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③与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知识点十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编号实验药品实验现象1碳酸钠和稀盐酸冒出大量气泡、反应速率非常快2碳酸钠和稀硫酸
冒出大量气泡、反应速率非常快3石灰石和稀硫酸冒出少量气泡、反应速率慢、且反应一会儿就结束。4石灰石和稀盐酸冒出大量气泡、反应速率适中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一般不用其他药品代替的理由:不能用H2SO4代替盐酸,是因为H2SO4与CaCO3反应生成微溶的CaSO4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3)制取装置如图所示:(4)收集:CO2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般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5)操作步骤: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反应器中装入大理石;④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验满(6)CO2气体的验证:将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知识点十四:实验室制取气体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固体与固体反应,需加热固体与液体反应,不用加热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知识点十五: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1.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称为呼吸。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2.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作用呼吸道鼻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还能温暖和湿润空气,感受气味刺激咽前后略扁的管道,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由软骨做支架,保持气体畅通气管和支气管支气管管壁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肺主要的呼吸器官,由大量的肺泡附着在肺泡管上组成,是气体交换的场所知识点十六:人体的气体交换1.呼气和吸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等的活动而产生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吸气呼气膈肌收缩舒张横膈膜变得扁平恢复拱形肋间外肌收缩舒张肋骨向上、向外向下、向内胸腔体积增大减小肺内压力减小增大空气或气体进入肺部离开肺部图2.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主要是氧气的含量减少了,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了,同时水汽明显增多。这是因为空气进入呼吸系统后,在肺泡内进行了气体交换。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肺的换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不管哪个环节发生障碍,都会导致生物体呼吸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知识点十七:呼吸作用1.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是由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所提供的。当有机物为葡萄糖时,人体细胞内氧化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葡萄糖+氧气eq\o(→,\s\up7(酶))二氧化碳+水+能量2.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3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如果没有氧气,这一氧化反应就无法进行。同时,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运送到肺部,进入肺泡内,最后排出体外。人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氧气与体内的有机物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降低,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增加。知识点十八:动物的呼吸作用1.试管B的设置有对照的作用。2.实验开始时,A、B试管中红色水滴与橡皮塞的距离基本相同,10分钟后,A试管中红色水滴向左移动了一段距离,试管B中红色水滴没有移动。3.A试管中红色水滴向左移动的原因是动物进行呼吸作用时,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试管内气压减小。4.两试管中的碱石灰的量应该相等。5.动物跟人一样也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知识点十九:植物的呼吸作用1.与大部分动物不一样,植物没有明显的呼吸器官,没有明显的呼气和吸气过程,但植物和空气之间也会通过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2.植物的各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每一个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3微生物等其他生物也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对于生命活动来说十分重要。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对于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知识点二十: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2.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eq\o(→,\s\up11(光),\s\do4(叶绿体))有机物+氧气。3.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它产生的葡萄糖经转化后形成淀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大部分是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则主要是从土壤中吸收,然后运输到叶片。叶绿体内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能吸收阳光4.光合作用一方面把简单的无机物制成了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发生了物质转化;另一方面,把光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实现了能量的转化。5.光合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知识点二十一: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1)把盆栽的银边天竺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其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避免原来存在的淀粉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2)叶片部分用铝箔盖严,其余部分未盖铝箔,此处的变量是光。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而覆盖铝箔处未变蓝色,这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3)活动中使用了银边天竺葵,此处想要控制的变量是叶绿体。叶片的绿色部位变蓝,而白色部分没有变蓝,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4)该实验通过检验出淀粉的存在,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2.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立即猛烈地燃烧起来,这说明光合作用的另一产物是氧气。知识点二十二:光合作用的原料1.在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设计改变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最后观察植物有无淀粉生成。2.实验步骤:把一株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将两个透明的塑料袋分别套在选定的两片天竺葵的叶片上,一个塑料袋内装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个塑料袋内装入等量清水。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摘下两片叶子,酒精脱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后,观察叶片颜色。3.实验现象:装有清水的塑料袋内的叶片变蓝;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袋内的叶片不变蓝。4.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科学研究还证明,水也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知识点二十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联系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吸收/放出)吸收放出氧气(吸收/放出)放出吸收有机物(制造/分解)制造分解能量(吸收/释放)吸收释放是否需要叶绿体是否是否需要光是否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放出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因此,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没有基础。光合作用对原料的吸收利用和对产物的输导,所需要的能量又是呼吸作用所释放出来的。所以,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2·1·c·n·j·y知识点二十四: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物质的燃烧和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3.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氧循环实验:取A、B两个密闭的钟罩,在A、B钟罩中分别放入植物和蜡烛,然后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1.观察A钟罩内蜡烛熄灭时间快;而B钟罩蜡烛熄灭的时间慢。2.B钟罩内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是来自光合作用,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供给光合作用。3.从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知识点二十五:自然界中的碳循环1.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气中碳的气态化合物主要是二氧化碳,与氧一样,碳在自然界也是可以循环的。2.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主要有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3.在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注意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保持相对稳定,对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其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维持碳循环的重要环节。知识点二十六:温室效应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进而导致气温上升,引起“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等。3.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包括水蒸气、臭氧、氧化亚氮、甲烷、氯氟烃、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统称为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最大,约为55%。易错点1:在描述实验现象时要客观,不能错误地带入主观判断【例题1】如图所示,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相同之处是()A.都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反应都放出大量热量 C.生成物都是固体 D.集气瓶底部的水都是为了防止集气瓶被炸裂【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都会放出大量的热,选项说法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选项说法错误;D、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瓶内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造成空气污染,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练习1】足量的蜡烛在如图甲所示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传感器测出这个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瓶内氧气被消耗完使蜡烛熄灭 B.蜡烛燃烧使得瓶内二氧化碳气体增多 C.燃烧过程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非均匀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仍然存在多种气体【解答】解:A、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瓶内氧气没有被消耗完,故选项说法错误。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燃烧使得瓶内二氧化碳气体增多,故选项说法正确。C、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燃烧过程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非均匀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熄灭后瓶内仍然存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易错点2:不能正确理解催化剂的含义【例题2】现有A、B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净的高锰酸钾,B是高锰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将A、B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并在两个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制取氧气,当A、B均完全反应后,如图所示,得到的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A. B. C. D.【解答】解: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无需使用催化剂,因为A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大于B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因而A产生的氧气比B多,两个反应的速率相同。故选:C。【练习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反应到t2时生成了b克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KCl和MnO2 C.0~t1时段固体混合物质量不变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氯酸钾分解温度 D.在0~t2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解答】解: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KClO3MnO2¯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到t2时生成了氧气质量为固体质量减少的质量为(a﹣b)g,故A错误;B、P点处氯酸钾还没有完全分解,所以固体成分是KClO3、KCl和MnO2,故B错误;C、0~t1时段固体混合物质量不变可能是温度没有达到氯酸钾分解温度,故C正确;D、0~t1时段固体混合物质量不变,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变,在t1~t2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故D错误;故选:C。易错点3:不能正确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例题3】实验室若直接用30%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下列装置能实现的是()A. B. C. D.【解答】解:用分液漏斗加过氧化氢溶液,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到水中,可以降低浓度,且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的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率,所以发生装置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C。故选:C。【练习3】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14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集气瓶中灌14的水 B.集气瓶中灌34的水 C.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14处 D.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34处【解答】解:A、需要收集一瓶大约14空气的氧气,即收集34的氧气,所以集气瓶中应灌B、需要收集一瓶大约14空气的氧气,即收集34的氧气,所以集气瓶中应灌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无法收集34D、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无法收集34故选:B。易错点4:对燃烧的条件理解不清,误认为着火点可升高降低【例题4】约公元前600年,我国发明了油灯,灯芯为棉线,灯油为菜油或动物油,灯芯燃烧时不会引燃器皿里灯油的原因是()A.灯油周围缺少氧气 B.灯油不是可燃物 C.温度未达到灯油的着火点 D.灯芯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解答】解: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缺一不可,灯芯燃烧时不会引燃器皿里灯油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灯油的着火点。故选:C。【练习4】如图所示的“灭火毯”,其可耐温度达550摄氏度以上。将灭火毯迅速完全覆盖在着火物(如油锅)上,可以扑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温度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着火点【解答】解:灭火毯覆盖在燃烧物上,隔绝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而达到灭火目的。故选:C。易错点5:化学方程式计算对纯净物、混合物等计算不清晰【例题5】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40g鸡蛋壳,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鸡蛋壳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盐酸反应)。实验次序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鸡蛋壳的质量/g10101010加入盐酸的质量/g10203040反应后溶液总质量/g18.9m36.746.7请计算:(1)表格中m的数值为。(2)40g鸡蛋壳与足量的盐酸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气体质量为g。(3)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解答】解:加入10g稀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为1.1g,而加入30g稀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为3.3g,所以加入20g稀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所以m=10+20﹣2.2=27.8。由于10g鸡蛋壳生成3.3g,所以40g鸡蛋壳与足量的盐酸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气体质量为13.2g。设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x,10g鸡蛋壳生成3.3g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10gx3.3g10044x=75%【练习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g大理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C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时间/分024681012C增加质量/g03.05.06.06.6x6.6(1)上表中,第10分钟时,x=。(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写计算过程)(3)请在如图的坐标纸上,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产生CO2气体的质量为纵坐标,画出能够表明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关系曲线。(4)B中所装药品为碳酸氢钠溶液,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HCl气体,该装置使测量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解答】解:(1)由表可以看出生成二氧化碳的最大量为6.6g,在第8分钟和第12分钟时均为6.6g,则第10分钟也为6.6。(2)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6.6g10044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5g20g(3)根据表中给出的时间和气体的质量绘制图如下:(4)由于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导致烧碱吸收的二氧化碳大于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所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而导致测得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易错点6:对呼吸运动的过程理解不清,不能分析过程中的肺内气压变化【例题6】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和肺密切相关,如图甲所示为人在平静呼吸时胸廓和肺的变化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表示气体呼出 B.②表示气体吸入 C.①过程对应乙图曲线上的abc段 D.②过程对应乙图曲线上的abc段【解答】解:AC、①膈的顶部下降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对应图乙中abc段,A错误,C正确;BD、②过程膈的顶部上升,表示呼气,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肺缩小,②过程对应乙图曲线上的cde段,BD错误。故选:C。【练习6】如图1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2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曲线AB段的变化中,胸廓的体积缩小 B.曲线BC段与甲图表示的生理活动相同 C.乙图演示呼气,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B点和C点时,肺内气压都等于大气压【解答】解:A、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为吸气,所以此时胸廓的体积扩大,A错误。B、曲线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为呼气与,乙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舶租赁与运营合同
- 个人车位出租合同协议
- 个人无抵押借款合同
- 承接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 土建工程承包合同范
-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5、《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图形图像软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能源动力(动力工程)领域工程伦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解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
- 2024-2030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运营趋势与前景动态预测研究报告
- 心血管医疗器械白皮书
- DB31-T 1308-2021 粉尘爆炸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验收规范
- 精神科患者首次风险评估单
- DB36T 1689-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实验室管理技术规范
- 跨学科实践活动6 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课件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我们一家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医嘱处理错误应急预案
- M701F4燃气轮机交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