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学业质量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学业质量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学业质量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学业质量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学业质量检测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物理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1.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3名航天员随后将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和“约6.5小时”都指时间间隔B.研究神舟十三号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时,可以把神舟十三号视为质点C.神舟十三号点火竖直向上起飞时,燃气对神舟十三号的作用力没有反作用力D.神舟十三号点火竖直向上起飞时,若以发射塔为参考系,神舟十三号是运动的【答案】D【解析】A.“北京时间年月日时分”指的是时刻,“约小时”指的是时间间隔,A错误;B.研究神舟十三号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时,不能忽略形状,不可以把神舟十三号视为质点,B错误;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出现的,故C错误;D.神舟十三号点火竖直向上起飞时,若以发射塔为参考系,神舟十三号是运动的,D正确;故D正确。2.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4m,BC=8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均为2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 B.CD=16mC.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为3m/s D.OA之间的距离为2m【答案】C【解析】A.根据可得故A错误;BD.根据可知,匀变速运动在连续相同时间的位移差相等,则可知CD=12mOA=0m故BD错误;C.B点为AC的中间时刻,因此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故选C。3.如图所示,人用平行于地面的力推沙发,沙发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但没有被推动,与地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沙发受到水平推力,是因为沙发发生了形变B.沙发对地面有压力,但地面不发生形变C.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与沙发受到的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D.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与人对沙发的推力是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答案】C【解析】A.沙发受到水平推力,是因为手发生了形变,故A错误;B.沙发对地面有压力,地面会发生微小形变,故B错误;CD.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受力物体为沙发,沙发受到的水平推力受力物体为沙发,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为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错误。故选C。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图像和乙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末回到出发点,甲运动过程中,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为B.第末到第末甲的位移大小为,乙的位移大小为C.第内甲、乙两物体速度方向相同D.0到内,甲、乙两物体位移大小都为零【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甲在末回到出发点,甲运动过程中,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为,故A错误;B.第末到第末甲的位移大小为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第末到第末乙的位移大小为零,故B错误;C.图象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第内甲的速度沿负方向,乙物体速度为正值,速度沿正方向,故C错误;D.0到内,甲、乙两物体位移大小都为零,故D正确。故选D。5.某汽车公司研发的跑车在某次刹车性能测试中,根据其在时间t内所经位移大小x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由图中相关数据可知这辆跑车()A.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大小为B.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C.刹车过程用时5sD.刹车距离为50m【答案】A【解析】AB.根据题意,由公式整理可得结合图像可得,故A正确,B错误;CD.由公式可得,刹车过程用时刹车距离为故CD错误。故选A。6.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B受到大小为15N、方向水平向右的力F1的作用,物体C受到大小为5N、方向水平向左的力F2的作用,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则()A.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物体C对物体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C.地面与物体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5ND.地面与物体C之间无摩擦力【答案】B【解析】A.因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合力为零,对物体A受力分析可知物体B对物体A无摩擦力,故A错误;B.因物体A、B整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合力为零,对物体A、B组成的整体受力分析可知物体C对物体B的摩擦力与F1等大反向,故B正确;CD.因物体A、B、C整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合力为零,对物体A、B、C组成的整体受力分析可知,地面对物体C的摩擦力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左,故C、D错误;故选B。7.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三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为v1、v2、v3,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为t1、t2、t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1:v2:v3=::1B.v1:v2:v3=t1:t2:t3=::1C.t1:t2:t3=1::D.t1:t2:t3=1:2:3【答案】A【解析】AB.把物理过程逆过来看,冰壶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v2=2ax通过l、2l、3l处的速度之比为v1:v2:v3=::1故A正确、B错误。CD.根据位移时间公式通过l、2l、3l的时间比为1::,则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1故CD错误。8.科技的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甲是一款手机支架,其表面采用了纳米微吸材料,用手触碰无粘感,接触到平整光滑的硬性物体时,会牢牢吸附在物体上。如图乙是手机静止吸附在支架上的侧视图,若手机的重力为G,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受到3个力的作用B.手机受到支持力大小为GcosθC.手机受到的支持力不可能大于GD.纳米材料对手机作用力竖直向上【答案】D【解析】A.因为采用了纳米微吸材料,斜面会对手机存在一个吸引力,所以手机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吸引力共4个力,故A错误;BC.由平衡条件有故BC错误;D.手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纳米材料的作用力,二力平衡,纳米材料对手机的作用力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上,故D正确。故选D。9.一倾角为θ的斜面体C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光滑,底面粗糙,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相等的A、B两球连接。B球靠在挡板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当撤去挡板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A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B.球B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C.地面对斜面体C的支持力等于球A、B和C的重力之和D.地面对斜面体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答案】D【解析】AB.根据题意,设A、B两球质量均为,去掉挡板前,对A球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去掉挡板瞬间,弹簧弹力不变,A球受力情况不变,合力为0,加速度为0,对B球有解得故AB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去掉挡板瞬间,B球有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则地面对斜面体C的支持力小于球A、B和C的重力之和,故C错误;D.去掉挡板瞬间,B球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在水平方向上有水平向左的分加速度,对A、B和C整体分析,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不为零,方向水平向左,故D正确。故选D。10.如图所示,斜面体M静置于水平桌面上,木块m从斜面底端以初速度沿斜面上滑,速度减为零后又沿斜面下滑,木块返回出发点时速度为,已知,斜面体M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则在上述两个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桌面对M静摩擦力方向先水平向右后水平向左B.桌面对M的摩擦力上滑阶段比下滑阶段大C.桌面对M的支持力的大小保持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上述摩擦力和支持力是否变化【答案】B【解析】物块上滑时下滑时可知上滑和下滑时加速度方向均沿斜面向下,且对物块m和斜面M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水平方向则上滑和下滑时地面对斜面M的摩擦力均向右,且由于,则上滑时地面对斜面M的摩擦力大于下滑时地面对斜面M的摩擦力;竖直方向则则由于,可知木块m上滑时桌面对M支持力比下滑时桌面对M的支持力小。故选B。11.如图所示,用一段绳子把轻质滑轮吊装在A点,一根轻绳跨过滑轮,绳的一端拴在井中的水桶上,人用力拉绳的另一端,滑轮中心为O点,人所拉绳子与OA的夹角为β,拉水桶的绳子与OA的夹角为α。人拉绳沿水平面向左运动,把井中质量为m的水桶匀速提上来,人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α始终等于βB.吊装滑轮的绳子上的拉力逐渐变大C.地面对人的摩擦力逐渐变大D.地面对人的支持力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A.因为滑轮两边绳子的拉力始终相等,可知OA的方向始终在两绳子夹角的平分线上,即α始终等于β,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B.滑轮两边绳子上的拉力始终等于小桶的重力,大小不变,随着人拉绳沿水平面向左运动,则两边绳子的夹角变大,合力减小,即吊装滑轮的绳子上的拉力逐渐减小,选项B错误,符合题意;CD.地面对人的摩擦力等于绳子拉力的水平分量,即由于随着人向左运动,则绳子与水平面的夹角θ减小,则地面对人的摩擦力逐渐变大;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则θ减小时,FN变大,选项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解答题(共5题,共56分)12.甲、乙两实验小组分别利用传感器,弹簧测力计来探究力的合成规律,装置如图所示。(1)甲、乙两实验小组的木板须在竖直平面内的是_______(选填“甲”或“乙”),实验中必须保持O点位置不变的是_________(选填“甲”或“乙”)。(2)甲实验中测得两传感器的拉力分别为、,钩码总重力为G,下列数据不能完成实验的是_________。A.B.C.D.(3)乙实验中保持O点的位置不变,初始时,现使角不变,β角缓慢增大至90°。则此过程中,有关两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A.减小、减小B.增大、增大C.减小、先减小后增大D.增大、先减小后增大【答案】(1)甲乙(2)AB##BA(3)B【解析】(1)甲实验,在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以保证钩码重力大小等于细绳中拉力的合力,但不需要每次实验保证O点位置不变;乙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橡皮绳时,必须保证O点位置不变,以保证两次实验效果相同,但未利用重力所以不需要木板竖直放置。(2)甲实验中,三个力受力平衡满足三角形定则,则两力之和一定大于第三力,A选项不满足,B项只有在同一直线上才满足。故选AB。(3)乙实验中保持O点的位置不变,可知两弹簧测力计合力保持不变;现使角不变,β角缓慢增大至90°,运用力的矢量三角形图解法,如图所示随着角增大,由1位置转至2位置过程中,可看出增大、增大。故选B。13.以30m/s匀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汽车刹车后3s的速度变为15m/s,求:(1)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2)汽车刹车后8s内的位移。【答案】(1)大小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90m【解析】(1)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即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2)汽车刹车的时间则8s内的位移等于6s的位移,有14.如图所示,直棒长,上端为、下端为,在的正下方处有一长度为,内径比直棒大得多的固定空心竖直管.手持直棒由静止释放,让棒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求:(1)直棒下端刚好开始进入空心管时的瞬时速度;(2)直棒从开始下落至上端离开空心管所用的时间;(3)直棒在空心管中运动的时间(结果可用根号表示)。【答案】(1);(2);(3)【解析】(1)根据解得(2)下落高度为根据下落时间(3)直棒下端到达空心管上端用时,根据解得所以通过时间15.如图所示,轻绳PA和PB的结点上悬挂着重力大小为4.0N的物体,绳P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绳PB水平且与重力大小为96.0N的金属块相连,金属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取,已知,,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绳PA上拉力大小;(2)斜面对金属块的摩擦力大小;(3)金属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1);(2);(3)0.8【解析】(1)如图甲所示分析结点P受力,由平衡条件得解得(2)再分析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解得(3)动摩擦因数为16.如图所示,物体m1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与物体m2相连,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m2=4kg,m3=6kg,m2与m3间动摩擦因数μ1=0.6,m3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2,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sin37°=0.6,cos3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