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家庭这概念在人类学上有明确的界说:这是个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亲子指它的结构,生育指它的功能。亲子是双系的,兼指父母双方;子女限于配偶所出生的孩子。这社群的结合是为了子女的生和育。家庭这社群因之是暂时性的。从这方面说,家庭这社群和普通的社群不完全一样。学校、国家这些社群并不是暂时,虽则事实上也不是永久的,但是都不是临时性的,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功能是长期性的。家庭既以生育为它的功能,在开始时就得准备结束。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因为这缘故,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也很少,主要的是生育儿女。可是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构成这个我所谓社圈的分子并不限于亲子。但是在结构上扩大的路线却有限制。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了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在父系原则下女婿和结了婚的女儿都是外家人。在父系方面却可以扩大得很远,五世同堂的家,可以包括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两性感情的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我们的家既是一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乡下,有说有笑,有情有意的是在同性和同年龄的集团中,男的和男的在一起,女的和女的在一起,孩子们又在一起,除了工作和生育事务上,性别和年龄组间保持着很大的距离。这决不是偶然的,在我看来,这是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拉入了这社群中去之后所引起的结果。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在两性间的矜持和保留意见,不肯像西洋人一般的在表面上流露,也是在这种社会圜局中养成的性格。(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家族》,有改动)材料二: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看,“修身”与“齐家”属于私人领域,而“治国”与“平天下”属于公共领域。如此,在古人一以贯之的“修齐”与“治平”之间,似乎有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在家孝亲,推之事君;在家悌兄,推之事长,通过“孝”与“悌”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实现从“齐家”到“治国”的跨越,“家齐而后国治”,以及最终达到德化天下的境地。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部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受到很大诟病,似乎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则分属两界,有其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再难在现代社会立足。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一如西方的宗教改革,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新教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大贡献,如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做的分析那样:在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的关系都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但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于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家”在政治——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霍耐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评价是非常有见地的,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所存在的盲区。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家”不再是宗法式的共同体,“家”作为专制温床的时代,也早已过去。现代家庭恰恰是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机制。确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个体”的自然本性,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到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到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是“个体”得以社会化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在“修齐”与“治平”之间找到新的联接点,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就可以在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节选自孙向晨《重建“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有改动)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是亲子构成的生育社群,由父母和子女构成,子女限于配偶所生的孩子。B.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媳妇、女儿、女婿都不能算作家人,因为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只包括父系这一个方面。C.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而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是一个事业组织。D.在乡土社会中,同性和同年龄人聚集在一起就有说有笑,有情有意,而在两性间情感表达上显得矜持。2.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看,“修齐”与“治平”分属两个不同领域,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B.在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分属两界,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要想在现代社会立足,需要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C.在以往的社会中,因受自由主义的思想的影响,故而忽略了“家”在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D.只要树立“家”的价值观念,整个中国文化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随之建立,社会就会得以有序运行。3.下列材料,不能够论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C.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梁启超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4.请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请简要概括材料中提及的西洋社会、中国乡土社会、现代社会中的“家”的不同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钓鱼的医生汪曾祺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他家挨着一条河。出门走几步,就到了河边。这条河不宽。河南岸都是大柳树。河里鱼不少,是个钓鱼的好地方。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钓鱼很有经验。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他家的大门总是开着的,望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送给王淡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这点淡泊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他的医室和别的医生的不一样,像一个小药铺。架子上摆着许多青花小瓷坛,坛肚子上贴着浅黄蜡笺的签子,写着“九一丹”“珍珠散”“冰片散”……到处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乳钵,药碾子,药臼、嘴刀、剪子、镊子……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什么病都看。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神仙难识丸散”,多有经验的医生和药铺的店伙也鉴定不出散的真假成色。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一只鸡、或半布袋鹌鹑!遇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有人说:王淡人很傻。有人说,王淡人很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去年闹了一次大水。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平地水深丈二,大街上成了大河。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孤岛一样的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结实实的撑船用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命的事!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但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他还抽鸦片!他给人家熬大烟,报酬是烟灰和一点膏子。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汪炳没有一个钱。病好后,他只能写了很多鸣谢的帖子,贴在满城的街上,为王淡人传名。帖子上的言词倒真是淋漓尽致,充满感情。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你好,王淡人先生!(选自《汪曾祺全集·小说卷2》,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描写了王淡人钓鱼工具、钓鱼方式的独特之处,最主要是为了表现他钓鱼技术的高超。此处文笔自然朴实、简练传神。B.“神仙难识丸散”的意思是中药中的丸药和粉剂,没有标记,不能分辨。文中王淡人也因不能分辨药面子,所以只能自己炮制。C.有些找王淡人看病的病人不付现钱而送“华而不实”的东西,暗含作者对这些人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劣根性的批判。D.王淡人给一文不名的儿时朋友治病,虽用了很多名贵药材但无怨言,体现其重情重义的人物形象。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2段详细地描写了医生钓鱼情景,看似闲笔,实则为写其医者仁心做铺垫,同时呼应标题。B.小说第3段中提到“急公好义”这块匾的独特与第9段中这块匾的来历相照应,体现了作者构思的严密。C.“有人说,王淡人很傻。”该句明贬实褒,起到了反讽效果;结构上承上启下,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下文。D.结尾处“一庭春雨,满架秋风”,以景作结,含蓄地表现出了王淡人的志趣,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8.请分析第四段环境描写的作用。9.有人评价汪曾祺的小说“近似生活”,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故枸木必将待櫽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孳,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节选自《荀子·性恶篇》)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可以见之A明不离目B可以听之C聪不离耳D目明而耳聪E不可F学明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而有疾恶焉”的“疾”,同“嫉”,嫉妒,与《劝学》“声非加疾也”的“疾”意思不同。B.“而归于暴”与《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而”用法不相同。C.“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的“砺”,磨砺,与《劝学》“金就砺则利”的“砺”意思相同。D.“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的“正”,使……端正,与《劝学》“非利足也”的“利”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荀子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成冰等事例设喻,通俗而形象地说明了“学不可已”的道理。B.材料二中,荀子认为人缺少谦让、诚信、礼法,是因为人好财利、会嫉恨、好声色,而只有师法教化、礼义引导才能使人远离恶。C.材料一中,荀子借助“跂而望”“登高而招”等生活经验说理,得出君子生下来并非和常人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道理。D.材料二中,荀子用驳论的方式,从“性伪之分”入手,否定孟子“性善”论;而礼义法度,是圣人后天的作为,并不是由本性就具有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2)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14.《性恶篇》中论人性与《劝学》中阐述的道理相近,请根据两则材料作简要说明。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①【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渠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B.下片写作者在太阳西下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C.“殷勤”一句,写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D.末句和“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情感相近,表达从烦闷失意中解脱的心境。16.请赏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渠细细香”两句的写景艺术。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作者过去常和志同道合的同伴来橘子洲,一同经历了许多不寻常的日子。(2)《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可以胜过“师”,“师”也可以逊于“弟子”,“师”和“弟子”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不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已。(3)荷花又称莲花、芙蓉、菡萏等,历来为中国文人所偏爱,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拜师学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问题之所以变得如此复杂,充满火药味,皆因变脸视为“国粹”。变脸真是国粹吗?曾金贵说,作为戏曲外化人物的一种手段,变脸只是戏剧的表演技巧,谈不上所谓的“国粹”。过去,A: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自从国门被大炮洞开,国人发现国外有先进的“洋玩意”之后,那些人无我有的“绝活”均被冠以“国粹”之名。一种技艺“粹”到“国”级,就跟国家荣誉、国家机器、国家利益等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有了维护甚至保卫的意义。以前,洋人还不大瞧得起你的“老古董”,国粹派只好敝帚自珍;现在,B,还想学一学,国粹派就哗然起来:“绝活”是传内不传外(国)的。或许,那些一概地、盲目地反对国粹外流的人,大概是读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且发生了误解。我要说,鲁迅的《拿来主义》提及梅兰芳先生,①旨在抨击统治者的媚外卖国,②而绝不是在讽刺挖苦梅博士本人为目的。③我认为那些誓死捍卫国粹到非理性的人,④已经成为“国粹病”。⑤在全球一体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是必然的趋势,⑥我们能否用开放的心态面对文化,⑦而不是像守财奴一样对待国粹,⑧才能让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选自廖保平《国人的“国粹病”》,有改动)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①。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②,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③、“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赁经营合同
-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发合作合同
- 井盖产品购销合同
- 汽车直租融资租赁合同
- 房地产测量合同年
- 会议展览活动承办服务合同
- 房屋修建承包合同
- 合作研究开发合同
- 1秋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意教学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课件ppt
- 全隐框玻璃幕墙施工方案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详解培训课件
-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华科版
- 机器人传感器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初一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知识点整理
- 营销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 CSM工法双轮铣水泥土搅拌墙专项施工方案
- 定点医疗机构接入验收申请表
- 小羊诗歌大全1479首(小羊喝水扩句)
-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一年级下册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A卷)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