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汕尾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运用(21分)1.默写古诗文。(1)烽火连三月,______。(杜甫《春望》)(2)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______也。(《〈孟子〉三章》)(4)______,______。东风不与周郞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5)我国画家、诗人李可染说:“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如王维的“______,______。”(《使至塞上》)描写了大漠、长河,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白居易的“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勾勒了莺燕忙碌、生机盎然的早春图景;陶渊明的“______,______。”(《饮酒》(其五))借助山间傍晚的云气、归巢的飞鸟,渲染了和谐美好的乡村之景。【答案】①.家书抵万金②.学诗谩有惊人句③.九万里风鹏正举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⑤.折戟沉沙铁未销⑥.自将磨洗认前朝⑦.大漠孤烟直⑧.长河落日圆⑨.几处早莺争暖树⑩.谁家新燕啄春泥⑪.山气日夕佳⑫.飞鸟相与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抵、谩、鹏、忧患、戟、销、孤烟、圆、莺、燕啄”等字词容易写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就是一段时空的旅行,也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在三十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我们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bùkědāng的英雄______;在永定河上卢沟桥两旁的石柱上,我们欣赏到了diāokè着千态万状、惟妙惟肖的狮子;在西北高原上,我们遇见了没有pósuō姿态,更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的、傲然挺立的白杨树。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教育儿子革命意志以及生产知识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在《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中,我们为纪念在______的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而举行公祭仪式,提醒人们______历史、珍爱和平!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验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的历史,感受不同的情感。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ruìbùkědāng()(2)diāokè()(3)pósuō()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气度惨绝人寰铭记 B.气度哀鸿遍野记录C.气概惨绝人寰铭记 D.气概哀鸿遍野记录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教给儿子革命意志以及生产知识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B.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教给儿子生产知识以及革命意志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C.我们在《回忆我的母亲》中,看到了一位教育儿子生产知识以及革命意志的伟大而平凡的母亲。D.我们在《回忆我的母亲》中,看到了一位教育儿子革命意志以及生产知识的伟大而平凡的母亲。【答案】2.①.锐不可当②.雕刻③.婆娑3.C4.B【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ruìbùkědāng:锐不可当,指锋利的不可阻挡;用于形容来势威猛,不可抵挡。diāokè:雕刻,在雕塑中,是指把木材、石头或其他材料切割或雕刻成预期的形状。pósuō:婆娑,意为盘旋舞动的样子。【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气度”侧重于指人的气魄和度量;“气概”更强调在精神、行为上表现出的豪迈、英勇的态度或气势。这里形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豪迈气势,用“气概”更合适。“惨绝人寰”意思是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多用来形容灾难、事件等的悲惨程度;“哀鸿遍野”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南京大屠杀是极其惨痛的事件,用“惨绝人寰”更能体现其悲惨程度。“铭记”意为深深地记在心里,强调记忆的深刻性和重要性;“记录”只是把事情写下来或保存下来。这里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样惨痛历史,需要深深地记在心里,用“铭记”更恰当。所以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应为“气概”“惨绝人寰”“铭记”。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结合“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教育儿子革命意志以及生产知识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可知,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教育”与“革命意志”“生产知识”搭配不恰当,“革命意志以及生产知识”语序不当,应改为“教给儿子生产知识以及革命意志”。A.“教给儿子革命意志以及生产知识”语序不当;C.“伟大而平凡”语序不当,且“教育儿子生产知识以及革命意志”搭配不当;D.“教育儿子革命意志以及生产知识”搭配不当,且“伟大而平凡”语序不当;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本报讯2023年,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和汉中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在陕西汉中举行,活动以“深化互信,凝聚共识”为主题,揭晓“信”字为2023年“一带一路”年度汉字。据了解,经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和媒体评选推荐,“信”字最终在9个候选汉字中脱颖而出,成为2023“一带一路”年度汉字。“信”字本义为言语真实,引申指诚实、信用。“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更需要诚实守信,相互信任,增强信心。材料二:下列为古代关于“信”的名言:轻诺必寡信。(《老子》六十三章)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丛》)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5.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6.从材料二中选择一则关于“信”的名言,谈谈你的理解。【答案】5.“信”字成为2023“一带一路”年度汉字。6.示例一:我选择“轻诺必寡信”。它提醒我们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了,就要认真地履行诺言,不要失去信义。示例二:我选择“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用“五岳”衬托承诺的分量,形象地表现出承诺的庄重和严肃,不可轻易许诺。【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提炼概括。首先明确文本类型是新闻报道。对于新闻类文本概括主要内容,关键在于找到导语部分,通常导语就能涵盖主要信息。这则新闻的导语是“2023年,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和汉中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在陕西汉中举行,活动以‘深化互信,凝聚共识’为主题,揭晓‘信’字为2023年‘一带一路’年度汉字”。然后对导语进行提炼,保留关键信息,即时间(2023年)、事件主体(“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地点(陕西汉中)、结果(揭晓“信”字为年度汉字)。去除一些修饰性、补充说明的内容,最终概括出不超过20字的主要内容。故可概括为:“信”字成为2023“一带一路”年度汉字。【6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拓展。先仔细阅读每一则名言,理解大致意思,然后挑选出自己最有把握、最容易展开论述的一则。然后结合社会现象、历史故事、个人经历等,阐述这句名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轻诺必寡信”,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很少能够兑现,缺乏信用。此名言强调了在生活中,人们不能随意地做出承诺。如果总是不假思索就答应别人的请求,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实现诺言,从而失去他人的信任。比如在团队合作中,有人轻易承诺会按时完成某项重要任务,却没有考虑自身能力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最终无法完成,影响了整个团队的进度,也让队友对其信任大打折扣。提醒我们在日常与人交往中,对待承诺要慎重,要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做出承诺,这样才能维护自己的信誉。“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做事就很难取得成效。此名言将志向、诚信与个人的成就紧密联系起来。说明诚信是一个人做事成功的重要保障,缺乏诚信会导致行动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例如一些商家,承诺给消费者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但实际却以次充好,短时间内可能获得利益,但长远来看,失去了消费者信任,生意逐渐萧条,无法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在现代社会,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商业活动等各个方面,诚信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它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前提。“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儒者不把金玉当作宝贝,而是把忠诚和信用当作最珍贵的东西。此名言突出了在儒家思想中,忠信的道德品质远远高于物质财富的价值。倡导人们重视精神层面的品德修养,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放弃了荣华富贵,坚守忠信。比如苏武牧羊,历经艰难困苦,始终坚守对国家的忠诚和出使的信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这句名言提醒我们不要过度追求物质,而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诚信品德,它是赢得他人尊重和社会认可的关键。“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一个人如果违背了信用,那么他的名声就不会远扬,难以获得好的声誉。此名言强调了诚信与个人名声、声誉之间的紧密联系。信誉是一个人的无形资产,违背信用会严重损害个人形象。比如某些明星,因被爆出偷税漏税、学术造假等违背诚信的行为,形象一落千丈,遭到大众的唾弃,事业也受到极大影响。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信誉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时刻坚守诚信,维护自己的名声。“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几杯酒下肚后便慷慨承诺,要为朋友两肋插刀,一诺千金,其分量重得连五岳都为之倾倒。此名言用夸张的手法赞扬了侠客重承诺、守信用的高尚品质,体现了在江湖侠义文化中,诚信和承诺的无比重要性。在一些武侠故事里,大侠们为了兑现对朋友的承诺,不惜赴汤蹈火。像郭靖答应江南七怪要照顾好黄蓉,便始终坚守承诺,不离不弃。即便在现代社会,这种重诺守信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示例:示例一:我选择“轻诺必寡信。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它告诫人们,在生活中不要随意地对他人作出承诺,如果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轻易答应别人的请求,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兑现承诺。这样一来,不仅会让别人失望,更会损害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信誉。示例二:我选择“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儒者不把金玉当作宝贝,而是把忠诚和信用视为珍宝。它深刻地体现了古人对“信”这一品质的高度重视。一个拥有忠信品德的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坚守内心的准则,行事光明磊落,这种精神上的财富远比物质的金玉更为宝贵。此名言也提醒着人们,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将忠信这种内在的精神品质作为最值得珍视的东西。二、阅读(4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某①启:仆②居东坡③,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④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选自苏轼《与章子厚》)[注]①某:指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当时在京为官。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④黑牡丹:作者对牛的戏称。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事与愿违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洗耳恭听C.昨日一牛病几死/相差无几 D.法当以青蒿粥啖之/入则无法家拂士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用其言而效。9.请用两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10.【甲】文中,作者半夜去找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一句中的“亦”可否去掉?说说你的看法。11.散文家梁衡曾言:“在他(苏轼)的一生中,无论得意与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脸,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甲】【乙】两文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请你结合这两篇文章,简要分析苏轼“从困苦中找到乐趣”的旷达情怀分别是如何体现的。【答案】7.A8.(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2)采用她的方法非常见效。9.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10.不可去掉。“亦”是“也”的意思,说明张怀民与作者都没有睡,暗示了两人心意相通、情趣相投、互为知己的感情。11.甲文中,苏轼被贬黄州,无事可做,犹如“闲人”,欣然邀约友人欣赏清幽的月色,借此排遣心中的郁闷,表现了他随意而安、旷达乐观的性格特点。乙文中,苏轼被贬黄州,轻松自豪地写信告知友人种田之事,郑重其事地把医牛的小事大书特书并致信友人,还把病牛戏称为“黑牡丹”,表现他“笑”对逆境、豁达洒脱的情怀。【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选自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与章子厚》,展现了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的心境。通过夜游承天寺的闲适与与友人书信中的幽默,苏轼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在困境中,他依然能从自然美景和日常琐事中找到乐趣,体现了他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种精神不仅反映了苏轼个人的性格魅力,也为后人提供了积极的人生态度。【7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是“和”的意思;B.罢了/耳朵;C.几乎/多少;D.按照(医)法/守法度的;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1)如:像;空明:澄澈透明;盖:大概。(2)用:采用;效:见效。【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有四五十亩稻田,我亲自耕种,我的妻子养殖蚕桑,姑且以此来生活。“有田五十亩”动宾短语,语意完整,中间不断开,故在“亩”后断句;“身耕妻蚕”并列短语,语意完整,中间不断开,故在“蚕”后断句;故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为: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1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亦”表示“也”的意思。“怀民亦未寝”意思是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这个“亦”字巧妙地呼应了前文作者“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说明作者因月色而兴起夜游之念,没想到张怀民此时也同样未眠。它不仅体现出两人在生活情趣上的默契,都有着在夜晚欣赏美好月色的雅致,也暗示了他们二人境遇相似,都是被贬谪到黄州的“闲人”,有着相似的心境,在这样的夜晚都难以入眠。如果去掉“亦”字,这种情感上的呼应和两人之间的默契就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来,文章的韵味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亦”字不可去掉。【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结合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苏轼被贬黄州,夜晚本欲入睡,却因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一同赏月。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般美妙的月色夜景。尽管处于被贬的困境,他却能从这平常的月色中发现美好,以乐观的心态欣赏自然之美,并且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种自我调侃中流露出他虽身为“闲人”,却能苦中作乐,享受生活情趣的旷达情怀。结合乙文“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可知,苏轼被贬谪居东坡,亲自劳作,“作陂种稻”“身耕妻蚕”。当家中的牛生病几乎要死,牛医都不识症状时,他的妻子却能识别病症并给出治疗方法且取得效果。苏轼在信中讲述这件事,还戏称妻子能“接黑牡丹”,言语轻松诙谐。从这件生活小事中,他能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自己谪居后的乡村生活,在艰苦的生活环境里找到乐趣,体现出他的旷达乐观。综上,甲乙两文都展现了苏轼在被贬困苦的境遇下,依然能从生活点滴中寻得乐趣,保持乐观旷达的情怀。【点睛】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院子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章子厚亲启:我居住在东坡之上,放水种植稻子,有四五十亩稻田,我亲自耕种,我的妻子养殖蚕桑,姑且以此来生活。昨日有一只牛得了疾病几乎死去,兽医不了解症状,可是我的妻子了解牛的症状,说“这只牛发的是痘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熬粥喂给他吃。”采用她的方法非常见效。不要说我被贬谪之后的日子,我总是把自己当作田间的老头,我的妻子还能解决黑牡丹的疾病。说到这里,希望博得千里之外的你一笑。(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背影朱自清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2.下列是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在这次送行中,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B.本文重点叙述了父亲送作者去车站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穿着落伍、身材肥胖、动作迟缓的父亲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而不满的感情。C.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是作者回忆起当年自己聪明的做法仍然感到沾沾自喜。D.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因为爬月台时蹭了一身土,父亲喜欢干净,所以扑扑身上的泥土以后心里就轻松了。13.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14.文章第④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答案】12.A13.从内容上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会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从结构上来看,“背影”是文章的线索,是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14.通过写父亲的心理变化,由不送“我”到决定送“我”,写出了父亲内心的矛盾犹豫,体现了父爱的深沉和伟大;父亲自身境况不乐观,儿子已是成年人,因此父亲决定不送“我”,可父亲毕竟不放心“我”独自上车,于是便决定送“我”,各种纠结与斗争,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护之情。【解析】【导语】《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回忆散文,以父亲送别途中买橘子的细节为核心,刻画了一个深沉、厚重的父爱形象。文章通过朴素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尤其是对父亲背影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与愧疚之情。文章结尾以凝聚的感情和无奈的结局,使父爱的伟大和父亲老去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深深感染了读者,让人反思亲情的重要性。【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B.有误,结合第⑥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可知,作者通过对父亲艰难为自己买橘子的细致描写,展现了父亲对自己深深的关爱,自己也因这一幕感动落泪。全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穿着落伍、身材肥胖、动作迟缓的父亲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而不满的感情”表述有误;C.有误,结合第⑤段“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可知,作者当时自认为聪明,实则是对父亲的关爱不理解,现在回想起来,意识到自己当时的想法和做法是幼稚的,“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是运用反语来表达对自己当初行为的自责与反思。“作者回忆起当年自己聪明的做法仍然感到沾沾自喜”理解错误;D.有误,结合第⑥段“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可知,父亲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轻松并非因为他喜欢干净,而是他克服困难为儿子买到了橘子,觉得尽到了对儿子的关怀照顾,内心感到欣慰和满足;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结合第⑥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可知,父亲为了给“我”买橘子,不顾自己身材肥胖,艰难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这一“背影”的细节描写,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展现得淋漓尽致。父亲的这份爱,没有过多言语,却通过这个艰难的背影,深深触动了作者。此前作者对父亲的关心有些不以为意,而看到这个背影后,作者被深深感动,这成为父子之情的交会点,让作者真切感受到父亲的爱,也是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从作者之前对父亲的不理解,到此刻被父爱深深打动。由此可知,“背影”在内容上是父爱的象征点,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结合第①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⑥段对父亲买橘子背影的详细描写,以及第⑦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可知,文章开篇点出最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中间细致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结尾又在泪光中再次浮现父亲的背影。“背影”贯穿文章始终,把各部分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同时,作者情感也因“背影”发生变化,之前对父亲有些不理解,看到背影后深受感动,“背影”成为情感变化的转折点。由此可知,“背影”是文章的线索,在结构上起到串联全文、推动情感变化的作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及情感理解。结合第③段“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以及第④段“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可知,当时家中经济状况极差,父亲赋闲且刚处理完丧事,还面临着诸多生活压力,事务繁杂。同时,“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也来往过两三次,从常理看是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所以父亲基于自身的艰难处境和“我”的年龄阅历,本已说定不送“我”。由此可知,父亲不送“我”是有着现实的无奈和对“我”能力的考量。结合第④段“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可知,父亲虽然考虑到自身的困境和“我”的独立能力,但内心始终放心不下“我”,担心茶房照顾不好“我”。这种不放心源于他对“我”深深的关爱,即便自己事务繁忙、处境艰难,还是克服种种因素,决定亲自送“我”。由此可知,父亲从决定不送“我”到最终送“我”的转变,体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自身困境和对儿子的关爱之间权衡,而最终关爱占据上风,深刻地体现了父爱的深沉和伟大,凸显了父亲对“我”的爱护之情。(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背影侯美玲①那年,为改善我们的住宿条件,父亲决定盖新房,这件事对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来说简直是一项浩大工程。为了省钱,砖块、石块、沙土、木料……很多材料都是父亲用双手弄来的。②石块取自北山石头坑,离村子有一段距离。父亲变身石匠,用钢钎和铁锤敲岩石,岩石很硬,铁锤每击打钢钎一下,石屑火花,表面便留下一道钎痕。一个周末的上午,母亲派我给父亲送饭,我目睹了父亲奋力砸石头的一幕。父亲在天未亮时就出发了,已经砸了整整五个小时的石头,急需食物补充能量,饭菜送得很及时。他接过饭菜,风卷残云一般,用最短时间吃完,稍做歇息便催我回去。③满满一车石块“整装待发”,我不免担心起来,父亲和我的体重加起来不到两百斤,如何将这重达一吨的石头拉回家?见我面露难色,父亲故作轻松地说:“有我呢,别担心。”说完,父亲将攀绳套在肩上,两只粗糙的手紧紧握住车把,弓腰屈腿向前使劲。架子车缓缓起程,我跟在车后,用力推车。山路狭窄不平,旁边就是深沟,父亲小心翼翼地拉车,我亦步亦趋,早已心惊肉跳。④夏日炎炎,树上的蝉不停地叫着,声嘶力竭。父亲的双颊和脖颈上全是汗珠,汗珠越聚越多,最后汇集成一股溪流,顺着耳后往下奔流。被汗水浸湿的布衫贴在父亲背上,随着父亲有节奏的步子,像一幅移动的山水地图。⑤山路越来越陡峭,突然,半截轮胎陷进沙土里,父亲的脚掌开始打滑,原本绷得直直的攀绳忽然一松,架子车猛地下滑,我被推得连连后退。眼看就要发生事故,父亲死死攥住车把,脚掌恨不能钉入地下,嘴里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身体几乎贴着地面,用尽全身力气向前拉车。望着父亲用力的背影,我泪眼朦胧,恨不得立刻生出神力替父亲分担点重量。⑥山路上没有别人,只有步履蹒跚的父亲和我。烈日炙烤着大地,沙石的热气透过鞋底传了上去,父亲大汗淋漓,豆大的汗珠滴答滴答跌落在滚烫的路上,他不言语,似乎要将说话的力气省下来,全都用在胳膊和双腿上。慢慢地,他的步伐变得缓慢,腰也像虾一样弓着,疲惫的背影在我眼前一晃一晃。攀绳在他肩上勒出一条血痕,他的头顶冒着热气,布衫上出现汗水结晶形成的盐霜。我看得心疼,眼角不禁湿润起来,咬咬牙,双脚用力蹬地,憋足了劲,助父亲一臂之力。⑦架子车终于到达坡顶,父亲筋疲力尽,长长呼出一口气,“扑通”一声倒在树下。树荫浓密,清风阵阵,四周寂静无声,就连蝉也停止了聒噪。爬坡的路上,我只能看到父亲拼力的背影,此时此刻,我终于可以好好看一看父亲的面容。父亲眼睛紧闭,嘴张得老大,全身散了架似的,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看着看着,我又不争气地流出了眼泪。⑧过了好大一会儿,父亲终于缓过了劲,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说:“刚才好险,还好咱俩没松劲,要是车子滑下去可怎么得了?”年幼的我并没有多少力气,一车石头全靠父亲在拉,但我知道,这是父亲对我的认可,更是对我遇到事情没有放弃的做法的夸赞。⑨那个夏天,父亲的背影让我明白:只要拼尽全力,没有到不了的坡顶。即使再难再累,咬咬牙,不松手,也会有挺过去的那一刻。(选自《新教育·校园》2023年第3期,有删改)15.文章围绕“父亲的背影”展开叙述。请阅读文章,从父亲的角度梳理情节和内容,完成填空。决定盖房,深山取石→(1)______→拉车上坡,险象环生→(2)______16.请结合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父亲的双颊和脖颈上全是汗珠,汗珠越聚越多,最后汇集成一股溪流,顺着耳后往下奔流。17.父爱如山,总是那么深沉而伟大。文中的父亲令人印象深刻,你从文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请简要概括。18.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均以“父亲的背影”叙事抒情,但在语言、写法等方面有所不同。请联系上篇材料朱自清的《背影》,品读文章,填写下表。文章篇名《背影》《父亲的背影》相同点记叙线索背影语言特点(1)______不同点文章主题父子之爱及对父亲的深切怀念(2)______流泪原因悲哀、感动、惜别、伤心(3)______【答案】15.①.取石装车,负重起程②.艰难前行,终达坡顶16.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句话把汗水比作溪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拉车时的艰辛与不易,从而表现了父亲顽强坚韧的性格特点。17.示例:父亲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他吃苦耐劳,节俭持家;他有担当,有责任心;他坚韧顽强,不轻言放弃,用“身教”为孩子做了最好的榜样。18.①.朴实(平实)、感人(朴素)②.伟大的父亲为人生拼尽全力③.愧疚(惭愧)、疼惜(心疼)【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父亲为改善家庭生活而艰辛拉石的情景,展现其无私奉献和坚忍不拔的品质。文章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叙述简练而富有张力,借助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对比,凸显父亲在高温下拉车的辛劳与艰难。通过子女视角,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敬意和感恩,使人感悟出做人坚持不懈的精神内涵。文章语言质朴真切,引发对父爱的共鸣。【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1)结合③段“满满一车石块‘整装待发’我不免担心起来”“父亲将攀绳套在肩上,两只粗糙的手紧紧握住车把,弓腰屈腿向前使劲。架子车缓缓起程”可知,父亲把石头装在车上,握紧车把,架子车缓缓起程。可概括为:取石装车,负重起程。(2)结合⑥段“慢慢地,他的步伐变得缓慢,腰也像虾一样弓着,疲惫的背影在我眼前一晃一晃。攀绳在他肩上勒出一条血痕,他的头顶冒着热气,布衫上出现汗水结晶形成的盐霜”,⑦段“架子车终于到达坡顶,父亲筋疲力尽,长长呼出一口气”可知,父亲和“我”在山路上艰难前行,终于到达了坡顶。可概括为:艰难前行,终达坡顶。16题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结合④段“父亲的双颊和脖颈上全是汗珠,汗珠越聚越多,最后汇集成一股溪流,顺着耳后往下奔流”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双颊和脖颈上汇聚成的汗珠比作溪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劳作时出汗之多,汗珠流淌之快,让读者仿佛能真切看到那一颗颗汗珠不断汇聚、快速流淌的情景,突出了父亲在炎炎烈日下拉车劳作的艰辛与不易,从而表现了父亲顽强坚韧的性格特点。【1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②段“父亲在天未亮时就出发了,已经砸了整整五个小时石头,急需食物补充能量”可知,父亲天亮时就出发去采石,整整砸了五个小时,可概括为:吃苦耐劳。根据①段“为了省钱,砖块、石块、沙土、木料……很多原料都是父亲用双手弄来的”可概括为:节俭持家。根据①段“那年,为改善我们的住宿条件,父亲决定盖新房。这件事对于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来说简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可知,尽管家庭拮据,可父亲为了改善家人的住宿条件,还是决定盖新房,可概括为:有担当,有责任心。根据⑤段“眼看就要发生事故,父亲死死攥住车把,脚掌恨不能钉入地下,嘴里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身体几乎贴着地面,用尽全身力气往上拉车”可知,眼看就要发生事故,父亲用力往上拉车,绝不放弃,可概括为:坚韧顽强,拼尽全力也不放弃。根据⑨段“那个夏天,父亲的背影让我明白:只要拼尽全力,没有到不了的坡顶。即使再难再累,咬咬牙,不松手,也会有挺过去的那一刻”可知,父亲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儿子有了人生的感悟,可概括为:用“身教”为孩子做了最好的榜样。【18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1)《背影》的语言平实质朴、真挚动人。如“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直白平易的叙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本文的语言平实质朴,真挚动人。如②段中的“父亲在天未亮时就出发了,已经砸了整整五个小时的石头,急需食物补充能量,饭菜送得很及时。他接过饭菜,风卷残云一般,用最短时间吃完饭,稍作敬息便催我回去”,语言质朴自然,却感情真挚,既表现了父亲的辛苦,催“我”回去的行为也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2)结合“⑤段父亲死死攥住车把,脚掌恨不能钉入地下,嘴里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身体几乎贴着地面,用尽全身力气向前拉车”,⑦段“架子车终于到达坡顶,父亲筋疲力尽”,⑨段“那个夏天,父亲的背影让我明白:只要拼尽全力,没有到不了的坡顶。即使再难再累,咬咬牙,不松手,也会有挺过去的那一刻”可知,作者从父亲拉车爬坡的经历中获得了深刻感悟,明白只要拼尽全力,不放弃,就能克服困难,到达目标。父亲拉车爬坡的过程象征着人生的艰难险阻,而父亲的坚持和努力最终成功到达坡顶,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励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勇往直前。(3)结合⑤段“望着父亲用力的背影,我泪眼朦胧”可知,表现了作者的愧疚,自己还小,不能替父亲分担。结合⑥段“我看得心疼,眼角不禁湿润起来”可知,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疼惜。结合⑦段“父亲眼睛紧闭,嘴张得老大,全身散了架似的,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看着看着,我又不争气地流出了眼泪看着看着,我又不争气地流出了眼泪”可知,看到父亲到达坡顶后筋疲力尽倒在树下的样子,“眼睛紧闭,嘴张得老大,全身散了架似的”,“我”又不争气地流出了眼泪,这里流泪同样是因为心疼父亲如此辛苦、疲惫。(四)19.阅读选段,根据要求作答。选段一:我通常都看见A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选段二:B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它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以上选段出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他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揭开了昆虫鲜为人知的奥秘,如选段一写出了______(A)的生活习性,选段二写出了______(B)的形态特征,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答案】①.蝉②.萤火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整本书阅读知识。《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等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结合选段一中的“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可知描写的是蝉,对应书中“蝉的鸣响”这一节;根据“它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可知描写的是萤火虫,对应书中“补遗”这一卷,记述的是萤火虫。20.在《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活动中,你参与完成其中一份“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请你从下列所给的选项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A.贺龙B.彭德怀C.朱德“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红军将领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事件参加革命的原因毛泽东①看到因饥荒“造反”的百姓被害。②阅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①经受过苦难;同情百姓疾苦,不满社会黑暗;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②接受进步教育,受到进步书籍、人物的影响。我选择_____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①_________②_________【答案】①.示例一:贺龙,②.事件:①任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③.②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等。④.原因:①备受黑暗社会的压迫,为寻求生活的自由。⑤.②为了推翻黑暗的社会,投身于革命。示例二:彭德怀,事件:①童年时母亲去世,不受祖母、父亲疼爱,九岁离家闯荡社会。②带领农民攻打饥荒时不肯平价卖米给农民的地主,之后只得逃命,后去参军。原因:①饱尝生活的艰辛。②有强烈的反抗意识。示例三:朱德,事件:①进入云南讲武堂,后被任命为讲武堂学生队长,教授战术学、野战术、射击术和步枪实习。②在上海和北京寻找共产党未果,一直到德国柏林才找到共产党。原因:①受蔡锷将军很大的影响。②对共产主义抱有坚定的信念。【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内容积累能力。选择任一人物,把其经历的典型革命事件及参加革命原因概述清楚即可。示例:贺龙。事件:①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②一九二八年,同哥老会的兄弟们策划起义。原因:①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进行斗争;②反对黑暗社会的压迫,为寻求生活的自由,为了推翻黑暗的社会。三、作文(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你的成长历程中,一定遇到过不少好心人,得到了他们的关爱、帮助,受到他们的启示、鼓励……当然,也可能是可以助你成长的批评、鞭策等。对于这些人,相信你一定会发自内心地说:“谢谢你!”请以“我要说声谢谢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提示:“谢谢你”中的“你”这一对象,既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也可以是文艺作品中的人物,还可以是大自然中的动物或植物。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答案】例文:我要说声谢谢你时光匆匆,许多记忆都如沙滩上的脚印,被岁月的潮水渐渐冲淡。但那一段经历,还有你,却如夜空中最亮的星,在我的心中闪耀,让我总想对你说一声:“谢谢你!”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我在上学的路上不小心崴了脚,钻心的疼痛让我寸步难行。眼看着上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股权转让代持协议
- 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承诺免责协议
- 养殖场土地租赁合同
- 建设工程三方合同
- 软件著作权授权许可及合作合同
- 股份制企业的合作与发展策略方案
- 单位职工聘用合同
- 电影拍摄合作合同
- 聘请电影导演合同书
- 物业意向性合作协议
- 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版校园乐器销售代理与服务协议3篇
- 2024-2025年天津河西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预制板粘贴碳纤维加固计算表格
- 2025年海南农垦自然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笔试题
- 医疗垃圾转运流程
- 矿棉板模板施工合同
- DB31∕T 1148-2019 水量计量差错的退补水量核算方法
- 2025蛇年元旦晚会
- 延长石油社招笔试题库
- 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回归课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