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_第1页
《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_第2页
《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_第3页
《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_第4页
《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PAGEPAGE1默顿(美1910—2003),.显性功能隐性功能。勒图尔诺(法"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孟禄(1869—1947)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保罗·朗格朗(法提出教育终身化。昆体良(古罗马)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又译为《雄辩术原理》,,对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而非经验观察。(古希腊)认为人是肉体是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灵魂转向他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理想国》.苏格拉底(古希腊)产婆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由来).苏格拉底以其雄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步叫;第三步叫助产术。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首次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这也第一个提出了儿童成长过程龄分期他认为,心脏是思维的器官,大脑的作用不过是使血液冷却。他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痕迹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培根(英156—162“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归纳法,首次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夸美纽斯1592—1670)《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标志.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提出",,应估计到,提出洛克(英1632—1704)《教育漫话》“白板说”,。主张.文化传递主义。(1712~1778),认为人性本善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代表人物。浪漫主义.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康德(德172—1804深受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影响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代表人物。裴斯泰洛齐(瑞士1746—1827)《林哈德与葛笃德》,,教育.".中首次的设想。赫尔巴特1776-1841)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观点: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提出“四",.在《普通教育学》中首次明确提出将心理该书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福禄贝尔1782)《人的教育》.斯宾塞1820—1903)《教育论》。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门术语,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斯宾塞的书中。实质教育论代表人物。(1824-1871)..”卡列杰夫,1877《教育心理学》。杜威(美1859—1952)育无目的论。著作进步主义教育学。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儿童中心论"“以活动为中心”和“从做中学”.克伯屈(1871-1965)。(苏联最早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苏联,",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相一致。著作《论共产主义教育》和。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的教育思想。凯洛夫(,该书系统地总结了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教育经验,其的特点是重视智育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本书在1951年被翻译成中文,对我国课和综合课。杨贤江(1930)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科尔伯格(美)道德发生论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皮亚杰(瑞士1896-1980)发生认识论、感知运动阶段岁);2(—7岁;11岁411岁至成年。提道德认知发展论维果斯基(苏联)文化发展论内化说。提出了“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就是最近发展区。布隆斯基()强调儿童的个性统一性和对儿童心理进行整体综合研究。鲁宾斯坦(苏联)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苏联1901—1977“教育与发展"一研究持续了15《年龄与教育心理学》(苏联理论,该过程包换五个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的外部语言阶段无声的外部语言阶段和内部语言阶段称注意达维多夫苏联”理论。批判教育学70,鲍尔斯金蒂斯的布迪厄等,代表作有鲍尔斯和金蒂斯的,布迪厄的《教。文化教育学,出现在19狄尔泰等人,主要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斯普朗格的《教育与等。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教学纲,约之于礼。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身正墨子,三种途径。"《孟子》中的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道家的教育思想,主张“弃圣绝智回归自然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荀子,威尔逊(美1929—),“基因复制”.(1880—1961)支持内发论基因发展方向的原则相互交织的原则、机能不对称的原则、个体成熟的原则、自我调节原则。梅伊曼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布鲁纳(美1915—)当代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从事通例,它阐明有关最有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的规则。”代表作《教育过程》。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加涅;1970年,他根据学习的简:;1971分类为:连1977(美国经济学家人力资本理论资本的重要因素,1960布拉梅尔德(美1904-)的代表人物。托尔曼(美1886~1959)提出心理人介变量的概念,弥补华生古典行为主义的缺陷.并建构符号完形理论,也成为认知心理学的先驱.他提出的学习理论,认知—目的论,他的学习理论有两大特点: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冯特(德国1832—1920)1879标志着心理学始人,构造主义学派。52.铁钦纳(1867—1927)构造主义流派。詹姆斯(1842—1910)机能主义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外铄论,旧行为主义机强化论。斯金纳(1904-1990)新行为主义心理学操作条件作用理论韦特海默(德1880—1943)格式塔心理学标志着这一学派的兴起。苛勒(德1887—1967)格式塔心理学关系转换理论1929年进行的顿悟定因素。考夫卡(德流派弗洛伊德(奥地利1856-1939)精神分析学派人格学说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核心成分。他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的;他将儿童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24)、肛门期)、性器期)生殖器。奈塞尔(美)1967《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泰勒,年出版是“当今学习目标之父”布卢姆(美)提出“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是他的代廖世承,1924,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奥苏贝(伯)(美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其次,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意义学习分为符号,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有一定的迁移。(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提出进一步发展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桑代克(美1874-1949)1903一书,1913——1914年将其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他提出了学习遵循的三条“教育心理学之父".“共同要。高尔顿(英)人类学家心理学家,遗传决定论,夸大了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视了后天环境的作用。(美)是第一个,复演理论的发展就是人类的进化过程再现。(美,并将其扩展到人的生,感(—5岁(2-3—5岁;四、勤历感对自卑感6-11岁;五、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18岁;六、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八、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鲍姆宁,.威特金(美)认知风格差异有场独立型.吉尔福特他于1967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理论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杰罗姆·卡根认知风格差异有沉思型、冲动型戈登·帕斯克(英)认知风格差异有.卡尔·荣格,认知风格差异有内倾和外倾。马洛斯(美)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有七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罗杰斯(美)人本主义心理学“非指导性”模式,其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1942的疗法。赫布“感知剥夺”.艾宾浩斯(德)。布罗德本特(英),1958.特瑞斯曼()美国心理学家,1960衰减模型理论.德乌兹选择模型理论。笛卡儿法)17反射.巴甫洛夫(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冯中良(中国)心理学家,把心智技能的形成概括成为三个基本阶段,操作、和原型内化。(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展抱以期待和热爱而使学生出现相应发展的现象。费斯廷格()1957,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致,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蔡加尼克心理学家蔡加尼克效应完成的工作的记忆的现象。沃尔帕,系统脱敏法。贾德,1908经典实验。沃尔夫,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是为代表官能心理学为基础。麦基奇,麦基奇等人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普里马克原理种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