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主备人备课成员设计思路本课《出塞》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中的一篇古诗,通过学习这首诗,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设计思路以朗读、背诵、感悟为主,通过分析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同时,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边塞战争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鉴赏与创造、语言建构与运用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出塞》,学生能够感受古代边塞生活的艰辛,体会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通过朗读、背诵,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秦时明月”与“汉时关”的对比,体会边塞的辽阔与战争的漫长。
-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调、节奏,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语气要坚定有力。
2.教学难点:
-古诗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边塞战争的历史背景,理解“龙城飞将”指的是谁,以及“胡马度阴山”的含义。
-诗人情感把握: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戍边将士的敬意,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但使”和“不教”所表达的情感。
-诗词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明月”、“长城”、“胡马”等意象,理解其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学具准备Xxx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出塞》的课文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边塞风光相关的图片、古代战争的视频片段,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教学工具:准备古代兵器的图片或模型,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战争意象。
4.教室布置:设置朗读角,提供古风背景音乐,营造古诗学习的氛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的边塞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出塞》这首诗,就与边塞有关。请大家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老师引导学生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并进行交流讨论。
3.老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三、细读课文,品味诗韵
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体会诗句中的历史背景和边塞风光。
2.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句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探讨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戍边将士的敬意。
四、探究诗中意象,感受诗人情感
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明月”、“长城”、“胡马”等,探讨它们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如“明月”象征着边塞的孤寂和战争的漫长,“长城”象征着边防的坚固和民族的团结。
3.老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强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英勇戍边将士的敬意。
五、拓展延伸,提高素养
1.老师播放与边塞风光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边塞的壮美和战争的残酷。
2.学生结合所学,撰写一篇关于边塞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敬仰。
3.老师评选优秀作品,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出塞》这首诗的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对边塞生活和和平的感悟。
3.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历史,珍惜和平。
七、布置作业
1.学生背诵《出塞》这首诗。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边塞战争的历史背景。
3.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边塞的短文,要求字数在300字左右。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古代边塞历史资料:收集关于古代边塞的历史资料,包括边塞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重要战役等,以便学生了解《出塞》的背景。
-边塞诗词作品:搜集其他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的古诗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杜甫的《兵车行》等,让学生对比阅读,感受不同诗人的表达风格。
-边塞艺术作品:介绍与边塞相关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如唐代边塞壁画、明清时期的边塞题材小说插图等,增强学生对边塞文化的直观感受。
2.拓展建议:
-历史背景研究:建议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深入研究古代边塞的历史背景,撰写研究报告,分享给班级同学。
-古诗词创作:鼓励学生模仿《出塞》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边塞诗词,可以是现代诗也可以是古风诗,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分享。
-边塞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实地感受边塞文化的魅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角色扮演活动:设计一个以《出塞》为背景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诗人、戍边将士、边疆百姓等,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和情境。
-主题班会:以“边塞文化与和平”为主题,举办班会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演讲等形式,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思考。
-家庭作业延伸: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观看关于边塞的电影或纪录片,共同讨论影片中的历史细节和人物情感,增强家庭教育的互动性。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提问积极性和参与讨论的态度,评价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朗读表现:评估学生的朗读是否准确、流利,是否能正确把握诗句的节奏和情感。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小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包括分工、沟通和协调。
-讨论深度:检查学生的讨论内容是否深入,是否能结合历史背景和个人理解对诗句进行解读。
3.随堂测试:
-诗句默写:测试学生对《出塞》诗句的记忆程度,评估学生的记忆力和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理解应用:通过选择题或简答题,考察学生对诗句含义、诗人情感和边塞背景的理解程度。
4.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学习成果。
-互评: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让学生从同伴的角度观察和评价彼此的表现,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对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朗读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肯定。
-对于理解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如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对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督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教师应定期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学期末,教师应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的变化,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导和建议。重点题型整理1.题型一:诗句理解
-题目:请解释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秦时”和“汉时”分别指什么?
-答案:这里的“秦时”指的是秦朝时期,“汉时”指的是汉朝时期。诗句表达了边塞的古老和历史的深远。
2.题型二:诗句分析
-题目:分析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和“胡马度阴山”所蕴含的意义。
-答案:“龙城飞将”指的是李广,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将领,以勇猛著称。这里比喻英勇的将领能够保卫边疆。“胡马度阴山”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越过阴山进入中原地区,象征着边疆的威胁。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英雄的赞颂。
3.题型三:诗歌意象
-题目: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明月”和“长城”分别代表了什么意象?
-答案:“明月”象征着边塞的孤寂和边疆的辽阔,“长城”象征着边防的坚固和民族的团结。这两个意象共同营造了边塞的壮美和战争的残酷。
4.题型四:诗歌情感
-题目:结合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谈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勇戍边将士的敬意,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5.题型五:诗歌背景
-题目:简述《出塞》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说明诗人为何写这首诗。
-答案:《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边疆战事频繁,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对戍边将士的敬意,以及对战争的反思。教学反思与总结哎呀,这节课下来,我真是收获颇丰,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咱们就聊聊这堂《出塞》的教学吧。
首先,我觉得课堂上的气氛还是不错的。孩子们对于边塞的历史和战争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对这首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在导入时,特意提到了边塞的概念,让他们先有个大致的印象。然后,通过提问,我发现他们对“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话中的“秦时”和“汉时”都挺感兴趣的,这说明他们对历史的敏感度蛮高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了朗读的指导。我发现,朗读不仅仅是把字读出来那么简单,它还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比如,我在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时,特意强调了“但使”和“不教”这两个词的语气,让孩子们体会诗人那种强烈的愿望。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在分析诗句时,有些学生对于“龙城飞将”和李广的历史背景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历史知识的补充。另外,有些学生在讨论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情感态度方面,我觉得学生们通过学习这首诗,对和平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戍边将士的敬意也更明显了。这让我挺高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都工业学院《数字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城市传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交通大学《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大学《材料化学与物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风景园林制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基础(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形体基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安全与实验室安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医用生物材料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1电力工程楼梯及栏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 DB32/T 4443-2023 罐区内在役危险化学品(常低压)储罐管理规范
- GB/T 678-2023化学试剂乙醇(无水乙醇)
- 新能源汽车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高中英语-what's in a name教学课件设计
- 小学家长接送学生协议书
- 小儿腹泻病诊疗规范
- IT服务连续性实现指南
- 采煤机维护培训手册(电气)
-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2019)必修一全册教案
- 行政确认专题教育课件
- 消化性溃疡诊疗(症状、病因、诊断与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