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章欧洲宗教改革第二节马丁·路德和德国宗教改革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章欧洲宗教改革第二节马丁·路德和德国宗教改革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章欧洲宗教改革第二节马丁·路德和德国宗教改革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章欧洲宗教改革第二节马丁·路德和德国宗教改革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章欧洲宗教改革第二节马丁·路德和德国宗教改革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其次节马丁·路德和德国宗教改革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见,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了解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起先的缘由。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相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一、宗教改革前夕的德国1.经济、政治状况(1)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仍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2)政治:处于严峻的分裂状态。2.社会冲突激化(1)教会的压榨: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经济发展,无力与天主教会对抗,成为“教皇的奶牛”。(2)民族意识增加:社会各阶层迫切要求实现民族统一,摆脱教皇的限制和掠夺。[深度点拨]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冲突、新旧文明的冲突冲突加剧、德意志近代化的发展要求,更主要的是德意志地区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峻的地区。这一切确定了宗教改革必定首先在德意志地区绽开。二、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起先1.导火线:1515年,教皇利奥十世以筹款修缮圣彼得大教堂的名义发售赎罪券,激起各阶层生气。2.揭开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3.路德宗教改革思想(1)抨击罗马教廷的“三道护墙”。(2)主见简化宗教仪式。(3)从伦理学角度阐明“因信称义”的教义,否定教皇与教职人员的权威。(4)致力于《圣经》的德文翻译。[深度点拨]罗马天主教会主见“因行称义”,宣称人们必需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困难的圣礼,多做“善功”才能“赎罪”;马丁·路德主见“因信称义”,认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就可以得救,马丁·路德的主见承认了教民与上帝对话的主动权,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特权。三、路德派新教的确立1.背景(1)宗教改革的发展:德国宗教改革发展成为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群众运动,维滕贝格发生了严峻的动乱;1524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夫斗争。(2)路德立场的改变:反对暴力改革教会,发表《论世俗当局的权力》一文,宣扬世俗君主是上帝用于“惩处的手”,人人都应听从;攻击农夫起义,倒向市民、诸侯和贵族。新教成为新教诸侯加强统治权的工具。2.确立:支持路德派的新教诸侯和支持罗马教会的旧教诸侯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555年,双方缔结《奥格斯堡和约》,承认路德派的合法地位,并依据“教随国定”的原则,确认诸侯拥有确定其臣民宗教信仰的权力。从今,路德派新教教会的合法地位在德国得以确立。1.16世纪初,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严峻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使得天主教会有很大的影响力。2.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是对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特权的否定,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思想统治,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史料一路德并未实行步骤把他的确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①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确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塔上攀登回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马丁·路德传记》史料二教皇的代表后来懊丧地报告:“②非常之九的德国人欢呼‘路德’,剩下非常之一的少数则高呼‘罗马教廷该死’!”①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深得民心,被人们广泛接受。②马丁·路德得到德国各阶层人民的拥护。(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提示理解:路德原本只是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改革。条件: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限制与经济掠夺;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人文主义的影响。(2)史料二说明白什么问题?提示说明白德国各阶层人民同罗马教皇的冲突非常尖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德国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支持。eq\a\vs4\al()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1)必要性:①天主教会不仅限制着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大肆在德意志搜刮掠夺财宝,这使德意志的社会冲突尖锐,引起各阶层的不满。②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便于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限制,使得天主教会对德意志有很大的影响力。(2)可能性:①15世纪下半叶,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特殊是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共享政治权利,自由发展工商业。②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影响,立志进行宗教改革。全面相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史料一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的本身,正如所写的:“①义人必因信得生”),神最终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验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善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史料二上面所说的,虽然只就新兴的中等阶级必定要同现存的教会发生冲突这方面提到了两点,但已经足以证明:第一,在反对罗马教会权力的斗争中,最有干脆利害关系的阶级是资产阶级;其次,当时反对封建制度的每一种斗争,②都必定要披上宗教的外衣,必定首先把矛头指向教会。——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①体现了“因信称义”的主见。“义人”是指灵魂得到挽救的人,灵魂得到挽救的关键是对上帝的虔诚信仰,而不在于繁缛的仪式和向教会捐赠等“善行”。②指出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形式,即“披着宗教外衣”。(1)依据史料一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观点有何意义。提示“因信称义”否定了教皇的神权地位,否定了罗马教廷支配下的天主教会存在的必要性。(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恩格斯的观点。提示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峻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必定会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对;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资产阶级力气还很弱小,这种斗争必定要披上宗教的外衣。eq\a\vs4\al()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1)“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主见,它把灵魂得救的确定权由教皇、教士转移到个人手中,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同等的要求。(2)认为宗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从而否定了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3)与上帝沟通不须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这样就否定了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4)反对购买赎罪券,主见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5)主见全体信徒皆教士,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地位同等的思想。一、德国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策源地的缘由德国长期以来政治上四分五裂,这为教会的盘剥供应了极大的便利,每年流到罗马教廷的财宝数额巨大。因此,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15世纪末,德国起先出现资本主义,提出了国家统一的要求,但天主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各种外交手段阻挠德国的统一,德国社会各个阶级对教会普遍不满,整个德国成为一个不堪一击的火药桶。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在德国的社会影响1.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引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夫起义,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2.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3.引发了新、旧教诸侯之间的多次斗争,最终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教派取得了合法地位。4.确立了与罗马教廷不同的基督教派——新教,冲击了罗马教会在德国的神权统治。,[学生用书P131(单独成册)])一、选择题1.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缘由是()A.教权高于王权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C.德意志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实力,正是德意志的四分五裂,未形成统一民族国家,故没有形成与天主教相抗衡的强大力气,使天主教在德意志的影响力很大。2.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30万古尔登的财宝,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表明()A.德意志为教皇贡献了很多财物B.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社会地位较低C.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疯狂的掠夺解析:选D。16世纪初,德意志地区处于政治上的分裂状态,罗马教皇利用其分裂,把它当做重要的搜刮对象,从那里劫走大量财宝,德意志地区的大量财宝纷纷流向罗马。3.对如图“兜售赎罪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天主教会搜刮钱财的一种手段B.是激化天主教会和德意志冲突的导火线C.可以使教徒赎清自己的罪行D.16世纪中期,在各方反对声中废止了这一做法解析:选C。据所学,1515年,教皇利奥十世以修理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声称可以用来抵消世间的一切罪恶。此举引起了德意志各阶层的生气,马丁·路德对此剧烈反对,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露赎罪券的荒谬,揭开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序幕。分析选项,C符合题意。4.引起马丁·路德立志改革天主教的因素有()①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局面②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③对罗马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神权统治与经济搜刮的憎恨④《圣经》已经过时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选C。《圣经》并未过时,①不是影响路德改革的因素,②③正确。5.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A.教皇出售赎罪券B.分裂割据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C.马丁·路德立志改革天主教D.天主教势力在德意志比较强大解析:选A。题干要求的是导火线,应是A项“教皇出售赎罪券”。6.“赎罪券决不能赦免罪过;教皇本人无权作此赦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上帝。”上文出自()A.《圣经》B.《九十五条论纲》C.闵采尔的主见D.威克里夫异端思想解析:选B。考查学生识记基础学问的实力,依据教材即可推断B项正确。7.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须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处和罪债。”该主见的干脆目的是()A.实现信仰自由、精神自由B.否定教会权威C.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D.使教徒脱离教会限制解析:选C。依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马丁·路德”“即令没有赎罪票,也完全脱离了惩处和罪债”等,结合所学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相关内容——对赎罪券的相识,分析、推断选项,可知:A、B两项表述符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但不符合题干要求;D项表述本身错误,而且题干材料内容也无从体现;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8.“既然已经相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须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B.不要信教,不要教会C.主见简化宗教仪式D.主见“因信称义”解析:选D。马丁·路德虽然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在欧洲引起的反响很大,但并不是如闵采尔一般的激进式人物,他虽然指责教会,但批判的是教会中搜刮财物、争权夺利的人物,矛头直指教皇。马丁·路德并不是完全否定教会神学,而是强调一切从《圣经》动身,来理解上帝,这体现出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因信称义”,故D项正确。9.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干脆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D.将人们从宗教中解放出来解析:选A。材料中提到人们与上帝沟通,说明上帝依旧在人们心中占有重要地位,则B项是错误的;且这一思想未能将人们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则D项也是错误的;C项明显与材料无关,且不符合史实。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10.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摧毁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B.有力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文化的发展解析:选A。B、C、D三项符合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A“摧毁”一词不恰当。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三幅图片:请回答:(1)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结合所学学问,联系三幅图片,分析宗教改革运动有何影响。(3)请你就图三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评价。解析(1)图一反映了天主教会的腐朽,图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图三反映了天主教会的应对,结合所学阐述它们的内在关系。(2)依据基础学问回答。(3)既要看到迫害异端行为产生的作用,又要相识到它不行能解决宗教纷争。答案(1)图一反映了天主教会的特殊地位和腐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引发了图二以路德为首的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势力,致使天主教会实行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图三反映的加紧打击异端就是天主教所实行的措施之一。(2)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建了条件。(3)迫害异端的行为复原了天主教会的部分势力。但信仰问题是不能靠武力解决的,只有实行“宗教宽容”,才是解决宗教纷争的一种有效途径。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27条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时,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扬者的捏造。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立圣彼得大教堂,而必需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二下图为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封面。请回答:(1)马丁·路德为什么要发表《九十五条论纲》?(2)《九十五条论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有何意义?(3)结合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观点分析他翻译《圣经》的意图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