察肺门的位置

及结构。

熟悉内容:观察鼻中隔的构成。观察环勺关节、环甲关节的组成及作用,弹性圆锥的位置。

观察气管的位置。观察肺的位置与外形。

了解内容:观察鼻腔、鼻旁窦。观察方形膜、甲状舌骨膜、环气管韧带的位置,喉肌。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鼻(1)外鼻(2)鼻腔(3)鼻旁窦

2.喉(1)喉软骨(2)喉的连接(3)喉肌(4)喉腔

3.气管与支气管(1)气管(2)支气管

4.肺(1)肺的形态(2)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3)支气管树(4)支气管肺段

5.胸膜(1)壁胸膜(2)脏胸膜(3)胸膜腔(4)胸膜隐窝

6.纵隔(1)上纵隔(2)下纵隔

主要仪器设备:全身呼吸系统挂图1套。

1.头颈部正中矢状切面标本各4件。

2.喉连结的标本和模型各6件。

3.喉肌的标本和模型各1件。

4.喉腔的标本和模型各数件。

5.气管、主支气管的标本和模型各3件。

6.纵隔的标本和模型各1件。

7.人体半身模型2具。

8.支气管分支的模型2件。

9.左、右肺标本及模型各4件。

10.肺段标本和模型各2件。

11.全身骨架1具。

12.胸膜标本2件

【注意事项】

实验10泌尿系统

【目的意义】掌握泌尿器官的组成、位置和形态结构。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肾的形态、被膜和结构。观察输尿管的分部与狭窄。观察膀

胱的形态和内面结构。观察睾丸的形态结构,附睾的位置与形态,输精管和射精管,精索

的概念。观察阴茎的组成。观察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射精管的开口。

熟悉内容:观察肾的位置与比邻(同时观察肾上腺的位置和形态)。观察膀胱的位置与比

邻。观察前列腺、精囊的位置与形态。观察睾丸与精索的被膜。

了解内容:观察男性尿道前列腺部的结构。观察适合输精管结扎的部位,尿道球腺的位置。

观察阴囊壁的组成和特点,阴茎包皮的形态特征。观察男性尿道前列腺部的结构。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肾(1)肾的形态(2)肾的位置与毗邻(3)肾的被膜(4)肾的结构

2.输尿管(1)输尿管位置(2)输尿管分部(3)输尿管三处狭窄

3.膀胱(1)膀胱的形态(2)膀胱的内面结构(3)膀胱的位置与毗邻

4.尿道

主要仪器设备:全身泌尿系统挂图和男性生殖系统挂图各1套。

1.腹膜后间隙的脏器标本和模型(示肾的位置)2件。

2.泌尿器标本和模型各数件。

3.肾的剖面(冠状)标本和模型各数件。

4.女性盆腔矢状切面(示尿道)标本和模型各2件。

5.女阴标本1件。

6.男性盆腔正中矢状切面标本和模型各2件。

7.阴囊层次标本及精索标本各2件。

8.阴茎、睾丸解剖标本各1件。

9.前列腺和精囊腺解剖标本和模型各1件。

【注意事项】肾剖面要详解,男性尿道最好要演示。

实验11生殖系统

【目的意义】掌握男性生殖器官的组成、位置和形态结构。掌握女性生殖器官的组成、位

置和形态结构。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肛门三角的肌肉及筋膜。尿生殖三角的主要肌肉

及筋膜。盆膈、尿生殖膈、坐骨肛门窝三个结构。掌握腹膜形成的主要结构的位置和形态。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卵巢的形态和固定装置,输卵管的分部与标志性结构,子宫

的形态和固定装置。观察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肛门三角的肌肉及筋膜。尿生殖三

角的主要肌肉及筋膜。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大网膜的位置和构成。直肠子宫陷凹和直肠

膀胱陷凹的位置。

熟悉内容:观察卵巢的位置,子宫的位置。观察坐骨肛门窝的位置。网膜囊和网膜孔境界。

观察由腹膜形成的系膜、韧带、皱裳、隐窝和其它陷凹的位置。

了解内容:观察适合输卵管结扎的部位,阴道与阴道弯的位置。盆膈、尿生殖膈、坐骨肛

门窝三个结构。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男性内生殖器(1)睾丸(2)附睾(3)输精管和射精管(4)腱(5)

前列腺

2.男性外生殖器(1)阴囊(2)阴茎

3.男性尿道(1)男性尿道分部(2)男性尿道三处狭窄、扩大(3)男性尿道两处弯曲

4.女性内生殖器(1)卵巢(2)输卵管(3)子宫(4)阴道

主要仪器设备:男、女性生殖系统挂图各1套,腹膜挂图1套。

1.女性盆腔正中矢状切面标本和模型各2件。

2.女性盆腔器官标本和模型各2件。

3.女性内生殖器的解剖标本和模型各2件“

4.女性外生殖器标本2件。

5.女性乳房标本和模型各2件。

6.会阴标本和模型各1件。

7.女性乳房、会阴标本1件。

8.女性盆腔正中矢状切面标本和模型各数件。

9.女性盆腔器官标本和模型各2件。

【注意事项】标本、模型数量多,注意次序。掌控时间节奏。

实验12心脏

【目的意义】掌握心脏的位置、形态结构及血供。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心的位置、外形;观察各心腔的主要结构;观察室间隔的区

分;观察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冠状窦及其属支;观察心包及心包腔。

熟悉内容:观察心的比邻;观察房间隔、室间隔和房室隔的位置;观察心的静脉;观察心

包窦的位置。

了解内容:观察肺动干的起始与分支。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心脏(1)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2)心腔内部结构(3)心的构造(4)

心传导系(5)心的血管(6)心包

主要仪器设备:脉管系统总论、心脏、肺循环动脉挂图1套。

1.心及全身血管标本和模型2件。

2.心传导系标本1件。

3.心血管标本和模型各4件。心包标本2件。

4.人体半身模型2具。

【注意事项】先模型后标本,在模型上多花时间研究解说清楚。

实验13动脉

【目的意义】掌握主动脉、头颈部、上肢和胸部的动脉位置和形态。腹部、盆部和下肢的

动脉位置和形态。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主动脉的起止、区分,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观察颈外动脉

的分支及其主要分布;观察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和位置。观察腹主动脉脏支的分支和分

布。

熟悉内容:观察颈总动脉的起始与分支,观察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观察锁

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分布,腋动脉和肱动脉的起始与终止;观察胸主动脉的分布。观察观

察骼总动脉的起始与分支;观察骸内、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分布;观察下肢动脉干的位置。

了解内容:观察胸主动脉脏支。观察腹主动脉壁支的分布。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动脉:辨认全身各处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

(1)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走行和分布。

(2)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梯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布,掌浅、深弓

的组成、分支。

(3)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支的行径和分布。

(4)潞外动脉、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布。

主要仪器设备:脉管系统总论、心脏、肺循环动脉挂图1套。体循环动脉挂图1套。

1.全身血管标本2具。

2.人体主要局部血管瓶装标本20件

3.体循环动脉录像片。

【注意事项】注意分组和时间分配。

实验14猪心解剖

【目的意义】通过解剖观察新鲜猪心,掌握心脏的外形、内腔结构、心脏血管的走行、心

包的形态。

【实验要求】掌握猪心各部的形态结构,观察各心腔的入口、出口、瓣膜。追踪左右冠状

动脉起源及其分支。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取新鲜猪心,首先观察外形,找到冠状沟、前后室间沟、心尖、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等外形结构,观察上述血管与心脏的连接关系。接着

观察内腔,横行剖开右心耳,暴露右心房内腔,观察其内部结构(对照书本插图),沿右

心室前壁纵行剖开,暴露右心室内腔,仔细观察位于右房室口上的三尖瓣、腱索、乳头肌

以及位于肺动脉口上的肺动脉瓣,,观察其大小、形状和位置,比较二者的形态差异,依

同法剖开左心房,观察其内面有梳状肌,后方两侧有肺上、肺下静脉口各二个,前下方有

通左心室的左房室口,沿左心室前壁纵向剖开,观察室壁厚度,并和右心室壁作比较,寻

找位于左房室口上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观察其大小、形状和位置,比较两者的形态差异。

追踪冠状动脉:在主动脉根部左右侧仔细分离心外膜,可见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也可从

升主动脉起始处腔内找到冠状动脉的开口),用镒子循动脉向远端分离,沿冠状沟向右下

查看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后室间支的行走和分布,再沿冠状沟向左前下追踪左冠状动脉及

其分支前室间支和旋支的行走和分布,查看动脉的供血范围。追踪心脏静脉:心的静脉与

动脉伴行,其静脉血经过心大、中、小静脉汇入冠状窦,再经过冠状窦口注入右心房。

【注意事项】利用新鲜猪心进行解剖观察更接近活体标本,实验时要仔细观察,特别要重

视对心脏瓣膜、冠状动脉的观察。

实验15静脉、淋巴

【目的意义】掌握静脉的连续性,位置和形态。胸导管和部分局部淋巴结的位置和形态。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上腔静脉、头臂静脉的合成及主要属支,静脉角的位置;观

察颈内静脉的起始、主要属支;观察上肢浅静脉的起始与注入部位;观察卜腔静脉的起始、

主要属支、走行与注入部位;观察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的起始,走行和注入部位;观察肝

门静脉的位置、汇合的静脉及其主要属支。观察胸导管的起始、收授范围和注入部位;观

察乳糜池的位置和合成。观察下颌下淋巴结、颈外侧淋巴结、腋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的

位置。

熟悉内容:观察面静脉和卜.颌后静脉的合成;观察颈外静脉的合成与注入的静脉;观察奇

静脉和半奇静脉的起始、属支和注入部位;观察颈外静脉的合成与注入的静脉;观察胸腹

部主要淋巴结的名称。观察胸腺的位置与形态。观察脾的位置及形态。

了解内容:观察观察骸内、外静脉的主要属支。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

静脉

1.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径。

2.头臂静脉的组成和行径。

3.颈内静脉的起止、行径和主要属支。

4.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的起止、行径以及颈外静脉的行径。

5.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径和注入部位。

6.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起止、行径。

7.下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径。

8.肾静脉、睾丸静脉(卵巢静脉)的行径。

9.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起始、行径、注入部位及其属支。

10.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特点和属支。

淋巴

1.主要淋巴结分布2.胸导管3.脾脏

主要仪器设备:体循环静脉挂图1套。淋巴系挂图1套。

1.体循环静脉标本和模型各6件。

2.头、颈部主要浅、深V的标本和模型,淋巴系标本和模型.胸导管标本和模型数件。

3.上肢浅V(头V、贵要V)的标本和模型各4件。

4.下肢浅V(大隐V、小隐V)标本和模型各4件。

5.肝门V模型2件。

6.体循环静脉和淋巴系录像片。

【注意事项】内容多,时间紧。淋巴系统标本少。

实验16感觉器

【目的意义】掌握视器和前庭蜗器的组成、形态结构。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眼球壁的层次、各层的分部及其主要结构;观察晶状体的形

态位置。观察泪器的组成及各部的位置;观察眼球外肌的排列。观察外耳道的形态特点。

观察鼓室的位置,壁的毗邻和内外侧壁的结构。观察骨迷路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观

察膜迷路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熟悉内容:观察眼副器的组成;观察结膜的分部和结膜囊。观察外耳的组成。观察听小骨

的形态特点,观察咽鼓管的分部及形态;观察乳突窦的位置与交通。

了解内容:观察眼球的一般形态;观察眼睑的形态及构造;观察眶脂体和眼球筋膜鞘。观

察耳廓的形态结构。观察内耳道的位置与内容。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

1.眼球(1)眼球壁(2)眼球的内容物

2.眼副器(1)眼睑(2)结膜(3)泪器(4)眼球外肌(5)眶脂体与眶筋膜

3.眼的血管和神经(1)动脉(2)静脉(3)神经

4.外耳(1)耳廓(2)外耳道(3)鼓膜

5.中耳(1)鼓室(2)咽鼓管(3)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6.内耳(1)骨迷路(2)膜迷路(3)内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4)内耳道

主要仪器设备:感觉器总论和视器、前庭蜗器挂图1套。

1.眼球标本模型数件。

2.耳的解剖标本2件。

3.耳放大模型数件。

4.内耳模型数件。

5.示教用听小骨的标本1件。

【注意事项】标本少,主要在模型上进行。结构小督促学生仔细观察。

实验17脊髓、脑干、小脑、间脑

【目的意义】掌握脊髓外形结构特征,灰质和白质的等特别是同内部结构相关的结构。

掌握脑干外形结构特征和组成。掌握小脑、间脑、外形结构特征,特别是同内部结构相关

的结构。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脊髓的外形及其结构。

熟悉内容:观察脊髓的位置,脊髓节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了解内容:观察脊髓各代表平面的结构。

掌握内容:观察脑干的组成、外形及各部的主要结构(包括菱形窝)。

熟悉内容:观察第四脑室的位置、境界。

了解内容:观察脑干各代表平面的结构。

掌握内容:观察小脑的形态、小脑齿状核的位置和形态。观察间脑的位置与分部(同时观

察垂体的位置和形态);观察背侧丘脑的形态,下丘脑的位置和组成。观察端脑的分叶和

主要沟回的位置。观察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各语言中枢的位

置;观察基底核的组成,内囊的位置、分部。

熟悉内容:观察第四脑室的位置、境界。观察第三脑室的位置与交通。观察后丘脑、底丘

脑的位置,组成。观察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及交通。部分大脑半球髓质的形态。

了解内容:观察上丘脑的位置和组成。观察外囊和最外囊的位置,观察边缘系统的组成。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通过示教和观测标本及模型掌握脊髓、脑干外形和内部结构,小脑、间脑

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主要仪器设备:脊髓

1.切除椎管后壁的脊髓标本2件。

2.离体脊髓标本数件。

3.脊髓切片4件。

4.脊髓挂图一套。

脑干

1.脑干彩色挂图一套。

2.脑标本模型4件。

3.脑干标本和模型各数件。

4.脑正中矢状切面标本数件。

5.脑冠状切面标本数件。

6.脑室标本和模型2件。

小脑、间脑

1.小脑、间脑、端脑外形挂图1套。

2.脑标本成模型数件。

3.小脑标本和模型各数件。

4.脑室标本和模型各2件。

【注意事项】先挂图模型,后标本。标本多,结构细。

实验18大脑

【目的意义】掌握端脑外形结构特征,特别是与内部结构相关的结构。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端脑的分叶和主要沟回的位置。观察第I躯体运动区,第I

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各语言中枢的位置;观察基底核的组成,内囊的位置、分部。

熟悉内容:观察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及交通。部分大脑半球髓质的形态。

了解内容:观察外囊的位置,观察边缘系统的组成。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通过示教和观测标本及模型掌握大脑、外形,内部结构。

主要仪器设备:1.端脑外形挂图1套。2.脑标本和模型各数件。3.小脑标本和模型各

8件。

【注意事项】大脑的功能区要仔细研究。

实验19脑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传导路

【目的意义】掌握脑脊髓被膜的层次和形成的结构,脑的血液供应和主要分支分布。掌握

传导通路的上行(感觉)通路。掌握传导通路的下行(运动)通路。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脑和脊髓的被膜的层次关系,观察硬膜外隙和蛛网膜卜.隙及

终池的位置;观察硬脑膜的构成,大脑镰和小脑幕的位置,硬脑膜窦的位置和血液回流的

途径。观察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大脑动脉环

的构成、位置。

熟悉内容:观察蛛网膜粒的位置与形态;观察软膜及脉络丛。

了解内容:观察齿状韧带的位置。

掌握内容:上行(感觉)、下行(运动)传导通路的概念。感觉传导通路。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浅

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及四肢的痛、温度、触(粗)觉传导通路。下行(运动)传导通路的

概念。观察交感干。

熟悉内容:头面部痛、温度、触觉传导通路。锥体系和上、下运动神经元。皮质核束和皮

质脊髓束的纤维来源,纤维交叉,以及对下运动神经元的联系。

了解内容: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视交叉、视束的纤维来源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视觉传

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脑脊髓的被膜(1)脊髓的被膜(2)脑的被膜

2.脑和脊髓的血管(1)脑的血管(2)脊髓的血管

3.脑脊液及其循环

主要仪器设备:脑和脊髓被膜、血管、脑脊液

1.脑和脊髓被膜、血管、脑脊液挂图1套。

2.脑室标本2件和模型4件。

3.脑血管标本6件和模型数件。

4.脑和脊髓被膜标本4件和模型2件。

传导通

1.传导通路挂图和模型。

2.运动传导通路模型4件。

3.感觉传导通路模型4件。

4.视觉传导通路模型2件。

【注意事项】传导路需多次演示。

实验20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

【目的意义】掌握脑神经主要分支和分布。掌握脊神经(颈丛、臂丛、腰丛、舐丛)主要

分支和分布。掌握内脏神经的低级中枢部位,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在形态结构和

功能上的差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二者在形态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

【实验要求】掌握内容:观察面神经的出、入脑和出、入的颅部位,主要分支和分布。观

察前庭蜗神经的入脑和入颅部位。观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主要分支和分布。观察副神

经和舌下神经的出脑和出颅部位及分布。

熟悉内容:观察喉上神经、喉返神经走行中的伴行关系及分布。

掌握内容:观察颈丛的位置和分布,膈神经的走行和分布。观察臂丛的位置,肌皮神经、

尺神经、正中神经、梯神经和腋神经的起始、肌支和皮支的分布范围。掌握胸神经主要分

支和分布和节段性分布。掌握脊神经(腰丛、舐丛)主要分支和分布。观察股神经的主要

分支和分布,闭孔神经的分布。观察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分支分布。坐骨神经

走行中通过的主要部位。

熟悉内容:观察颈丛、臂丛位置。观察腰丛、舐丛的位置。

了解内容:观察脊神经节的位置。

掌握内容: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干(包括椎旁节)的位置和组成;主要椎前节

的名称、位置。内脏大、小神经的组成、联系,节后纤维分布概况。副交感低级中枢的位

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形态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

熟悉内容: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核,交换神经元的部位,节后纤维的分布和

功能。迷走神经内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起始核及分布情况。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

经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别。

了解内容:盆内脏神经的起源、分布概况。内脏感觉神经的概况。牵涉痛的概念。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观察12对脑神经标本与模型。

2.观察颈丛、臂丛、腰丛、舐丛的神经支配范围,整体脊神经分布标本。

3.交感神经的分布,内脏大、小神经;交感干(交感神经节和节间支)

主要仪器设备:脑神经

1.周围神经系统一一脑神经挂图1套。

2.脑标本和模型各4件。

3.12对模型2件,脑神经瓶装标本2件。

4.脑神经核模型2件。

5.脑干与脑神经根标本6件。

6.面神经及其分支瓶装标本2件和模型4件。

7.舌咽神经瓶装标本2件。

8.迷走神经瓶装标本标本2件。

周围神经

1.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挂图1套。

2.脊髓标本和模型各6件。

3.脊神经后支,脊神经前支的神经丛及其分支的标本和模型4具已解剖尸体。

4.颈丛、臂丛和胸神经标本及模型各6件。

5.腰丛和舐丛标本6件。

内脏神经

1.内脏神经模型2件。

2.内脏神经电动模型2台。

3.内脏神经电教片

4.测验所需神经系统标本。

【注意事项】内容多。标本多,结构细。老师要耐心细致讲解。

实验21绪论、上皮组织

【目的意义】1.掌握组织切片观察方法,使学生能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会在光镜下

正确绘图和描述所观察到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熟练操作显微数码互动平台。2.掌

握大体标本观察方法。学会观察、描述组织和器官的大体病理变化。3.了解组织和器官

石蜡切片的一般制作过程。4.通过观察上皮,掌握上皮的共同特点、掌握各种被覆上皮

的结构特点。

【实验要求】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细胞的微细结构(脊神经节细胞)和细胞的超

微结构(肝细胞电镜照片)。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常用技术。掌握:单层柱状上皮、假

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复层扁平上皮的形态特点和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熟悉:腺上皮的形

态结构。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2.光镜下辨认各种被覆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扁平、立方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3.绘制单层柱状上皮彩图并描述其形态结构特点。

4.观看《组织学技术》录像

主要仪器设备:1.显微数码互动平台2.上皮组织切片标本:(套/人)。3.多媒体、显

微镜

【注意事项】特别强调显微镜的正确操作。实验报告准确、规范、及时的重要性。

实验22结缔组织、血液和血发生、软骨和骨

【目的意义】1.掌握疏松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

大细胞的形态。2.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3.掌握Giemsa染色的血涂片中红细胞及各类

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4.掌握骨组织的结构。

【实验要求】1.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微细结构。熟悉:致密结缔组织的形态。2.掌握:

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微细结构。3.掌握:透明软骨和骨的微细结构。

熟悉:弹性软骨、纤维软骨的形态特点;骨组织中各类细胞的光、电镜结构。

了解:脂肪组织的结构特点。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观察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绘图)

2..疏松结缔组织中几种重要细胞的电镜照片

3..观察血涂片(绘图)

4.白细胞的电镜照片

5.学生互采耳血自制血涂片,染色后观察。

6.观察透明软骨、长骨磨片和胎儿指骨(骨发生过程)切片标本。

7.骨组织中重要细胞的电镜照片

8.示教:嗜酸性粒细胞、嗜磴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9.学会油镜的使用方法,并在油镜下识别各种血细胞(RBC、各种WBC、PLC)。

主要仪器设备:1.数码显微互动平台。2.结缔组织切片标本(套/为o3.采血针、

染色剂等等

【注意事项】

实验23肌组织、神经组织

【目的意义】1.掌握肌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及三种肌纤维在不同切面的光镜形态结构特

点。2.掌握神经组织的组成;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特点。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3.了解神

经末梢。

【实验要求】掌握: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光镜下结构;骨骼肌和心肌的超微结构特点。

光镜下能分辨三种肌纤维,绘制骨骼肌纵横切面简图并描述其形态结构特点。掌握:光镜

下能辨认神经元,绘制神经元切面简图并描述其形态结构特点。神经元(脊髓)、神经胶质

细胞、有髓神经纤维(坐骨神经)形态结构;神经纤维、运动终板及突触的电镜图像;血

脑屏障的结构特点。

熟悉:神经末梢的超微结构。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观察骨骼肌(绘图)、心肌和平滑肌切片标本。

2.骨骼肌和心肌的电镜照片

3.观察神经元(绘图)、胶质细胞、有髓神经纤维(纵横切)。

4.示教:心肌闰盘、触觉小体、环层小体。

5.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电镜照片

主要仪器设备:L显微数码互动平台。2.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切片标本(套/人)

【注意事项】数码互动设备、多媒体、显微镜注意爱护实验室标本,防止人为损坏,注意

节约水电。维护实验室卫生。

实验24消化系统组织、呼吸系统组织

【目的意义】1.掌握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胃、小肠和阑尾的组织结构特点,肝和胰的

组织结构。2.掌握气管和肺的组织结构。

【实验要求】1.掌握消化管的一般结构。2.光镜下分辨胃、小肠、阑尾、肝、胰切片

标本。3.绘小肠绒毛光镜下简图并描述其形态结构特点。4.掌握气管壁的结构,镜下能

分辨肺内的导气部。5.光镜下辨认肺。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观察组织切片:

1.自看:胃、小肠、结肠、阑尾、肝、胰切片。

2.示教:胃底腺壁细胞、主细胞;小肠潘氏细胞、胰泡心细胞、肝库普弗细胞

观察组织切片

1.自看:气管、肺切片

2.示教:细支气管。

主要仪器设备:1、显微数码互动平台。2、标本:(1)消化系统组织切片标本(套/

人);(1)呼吸系统组织切片标本(套/人)

【注意事项】数码互动设备、多媒体、显微镜注意爱护实验室标本,防止人为损坏。切片

分时看。

实验25泌尿系统组织、生殖系统组织

【目的意义】1.掌握肾的组织结构。2.掌握睾丸的组织结构;掌握卵巢、子宫、乳腺的

组织结构、卵泡发育中的形态结构变化;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形态结构变化。

【实验要求】1.光镜下辨认肾。2.绘肾单位光镜下简图并描述其形态结构特点。3.掌

握睾丸结构,重点识别各级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4.掌握卵巢结构及卵

泡发育中的形态变化,子宫结构及分辨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5.绘次级卵泡光镜下

简图并描述其形态结构特点。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观察组织切片

1.自看:肾切片。2、示教:肾的近曲小管、远曲小管、致密斑。

观察组织切片

1.自看:睾丸、卵巢、子宫增生期、子宫分泌期切片切片

2.示教:支持细胞、原始卵泡、生长卵泡、乳腺。

主要仪器设备:1.显微数码互动平台。2.标本:泌尿系统组织切片标本(套/人)3.标

本:生殖系统组织切片标本(套/人)

【注意事项】数码互动设备、多媒体、显微镜注意爱护实验室标本,防止人为损坏。切片

分时看。

实验26心血管系统组织、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组织

【目的意义】1.掌握心脏、大、中、小动脉管壁组织结构。掌握淋巴组织的构成、存在

形式,淋巴结的组织结构。掌握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的组织结构。

【实验要求】1.掌握心血管壁的共同结构。2.光镜下辨认心脏、大、中、小动脉。3.绘

中动脉光镜下简图并描述其形态结构特点。认识H.E标本中的淋巴组织,光镜下辨认淋巴

结。4.镜下分辨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组织结构。5.绘甲状腺滤泡光镜下简图。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观察组织切片和铺片:

1.自看:心脏切片,大、中、小动脉切片。

2.示教:蒲肯野纤维、毛细血管铺片。

观察组织切片自看:淋巴结切片

观察组织切片

1.自看:观察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切片

2.示教: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嗜磴性细胞。

主要仪器设备:1.显微数码互动平台2.标本:心血管系统组织切片标本(套/人)3.标

本:免疫系统组织切片标本(套/人)4.标本:内分泌系统组织切片标本(套/人)

【注意事项】看三个系统的主要器官,时间较紧。

实验27人体胚胎早期发生

【目的意义】掌握卵裂和胚泡的形成过程,内细胞群的演变及胚层、胚盘的形成;原条的

形成及分化,三胚层的主要分化形成物;胎膜的形成及功能,胎盘的形成和结构。

【实验要求】熟悉人胚早期发育的过程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观察人胚早期发育过程录象。2.观察人胚早期发育模型。

【注意事项】掌控好时间。

实验28实验总复习、考核

【目的意义】对本门实验课程的综合考核,实物标本考核综合评价占80%,平时考查综合

评价占20%(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

【实验要求】1.通过幻灯片辨认标本人体器官或结构。30张

2.通过幻灯片辨认光镜和电镜下人体重要细胞和组织。10张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1.幻灯片展示30张人体器官或结构,10张光镜和电镜下人体重要细胞和

组织。每张约1分钟时间。

1.显微数码互动平台。

2.考核软件、考核组织切片或图片

【注意事项】注意显微数码互动平台的准确性,防止作弊。

执笔人:赵礼东审定人:吴仲敏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病理学

英文名称:pathology

授课学时:14

实验学分:0.5

课程性质与课程属性:专业基础性实验

授课时间:第二学期

授课对象:护理本科(助产)

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1.本大纲根据护理本科专业指导性人材培养计划要求制订,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和

系统的护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

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较强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护理医学人材。

2.根据护理医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和教学要求,病理学教学应做到教学环节的系统性

和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同时强调“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

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和“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

制。

3.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病理与临床的联系。实验课时充足,内容饱满,形式多

样。举行临床病例讨论会,用已学病理知识解释临床问题,增加学生运用病理知识的机会。

4.大纲编写参考了嘉兴学院医学院、温州医学院的护理本科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内

容。

课程简介:

病理学是主要从形态的角度研究疾病的医学基础理论科学之一。它的任务是研究患病

机体的形态变化,并结合机能和代谢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疾病的

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病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

知识。结合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

归,为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投影、幻

灯、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等,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辨认大体标

本,病理切片,了解活组织检查方法,见习尸体解剖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

临床上常见典型病例的能力。具体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和处理机体与环境、内因与外

因、局部和整体、机能与形态的观点来指导教学全过程。

2.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理解并掌握病理

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3.要重视实验课,观察大体表标本和病切片动物实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两者相

辅相成。

4.学习病理学还要联系临床,运用所学的病理知识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有关疾病的临

床表现,加深理解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的关系。

通过20学时,14个章节的内容实验,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加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