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科
目
班
级
教
师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在双索和动手操作中,至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栉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卷学目标
2.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携差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等俄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希学重减点
难点:理第长方体中长.宽、高的相对性。
期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各一个、课件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设计
一、情境引入
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第18页主题图的内容.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揭题并
送过生动的课件板书课题。
展示,展现生活中资二、探索新知
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一)教学例1
体,既激发学生的兴1.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趣,又使他们体会到(1)介绍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等钱念。
生活中处处有教学.①师生都*出冶各好的长方体,边讲述,边掾作.
②同臭互动:拿出一个长方体,一个同学指出面、顶点和校,另一个同学说出其名称,然后交
换任务,在进行一次。
(2)让学生以小组为9位,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it过小组活动.①说明探究任务。
使学生更清焚地掌握②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长方体的面、项点和(3)全班反馈.
校的钱征,并在活动2小.结板书:
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长方体的特征:有8个顶点;6个面.都是长方形(转殊时有丙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
动手、动口、动脑等的两个面面枳相等:有12条棱,相时的棱的长度相等.
能力。(二)教学例2
1.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出示探究任务。
任务一:拿出虐备好的史料棒,在小组内制作一个长方体.
任务二:观察制作好的长方体.罄决一下两个问题。
问题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问题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退过探究活动.(2)小组开展探究活动,最后全班汇报。
明确相交于同一个顶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不相等。相交于同一个顶点
点的三条极的长度不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戋、高。
相等.通过长方体摆2.长方体的长、宽、高具有相对性.
放的不同情况,让学长方体的长、宽、商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摆放的位置不同,长、宽、商所对应的校也就不
生说说相应的长、宽、同。让学生将手中的长方体横放、竖放、制放.根据长方体摆放的不同情猊,说说相应的长、宽、
高的活动,使学生在高.
理蟀被念的基础上,(三)教学例3
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1.探究正方体特征。
问观念。展示动高图像:(或抽投投彩图)
第一步:长方体中的长边缩短,使长、宽、高相等;
第二步:长方体中的短边伸长,使长、宽、高相等。
教师: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学生: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述过炼习,使学教师: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观察.对照长方体的特征耒研究正方体的
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把课题补充完整一一加上“正方体”0)
的特征形成丰富的感2.:小结正方体的特征:
性认》.•面:6个完全相同的上方形。校:12余校长度都相等。JJI:8个。
3.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后归购: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梭的
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生交流,请学生回答。学生:正方体是杵殊的长方体。
三、巩固陈习:
完成教材第19页、20页的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谁来说说,你都学会了那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的特征:有8小顶点;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有12条
板书设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的特征:有B八项点;6个面,部足完全相同的正方形,肓6个面的面积相等;有12余枝,氏度都相等。
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课后反思
我学内容第一遂时年习五
1.通过整理,进一步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处的特征,形成知识网络。
我学目标2.理解棱长之和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棱长之和。
3.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点:理解棱长之和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棱长之和。
教学重难点
度点: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具准备实物投影、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框架各一个、8个小正方体.
议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设计
一、旧知巩固,引入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用.
(一)课件出示教材笫21页练习五第1题。
回顾长方体和正
L让学生读题.理触题意。
方体轩征的知识,为练
2.学生独立解决问思.
习做铺垫.
3.坦统交流.
(二)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2题。
通过练习使学
1.指名读题,让学生回答本题的条件和问题。
生学会求棱长总和的
2.组织集体订正,学生说明解题过程和依据.
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
引导学生归纳出求长方体、正方体校长总和的方法。
力。
长方体棱长总和=(长,霓,高)X4
正方体校长总和二校长X12
学生动手测量
(三)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笫3题。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力,乜加深对■长方体
(四)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5题.
长、宽、高的理解.
学生找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强调: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校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学生讨论交流,不
(五)课件出示教材第21、22页统习五第6、7题.
仅能化问题得到顺利
.指名读题,直到学生理解魅意。
解次,还能增注学生的1
2.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发现第6题地面的四边不装这个条件很重要。
合作意识。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组织交流。
三、巩固缥习:
指导学生完成数材第22页8、9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笫二课时煤习五
长方体粳长总和:(长+宽+商)X4
正方体棱长总和=校长乂12
板书设计
误后反思
数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通过动手掾作,星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唐义,由此旋立表面积的慨念.
数学目标2.生提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it篁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在操作过程中,卷卷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概括能力。
重点:理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枳的意义,建立表面枳的就急。
教学重难点
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设计
一、情境引入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
L分组操作,自主探究。
(1)出示操作步骤。
让学生动手掾作,剪出长①每个学生拿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再展开,看一看,展开后的形状。
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困,引导②在展开后讷图形中,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六个面.
学生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2)学生捏操作步型.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2.全班反馈,
表面积的意义,拢立表面积的(1)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溉念,出示问题,共同交流:
①比较对照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
②长方体有几个面,那些面的面积相等?
③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④正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枳相等?
(2)学生逐一解决这四个问题.
3.理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借助已经掌握的表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正方伏)的表面积。
的意义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二)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的特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L出示例1:做一个欲波炉的包装箱(长0.7米,宽0.5米,高0.4米),至少要用多少平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方米的硬纸板?
的计算方法。遢过探究活动.2.学生结合图文,说说从中获得的信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3.小俎为单位自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后发学生究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要求“他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
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
体的长、宽、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每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表面积。
4全.班反馈.
方法1:0.7X0,5X2+0.5X0.4X2位7X0.4X2=1.66平方米
方法2:(C.7X0.5+0.5X0.4+0.7X0.4)X2=L66平方米
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联系?哪种解法简便?
不同:第一种方法是先分别算出上、下面的面积和,的后面的面积和,以及左、右面的
面积和,然后加起来。第二种方法是先算上而、前面、左面三■个面的面积和,再案以2。
联系: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算式改变成第二个算式。第二个算式更简便些。
5.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
(三)探索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1.出示例2:一个正方体墨水盒,校长为6.5厘米。制作这个寒水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
中的,进一步巩固消化所学的厘米的硬纸板?
新知识.提高学生应用新知识2.学生读题,说说从中获取的信息。
解决同延能力,3.自主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4.全班反馈》
(1)6.5X5.5X6=253.5平方厘来
<2)结合其式.说说算式的含义及列式的依据。
5.总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X校长X6
三、巩固球习
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指导学生读即,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转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与长方体利正方体有关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设计长方体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
正方体表面积=校长X校长X6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第一谭时舔习去
1.能竣联系生活实际,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相计算方法来匿我实际问题。
数学目标
2.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难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设计
回顾旧知,为学习一,旧知巩固,引入课题。
新知作辅垫。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5-26页第1-11题.
1.第1-3题。
让学生谈练习后(1)先让学生做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体收获,不仅可以让学(2)组纲反思,克导学生从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的特征淡认识。.
生回就解决问题的过2.笫4-6«.
程,加深对解法的理(D指名读题。
粮,同时也使学生养成{2)让学生说一说解决每道题运用的知识和注意点。
反思的良好习惯。通过{3)让学生独立颦决问题并组织交流。
意决与生活实际相关{4)组织反思。
体嫁习,使学生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根据题目的意图解题。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3.第7题.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D学生独立填表。
(2)组织交流。
交流时要求学生说一说每个数据的来源,运用了什么知识.
4.第8-11题。
通过合作学(D指名读出每道题.并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习,既能让学生体会合{2)强调注意点,
作的愉悦,又能使问题①第8题上面及有差,只算5个面总面积.
得到解决。②第10期顶面不贴流转.也只算5个面总面积。
③第11题地面不需粉刷,不要算地面面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2、13遨。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组织交流,小线汇报解题过程。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然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布置作业:
长方体和止方体的表由枳
长方体(E方体)六个面的总面枳叫做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枳。
长方体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2
正方体表而积二校长X棱长X6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现单位
1.通过实验、观察、感知物体的体积,井组^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学目标2.使学生更迤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借勖与体枳单位相近的正方体实物,从而使学生建立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表象。
重点:建立体积慨念。
教学重难点
难点:认识体枳单位,初步建立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表象.
教具准备谡件、棱长为I厘米的正方体,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和体枳为1立方米的折叠器.
设计意图数学过程特色改计
一、情境导入:
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今
从学生耳闻乐见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未重温一下这个经典故事。
的故事引入,既激发学二、探索新知:
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初步感知体积的概念.
知的学习作出各.1.提件播放e?痞喝水》为故事.
2.让学生说说及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二)深入感知体积的概念。
学生通过自1.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四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取两块大小一样的拍卵石.
己的亲自实践去感知2.说明实验的要求。
空间.体险物体郁占有3.学生在小组内迸行实舲操作。
一定的空间.4.全班反馈。
(三)揭示体积的概念。
I.讲解体枳的概念。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证实了物体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币且占有空间的大小也不一样。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2.判别物体体积的大小。
课件呈现: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实物图.
引导观察:哪个所占的空间大?哪个所占的空间小?哪个体枳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四)认识体积单位。
1.比酸: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枳大?谁的体积小?
2.体积单位:
(1)课件出示:两个体积差不多的长方体。猜猜谁的体积大?
让学生通过看一(2)学生猗测,交流解决方案。
看、说一说、议一议等(3)课件演示:将两个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体,引导学生通过数小正
活动,运用多个感官来方体的个数来比较出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
体整体积单位的空何3.认识时用的体积单位.
观念,从而建立深刻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
体积单位的表象。(D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校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校长是多少?
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说一说谁的体枳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2)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3)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豹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认识】立方米的空问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个暧瓶。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张。
通过炼习,使学生③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加奈对体枳慨念和体④我一伙:计算哪些物体的体积用立方米作摩位比较合适,同生何互相说一说。
积单位的理解。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便有哪些?哪个体枳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这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1、2题。
完成教材第32页陈习七3、4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说说自己的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体枳和体积单位
板书设计物体所占空何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税
1.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星星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报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2.借助教具模型,让学生理解井篁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计算方法。
3.让学生枳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团伙意识,并在活动中逐步提商他们归炳推理、卦生概后等能力。
更点: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施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模型各一个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设计
一、曳习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
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
让学生在自主(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艰作.探究的过程说明:用拼成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
中.理解长方体体积成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
计算方法的推导过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二、探究新知:
习中掌握长方体体(一)探究长方体的体积。
织的计算公式。1提.出操作要求:
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搓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
们是怎么送的?你们隹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2.学生根据要求.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3.全班反馈。
(1)投影出示填好的表格。
<2)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说说发现。
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4411
8421
24432
<3)观察:每挂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借助教具模嵬,板书:体积=每怫个数择数X排数X层数
让学生理解底面积每样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校长是1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
爱过观察,找到长方几挂,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商也正好是几厘米.
部和正方体通用的(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本枳计算方法,让学板书:长方体体积=长乂宽X高
生理解并掌握计算归纳: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
方法.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bh(极书)
(二)探究正方体的体积。
1.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帜是多少?
2.导出正方体食积公式: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七第吗?
正方体体积=梭长X棱长X棱长V=aaa=a3读作a的立方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悲。
2.组织交流时,让学生说明列式的依据。
(四)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枳计算公式.
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借助模型让学生埋修底面积的含义。
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枳叫做底面积。
2.指名让学生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的求法.
长方体的底面积=长乂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乂棱长
3.引导学生观察体积公式与底面积的关系,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枳,用s表示底面积,用h表示长方体的高,那么长方体的
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sh(板书)
三、巩固壕习
完成第31页做一做。完成第32页第5、6题.
四、小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体积=长乂宽乂高V=abh
板书设计
正方体体积一梭长X捺长X楼长V-a3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模X每V=sh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完成配套冻
1.通过炼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更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间短,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谀计
一、明确学习目的.
完成配套练习。
二、学生独立完成。
三、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练习,巩
固所学知识m.讲解较虚的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体和单位间的进率
I.让学生卷退体积单位之何的计进率,能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的改写.
教学目标2.使学生经历相邻体积单位之向进率的推导过程,进而理辞推导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更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重难点
在点:能进行简单的体枳单位的改写。
教具准备校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课件、实物投影仪.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设计
一、谈话引入。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探究体积单位之间的进军。
<1)探究】立方分米与1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①出示桥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请问他的体积是多少。
借助正方体模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X1X1=1立方分米
型和深件演示,②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究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让学生自主探提问:这个正方体的梭长是1分米,可以看成多少厘米?(10厘米)如果这个正方体的校长以厘米
究,理解体积单为单位.大家想一想他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位之何进率的推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X10X10=1000立方厘米
导过程。1立方分米=1000立方星米
<2)依照此方法,让华生在小组内探究1立方米与1立方分米之间的进军关系。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讲解:(课件演示)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校长为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X1X1=1立方米.
如果把这个正方体的祓长改用分米作单位,那么它的梭长就是10分来,这样它的体积就是
10X10X10=1000立方分米。因为这里的I立方米和1000立方分米指的是同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所
以我们可以推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通过具体实(3)填写教材第34页的表格,交流反愦.
例,让学生充分2.小结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利用巳有单位换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邻面枳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相邻体枳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算知识,学握体<-)教学例3.
积单位之间的换1.出示例3:3.8立方米时多少立方分米?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算方法。2.学生独立解答,反儒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3.8立方米=3800立方分米
学生独立解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400立方,里米=2.4立方分米
决问题,再比较3.总结单位改写的一般方法:
解题方法,培养《三)教学例4。
学生的观察、比1.出示例4.学生说说从中获得的信息。
较、分析等能力。2.学生独立解答,反馈交流.
3.比较两种力法的异同。
小结:解题叶一定要注意单位的统一,要根据实际问题看看是先换算单位还是先计算。
三、巩园练习。
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谈淡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相邻体枳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板书设计1立方米=1)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统习八
1.通式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里和包体枳单位、面积卑位间的选率及映算万法。
教学目标
2.能运用所学知识嵯去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更点:卷合运用体枳单位间的进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难点:综合运用体积单位何的进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黑。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设计
一、复习引入.
让学生运用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所学的知识解决
<-)完成教材第36页第1题。
实际问题,在解
1.出示趣目.
决问题的过程
2.学生自己思考解答。
中,都将统一计
3.全班反债,并说说解题思路。
量单位这个知识
<-)完成教材第36页第2题.
点句禽在其中.
1.出示题目。
使学生在解决问
2.师生共同分析题意。
题的同时.进一
包装盒是否能够装下玻瑶器皿,关健要看什么?请同学们在小组月交流。
步巩固
3.在理解逆意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统一单位,再由学生独立完成。
计量单位间进率
・1.反馈交流。
的相关知识。
(三)完成教材第36页第3、5.6.751.并组织交流。
三、拓展延伸.
通过较大难度的
完成教材第37页第8、9题。
练习,培养学生
四、课堂小结。
综合运用所学知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体会?
识蟀决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
的能力。
练习八
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板书设计
1立方米-1000立方分潴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
1.如遂容枳的意义,人识常用的容衣单位刃声亳刃.
2.萃容积单位升和亳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何的关系。理的容积与体积既有联系又
教学目标
有区别。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重难重点:建立容积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点难点:会计算物体的容积,了解不规则物体体枳的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箱子、油桶、水杯等图片。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设计
一、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探索新知:
<-)认识并理解容枳的概念.
让学生结合生活1.课件展示:箱子、油桶、仓庠、茶叶筒、水杯等实物图片。
实际举例子.使2.提问:«-«,这些物品有fl么共同之处?(都能用来装东西〉
学生体会到生活明确:这些物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用来装东西的.装东西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称
中处处有数学。为容纳物体。
抓住容积概念中3.理解容枳的概念。
的关键词理解,<1)揭示容积的概念.
从而容积概念的引导:像箱子、油桶、仓库、茶叶简、水杯等物品,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
理解有了进一步容积。(板书)
的领悟.(2)结合深件演示,星解“所能容纳”的含义,(不多不少正好装满)
<3)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容积.
<4)辨析:一个实心长方体或正方体水块,它有容积吗?
学生自行判断,再小结;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里面是空心的,才能计算它的容枳。
<-)认识容积单位。
引导讲的:一个物体的容积就是它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所以计步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枳单位升和亳升。
1认识升和亳升
(1)学生举例生活中升和毫升的例子。
联系生活实(2)介绍升和亳升的字母表示形式:L.ml.《板书:L.mL>
际,引到学生运2.介绍升和毫升的进率。
用已有的知识经将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1升(L)=1000军升(mL)
聆思考可行的办小结:1升3)=1立方分米(dm')
法,发展了学生(三)认识体积单位与容枳单位的关系。
的数学思维能力(1)小组活动:①将一瓶矿泉水刎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和动手操作能②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级杯水大约是1升。
力。掌握容枳单(2)学生对问题进行估计.
位升和毫升的进(3)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率,及它们与体(4)全班反愦。
税单位立方分I升=1立方分米
米、立方厘米之100'毫升10D0隹方厘米
间的关系。1时加L)=l立方厘米(c/)
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枳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用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
量长、宽、高。
(四)教学例5。
1.课件出示例5: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来。这个油箱可
以装汽油多少开?
2.学生埋解即怠后,,独立完成。
3.交流反馈,说说解题思路。
5X4X2=40(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4.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校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
小结:计算容积的步辍是什么?
借助学生的我们知迸了计算规则软体的体枳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
东周接作和课件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的演示,了解不(五)教学例6: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
规则物体体积的1.小组设计方案:
计算方法,使学2.小组实验。
生获得成功的喜3.组实交流.用实物演示。
悦。4.出示教材第39页情境图.并讲解:用排水法求索的体枳,就是算出水面上升的那部分的
体积,所以梨的体积:450-200=250mL250mL=250立方厘米
5.组织反思。
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得要记录那些数据?
指名回若,并提醒学生注意在把被测物体放入容器时,物体必缴完全浸没在水中。
想一想:可以用排水法测量乒乓球和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不可行。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赛。
五、作业:
容积和容积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印刷服务合同
- 手破碎机设备买卖合同
- 聘用出纳合同增加多场景
- 生产车间承包合同协议
- 机械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技能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数据挖掘与决策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界面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宜春学院《需求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水质工程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家校共育之道
- 公司EHS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社区健康促进工作计划
- 《作文中间技巧》课件
- 2025年度移动端SEO服务及用户体验优化合同
- 中小学《清明节活动方案》班会课件
- 广东省2025年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深圳)附答案
-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第3课时《8、7加几》作业
- 特殊教育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宁夏银川一中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初级工)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