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中的通感通感,也叫联觉,是一种修辞手法。诗人运用通感,将不同感官的感受相互交融,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引言唐诗的魅力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以其丰富的意境、优美的语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读者。诗词的审美在诗词鉴赏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更要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和艺术魅力。通感的奥妙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它将不同感官的体验相互交融,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情感更加真切。什么是通感?通感是指将不同感官的感受相互比喻或借代,将一种感觉转移到另一种感觉。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交织在一起,产生一种新奇的感受。将原本属于不同感官的感受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更具艺术感染力的表达方式。古诗中通感的表现通感是指将不同感官的感受互相借用,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在古诗中,通感经常被用来描绘景物,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常见的通感类型包括视听通感、触觉通感、嗅觉通感、味觉通感等。《静夜思》中的视听通感李白的《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歌,其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运用通感手法,将视觉感受“明月光”转化为触觉感受“地上霜”。通过将视觉和触觉相互交融,诗人将月光之美与霜雪之寒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冷的氛围,表达了思乡的淡淡愁绪。《春望》中的触觉通感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的诗句用视觉的“深”来描写草木的繁盛,实则是触觉的感受,将草木的茂盛与战乱后的荒凉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重。触觉通感触觉通感是指将触觉感受运用到其他感官的描写中,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深切地体会诗歌的意境。《登高》中的嗅觉通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句诗描绘了秋风萧瑟,江水清澈,白沙如雪的景象。诗人将秋风拟人化,赋予它“急”和“高”的特点,并借猿啸声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同时,诗人运用“渚清沙白”的视觉形象,将嗅觉的清冷和白沙的干燥感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嗅觉通感。《江畔独步寻花》中的味觉通感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有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将春光描绘得如此生动,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海中,闻到阵阵花香,感受到春意的温暖。这句诗运用的是味觉通感,将视觉上的“花”和“草”与味觉上的“香”和“甜”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香甜可口的春意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为什么古诗会出现通感?感官融合通感是将不同感官的感受互相借喻,例如用视觉形容听觉,体现了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表达意境诗歌追求意境的深远和优美,通感可以将不同感官的体验结合起来,营造更加丰富的意境。情感表达诗歌是作者情感的表达,通感可以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更生动地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广度。语言美感通感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提升诗歌的审美价值。通感的文学功能增强艺术感染力通感可以将不同感官的感受融合,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丰富意象表达通感可以将抽象的意象具象化,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意境。提升审美价值通感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更具美感和韵味,提升其审美价值。渲染环境氛围视觉上的描绘诗歌中的通感可以将一种感官体验转化为另一种感官体验,形成生动的画面感,比如用“寒光”来描写月光,将视觉的冷色调与月光的清冷氛围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冷寂寥的氛围。听觉上的渲染通感还可以运用声音来渲染环境氛围,例如用“风声”来描写夜深人静的场景,将风声的低沉与夜晚的静谧联系起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宁静的夜晚。突出情感体验通感可以将不同感官体验联系起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例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视觉上的“花”与触觉上的“泪”,听觉上的“鸟”与心理上的“惊心”联系起来,将诗人思念家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增强想象力跨越感官通感将不同感官的体验融合,打破感官界限,引发更丰富的想象。画面感通感将语言转化为鲜活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意境。意象丰富通感创造新奇的意象,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通感在不同诗歌中的体现1田园诗王维的《山居秋暝》2边塞诗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抒情诗李白的《静夜思》4叙事诗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通感在不同类型的诗歌中都有体现,并赋予诗歌独特的意境和美感。例如,在田园诗中,通感可以营造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在边塞诗中,通感可以渲染一种雄浑壮阔的气势;在抒情诗中,通感可以表达作者细腻的情感;在叙事诗中,通感可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通感在田园诗中的应用11.视觉与听觉田园诗常将视觉景象与声音结合,如鸟鸣、溪流声,营造宁静祥和的氛围。22.触觉与嗅觉通过描绘花香、草香,以及清风拂面、雨露滋润,将田园的清新气息传递给读者。33.味觉与视觉田园诗中的果实、瓜果等,通过对色彩、形状的描绘,令人垂涎欲滴,展现丰收的喜悦。通感在边塞诗中的应用渲染边塞环境边塞诗中经常使用通感,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融合在一起,渲染出雄浑壮阔的边塞环境。展现士兵心理通感可以将士兵的孤独、思乡之情、战斗的艰辛等心理活动,通过感官的联想表现出来,使读者更能理解士兵的内心世界。增强诗歌感染力通感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其感染力,使读者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边塞诗的雄浑壮阔和悲壮之美。通感在抒情诗中的应用表达情感抒情诗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通感可以将多种感官体验融合在一起,更加直观地展现情感的复杂性。深化意境通感可以将多种感官体验融合在一起,营造更加丰富的意境,使读者产生更深刻的联想和共鸣。增强诗歌表现力通感可以突破语言的局限性,创造出更具表现力的诗歌语言,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通感在叙事诗中的应用细节描写将视觉、听觉、嗅觉等感知融合,使叙事更加生动、真实,增强读者代入感。情感表达借助通感,更直观地展现人物内心感受和情绪变化,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氛围渲染通过通感,塑造更鲜明、更有层次的场景氛围,增强作品的艺术性。通感在词赋中的应用意象融合,如诗如画词赋中运用通感,将不同感官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意象,使画面更加生动,语言更具感染力。情景交融,引人入胜通感的运用将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受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意境深远,耐人寻味通感的运用使得词赋作品的意境更加深远,回味无穷,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通感的审美价值培养多感官体验通感使读者能够将多种感官体验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审美感受。例如,在“落花时节又逢君”中,视觉的“落花”与触觉的“逢君”相结合,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花瓣飘落时的轻柔触感。丰富美学想象通感能够打破感官的局限,使读者能够将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拓展美学想象力。例如,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视觉的“孤烟”与“落日”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壮丽的画面,使读者感受到沙漠的广阔和苍凉。增强审美感受通感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在“月色溶溶夜静谧,风声瑟瑟心凄凉”中,通感将月色与静谧、风声与凄凉联系在一起,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歌所表达的孤独和忧伤。培养多感官体验视觉古诗中的通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诗歌的意境。听觉通过联想,读者仿佛可以听到诗歌中描绘的声音,例如水流声、鸟鸣声等。嗅觉读者可以感受到诗歌中描绘的香气,例如花香、酒香等。触觉读者可以感受到诗歌中描绘的触感,例如花瓣的柔软、树木的粗糙等。丰富美学想象美感体验通感将不同感官联系起来,构建更丰富的审美体验。艺术表达艺术家利用通感,将情感融入作品,传递独特的审美感受。想象力通感激发读者想象,将诗歌的意境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增强审美感受通感将不同感官体验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更丰富的审美感受。例如,诗句“落花流水春去也”将视觉上的落花和听觉上的流水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充满哀伤和流逝感的意境。通感将原本独立的感官体验联系起来,产生一种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审美效果。它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从而获得更丰富、更深刻的审美体验。通感的教学意义11.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感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技巧,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22.提高文学欣赏能力通感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33.激发创作灵感通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写出更具艺术性的作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言感知通感能够提升对语言的敏感度,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表达技巧通过分析诗歌中的通感,学生可以学习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拓展写作思路通感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使写作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通过学习和理解古诗中的通感,可以培养读者对语言和意境的敏感度,提升审美情趣。加深作品理解通感是诗歌语言的魅力所在,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增强情感共鸣通过感官的联想,读者可以与作品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鸣,体验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提升文化素养理解古诗中的通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工管运筹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河北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云南中医药大学《农业推广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室内专题项目生态性居住空间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江西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贸函电与单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协和医学院《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WTO-TBT基础知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先秦散文研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城市道路施工作业区规范资料汇编
- DL-T5153-2014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程
- 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
- (高清版)JTGT 3365-02-2020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 DZ∕T 0223-20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正式版)
- 静疗相关血管解剖知识课件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康复运动治疗技术
- 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申请表
- 《大肠埃希氏菌》课件
- 煤矿环境保护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