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力容器制造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
版次/修订:A/0
压力容器制造
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2005-12-25公布2006-1-1实施
********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2页第1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目录
A/0公布日期:
0名目
1质量治理体系文件分类编码规定Q/LSJM.G.01-2005
2压力容器合同评审制度Q/LSJM.G.02-2005
3压力容器材料治理制度Q/LSJM.G.03-2005
4压力容器焊接材料治理制度Q/LSJM.G.04-2005
5压力容器焊接材料验收制度Q/LSJM.G.05-2005
6压力容器工艺治理制度Q/LSJM.G.06-2005
7工艺文件治理制度Q/LSJM.G.07-2005
8工艺文件编写、审批、更换制度Q/LSJM.G.08-2005
9原始记录治理制度Q/LSJM.G.09-2005
10焊接工艺纪律Q/LSJM.G.10-2005
11压力容器产品制造流程治理制度Q/LSJM.G.11-2005
12压力容器工序交接治理制度Q/LSJM.G.12-2005
13压力容器标记治理制度Q/LSJM.G.13-2005
14压力容器外购件治理制度Q/LSJM.G.14-2005
15不合格品治理制度Q/LSJM.G.15-2005
16压力容器焊工考试及资格治理制度Q/LSJM.G.16-2005
17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制度Q/LSJM.G.17-2005
18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程制度Q/LSJM.G.18-2005
19压力容器焊接试板治理制度Q/LSJM.G.19-2005
20压力容器焊缝返修治理制度Q/LSJM.G.20-2005
21压力容器焊位标记制度Q/LSJM.G.21-2005
22计量治理制度Q/LSJM.G.22-2005
********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本章共2页第2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目录
A/0公布日期:
23压力容器质量检验治理制度Q/LSJM.G.23-2005
24压力容器制造设备治理制度Q/LSJM.G.24-2005
25压力容器产品质量档案治理制度Q/LSJM.G.25-2005
26搬运、包装、防护和交付治理制度Q/LSJM.G.26-2005
27用户服务和质量回访、保修制度Q/LSJM.G.27-2005
28职工教育及人员持证考核制度Q/LSJM.G.28-2005
29压力容器标准化治理制度Q/LSJM.G.29-2005
30印章治理制度Q/LSJM.G.30-2005
31生产治理制度Q/LSJM.G.31-2005
32安全治理制度Q/LSJM.G.32-2005
33安全事故应急措施Q/LSJM.G.33-2005
34焊接操作规定Q/LSJMN.01-2005
35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治理规定Q/LSJMZ02-2005
36资料治理作业指导书Q/LSJMZ03-2005
37质量记录操纵作业指导书Q/LSJM.Z.04-2005
38物资产品标识治理作业指导书Q/LSJM.Z.05-2005
39耐压试验与气密性试验检验Q/LSJM.Z.06-2005
40化工设备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卡Q/LSJM.Z.07-2005
41容器下料工艺守则Q/LSJMZ08-2005
42焊接材料订货守则Q/LSJM.Z.09-2005
1范畴
1.1本文件规定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QM
S)的层次划分、文件格式及分类编号方法。
1.2本文件适用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规
章制度、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质量记录和原始记录)。
2引用标准
《质量手册》Q/LSJM.SC.A-2005
《文件和资料操纵程序》Q/LSJM.CW.04-2005
《原始记录治理制度》Q/LSJM.G.09-2005
3职责
公司办公室是本规定的归口治理部门,本规定由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
实施。
4工作程序及要求
4.1文件层次
**周密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QMS)文件,可分如下四个层次:
a.第一层文件:质量手册;
b.第二层文件:程序文件;
c.第三层文件:工作文件(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
d.第四层文件:质量记录。
*****★★★Q/LSJM.G.01-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3页第2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质量治理体系文件分类编码规定
A/0公布日期:
4.2文件编号
4.2.1第一层文件一一质量手册的编号
Q/LSJM-SC-A—2005
年代号
版本代号
质量手册代号
**周密标准代号
4幺2第二层文件一一程序文件的编号
Q/LSJM-CW-**—2005
年代号
程序文件编号
程序文件代号
**周密标准代号
4.23第三层文件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的编号
Q/LSJM-X•**—2005
年代号
文件序号
治理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周密标准代号
>注:G——治理制度Z——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工艺技术
文件
********Q/LSJM.G.01-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3页第3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质量治理体系文件分类编码规定
A/0公布日期:
424第四层文件一一质量记录表格文件的编号
4.2.4.1记录表格文件的编号
年代号
记录序号
记录代号
**周密标准代号
********Q/LSJM.G.02-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3页第1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合同治理评审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
本制度对压力容器订货流程中合同的审图、产品分类、签订合同、订
货图样处理等工作程序和责任作出规定。
本制度适用于压力容器产品订货合同评审治理。
2.合同审图
2.1.压力容器的设计总图上,必须有“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设计
资格印章中应有单位名称、技术责任人姓名、《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书》
编号及批准日期。图样上应有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称《容
规》)要求的审签手续。
22压力容器产品图样由合同订货人员初审,初审内容如下:
a.符合《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书》规定的设计类不;
b.符合《容规》所规定的审批手续;
c.有齐全的责任人员签字;
d.有明确的技术特性表: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使用介质、容器类不等
完整齐全;
e.技术条件和零部件符合最新版本压力容器法规、标准及国家有关法
规、标准(简称法规、标准)的要求;
£图样图面清晰、零部件图样齐全、相互关系清晰;
g.符合《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所批准的范畴。
3.订货合同签订
★★★★★★★★Q/LSJM.G.02-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3页第2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合同治理评审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3.1.压力容器合同订货人员的条件:
a.有法人托付书;
b.把握《容规》及有关标准,规范;
c.熟悉公司设备能力、技术水平;
d.熟悉各种运输状况。
32订货依据
a.批准的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范畴;
b.《容规》及有关的法规、标准和公司企业标准;
c.制造设备的材料供应关系;
d.设备制成后的交运方式;
e.需方的专门要求;
£设备的交货期;
g.设备的出厂价格;
h.设备交货后的货款结算方式;
i.是否实行需方检查,确定检验程序。
3.3.签订订货合同
3.3.1.合同质控责任人对合同中的技术条款的正确性、完整性负责。
3.3.2.合同填写要字迹清晰,条款明确。
3.3.3.合同一式5份,需方3份、供方2份。其中正本2份,供、需方
各1份(专门情形可按照需要酌情增加付本)。
★★★★★★★★Q/LSJM.G.02-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3页第3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合同治理评审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3.34双方代表在合同上签字并加盖合同专用章。
4.订货合同和订货图样的处理
4.1.订货图样编号登记后,图纸送生产技术部门。
42填写《订货项目通知单》一式4份,送生产技术部门3份,自存1
份。
5.合同纠纷的处理
5.1.合同执行中发生商务纠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
民共和同经济合同仲裁条例》和《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等有关规定处
理。合同纠纷由经营部门负责组织处理。
★★★★★★★★Q/LSJM.G.03-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3页第1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材料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
本制度对材料订货、验收、保管、发放等治理和检验做出规定,本制
度的所有要求,都应有书面记录和交接手续,并具有可追踪性。
本制度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所使用的板材,管材、焊接材料、锻件和
型材等。
2.材料订货
2.1.技术部负责材料的订购,保证材料订货合同与预算、材料标准和材
料专门订货技术条件要求的一致性。
2.2.外购件由技术部员提出,并经材料检验质控责任人审核,作为订货
依据。
2.3.由技术部门按照订货图样编制材料概算,作为材料订货的依据。
2.4.用于压力容器的焊接材料复验、发放治理见企标Q/LSJM.G04—20
05《压力容器焊接材料治理制度》。
25调拨的材料,必须取得原材料制造厂质量证明书或加盖供材单位检
验专用章和经办人印章的有效复印件。
3.材料进厂验收
3.1.质量证明书验收与实物验收
3.1.1.材料及质量证明书到达后,由生产技术部门采购员核实质量证明
书是否与订货合同、协议要求相符。当发觉与要求不符时,应向材料制造
厂或材料供货单位联系处理。
3.1.2.实物验收
*★★★***★Q/LSJM.G.03-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3页第2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材料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材料进厂后,由保管员、采购员会同材料员按照订货合同、质量证明
书、发票及入库单规定的名称、规格、材质、型号、数量、尺寸公差、炉
批号、热处理状态、材料原始标记、表面质量等及其它技术要求进行验收,
确认无误后可办理入库。
3.1.3.材料库保管员将质量证明书转材料检验质控责任人验收,由材料
检验质控责任人按材料炉批号编写材料检验号。
3.14材料检验质控责任人负责审核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核实其检验项
目、数据是否符合验收标准。
3.2.材料不合格品的判定
3.2.L关于实物有明确清晰标记,而质量证明书不对号或缺项、差错、
模糊不清的材料,视为不合格品。
322不合格材料按照《不合格品质量操纵程序》及《不合格品治理制
度》执行。
4.材料保管
4.1.合格的材料,按品种、型号、规格、炉批号、复验号堆放,合格材
料,待检材料、不合格材料应分区存放,并应有明显标志。
42保管员按照材料质量证明书,查验实物标记和数量;复查几何尺寸
及外观质量。对板材逐张进行编号标记,并按企标Q/LSJM.G.13—2005《压
力容器标记治理制度》进行材料标记,经材料员确定后,打上钢印或标记
存放在合格区。
*★★★***★Q/LSJM.G.03-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3页第3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材料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5.材料发放
5.1.工艺技术人员按照《材料概算表》、《材料代用通知单》、《技术联系
单》开具《领料单》、保管员按《领料单》,及《材质证明书》,核对发料。
5.2.领料人员必须持有《领料单》和《零部件制造工艺流程卡》方可领
料。保管员发料后应赶忙在《领料单》上签字,同时在《零部件制造工艺
流程卡》上加注材检编号办理发料签字手续。
5.3.材料需要划线切割成几块时,材料标记移植须经检查员验收认可
后,才予以分割,下料时应尽量保留原有材料标记。
5.4.剩余材料和制造厂返库材料由下料者进行标记移植,由保管员核
实,检验员确认方能退库。
Q/LSJM.G.04-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4页第1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焊接材料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
本制度对压力容器用焊接材料的订货、验收、保管、发放和使用作出
规定,以满足压力容器用焊接材料的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中所使用的焊接材料。
2.焊接材料的采购
2.1.焊接材料由物质供应部按照焊接责任人的要求负责采购。有专门要
求的焊材,当图样或技术要求中对焊材的超过标准规定的附加要求或进口
焊材的技术要求,不能采纳相应的上述制度采购及验收时,采购技术条件
由焊接工艺人员提出,经焊接责任人审核后作为采购依据。
2.2.焊接材料品种和数量按照库存量订货,专门焊材品种和数量按照材
料预算订货。
2.3.常用焊材的订货应按照历年焊接材料质量状况择优定点,尽量减少
供应厂家。
3.进厂验收
3.1.进厂的焊材,必须具有内容齐全的质量证明书,由生产技术部门核
对质量证明书,若与有关标准规定不相符时,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与供方
联系,材料库保管员填写复验申请单与质量证明书一起提交材料检验部门,
编写材检号进行验收,并按企标Q/LSJM.G05-2005《压力容器焊接材料验
收治理制度》进行复验。
3.2.调拨进厂的焊材,须有质量证明书或加盖供材单位检验公章和经办
人
********Q/LSJM.G.04-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4页第2页
标题压力容器焊接材料治理制度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A/0公布日期:
章的有效复印件,否则不予验收。
3.3.焊料质量证明书及复验报告由材料检验责任人移交焊接责任人保
管,材料质量鉴定书技术部存档。
4.焊材保管
4.1.合格焊材按厂家、品种、规格、牌号、批号、入库时刻、分类堆放,
各自焊材应有明显标记。
4.2.焊接材料必须保持通风良好、干燥、并配有干、湿度计,焊接材
料、包装必须完好不得随意打开。焊接材料堆放,离地面、离墙0.3m以上,
以防受潮变质,室温必须保持10℃以上,相对湿度小于60%。每日9时30
分、16时30分记录温、湿度。库房内严禁存放油、水等湿物。
43焊接材料的发放,应保证先进的先发放。
5.焊材治理
5.1.焊接材料的领取
5.1.1.生产部设焊材库对压力容器焊接材料实行统一治理,向生产部组
发放烘烤合格的焊材。
5.1.2.焊接材料的入库、发放应与台帐相符。
5.13焊接材料入库后,要按不同的规格、牌号、入库时刻分不放置,
并有明显的标记,以免混淆。
52焊接材料烘烤
521.焊接材料发放前,必须按讲明书及有关技术文件要求进行烘烤,
并做
********
Q/LSJM.G.04-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4页第3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焊接材料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好烘烤记录。
522.烘箱内应有明显的标记和分隔措施,标明所烘烤材料的牌号及规
格,以免混淆。酸、碱性焊接材料应分箱烘烤。
523.每次烘烤数量以一天用量为限,在烘箱内铺放成层状,放置平均,
一样每层堆放5-6根焊接材料厚度,使其烘烤达到规定要求。
5.2.4.在烘箱内严禁烘烤其他物品。
5.25烘烤后的焊接材料,放入温度1OO±1(TC的保温箱内,不同牌号、
规格的焊接材料应有明显的标记和分隔措施。
526.对焊工交回的焊接材料,应重新按规定烘烤,碱性焊接材料和不
锈钢焊接材料的重新烘烤次数不得超过3次。
527.焊材应遵循先到货先发放的原则,防止反复烘烤和长期积压。凡
未烘烤或焊芯有锈迹的焊接材料,不承诺使用。
53焊接材料预算
531.技术部按照要求,编制产品制造所需的焊材预算,预算规定的焊
材牌号、规格、数量是生产班组和焊材库领发焊材的依据。
5.4.焊材发放与回收
5.4.1.焊材库按照生产部的生产任务,确定需烘烤的焊材数量,以满足
生产需求。
5.42施工者开具领料单的焊材牌号与制造厂下达的焊材牌号必须相
符。
5.4.3.焊工领取焊材时,必须持由经卸焊组长签字的领料单。领取焊接
材料
★★★★★★★★Q/LSJM.G.04-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4页第4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焊接材料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还需持有焊接材料保温筒,在有关台帐上作好记录,方可领料。
544.保管员发放焊接材料时,按照领料票开具的重量换算为焊接材料
根数发放给领料焊工,并在发料台帐上作好记录。
545.生产班组需要进行焊接材料代用时,须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材料代
用手续及认可证明,焊材库保管员方可发料。
★★★★★★★★Q/LSJM.G.05-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1页第1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焊接材料验收制度
A/0公布日期: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
本制度对压力容器用焊接材料的验收和复验作出规定。
本制度适用于压力容器焊接材料验收治理。
2.焊接材料验收程序
焊接材料购进后,焊材与质证书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必须得到保证;
2.1.焊接材料进库后由材料库向材料员提出申请,并交验质量合格证
书。
22按照质量合格证书进行验收。
2.3.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外协检验。
*****★★★Q/LSJM.G.06-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4页第1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工艺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
本制度对压力容器工艺治理中关于工艺文件编制、审核和工艺治理工
作做出规定。
本制度适用于压力容器工艺治理工作。
2.工艺文件类不
2.1.通用工艺守则、通用工艺规程。
22产品工艺文件
a.技术联系单
b.材料代用通知单;
c.酸冷器焊接规程、
d.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
e.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f.焊接试验原始记录
g.产品零部件制造工艺流程卡;
h.工艺流程图。
3.通用工艺守则、通用工艺规程的编审按企标Q/LSJM.G.08-2005《工艺
文件编写、审批、更换制度》执行。
4.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审程序
4.1.产品图样的工艺性审查
.a.产品图样、技术条件(要求)、选用的材料和产品结构;
*****★★★Q/LSJM.G.06-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4页第2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工艺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b.总图和零部件的要紧尺寸、结构、数量、装配关系;
c.对需处理的技术咨询题签发《技术联系单》至有关单位,并取得认可
文件;
d.修改和补充产品图样。
42工艺文件的编制
421.主编工艺人员按图纸、技术要求编制相应的工艺文件。
422.焊接工艺编制按企标Q/LSJM.G08—2005《工艺文件编写、审批、
更换制度》进行。
4.3.工艺文件的校审
4.3.1.属2.2条中的各类工艺文件除PQR外的鉴发均实行编制、审核二
级签字负责制。产品的工艺由工艺技术人员编制后,必须经设计工艺质控
责任人审核。PQR由总工程师批准,实行三级(编制、审核、批准)签字
制。
44分歧意见裁决
当工艺技术人员与设计工艺质控责任人产生技术分歧时,由总工程师
裁决。
5.工艺技术人员的职责
5.1.编制人员
a.对编制的工艺要求、工艺讲明书、零部件制造工艺流程卡等工艺文件
内容的正确性、适用性、经济性负责。对工艺文件中所采纳标准的正确性
负责;
b.对零部件尺寸、数量、材料、零部件加工要求(包括公差配合、形状
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装配关系及所采纳标准的正确性、完整性负责;
c.对所设计的工装模具适用性、正确性、经济性负责;
********Q/LSJM.G.06-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4页第3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工艺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d.对所提出的材料专门订货技术条件或材料复验要求的正确性、完整性
负责;
e.对材代依据及由材代引起的工艺、结构尺寸、有关尺寸变动负责;
f.对所修改的图样、工艺文件的正确性、一致性负责;
g.对总图和重要零部件图要紧尺寸、结构、数量及装配关系的统一性、
正确性负责。
52审核人员
a.对所审核的工艺文件内容的正确性、适用性、经济性负责;
b.对零部件的尺寸、数量、材料正确性负责;
c.对材料专门订货技术条件或材料复验的正确性、完整性负责。
d.对结构复杂的压力容器工艺的正确性、可行性负责;
e.对提出材料专门订货技术条件的正确性、完整性负责。
6.工艺文件的治理
6.1.工艺文件的发放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
62材料代用申请单
6.3.材料代用通知单
材料代用单一式3份,1份由工艺人员存档,其余发至与材代有关的单
位。
6.4.工艺部门对外技术联系单
641.技术联系单须加盖技术部门印章,一式3份,1份部门内留存,2
份发至设计单位或托付的设计单位,经设计者或设计单位技术责任人签章
*★★★***★Q/LSJM.G.06-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4页第4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工艺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加盖专用章后返回1份,由工艺人员存档。
6.42技术联系单除二级签字负责外,关于重大技术咨询题还应由设计
工艺质控责任人审核。
65工艺部门对内技术联系单
651.技术联系单一式2份,1份由工艺人员存档,其余发至有关单位。
652.关于重大咨询题的处理和修改,须经设计工艺质控责任人审核。
66零部件制造工艺流程卡(工艺卡)、制造验收规程、施工工艺要求
随图样发放,它们和图样发放的份数及范畴见下表。
7.设计图纸、工艺文件的归档及储存
7.1.设计图纸与工艺文件由技术部门工艺员统一保管和整理归档。产品
竣工后,将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整理,经设计工艺质控责任人审查后交档
案部门,并办理交接手续。
发放范围表
范畴
内容份数
存图施工图质检部
产品图样3qqq
产品零部件制造、组装零部件制造工
24q
艺流程卡
产品焊接工艺及讲明2q
机械加工工艺卡2q
制造验收规程、工艺讲明3qq
********Q/LSJM.G.07-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共1页第1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工艺文件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一、工艺文件是工厂指导生产,加工制作和质量治理的技术依据,为
了确保工艺文件在生产中的作用,严明工艺纪律,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特制定工艺文件治理制度
二、工艺文件必须符合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要求。
三、工艺文件治理归技术部,对技术文件进行登记治理,作好归档、
登记、保管收发等各项工作,并建立工艺文件登记名目。
四、工艺文件在生产中要通过生产实践的考查,并持续的进行完善和
改进。
五、工艺文件的处理,因产品改型、转产,停产等缘故而失效注销,
经总工程师同意,能够封存处理。
六、工艺文件更换是应该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并符合有关标准的
规定,更换时必须填写更换通知单,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更换部分的图线、
数字、文字、符号等应清晰、正确、更换权属技术部。
Q/LSJM.G.08-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1页第1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工艺文件编写、审批、更换制度
A/0公布日期:
一、工艺文件的编号
1、编制工艺的依据有:产品图样和技术标准,企业生产条件,批量大
小,有关的工艺标准。
2、工艺文件的种类有工艺文件名目,工艺流程,设备工装明细表铸造,
退火,机加工工序卡,作业指导书等。
3、工艺文件编写是由技术部编写,编写工艺文件做到流程合理,加工
方法正确,工艺参数准确,操纵方法合理,格式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真
正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关于关键工序设操纵点,明确操纵内容和操纵方
法。
二、工艺文件的审批
工艺文件由技术部编写,组织质检部等有关部门会签,经责任人或总
工程师批准,方可作为正式文件下发执行。
三、工艺文件的更换
工艺文件一经批准公布,即是有法律效力,应保持相对稳固,不宜经
常变动,但遇到产品结构的材料,设备和工装等有变更时,应对加工工艺
进行相应的变更,工艺文件进行修改。更换时应由技术部工艺员进行修改,
做出标记,签名要注明更换日期,报设计工艺质控责任人批准。
四、工艺文件的保管和发放应符《文件与资料操纵程序》与《工艺文
件治理制度》的规定。
********Q/LSJM.G.09-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4页第1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原始记录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1.总则
原始记录是企业开展经济核算要紧依据,是按照规定格式用数字和文
字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具体事实所进行的最初记载,为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原始记录的正确与否都直截了当阻碍企业治理工作的改进与提升。为了使
全厂压力容器制造过程原始记录做到完整、统一、准确、及时,特制订本
制度。
2.记录的分类
a:产品数量、品种、质量等方面的记录;
b:劳动力和工时利用方面的记录;
c:原材料和节约利用等方面的记录;
d:设备运用和安全生产方面的记录;
e: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等方面的记录。
3.业务分工
原始记录实行统一治理,分工负责,全厂由技术部资料室负责生产治
理方面和经营治理方面的原始记录,要紧负责审核各归口业务拟定补充修
改的原始记录,统一编号,建立原始记录名目,并负责对原始记录执行情
形的检查和业务指导,保证原始记录的正确使用。
各要紧业务归口部门的分工如下:
a、生产部负责:厂内打算及各种综合统计报表等方面的记录;产品
********Q/LSJM.G.09-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4页第2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原始记录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质量,半成品,在制品,铸锻件,外协件等有关数量和质量,伤亡事
故、劳动爱护及安全教育方面的记录。
b、经营部负责:产品供货合同及成品、备件入库,保管、发货等
方面的记录。
C、技术部负责:产品试验以及产品设计等方面的记录;产品工艺
治理及材料定额等方面的记录。
d、质检部负责:产品质量检查方面的记录;计量和金相试验及仪
器计量工具修理等方面的记录。用户服务方面的记录。
e、公司办公室负责:劳动力数量,工时利用、出勤、加班加点以
及人员变动;工时定额和工票等方面的记录;职工教育方面的记录。
f、设备处负责:设备的数量,使用,变动,事故以及电、气消耗
等方面的记录;能源耗用,节约等方面的记录。
g、物资供应部负责:物资的收发、领退、消耗、结存、节约等方
面的记录。
4记录要求
4.1各单位应认真做好原始记录的治理工作,有关人员要明确责任严格
按规定的路线传递,正确完整填报,不得弄虚作假,不得任意涂改撕毁。
视情节轻重对有关人员及领导分不给予罚款或行政处分。
4.2各业务归口单位如需新增或变更原始凭证时,必须提出式样填制讲
明
Q/LSJM.G.09-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4页第3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原始记录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和传递路线,技术部审核,统一编号后方可印刷,未经批准编号的原
始凭证,办分室不予批准印刷,所填报单位有权拒填。
5记录的填写
5.1记录应用运算机输入或用钢笔、水笔填写,不得用圆珠笔、铅笔填
写
5.2记录填写时书写应工整清晰,不得使用修正液修改或不符合规定的
涂改
5.3记录填写发生错误时,应用双划线将错误的内容划去后,在其上、
下、左、右位置便于填写处写上正确的内容,修改次数不得超过每页3处
5.4原始记录必须在检验现场填写,同时内容齐全真实、标识清晰尽可
能地可复原检验时的情形,不得提早记录或事后补记,更不能伪造。
5.5记录上的有关人员签署处不得空白并应由本人签名,不得代签。
5.6记录内容必须填写齐全,因客观情形空缺的项目,应将该项目用单
划线划去
5.7记录用词应规范;优先使用规范标准所采纳的术语,除行业内约定
俗成的简称外应用全称。
5.8记录上所有印章应是红色的
5.9检验工作有关记录的填写见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5.10记录归档后任何人不得修改。
Q/LSJM.G.09-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4页第4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原始记录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6原始记录的保管
各业务归口单位的原始记录,应按月(年)装订成册,指定专人妥善
保管,保管期限一样为五年。属于全厂综合性的统计资料交厂文书档案室
存档,财务会计方面的原始凭证的保管期限按照上级规定执行。
Q/LSJM.G.10-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3页第1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焊接工艺纪律
A/0公布日期:
1、焊工上岗必须佩戴“焊工上岗卡”,上岗卡明确焊工钢印代号、焊
工类不、合格项目及其承诺承担的工作范畴,备现场焊接专业治理人员检
查。焊工无相应项目合格证,不得进行该项目的焊接。严禁无证上岗。
2、焊工焊前必须同意技术交底,明确焊接部件、焊接工艺要求、焊接
材料、焊接设备等。未经技术交底或交底不明确或对焊接工作不清晰,不
得进行焊接。
3、合格焊工在施焊锅炉受热面管子前,应进行与实际条件相适应的模
拟练习,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未经岗前模拟练习合格,不准焊
接。
4、焊工凭日任务单到库房领取焊接材料,并由仓管员按规定的牌号、
规格、数量发放。严禁擅自拿用或借用焊材。焊材牌号不清,或未按规定
烘焙的,不准使用。
5、焊工应严格按焊接工艺卡施工。变更焊接工艺方法、焊材、接头型
式,或实际情形与工艺卡不相符合时,未经焊接技术人员同意,不准焊接。
6、焊工应严格焊前检查工作,包括个人工具、坡口清理、组对质量、
调试电流等。焊件对口或清理不符合要求的,不准焊接。
7、焊接设备故障、电流不稳固或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不得进行焊接。
8、施焊过程中,若发觉有裂纹等重大质量咨询题,应赶忙停止焊接,
并及时报告主管技术员,不得自行处理。
9、施焊过程一样应连续完成。采纳鸨极氢弧焊打底的焊口,在完成根
层焊
51cQ/LSJM.G.10-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3页第2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焊接工艺纪律
A/0公布日期:
道后,应及时进行次层焊缝的焊接,以防止产生裂纹。若因故被迫中
断时,应采取防止裂纹产生的措施(如后热、缓冷、保温等)。再焊时,应
认真检查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后,方可按照工艺要求连续施焊。多层多道焊
缝,应逐层焊接,逐层检查;上层检查合格后方可焊接次层,直至完成。
10、焊缝焊接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去除熔渣飞溅等,并进行自检。
发觉外观质量咨询题应及时修补处理。对质检员和技术员提出的质量咨询
题应及时解决,不得拖延。个人无法处理的质量咨询题应报告主管技术员
处理。
11、受监焊口、压力容器焊缝焊接完毕后,应在焊缝邻近(约50mm
位置)显眼处打上焊工本人的钢印代号。多人焊接的应打上每个人的钢印
代号。
12、每天焊接工作完毕后,应填写自检记录表,当日交班组长。由班
组长检查签证后及时送焊接质检员进行专检。自检记录的填写要正确、清
晰,不得乱写或涂改。
13、严禁在受监管道和压力容器(专门是汽包)等重要部件表面引燃
电弧、试验电流或随意焊接临时支撑物。
14、不能在带有压力的容器、管道上进行焊接。
15、焊工领用烘焙焊条,必须放入焊条保温筒内,并在到达工作现场
后及时通电保温。严禁将焊条乱放、乱抛、乱丢。
16、焊工在工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规定和焊接材
料治理制度,做好余外焊条及焊条(丝)头的回收工作。
17、关于不合格焊口的挖补、割除,应由质检员、金检人员现场划定,
标
51cQ/LSJM.G.10-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3页第3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焊接工艺纪律
A/0公布日期:
明部位、深度等,焊工个人不得擅自进行。
18、受监焊口二次以上挖补返修,未经专工批准,不得进行返修焊接。
以上纪律由公布之日起,必须严格执行。凡有违反,必须承担相应的
责任,并由公司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对情节严峻者进行必要的行
政处分。
Q/LSJM.G.11-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4页第1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产品制造流程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
本制度对压力容器制造流程中生产预备、下料、标记移植、冷热加工
成型、组装、试压和油漆包装等程序和责任作出规定。
本制度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流程的治理工作。
2.技术治理职责
2.1.按图样、技术条件、工艺文件和生产实际情形,强化工艺,做好施
工技术交底和工艺贯彻的预备工作。
22对制造过程中显现的图样、工艺、材料代用、不合格品等技术咨询
题,应按有关标准办理手续。
23对工艺技术部门更换图样及工艺的技术通知单,负责贯彻实施。
2.4.收集整理施工原始记录,并审核签章,保证施工原始记录的齐全和
数据可靠。
2.5.不锈钢压力容器及其受压元件的制造,必须要在专门铺设胶板的场
地进行,不得与黑色金属制品混杂生产,场地保持清洁、干燥。
2.6.监督工艺纪律执行,从质量上保证工艺的贯彻执行。
3.材料标记
3.1.按法规、标准要求进行标记移植的零件,在制造流程中应保持材料
标记的可追踪性。
3.2.材料标记移植按企标Q/LSJM.G.13—2005《压力容器标记治理制
度》。
33有标记的零件,在下料、成型、机械加工、焊接、组装等制造流程
中
*★★★***★Q/LSJM.G.11-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4页第2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产品制造流程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标记可能消逝时,须经该工序施工者和检查员核对无误重新标记后,
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4.下料
4.1.材料必须符合图样和工艺要求,应经质量检验部门认可。检查员对
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图样和工艺的规定负责。
42代用的材料应手续齐全。
43材料保管员对其在下料记录上所填材检号材料的材质、规格、数量
与预算单相符负责。
4.4.号料者按预算表领料,并对将领材料的材质、规格、数量与图样、
工艺要求核对无误后,按图样和工艺号料。
45要紧受压元件须经材料保管员和检查员核实,并在下料记录上签
字。在材料标记移植后,才准予分割。
5.冷热成形件
5.1.筒体、封头等冷热成形件必须符合图样、工艺文件和企业制度的规
定。
52机加工件的毛坯、半成品必须符合图样和工艺规定。加工质量应符
合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5.3.外购、外协件必须有质量合格证明书,符合图样和工艺要求。
6.工序交接
6」.施工者在加工完本工序任务后,应认真填写《零部件制造工艺流程
卡》、《工序记录表》,检查员应按照图样及工艺文件进行检查并签字,《零
部件
★★★★★★★★Q/LSJM.G.11-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4页第3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产品制造流程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制造工艺流程卡》所要求的项目不得漏检,数据完整准确、签字手续
齐全才能转入下道工序。
6.2.下道工序接到上道工序转来的工件及零部件制造工艺流程卡等工
艺文件时,接图样及工艺文件的要求,检查工件是否符合要求,工艺文件
填写内容是否完整无误,否则有权拒收。
6.3.零部件制造工艺流程卡上的要紧工序操纵点用“▲”加以标注,检
查人员作为重点进行操纵。
6.4.工序交接按企标Q/LSJM.G12—2005《压力容器工序交接治理制度》
执行。
7.组装
7.1.施工者按图样和工艺文件对组装件的材料标记、尺寸、表面质量以
及技术文件等进行认真检查,无误后方能进行组装。
7.2.筒体按排版图组装,其余零部件组装均应符合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要
求。
7.3.封头组装后应在《总装试压工序记录表》上填写其顺序编号和材检
号。
7.4.纵、环焊缝组装质量和筒体开孔位置、开孔尺寸及焊缝编号,须经
检查员确认后可转入下道工序。
7.5.组装流程中点固焊接工和焊工资格与产品焊接工艺、焊工资格相
同。
8.不合格品处理
8.1.施工流程中显现不合格品时,制造厂必须按Q/LSJM.CW.O6—2005
《不合格品质量操纵程序》进行处理。
********
Q/LSJM.G.11-2005
压力容器制造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本章共4页第4页
版次/修订:修订日期:
标题压力容器产品制造流程治理制度
A/0公布日期:
82需焊接返修的焊缝按探伤人员下达的《焊缝返修通知单》进行返修,
待返修合格后方可转序。
9.检验、焊接、无损检测和热处理
9.1.制造流程中检验、焊接、无损检测质量治理分不按企标《检验系统
质量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圆盘锯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玉石腰佩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标准胶囊蓄能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徽州乡土文化资源的课程化开发研究0
- 2023-2029年中国司法考试培训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中条毛巾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甲醇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2025年电源夹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公司工资总额审计报告(加薪方案)
- 外贸针织围巾合同范本
- 小学信息科技五年级下册 教案 1-3“数学计算小能手”单元教学设计
- 医疗器械经营基础知识培训合规指南
- 新产品研发(开发)项目管理培训教材
- 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
- Android Studio开发实战(从零基础到App上线)
- 布草类送洗记录表
- 寰枢椎脱位的护理课件
- 反面典型案例剖析材料范文(通用6篇)
- 社区养老驿站运营方案模版
- 铁道概论(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一年级体育课教案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