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219元曲三首教学案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219元曲三首教学案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219元曲三首教学案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219元曲三首教学案粤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219元曲三首教学案粤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9元曲三首一、读准字音蒯通(kuǎi) 銮舆(luán) 一(diū) 糨(jiànɡ)斛(hú) 揪捽(zuó) 擂鼓(léi) 觑(qù)二、辨识通假(1)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坝”通“耙”,一种平地碎土的农具)(2)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同“现”,现成的)三、一词多义(1)旋eq\b\lc\{(\a\vs4\al\co1(差发内旋拨还(副词,立刻,立即),及凯旋而纳之(动词,归来,回来),旋见鸡伸颈摆扑(副词,不久)))(2)干eq\b\lc\{(\a\vs4\al\co1(两字功名,几阵干戈(名词,盾牌),好干预人事(动词,干预,涉及),置之河之干兮(名词,水边,河边)))(3)绝eq\b\lc\{(\a\vs4\al\co1(一点相思几时绝(动词,断,断绝),秦女绝美,王可自取(副词,很,特别),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动词,渡过)))(4)去eq\b\lc\{(\a\vs4\al\co1(山又遮,人去也(动词,离开),除残去秽(动词,除掉,去掉),去门十里以为界(动词,距离)))四、词类活用(1)春采了桑(名词作状语)在春天(2)冬借了俺粟(名词作状语)在冬天(3)红漆了叉(名词作状语)用红色(4)银铮了斧(名词作状语)用白色(5)梦说南柯(名词作状语)在梦中五、古今异义社长①排门告示②①古义:相当于村长。社是元代地方基层组织,元代以二十五户(一说五十户)为一社。今义:以“社”命名的社会团体的领导者。②古义:通知,通知人们要做什么事。动词。今义:多用作“通告众人的文件”。名词。六、文言句式项废东吴,刘兴西蜀。(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项废于东吴”“刘兴于西蜀”)译文:项羽兵败乌江,自刎身亡。刘邦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双调】蟾宫曲·叹世eq\f(咸阳百二山河,两字,秦国的山河是多么的险要啊!两万兵马可以抵抗诸侯的)eq\f(功名,几阵干戈。,百万大军,为了功名,这里曾经发生过多少惨烈的斗争啊。)eq\b\lc\[(\a\vs4\al\co1(咸阳:战国时秦国的首都,此指秦国。百二山河:形容秦国山,河地势的险要,两万兵马可以抵抗诸侯的百万大军。干戈:))eq\b\lc\\rc\](\a\vs4\al\co1(指代,斗争。))eq\f(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兴起于西蜀,这一切都如南柯)eq\f(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一梦般幻灭。那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的韩信却落得如此的结果,)eq\f(蒯通言那里是风魔?,那蒯通哪里是有癫痫病啊?)eq\b\lc\[(\a\vs4\al\co1(东吴:指项羽兵败自刎之地乌,江。西蜀:指刘邦建立政权之))eq\b\lc\(\a\vs4\al\co1(地四川。南柯:即南柯一梦。韩信:汉朝的开国功臣,辅佐,刘邦定天下,后被吕后和刘邦所杀。兀的:元曲中口语,即))eq\b\lc\(\a\vs4\al\co1(“这”。证果:本是佛家语,这里指结局。蒯(kuǎi)通:汉高,祖时的闻名辩士,本名彻,史家避汉武帝(刘彻)讳,称他为蒯))eq\b\lc\\rc\](\a\vs4\al\co1(通。风魔:,癫痫病。))eq\f(成也萧何,败也,韩信因萧何的举荐而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eq\f(萧何,醉了,杀韩信,用的又是萧何的计策,唉!喝他个一醉方休,所谓的功名事业,)eq\f(由他。,都由他去吧。)eq\b\lc\[(\a\vs4\al\co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而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eq\b\lc\\rc\](\a\vs4\al\co1(的又是萧何的计策,故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他:所谓,的功名事业,都由他去吧。他,为协“歌戈”韵,这里读作tuō。))【南吕】四块玉·别情eq\f(自送别,心难舍,,自从送别你之后,我对你的一片深情实在是难以割舍,)eq\f(一点相思几时绝?,那郁结于心中的一点相思什么时候才能断绝呢?)eq\f(凭阑拂袖杨花雪。,我登高凭栏举起衣袖,只见被风吹起的杨花犹如雪花在)eq\f(溪又斜,山又遮,,空中飘舞。只见溪水曲折,一座大山拦住了我的视线,)eq\f(人去也。,你却恒久地离我而去了。)【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eq\f(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社长挨门通知,任何的差使不得借故推脱。这回差使不)eq\f(寻俗: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言,平常:这边交纳草料,那边摊派劳役,(事事)得应付。又说是)eq\f(是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上边来的车驾,都说是皇上,今日(乘车)归乡土。王乡老端)eq\f(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着陶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裹着)新刷洗的头巾,(穿上))eq\f(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刚浆洗的绸衣,当真是个装腔作势的阔佬大户。)eq\b\lc\[(\a\vs4\al\co1(社长:相当于村长。元代一社为二十五户。排门告,示:挨家通告。元朝规定农村各户门前立白粉墙,))eq\b\lc\(\a\vs4\al\co1(遇有告示挨家写上。但:凡,只要。寻俗:平常。一壁厢:一,边,一方面。纳草:交纳草料。除根:除去草根。差夫:服劳))eq\b\lc\(\a\vs4\al\co1(役的人。索:须。车驾:与下句的“銮舆”,都指皇帝的车辆,,这里指代皇帝。乡老:乡村中的头面人物。执定:端稳,托))eq\b\lc\(\a\vs4\al\co1(住。瓦台盘:盛食物的陶制托盘。忙郞:也叫“芒郎”“芒儿”,,宋元时俗称,指村童。新刷来:刚洗刷过。恰:刚刚。畅好))eq\b\lc\\rc\](\a\vs4\al\co1(是:真是,正好是。妆幺:即装幺,装,模作样。大户:大户大家,阔佬。))eq\f(〔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瞎王留带着一帮鬼家伙,一塌糊涂地吹笛敲鼓。)eq\f(见一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只见一队人马来到庄门口,当头里几面旗子随风伸展。一面旗白环儿)eq\f(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圈圈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eq\f(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鸡学跳舞,一面旗狗生翅膀,一面旗蛇缠葫芦。)eq\b\lc\[(\a\vs4\al\co1(耍孩儿:曲牌名。王留:元曲中常用的村民诨名。引定:引,来。乔男女:不三不四的男女。下文的“乔人物”义同“乔))eq\b\lc\(\a\vs4\al\co1(男女”。胡踢蹬:胡乱地。一:一帮子,一大队。古代戏曲、,小说中用作人马队伍的数量词。匹头里几面旗舒:匹头里,,即“劈头里”,当头,迎面。舒,伸展,飘扬。白胡阑套住个))eq\b\lc\(\a\vs4\al\co1(迎霜兔:白胡阑,指仪仗中的月旗。下文的“曲连”,是“圈”))eq\b\lc\(\a\vs4\al\co1(的复音。迎霜兔,白兔。传闻月亮中有白兔捣药,所以白圆,圈中画白兔以代表月亮。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指仪仗中))eq\b\lc\(\a\vs4\al\co1(的日旗。红曲连,红的圈儿。毕月乌,二十八宿之一的毕宿,,其形象是乌。此处只取“乌”之义,与毕宿无关。传闻太阳))eq\b\lc\(\a\vs4\al\co1(里有三足乌,所以旗上的图案用红圈套着个乌鸦代表太阳。,鸡学舞:指凤凰旗。一说舞凤旗。乡民不识凤凰,以为是鸡))eq\b\lc\(\a\vs4\al\co1(学舞。狗生双翅:指飞虎旗,上画一非虎非马、背生双翅的,动物,身处火焰中。蛇缠葫芦:指游龙戏珠旗。以上都是用))eq\b\lc\\rc\](\a\vs4\al\co1(乡民的口气说明仪仗旗的名称,,对皇帝的阔绰排场有讥讽之意。))eq\f(〔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红漆漆上铁叉叉,白银渡上了半月斧,甜瓜苦瓜都用黄金镀。)eq\f(明晃晃马蹬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几个,亮的马蹬枪尖上挑,洁白的鹅毛扇子上铺。这伙鬼东西,)eq\f(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衣服。,拿着一些没有闪闪见过的器仗,穿着一些奇形怪状的衣服。)eq\b\lc\[(\a\vs4\al\co1(煞:曲牌名,多用套数中结尾处。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序,数一般是倒过来写,例如用五煞则先写五煞,然后写四煞、))eq\b\lc\(\a\vs4\al\co1(三煞、二煞、一煞(重复的几段,煞字可以省去),间或也有顺,写的,但不多见。红漆了叉,银铮了斧:叉、斧与下文的“瓜”))eq\b\lc\(\a\vs4\al\co1(“蹬”,都是仪仗队举着的兵器。铮,这里指镀。甜瓜苦瓜黄,金镀:指金瓜锤一类的仪仗器械。马蹬:指朝天蹬,一种仪))eq\b\lc\\rc\](\a\vs4\al\co1(仗器物。其形态像倒放的马蹬,下面有长柄。鹅毛扇:指鹅,毛宫扇,又名障扇、掌扇,属仪仗器物。大作怪:特别惊异。))eq\f(〔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车辕上看到的尽是马,围住脖颈套的不见驴,黄罗)eq\f(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伞伞柄天生曲曲又弯弯。车前站着八个天上的判官,车后有几个)eq\f(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递东西的小差役。更有几个俏宫女,身上穿着一样,头上梳妆也一样。)eq\b\lc\[(\a\vs4\al\co1(套顶上不见驴:意思是说车前看不见用驴驾车。当时农村,很少用马驾车,这里是对全用马表示惊异。套顶,北方俗))eq\b\lc\(\a\vs4\al\co1(称“套包子”,套在牲口颈项上以便驾车。黄罗伞柄天生曲:,黄罗伞,指车上用黄色丝绸做成的车盖,也叫“曲盖”。曲盖,))eq\b\lc\(\a\vs4\al\co1(似伞,曲柄。天曹判:天上的判官。此指车前导驾的侍臣,,因其神情肃穆呆板。递送夫:奔跑侍候的随从。多娇女:))eq\b\lc\\rc\](\a\vs4\al\co1(指美丽的,宫女。))eq\f(〔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那大汉下了车,大伙(慌张)施礼数。那大汉瞅人似乎没望见。)eq\f(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众乡老伸脚弯腰朝下拜,那大汉挪动身子伸手扶。猛地里)eq\f(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抬头朝他觑,觑了多时才认出来,险些气炸了我胸脯!)eq\b\lc\[\rc\](\a\vs4\al\co1(那大汉:指刘邦。施礼数:,行礼。猛可里:突然间。))eq\f(〔二煞〕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这个人本姓刘,你的妻子本姓吕,把你们两家根底从头数。)eq\f(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你自己当过亭长贪吃几盏酒,你丈人教过村学读过几卷书。)eq\f(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你)原来在俺东庄住,也曾替我喂牛切过草、牵过犁耙拿过锄。)eq\b\lc\[(\a\vs4\al\co1(须:原来。你妻须姓吕:刘邦妻姓吕,吕雉,即吕后。根脚,从头数:把出身底细从头一一列举出来。根脚,根底,底细。))eq\b\lc\\rc\](\a\vs4\al\co1(耽:嗜好。拽坝:拽、拉。坝,,通“耙”,一种平地碎土的农具。))eq\f(〔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春天采过俺的桑,冬天借过俺的粟,零零碎碎支借的米麦数不清。)eq\f(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换田契强秤去了三秤麻,还酒债偷量了几斛豆。(这一笔笔)有什么地)eq\f(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方糊涂?明明白白地记录在账簿上,现成的都有着借据文书。)eq\b\lc\[(\a\vs4\al\co1(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趁着换田契之机,强迫买卖双方,交麻三秤(十斤为一秤)。一说强抢恶要,多秤了三秤麻。))eq\b\lc\(\a\vs4\al\co1(当时买卖田宅双方各自写的契约叫白契,向官府纳税后,,换得有法律效力的红契,这个程序叫换田契。斛:旧量器名,))eq\b\lc\\rc\](\a\vs4\al\co1(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改为五斗。胡突:糊涂。明,标着册历:标,写。册历,账册。见:同“现”,现成的。))eq\f(〔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欠我的钱,从官差钱里拨还,欠我的粮,暗地里在税粮中扣除。)eq\f(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你就)只叫刘三,谁又会将你抓住?为什么无缘无故改了姓,)eq\f(唤作汉高祖!,换了名,叫作汉高祖!)eq\b\lc\[(\a\vs4\al\co1(尾声:也是曲牌,用在套数的末段。,差发:摊派的官差赋敛。旋:立刻,))eq\b\lc\(\a\vs4\al\co1(立即。私准除:暗地里扣除。刘三:刘邦排行第三。用此称呼,表明村民对刘邦的熟识,也表示轻视。揪捽(zuó):揪住,抓住。))eq\b\lc\\rc\](\a\vs4\al\co1(白:平白,无缘,无故之意。))[资料链接]秋思之祖——马致远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晚年退隐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部。他的作品豪放中显飘逸,沉郁中见通脱,语言清丽。他擅长把比较朴实自然的语句锤炼得精致而富有表现力,曲文充溢剧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马致远的散曲扩大了题材领域,提高了艺术意境,声调和谐美丽,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关汉卿(约1234-1300),号已斋叟(或作已斋、一斋),元大都(今北京)人,闻名元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长期从事戏剧活动,书会才人的生活使他沾染了一些封建落魄文人的浪荡作风。编有杂剧60多部,现存13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调风月》等都是他的代表作,而最闻名的《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睢景臣,字景贤,一作嘉贤,扬州(今属江苏)人,元曲作家。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著有《屈原投江》《牡丹记》等杂剧,散曲作品仅存套曲三首。《录鬼簿》称:“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惟公《哨遍》制作新颖 ,诸公皆出其下。”《【双调】蟾宫曲·叹世》马致远生活在吏治腐败、文人地位低下的元代,他早年热衷于功名,但他的仕途却并不得意,所任最高官职不过是五品的江浙行省务官。因此他产生了人生的幻灭感和历史的虚无感,并进而乞灵于老庄的保身哲学,将与世无争、超尘绝世的隐居生活作为志向的人生境界,以此躲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于是他写了大量的叹世之作,包括这篇闻名的《【双调】蟾宫曲·叹世》。《【南吕】四块玉·别情》写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浅语深衷。充溢于散曲中的还有一种由于世变沧桑而带来的空幻感和凄凉感。封建政治与道德力气的虚弱、外族入主带来的黑暗与凌辱使元代作家感到历史和现实都是“空”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在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后,于返回京城长安途中转道家乡沛县。他摆设宴席,邀请故人父老饮酒。席间,刘邦击筑,唱出了激扬慷慨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家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召集百余名青年,教他们唱这首歌,自己随歌起舞,不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史记·高帝本纪》)。刘邦在家乡逗留了十余日,“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同上)。临行时,刘邦颁诏恒久免除家乡人民的徭役赋税,人们感谢不尽,去为刘邦送行。这年四月,刘邦即病故于长安。但睢景臣却没有树碑立传,而是从《高祖本纪》中所记刘邦少年时的无赖行为生发开去,从另一个角度,以一个曾经与刘邦有过瓜葛的农夫的口吻,用辛辣幽默的民间语言揭露了他发迹之前的行径,来勾画这个流氓皇帝衣锦还乡的场面,表现了作者对皇帝的蔑视,在封建社会具有进步意义。元曲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三颗明珠。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二者都是当时流行的北曲(散曲分南曲和北曲两种,它们最初的萌芽都是从“词里蜕化出来的”)。当时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纪君祥等,因此人们把元曲称为元朝文学作品的代表。杂剧,最基本的一点是有剧情、能演出,所以它有宾白(说白)对白说话、科介动作和唱曲,每折戏的唱曲是一个套数。同一折内由同一个宫调的曲子组成,中间不变换宫调,一折内一韵究竟,这是与小令、套数的相像之处。基本形式是四折一楔子。一折戏相当于今日的一幕,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开头或加在四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的作用,不能放在末尾。杂剧代表有《窦娥冤》《陈州粜米》等。散曲起于金元,便于清唱,它包括散套(套数、套曲)和小令两种(也称清曲)。小令体制短小,句调长短不齐,但都能独立成篇,可以歌颂,如马致远的《【双调】蟾宫曲·叹世》。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两支以上的曲子相连组成,成为有头有尾的一个整套曲子,如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文本鉴赏]《【双调】蟾宫曲·叹世》借项羽、韩信虽有奇功但不得好结果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叹世”的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看法。《【南吕】四块玉·别情》表现了送别时的苦痛心情。《【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以一个乡民的口吻,生动地勾画了那个流氓皇帝衣锦还乡的排场状况、装腔作势的丑恶嘴脸以及卑贱时候的丑恶行径,从而撕下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神圣面目,否定了他的无上权威。eq\a\vs4\al\co1(【双调】蟾,宫曲·叹世)eq\b\lc\{\rc\}(\a\vs4\al\co1((1)为功名战乱不断,(2)项羽灭亡刘邦兴起,都是一场梦,(3)韩信的死更令人难过,悲观悲观))eq\a\vs4\al\co1(“醉了由他”超然,物外①)eq\a\vs4\al\co1(【南吕】四块,玉·别情)eq\b\lc\{\rc\}(\a\vs4\al\co1(先情:送别→相思,后景:杨花→溪山))②eq\a\vs4\al\co1(【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eq\b\lc\{\rc\}(\a\vs4\al\co1(迎驾→骚乱,驾到\b\lc\{(\a\vs4\al\co1(旗队,仪仗,随从)),见驾→鄙视,骂驾→无赖))③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答案]①借古讽今②情景交融③滑稽可笑[文本深读]一、阅读《【双调】蟾宫曲·叹世》,回答下面的问题。1.如何理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醉了由他”突出“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看法。2.《【双调】蟾宫曲·叹世》语言上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通俗平白、简洁明快。曲子采纳的文字,接近当时的口语,没有难懂的地方,使人一看就懂,如“两字功名,几阵干戈”等。在历数历史事实的时候,没有大量的铺排,利用了“南柯一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成语,自然就达到了叹世的目的。②短小精悍,概括性强。作品通过对历史事务、历史人物的否定,对很多说不清是非功过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语言明快,如飞流入涧,一泻千里,表现了豪放派元曲作家的风格。二、阅读《【南吕】四块玉·别情》,回答下面的问题。3.试赏析“凭阑拂袖杨花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倚着阑干伫立凝视着情人的远去,因伫立已久,如雪的杨花纷纷飘落在身上,但难过人全然不觉。情人走远了,她还在凭栏远眺,频频招手,在招手拂袖间杨花才被拂去。这一句把送别写得特别逼真,“拂袖”看似一个随意的动作,细细咀嚼,却包含着送别之人的无限惆怅。4.关汉卿在《【南吕】四块玉·别情》中是如何表达“离情别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曲从别后说起,开端就点明白所描写的内容:送别情人之后难以割舍的心境。“一点相思几时绝”是这首小令的重心。关汉卿在这里以“一点”与“几时”对举,表明一种相思,却能惹起许久的万种离愁,留下了永久的难以消逝的伤痛。这位女子爱她的情人,爱得深挚、爱得真实、爱得缠绵,由这几句话得到充分的体现。“凭阑拂袖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这四句寄情于景,描绘了一幅令人伤心欲碎的画面。“拂袖杨花”,看似一个随意的动作,细细咀嚼,却包含着思妇的无限惆怅,然而,杨花虽被拂去了,但“溪又斜,山又遮”,情人沿溪而行,渐去渐远,想再看一看情人,但是小溪曲曲折折,高山重叠阻遮,拦住了女子的视线,始终看不到情人远去的身影。那种离别的沉痛之情,全凝合在“人去也”这一声撕心裂肺的长叹之中。至此,一位多情而又憔悴的女子,似乎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三、阅读《【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回答下面的问题。5.本文的“新”和“奇”主要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新”就新在思想内容,“奇”就奇在表现方法。睢景臣在元代生活的基础上,取材于史料,却又别出心裁,透过正史的表面文字,抓住问题的实质,以辛辣的讽刺,出尽了这位汉高祖的洋相。6.试分析《【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中欲抑先扬手法的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车驾来到以前,全村男女老少,不管是穷人还是富户,都忙得不行开交。虽然这个农夫还搞不清“车驾”和“銮舆”是怎么回事,但看这忙乱的劲儿,猜想确定是个了不得的人要来了。接下去连着用三支曲子写仪仗车队,虽然描写的是威猛盛大的场面,但作者着意写那个至此还未出场的人物,这样豪华威历的气派,来的确定是个非凡的人物。然而当读者按这个思路去推想时,却突然来了个大转折。第四支曲子,主角上场了,但这时作者还未点出他的身份。一方面是为了情节发展的须要,另一方面从当时的场景来看,这样写也合情合理。皇帝驾到,百姓都得下跪恭迎,来不及细致分辨,所以最初给人的印象只是外形:一个大汉,而且架子极大,“觑得人如无物”。待到跪拜之后,抬起头来细致瞧,“觑多时认得”,这才认出那大汉是谁。可是到这时作者还不点破原委是谁,只用一句包含着很多问号的话“险气破我胸脯”收尾。这一句似乎奇峰突起,带起了无穷悬念,激起读者急迫要了解其中原委的欲望。7.本曲是通过一个农夫的眼睛来写刘邦还乡这件事的,从文中的描述来看,这个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曲通过一个农夫对事务的视察、说明,刻画出一特性格豪爽、泼辣、奔放、粗犷朴直、无所畏惧的农夫形象。四、阅读全文,回答问题。8.“知人论世”是赏析古典诗词的一个重要原则,请联系时代背景简要分析《【双调】蟾宫曲·叹世》这支曲子中所透露出来的人生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我认为,褒贬历史通常为的是褒贬现实。作者从历史故事的征引中生发出的对世事的感喟,也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观点二)我认为,曲家隐遁的缘由,是把自己与帝王将相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功业,分成两个相互分别和对立的群体。他们的胜败兴亡都与“我”无关,“我”只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冷眼旁观他们在战场上、朝堂中的厮杀争斗。曲中主子公只想隔岸观火,却不去参加,不去引火烧身。[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讽刺艺术辛辣而不动声色的讽刺手法的运用,是《【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文的艺术风格。作者通过一个乡民的口吻,写出了衣锦还乡的刘邦是一个巧取豪夺、胡作非为的流氓无赖,剥下了罩在他身上的华丽名贵的衮服。对至高无上的皇权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辛辣的讽刺。2.写法指导(1)漫画法:夸张是漫画的特点,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其特点也是夸张,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2)对比法:把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上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3)托物法:这是一种把讽刺对象托比于某物,使讽刺对象详细化、形象化的手法。(4)反说法:人的感情发展到了极顶,往往会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语言上就是“说反话”。作为讽刺手段的“反话”,是“反话正说”,用确定赞美的语言描述明显的丑恶、虚假的现象,表达作者的鄙视与挖苦。讽刺手法犀利有力,而且运用敏捷,或正面进攻,或旁敲侧击,或讽刺揶揄,或正颜厉色:嬉笑怒骂,皆成文章。3.迁移运用仿按例句,用讽刺手法,再造两个句子。例句: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变更什么,都得完全听从人的摆布。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空调——总以为自己能变更大气候,却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变更温度。电灯——总以为可以照亮全世界,但只能照亮狭小的空间。[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中被嘲弄的皇帝刘邦,只不过是作者借以调侃讽刺皇帝的艺术形象,作者正是通过否定刘邦而表现了他否定皇权的思想。作者在作品中敢于否定皇权,挑战权威,读后令人在嬉笑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想上的启迪。【应用角度】“蔑视权威”、“挑战权威”、“超越”、“质疑”等。2.素材应用人生在世,你总得亵渎点什么东西,或人或物或事,否则,看什么都宏大,啥子都敬畏,到处低眉顺眼,事事当心翼翼,那就会使自己活得唯唯诺诺,可怜巴巴。睢景臣借乡民之口呼汉高祖刘邦为“刘三”,阮籍亵渎汉高祖刘邦,说他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李白亵渎当朝权贵,让宰相杨国忠研墨,宦官头高力士脱靴,我们或许做不到那般清高自傲,但也完全可以特立独行,明哲保身,亵渎那些登龙有术的“新贵族”,发不义之财的暴发户。列宁亵渎帝国主义,讪笑他们是“泥足巨人”;毛泽东亵渎“一切反动派”,断言都是“纸老虎”。我们不行能有革命领袖吞吐宇宙傲睨天下的气魄,但仍旧可以亵渎那些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亵渎那些鱼肉乡民的腐败分子,而且特别自信地“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群文阅读]导读:古代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绚烂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唯美怡情的古风词韵陶冶着多数华夏儿女。而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始终是诗家的重要题材。他们或是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跑,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乡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此中情意,怎一个“别”字了得。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在这样光亮与漆黑的比较之中,生命已经溶化在漆黑的宁静与宁静的漆黑中了。黑夜又有什么不好呢?我无声地享受着,觉得灵魂也渐渐透亮起来。如阿莫多瓦所说的:“最好的是在夜晚漫步,无声地享受午夜时分从街上旅行来的风,时间静止了。”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边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一首李叔同的《送别》歌,隧然回响在天地间……阳春三月,细雨纷纷,烟雨空蒙,夕阳古道边,青山疏林,淡烟暮霭,江岸边,一抹身影,却如雕塑般静静伫立在岸边,那凄美的双眸里满是迷茫,不解。泪眼蒙胧中,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江中只有若隐若现的那一叶小舟,随波逐浪而去。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夕阳山外山,离人泪中,从前的情景却是那样历历在目……草碧色,水绿波,烟雨空蒙的岸边,心已碎的樱子在声声的离笛声中,满目的萧瑟与悲凄,只有情千缕,酒一杯,谁能想到从前的温情已是这天的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望着江中的一叶小舟越来越远,手中油纸伞也在风雨中飘然而去,仿佛追寻那远去的小舟……怕离别却不得不离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离别之歌,传诵千古,诗经中的《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诗中意思讲解并描述阳春之日,群燕翩跹,上下左右,恋人的相送就像燕子间的呢喃鸣唱,不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