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高三毕业班上学期9月摸底测试语文试卷_第1页
2025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高三毕业班上学期9月摸底测试语文试卷_第2页
2025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高三毕业班上学期9月摸底测试语文试卷_第3页
2025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高三毕业班上学期9月摸底测试语文试卷_第4页
2025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高三毕业班上学期9月摸底测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高三毕业班上学期9月摸底测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学破圈是近年来大家讨论比较多的热门话题。这个“圈”真的存在吗?如何破?与新媒体跨界融合是不是破圈的唯一方向?文学破圈,说白了是“严肃文学”或者说“纯文学”对自身陷入内循环魔咒的一次应激反应,折射出从业者对“严肃文学”日益嵌入封闭固化的生产与再生产链条的反抗,他们希望文学能够开疆拓土,打破圈层壁垒,回归大众视野。从创作上来讲,今天的文坛,包括青年作家的创作,少了些生猛,多了些精致,尤其缺乏那种生活的粗粝感。这方面,不妨讲些非专业出身的作家的例子。塞壬的《无尘车间》、范雨素的《久别重逢》等,是最近一段时间反响比较好的作品。抛开艺术水准不谈,这类作品受读者追捧,其中一些甚至成为爆款、成功破圈的原因,就在于作者与现实“短兵相接”的勇气。他们以赤诚之心真切感知生活的疼痛与温度,将身体与灵魂融入现场、融入写作,在敞开自己的同时也打开了世界。如《无尘车间》是作家塞壬于2020年至2021年间,走进东莞工厂,前后耗时80余天,深入一线写出的作品。她在电子厂、模具厂、首饰厂里与工人一起生活,记录下普通工人的艰辛与挣扎。不久前,评论家、作家房伟在《当下青年写作的“四种症候”及其反思》中也表达了担忧。他首先提到的一种症候就是“围栏症”:“就青年创作的队伍建设而言,近些年来,纯文学领域的青年写作,变得日益‘创意写作化’。”他对青年作家培养模式的高校化、精英化进行了反思,认为这种专业化写作让青年作家过早地从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剥离出来,过早地进入了一个文学“传帮带”的圈子。显然,这给文学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群“野生作家”异军突起,他们或借助于网络自媒体,或借助于文学网站,或借助于网络社交平台,不时给文坛吹来新风。比如借助诸如微信公众号“三明治”等的力量,许多自由职业者、银行职员、老师、医生等“素人作者”对写作不再望而却步,有了表达和发表的权利与机会。从创作上让文学实现破圈自然是一体两面的:对那些“野生作家”“素人作者”乃至更广泛的大众,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要激活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记录的热情、表达的渴望,让更多人有信心和勇气拿起笔,是一种从外向内的“破”;对那些以写作为业或以写作为志向的职业、准职业作家而言,则要从内向外地“破”。若没有生活的附丽,“作家”的身份就只是一个名头。莫言早年是军人,余华早年是牙医,毕淑敏早年是军医,刘庆邦早年是矿工,作家自身生活的成色和质地,很大程度决定了他们的文学成就,当代文学史早已证明了这一点。从评论方面讲,最近“重勘现象级文本”的文学行动显得颇为意味深长。大家试图从文学史经验中寻找规律,体现出学理探索与现实干预的双重努力。自2022年第1期开始,《小说评论》开设《重勘现象级文本》栏目,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曾对文学界和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文本。该栏目已涉及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金庸的武侠小说等。“现象级文本”的重新指认、分析、评价、研究,不仅是一种回顾或文学史的再发现,更提醒我们,在那个不需要破圈的年代,文学何以与时代生活、与普罗大众产生密切关联。套用今天的话说,“现象级文本”是不是就是“破圈的文本”?尽管当时的“圈”或大不同于今日。“现象级文本”不一定是文学史经典。按栏目主持者何平当时的设想,这些“待勘”的对象包括《乔厂长上任记》《爱,是不能忘记的》等。它们的特征是深深嵌入“公共性”“社会性”“国民性”,流通性极强,与读者、与时代的文学生活和精神生活,与重要的社会议题、社会思潮乃至价值观念的嬗变紧密相关,甚至某种程度引发了后者的变革。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或可发现,除了某些给当代文学带来审美哗变的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都写出了生活的粗粝感。这种粗粝感不是指美学上的粗糙,而是在捕捉生活、再现生活、想象生活方面,作家抓住了生活本质的东西——陷入泥潭的时刻,如何挣扎而起。我们今天能不能产生这样的作品?如果有,我们的评论能否及时地发现并予以指认?如果没有,我们的评论如何引导、支持与鼓励这样的作品?或者说,如何培育诞生类似作品的文学生态、创作土壤、写作空间?在致敬或梳理曾给我们带来巨大影响的“现象级文本”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它曾给读者的巨大触动——街谈巷议的热度或激荡人心的震撼,当然更有对作家与读者、文学与公众亲密关系的缅怀和呼唤。我们期待着这串长长的名单能继续延伸下去,填充进我们今天的时代之声。(摘编自张鹏禹《能破圈的文学少不了生活的粗》)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破圈”对于文学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从中也体现了文学从业者对当下“严肃文学”创作不满意的反思态度。B.有些专业作家的作品很精致,但与生活相距太远,而有些非专业出身的作家的作品与现实联系紧密,得到好评。C.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生活的磨砺对作家的写作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生活的积淀,作家难以写出高质量作品。D.曾经的“现象级文本”也是“破圈”之作,重新指认、分析、评价、研究“现象级文本”能够让文坛吸取“破圈”经验。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直接切入“文学破圈”的话题,接着提出其是否存在和破圈途径等问题,从而明确了探讨的内容。B.文章以塞壬的《无尘车间》这一作品为例,说明了文学破圈应当提高艺术水准、融入现实生活,增强了说理力度。C.“重勘现象级文本”立足影响广泛的文学经典,旨在引发人们思考文学何以与时代生活、与大众产生密切联系。D.《重勘现象级文本》栏目通过致敬梳理“现象级文本”发现,能够抓住生活的本质并写出生活的粗粝感是它们的共同点。3.下列选项中的作品,不符合文中所提及的“现象级文本”的一项是()

A.阿城的《棋王》将笔触落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借主人公“棋呆子”王一生的故事,突出展现了知青一代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焦虑。B.陈彦的《主角》所写的剧团故事与社会有着复杂关联,人物的生活与更具纵深感的历史和现实密切相关,呈现出更开阔、丰富、复杂的生活面向。C.田晓菲的《神游》试图打破历史写作、民族志记录、地理记录、文学等学科壁垒,使中国历史上的两次文化转折——魏晋文化与晚清文化进行互文对话。D.金宇澄的《繁花》刻画了不同年代的上海市民群像,并在碎片化的描摹中展现了一幅完整的上海民众的生活图景,深刻地映射出其背后的时代变迁。4.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学破圈的必要性。5.学校文学社准备举办以“文学破圈”为主题的讨论会,邀请你谈谈当下该如何进行“文学破圈”。请根据文本拟写发言提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漫川关王剑冰一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古戏台,两个紧紧并排在一起,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同高同大,不离不弃,一起走过数百年的岁月。它们是两个雕塑,两个标本吗?不,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走马灯似的晃动着,一声声道白与声腔,分明还在戏台的上空飘荡。台下那么多百姓,他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跟着台上的人物同欢笑,共悲伤。激动处,或发一声喊,或落一串泪。①那喊穿越了重重大山,那泪就那么挂着,来不及擦,顾不上抹。就此,我似乎看到了上下合一的和谐场面,感受到长盛不衰的民间风情。当然,第一次站在这里的人,都会有许多疑惑,为何两个戏台跟鸳鸯似的相依相伴,难道一台不够,还要一台?以前有对台戏的说法,难道常常以实景再现?那样,老百姓是看戏呢,还是看争抢?后来弄明白,处于商洛山阳之地的漫川关,昔为秦楚之畛域,今是鄂陕之边界。在这里,南北文化相互交融,也相互包容。北边的戏楼对着关帝庙,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开戏唱秦腔,人们就称它“秦腔楼”。南侧的戏楼对着马王庙,每年二月二、五月五演汉剧,所以又叫“汉阳楼”。二金钱河在不远处静静地流着,那里有水码头。水码头接纳来自南方的船帮客商,想象不到,秦头楚尾的漫川关,曾经百船联樯,千篙并奏,上货卸货,喧闹繁忙,颇负“小汉口”之名。②那货物有铁、钒、石灰石、煤,还有柑橘、茶叶、油桐、棕榈及木耳、蘑菇。水路通着湖北的上津古镇,过夹河关入汉江,可直达武汉。还有繁闹的旱码头,接纳来自北方的骡帮商贾。水旱码头由来已久,早在秦代,苻菁就在漫川关通关市,招远商,到了明清时期,古街上已是十户九商。现在看这漫川关,建筑特色非南即北,南方细致讲究,北方粗犷朴实。多是青砖老墙,雕梁画栋,楼台相连。白色的封火墙,有致地现出一片亮眼奇观。穿过一道道老街,就如穿过一曲别具风情的《梅花三弄》。漫川关是骡帮和船帮的交易中心。船帮建有武昌会馆、湖广会馆;盐帮、西马帮、北马帮、关中帮建有北会馆、骡帮会馆。镇上的老鲁说,每年三月三为骡帮交流会,要在鸳鸯戏楼唱大戏;五月端午是船帮交流会,也会在戏台上唱大戏,在河上赛龙船。凡遇节日,漫川关从来都是热闹得很,有灯会、火狮、锣鼓、旱船,那个时候,使船的、走马的都要赶来凑这热闹。老鲁,高个子,宽肩膀,黑脸膛,显得十分豪爽。他说,这里深受秦楚文化的影响,既含北方之犷悍,又兼南方之灵秀。人情淳厚,民风简朴,重礼仪,讲义气。这帮那会的,相熟不相熟的,要有什么疙瘩,都会在这漫川关解决。解决绝不是拼杀火并,而是在帮会头人的操持下,摆一桌席,喝一场“摔碗酒”,之后便各自大笑着上路,再见面就成了兄弟。漫川关除了金钱河,还有靳家河和万福河,可谓水域宽衍。而四围都是险峻的高山,南有郧岭,东靠太平,西有猛柱,北有天竺。山山连绵,构成这险要的一片天地。这里也就成了鄂陕咽喉,山水要道。多少年来,古道在山间盘绕,流水在山下回环。古道是接连不断的骡马铃声,水上是高亢沉郁的船工号子。人们从远方赶来这漫川关,绝对要到这双戏台前,看两场舒筋活络的大戏,在老街上吆五喝六,喝一通畅快的老酒。高兴够,潇洒完,然后离去,重新踏上过关中、走西口的万里征程。那征程就有了念想,想着何时回返,还在这里看一看,吼一吼。那样,可真的是痛快地享受了一场人生。三离开漫川关,走上来时的路,那路在群山峻岭间盘绕,不知是不是当年的骡马古道,也许骡马古道比这更绕,它一直没入了白云之中。偶尔看到的那条水,早没有了大大小小的船只。有了高速公路,有了铁路,并且还有了高铁,水旱码头也已成了古董。倒是山腰间那些梯田,还像以前一样,生长着绿油油的庄稼以及丹参、杜仲和山茶。③落凤山、如意山深深浅浅,层层叠窨,云气蒸腾,蒸腾出无尽的青山绿水。人们在其中,还在劳作,那是祖辈的形象。刚才从漫川关出来时,看到老百姓在路边,摆卖的都是自家的收获,那带有露珠的农家关味,让多少人对这里流连忘返。他们的身后,是广阔的田野,永远带有希望的田野。我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丰厚与神秘,蘑菇、核桃、葡萄、大枣,都带有一种纯粹的野性,这种野性制作出琼瑶,酿造成美酒。一个个小作坊,大厂房,无不告诉我们,旧的漫川关成了景点,新的漫川关仍旧是景点。你看那些不断涌到这里的人们,这里走那里看,吃着小吃,装着土特产,赶上时候,还可以看两场不同风味的大戏。④日月更迭。世事变迁,不变的是商洛永久的气质与情怀。(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一呈现了漫川关的戏台、码头、风土人情和古道等,让我们从中领略到了以漫川关为代表的商洛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B.漫川关两座古戏台所上演的戏剧风格并不相同,一为北方秦腔,一为南方汉剧,这充分体现了南北文化在此相互交融的特征。C.漫川关的帮会虽众多,但有什么矛盾都会用摆席喝酒的方式解决,绝不是拼杀火并,之后就成为兄弟,足见其民风的淳厚简朴。D.如今漫川关的景色虽己没有了往昔的影子,但作者通过描绘其交通便利、百姓生活富足、游客流连忘返的现状,抒发了赞美之情。7.下列对文本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线句子①对“喊”与“泪”的细致描写表现了台下百姓被戏感染,沉醉其中的状态。B.画线句子②展现了码头运送的货物丰富,意在以码头当年繁华之景反衬如今萧条之态。C.画线句子③中的叠词形象描绘出漫川关山峰连绵起伏,在蒸腾云气中若隐若现的状态。D.画线句子④运用短句,简洁有力,直接点出了商洛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亘古未变、永远流传的特点。8.文本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多个问句,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文本将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方信孺至濠州,赫舍哩子仁止之于狱,露刃环守之,绝其薪水,要以五事。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自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敢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子仁遣至汴见元帅崇浩,出就传舍。崇浩使将命者来,坚持五说,且谓称藩、割地自有故事。信孺曰:“昔靖康仓卒割三镇,绍兴以太母故暂屈,今日可用为故事耶?此事不独小臣不敢言,行府亦不敢奏也。请面见丞相决之。”将命者引而前,崇浩坐幄中,陈兵见信孺,曰:“五事不从,兵即南下矣。”信孺辩对不少屈。崇浩叱之曰:“前日兴兵,今日求和,何也?”信孺曰:“前日兴兵复仇,为社稷也;今日屈己求和,为生灵也。”崇浩不能诘,授以报书曰:“和与战,俟再至决之。”信孺还,诏侍从、两省、台谏官议所以复命,众议还俘获罪首谋增岁币五万遣信孺再往。时吴曦已诛,金人犹执初议。信孺曰:“本朝谓增币以为卑屈,况名分、地界哉!且以曲直校之,本朝兴兵在去年四月,若移书诱吴曦,则去年三月也,其曲固有在矣。如以强弱言之,若得滁、濠,我亦得泗、涟水;若夸胥浦桥之胜,我亦有凤凰山之捷;若谓我不能下宿、寿,若围庐、和、楚果能下乎?五事已从其三,而犹不我听,不过再校兵耳。”金人乃曰:“割地之议姑寝,但称藩不从,当以叔为伯,岁币外别犒师可也。”信孺固执不许。崇浩遂密与定约,复命。朝廷以林拱辰为通谢使,与信孺执国书誓草,及许通谢百万缗。至汴,崇浩怒信孺不曲折建白,遽以誓书来,有诛戮禁锢语,信孺不为动。将命者曰:“此非犒军可了,别出事目以示之。”信孺曰:“岁币不可再增,今得此求彼,吾有陨首而已。”(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五十八》,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众议还A俘B获C罪D首谋E增岁币F五万G遣信孺H再往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府,指京师外设置的调度军务的机构,宋朝皇帝出征时于所至处设置行府。B.授,意为授给,与出自韩愈《师说》一文的成语“授业解惑”中的“授”意思相同。C.“犹不我听”,即“犹不听我”,与《鸿门宴》中的“大王来何操”所用句式相同。D.“且以曲直校之”与“不过再校兵耳”中的“校”意思不同,前为考察,后为较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金朝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方信孺并没有完全同意,他据理力争,自始至终坚决拒绝其称藩、割地的要求。B.方信孺在面见崇浩前先用事实反驳了其称藩、割地的要求,当实在无法用事实反驳时,就以自己不能做主为由应对。C.崇浩指责宋朝昔兴战、今求和,方信孺认为二者不矛盾,以前是为了国家,现在是为了百姓,均以国家和百姓为上。D.方信孺三次与金朝议和,最后一次即使面对崇浩要杀死囚禁他的威胁,也丝毫不为所动,甚至不惜以生命来抗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赫舍哩子仁止之于狱,露刃环守之,绝其薪水,要以五事。(2)割地之议姑寝,但称藩不从,当以叔为伯,岁币外别犒师可也。14.吴曦被杀后,金人仍坚持起初的提议,在这种情况下,方信孺是如何层层推进、坚持自己的意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洛阳春望张祜世事空悲衰复荣,凭高一望更添情。红颜只向爱中尽,芳草先从愁处生。佳气蔼空迷凤阙【注】,绿杨抵水绕宫城。游人驻马烟花外,玉笛不知何处声。【注】凤阙,汉代宫阙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是古代文人常有的行为,诗人在春天里登高远望,却没想到更添愁情。B.颔联对仗工整,寓情于景,将鲜花、芳草与人们的情感相联结,感染力强。C.尾联上句承接颈联所描绘的洛阳城春景,写游人停马驻足,观赏焰火美景。D.尾联下句化用自《春夜洛城闻笛》中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暗含惆怅之意。16.请简要分析首联“世事空悲衰复荣”一句的表达效果。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名将李广的典故,表达了对战士命运的同情和对当朝将领的谴责。(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明月为喻,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增减的辩证关系。(3)小溪在参观博物馆时,看到古时的旌旗,联想到旗帜在古代边塞诗歌中经常出现,于是不由吟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被告知,下井需要从里到外换上进入煤矿的防静电衣服——一套紫红色的纯棉衣裤。(A),因此还得穿上一件蓝色的粗布马甲,脖子上围好一条浅粉色的毛巾,以便保暖。除此之外,腰上还需系一根宽大的牛皮腰带,腰带上拴一件1千克左右、如大号便携式水壶一般的井下自救器和定位装备。然后戴上红色安全帽和矿灯,换上黑色的长筒胶鞋。通往井下的直梯叫“罐笼”,我们来到井口,挤进罐笼里。罐笼开始缓缓降落,工作人员提醒,(B),大家要抓好罐笼两边的扶栏。①我将扶栏抓得紧紧的,②甚至做好了颠簸厉害时的心理。③在下降的过程中,④罐笼确实抖动了一两次,⑤即使实际上,那种抖动比飞机起降时的颠簸还轻微得多。⑥罐笼下降的过程只持续了一两分钟左右,⑦触底时略有一顿,⑧然后罐笼门自动打开,⑨这时我们已经来到了地下500米的深处。⑩在巷道的拐角处,我们看到了一台巡检机器人。机器人身高大约有1.5米,头部是两台高清摄像机,仿佛两只可爱的大眼睛。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二段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泥炭藓的叶片常内凹,边缘常内卷,呈瓢形,储水功能强大。据研究,泥炭藓能储存自身重量的20~25倍的水。在显微镜下观察,能清晰地看到泥炭藓叶片是由无色透明细胞和绿色细胞相间构成的。无色细胞犹如超大储水袋,绿色细胞将它们连接起来,鳞次栉比,形成网状。泥炭藓的茎和枝含有大型无色表皮细胞,也具有水孔和螺纹。于是,一个全身挂满被钢丝网加固过的储水袋的小矮人就出现了。泥炭藓还能及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