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美德伦理学是当代伦理学最重要的前沿理论之一。尽管这一学术概念的创立源自英美学界在20世纪中叶的讨论,但是,其中蕴涵的问题和思想旨趣却是当代伦理学理论亟待应对的内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讨,美德伦理学至今已衍生出幸福主义、情感主义、多元主义等主要分支。同时,借助与知识论、心理学、法理学的融合,它进一步发展出美德知识论、美德心理学和美德法理学等交叉前沿领域。总之,美德伦理学以美德概念作为核心,重新理解伦理生活与伦理知识的经验本质,重新构造道德行动与道德反应的心灵模式,重新确立人类本性与共同生存的自然样态。然而,我们越深入地了解美德伦理学的历史和形态,便越会对美德伦理学的状况感到困惑。比如,很多人认为美国哲学家麦金太尔及其《追寻美德》堪称当代美德伦理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可是,麦金太尔本人却拒绝承认自己是“美德伦理学家”;又比如,很多人因为看到美国哲学家纳斯鲍姆在古希腊悲剧中挖掘出不少有关美德的议题,便认为她开出一条新的美德伦理学路径,却没有注意到她认为“美德伦理学”这个概念多余。另外在内容上,我们不得不认真区分“历史形态的美德伦理学”与“理想形态的美德伦理学”,区分“作为思想运动的美德伦理学”与“作为思想观念的美德伦理学”;我们还需要认真对待美德伦理学的全球性,在中国、印度、拉美等文明类型中,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类型中探寻不同的美德伦理学形态。承认上述的美德伦理学的复杂性与丰富性,需要我们对美德伦理学的内涵外延、主要阶段、基本观点予以如实描述。尽管这种描述是美德伦理学思想的一部分,但它却并没有充分解释美德伦理学究竟具有怎样的历史渊源。因此,对美德伦理学来说,一项必需甚至紧迫的研究任务就是,针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形态进行完整梳理与详细阐述。这意味着,我们要把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以美德概念为核心的伦理学说筛选出来,加以如实地概括和连贯地叙述。我们不仅有必要回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阿奎那、休谟、尼采等西方哲学家的美德理论,考察印度文明、中东文明的美德观念,更有必要引入孔子、孟子、庄子、朱熹、王阳明等中国思想家关于美德问题的思考与反思。他们当然并不都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德伦理学家,但他们的思想却可以被视为针对美德伦理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从而有助于为美德伦理学的当代建构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不仅如此,美德伦理学的根本宗旨在于通过完美人格的刻画,从而揭示积极的人生状态,因此,对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的讨论还可到文学经典和史学经典中去探求,甚至直接到史实和现实中去把握。在那里,我们反倒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人性的高贵或卑劣,更加具体地看到美德或恶德的演绎方式,也更加完整地看到伦理思想同整个人文知识系统的交互影响。一旦打开思路,不仅可以在西方的史诗或戏剧中有所收获,更可以在中国的各类文献——如《史记》这样的纪传体史书、《世说新语》这样的人物品评记录集,抑或《西游记》这样的通俗小说文本中发现关于美德的历史意识。作为一种重视道德行为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语境的伦理学,美德伦理学还拥有更加饱满的现实关怀。比如,在涉及生物医学、人工智能、航天探索等科技前沿领域时,美德伦理学发挥着巨大影响力。比如,美德伦理学会关注在医药研发和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行为者的道德推理与情感反应;会关注在人工智能的研制和运用过程中,开发者与被开发者之间的道德地位与行为模式;还会关注在太空科研乃至星际开发的条件下,人类面临的全新道德环境及其人性表现。概言之,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美德伦理学的未来方向。然而,美德伦理学的未来指向不仅仅限于现实场域,它能否提升自身的知识含量,同样也影响到人们对它的关注和参与度。因此,美德伦理学需要进一步完善论证,提高自己的哲学思辨性。这意味着要将伦理学的讨论同存在论、知识论、价值论的研究结合起来,将道德哲学的命题同心灵哲学、行动哲学、政治哲学的发展结合起来。用美德的概念视角,贯穿伦理学内部的主要板块,打通哲学不同部门之间的深度联接。作为一种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方法,美德伦理学对人类生活的未来样式的总体理解,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它能否在未来的思想舞台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个意义上,中华文明传统以及我们目前正在推进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将会通过美德伦理学的视域而获得更大的普遍意义与未来价值。(选自李义天《面向历史与未来的美德伦理学》)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当代伦理学前沿理论之一的美德伦理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衍生出多个分支,发展出多个交叉前沿领域。B.重新构造道德行动与道德反应的心灵模式和重新确立人类本性与共同生存的自然样态,属于美德伦理学的任务。C.柏拉图、阿奎那、尼采等西方哲学家和孔子、朱熹、王阳明等中国思想家的思想都可成为建构美德伦理学的资源。D.美德伦理学影响着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同时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指引着美德伦理学的未来方向。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美国哲学家麦金太尔及其《追寻美德》和美国哲学家纳斯鲍姆的认识,不能流于简单和肤浅,需要进一步分析。B.在史实和现实中,往往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人性,由此美德伦理学可通过完美人格的刻画,揭示积极的人生状态。C.美德伦理学具有现实关怀性,重视关注各类现实场域中的行为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模式、情感反应及人性表现等。D.中华文明传统和我国目前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将为美德伦理学在未来的思想舞台占有一席之地而贡献力量。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贾府败落后,凤姐的哥哥王仁竟将凤姐女儿巧姐卖入烟花巷,幸好被感恩凤姐的刘姥姥所救。B.史学家认为,《鸿门宴》中项羽没有杀掉刘邦,除了刘邦的巧饰,一个重要原因是项羽不完全相信刘邦会背叛自己。C.2023年6月13日,浙江杭州的外卖小哥彭清林,为救跳江轻生的女子,从十余米高的桥上一跃而下,将女子救起。D.《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在书中设计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曲折取经过程,想告诉读者成功往往不可能一蹴而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校内外教育相衔接的创新教育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面有明显价值。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小学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研学旅行也成为研究热点。笔者对某省某市小学高段以及初、高中共3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学旅行对学生影响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图研学旅行对学生的影响研学旅行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明确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但由于认识不到位,有些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只游不学,未达到教育目的。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研学旅行花费时间,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且容易使学生分心。还有教师认为开展研学旅行,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教育部门的检查。另有教师认为研学旅行类似于以往学校开展的春游、秋游活动,用于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对研学旅行课程的性质、意义与价值认识不到位,影响了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研学旅行虽已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但目前尚无教材,缺少连贯、系统的课程规划,研学旅行有一定随意性。调查得知,学生认为研学旅行存在如表1所示问题。表研学旅行存在问题调查

存在问题人数百分比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19363.90%游与学时间分配不合理12541.40%研学课程实施方式单一5518.20%研学课程内容缺少吸引力4213.90%从目前来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仍然以讲授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其自主性与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研学旅行课程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的研学指导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研学基地的教师以当地的导游为主,对学生的指导停留在表层,教育性不够。在评价方法方面,较多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由于研学旅行主题较多,评价内容需要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建构,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知识学习、意志品质和人际交往情况等进行评价,需要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研学旅行应把教育性原则放在首位,要根据各学段研学旅行课程目标,精心选择研学地点,开发特色课程,形成学段衔接紧密、主题鲜明的系列研学旅行课程。以主题活动方式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提高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能力。(摘编自都琦蕾、焦芳芳《核心素养视域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材料二: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包括准备要素、设计要素、过程要素、结果要素和反馈要素5个要素,不同的要素对应不同的维度与关键评估点,在评价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时,5个要素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其中,课程评价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的结果要素。拥有课程的结果要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个体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研学导师的评价”;二是关于课程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两大类,具有不同的决定价值,前者强调如何提高课程的决定,后者强调是否继续使用课程的决定。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生的经验”,课程评价就是对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价值判断,主要评价这些教育经验是否富有教育性、挑战性和参与性,对于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否合适、有益和安全。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的目标”,课程评价就是关注课程教育的学习效果,主要评价这些学习效果是否与目标相符,如课程中学习的概念和技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学生是否能利用学习到的内容,最大效益如何;学校是否沿用该课程的方案。(摘编自郭璇瑄、史丽晶《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研究》)材料三:在“研学旅行在中国”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仪式上,几位嘉宾围绕“研学旅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发言。甲(某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青少年长大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实践性、体验性,第二是群体性。研学旅行显著的特点是一个群体的外出的实践、体验,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方式,一种途径。乙(某文物部门负责人):游三孔,知天下。我们现在围绕研学旅行全面整合资源,针对学生推出了成人礼、拜师礼、开笔礼、经典诵读、游圣地习六艺、寻根问祖、再现古代城市管理的晨钟暮鼓等以儒家文化体验及国学教育为主的研学课程体系,不断打造研学旅行“曲阜模式”。丙(某校校长):研学旅行,要把它作为课程来开发,把它当作一种没有校门、没有围墙、没有教室的更广阔的课堂来开发,把它当作一种手段来运用,让学生在研学中去参与、去体验、去总结、去反思。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来讲,主要是:(1)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办学理念及育人目标,确立主题,使研学旅行具有教育性。(2)合理规划,保证它的系统性。(3)强化管理,确保它的安全性。比如活动的方案及安全预案、学生的意外伤害保险、研学旅行各环节的负责人及职责,这些必须做细,确保安全。(4)自愿选择,保证它的多样性。(摘编自《研学旅行在中国构建新教育新生态》,《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16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不等同于学校以往开展的春游、秋游活动。B.中小学已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在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同时,也有一定的随意性。C.培养实践能力是研学旅行的目标之一,能体现研学旅行的独特价值,对这种看法某市的学生普遍认同。D.无论是对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评价,还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评价,必都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5.根据材料内容,依次填入下面结构图①②③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B.课程实施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C.课程实施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D.课程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6.材料三的三位嘉宾发言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致某科学院的报告[奥地利]卡夫卡尊贵的科学院的先生们:承蒙诸位盛情厚爱,邀请我向贵院写一份我所经历过的猿猴生活的报告,我深感荣幸。然而,遗憾的是我恐怕难于满足先生们的要求。我告别猿猴生涯已近五个年头。这一段经历在时间的长河中仿佛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我仍感到,时光真的流逝起来却是极其漫长。诚然,我生活中不乏好人、忠告、喝彩和音乐的伴随,但是总的说来我还是孤独的,因为所有的伴随者们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都远远地停留在铁栅前。虽然如此我还是能大致说明,一只昔日的猿猴需要经过什么途径才能步入人类世界并取得安身立命之道。我的祖籍在黄金海岸。那是一天傍晚,我们一群猿猴到河边饮水,当时哈根贝克公司的一个狩猎队恰好埋伏在岸边的丛林里——顺便说一句,后来我和公司的头儿一起喝过许多瓶红葡萄酒——他们开枪了,我是唯一被击中的猿猴,身中两弹。第一枪打在我的面颊上,伤虽不重,但留下了一大块不生毛发的红疤。从此我得到了一个令我恶心、与我毫不相称,而且也只有猿猴才想得出的“红彼得”的外号,好像我与那只被驯服了的猿猴彼得唯一的区别就仅在这块红疤上似的。捎带提一下,猿猴彼得在远近还有点小名气,他不久前才死去。第二枪打在臀部下方,这伤可不轻,时至今日,我走路仍有点瘸。我中弹醒来后,才发现自己被关在哈根贝克公司轮船中舱的一只笼子里。笼子又低又窄,我既难站立又难坐卧,只有弯着不住颤抖的双膝半蹲在那里,笼子的铁栅都戳进了我后背的皮肉里。人们认为在捉到野兽的初期用这种方法囚禁它们是可取的。我通过体会也无法否认,这一囚禁方法以人类之见确实卓有成效。可当时我不这么想。我生平第一次没有了出路。我担心人们不理解我所说的出路是什么意思,其实我用的是它最基本最完整的含义。我有意不用“自由”这个词,我指的并非是无拘无束的自由自在的感觉,作为猿猴我领略过此种感觉。不,我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出路,左边或右边,随便什么方向都成。我别无他求,哪怕这出路只是自我蒙骗,我的要求极低,蒙骗不至于太惨。向前,继续向前!决不能抬着胳膊贴在笼子的铁栅前一动不动!我虽然没有精打细算,但却把一切都观察得清清楚楚。我眼看着这些人走来走去,老是那些面孔,动作千篇一律,我经常感到,他们不是一个群体,而是同一个人。这个人或者说是这群人不受约束、不受干扰地来回走动。一个宏伟的目标朦朦胧胧地在我脑海里升起,没有人向我许诺过,只要我变得和他们一样,笼子的栅栏就能拆掉。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这些人模仿得惟妙惟肖,没几天我就学会了握手、吐唾沫。但最恼火的当属学喝烧酒,那玩意儿的气味真叫我难受,我强迫自己使出浑身解数,用了好几个星期才总算过了这一关。有一位不分白天晚上老是到我这儿来,他总是带着一瓶烧酒在我面前摆好架势开导我。打开瓶塞后,他把酒瓶举到嘴边,我紧盯着他的喉咙,他点点头,表示对我满意,把瓶口放到唇边。我为自己逐渐开窍而欣喜若狂,一边狂呼乱叫,一边浑身上下乱挠一通。他高兴了,举起酒瓶喝了一口。随后,实践开始了。我举起酒瓶,和老师的动作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把它放到嘴边,然后厌恶地、极其厌恶地把它扔到地上,尽管酒瓶是空的,只有一股酒气往上翻。这使我老师伤心,更使我自己难过之极。我的训练课往往就是这样宣告结束。我尊敬老师,他并不生我的气,只是有时他把点着了的烟斗塞进我够不着的皮毛某处,以致于那儿都起了烟火,随后他又用慈爱的大手把火压灭。他的确没有生气,因为他晓得,我们共同在为根除我的猿猴本性而不懈斗争,特别对我,更是任重道远。我再重复一遍,模仿人类对我来说并无吸引力,我模仿他们的目的只是寻找一条出路而已。先生们,我在拼命地学啊!人只有在被迫的情况下,在想寻找出路的时候才玩命地学习。学习要不惜代价,要用鞭子督促自己,即使有些小的不到之处也要撕心裂肺。猿猴的天性滚动着离我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教我喝酒的那个老师自己却险些变成了猿猴,他不得不放下教鞭被送进一家精神病院,好在不久他就出院了。我累垮了很多老师,有几个甚至是同时被撂倒的。我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公众目睹着我的进步,我的前途一片光明。这时我就自己聘请老师,把他们安排在五间相通的房间里,我穿梭于各个房间同时听他们讲课。我的进步一发不可收!知识的光芒从四面八方照进我开化的大脑。我不否认我感到了幸福,我也敢说,我并没有把自己看得太高,当时没有,现在更不会有,我付出了世人所没有过的努力才使我获得了欧洲人具有的一般文化水平。这件事本身似乎不足挂齿,但又有些不同寻常,因为正是它帮助我走出铁笼,为我开辟了人生之路。回眸我走过的道路和迄今达到的目标时,我既无抱怨又无得意。双手插进裤子口袋里,桌子上放着葡萄酒,我半躺半坐在摇椅中目视窗外,来访者光临,我照章接待。我的代理人守在外屋的接待室里,我一按铃,他便进来听候吩咐。几乎每天晚上都是演出,我的成就简直可以说是达到了顶点。当我深更半夜从宴会、学术团体或是愉快的聚会回到家里时,总有一只半驯化的小母猩猩在等着我,我又如猿猴一般在她身边获得舒心的快乐。白天我可不愿见她,因为从她眼睛里流露出一种半驯化野兽特有的不知所措的凶光,这只有我才看得出来,对此我无法忍受。总的说来,我达到了我想要达到的目标。我所付出的努力不能说是不值得。此外,我不想叫人去作某种评判,我只想传播知识,我仅仅是作了个报告,对你们,尊贵的科学院的先生们。(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告”首先讲述“我”告别猿猴生涯后的心态,接着回顾过去的经历以及向人类学习的过程,最后分享当下的生活状态和心得体会。B.“弯着不住颤抖的双膝半蹲在那里”“铁栅都戳进了我后背的皮肉里”等语句描述了“我”刚被捕时内心的恐惧和绝望的处境。C.从“我和公司的头儿一起喝过许多瓶红葡萄酒”、“我”有自己的代理人、参加宴会等情节,可以看出“我”已经完全被人类视为同类了。D.小说采用动物作报告的形式叙述故事,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细致的环境描写,但故事背后有着深刻的内涵。8.根据“我”的叙述,文中的那只叫“彼得”的猿猴可能有着怎样的经历?请简要概括。9.有评论说:“这篇小说明显是虚构的,但卡夫卡的写作却让人感到真实合理,并给人以启发。”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吴人伐州来,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吴人御诸钟离。子瑕卒,楚师熸。吴公子光曰:“诸侯从于楚者众,而皆小国也,畏楚而不获已,是以来。吾闻之曰:‘作事成克其爱,虽小,必济。’胡、沈之君幼而狂,陈大夫啮壮而顽,顿与许、蔡疾楚政。楚令尹死;其师熸。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七国①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若分师先以犯胡、沈与陈,必先奔。三国败,诸侯之师乃摇心矣。诸侯乖乱,楚必大奔。请先者去备薄威,后者敦陈整旅。”吴子从之。戊辰晦,战于鸡父。吴子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与陈,三国争之。吴为三军以系于后:中军从王,光帅右,掩馀帅左。吴之罪人或奔或止,三国乱。吴师击之,三国败,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舍胡、沈之囚使奔许与蔡、顿,曰:“吾君死矣!”师噪而从之,三国奔,楚师大奔。书曰:“胡子髡、沈子逞灭,获陈夏啮。”君臣之辞也。不言战,楚未陈也。(节选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材料二:五鸡②将吴人以围州来为长壑而汜之以败楚师是鸡父之汜。(节选自清华简③《系年》)材料三:大抵自《春秋》以前,《尚书》之世,其作者述事如此。今取其正经雅言,理有难晓,诸子异说,义或可凭,参而会之,以相研核。如异于此,则无论焉。夫远古之书,与近古之史,非唯繁约不类,固亦向背皆殊。何者?近古之史也,言唯详备,事罕甄择,使夫学者睹一邦之政,则善恶相参;观一主之才,而贤愚殆半。至于远古则不然。夫其所录也,略举纲维,务存褒讳,寻其终始,隐没者多。尝试言之,向使汉、魏、晋、宋之君生于上代,尧、舜、禹、汤之主出于中叶,俾史官易地而书,各叙时事,校其得失,固未可量。若乃轮扁称其糟粕,孔氏述其传疑,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节选自《史通·疑古》)【注】①七国:楚、胡、沈、陈、顿、许、蔡。②五鸡:伍员之弟。③清华简: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五鸡将A吴人以围B州来C为长壑D而汜之E以败F楚师G是鸡父之汜。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指胜过,与《〈论语〉十二章》“克己复礼为仁”中的“克”意思不相同。B.整,指整治,与《烛之武退秦师》“以乱易整,不武”中的“整”意思相同。C.奔,指逃散,与上文“楚薳越帅师及诸侯之师奔命救州来”中的“奔”意思不同。D.向,指赞成,与下文“向使汉、魏、晋、宋之君生于上代”中的“向”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国攻打州来,楚国联合诸侯前往救援,结果楚将阵亡,楚军溃败;面对暂时有利的局面,吴国上下积极商讨对策,继续追击。B.吴国公子光认为,楚帅地位低贱却得到很多宠信,内部政令不一致,七国联盟并不同心,楚王威信不高,吴国有打胜仗的机会。C.在鸡父大战中,吴国军队部署严密,行动谨慎,先击破胡、沈、陈三个诸侯国,再打败许、蔡、顿三个诸侯国,最终大败楚国。D.近古的史书记言详备,记事不加甄别,学者要辨清善恶贤愚;远古的史书记事简略,提纲挈领,句含褒贬,学者要领会其中含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胡、沈之君幼而狂,陈大夫啮壮而顽,顿与许、蔡疾楚政。(2)俾史官易地而书,各叙时事,校其得失,固未可量。14.从材料三看,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史书?请简要分析。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弟侄书堂杜荀鹤①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释】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对弟侄“居穷道不穷”的做法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颔联“虽在”“常修”,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C.颈联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D.此诗的语言亲切自然、质朴无华,诗句表达对后辈的劝勉,情味息直,旨意深切。16.此诗蕴含哪些深刻的道理?请结合全诗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密集的意象描绘登高的见闻,为抒发深沉丰富的情感做了充分铺垫。(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村中庆典将近、乐声不断,反映村中民风淳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和天都是古代诗词文赋中常见的物象,古代许多诗人都描绘了“水天相接”的美景,这些句子意境或开阔,或唯美,或空明,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刘家峧有个神仙,就是前庄上的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二诸葛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二诸葛忌讳“不宜栽种”。有一年春天大旱,直到五月初三才下了四指雨。初四那天大家都抢着种地,二诸葛看了看历书,又掐指算了一下说:“今日不宜栽种。”初五是端午,他历年就不在端午这天做什么,又不曾种;初六倒是黄道吉日,可惜地干了,虽然勉强把他的谷子种上了,却没有出够一半。后来直到十五才又下雨,别人家都在地里锄苗,二诸葛却在地里补空子。邻家有个后生,吃饭时候在街上碰上二诸葛便问道:“老汉!今天宜种不宜?”二诸葛翻了他一眼,扭转头返回去了,大家就嘻嘻哈哈传为笑谈。小二黑是二诸葛的二小子,从小就聪明,像那些算属相、卜课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二诸葛也常把他引在人前卖弄。因为他长得伶俐可爱,大人们也都爱跟他玩。这个说:“二黑,算一算十岁属什么?”那个说:“二黑,给我卜一课!”后来二诸葛因为说“不宜栽种”误了种地,小二黑也跟着这事受了许多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