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计算小能手”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基本信息学科信息科技实施年级五年级下期设计者张川《课程标准》模块身边的算法单元名称数学计算小能手单元课时3(二)单元教学规划1.主题概述1.1核心概念本单元属于“身边的算法”模块中的“算法的描述”部分,主要对应《课程标准》“身边的算法”模块的内容要求(1)(2)和(3)。本单元涉及的核心概念是“循环结构”,其中包括“循环退出条件”、“循环体”、“循环变量”、“计数循环”、“条件循环”等次要概念。1.2内容结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三大控制结构中的循环结构,而循环结构又可以根据循环退出条件的不同将分成计数循环和条件循环两种类型。在学会循环结构的基本知识以后,学生还要能够对实际情境进行分析,提取出循环退出条件、循环体、循环变量等组成内容,使用流程图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算法,并编写出程序对算法进行验证。在循环结构的流程图中有一个“指回去”的箭头,表示执行一次循环体后返回循环退出条件的过程,此时如果满足循环退出条件则会结束循环结构的执行,此处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观察循环体中各变量值的变化情况和计算指令的结果,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清晰地理解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本章包含3个课时,第1课时以初识循环结构和认识计数循环为主要内容;第2课以认识条件循环为主要内容;第3课时以“求1+2+3+…+100的和”为切入点,将计数循环和条件循环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它们不同的适用场合。依次点学号点偶数学号我和高斯比一比理解计数循环结构的作用及组成。学会使用流程图描述计数循环算法。认识“重复执行几次”指令,并能根据算法编写计数循环程序。理解条件循环结构的作用及组成。学会使用流程图描述条件循环算法。认识“重复执行直到”指令,并能根据算法编写条件循环程序。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循环结构的知识,设计算法并编程实现算法。了解计数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区别与联系。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并能说明理由。1.3教学过程数学计算小能手第1课时首先,用顺序结构画出“依次点学号”的流程图;然后,出示使用计数循环表示依次点学号的流程图,并介绍计数循环的结构及执行过程;最后,使用“重复执行几次”指令编程实现算法。第2课时首先,通过“点偶数学号”这一情境,引出可以使用“关系表达式”表示循环退出条件;然后,导引学生观察条件循环的流程图,了解条件循环的写法及执行过程;最后,使用“重复执行直到”指令编写程序实现算法。第3课时首先,对“求1+2+3+…+100的和”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由于重复的次数明显是100,所以可以使用计数循环解决这个问题。接着,对“求1+2+3+…加到几时总和能够超过1000”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将“总和超过1000”转化为关系表达式“总和>1000”,从而确定使用条件循环解决该问题。最后,通过对解决这两个相似问题的过程进行的回顾,对两种循环结构的适用情境进行归纳总结,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打好理论基础。1.4育人价值本单元围绕依次点学号、将一串有规律的数字相加等与数学计算紧密相关的问题开展教学,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结构组成、执行过程和应用场景。了解循环结构不仅可以表示重复执行某些指令,还可以表示一组有规律的数,并对这些数值进行计算。使用循环结构描述一串包含很多元素的有规律的数字并将它们相加,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通过描述出数字规律的方法间接地表示出这些数字,再通过程序让计算按规律计算出这些数字,并对这些数字进行累加。由于数值的个数较多,使用顺序结构直接罗列出这些数字的方法几乎是不可行的,通过这种对比让学生学会循环结构这样一种思维工具,使用它可以让生活中处理类似问题的过程更加加科学高效。同时,让学生可以感受数字世界的运行原理,初步养成计算思维。2.主题学情分析通过五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已经在上学、放学等情境中对算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了初步的理解;通过超市购物的情境对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进行了探索,通过天气影响运动会能否举行的探究,以及根据得分对获奖情况的判断熟悉了分支结构。这些知识都为本单元学习循环结构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从本单元开始,学生将学习循环结构的知识,能够通过流程图描述循环结构,还能编写程序实现算法,得出运算结果。3.教学环境有网络的计算机教室、流程图绘制软件、图形化编程软件4.单元教学目标了解计数循环和条件循环的执行过程,能根据真实情境画出计数循环的流程图,并编程实现。学会使用循环结构间接描述一串包含很多元素的有规律的数字的思维方式。通过解决这两个相似的数字累加问题的过程,区分两种循环结构的适用情境。5.教学过程课时任务序号教学主要任务第1课时依次点学号任务1对比顺序结构与循环结构,理解循环结构的优势。任务2根据流程图解释计数循环的执行过程。任务3编写计数循环的程序。第2课时点偶数学号任务1了解条件循环的循环退出条件的写法。任务2根据流程图描述条件循环的执行过程。任务3编写条件循环的程序。第3课时我和高斯比一比任务1根据情境画出计数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并编写程序。任务2根据情境画出条件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并编写程序。任务3对比两种循环结构,找出它们结构和功能上的区别,以及各自的适用情境。6.评价建议需评价的任务评价建议第1课时任务1、2、3评价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相关概念,使用流程图描述算法,并编程实现。评价标准:清晰地解释相关概念,准确地描述算法,独立编写程序并能得出正确的运行结果。评价方法:自主验证、教师检查、组内自查、组间互查。赋值方法:进行相应的赋分。第2课时任务1、2、3第3课时任务1、2、3(三)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依次点学号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数学计算小能手”单元的第1课时,教学内容是通过10位同学排队依次点学号的情境展开的。一位小朋友画出了顺序结构的流程图,一位小朋友画出了循环结构的流程图,相比之下循环结构的流程图更加简洁,这就引出了对循环结构这种控制结构的学习。在本节课中学习的是按规定次数进行重复执行的计数循环,循环退出条件是“重复几次”,编写程序时要使用“重复执行几次”指令。2.课时学情分析通过前一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算法产生了初步的理解,并学习了顺序和分支两种程序结构。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开始学习循环结构中的计数循环,这种循环结构是按指定的次数里德重复执行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在理解执行过程的基础上,学生还要能够画出计数循环的流程图并编写程序解决问题。3.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比顺序结构与循环结构,理解循环结构的优势。能根据流程图说明计数循环的执行过程。能根据流程图编写计数循环的程序。4.教学环境有网络的计算机教室、流程图绘制软件、图形化编程软件5.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抛出问题:依次点学号的过程应该用怎样的流程图表示呢?出示任务:画出点学号的流程图。引导总结:使用顺序结构画出的流程图太长了,而学号是一串有明显规律的数字,我们可以使用循环结构表示出它们的规律,从而间接地表示出这一串数字。引出课题:计数循环。设置情境。任务一学习新知:计数循环的结构和优势。出示任务:学生观察顺序结构与循环结构的流程图,你觉得使用哪种结构更好?通过与顺序结构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优势。任务二学习新知:计数循环的执行过程。出示任务:学生阅读计数循环的流程图,然后小组讨论它的执行过程,再进行全班交流。通过流程图,让学生理解计数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任务三学习新知:“重复执行几次”指令。出示任务:学生先运行程序案例,再模仿案例编写自己的程序。能够使用“重复执行几次”指令,编写具有计数循环结构的程序。6.课时教学板书设计计数循环结构判断框(重复次数)未达到次数:继续重复执行已达到次数:退出循环7.课时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中的题目。第2课时点偶数学号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数学计算小能手”单元的第2课时。教学内容是通过点出具有偶数学号同学的情境开展教学的,在这一情境中,由于全班只有45名同学,当点出的学号大于45时就表示所有的学号都已经点过了,此时可以使用关系表达式“学号>45”作为循环退出条件,这种使用关系表达式作为循环退出条件的循环结构称为条件循环。在编写程序时要使用“重复执行直到”指令。2.课时学情分析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循环结构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学习了计数循环。在这一节课中将使用关系表达式作为循环退出条件。学生在描述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时,要先计算出关系表达式的结果,再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循环执行。这一过程会运用到五年级上册关系表达式的知识,在使用之前学生需要对其进行复习和巩固。3.课时教学目标能找出条件循环与计数循环的不同之处。能根据流程图描述条件循环的执行过程。能编写包含条件循环的程序。4.教学环境有网络的计算机教室、流程图绘制软件、图形化编程软件5.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抛出问题:点偶数学号时,当学号大于45时就表示所有学生都点过了,如何能利用这一信息表示循环的退出条件?出示任务:讨论新的循环退出条件的表示方法。引导总结:可以使用关系表达式表示循环退出条件。引出课题:条件循环。设置情境。任务一学习新知:条件循环使用关系表达式作为循环退出条件。出示任务:你们看条件循环与计数循环相比,有哪些不同?将关系表达式与循环结构的知识结合,理解条件循环。任务二学习新知:条件循环的执行过程。出示任务:学生根据流程图,在纸上写出自己认为的循环结构执行过程,然后进行组内讨论,各小组统一意见后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理解条件循环的流程图。任务三学习新知:“重复执行直到”指令。出示任务:学生先运行程序案例,再模仿案例编写自己的程序。让学生学会使用“重复执行直到”指令编写具有条件循环的程序。6.课时教学板书设计条件循环判断框(关系表达式)表达式为假:继续重复执行表达式为真:退出循环7.课时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中的题目。第3课时我和高斯比一比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数学计算小能手”单元的第3课时。教学内容是通过对“求1+2+3+…+100的和”这一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展开的。在之前的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会使用循环结构表示一串有规律的数字,这节课将在此基础之上,把这一串数字相加到一块儿得到最终的结果。本节课也是一节综合运用课,学生需要对前两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才能解决本节课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与应用学生将进一步打牢知识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2.课时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计数循环和条件循环这两种循环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节课中,将会通过一个数学计算的例子对两种循环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计数循环更适合有确定重复次数的情况,而条件循环更适合能列出关系表达式作为循环退出条件的情况。在比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程序的执行过程对两种循环进行比较,这样会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区别。3.课时教学目标应用计数循环的知识画出流程图并编写程序。应用条件循环的知识画出流程图并编写程序。对比两种循环结构,描述它们的区别,以及各自的适用情境。。4.教学环境有网络的计算机教室、流程图绘制软件、图形化编程软件5.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抛出问题:如何设计算法求1+2+3+…+100的和?出示任务:设计算法并画出流程图。引导总结:我们要先表示出一组有规律的数,再将它们进行累加。引出课题:我和高斯比一比。设置情境。任务一学习新知:在循环中对变量进行累加。出示任务:根据情境画出计数循环的流程图并编程实现。使用计数循环设计求一串有规律数字相加之和的算法和程序。任务二学习新知:输出循环变量的值。出示任务:根据情境画出条件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并编程实现。让学生理解输出循环变量的作用。任务三学习新知:计数循环与条件循环的异同。出示任务:对比两种循环结构,找出它们的区别,以及适用的情境。理解两种循环的异同及适用情境。6.课时教学板书设计我和高斯比一比计数循环:求1+2+3+…+100的和条件循环:求1+2+3+…的和何时超过1000知道重复的次数知道要达到的条件7.课时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中的题目。
“管理图书信息化”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基本信息学科信息科技实施年级五年级下册设计者杨秋月《课程标准》模块算法的执行单元名称管理图书信息化单元课时3(二)单元教学规划1.主题概述1.1核心概念本单元属于“身边的算法”模块中的“算法的执行”部分,主要对应《课程标准》“身边的算法”模块的内容要求(1)(2)和(4)。本单元涉及的核心概念有列表、顺序结构、分支结构等,其中包含列表的增、删、改、查等次要概念。1.2内容结构本单元,学生需要对求解问题中蕴含的算法进行形式化描述的基础上,能够合理运用三种基本控制结构及其组合,设计简单算法,编程验证算法,体验算法与程序之间的关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体验用算法解决问题所涉及的主要思维过程,进一步了解三种基本控制结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为后续“算法的效率”的学习奠定基础。本单元以设计与实现班级图书管理系统为项目线,以基于列表探究数据的存储、读取、修改等为知识线,双线并行。为了响应智慧校园的建设,学生需要对班级图书角的图书进行信息化管理,构建电子图书管理系统,整体规划电子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如图书相关数据的存储、图书查询、图书归还等功能;然后将大任务进行分解,思索计算机如何便捷地储存大量数据;通过自然语言描述图书查询的过程,利用分支结构设计算法;分析生活中归还图书的过程,设计归还算法,并编程验证,轻松实现班级图书角的有效管理,体验算法的执行过程。第1课时围绕列表的存储数据组织教学内容,同时涉及数据的输出;第2课时围绕数据的查询组织教学内容,以及跨列表查询数据组织教学内容;第3课时围绕数据的修改组织教学内容,同时涉及数据的查询、提取等综合运用。图书信息巧存储编程自动查图书放还图书更便捷认识列表,了解列表的定义、组成。学会新建列表存储一组数据。能够编程实现读取列表的项目值。能够描述图书查询的过程,并设计查询算法。掌握单列表查询、跨列表查询的方法。执行算法实现图书查询功能能够描述图书归还的过程,并设计归还算法。掌握提取列表的数据信息、跨列表修改项目值的方法。补充完善程序,实现图书归还功能。1.3教学过程管理图书信息化第1课时首先,讨论图书借阅清单的存储方法;然后,认识、新建列表存储一组数据;最后,编程输出列表项的值。第2课时首先,分析图书管理系统中查询的过程,理清查询算法;然后,根据流程图分解任务,利用分支结构实现单列表,跨列表查询的方法;最后,通过算法的执行实现图书管理系统中查询功能。第3课时首先,梳理图书归还的一般流程;然后,根据流程图分解任务,掌握列表中数据提取、修改的方法;最后,补充程序参数,执行“归还图书”的算法。1.4育人价值本单元围绕班级图书角的生活情境,根据“如何利用信息手段有效管理班级图书”这一问题,让学生分析、规划、设计班级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探讨这一过程中蕴含的算法,并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和分解,使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算法,借助图形化编程工具设计、完善算法程序,进一步了解三种基本控制结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从该单元的学习中,对比变量,理解了利用列表存储大量数据的优势,感受数字世界的魅力;通过信息手段设计班级图书管理系统,轻松实现班级图书角的有效管理,感受技术服务于校园的重要价值。2.主题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变量存储单一数据的方法,但是不知道如何对一组或多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其次,学生对算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什么是顺序结构、分支结构,但缺少求解具体问题的实践经验。基于此,本单元教师可以采用对比学习,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列表存储大量数据的优势;同时通过真实图书管理系统体验,分析设计图书管理系统功能,经历简单的问题界定、抽象、分解,提升学生计算思维。在完成作品后,通过对本班图书进行真实管理,在分享、应用中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突出算法的应用价值。3.教学环境有网络的计算机教室、图形化编程软件4.单元教学目标理解数据存储的意义,知道列表的作用、组成与特点,能够使用列表批量存储数据。理解输出数据的意义,掌握输出列表中数据的方法。通过分析图书查询的过程,将问题抽象为数据查询,学会使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图书查询的算法。通过在图形化编程工具中编写图书查询的程序,掌握使用相关指令实现含有分支结构的单列表查询、跨列表查询的方法,体会分支结构在解决问题时的价值。通过分析图书归还的过程,将问题抽象为数据修改,学会使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图书归还的算法。通过在图形化编程工具中补充完善图书归还的程序,掌握使用相关指令实现跨列表修改项目值的的方法,体会顺序结构在解决问题时的价值。5.教学过程课时任务序号教学主要任务第1课时图书信息巧存储任务1以同桌为单位,思考存储借阅清单信息的方法,并认识列表的作用、组成。任务2新建列表,存储图书名称相关信息。任务3按条件读取(输出)列表的相应数据,在程序中输出列表项的值。第2课时编程自动查图书任务1分析、讨论系统查询图书的步骤,用“如果……那么……否则……”等自然语言描述查询过程,并梳理流程图。任务2任务分解,根据流程图完成第一个查询任务,编程实现具有判断功能的查询算法。任务3分析图书名称和借阅情况两个列表数据之间的联系,编程实现跨列表输出该图书的借阅情况。第3课时放还图书更便捷任务1分析、讨论生活中归还图书的过程,抽象出具体步骤,设计归还算法。任务2根据流程图,使用自定义积木实现归还编码中的位置信息提取。任务3根据流程图,补充完善程序,实现跨列表修改某一项的值,实现图书的归还。6.评价建议需评价的任务评价建议第1课时任务1评价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列表的作用、组成。评价标准:清晰地解释相关概念评价方法:教师检查、组内自查、组间互查。赋值方法:进行相应的赋分。第2课时任务2、3评价内容:根据流程图,编写双分支结构,实现图书书名、借阅情况的查询。评价标准:编写的程序是否能准确运行。评价方法:自主验证、教师检查、组内自查、组间互查。赋值方法:进行相应的赋分。第3课时任务3评价内容:根据流程图,补充完善程序,实现跨列表修改。评价标准:编写程序并能得出正确的运行结果。评价方法:自主验证、教师检查、组内自查、组间互查。赋值方法:进行相应的赋分。(三)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图书信息巧存储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图书管理信息化”单元的第1课时,教学内容是对比变量,了解列表的作用及组成,理解列表存储数据的优势。通过新建列表,实现批量数据的有效存储。通过表示读取数据,理解数据输出的作用,在程序中输出变量的值。本节课以班级图书角信息化管理为例,要求学生以列表为载体,理解批量数据的存储与输出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会使用图形化编程软件,编程实现图书名称相关描述数据存储与输出的算法,并与变量相比,使用列表存储数据的优点有哪些?2.课时学情分析在四年级上期跨学科学习单元“识别图书有诀窍”中,学生通过对班级图书角进行统计、编码,初步实现图书角的管理,同时体验班级图书管理系统中查询借阅和归还图书的功能,整体对于图书管理系统有了感知。从本课开始,学生在已有的体验基础上,思考图书管理系统背后的算法,循序渐进地学习数据相关的知识,设计求解算法,利用且学习简单的程序语言对算法进行实现。3.课时教学目标认识列表的作用、组成。学会新建列表存储一组数据。学会使用“项目”指令,读取列表中的项。4.教学环境有网络的计算机教室、图形化编程软件5.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抛出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手段有效管理班级图书,构建图书管理系统?出示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构思班级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引导总结:学生尝试将上述提及的功能抽象为数据的存储、查询、修改等操作。本课完成第一步,数据的存储。引出课题:图书信息巧存储通过真实的情境出发,让学生思考班级图书管理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畅谈班级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生动且直观。将具体功能抽象为对数据的基本操作,关注问题的本质。任务一学习新知:列表的作用、组成。通过盒子、柜子生动形象讲解变量与列表的关系与区别,让学生明白列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小组合作,发散思维,想想生活中还在哪些数据可以使用列表存储。填一填:_____________出示任务:填写列表组成的示意图。借助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列表知识的掌握情况。任务二学习新知:新建列表,完成数据的存储。出示任务:新建列表,存储图书名称相关信息。学会使用列表对数据的存储、增加的基本操作。任务三学习新知:列表中数据的表示、输出。出示任务:设计电子阅读屏功能——角色输出班级图书角都有哪些书的算法,编程实现。学生能够学会用符号表示具体的数据,理解数据输出的作用,在程序中输出列表某一项的值。课时教学板书设计图书信息巧存储列表的组成:列表名、列表长度、项目编号、项目值读取列表的值:图书名称[1]7.课时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中的题目。第2课时编程自动查图书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管理图书信息化”单元的第2课时。围绕数据的查询组织教学内容,实现单列表查询、跨列表查询数据。本节课以“我想看《城南旧事》,不知道班级图书角是否有该书”的问题为切入点,要求学生理解图书管理系统中查询图书的一般流程,通过体验查询图书系统,用自然语言说一说的方式,将问题抽象为数据查询。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使用流程图描述数据查询的算法,并根据流程图分解任务,掌握单列表查询、跨列表查询数据的方法,并编程实现。2.课时学情分析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计算机中批量数据存储的方式,知道了列表的作用、组成与特点,能在程序中使用列表存储数据,理解了计算机中输出数据的意义。同时,通过对生活中的数据的分析,能够有针对性的选择用变量和列表存储对应的数据。但学生还不会灵活应用列表中存储的数据,解决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实际问题。3.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分析系统中图书查询的过程,将问题抽象为数据的查询,学会使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数据查询的算法。通过在图形化编程工具中编写图书查询的程序,掌握使用相关指令实现单列表查询、跨列表查询的方法,体会分支结构在解决问题时的价值。4.教学环境有网络的计算机教室、图形化编程软件5.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讨论引入新课抛出问题:我想看《城南旧事》,不知道班级图书角是否有该书?出示任务:实现图书管理系统的查询功能。引导总结:数据的查询。引出课题:编程自动查图书。通过情境创设,将本课的问题聚焦到数据查询的知识。任务一学习新知:理思路,设计图书查询的算法出示任务:体验图书管理系统中的查询功能,分析查询过程。引导学生补充完整下列步骤:第1步:输入要查询的图书;第2步:_______________;第3步:_______________;如果当前查询的图书__________,那么找到了该本图书。问题支架1:你能用“如果……那么………”或者“如果……那么……否则……”等自然语言描述图书查询的过程吗?抽象引导:图书查询的过程其实是在程序中对图书名称的判断过程。问题支架2:查询还需在页面呈现哪些图书相关的信息?学生讨论、总结(该图书的借阅情况、图书位置……)聚焦问题(侧重图书的借阅情况的输出)文稿演示:结合教材,理解查询算法流程图。问题支架3:能否借助流程图任务分解为多个小任务。小任务1:是否查询得到目标图书小任务2:读取查询到的图书的借阅情况通过学生对图书查询的流程梳理,评价学生是否清楚图书查询一般流程,确定查询数据,引导学生将查询的目标数据与列表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判断。同时,借助流程图分解任务,减轻学生理解负担。任务二学习新知:实现单列表的数据查询出示任务:根据流程图完成任务1,编程实现具有判断功能的查询算法。教学提示:从纵向看,查询的原理是精确匹配,即在查询数据时,在同一列表中只有与查询条件完全一致的数据才会被识别为匹配项。通过分析理解,学生能够确定查询算法中的条件,并应用分支结构解决图书查询的问题。任务三学习新知:实现跨列表的数据查询及输出出示任务:根据流程图完成任务2,分析图书名称和借阅情况两个列表数据之间的联系,编程实现跨列表输出该图书的借阅情况。教学提示:从横向看,跨列表查询的本质是找到对应数据的关联点,即同一图书的相关数据的列表编号相同实现跨列表的数据查询及输出的关键点是让学生掌握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分析数据,找到之间的关联点,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6.课时教学板书设计编程自动查图书7.课时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中的题目。第3课时放还图书更便捷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管理图书信息化”单元的第3课时。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实现了班级图书管理系统的图书信息存储、图书查询的功能,本节课将在基于第一节课的规划设计上实现图书归还的功能。教学内容围绕数据的修改组织教学内容,同时涉及数据的查询、提取等综合运用。2.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的跨学科学习“识别图书有诀窍”中已经掌握了给图书编码,知道图书按照编码规则摆放,便于查找和归还。如何通过编程实现归还功能是教学难点,通过教师引导,简化问题,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归还算法,建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3.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图书归还的过程,将归还问题抽象为数据的查询和修改问题。学会使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图书归还的算法。通过在图形化编程工具中补充完善图书归还的程序,掌握使用相关指令实现跨列表修改数据的方法,体会顺序结构在解决问题时的价值。4.教学环境有网络的计算机教室、图形化编程软件5.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抛出问题:图书管理系统是如何实现图书的归还记录的修改,并找到对应的放还位置?出示任务:结合列表信息和编码规则,说说图书归还到书架的哪个位置?引导总结:列表中数据的查询和修改引出课题:放还图书更便捷通过学生的回答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建立跨列表整合信息,同时能够从编码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任务一学习新知:理清归还图书的过程。出示任务:分析、讨论生活中归还图书的过程,抽象出具体步骤,设计归还算法。分解任务:任务1:(巩固旧知)实现跨列表的数据查询,输出归还图书的书名。任务2:(学习新知)数据的提取和修改。理解归还图书的流程图,建构学生的思维逻辑。同时让学生分一分归还功能中的旧知和新知,做到新旧链接,过渡自然。任务二学习新知:提取数据中的部分信息出示任务:根据流程图,使用自定义积木实现归还编码中的位置信息提取。学习支架:提供提取列表数据的模块。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围绕列表展开的数据的提取和修改操作,重心在于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为了降低学生编程难度,聚焦列表知识本质,教师搭建程序框架,学生能够补充核心参数即可。任务三学习新知:跨列表修改数据,出示任务:根据流程图,补充完善程序,实现图书的归还。教学提示:通过对比思考跨列表查询数据的方法,总结跨列表修改数据的方法步骤,总结归纳为:查找、修改。通过对比思考跨列表查询数据的思路,学生补充程序,根据执行结果,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跨列表修改数据的方法。6.课时教学板书设计放还图书更便捷7.课时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和“探一探”中的题目。
神奇的算法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基本信息学科信息科技实施年级五下设计者范宇《课程标准》模块身边的算法单元名称神奇的算法单元课时3课时(二)单元教学规划1.主题概述1.1核心概念本单元属于“身边的算法”模块中的“算法的效率”部分,主要对应《课程标准》“身边的算法”模块的内容要求(3)和(5)。本单元涉及的核心概念有模块的定义与调用、枚举法、二分法等。1.2内容结构本单元通过用程序实现比较多个数字的大小,猜数字等数学问题,让学生掌握定义模块、调用模块的方法,理解使用模块的作用及优势。并通过不同算法的比较,体会算法的效率,提升优化算法的意识。模块的妙用“枚举法”比大小猜数字游戏复习二个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用定义模块的方法将程序分解,更便于阅读和理解了解枚举法用枚举法描述出找最大数问题的程序思路定义并调用模块解决问题,体验模块的便捷性了解二分法比较枚举法和二分法的算法效率。1.3教学过程图示神奇的算法第1课时首先利用已学知识完成两个数比较大小的程序;然后根据各部分的作用将程序分解,并利用“自制积木”的方法,将各部分定义成模块;最后调用模块完成程序。第2课时首先通过组合数字和付钱问题认识“枚举法”;然后分析多个数字找最大数的程序思路,并定义出对应的模块;最后调用模块完成程序,体会模块的便捷性。第3课时首先通过“猜数字”游戏,体会不同的思维方法;然后让学生认识“二分法”;最后通过调用不同的模块,比较枚举法与二分法的效率。1.4育人价值本单元围绕数学中常见数字游戏,让学生从掌握比较数大小的程序入手,了解程序可以根据功能划分出相对独立的结构,并根据划分的结构定义出模块,提高程序的阅读性,也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在猜数字游戏中,针对不同的数据规模,采用不同的算法,记录完成任务的步数,认识不同算法的效率高低。最终让学生体会到编程的乐趣,培养优化程序、提高效率的意识。2.主题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算法的认识已经有五个单元了,对生活情境中的各种算法有着较全面的了解,并掌握了顺序、循环和分支三大程序基本结构。但在学生心目中,程序是一个整体,他们还没有根据功能分解程序思维习惯。本单元模块的定义和调用,能帮助他们分解程序。但如何定义,哪些程序应该定义到一个模块中,也很容易让学生混淆,这是本单元一个难点。3.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图形化编程软件4.单元教学目标认识模块,掌握定义模块的方法,了解如何使用模块分解复杂任务。掌握模块的调用,体会调用模块在程序设计中的便捷性。知道什么是枚举法,能用自然语言描述思路,并根据思路编写程序。知道什么是二分法,能用自然语言说出对二分法的理解,并利用已有模块完成程序。通过对枚举法和二分法的比较,体会不同算法的时间效率。增强优化程序,提高效率的意识。5.教学过程课时(包括课名)任务序号教学主要任务第1课时模块的妙用任务1根据已学知识,编写两个数比较大小的程序。任务2用流程图分析程序,并分解步骤。任务3将分解的步骤分别定义成模块,让程序更便于阅读和理解。第2课时枚举法”比大小任务1通过数字组合和付钱问题,体验枚举法。任务2用枚举法描述出找最大数问题的思路。任务3定义带参数的模块,并调用模块,编程解决问题。第3课时猜数字游戏任务1尝试用枚举法解决猜数字问题。任务2了解二分法,并调用二分法模块解决猜数字问题。任务3分别设置不同的数字范围,轮流调用枚举法与二分法模块解决问题,体会不同算法在时间效率上的优劣。6.评价建议需评价的任务评价建议第1课时任务3评价内容:将程序分解,并分别定义成模块,并调用评价标准:调用模块后程序运行是否正确评价方法:组内互查,教师检查赋值方法:进行相应的赋分第2课时任务3评价内容:定义带参数的模块,并调用模块解决问题评价标准:调用模块后程序运行是否正确评价方法:组内互查,教师检查赋值方法:进行相应的赋分第3课时任务3评价内容:分别设置不同的数字范围,轮流调用不同模块解决问题评价标准:正确统计出不同方法的猜数次数评价方法:组内互查,教师检查赋值方法:进行相应的赋分(三)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模块的妙用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神奇的算法”单元的第一节课。通过复习上期已经学习的比较大小程序为引入,让学生了解程序可以根据其功能和作用划分成多个模块,使程序结构更加清晰,以提高程序的可阅读性。模块的定义和调用是本课的重点。2.课时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的三大结构,也对程序编写操作比较熟练。但学生在意识中会将程序理解成一个整体,还未形成将程序分解的思维意识。定义模块不难,但哪些程序可以定义到同一个模块中,需要根据具体程序分析,这也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手段。3.课时教学目标编写两个数比较大小的程序,并能根据功能将程序拆分。掌握模块的定义和调用,能利用模块编写程序。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的思维能力。4.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图形化编程软件5.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讨论引入新课在数学中,我们轻松掌握了比较两个数大小的问题,但在信息科技中又该怎么实现呢?今天我们就试着设计一个通用的算法,用来比较任意两个数的大小。设置情境任务一请你尝试试着用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编写一个比较两个数大小的程序。注意使用变量X作为输出的专用变量。复习旧知,发现差异。任务二我们可以用流程图来分析这个程序。看看这个算法可以分解成几个的步骤。算法分析,让学生学习程序的拆分任务三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把一个大步骤中的若干个指令定义成一个模块。定义好之后,调用这个模块,就能执行对应的操作。出示任务:将程序按前面分解的步骤分别定义模块,并调用执行理解并学习模块的使用方法6.课时教学板书设计模块的妙用模块:1.定义2.调用7.课时作业设计将比较大小的程序按步骤分别定义模块,并调用执行。第2课时“枚举法”比大小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神奇的算法”单元的第二节课。在上一节学生已经掌握了模块定义和调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程序中使用模块的便捷性和易读性。本课知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认识“枚举法”。这种方法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科学习中已经有过使用,相对简单。二是对带参数模块的定义和调用。虽然方法相同,但难度上会大很多。2.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枚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12T 544-2014 南水北调工程项目档案归档整.理规范
-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 中学新学期开学的致辞(17篇)
- 中学校长开学会议讲话稿(6篇)
- 中学高级述职报告
- 教师课件制作教学课件
- 影响薪酬管理的因素及原则
- 浇铸型工业有机玻璃板材 编制说明
- 歌曲春晓课件教学课件
- 榜样事迹课件教学课件
- 《传播学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大全(含答案)
-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课件(共18张ppt) 心理健康
- 放射科技能考核评分表
- isae3402如何做--dmla访问控制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标点符号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 《劳动关系协调员》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课件
- 城市桥梁安全性评估规程DB50-T 273-2021
- 《人物的千姿百态》初中美术教学课件
- 渗透现象-课件完整版
- 水利工程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报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