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18部编版:2022年七年级《历史B卷》下册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隋朝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面对十八路反王、六十四家烟尘并起,隋炀帝自觉已无力收拾山河,下令建造龙舟数千艘,自水路从东都洛阳南逃扬州,结果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炀帝南逃的水路路线应该是(
)A.永济渠——通济渠——邗沟 B.通济渠——邗沟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邗沟——江南河【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因此,隋炀帝南逃的水路路线应该是通济渠、邗沟。故选B。2.《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是指(
)A.监察制度 B.中央集权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通过考试”“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由此可知是科举制,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时期,在唐朝得到很大发展。其最基本的特征为:分科考试、择优录取,学识和才能则为选官的标准。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这一制度在我国沿用了大约1300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故选D。3.隋朝在短时间内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统一,但又迅速覆亡,成为古今争论不休的话题。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隋末的农民起义 B.隋朝的残暴统治C.大兴土木工程 D.开凿大运河【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于瓦解,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因此,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残暴统治,B正确;隋末的农民起义、开凿大运河、大兴土木工程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但不是迅速灭亡的原因,排除ACD。故选B。4.唐太宗听说某人物去世后,沉痛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该人物是(
)A.房玄龄 B.魏征C.杜如晦 D.常何【答案】B【解析】该人物是魏征。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故魏征死后唐太宗说了材料中的话。故选B。5.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引用此话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阐明君民关系 B.为了阐明水与舟的关系C.为了说明民贵君轻 D.为了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答案】D【解析】唐太宗引用君舟民水来阐明君民关系,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在此分析“根本目的”要从阶级本质入手,D项正确。故选D。6.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对她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极大地提高了妇女的地位B.她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事,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C.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D.她最后把权力交还给了李姓,并立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的功绩,主要是因为她的统治具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重要地位。故选C。7.小明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会盟”“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D.中华文明的起源【答案】C【解析】题目给出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而“唐蕃会盟”“鉴真东渡”则反映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故选C。8.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下图中属于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得知:图片中②曲辕犁出现于隋唐的江东地区,③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前者用于耕地,后者用于灌溉。①选项中的秧马,旧时汉族农具,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从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④是西汉的新型播种工具耧车。故选D。9.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天竺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日本【答案】C【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故C正确。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唐太宗时期的玄奘西行,是为了去天竺求取佛法精义。遣唐使来华是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所以ABD都属于唐朝的对外交往。故选C。10.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恰、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B.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C.对仕途道路的认识不同 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李白的诗,主要是在开元盛世期间创作,故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的诗,则反映了安史之乱和战乱之后的社会现实,故沉郁悲恰、语言凝重;故D符合题意。两人均热爱祖国山河,两人均在科举制度的教育下成长起来,两人均有积极入世的态度,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1.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日本援华物资上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据考证这与唐朝高僧东渡日本的故事有关,此处的“高僧”是(
)A.张骞 B.玄奘C.鉴真 D.郑和【答案】C【解析】张骞出使西域是在西汉,故A项错误;玄奘是在唐太宗时期西行求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唐朝高僧东渡日本”可知,这说的是鉴真东渡,唐天宝年间,鉴真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故C项正确;明朝郑和下西洋,故D项错误。故选C。12.唐代许多著名的艺人和宫廷乐师来自中亚,带来了许多中亚特色的舞蹈,中国的乐舞也不断地向四周各国传播。这说明唐代(
)A.与中亚各国信仰完全相同B.统治者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C.中外文化交流活跃D.科举制度带动文化的繁荣【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唐代许多著名的艺人和宫廷乐师来自中亚,中国的乐舞也不断地向四周各国传播,体现了唐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吸收外来文化,表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跃,C项符合题意。故选C。13.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道:“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
)A.盘庚迁殷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澶渊之盟【答案】C【解析】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与长安无关,故A排除;开元盛世虽然与长安有关,但不属于“悲”,应属于“欢”,故B排除;安史之乱发生在长安,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故C正确;澶渊之盟发生在澶州,今河南濮阳,故D排除。故选C。1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打击。故A正确。BC项说法错误,D项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排除。故选A。15.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内,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唐末农民战争【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由盛转衰,中央权力衰微,地方上出现了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藩镇割据。故选B。16.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统治者在地方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A.禁军 B.节度使C.转运使 D.通判【答案】C【解析】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在地方设立的机构是转运使。宋太祖在地方,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取消地方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故选C。17.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说明北宋(
)A.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 B.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C.解除统兵将领的兵权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答案】D【解析】题干中武职和文职出身的北宋枢密院任职人员比例说明北宋实行的政策是重文轻武。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故选D。18.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等政权,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因此北宋的局部统一区别于大统的汉唐。材料旨在强调这一时期(
)A.分裂割据 B.政权并立 C.民族交融 D.国家统一【答案】B【解析】辽宋夏金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党项人建立西夏,女真人建立金,以及汉人建立宋朝。各民族政权并立,互相攻伐,有战有和。因此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据“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等政权,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因此北宋的局部统一区别于大统的汉唐”可知,材料旨在强调这一时期政权并立。故选B。19.“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亡于蒙。”描述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 B.党项C.女真 D.西夏【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可知这个民族是女真族。女真族原来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过着以渔猎骑射为主的生活。10世纪时,女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后来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完颜阿骨打继任女真首领后,继续领导抗辽斗争,势力不断壮大。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后来金被元朝所灭。故选C。20.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C. D.【答案】C【解析】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C符合题意,BD排除;金灭辽,与西夏、北宋并立,A排除。故选择C。21.在南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一位爱国英雄,他们为了捍卫中原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们都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分别是(
)A.岳飞和陆秀夫 B.陆秀夫和文天祥C.文天祥和岳飞 D.岳飞和文天祥【答案】D【解析】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脍炙人口的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作者是岳飞;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他的《过零丁洋》。故选D。22.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至淮水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双方边境处于和平稳定状态;宋夏最后议和双方贸易兴旺;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故“大散关”至淮水是南宋与金的分界线。故选D。23.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A.都护府 B.市舶司 C.海关总署 D.理藩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朝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发达的掌握情况。宋朝时,海外贸易非常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24.宋朝时,我国从哪里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A.泰国 B.朝鲜 C.越南 D.印度【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占城稻是出产于越南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C项符合题意。故选C。25.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这最能说明南方()A.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B.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地理位置重要 D.交通十分发达【答案】B【解析】据材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这说明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到南宋时,南方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6.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著名的瓷都是(
)A.开封 B.广州 C.景德镇 D.长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ABD不符合题意,故C正确。故选C。2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称蒙古族的英雄铁木真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以下事迹属于成吉思汗的是(
)A.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B.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C.先后灭西夏、金、南宋,统一中国D.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答案】A【解析】铁木真是蒙古族的最高首领,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A。2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是(
)A.前秦 B.北魏C.元朝 D.金朝【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秦、北魏、金朝都不是全国性政权,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故C项正确。故选C。29.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建立了蒙古国②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③灭掉西夏政权④在中央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答案】C【解析】元朝是在蒙古国的基础上于1271年由忽必烈建立,故①错误;元朝政府设立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②正确;西夏是1227年被蒙古国所灭,此时元朝还未建立,③错误;设立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是元巩固统一的措施之一,④正确。所以②④选项属于元朝的史实。故选C30.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A.市舶司的设置 B.中书省的确立C.宣政院的设立 D.驻藏大臣的设置【答案】C【解析】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宣政院的设立。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故选C。二、综合题31题13分,32题11分,33题16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唐)胡曾《汴水》(1)科举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度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不少于两点)。(3)材料二中,“此河”指的是什么河?为什么说此河的修建“共禹论功不较多”?(4)材料三中的作者对大运河的开凿持什么观点?其理由是什么?【答案】(1)朝代:隋朝。标志:隋炀帝设进士科。(2)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录取。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等。(3)河:隋朝大运河。原因:隋朝大运河到唐朝时南北交通运输仍然依赖大运河(或者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4)观点:否定。理由:大运河的开凿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解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隋朝时期,科举制诞生。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2)特点,根据材料“由政府出面招生”“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录取。作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等方面概括即可。(3)根据材料“隋亡为此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隋朝大运河。根据所学知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4)根据材料“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可知,观点是否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由是大运河的开凿导致了隋朝的灭亡。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合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材料一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材料二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材料三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1)请列举初唐朝两个盛世局面的名称。(2)指出材料二中高度赞扬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他的事迹有什么重大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位“僧人”是谁?依据他的经历由他的弟子记录的著作是什么?(4)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唐朝的对外政策怎么样?(5)学习了两位僧人的故事后,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答案】(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3)玄奘。《大唐西域记》。(4)对外开放。(5)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意志坚强、胸怀宽广。【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盛世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结合材料“六渡出海,终抵东瀛”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产业链安全监管方案手册
- 离婚财产公证协议书
- 风力发电场项目投资合同
- 第八单元-第4课时-认识垂直(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苏教版)
- 2025年爱康国宾项目建议书
- 第3课 项目一《校园护绿小能手·校园绿地护养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浙教版
-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 温度传感器信号线施工方案
- 大单元学习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控制的形态》教学设计及反思
- 《反洗钱法》知识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
- 2025年中国X线诊断设备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2024小学六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合集
- 广州市小学六年级上英语单词
- 第六章几何图形 初步数学活动 制作纸魔方和绘制五角星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武汉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元月调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
- 2025年金城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院保安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 《工程建设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