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2014版)教案
《嘉陵江的孩子》教案,1、图片音乐导入,《走街街》教案,
音乐表现力和创建力得到提高,《苏木地伟》教案,1、学生能依据
音乐做出合适的心情反应,在轻松开心的音乐情境中感受彝族民歌的
漂亮与奇异,2、学生主动参加音乐活动,能较精确的用肢体语言表
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嘉陵江的孩子》教案教学目标:1、学唱歌
曲《嘉陵江的孩子》。2、能够体会到歌曲抒发的感情,体会对生活
的酷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感受到歌曲
《嘉陵江的孩子》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嘉陵江的孩子》。
2、能够体会到歌曲抒发的感情,体会对生活的酷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到歌曲中嘉陵江的魅力。
2、体会到歌曲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1、图片音乐导入。
介绍嘉陵江,吸引留意。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图片中的景色是什么吗?出示嘉陵江的图
片。
生:江水。
师:对,是江水。那大家知道这条江的名字叫什么吗?
师:这里的景色其实是嘉陵江的景色。嘉陵江是长江上游支流,
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
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
汇入长江。主要支流有:八渡河、西汉水、白龙江、渠江、涪江等。
全长1120公里左右,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6
万平方千米,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汉江、流量仅
次于岷江的大河。师: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名称就叫《嘉陵江的
孩子》。
2、朗诵歌词,树立感情基调。
师:下面老师来为大家读一读这首歌的歌词,大家留意听,想想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朗读歌词,配乐。老师读完了,大家听出来老
师读的时候带有什么样的感情呢?生:骄傲、欢快、酷爱家乡。
师:下面大家来读一读吧,留意读出这样的感情。播放配乐。边
读边跟老师一起打拍子。大家读得真好,想不想再来细致听听这首歌
呢?播放歌曲。
3、学习歌曲。
师:下面老师来教大家唱这首歌,我们先来看到第一句,一句一
句教唱。下面大家一起来唱一遍,唱得好的话我们就起先男女生竞赛
了!
合唱、独唱、轮唱依次进行,确保学生演唱娴熟。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好听的歌曲《嘉陵江的孩子》,体会了歌曲骄
傲地情感。大家酷爱自己的家乡吗?今日晚上回家别忘了向爸爸妈妈
介绍嘉陵江的孩子们哦。
《走街街》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走街街》。
2、在综合创编活动中,节奏感得到强化,音乐表现力和创建力
得到提高。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歌曲背景的前提下,演唱好歌曲。
2、了解重庆人文特色。
教学方法:传授法、练习法、观赏法。
教学打算:
教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练声。
二、新课教学。
1、节奏导入。
今日我们一起迎来了新的挚友,我们一起来欢迎他们吧?我们怎
么欢迎呢?一起吹奏小喇叭欢迎吧。
2、唱一唱节奏。
同学们的欢迎可真棒呀,但是我们的新挚友还没有出来,我们一
起用唱的方式来试试好吗?哇,原来是重庆沙坪坝的同学们。
3、学唱新歌。
(1)初听。
师:你们知道重庆有哪些出名的特色吗?
生:山、吊脚楼、火锅、麻辣烫。
师:没错,今日我们就随着重庆沙坪坝的伙伴们一起去重庆走一
次街街吧。重庆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师:他们正在唱歌呢,这首歌曲名字就叫《走街街》。
师:来,我们随他们走一走,看看有哪些好玩的。
(2)复听。
师:知道“走街街”是什么意思吗?
生:逛街。
师:没错,这是重庆方言,请你们打开书本,我们边看歌词,边
来听。
(3)有节奏地念歌词。
(4)轻唱歌词。
(5)难点解决,
(6)连唱歌曲,
(7)律动。
师:同学们,我们拍手为歌曲伴奏好不好?
一起边唱边拍手伴奏。
三、拓展。
大家试着用重庆方言唱•唱好不好?
师范唱,学生倾听。
大家一起唱。
怎么样?是不是很好玩呢?
四、总结。
今日老师和大家一起感受了重庆儿童走街街的热忱,我们一起带
着同样的热忱唱着歌儿感谢他们吧。同学们今日的表现也很好,老师
感谢大家。希望同学们回家别忘了和爸爸妈妈共享今日学到的重庆方
言哦。
《苏木地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依据音乐做出合适的心情反应,在轻松开心的音乐情
境中感受彝族民歌的漂亮与奇异。
2、学生主动参加音乐活动,在活动中自然大方,能较精确的用
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能用自然的声音整齐演唱歌曲,并通过律动进一步感受歌曲
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
2、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少数民族的歌曲啊?
生:维吾尔族、藏族、达斡尔族??
师:大家的记忆力可真好、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彝族的歌曲,
它的名字叫《苏木地伟》。师:彝族,原称“夷族”,其名源于汉
史记载中的“西南夷”。依据彝文典籍《彝族源流》、《西南彝志》
等历史巨著记载,彝族历史源远流长,自称为尼,古代汉语“夷”发
音为尼,故汉文记载多称“夷族”。1956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
卑视称谓时,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华夷相对),毛泽东主席
倡议将“夷”改为“彝”,意为房子(互)下面有“米”有“丝”、
有吃有穿,象征兴盛发达,故把“夷族”改为“彝族”。彝族是中国
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贵州三省,
其余散居于中国其他省份与中国境外。总人口约900多万,在中国有
户籍登记的有871万4393人(2010年),在越南、老挝、缅甸、泰
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近百万。彝族支系族群繁多,有诺苏、聂苏、纳
苏、乃苏、聂租、罗婺、阿西泼、撒尼等、尼颇自称,但并非皆为民
族意义上的自称,如罗婺、撒尼、阿哲是部系名称,诺苏、聂苏、纳
苏、乃苏等。各地彝族方言间有些无法进行干脆沟通,但相同词汇超
过6096,语法结构相同,经短期熟识能对话,彝语属东亚语系中的藏
缅语族,分为六大方言。
师:说到彝族语言,大家来猜一猜,“苏木地伟”是什么意思啊?
《我多想看看》教案,引导学生感受与表现蒙古族音乐的美,2、
通过完整充分地倾听音乐,使学生在观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
受和体验,并将蒙古族民歌学问的学习有效地渗透到音乐实践中去,
从而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体验力度、速度、音色、
气息等音乐要素对于表现音乐的作用,自制课件、截取音乐片段、录
制音乐伴奏、编配伴奏、练习弹唱,感受蒙古族的音乐风格,每个民
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音乐,就请同学们
生:尊贵的客人。
师:大家真聪慧,我们就来听一听热忱的彝族挚友为我们唱的歌
吧!
二、学唱歌曲。
1、倾听歌曲,听完之后告知老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
受?
2、师:谁来回答一下,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是哀痛
的,还是热忱的?生:热忱的。
3、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歌的歌词。
师:会读了歌词,老师要考验一下你们的协调实力,要给歌词加
上有节奏的拍手,下面让我们用手来给歌词加上伴奏。加入拍手。
4、跟唱歌曲。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彝族挚友好兴奋啊,我们跟着彝族挚
友的歌声来唱一遍好不好?
5、弹琴学唱。
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跟琴来学习一下这首歌曲吧!
6、师:跟琴唱得不错啊!那咱提高一下难度了,分组来唱。
7、师:跟着老师的琴可以唱得很好,那跟着伴奏可不行以唱得
更好听呢?来试试吧!这次咱们不分组了,一起唱。
三、小结。
我们今日学习了《苏木地伟》这首歌曲,感受到了彝族挚友的热
忱,回家我们别忘了把这句彝族话说过爸爸妈妈听哦。
《我多想看看》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我多想看看》是一首具有蒙古族风格的儿童歌曲。歌曲以真挚
的情感、美丽的曲调,表现了草原牧民的孩子对首都北京的酷爱、憧
憬和思念之情。歌曲旋律美丽,宛转悠扬,具有一般蒙古族民歌的风
格和特点,同时,歌曲结构规整,乐句整齐,段落短小,具有蒙古族
民歌短调的写作风格。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与表现蒙古族音乐的美,同时
培育学生酷爱祖国、酷爱生
活的情感。
2、通过完整充分地倾听音乐,使学生在观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
愉悦的感受和体验。针对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倾听、对比、探
讨、视唱、演唱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加,并将蒙古族民歌
学问的学习有效地渗透到音乐实践中去,从而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音乐,表现音乐。
3、培育学生用自然连贯柔软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力度、速度、
音色、气息等音乐要素对于表现音乐的作用,尝试具有蒙古族特色的
演唱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运用自然的声音,精确的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参加
演唱歌曲。
2、精确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打算:
自制课件、截取音乐片段、录制音乐伴奏、编配伴奏、练习弹唱。
教学过程:
一、听辨导入,感受蒙古族的音乐风格。
1、师:大家都知道,我们宏大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
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的音乐,现在,就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你们听
一听,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个民族的?
2、观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人》片段。
3、生:内蒙古地区、蒙古族。
4、提问:音乐心情是什么样的?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那段音乐宛转悠扬,这也是大多数蒙古族民
歌所具有的特点。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二、编协作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风格。
1、视唱曲谱。
(1)出示曲谱,学生视察曲谱,分析曲谱。
①节奏的特点?
②有几句话?
③每句话几小节?
④有几个音组?
(2)演唱曲谱。
①老师演唱,学生心里跟唱。
②学生轻声演唱。
③探讨:用悠K的气息,连贯的声音。
④完整演唱。
2、视唱歌曲旋律。
(1)老师用琴弹旋律,嘴唱新的旋律,学生感受。
(2)学生其次次听,感受第五六句话不是弹唱同时起先的。
(3)出示歌曲曲谱师生协作,老师唱歌曲主旋律学生用长音伴
唱。
(4)视察歌曲曲谱,复习歌曲中的节奏。
(5)老师范唱曲谱,学生打拍心里跟唱。
(6)学生打拍唱曲谱。
3、学生分声部合唱曲谱。
三、学习歌曲,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师:我们曾经看到过许多秀丽的景色,可是有一种景色虽然称不
上秀美,却是无比的壮丽!那就是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实行的升旗仪
式。每天,当艳丽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和太阳一同升起的时刻,每
一个中华儿女都会激烈不已!有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孩子,从来没有
走出过草原,他特别渴望能够观看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于是,他用
歌声表达出了内心的情感,你们听!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内容。
2、提问:歌曲中哪句歌词更能表达出这个蒙古族的孩子恳切、
渴望的心情?
3、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我多想看看》。
4、轻声演唱歌词。
5、出声演唱歌词。
6、订正问题。
7、完整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深化挖掘歌曲内涵。
1、师生探讨歌曲处理的方法并尝试演唱。
留意声音、气息、力度、速度、一字多音、装饰音等问题。
2、观看影片,挖掘音乐情感。
3、完整表现歌曲。
五、拓展延长,简洁了解蒙古民歌。
师:蒙古族素有“音乐民族”之称。它的民歌体裁有长调、短调
之分。
1、讲解长调。
师:长调民歌流行于草原牧区,其特点是节奏自由舒缓,气息宽
广,情感深厚,字少腔长、声音洪亮悠长,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
饰。播放长调歌曲《赞歌》。
2、讲解短调。
师: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地区,其特点是篇
幅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显明,音域相对窄一些。播放短调歌
曲《嘎达梅林》。
3、提问:歌曲《我多想看看》是依据长调还是短调的风格写成
的?
生:短调。
4、总结蒙古族的音乐风格特点。
师:蒙古族的音乐风格特点是旋律美丽、气息宽敞、感情深厚、
草原气息深厚,音乐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开阔的胸襟。
六、课堂小结。
在美丽的音乐声中,我们感受和学习了蒙古族风格的音乐和歌
曲,通过这节课,我信任大家对蒙古族音乐特点有了更深化的了解。
希望在今后,同学们能够通过更多的方式和途径去走进蒙古,了解他
们的音乐文化。
《漂亮的鸟巢》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漂亮的鸟巢》,感受和体验北京体育馆的宏大,
培育酷爱北京的感情。
2、学唱歌曲,并能够创编同歌曲风格相关的舞蹈动作。
教学重、难点:
1、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正确驾驭歌曲中的节奏型,演唱时要正确唱出。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
然后引导学生用歌曲音乐节奏朗读歌词,6、师:小挚友们觉得
这首音乐表现了歌颂者怎么样的感情?那么我们应当怎么去唱,7、
音乐接龙嬉戏,播放音乐请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表演,《北京童谣》
教案,让学生体会歆曲赞美、热忱的音乐心情,教学要求:学生设计
的动作要与音乐的旋律基本一样,《牧歌》教案,使音乐的内涵更为
充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老师问
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
开幕式在哪里实行的吗?生:北京。
师:同学们真聪慧,那大家知道详细的举办场地吗?
生:鸟巢。
师:没错。鸟巢呢,其实就是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工程
总占地面积21公顷,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实行了奥运会、
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竞赛与足球竞赛决赛。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
参加体育活动与享受体育消遣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
建筑和奥运遗产。体育场由赫尔佐格、德梅隆、艾未未以与李兴刚等
设计,由北京城建集团负责施工。体育场的形态犹如孕育生命的
“巢”和摇篮,寄予着人类对将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场馆没有
做任何多余的处理,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鸟巢的歌曲,叫做《漂亮的鸟巢》。
二、学唱歌曲。
1、听赏歌曲《漂亮的鸟巢》。
师:歌词里提到了哪些事物?它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2、二次听赏歌曲。
提问学生歌曲是用什么心情演唱的?
生:抒情、亲切地。
3、朗读歌词。
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学生仿照读。然后引导学生用歌曲音乐节
奏朗读歌词。
4、师弹琴范唱歌曲,提示学生留意听。说说你学会了哪一句?
哪一句你认为最难唱?探讨分析简洁唱错的乐句。
5、学生跟琴声学唱歌曲,反复几次,老师与时订正错误。
6、师:小挚友们觉得这首音乐表现了歌颂者怎么样的感情?那
么我们应当怎么去唱,用怎么样的声音去唱?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声音
演唱歌曲,说说你宠爱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抒情柔软的声音
来演唱歌曲。
7、音乐接龙嬉戏,巩固学习。
小组开火车,一人接一句,检查学生学习状况,并与时订正。
三、合作探究、表现歌曲。
师:同学们,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你们认为哪些动作更加适合
这首歌曲?
通过探讨,全体同学为歌曲创编动作来表达歌曲。
播放音乐请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表演,其他同学一起演唱并表
演创编的动作。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习了《漂亮的鸟巢》这首歌曲,与它的
距离更近了一步,不再止步于在电视里观看它。它是一件精致绝伦的
艺术品,每个中国人都应当以它为荣。
《北京童谣》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北京童谣》,让学生体会
歌曲赞美、热忱的音乐心情,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酷爱。
2、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试着用声音来表现、体验自己的
情感,并进行表演。教学重、难点:
1、感受歌曲的节奏和心情改变。
2、哼唱旋律片段,感受京歌韵味。
教学方法:
听唱法、视唱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常背唱童谣吗?
师:我们来共享一下,你背诵过的童谣好吗?
师:大家背唱的童谣都很好玩。我们今日就来学习一首名叫《北
京童谣》的歌曲。
二、学习歌曲。
1、初次倾听《北京童谣》。
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心情的?
学生回答:热忱地、赞美地。
2、再次倾听。
倾听歌曲《北京童谣》。
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生:两部分。
请学生带着问题听。
老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
3、歌词学习。
(1)全体学生依据节奏读第一段歌词。老师出示节奏谱。
老师提示: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口读节拍,手指着节奏,让学
生反复地练习。
(2)巩固第一段完整的歌词,学生依据节奏齐读歌词。
(3)请一位同学依据节奏读其次段歌词,其他学生心里和他一
起默读。
4、《北京童谣》歌曲学习。
(1)学生演唱歌谱。
(2)再次巩固歌谱。
(3)学生加词演唱歌曲旋律。
老师要求:老师弹琴,指导学生的气息连贯。
(4)学生跟随《北京童谣》伴奏演唱旋律片段。
老师要求: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激发学生从歌词和旋律
感受京歌的韵味。
三、集体创编歌舞表演(《北京童谣》舞蹈表演)。
学生分组创编简洁的舞蹈动作。
教学要求:学生设计的动作要与音乐的旋律基本一样。
四、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北京儿童对北京满满的爱
意,家乡的童谣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快乐和快乐,还有无限的乡思C最
终,让我们用欢快的歌声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牧歌》教案
教材分析:
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
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
展,气概宽广。作者瞿希贤依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
伴奏合唱曲,使美丽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调更为丰富。不同音色
的声部交替出现,相互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
涵更为充溢,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
美丽好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宠爱,并成为
无伴奏合唱的珍品。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牧歌》的观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
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恒久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
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生:56个。
师:你们知道哪些民族?
学生自由说。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
播放歌曲《天堂》。
师: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介
绍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师: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叫《牧歌》,
大家来感受一下蒙古族民歌的魅力。
二、观赏歌曲《牧歌》。
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1、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C
2、你们听过这首歌吗?能感受出它的速度和旋律吗?
生: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3、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
用“M”唱。
4、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音乐渐渐地响起来就似乎从远景拉到了近景,小结:好听的音乐
加上美丽的舞姿,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大家也在自己创编的
作品中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和骄傲感,《草原牧歌》教案,让学
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形式要素,增进对音乐的理解实力和分析音乐作品
的实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爱好,培育学生酷爱蒙古族音乐、酷爱
祖国,2、了解马头琴的音乐特点,分析、探究音乐形式要素的艺术
作用,(1)、演奏音乐主题的乐器是什么?
5、比较两句:你们有没有发觉歌词与旋律凹凸之间有着什么关
系啊?
师:对啊,同学们特别聪慧,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
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其次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
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一一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一一音平。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
连绵起伏,节奏伸展,气概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6、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
7、观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
(1)请你闭上眼睛听,思索什么是无伴奏合唱?
这种只用人声歌颂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
合唱。
师: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
生: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师: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这四个声部的旋
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袤的天空,
男高音就像雪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穷无尽的大草原。
(2)你们更宠爱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
生:无伴奏合唱的《牧歌》,因为它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
空旷美丽。
(3)老师请你们亲自感受一下四个声部的和声美。唱歌曲的第
一句歌词。
大家跟我一起唱好吗?
(4)师:咦!你们有没有发觉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
点?
师:引子意境宽广、宽阔,音乐渐渐地响起来就似乎从远景拉到
了近景。尾声渐渐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
遐想。
(5)师:通过歌曲的观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生:华蜜、自由的民族。
师:那你宠爱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漂亮
宽广、华蜜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
三、舞蹈片段观赏《牧歌》。
目的是让学生在观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殊宠爱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
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
请大家观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小结:好听的音乐加上美丽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四、小创作。
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师: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宠爱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
尽上自己的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1、编一段歌词或编一段舞蹈律动。
2、写几句赞美的语言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情。
3、画一幅美图,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
感。
五、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牧歌》,感受到了蒙古族民歌的魅力。了解了
无伴奏合唱,大家也在自己创编的作品中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和
骄傲感,加深了对祖国的酷爱之情。
《草原牧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草原牧歌》,使学生对蒙古族马头琴乐器有所了
解。
2、通过鉴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形式要素。增进对音乐的
理解实力和分析音乐作品的实力,培育他们的想象力和创建力。
3、通过倾听、体验、感受与鉴赏这首乐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
的爱好,培育学生酷爱蒙古族音乐、酷爱祖国,酷爱集体,勇于战胜
困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乐曲意境。
2、了解马头琴的音乐特点。
3、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分析、探究音乐形式要素的艺
术作用。
教具打算:
多媒体设备与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在网上搜寻到的有关内蒙古的资料•,初步了解内蒙古的
风土人情。
二、创作背景:《草原上的人们》电影梗概。
《草原上的人们》是依据玛拉沁夫同名小说改编。50年头初期,
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将草原建设得更加奇
妙而辛勤劳动着。女共青团员、互助组长萨仁格娃,曾连续两年获得
劳动模范称号。她与另一个互助组长、打猎能手桑布真诚相爱。当草
原上的广袤牧民忙着发展生产的时候,暗藏的特务宝鲁企图挑动萨仁
格娃的父亲白依热退出互助组,以达到拆散互助组的目的,遭到斥责。
在一次暴风雪中,宝鲁割断牲畜栏杆的绳子,打开马圈和羊圈,放跑
了牲畜。萨仁格娃为救牲畜骑着马从崖上摔了下来,幸亏桑布赶来相
救。由于牧民们团结一样,将放出的牲畜都与时赶回,未能给互助组
造成很大的损失。风暴季节已过,在萨仁格娃为受伤的牲畜防疫注射
时,宝鲁乘人不备,把毒药投进井里,毒死厂萨仁格娃小组里的二十
多只羊,并妄图以羊群中毒的事情嫁祸于萨仁格娃。萨仁格娃为互助
组失去那么多羊而难受,心情有些波动。她在区长阿木古郎的教化和
帮助下,相识到不能只想个人的荣誉,要为大家着想,为内蒙古大草
原和祖国的建设着想。不久,宝鲁在特务吕绶卿的指使下,想趁那达
慕大会开幕时,放火破坏草原的建设。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开幕了。
会上有各种活动:物资交易、评比模范、赛马、射箭等,喧闹非凡。
在评比模范的会上,有人对萨仁格娃领导的互助组死羊之事,表示不
满。萨仁格娃认为纽里羊死了,自己是有责任的,肯定要把这件事搞
清晰。会后,萨仁格娃牵着马在河边溜达时,看到宝鲁鬼头鬼脑的,
身上还带着枪,便奋不顾身地骑马追去。她赶到山坡,已看不见宝鲁
的踪影,却发觉牧场燃起了大火。萨仁格娃断定这火是宝鲁放的,就
拍马冲过浓烟烈火去抓宝鲁。这时,盟长亲自带领群众救火,大家同
心协力很快就把火扑灭了。在萨仁格娃、桑布的帮助下,公安人员将
宝鲁、吕绶卿等一小撮潜藏特务一网打尽。当大家知道萨仁格娃小组
的死羊是特务投毒所致时,对于英勇的萨仁格娃更加钦佩了。在庆功
会上,盟长赞扬萨仁格娃不仅是劳动上的模范,而且在防风暴、防火
灾、与特务作斗争上,也表现出奋不顾身的英勇,为草原上的人们立
了一大功。这首乐曲是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主题曲。
三、观赏乐曲《草原牧歌》。
1、观看作品录像,思索。
(1)、演奏音乐主题的乐器是什么?
生:马头琴。
(2)、音乐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听后分组探讨沟通。
2、简介马头琴。
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
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
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
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
的顶部,因以得名。
3、整体观赏。
4、创编活动。
学生仿照骑马动作、仿照马蹄声,教师教授蒙古族舞蹈马步动律。
师:蒙古族人民以马为伴,每天都过着游牧生活,你能仿照一下
骑马的动作并协作上声音吗?师:你们看,这个动作像什么?
生:雄鹰。
对,像雄鹰展翅,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动作呢?
师:雄鹰是草原人民最崇敬的生灵,草原人民常把他们心目中的
英雄称为“草原上的雄鹰”。播放《草原牧歌》乐曲,在音乐的伴奏
下学生做简洁律动。
四、作者简介。
瞿希贤,(1919〜2008)女作曲家。上海人。中国音协第四届副
主席、中国电影音乐学会顾问、中国音协儿童音乐学会名誉会长°自
幼爱好音乐。194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高校英文系,1948年毕业于
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毕业后曾任北平艺专音乐理论系讲师。曾从师
于弗兰克尔(德籍教授)、谭小麟教授等。解放后,长期在中心音乐
学院音工团和中心乐团创作组工作。勤奋多产,题材宽文,风格多样,
音乐语言清爽生动,刚柔兼备,具有显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独创性。
五、小结。
今日,通过《草原牧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音乐要素在
音乐作品中的艺术作用。同时感受了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习了
萨仁格娃酷爱祖国、酷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高尚情操。信任在她
的感染下,我们会更加酷爱祖国、酷爱生活!
《赛马》教案,能辨别各段所表达的音乐心情,感受音乐心情,
感知音乐形象,从音乐中我们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欢庆节日,感受音
乐节奏,感受音乐心情怎么样?(惊慌、热情),(2)跟着音乐用
“en”哼唱一遍这个主题,把握音乐的改变,(1)现在我们来听下
面这段音乐一一旋律(二),这段音乐旋律心情上有什么改变?(悠
扬、伸展),(2)指导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一遍这个主题,音乐心情
也被烘托得更加欢快热情,(3)让我们再
《赛马》教案
教学内容:
1、倾听:赛马(二胡独奏曲)。
2、扩展与活动。
教学目标:
1、相识民族乐器二胡,并了解二胡的形态、音色极其演奏特点。
2、通过观赏《赛马》,进一步了解二胡的音色与表现手段,能
辨别各段所表达的音乐心情。
3、能用打击乐器简洁的表现乐曲。
教材分析:
1、二胡,民族拉弦乐器的代表乐器,音色美丽,有极其丰富的
表现力,擅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运用
于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
2、《赛马》,黄海怀创作于1959年,1964年第四届“上海之春”
二胡独奏竞赛的新作品。结构是常见的带再现的单三部。它以二胡这
种简洁的民族乐器,运用多种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
蹄声“得得”的壮丽场面。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在草原上狂
奔之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宽阔神奇的内蒙古草原
无限神住,同时也表达了内蒙人民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酷爱。在此
曲中,黄海怀将一个整段的乐曲用拨弦技巧奏出,使该曲风格别开生
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
教学难点和重点:
分段倾听二胡独奏曲《赛马》,了解乐曲结构,感受音乐心情。
课前打算:
课件、串铃、二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学习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从图上相识蒙古族与其生活的地方。
师:你们知道内蒙古在我们祖国的什么位置吗?它在我国的东北
部,1947年5月1日成立
了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我国建立的最早的一个自治区,
人口约2260万,提起蒙古,你首先想到了什么?(草原)内蒙古自
治区拥有我国最大的草原,占地约110多万平方千米。
3、师:你对内蒙古有多少了解?
二、初听乐曲,感知音乐形象。
1、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那达慕”大会上正在
进行什么竞赛项目。知道是哪一项竞赛吗?(赛马)
2、让我们再听一遍,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从音乐中我们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欢庆节日,实行赛马盛会时,
是什么样的心情?(兴奋的、快乐的)
3、作曲家黄海怀带给我们的《赛马》。
4、你听出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简介二胡。我国民族乐器拉弦乐器中的代表乐器,它音色美丽,
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擅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
音,广泛运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代表作有:《二泉映月》、
《良宵》、《喜送公粮》??
三、细听乐曲,为《赛马》分段。
现在,我们再来听这首好听地二胡独奏曲《赛马》,边听边想,
它描绘了几个场景。
1、细听第一部分,感受音乐节奏。
依据同学们描绘的场景,我们把乐曲分成了3部分。首先来听第
一部分:
(1)倾听第一部分,感受音乐心情怎么样?(惊慌、热情)
(2)跟着音乐用“en”哼唱一遍这个主题,感受节奏紧密的地
方用了几分音符?
(3)请孩子们用铃鼓来烘托赛马惊慌喧闹的场面。坚决有力的
强音拍铃鼓表现,急促的16分音符摇铃鼓表现。
2、细听其次部分,把握音乐的改变。
师:竞赛场面真是惊慌、热情,瞧!赛马竞赛起先了。
(1)现在我们来听下面这段音乐一一旋律(二),与第一段比
较,这段音乐旋律心情上有什么改变?(悠扬、伸展)
(2)指导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一遍这个主题。
要求:听时,请孩子们在心中哼唱,旋律(二)出现了几次?其
次次出现时,增加了哪种节奏?(第三次时老师提示)听,什么声音?
(马蹄声)
师:你知道这马蹄声是怎么演奏出来的?请孩子们细致看。这种
方法叫拨奏,它不用拉弓,而是用手指拨,就发出了这种马蹄似的声
音。作曲家在这里运用伴奏乐器扬琴演奏旋律(二),而主奏乐器二
胡却仿照了马蹄的声音,将赛马竞赛中马蹄急驰、你追我赶的场面刻
画得栩栩如生,音乐心情也被烘托得更加欢快热情。
(3)让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其次部分音乐,用自己宠爱的方
式来随音乐律动。(探讨形式多样的表现方式)想想竞赛到了什么环
节?(惊慌的时刻)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学生可以在旋律(二)第一次
出现时比较抒情,请孩子们拉心中的二胡,有感情地唱la;其次次
出现季节奏变密集了,大家用骑马动作开心地来表现;第三次出现时,
仍旧有感情地唱la,并用扣掌心来仿照马蹄声。
师:旋律(二)出现第一次,表现了赛马场上内蒙古族骑手对竞
赛乐观、自信、充溢必胜信念的精神风貌;其次次、第三次通过二胡
的不同演奏方法,刻画了马蹄急驰、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激烈场面。
3、细听第三部分旋律,体会“冲刺”o
(1)听,结尾的音乐和哪一部分相像?(第一段)哪一部分心
情更激烈?(第三部分)为什么?(赛马竞赛已经进行到了冲刺阶段)
音乐刻画了赛马竞赛最终冲刺时的惊慌激烈的场面,在最高潮中
结束。
(2)细致体验这种心情,请孩子们跟着音乐在心中哼唱一遍。
(3)既然它和第一部分相像,请孩子们用打击乐表现。
4、乐曲小结。
现在,我们用自己宠爱的方式一起再听一次乐曲,想一想乐曲的
结构。
师: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心情都比较激烈,第三部分更为激烈,
是全曲的高潮。其次部分的心情比较欢快、热情。
四、扩展活动,学生表演节目。
1、观赏了这么美丽、欢快的音乐,我们仿佛来到了在漂亮的蒙
古草原,来到了“那达慕”盛会上,此时此刻老师忍不住想要为蒙古
挚友献上一支蒙古舞了??你还学过或知道哪些蒙古舞蹈的动作?(笑
肩、硬肩、耸肩、挤奶、骑马、扬鞭??)
2、你不想给蒙古挚友留下你多才多艺的一面吗?(个人表现)
五、小结。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蒙古
族,你还知道哪些民族?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对!56个民族56支花,
更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等待着我们继承和发扬,
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音乐小天使都能将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
光大,传播到世界各地。
《我和提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富有感情地演唱《我和提琴》这首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感受歌曲的意境。
2、通过创编歌词,发展学生的创新实力,加深对音乐课堂的爱
好。
教学重点:
1、理解歌曲的情感。
2、学生创新实力的发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新课教授。
1、学唱歌曲《我和提琴》曲调。
(1)看谱听老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句。
(2)依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
设问:3/4拍与3/8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从分析对比中
理解3/8拍。
2、音乐学问:3/8拍。
(1)拍号的含义:每小节几拍?以几分音符为一拍。
(2)复习2/4、4/4、3/4拍的强弱规律与其指挥图式。
(3)从3/4引入3/8拍。
同样是三拍子,但由于单位时值(以几分音符为一拍)不同,产
生不同拍号的三拍子。
(4)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三、
五乐句。老师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起拍与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
奏。
《夜曲》教案,接着复习巩固“鱼咬尾”这一音乐创作技巧,1、
实力与评价:让学生能够进一步驾驭“鱼咬尾”这一音乐创作技巧,
并尝试将音乐与美术结合体会音乐意境的方法,激励学生自创音乐器
材来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了解驾驭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
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培育音乐创新实力,你好吗》教案,培
育学生音乐表现实力和创建实力,听了音乐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好
吗》音乐,随音乐边做动作边用“啦”模唱
(5)流畅地唱好曲调,强弱节奏要显明,分句要清晰,用色块
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
3、学唱歌曲。
(1)再听范唱,其次次时学生轻声跟唱。
(2)填上歌词。
4、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歌颂。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学
生即兴伴舞。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和提琴》这首歌,感受到了主子公对提琴
的酷爱。这首歌是一首挪威民歌,信任大家也感受到了挪威民歌的魅
力。
《夜曲》教案
教材分析:
《夜曲》是俄罗斯民歌,采纳二段体创作,学生接受起来相对简
洁些。此曲作为学生了解异域风情、其它民族文化有很好的奠基作用,
是继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之后的又一首美丽的异域歌曲。通过
学习要求学生能感受《夜曲》旋律的美丽,能有感情地演唱此歌曲,
能依据旋律与歌词把握《夜曲》的主题,接着复习巩固“鱼咬尾”这
一音乐创作技巧。让学生能够借此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培育学生对世
界民族精髓的酷爱。
教学目标:
1、实力与评价:让学生能够进一步驾驭“鱼咬尾”这一音乐创
作技巧,能有感情地演唱此歌曲,能依据旋律与歌词把握《夜曲》的
主题,并尝试将音乐与美术结合体会音乐意境的方法,激励学生自创
音乐器材来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以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
主动参加观赏,了解驾驭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
想情感的重要性,联系学生生活阅历通过创编环节的练习,培育音乐
创新实力。
3、看法情感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借此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培育
学生酷爱世界民族精髓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夜曲》,能进一步熟识“鱼咬尾”
这个学问点。
2、学生对《夜曲》主题的把握、能用自己宠爱的方式演绎《夜
曲》、混合拍子的运用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共同做嬉戏一一词语接龙、节奏接龙、旋律接龙。
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导入新课。《夜
曲》中也有这样的“接龙”,即鱼咬尾,请同学听老师将旋律演奏两
遍并指出来。
二、新授。
1、老师换用不同的乐器一一钢琴、小提琴、手风琴、口琴等演
奏旋律,前两遍请学生自学,随琴轻声哼唱旋律,可用鼻音或“啦”
音模唱。后两遍可以轻声填词,老师与时订正音准与音高。
2、学生分组探讨。
(1)歌曲《夜曲》的上下两行旋律有何关系?
(2)如何指挥4/4、5/4拍子?试着指挥《夜曲》。
(3)结合课本插图,想想《夜曲》的歌词所蕴含的心情是怎样
的?
(4)《夜曲》体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同桌相互说一说。
(5)歌曲《夜曲》的旋律线是怎样的,请用手画出来。老师巡
回指导。
3、课堂沟通。
三、课堂巩固。
在老师的伴奏下,朗诵记忆歌词,体会翻译之词的韵律美,要渗
透自己的情感。分组竞唱《夜曲》,比一比哪组更优秀。
通过声音洪亮与否、有无正确的表达情感、歌词是否记忆精确等
来评价。
抽学生登台有感情地唱《夜曲》。老师与时评价。
四、延展。
听一听《如歌的行板》,比较其与《夜曲》的不同。
前者是源泉,是母本,后者是改进,是创建。
由此得出:优秀的作品来源于民间,优秀的作品都根植于“人民
大众”这块土壤。所以我们要多多吸取民间艺术的精华。而此曲是邻
邦俄罗斯的民歌,故也要多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艺术精华。
五、尝试体验。
1、老师口琴演奏《夜曲》。
2、老师用口哨吹出《夜曲》并让学生仿照。
3、再次播放《夜曲》,学生试着用一幅画来呈现《夜曲》内容,
体会其意境。
六、课堂总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俄罗斯民歌《夜曲》,同学们都能有感情地演
唱它。而且知道民间大众的艺术是创作的第一源泉。也明白了世界民
族文化都有其精髓值得我们去发掘吸取。
《地球,你好吗》教案
教学目标:
1、观赏歌曲《地球,你好吗》,感受歌曲心情。培育学生音乐
表现实力和创建实力。
2、学会用深情、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地球,你好吗》。
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歌曲表达的感情。
2、唱好弱起小节,进行对比范唱,从听辨入手,教会学生唱准。
教具打算:
课题、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发声与节奏练习。
1、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旋律,老师导入。
师:谁来说一说,听了音乐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悲伤。
师:说得很对!这首歌曲的悲伤的感受。
2、发声训练,跟老师用“啦”模唱旋律。
师:来,让我们一起用“啦”演唱旋律,表达我们难受的心情。
生随老师仿照唱。
3、节奏与律动练习。
师:我们还可以用动作来表达我们的感受。
播放《地球,你好吗》音乐,生随老师起做拍手、摇头、跺脚
等动作。随音乐边做动作边用“啦”模唱。
二、倾听、感受。
1、宁静地倾听歌曲范唱。
师:这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叫做《地球,你好吗》,我们一起来听
一听这首歌曲吧!
2、播放歌曲,生随音乐表演。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我发觉刚才有好多同学都似乎没听够,那
好,这次咱们边听边用自己宠爱的表情、动作来表达你听到这首歌的
感受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规划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商业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地理专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14保护呼吸器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人教鄂教版
-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嵌入式综合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进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宜宾学院《天然产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商业大学《流体力学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泸州四川泸州泸县气象局见习基地招收见习人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大连软件职业学院《数据结构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GB/T 5796.3-1986梯形螺纹基本尺寸
- GB/T 4851-2014胶粘带持粘性的试验方法
- GB/T 3860-2009文献主题标引规则
- GB/T 13277.3-2015压缩空气第3部分:湿度测量方法
- 人教版小学精通英语单元五下Unit1整合教案
- (课件)港口安全知识培训讲解
- 2022年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讲座PPT课件(带内容)
- 产品设计思维课件
- 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工作原理专题培训课件
- 2023年孝感市孝南区全要素自然资源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临终关怀成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