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在一般文论教材中谈到典型形象时,作者都肯定典型形象既有生动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在个性中包含着共性。典型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共性是典型形象的本质特征。但是作者在谈到什么是共性时却有些语焉不详。关于共性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以巴尔扎克、别林斯基为代表,他们认为共性就是写出类的特征。巴尔扎克谈到典型形象时说:“‘典型’指的是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包括着所有那些在某种程度跟它相似的人们的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典型是类的样本。”显然,巴尔扎克认为典型的共性就是代表性,就是写出同类人的样本。另外一种关于典型共性的观点认为共性就是写出历史本质和时代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这种观点的倡导者。那么,共性到底是指能写出类的特征性,还是指能揭示出类的本质,写出社会规律、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典型形象的共性应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写出代表性。比如,《鲁滨孙漂流记》就是借一个鲁滨孙写出了十足地道的英国人的特征,他们下起决心来又猛烈又倔强,纯粹是新教徒的感情,性格坚强、固执、有耐性,不怕劳苦,天生爱工作,能够到各个大陆上去垦荒和殖民,等等。所以我们说鲁滨孙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同时通过这种个性也写出了英国人的共性。简言之,鲁滨孙具有代表性,他代表了英国人身上的许多共同的特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变成了普通名词,成了脱离现实、耽于幻想、主观主义的同义语。别林斯基很形象地说这样的典型是“熟悉的陌生人”。陌生是因为其人其事生动具体,但它们没有真正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熟悉是因为这些人和事虽没有发生在我们生活中,但就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即与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有类似性。这是共性的第一个层面,即代表性。典型形象的共性的第二个层面是透过现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即深刻性,通过形而下的描述,写出形而上的哲理。只有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深刻内涵的人物形象才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这个层面是典型形象更本质的内涵。巴尔扎克的伟大在于他通过对具体人物的描写揭示了上升的资产阶级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写出了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写出了金钱对人的罪恶统治,写出了比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所写的更深刻的内涵。这一层次绝不是平面化的叙写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对生活进行深思,提炼和升华。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如果不是揭示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在本质上都是“吃人”的制度这样深刻的主题,那么,他笔下的狂人无论怎样生动、具体,也只是一个胡言乱语的疯子而已,他也许能代表千千万万个疯子,具有成千上万个疯子的特点,但只能使人们一看见这个疯子就想起来身边的疯子而已。正因为这个疯子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因而他成了一个能洞察上下几千年中国社会病态,具有坚决反帝反封建精神的独特人物形象。而反映社会生活本质规律是共性应有的深度,是典型形象的本质特征。综上所述,典型形象的共性一方面指要写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人物,一方面指要写出具有深刻性,表现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人物,典型形象的共性是这两个层面的有机融合与互渗。典型人物不仅要写出芸芸众生平面化的日常生活,还要写出人物的精神向度。否则,这个人物形象就会是平庸的、灰色的、暗淡无光的。只有写到历史和社会的本质规律这个层次上,人物才不仅仅为读者所熟悉,更能撼动读者的灵魂。(摘编自陈莉《对典型形象的再认识》)材料二:文学典型,一般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情节,典型景物等。文学典型的核心是典型人物。能否创造出真正的典型人物,成为艺术成就高低的主要标志。典型人物是指那些既有鲜明、独特、丰富的个性,又能反映某些生活本质规律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一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及共性。凡是典型人物,总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揭示出某些带有本质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共性。《红楼梦》中贾宝玉有着封建社会贵族公子的许多陋习,如养尊处优、生活奢靡、不务正事、爱与女孩子厮混等,这就是所谓典型人物的共性。同时他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如具有朦胧的民主意识,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和厌弃功名利禄的叛逆性。这就使他从贵族纨绔子弟中脱颖而出,人物个性突出,闪耀着封建叛逆者的光彩。贾宝玉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就是这部作品的灵魂,通过他,这部作品的内涵得到了升华,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典型形象的力量。因此,典型人物的共性是决定人物深刻的思想价值的前提,而个性是典型人物的生命力之所在,它对于典型人物来说更为重要,可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典型形象。典型人物的个性应当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这要求作家、艺术家善于抓住人物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从而表现出同类性格人物中的细微差别。人们常常把几个个性相似的典型人物放在一起比较,在了解他们共性的基础上,识别其个性。如《红楼梦》中王熙凤与探春的性格就比较相近,都属于泼辣干练型的,但王熙凤更加阴险、狠毒、口蜜腹剑,更虚伪。而探春就显得更为单纯,好胜心较强。这就从比较差别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个性。评判一部文艺作品优秀与否,一个主要因素是看其描述的人物个性是否独特和丰富,只有作者写出典型形象个性的复杂之处,其塑造的人物个性才能丰满。我们只有用比较的方法解读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才能深刻而完整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人物形象融入其所处的社会中,使自身的判断和审美能力得到加强,从而逐步提高文学和艺术修养。(摘编自孔德馨《浅析文艺作品中的典型艺术形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般文论教材中,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既有个性特征,又在个性中包含着共性,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体。B.文学作品中的“熟悉的陌生人”,往往是因为在生活中常见而熟悉,却因为不能完全对号入座而陌生。C.文学典型与典型人物的含义不同,文学典型的范围大于典型人物,但其核心仍然是典型人物。D.典型人物的个性应当是独特的,要创造典型人物,作家就应抓住特征,突出其共性中的个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尔扎克的创作理念与实践完全不一致,他认为典型形象是“类的样本”,但他笔下的典型形象却旨在反映社会本质。B.“共性”是典型形象的本质特征,典型形象反映出社会生活本质规律,这样的“共性”能够体现出作品的深度与广度。C.鲁滨孙、堂吉诃德、王熙凤、《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都是文学历史长廊中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着永恒的生命力。D.《红楼梦》之所以伟大,主要是因为它塑造了诸多个性独特又复杂的典型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本质与衰败趋势。3.材料二认为“典型形象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金圣叹评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B.别林斯基说:“即使在描写挑水人的时候,也不要只描写某一个挑水人,而是要借一个人写出一切挑水的人。”C.列夫·托尔斯泰说:“而我需要做的恰恰是从一个人身上撷取他的主要特点,再加上我所观察过的其他的人们的特点。那么这才是典型的东西。”D.恩格斯在评论小说《城市姑娘》时说道:“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4.两则材料都围绕典型形象进行论述,既有相同观点,又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5.你认为《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不是一个典型形象?请依据材料内容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宝玉挨打贾政听了这话,又惊又气,即命唤宝玉出来。宝玉也不知是何原故,忙忙赶来。贾政便问:“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那琪官现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莽,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宝玉听了,唬了一跳。贾环便悄悄说道:“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大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往里头去,立刻打死!”众小厮们只得齐声答应,有几个来找宝玉。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贾政上前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袭人满心委屈,只不好十分使出来,见众人围着,灌水的灌水,打扇的打扇,自己插不下手去,便越性走出来到二门前,令小厮们找了焙茗来细问:“方才好端端的,为什么打起来?你也不早来透个信儿!”焙茗急的说:“偏生我没在跟前,打到半中间我才听见了。忙打听原故,却是为琪官金钏姐姐的事。”袭人道:“老爷怎么得知道的?”焙茗道:“那琪官的事,多半是薛大爷素日吃醋,没法儿出气,不知在外头唆挑了谁来,在老爷跟前下的火。那金钏儿的事是三爷说的,我也是听见老爷的人说的。”袭人听了这两件事都对景,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挨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节选自曹雪芹、高鹗《红楼梦》有删节)6.下列对文本及《红楼梦》整本书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喜欢上忠顺府王爷的人琪官,是宝玉被打的原因之一。这从侧面反映了贾府在皇宫中并不得势,从结构看,有“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之妙。B.痛打宝玉这一节的动词用得特别准确传神,如“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的“盖”,它写出了贾政在打宝玉时举得重落得轻的矛盾心理。C.黛玉见宝玉时,详写宝玉的心态和言行,从侧面表现黛玉对宝玉的爱情;略写黛玉的言行,以极简的笔墨表达极浓烈的爱情和极复杂的情绪。D.贾政痛打宝玉,反应了遵循封建正统的父辈与处在青春判逆期的子辈间价值观、人生观的激烈冲突,是一个失望至极的父亲采取的决绝手段。7.对文段划线处的人物描写,某班开展了“文学人物心灵独白补写”活动,下列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王夫人见“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王夫人:“哼,我要是没了宝玉,这深宅大院中如何活得下去?今天我死给你看!”B.(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贾母:“你老爸当年也没这么打你,你为什么要下死手打儿子?”C.(自己插不下手去,便越性走出来到二门前)袭人:“作为佣人,一天累死累活,让他们忙,我清闲一下。”D.(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宝钗:“唉,谁叫你我爱得那么深呢?你是我的疼啊!”8.有人说“青春与毁灭”是阅读《红楼梦》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也可以在本选段中望见宝玉的“青春与毁灭”,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9.《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33回中在“气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处脂评是“为天下父母一哭”,这一回后的总评又说“严酷其刑以教子,不情中十分用情”,请结合选段及整本书谈谈你对这两处评语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上谓裴寂曰:“比(近来)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符”,相符合)朕此意。”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征收)兵,封德彝(人的姓名)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治理,管理)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地方官),居常简阅(公务),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甕一。(节选《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正确答案的三个字母写在括号里。夫A号B令C不D信E则F民G不H知I所J从K天L下M何N由O而P治Q乎R朕S过T深U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在古代一般与皇权相联系,文中三处“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B.让,文中指责备,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其言不让”的“让”意义相同。C.征役,常用来表示赋税、徭役、行役,文中的“征役”特指朝廷征发百姓服兵役。D.文中“居常简阅”的“居”与《促织》中“居为奇货”的“居”意义不同。E.文中“夫兵在御之得其道”的“道”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故今具道所以”的“道”意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励精图治,不仅将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常常思考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尽职守。B.魏征认为,要无敌天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数的多少,不必征用“中男”入伍。C.唐太宗并未立即执行免除租赋和徭役的命令,魏征认为,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但也是君王失信的表现。D.为政不能失信于民,既然许诺了百姓就当兑现,既然任用官员就应信任,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说法表示赞同。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2)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4.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请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释:张舜民是北宋文学家、画家,为人刚直敢言,词作与苏轼风格相近。元丰六年(1083),词人获罪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登楼后写了这首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木叶”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给人以落寞之感,营造出凄清的氛围。B.诗人因遭贬来到此地,又将离此南行,内心十分苦闷,听曲自斟全无半点笑容。C.“醉袖”用借代的修辞,以衣饰代人,不言醉脸、醉眼,而言醉袖,富有想象之美。D.词的上阕写楼内宴饮,下阕写楼外远望,词人因醉酒而吐露真情,结构安排自然。16.“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杜甫登临而作的《登岳阳楼》。比较两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曾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对读书人提出了人生要求。(2)杜甫《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写繁华不再,六朝如流水般消逝,如今只有寒烟笼罩衰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王国维在具体分析《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时沿用叔本华“第三种悲剧”说。他认为:“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蜴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基于上述观点,作者一方面得出《红楼梦》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一方面也没有对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制造者贾母、王夫人、凤姐一行人进行指责。反而认为他们是按照通常之道德、人情、境遇来为人处世。王国维此说体现出一种理性思考的缜密和美学观照的超拔。“故《红楼梦》之所启示吾人,不过为一情场失意之人,在一种不得不然的环境中,使其情不得达,演成此一段悲剧”。在《〈红楼梦〉评论》中,王国雏提出了两个审美范畴:___①___。优美是自然能使人心境趋于宁静状态的艺术之美,但是作者更倾心于壮美。“若此物大不利于吾人,而吾人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为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吾人谓此物曰壮美,而谓其感情曰壮美之情。”悲剧能使人生活的意志为之破裂,揭示人生的苦痛,心灵受到震撼。因此,___②___。以此为衡量标准,把宝玉和黛玉的最后相见视为“最壮美者”的典型。宝黛最后相见之时,黛玉悲伤至极反而无泪,不哭不笑的状态使每一位读者读至此时,___③___。这是一种锥心之痛,是一种大悲。当悲伤达到极限直至无泪时,主人公的身心只能被彻底地毁灭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针对王国维从命运的角度解读“宝黛爱情”悲剧这一观点,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认为是性格悲剧或者社会悲剧。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结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体会,阐述理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以往一向被视为扶贫对象的农村、农民、农产品重新进入公众视野,当然离不开互联网的赋能。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直播、短视频进入公众视野的门槛越来越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修理厂租房合同
- 中介房屋出租合同
- 建筑工地施工安全防范及免责条款合同
- 区住宅区物业管理委托合同
- 夫妻离婚合同协议书
- 智慧餐饮供应链管理系统开发及运营合同
- 成都商品房买卖合同
- 大连翻译职业学院《影视剧配音》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产品结构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明清档案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GB/T 22919.4-2008水产配合饲料第4部分:美国红鱼配合饲料
- 第一章:智能控制概论-课件
- 兰州牛肉面攻略课件
- 家庭装饰装修全过程施工工艺流程(附图)课件
- 工程结算单【范本模板】
-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图
-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报表模板
- 2020华夏医学科技奖知情同意报奖证明
- 合伙办厂协议书范本(通用5篇)
- 水轮机结构介绍汇总
- 素描石膏几何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