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后课时作业[学业达标]1.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时期,实行了“胡汉分治”的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一做法的动身点在于()A.适应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B.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C.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D.顽固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答案A解析“胡汉分治”的动身点是适应汉族区域与契丹族区域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不同的生产方式。故选A项。2.下列历史事务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列正确的是()①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②澶渊之盟③辽太宗占据燕云十六州④金灭辽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916年,契丹建立,后改国号为辽。北宋建立之前,辽朝就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后来辽攻宋,双方订立澶渊之盟。1125年,金灭辽。所以正确的排列依次是①③②④,故选D项。3.为了加强统治力气,阿骨打推行猛安谋克制。对此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A.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B.猛安谋克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C.猛安谋克制由女真族的民族部落组织发展而来D.猛安谋克制的实行不利于女真族的封建化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猛安谋克制度有利于女真族的封建化。故选D项。4.12世纪初,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是()A.北魏B.辽C.西夏D.金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2世纪初,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故选D项。5.金改革旧俗的根本缘由是()A.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的统治管理B.金朝的旧俗已不能适应发展须要,应当改革C.金统治者深感旧俗的弊端D.女真人起先反对旧俗答案A解析金改革旧俗的根本缘由是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的统辖与管理。B、C、D三项是对现象的概括,没有触及到根本。故选A项。6.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特征的是()①澶渊之盟②回族形成③忽必烈建立元朝④四等人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澶渊之盟是宋辽之间的和约,辽朝在元朝建立之前已经被金所灭,故①错误;②③反映了元朝时期的民族交融,④反映了民族分化政策,②③④能够反映元朝民族关系的特征,故选C项。7.1995年12月31日他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比为“千年风云第一人”。这个结论是依据“人类文明史上其次个1000年(1000~1999年)中,何人缩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的标准而产生的。材料中的“他”是()A.宋太祖 B.忽必烈C.成吉思汗 D.李世民答案C解析由“1000~1999年”“缩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可知是成吉思汗。故选C项。8.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①始设中书省②实行民族分化政策③设宣政院辖地④修驿道、设驿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中书省并非元朝始设,行省制始于元朝,故①错误;②③④都是巩固统治的措施,故选C项。9.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府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C.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D.元朝在此设行省答案C解析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标记着今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部分,与西藏无关,解除A项;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是民族交融的表现,不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标记,解除B项;元朝以宣政院管辖吐蕃地区,标记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故选C项;西藏未设行省,解除D项。10.秦朝和元朝在地方分别推行郡县制和行省制,对二者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B.都推动了中心集权政治制度的建立完善C.都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存在的社会因素D.都促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出现答案A解析郡县制和行省制都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二者的实施都是统治者为加强中心集权,而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的重大改革与调整,故A项正确。B项错在“建立”;C项错在“铲除了”;D项错在“出现”。[等级提升]11.党项族首领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是()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国家疆域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C.促进了边疆开发和少数民族封建化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沟通丰富了人民生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的最大贡献是促进边疆开发和少数民族封建化。故选C项。12.下列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化依次是()A.①③④② 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907年,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916年,北方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辽)政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北宋与辽和西夏并立。12世纪初,东北的女真族建立金,后来灭辽,与北宋和西夏并立。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五月,赵构建立南宋,南宋与西夏、金并立。所以,④②③①符合题意,B项正确。13.《元史·地理志》中说:“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A.现河北省是中心干脆管理的“腹里”B.行省是地方的最高权力机构C.元朝在全国共设立10个行中书省D.宣政院辖地拥有高度自治权答案D解析元朝在地方设立10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是地方的最高权力机构;今日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心干脆管理,称为腹里,故A、B、C三项正确;宣政院是中心机关,吐蕃地区并没有高度自治权,故D项错误。14.元大德九年(1305年),中书省下达公文,指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A.增加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B.中心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D.创建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答案B解析材料“指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说明中书省提高行政效率的意图;材料“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说明白中书省加强中心集权的意图。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前一信息,故错误;C项不符合后一信息,故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15.“到目前为止,它(《马可·波罗游记》)是外文文献中对蒙元帝国记载最为详尽的历史文献,虽然记载有不实之处,但为学者供应了探讨蒙元史的一手文献,也为当时的欧洲呈现了蒙古帝国的画卷。”对材料中的“它”表述正确的是()A.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蒙元帝国历史B.记述了古罗马旅行家在东部的经验C.最先向欧洲人介绍了指南针技术D.对东西方文明的沟通起了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A项与材料中“记载有不实之处”不符,解除;中国的元朝对应的是欧洲的中世纪,不是古罗马时期,B项错误;指南针在宋代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C项错误;材料“为学者供应了探讨蒙元史的一手文献,也为当时的欧洲呈现了蒙古帝国的画卷”反映了《马可·波罗游记》在东西方文明沟通中的作用,故D项正确。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问题。材料一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原有当地统治机构或“华官参与”,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材料二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同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双方都是划算的。——齐涛《中国政治通史》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原则和政策。举出唐朝民族交融的一个事例。(2)材料二中的“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盟约?(3)依据材料三,概括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4)归纳我国古代中心政权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关系的方式。答案(1)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夷制夷的政策;民族事务管理制度化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一点即可)事例: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举一例即可)(2)内容:辽撤军,宋朝给辽岁币。评价:澶渊之盟中宋给辽送岁币,增加了北宋百姓的负担;此后,辽宋保持了许久的和平局面,边界贸易的往来,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沟通,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好交往,促进了民族交融。(从利弊两个方面作答即可)(3)特点: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缘由:元朝实现了大统一;元代疆域空前宽阔,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4)联姻和亲;册封;会盟;设机构;斗争;等等。(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可知,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原则和政策是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夷制夷的政策,民族事务管理制度化等;其次小问,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共同拥护,北方各民族尊称他为“天可汗”。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蕃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史称“长庆会盟”。因此,唐朝民族交融的事例有: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第(2)问,结合所学可知,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和约: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澶渊之盟”。评价澶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印刷服务合同
- 手破碎机设备买卖合同
- 聘用出纳合同增加多场景
- 生产车间承包合同协议
- 机械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技能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数据挖掘与决策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界面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宜春学院《需求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水质工程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135张课件
- 《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教案
- 拔罐技术操作流程图
- 真空泵日常操作标准作业指导书
- 钢筋保护层厚度试验检测记录表
- 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图文课件
- 阶段1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课时1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课件-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 电焊工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ppt课件(完整版)
- 外研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英语全册教学课件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朱超-答辩通用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