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宣城二中2027届高一
整合成单句。该概念的相关信息出现在才来哦一最后一段的内容。根据格式,找到句子主干,然后把修饰内容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放入主干内。
5.结合文章归纳总结。
“心灵鸡汤"有正面的积极作用,因此可以鼓励创作高质量的“心灵鸡汤”,弘扬优秀的“鸡汤文化"。
“心灵鸡汤”的编写需重视逻辑基础、文化底蕴以及实质性的指导和具体的方法的补充。
鸡汤的故事语言应关注事实本身,讲究理性,而不是一味迎合读者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2、现代文阅读II
6.D7.B
8.①设置悬念。标题“套不住的手”,设置悬念,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
阅读兴趣。②文章的线索。文章以“手"为线索展开,两次戴手套,两次丢手套的零散事情连缀起来,有起有
落,颇为巧妙。③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对手的描写,细腻地刻画了陈秉正地辛勤劳作和对后辈的无私教导,塑
造了一位勤劳朴实的劳动者形象。(每点2分,任选2点即得满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9.①勤劳纯朴,热爱劳动。小说通过写他与众不同的手,以及副组长王新春的话等交代了手长成这样的原因,
体现他对劳动的热爱;后文通过搬木料等表现他的勤劳和淳朴。②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小说写他教徒弟锄地
要求姿势,反复示范等,写出他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品格。③助人为乐,思想觉悟高。小说中写他帮
助招待所搬木料,清理院子,写出老人高尚的思想境界。④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比如为集体抢桑木杈,为
了不辜负孩子们的心意回去找丢失的手套等。(每点2分,任选3点即得满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也批判了当时年轻人遇到困难就抱怨的现象”错,文中没有对年轻人的批判,“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
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只是个别现象,不能代表整个
年轻一代。而且这句话的作用是侧面衬托陈秉正的人物形象,目的不在批判年轻人。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抒情”错,小说采用叙述加描写的方式写陈秉正老人的故事,情感蕴含在对故事的讲述中,没有运用“抒情"
的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1、文言文阅读
10.BCG11.A12.D
13.(1)这时曹操的军队士兵已经生了疾病,刚一交战,曹军就失败后退,率领军队驻扎在长江北岸。(初:
刚刚;引:退避;次:驻扎。句意通顺)
(2)不久,烟火冲天,被烧死淹死的人马很多,曹军于是战败撤退。(顷之:不久;张:布满;人马烧溺死
者:定语后置句,句意通顺)
14.①曹操名义上是汉朝丞相,实则是汉朝奸贼,处于道义上的劣势。
②北方还未完全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关西,这是曹操的后患。
③曹军不擅长水战,曹操弃其所长与吴军作战是为下策。
④天气严寒,曹军战马缺少草料且士兵长途跋涉,水土不服,容易生病。
⑤孙权英勇神武,江东土地广阔,物资充足,比曹操具有优势。(答出3点即得满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刘备)因而进驻夏口,派遣诸葛亮拜见孙权。孙权于是就派周瑜和程善普等人与刘备合力迎击曹操,
(与曹操)在赤壁相遇。
根据前文可知这句主语是刘备,“进住夏口”,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故B处断开;
“遣"的宾语是“诸葛亮”,目的是“诣权”,语意完整;
2、古代诗歌阅读
15.当下之景错误。“重阳酒熟茱萸紫”是诗人想象着酒和茱萸、亲人团聚的情景,倍感无奈。而自己“却向
江头倚棹吟”,只能倚桨吟味,这是虚实结合的写法,不完全是当下之景,故选C。
16①色彩的描绘。颈联中白的云与鹭,红的野花以及深色的山,形成了深浅参差的色彩对比,描绘了一幅秋天
傍晚的美丽景象,宛如一张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
②动静结合、视听结合。颈联中则将静的秋水、红蓼、暮山、白云和动的飞鹭、啼猿放在一起,用动的鹭和猿
为整片静景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整个画面生动了起来。
3、名篇名句默写
17.(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②把“村落自然成了最好的素材之一”改成“村落自然成了最好的素材"或“村落自然成了素材之一”。
③把“通过相对平实的一种眼光"改成“通过一种相对平实的眼光”。(找出序号得1分,修改正确得1分)
19.甲:船摆渡的是生活
乙:又开始酝酿春的希望/期盼
20.渡船是一座移动的桥梁,一端连接翠翠的守候,一端牵系傩送的归期。
渡船是一座移动的桥梁,一端连接此岸的期盼,一端通向彼岸的希望。
21.A:生生不息/源远流长B:另起炉灶/另辟蹊径
22.孙犁的文思飘荡在河北的荷花淀,沈从文的笔触描绘着凤凰的山村,鲁迅的文字居住着江南的鲁镇。
四、写作(60分)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提供的材料比较简练,从“大喊大叫着让我们上车"到“讨厌别人再挤上来”从“大
家往里挪一挪"到“极不情愿地挪动位置”表明“没上车的人"身份转换为“上了车的人”后,其立场、心态发
生了明显变化。考生需要思考的是:为何会如此当身份变化、角色转换时,个人利益得失常常随之发生变化,个
体可能由资源争夺者变为拥有者,心态容易得到满足。人常有趋利避害的一面,如果此时只考虑自身利益,不愿理
解和包容他人,对人对已“双标",就可能因维护个人既得利益而罔顾他人,引发矛盾。面对不同处境的他人,有
必要换位思考,尝试去了解他人,关心他人。
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相互理解,少一些隔阂和偏见,多一些信任和包容;学会换位思考,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反对极端
利己、罔顾他人;付出善意,才可能收获善意等。
宣城二中2027届高一
“反鸡汤”是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价值观的群体挪用鸡汤文的语式、修辞或语境建构一套观念反转、情绪灰
暗、抵抗主流的话语模式。与“心灵鸡汤"一样,“反鸡汤”话语也是刻意制造的情感文本。在传统媒体难以
栖身的“反鸡汤"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弹幕、直播等多模态话语在网络空间形成一种参与式文化形
态。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它是变质的文化快餐。“反心灵鸡汤”绝大多数自带嘲讽,嘲讽传统、嘲讽主流、嘲
讽他人,甚至嘲讽自己,可谓一种“谑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式,“反鸡汤”体现了人们在时代变动中的
种种不适,通过反讽自嘲的话语来疏解焦虑、自我娱乐。
(摘编自漆亚林《“鸡汤文化"的生成逻辑与未来走向》)
材料二:
概括而言,鸡汤的故事语言有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以意义(随意)作为链接的主要方式。鸡汤的语言柔软而且弹性很大。它是以随意任性作为它创作
的主要方向。因此在阅读的时候,人们很容易被这样的语言感动而且解绑。它用一种纯粹的情操上的追寻来代
替了事实上的理解,以一种纯粹的默想来取代具体的推理。然而,在鸡汤故事语言的随意性的背后却有一种权
威的力量。它在暗示中进行着权威的编码,有一定的情感规则,它实际上是利用名望、有钱或者有一定的影响
力作为前提背景来确立一种话语优势的位置,从而为文章提供说服力。换言之,话语所提供的说服力,不仅仅
是来自理性的逻辑,而是来自一种名人效应。
其二,句子呈现出流动和松散的特征。这种流动和松散,表现在句子的“魂”随意贴附,导致读者在理解
的时候只是追踪自己一厢情愿的感觉,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情绪,而忽视了事实本身。而句子的流动和松散也
带来了情感基调的灵活与多样性。在鸡汤文的语言之中,作者的情感往往是根据读者对象的情感需求表现出多
样性和高适应性。如面对的是孩子的辛苦和劳累时,它的情感基调是赞同与呼吁;面对着渴望成功,但缺少行
动力的人来说,它的情感基调是温暖、包容。个体的情感创伤成了心灵鸡汤能够获得认可和理解的重要前提。
其三,词语的鲜活性和隐喻性。鸡汤文之所以具有很大的市场也在于词语呈现出标题党的特征。比如一些
代表鸡汤的电影标题和内容同样具有诱惑力。像“当幸福来敲门"阿甘正传”等。在心灵鸡汤中,更多的是
关于“我的梦想"我的成功”“我的奋斗"之类的内容。然而无论内容如何积极向上,或者如何落寞感伤,
其无法避免的一个永恒的抒情主题,那就是“我”。在虚拟时代,人们也越来越在低头族的大潮中去寻找着自
我的认同和自我的存在感,他们排斥现实,而呈现出孤独但渴求、冷漠但疯狂的状态。他们对待现实的背离与
对待自己的狂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心灵鸡汤就抓住了“我"的存在隐喻,将看似和“我”毫不相关的孤独
的、无名的、陌生的、困境中的人隐喻成自我的存在状态。或者说,心灵鸡汤所呈现的并不是故事的背景或者
人物的阅历,它只是借助词语的外衣,切中读者的心理,进而迎合性地表达出读者的内心需求。
(摘编自田宏宇《心灵鸡汤的故事形态辩证研究》)
1.下列关于“心灵鸡汤"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心灵鸡汤”之所以能激发受众的积极情绪,改良心理图式,是因为它构建了虚拟美好。
B.“心灵鸡汤"是他人的体会与认知,青少年的认知来源于自身体悟,难以从中获益。
C.“心灵鸡汤”没有实质的操作方案,缺乏深厚的逻辑基础和文化底蕴,因而是负能量。
D.“心灵鸡汤"容易受商业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一味追求流量,缺乏实际助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反鸡汤”发布者多为年轻网民,难以在传统媒体出现,但在网络空间的影响不容小觑。
B.人们容易被鸡汤语言感动是因为鸡汤的语言柔软且弹性大,语言体系缺少理性却有“名人效应"。
C.词语中具有的标题党特征使鸡汤文能够更好地抓住“我”的存在隐喻,从而切中读者的心理。
D.鸡汤句子流动和松散的特征易使读者在理解时只是相信想要相信的情绪而忽视了事实本身。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画线句中的“抒情主题"的一项是(3分)()
A.我们渴盼外界的认可,最后方知,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B.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情感的。
C.我不找你,不是因为你不重要,而是因为在你心中我不重要。
D.我年轻时以为金钱至上,而今年事已迈,发现果真如此。
4.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给“反鸡汤文化”下一个定义,不超过60个字。(4分)
5.根据两则材料,你认为“鸡汤文化"健康发展的途径是什么?(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套不住的手赵树理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救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
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
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
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
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
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
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
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央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
头肚儿都像在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
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
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
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
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土
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
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
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
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戴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脱下来交给满红媳
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也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
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
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
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休息一
天去逛逛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您还是带上您的手
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带上走了。
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①,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
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
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
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村,他觉着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
才伸手到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
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
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
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
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
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
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得了,直到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孙权延见群
下,问以计策。周瑜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
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
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间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
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
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
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
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
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
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
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预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
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
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因进A住夏口B遣诸葛亮诣权C权遂遣瑜及程普D等与备E并力F逆曹公G遇H于赤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兄之烈”与《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意思相同。
B.地方,指土地方圆,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方”意思相同。
C.孤,多用于古代王侯的自称,表示谦逊,意为少德无助之人。与“寡人"意思相似。
D.郡,古代行政区域,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汉代起,郡成为州的下级行政单位,介于州、县之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攻占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得到荆州水军,水陆军队有几十万人,吴军将士听说后甚为震恐。
B.面对大军压境,孙权向群臣问计。周瑜历数曹军必败的理由,且主动请缨,坚定了孙权拒敌的决心。
C.刘备被曹军击败后,本想率领人马向南过长江,但在当阳与鲁肃相遇,二人便共同谋划联合拒曹之策。
D.周瑜在赤壁和曹军对峙。黄盖认为敌众我寡,可采用火攻计,派船只冲上去放火烧毁敌船再迅速返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2)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14.周瑜认为曹军必败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舟行即事[唐]杜荀鹤
年少髭须雪欲侵,别家三日几般心。朝随贾客忧风色,夜逐渔翁宿苇林。
秋水鹭飞红蓼晚,暮山猿叫白云深。重阳酒熟茱萸紫,却向江头倚棹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年龄不大,却须白如雪,可见常年奔波劳苦。重阳佳节不能同家人同乐,因而不免感慨万千。
B.诗人白天乘舟旅行,担忧风雨误了行程;夜晚和渔夫一起寄宿在芦苇荡,风餐露宿,随遇而安。
C.尾联写当下之景。诗人手把菊花酒,眼见紫色茱萸盛开,为美好的节令里不能与亲友团聚而惆怅。
D.整首诗清新自然,既描绘风光又反映风俗,寄托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可谓写重阳的佳作。
16.该诗的颈联写景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思绪万千,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2)《涉江采芙蓉》中“,"既抒发主人公对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对爱情的忠贞。
(3)《诗经·静女》中说荑草是从远处郊野采来,物微而意深的两句是:“,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讲:“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①在20世纪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儿童教育合同范本
- 修乡村路桥合同范本
- 伪造备案租房合同范本
- 创业五人合作合同范本
- 加盟 商铺转让合同范本
- 全国租赁服装合同范本
- 买卖店铺装修合同范本
- 划经营合同范本
- 2025内蒙古新工创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epc项目建设合同范本
- 2025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高铁乘务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第3版)》全套教学课件
- 学校食品安全长效管理制度
- 2.2 说话要算数 第二课时 课件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
- 2024-2025年第二学期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二)
- 2025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2016-2024)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春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 活在课堂里 课件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全册
- 汶川地震波时程记录(卧龙3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