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昌邑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昌邑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昌邑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昌邑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昌邑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昌邑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或许并不是特别的难事,而在遭遇矛盾冲突时,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操守,才能真正彰显道德境界。在此我向大家介绍儒家对两种常见人生冲突的应对之道。面对义与利的冲突,古代儒家的态度毫无疑问是“重义轻利”,例如,孔子讲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义轻利”,是以义、利发生冲突为前提的。如果前提发生变化,义、利之间不冲突,儒家思想则对获得利益持认可的态度。孔子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可见,孔子对于“重义轻利”的关注点不在贫穷或者富贵本身,而在于因何而贫贱、因何而富贵。对此,孟子也有类似的看法,据《孟子·公孙丑下》记载,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孟子明确回答说“非也”。在孟子看来,如果不符合道义,哪怕是一顿饭也不应接受;而如果符合道义,舜受尧所禅让的天下也可以接受,“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总之,“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荀子·不苟》),以“义”为旨归,将“利”统一到“义”的旗帜下,这是古代儒家处理义利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除了义利冲突之外,古代儒家也关注人的内心期许与外界评价之间的冲突。《论语》开篇即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朋自远方来”确实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说明有人认可自己、有志同道合的人。但是如果没有呢?孔子认为,仍然应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即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恼怒。此言并非孔子不在意外界评价,他曾经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即君子最担心的就是终其一生也未能获得为后世所称道的名声。既然如此,为何孔子还能提出“人不知而不愠”的观点呢?因为孔子所追求的并非一时之名声,而是基于个人真实价值的长远的社会评价。对此,孔子有信心,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素质足够优秀,那么被外界了解、认可是迟早的事。例如,孔子曾讲:“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这句话中的“犁牛之子”,指的是耕地的牛所生的小牛,小牛尽管出身并不高贵,但是自身素质却非常好,长着赤色的毛、整齐的角。孔子认为,即使有人因为小牛的出身并不高贵而不想用它祭祀山川之神,但是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言外之意是这头小牛自身素质如此出众,山川之神是不会舍弃它的。基于这样的认知,孔子把对外界评价的关注转化为对自身素质的关注,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即人无须担心自己没有职位,而应该担心自己的才能是否配得上这个职位;无须担心别人不了解、不认可自己,而应该去追求获得值得别人认可的本领。古代儒家看重外界评价,但又不执着于外界评价。儒家先哲认识到,外界评价尽管很重要,但终归也只是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未必客观,“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上》)。孟子讲“我四十不动心”(《孟子·公孙丑上》),“不动心”指的是内心拥有定力,不因外界毁誉而受到干扰,“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孟子·尽心上》),无论别人是否认可,都能做到自得其乐。“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如果获得了认可、获得了施展抱负的机会,那就带领更多人去追求仁义,如果得不到认可、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那就做好自己。这正是儒家思想的可贵之处。对于自身实际情况与外界评价之间的关系,古代儒家有清醒的认识。例如,荀子说:“士君子之所能不能为: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荀子·非十二子》)在这段话中,荀子对君子能掌控的事情和不能掌控的事情作了区分:士君子能值得别人尊重,但是却没有办法要求别人一定尊重自己;士君子能值得别人信任,但是却没有办法要求别人一定信任自己;士君子能值得君主任用,但是却没有办法要求君主一定任用自己。君子以自己修养不够为羞耻,不以被人侮辱为羞耻;君子以不值得别人信任为羞耻,不以不被别人信任为羞耻;君子以自己没有能力为羞耻,不以不被任用为羞耻。不被荣誉所诱惑,不因诽谤而恐惧,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就是真正的君子。“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荀子·议兵》),做事做到无悔就够了,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外界是否认可,就不必过于苛求了。以上观点代表了儒家面对外界评价时的基本价值取向,其既积极进取、务实理性,又豁达通透,可谓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理念。(摘编自唐明燕《儒家思想中的修身之道》)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要想彰显道德境界,就要超脱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勇于挑战生活中的冲突。B.孟子认为符合道义,再大的利益也可坦然接受;如不合道义,毫末微利也不能接受。C.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追求活着时的当世之名,而应该去追求死后为后世所称道的名声。D.荀子认为只要做到不以被人侮辱、不被人信任、不被任用为羞耻,就是真正的君子。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处理义利关系时,一个人总是将“利”统一到“义”的旗帜下,那么此人就是儒家弟子。B.当内心期许与外界评价发生冲突时,古代儒家大多强调要回归自我,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C.孔子认为一个人不管出身如何只要素质好就会获得他人的认可,这说明自我提升非常重要。D.现代倡导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与文中所引《荀子·议兵》的语句思想相近。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B.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C.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大学》)D.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荀子·儒效》)4.有人认为,孔子是一位通达善权变的圣人。请根据原文内容,为此观点概括两条理由。5.下面这首现代诗的思想主旨与文章的观点一致,请简要说明。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与其诅咒,不如坚忍/在坚忍中积蓄力量/默默耕耘//诅咒无济于事/只能让原来的光芒黯淡/在变得黯淡的光芒中/沦丧的更有/大树的精神//飘来的是云/飘去的也是云/既然今天/没人识得星星一颗/那么明日/何妨做/皓月一轮(汪国真《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洗澡(美)雷蒙德·卡佛礼拜六下午,她开车来到一家面包房。浏览完一本页码松散,贴有各种蛋糕样品照片的册子之后,她订了一只巧克力蛋糕,她儿子的最爱。当她告诉他斯科特就要八岁了时,那个面包师若有所思地听着。他是个老男人,穿着件式样古怪的围裙,一根用吊环系住的宽带子穿过腋下,在背后绕一圈,再在前边交叉,打成一个很粗的结。听这个女人说话的时候,他湿漉漉的眼睛盯着她的嘴唇,双手不停地在围裙前面擦来擦去。他随她慢慢看。他有的是时间。她决定了要只有太空飞船图案的蛋糕,然后她把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号码给了面包师。蛋糕将在礼拜一上午做好,在礼拜一下午的生日派对之前。这就是那个面包师所有要说的话,没有任何不必要的废话。礼拜一早上,男孩正走在上学的路上。他和另一个男孩一起,两个人边走边把一袋薯条前后传来传去。在一个十字路口,一不留神,过生日的男孩偏离了人行道,被一辆汽车撞倒在地。他趴在地上,头伸进阴沟,两条腿在马路上蹬着,仿佛他正在爬过一堵墙。另一个男孩手里拿着薯条呆在那儿。他不知道自己是该留下还是该继续去上学。过生日的男孩没有哭。他也不说话。当另一个男孩问他被车撞到是什么感觉时,他没有回答。他站起来,转身回家,另一个男孩朝他挥挥手告别,然后一个人继续走向学校。当然,生日派对再也没有举行。男孩住进了医院。他妈妈守在床边。她在等待他醒来。男孩父亲从办公室赶来。他坐在她的旁边,他们等了好几个钟头,然后男孩父亲决定回家洗个澡。他从医院开车回家。他开得比平常要快。迄今为止,他的人生一直都很美满。工作,孩子,家庭。他一直很幸运,很幸福。但现在恐惧使他想洗个澡。他把车开进车库。他在车里坐了一会儿,想让脚动起来。他的孩子被车撞了,正躺在医院里,但他会没事的。他下车走向门口,电话在响。电话铃响个不停,他打开门,手在墙上摸索着找电灯开关。他拿起话筒。“我刚进门!”他说。“有只蛋糕没拿。”话筒另一头的声音说。“你说什么?”“蛋糕,”那个声音说。“十六美元。”男孩父亲握着话筒贴在耳朵上,想搞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他说,“我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少来这套。”那个声音说。男孩父亲挂了电话。他走进厨房倒了点威士忌。他给医院打电话。男孩仍在昏睡。趁给浴缸放水的时间,他在脸上涂满泡沫刮了胡子。电话又响起来时,他正躺在浴缸里。他从水里站起来,急匆匆地穿过房间,嘴里说着“蠢,真蠢”,因为如果他好好呆在医院里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狼狈了。他抓起话筒吼了一声,“喂!”那个声音说,“已经做好了。”午夜过后,男孩父亲回到医院。他妻子还坐在床边的椅子上。她抬头看看丈夫,然后又转过去看着孩子。床上方的一个装置上挂着一瓶液体,液体通过一条软管输到男孩体内。他凝视着自己的儿子,被单下他小小的胸部一起一伏。他感到更加害怕了。他开始摇头。他在嘴里像这样自言自语:儿子会好起来的。他只不过不是在家里睡觉,而是换成在这里睡觉。而睡觉不管在哪儿都是一样的。“我祈祷了,”她说。“我也是,”男人说,“我也祈祷了。”他把手放到妻子的脑后。“他会醒过来的,”男人说。“我知道,”过了一小会儿男人又说,“回家让我来替你。”她摇摇头。“不要,”她说。“真的,”他说,“回家休息一会儿。不用担心。他在睡觉,仅此而已。”“我们要听听医生怎么说。”女人说。她抬起手捂住眼睛,头倾向前面。一名护士进来检查了吊瓶的输液。一名医生走进来,他自报姓名。这医生穿着双皮便鞋。“我们要把他带下楼再拍几张片子,”他说,“我们还想做个扫描。”“扫描?”女人反问。她站在这位新医生跟床之间。“没什么的。”他说。“天哪。”两个值班工人走进来。他们推着一辆像床似的东西。他们拔掉男孩的输液管,把他轻快地移到那个带轮子的东西上。过生日的男孩被推回来时,已经是日出之后了。男孩父母跟着值班工人进电梯上到病房。他们又一次在床边的老位置坐下。他们等了一整天。男孩还是没醒。医生进来,检查,又离开——在说了同样的话之后。不同的护士。不同的医生。一名护士进来给男孩抽血。“我不懂干嘛要抽血,”男孩母亲对护士说。“医生说的,”护士答道。男孩母亲走到窗边,看着下面的停车场。她在嘴里像这样自言自语:我们现在陷进去了,陷进大麻烦了。她很害怕。她看到一辆车停下来,一个穿长风衣的女人坐进去。她想像自己就是那个女人。她想像自己正坐车离开这里,去到什么别的地方。她闭上眼睛,试着想点什么,随便什么。过了一会儿,她说,“也许我该回去一下。也许如果我不在这儿守着,他就会醒过来。也许是因为我守在这儿他才不醒。”“有可能,”丈夫说。“我要回家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女人说。“这才对,”男人说。她拿起包。他帮她套上外衣。她走到门口,回头看看。她看看孩子,然后又看看孩子父亲。他朝她点头微笑。她经过护士站。“我儿子被车撞了,”男孩母亲说。“但他会好的。他休克了,但也有可能是某种昏迷。那正是我们所担心的,某种昏迷。我要走开一会儿。也许我会去洗个澡。我丈夫在陪他。他在守着。我不在时事情也许会有转机。我叫安·薇丝。”她把车开进车库。她闭上眼睛,把头抵在方向盘上。她听着发动机的声音。她下车走到门口。她开灯烧水泡茶。电话响了。“喂!”她说。“喂喂!”“薇丝太太,”一个男人的声音。“是我,”她说。“我是薇丝太太。是不是有斯科特的消息?”“斯科特,”那个声音说。“是有关于斯科特的消息,”那个声音接着说,“是的,当然有斯科特的消息。”(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斯科特在上学的路上遭遇车祸,他的同学面对这一突发情况,站在一旁无所适从,不去帮助,反映了人情的冷漠。B.斯科特父亲回到车库,“在车里坐了一会儿,想让脚动起来”,反映出他想尽快调整内心担忧、恐惧的心理状态。C.回到家后,斯科特父亲倒了点威士忌,趁放水时涂满泡沫刮了胡子,表明他暂时摆脱了压力,获得了片刻宁静。D.丈夫用“睡觉”来描述孩子目前的状况,而女人的用词是“昏迷”“休克”,表明女人比丈夫更在意孩子的健康状况。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安·薇丝太太给孩子用心挑选生日蛋糕开篇,贴近读者的生活,增强了代入感。B.安·薇丝太太把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留给了面包师,为后文的两次打电话作了铺垫。C.女人回家时,丈夫帮她套外套、点头微笑等细节,体现出丈夫在遭遇变故时内心的坚强。D.小说以两次“洗澡”架构故事主体,所用素材非常简单,却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体验。8.小说是如何表现安·薇丝太太担忧害怕心理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9.小说以女人接听电话结尾有何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随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项王杀韩王于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张良曰:“九江王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张良素多病,从上入关,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留侯欲从赤松子游,司马温公曰:“明哲保身,子房有焉。”未足以尽子房也。子房之言曰:“家世相韩,为韩报仇。”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且曰:“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视汉之爵禄为鸿毛,而非其所志。忠臣孝子青天皎日之心,不知有荣辱,不知有利害,岂尝逆亿信之必夷、越之必醢,而厪以全身哉!抑惟其然,而高帝固已喻其志之贞而心之洁矣,是以举太子以托之,而始终不忮。呜呼!惟其诚也,是以履虎尾而不疚。即不幸而见疑,有死而已矣,弗能内怀忠而外姑为佞也。曹操之毒也,徐庶怀先主之知,终始不与谋议,而操无能害,况高帝之可以理感者乎!(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夫秦为无道A故B沛公得C至此D夫为天下E除残F贼G宜缟素为资。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驻军,动词,与《五石之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中的“树”用法相同。B.之,到,与《人皆有不忍之心》“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中的“之”意思不相同。C.暴,通“曝”,动词,与《六国论》“暴霜露,斩荆棘”中的“暴”用法不相同。D.喻,明白,知晓,与《<论语>十二章》中“君子喻于义”的“喻”的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以祖上辅佐韩王的缘故,倾尽家财,为韩王报仇,在封侯后,坦言自己曾为韩国尽力,王夫之认为这是坦率真诚。B.王夫之认为徐庶感恩刘备不为曹操出谋划策,歹毒的曹操尚且不杀徐庶,那么可以用道理感化的刘邦就更不会杀害张良。C.张良只愿受封留县就知足,王夫之认为他这样做的原因,是预料到韩信、彭越必定会被诛杀,希望凭借这种策略保全自己的性命。D.张良封侯之后愿追随赤松子云游天下,司马光认为张良是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但王夫之认为这个评价不足以全面概括张良的智慧。1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14.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张良“志之贞而心之洁”的表现。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度岭①陈与义年律将穷天地温,两州风气此横分。已吟子美湖南句,更拟东坡岭外文②。隔水丛梅疑是雪,近人孤嶂欲生云。不愁去路三千里,少住林间看夕曛。[注]①靖康之变后,陈与义避乱襄汉,流离湖湘,建炎四年被召,由湖南武冈启行,辗转于广东、福建,次年夏,抵达绍兴,任兵部员外郎。这首诗就是在他从湖南前往广东途中经过萌渚岭时所作。②杜甫晚年在湖南;苏轼晚年被贬南方。岭外,即岭南,指广东一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末时节天气依然温暖,写出了诗人初到岭南就感到此地气候与湖南明显不同。B.颔联表达了诗人对杜甫和苏轼的敬仰,“更拟”一词表明诗人更加仰慕后者。C.“疑是雪”写丛梅盛开的景象,以“疑”写梅花之远,以“雪”状梅花之色。D.近处孤立的山峰高耸,云雾缭绕,岭南独特的自然景象给诗人以新奇的感受。16.如何理解诗人的“不愁”?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泰伯》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传承千年,影响了无数志士仁人,他们志向远大,意志坚定,以天下为己任,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2)王老师给在外求职的女儿发短信息,用了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她要有自信,自己的才华终会有用武之地。(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写人类的存在绵延久长,与永恒的江月得以共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防腐剂是人们眼中的洪水猛兽。民以食为天,对于吃进嘴里的东西,人们本就是慎之又慎,再加上一些不法商家的行径,更使得民众对其谈之色变。有毒、致癌、阻碍发育、导致畸形,防腐剂承担了无数骂名。但是你知道吗?防腐剂对我们来说还很重要!防腐剂的主要功能是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物腐败变质。为了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A):晾晒谷物、烟熏腊肉、糖渍盐渍,先辈们用生活中得来的朴素经验去和微生物抗争,然而这些原始手段总是不尽人意。如果没有防腐剂,许多食物根本难以走出产地,我们很难买到四季供应的商品。而正确使用防腐剂,不但能抑制食物腐败,(B)。比如常见的一种防腐剂山梨酸钾,能大大延长食物的保质期,而且完全可以被人体代谢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防腐剂到底有没有毒呢?毋庸置疑,防腐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是氧气同样具有毒性,难道我们就不呼吸了吗?所以,抛开剂量谈毒性是不合适的。①我国只规定了32种可以用于食品的防腐剂,并对不同食品适用的种类、使用剂量都做了明确的要求。②只有我们在日常使用时严格遵守国家规定,防腐剂才是安全的。并不是只有天然的才是健康的,无需将防腐剂和“毒药”划等号。18.请在文中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