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文学魅力与人物赏析_第1页
红楼梦的文学魅力与人物赏析_第2页
红楼梦的文学魅力与人物赏析_第3页
红楼梦的文学魅力与人物赏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梦的文学魅力与人物赏析TOC\o"1-2"\h\u11814第一章《红楼梦》的时代与文化背景 123703第二章《红楼梦》的独特文学架构 124310第三章宝黛爱情:动人心弦的情感主线 211697第四章王熙凤:复杂多面的掌权者 2810第五章薛宝钗:封建礼教下的完美典范? 213359第六章从诗词看《红楼梦》的文学韵味 327010第七章家族兴衰背后的社会百态 36739第八章《红楼梦》的永恒文学价值与启示 3第一章《红楼梦》的时代与文化背景《红楼梦》诞生于清朝乾隆年间,这是一个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但礼教依然森严的时代。当时社会经济繁荣,贵族阶层生活奢靡,同时思想文化也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红楼梦》中展现出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比如说,书中对于家族礼仪的描写十分细致,像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种种礼仪规范,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从拜见贾母到与众人相见,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封建大家族严格的等级秩序。还有书中多次提到的诗词歌赋、戏曲、绘画等艺术形式,这也是当时文化繁荣的一种体现。像元妃省亲时,贾府众人作诗的场景,既展示了贵族子弟的文学修养,也反映了当时文化教育在贵族家庭中的重要性。第二章《红楼梦》的独特文学架构《红楼梦》的文学架构可谓是独具匠心。它以众多人物的命运为主线,构建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家族体系。故事围绕着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展开,家族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在叙事结构上,它采用了多条线索并行的方式。既有宝黛爱情这条情感线索,又有家族兴衰的发展线索。例如,书中常常会在描写宝黛爱情的温馨或矛盾场景之后,紧接着展现家族中经济管理、人事纷争等问题。像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那一段,是王熙凤展现管理才能,另也透露出贾府在管理上的混乱和隐患。而且《红楼梦》的架构还体的现在章节安排上,前五回可以说是全书的总纲,通过神话故事、人物判词等形式预示了众多人物的命运走向,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将后面的情节与前面的预示相联系,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思考性。第三章宝黛爱情:动人心弦的情感主线宝黛爱情是《红楼梦》中最动人的情感主线。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建立在灵魂相契的基础之上的。他们初见时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贾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种一见钟情的背后其实是他们精神上的契合。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一起读书、写诗、玩耍,互相理解和支持。林黛玉虽然敏感多疑,但贾宝玉总是能够用他的真心去安慰她。例如有一次林黛玉葬花,贾宝玉看到后,两人之间那种心灵相通的感觉愈发强烈。“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的葬花词充满了对生命易逝的感伤和对自身命运的担忧,而贾宝玉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她这种情绪。然而他们的爱情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充满了坎坷,家族的利益、长辈的意愿都成为了他们爱情的阻碍,这也使得这份爱情更加凄美动人。第四章王熙凤:复杂多面的掌权者王熙凤在《红楼梦》中是一个非常复杂多面的人物。她是贾府的掌权者,有着非凡的管理才能。在协理宁国府时,她一上任就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从她的话中可以看出她的果敢和严厉。她把宁国府治理得井井有条,在人员管理、事务安排等方面都显示出卓越的能力。但同时她又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不择手段。像贾瑞对她起了不轨之心后,她设局捉弄贾瑞,最终导致贾瑞悲惨死去。而且她还贪财,利用自己的职权挪用公款放高利贷。王熙凤的形象是多面的,既有能力又有缺点,这使得她成为一个非常鲜活的人物形象。第五章薛宝钗:封建礼教下的完美典范?薛宝钗常常被看作是封建礼教下的完美典范。她端庄稳重,博学多才,对待长辈恭敬孝顺,对待兄弟姐妹友善和睦。她在为人处世方面遵循着封建礼教的规范。例如在金钏儿投井死后,她能冷静地安慰王夫人,并且拿出自己的衣服给金钏儿装裹,“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从这可以看出她的理智和大度。但是她也有压抑自己情感的一面。对于贾宝玉,她虽然心中有着特殊的感情,但却总是用封建礼教来约束自己的情感。她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这与贾宝玉追求自由的天性相悖。这也让我们看到,她所谓的完美其实是在封建礼教框架下的一种束缚,她也成为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这个人物形象远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复杂得多。第六章从诗词看《红楼梦》的文学韵味《红楼梦》中的诗词是其文学韵味的重要体现。书中众多人物都有着极高的诗词造诣,诗词也成为了表达人物情感和性格的重要方式。林黛玉的诗词多是哀怨、感伤的,这与她孤苦的身世和敏感的性格相契合。像她的《咏白海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诗句中充满了孤独、哀怨的情绪。而贾宝玉的诗词则较为洒脱、随性。在诗社活动中,他的作品常常能体现出他不受拘束的个性。这些诗词与人物的命运也息息相关,如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以诗词的形式预示了她们的命运走向。而且《红楼梦》中的诗词在风格上也是多样的,有律诗、绝句,还有词等不同的形式,这些诗词在丰富故事内容的同时也提升了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第七章家族兴衰背后的社会百态《红楼梦》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百态。贾府曾经是一个富贵堂皇的大家族,在家族兴盛之时,可谓是极尽奢华。从建筑风格上看,“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描写出贾府的宏伟壮丽。家族中的人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每天都有各种宴会、娱乐活动。然而故事的发展,家族内部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经济上也出现了危机。像贾府在修建大观园时花费巨大,入不敷出。家族中的子弟也大多不思进取,只知享乐。同时家族兴衰也反映出社会的人际关系。四大家族之间相互勾结、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在官场、商场中的种种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第八章《红楼梦》的永恒文学价值与启示《红楼梦》具有永恒的文学价值。它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每一个人物都仿佛是真实存在的。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它的情节丰富曲折,充满了悬念和伏笔。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被吸引,想要探寻人物的最终命运。从文学风格上看,它融合了写实与浪漫的元素,既有对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又有神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