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宿迁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4年)【甲】兰(明)陈汝言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①。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选自明·簟溪子《兰史》,中国林业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注】①雕伤:花木枯萎。雕,通“凋”,凋落,衰败。【乙】跋①盆兰(明)李流芳①己未春,余北上至濠梁,病还。夜则苦不寐独处惘惘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即无以遣日。二月二日,与子薪、韫父、尔凝、家伯季从子,泛舟南郊,听江君长弦歌。值雨,子薪偕尔凝、君长宿余家。盆兰正开,出以共赏。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②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态变颇具。其葩或黄或紫,或碧或素。其状或含或吐,或离或合,或高或下,或正或攲;或俯而如瞰,或仰而如承②,或平而如揖,或斜而如睨,或来而如就③,或往而如奔。或相顾而如笑,或相背而如嗔,或掩抑而如羞,或偃蹇④而如傲,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或独立而如思。盖子薪为余言如此,非有诗肠画笔者,不能作此形容也。余既以病不能作一诗记之,欲作数笔写生,而亦复不果。然是夜与子薪对花剧⑤谈甚欢,胸中落落一无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晓,从此病顿减。此花与爱花人皆我良药,不可忘也。(选自《檀园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有删改)【注】①跋: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多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②承:捧着。③就:前往。④偃蹇(jiǎn):高耸的样子。⑤剧:流畅,此处指畅快。4.甲诗“长养非其方”中的“长”字,有同学认为应该读“cháng”,有同学认为应该读“zhǎng”。你赞同哪种读法?谈谈你的理解。5.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超出三处不得分)。夜则苦A不寐B独处C惘惘D非对友生E流连F酒肆G即无以H遣日6.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乙文中加点的词。文中词句方法解释或相顾而如笑【查工具书】顾:①看;②考虑;③拜访;④反而(1)_____(填序号)或倚而如困【结合语境】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2)_____而亦复不果【课内关联】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3)_____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子薪故有花癖,烧烛照之,啧啧不已。8.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好诗往往“自然达意,委婉尽情”,甲诗也有这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9.请梳理乙文中“兰”能让作者“从此病顿减”的原因。10.有感于“兰”的品质,你想制作一枚兰花书签,勉励自己做“兰”一样的人。请结合对诗文的感悟,撰写书签上的文字。(不超过50字)【参考答案】4.示例一:我赞同读“cháng”,“长养”理解为长时间地养育。示例二:我赞同读“zhǎng”,“长养”理解为使生长、培养。5.BDG6.①.①②.困倦;疲乏③.实现7.子薪以前就有赏花的癖好,这天晚上点上蜡烛照着看花,不停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8.甲诗“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自然地写出兰花生长在深山,散发着浓郁的幽香,“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委婉地表达出兰花虽被移到高堂却因生长环境改变而可能受到伤害,体现了“自然达意,委婉尽情”的特点。9.①盆兰色彩绚丽,形态万千,令人赏心悦目;②与好友子薪等一起赏花畅谈很愉快。10.示例:如兰之淡雅,似兰之坚韧,绽放自我,芬芳人生。【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长养非其方”,若理解为“长期养殖不是对待兰花的正确方法”可知,此处“长”是长期的意思,应读“cháng”;若理解为这样培养它却不是按照它生长的方式,则“长”是“使生长,培养”的意思,则读“zhǎng”。【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夜晚就痛苦得难以入睡,独自一个人就怅然若失,不是面对朋友、留恋在酒肆中,就没有办法消遣日子。“夜则苦不寐”主谓结构,描述在夜晚的状态,应在“寐”后停顿;“独处惘惘”偏正结构,描述独自时的情绪,应在“惘”后停顿;“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并列结构,“对友生”表示面对朋友,“流连酒肆”表示留恋在酒肆中。应在“肆”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夜则苦不寐/独处惘惘/非对友生流连酒肆/即无以遣日。故选BDG。【6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有的在相对而笑。根据查工具书法,查看选项,“看”切合本句语意,故选①。(2)句意为:有的倚靠着好像很困倦。根据结合语境法,“或挺而如庄,或倚而如困,或群向而如语”是在描述兰花的状态,“有的挺拔好像庄重典雅”,“有的成群面向好像在交谈”,再根据句中的“倚”是靠着,那么兰花靠在一起,好像很疲惫。可知,此处的“困”是困倦,疲乏。(3)句意为:也没有结果。根据课内关联法,“未果,寻病终”意为,没有实现,最终病死了。“果”是“实现”的意思,推知此处也是“实现”之意。句意:也最终没有做成。【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故:以前。癖:癖好。烧:点燃。啧啧:表示赞叹。已:停止。【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诗“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自然地描绘出兰花生长在深山中散发着浓郁香气的情景,简单而直接地表达了兰花的生存环境和独特气质。“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以平实的语言讲述兰花被世人发现移到高堂的经历,表达自然流畅。“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委婉地写出兰花离开原本的生长环境,即便受到爱护但也并非最适宜它的地方,含蓄地表达了对兰花遭遇的惋惜。“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真切地写出对兰花在寒冷冬天可能受伤害的担忧,情感表达很真挚。“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最后通过对比,委婉地传达出兰花还是在山林中更能自然绽放的观点,充分表达了对兰花原本生存状态的向往,以及对其被改变环境的遗憾之情,情感抒发得较为深沉而委婉。【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乙文②段“是夜与子薪对花剧谈甚欢,胸中落落一无所有,伏枕便酣睡至晓,从此病顿减。此花与爱花人皆我良药,不可忘也”可知,“从此病顿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花”,而二是爱花人(子薪)。结合②段“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态变颇具。其葩或黄或紫,或碧或素。其状或含或吐,或离或合……”可知,“花”的颜色色彩绚丽,“花”的形态千姿万别;令人赏心悦目。结合②段“盖子薪为余言如此,非有诗肠画笔者,不能作此形容也”可知,子薪对兰花的解读具有诗情画意,十分形象和生动,令人耳目一新,与好友子薪等一起赏花畅谈很愉快。【10题详解】本题考查感悟。先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写出“兰”的品质,然后写出自己如何做一个像“兰”一样的人。根据甲文“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可知,“兰”具有具有淡泊名利、芳香高雅的品质。根据乙文“花虽数茎,然参差掩映,态变颇具”可知,“兰”具有典雅的特点。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如兰般生于幽谷,绽放幽香,无论环境如何,都坚守本真,宁静自芳,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参考译文】【乙】己未年春天,我向北行至濠梁,生病后返回。夜晚就苦于不能入睡,独自一个人感到迷茫,如果不是和朋友交往、留恋酒肆,就没有办法打发日子。二月二日,和子薪、韫父、尔凝、家伯的季从子,在南郊泛舟,听江君长弹弦唱歌。正遇到下雨,子薪和尔凝、君长在我家住宿。盆中的兰花正好开放,拿出来一起欣赏。子薪向来有喜爱花的癖好,点着蜡烛照着兰花,不停地发出赞叹声。花虽然只有几茎,然而参差不齐、相互掩映,姿态变化很有特点。它的花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紫色,有的是碧绿,有的是白色。它的形状有的含着,有的吐出,有的分离,有的合拢,有的高,有的低,有的端正,有的倾斜;有的俯身好像在俯瞰,有的仰头好像在承接,有的平着好像在作揖,有的斜着好像在斜视,有的过来好像在靠近,有的离去好像在奔跑。有的相互对视好像在欢笑,有的相互背对好像在生气,有的遮掩抑制好像在害羞,有的高傲好像在矜持,有的挺拔好像在庄重,有的倚靠好像在困倦,有的成群面向好像在交谈,有的独自站立好像在思考。大概子薪对我这样描述,不是有诗人的情思和画家的笔法,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我已经因为生病不能写一首诗来记录它,想作几笔写生画,也最终没有做成。然而这天晚上和子薪对着花尽情畅谈非常愉快,心中空旷没有任何杂念,伏在枕头上就酣然入睡直到天亮,从此病一下子减轻了很多。这花和爱花的人都是我的良药,不能忘记啊。(2024年江苏宿迁)【甲】春题湖上【注】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此诗作于长庆四年(824),作者杭州刺史任期届满之时。【乙】钱塘湖石记钱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条,具列如下:钱塘湖北有石函①,南有笕②。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③,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军吏二人,与本所由④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押帖⑤,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自钱塘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⑥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水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予在郡三年,仍①岁逢早,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选自《白氏长庆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删节)【注】①石函:石函桥、石函闸。②笕:笕决湖。③复时:一昼夜,即二十四小时。④所由:官名,唐代一般指胥吏及差役。⑤押帖:书面说明。⑥官河:文中指运河。⑦仍:连续。4.朗诵甲诗颔联,你认为要重读的字(或词)是:上句_________,下句_________。(限各写一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5.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甲诗颈联所展现的画面。(3分)6.后人评论甲诗“言外正有余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作者表达的感情。(4分)7.请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8.请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乙文中加点的字。(3分)方法指引文中语句字词解释【课内迁移】具答之(《桃花源记》)具列如下具:(1)___【成语推断】望尘莫及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及:(2)___【借助字形】“决”小篆字形为。《说文·水部》:“決,行流也。从水,从夬。”夬,分决也,有所破坏决裂。即更决临平湖决:(3)___9.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10.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尝求古仁人之心”。根据上面的诗文,联系下列材料,探究白居易有着怎样的“古仁人之心”。(4分)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疏浚钱塘湖,筑堤修闸,灌溉良田千顷;疏浚六井,保障居民生活用水。⑵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参考答案】4、
①.排
②.点
③.“排”和“点”两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青松生机盎然,皓月高悬远空的优美情态。5.、绿色的毛毯绒头是抽长的早稻,青色的罗裙飘带是舒展的新蒲。6.、表现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留恋之情;表达诗人流连美景的闲适以及对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7、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8、(1)详细;(2)赶得上;(3)把水打开口子,使水流入。9、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么钱唐湖附近的一千多亩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10、
白居易关注现实、关注百姓疾苦;切实为民着想的好官。【参考译文】关于钱塘湖(西湖)水利的事,杭州刺史要知道四条,具体陈述如下:钱塘湖北面有石函桥闸,南面有笕决湖。大凡放水灌溉田地时,湖面水位每降低一寸,可以灌溉十五顷有多;每一昼夜,可以灌溉五十多顷。灌田之前需要挑选两个官吏,站在农田和湖边,会同本地农户,根据农田的面积,约好放水的时间,算好放水的尺寸,限量放水。如果遭遇旱年,百姓请求放水,必须让他前往州衙递交状纸,刺史立即批给地界,当天放水。如果等待状纸交上州府所属的各个部门,州府的公文下达到各县,县里再发到各乡,乡里再派遣所属地界的小官,动不动就要十来天,即使得到了水,早已来不及了。杭州这个地方,往往春天多雨,秋天干旱,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么钱唐湖附近的一千多亩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从钱唐到海宁盐官镇,应该依靠运河灌溉的农田,必须放湖水入河,河水入田。按照盐铁转运使的老规矩,又必须首先量好河水的深浅,等农田灌溉完后,使运河水位还原。往往干旱严重的时候,湖水就不足。今年修筑了湖堤,加高了好几尺,蓄水量随之增加,就差不多够用了。如果不够用,就再挖开临平湖,使湖水流入运河,就可以用之有余了。我在杭州三年,连年遇到旱灾,湖水的益处和灾害,都弄清了缘由。想到后人应该知道,所以写在石上。想要读者容易知晓,所以不用艰涩的文言。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2023年江苏宿迁)王舆,合淝人。舆初为小校,从周本攻危全讽①。临战,本视贼水栅②,部分诸将,指旁山头一小营,谓舆曰:“尔往为我取彼。”舆唯唯③,而色不欲行。本曰:“尔惮往耶?”舆曰:“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栅破之,舍而趋彼何为?”本大喜曰:“尔亦知此为必争之地耶?吾本自行,今为尔功,劳而遣之。”舆乘轻舟,袭破其前锋,遂排栅入,诸军继进,贼大溃。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会廷坚被诬告有贰志,烈祖④遣使械⑤廷坚。舆刺知之,密告廷坚,因为谋曰:“今独可即日乘轻舟,归阙待罪,毋与中使⑥遇。”廷坚恐惧,不暇为他谋,即从其计。至金陵,遇赦得免。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矢自左耳出,又中旁一人,犹立死。舆扶归营,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⑦。攻颍州,倚营门,仗剑驱士卒登城。城上机石发,中营门及铠之半,皆糜碎,而舆不伤,莫不异之。(选自陆游《南唐书》,南京出版社,有删节)[注]①周本、危全讽:均为人名。②栅:设置水寨时插在水中的木桩。③唯唯:应答声。④烈祖:指南唐皇帝李昪(biàn)。⑤械:特指枷锁、镣一类的刑具。此处作动词。⑥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⑦瘢痍(bānyí):创伤后留下的瘢痕。7.给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文博拿不准,请你用“/”标出来。(限三处)(3分)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8.文中有三个词语,文栋不理解,请你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只写出词义)(3分)方法指引文中语句字词解释【借助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惮:1.dàn①畏难,害怕。②敬,敬畏。③通“瘅”,劳苦。2.dá④惊惧。尔惮往耶惮:(1)▲【课内迁移】“莫不异之”中的“异”,根据《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可理解为“对……感到惊异”的意思。遂排栅入遂:(2)▲【成语推断】“舍而趋彼何为”中的“趋”,可以根据成语“趋之若鹜”中的“趋”推断为“奔向,奔赴”的意思。不暇为他谋暇:(3)▲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文雅觉得不大好懂,请你翻译。(4分)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10.文栋认为文中王舆个性鲜明,请你结合选文简析其形象特征。(4分)▲▲【参考答案】7.(3分)卧百日/复起/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答对一处得1分)8.(3分)(1)害怕(2)就,于是(3)空闲,闲暇(每空1分)9.(4分)王舆年少时跟随军队攻打润州,被巨大的弓弩射伤,射中右边耳朵。(“从军”1分,“为……所”表被动1分,“中”1分,语句通顺1分)10.(4分)勇武有谋略:王舆发现水栅重要性,并乘舟袭破。明辨是非、胸怀宽广:王舆虽然与甄廷坚关系不和,但依然坚信他的清白,并为他献计脱险。(每点2分,如仅概括特点没有结合具体内容,每点1分。)【参考译文】王舆是合淝人。王舆起初担任小军官,跟从周本攻打危全讽。临近战斗,周本查看敌军的水栅,部罢安排各位将领,指着旁边山头的一座小营地,对王舆说:“你前去替我攻下那里。”王舆唯唯应答,但从脸色上看不想前去。周本说:“你害怕前去吗?”王舆说:“您一定不认为我不勇武,请允许我前去攻破这个水栅,舍弃这样做却去攻打山头为了什么呢?”周本大喜说:“你也知道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吗?我本来是自己前去攻打,现在就把它作为你的功劳,劳烦派遣你前去。”王舆乘着轻便船只,突袭攻破敌军的前锋部队,于是排除水栅进入敌营,各路人马相继进军,敌军大败溃逃。王舆和监军甄廷坚关系不和,恰逢甄廷坚被诬告有反叛之心,南唐烈祖李昪派使者用枷锁把甄廷坚抓回去。王舆探询知道了这件事,秘密告诉了甄廷坚,趁机为他谋划说:“你如今只有在今天乘坐轻便船只,回到朝廷等待治罪。”甄廷坚感到害怕,没有闲暇制定其它谋略,就听从了他的计策。到了金陵,遇到赦免得以免罪。王舆年少时跟随军队攻打润州,被巨大的弓弩射伤,射中右边耳朵。箭从左边耳朵射出,仍然立刻死去。王舆被搀扶着回到营地,躺了一百多天,又起来,耳朵到老了也不聋,也没有留下瘢痕。进攻颍州,王舆倚着营门,拿着剑驱使士兵登城。城上发射石块,射中营门以及一半的铠甲,都碎烂了,而王舆没有受伤,没有人不对此感到惊异。(2022年江苏宿迁)文天祥,字宋瑞,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①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以家赀②为军费。后,天祥在燕凡三年,上③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注]①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②赀:同“资”,钱财。
③上:指元世祖。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8、解释下面加点词语意思。(4分)①万里素奇天祥志节
②天祥在燕凡三年③安事二姓
④南乡拜而死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1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名与字是不同的,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年后才有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探花、榜眼。C.“咸淳九年”是年号纪年法,《核舟记》中的“天启壬戌“是年号干支兼用法。D.勤王,为王事尽力,指起兵救援王朝。“诏天下勤王”意为下诏书要天下起兵救援。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天祥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3分)【参考答案】7、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8、①一向
②一共
③怎能
④通假字,同“向”9、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10、B11、①有极高的意志节操,由江万里的评价侧面得知;②有号召力,热爱祖国,漠视钱财。由国家危难之时,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民众万人,以家庭财产作为军费等内容可见;③坚强不屈,忠贞不二,视死如归。由被俘后,坚决不投降元朝,慷慨赴死可见。【参考译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皇上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咸淳九年,被起用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了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超过常人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老了,综观天时人事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吧!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州。德祐初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发动郡中豪杰,有民众万人。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后来,文天祥呆在大都一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47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观。我读圣人贤人的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东西吗?从今往后,我大概对圣人贤人的教诲没有愧疚了。”(2021江苏宿迁)庞安常传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节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辩诘不可屈①,父大惊,时年犹未冠。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尝诣舒③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数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③,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③,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年五十八而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矣。”逐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屈:使……屈服。②舒:舒州,今安徽潜山市。③肠:据文意,此处指脐带。④虎口:大拇指和食指相连部位。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过日辄记
(2)活人无数
(3)以汤温其腰腹
(4)而不知所以然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三处)(3分)
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9、下列有关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标题中的“传”,是指“传记”,是用来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B。古人根据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为“字”,古人一般都有“名”有“字。
C。“时年犹未冠”中的“冠”指弱冠,特指男子25岁时束发加冠的成人礼。
D。古代“金”常常指钱,“帛”是丝织品总称,古人常用“金帛”来指代财物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11、文中的庞安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7、(1)就(2)救活(3)热水(4)这样8、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9C10、取来孩子观察,右手虎口上针刺的痕迹还在,他的医术就是这样神妙。11。①庞安常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②庞安常医术精湛,面对桐城孕妇“数日而子不下”的疑难杂症,他沉着冷静,仔细观察,找出了孕妇难产的根结所在,巧施针术,使孕妇顺利产子。③庞安常不仅医术精湛,救活无数病人,而且医德高尚,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不以私利为重。晚年他对自己的病情了然于心,乐观豁达地面对死亡的到来,最后平静地告别了人世。【参考译文】庞安时,字安常,是蕲州蕲水人。很小的时候就能读书,过目就能记住。父亲是位世医,教他学脉诀,安时学后认为:“这不能够成为冶病的依据,”只拿黄帝和扁鹊的脉书研究,不久,已能通晓书中全部内容,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与他辩论驳诘不能使他屈服。他的父亲大为惊奇,当时庞安时还没有成年。庞安时为人治病,大都十有八九痊愈,登门求医的病人,庞安时替他们腾出房间使他们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药物,一定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让他们回家,那些无法救治的病人,一定如实告诉他们病情,不再为他们治疗。治好了无数的病人,患者持金帛来感谢,他并不都收下。一次,庞安时去舒州的桐城,有位民家妇女恰好生产,已经过了七天但是胎儿还没有生下来,有了许多办法都无效。庞安时的学生李百全家恰好是他家邻居,于是邀请庞安时前往治疗。刚刚看见产妇,就连声说不会死的,并告诉产妇家人用热水温敷产妇的腰腹部,并亲自为产妇上下按摩,产妇感到胃肠部一阵微痛,呻吟间,一个男孩子就出生了。她的家人既惊又喜,不知为什么会这样。庞安时说:“婴儿已出胎胞,而一手误抓着母肠不能脱出来,故不是符药所能治疗的,我隔腹抚摸胎儿手所在有位置,然后针刺的他虚口,胎儿既然感觉疼痛就会立即缩手,所以马上就生了下来,并没有别的方法。”取来孩子观察,右手虎口针眼痕迹仍在。他医术的高妙就是这样。他五十八岁时疾病发作,他的学生请求他给自己诊脉,他笑着说:“我已仔细地研究了,而且呼吸出入也是脉象,现在我的胃气已绝,该死了。”于是他不再服用药饵。过了几天,坐着与客人谈话时去世了。(2020江苏宿迁)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①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②,随从入蜀。自葭萌③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基精,忠推锋④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⑤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追谥刚侯。(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注】①假:临时的,代理的。②委质:归顺,归附。③葭萌:指葭萌关之战。④推锋:手持兵器冲锋。⑤关、马:指关羽、马超。当时关羽镇守在外。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8.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益州既定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B.素非关、马之伦也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C.遂与羽等齐位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D.明年卒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为学》)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B.“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C.“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表示要收兵。D.“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5分)⑴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2分)▲⑵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3分)▲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参考答案】7.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8.B9.A10.⑴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在三军中是首屈一指的。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⑵关羽在荆州听说了,恐怕一定会不高兴,最好不要这么做!11.黄忠是一名忠诚正义、英勇善战、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参考译文】黄忠,字汉升,南阳人。荆州牧刘表任命他为中郎将,与刘表的侄子刘磐一起驻守长沙郡的攸县。曹操平定荆州后,黄忠代理副将军,仍任原职,归长沙太守刘玄统辖。刘备南下平定各郡,黄忠就归附了刘备,随之一起入蜀。在葭萌受命回军攻打刘璋,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猛刚毅为蜀军之首。益州平定后,被任命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在汉中定军山攻击夏侯渊。夏侯渊兵马精锐,每次征战黄忠都冲在最前面,带着鼓励士兵,进军鼓声振于天,呐喊声震动山谷,一战就斩杀了夏侯渊,其军队被打得大败,黄忠被晋升为征西将军。这一年,刘备立为汉中王,想以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劝说刘备:“黄忠的名望无法与关羽、马超相比,如今要让他们官位相等,马超、张飞都亲眼看到黄忠的战功,还可以向他们说明;关羽远在荆州,恐怕不会高兴,能否取消这一任命呢?”刘备说:“我自会向他说清楚。”于是,黄忠取得了与关羽相同的官位,封爵关内侯。第二年,黄忠去世,追加谥号为刚侯。(2019江苏宿迁)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联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注]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zuó):福禄,福分。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⑴若主纳忠谏()⑵寻亦诛死()⑶无为后所嗤()⑷以匹夫比之()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⑴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2分)⑵此亦帝王深耻也。(2分)10.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参考答案】7.⑴接受⑵杀⑶后人⑷凭8.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9.⑴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⑵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10.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围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参考译文】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谏良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能够和谐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如果君主自以为贤明,大臣又不去纠正君主的过失,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他为人非常残暴淫虐,大臣们不敢进言,最终因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导致亡国,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这件事刚过去不久,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耻笑啊!”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开始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周朝只做符合善的事情,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恣意妄为,骄奢淫逸,喜欢用用刑罚来处理政事,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行善的人能够福禄绵长,作恶的人很快就会自取灭亡吗?我又听说夏桀、商纣两个帝王,拿普通老百姓和他们相比,老百姓都会感到羞耻;颜回、闵损都是普通百姓,把他们与帝王相比,帝王都以此为荣。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我时常拿这类事情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总怕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被人耻笑。”(2018江苏宿迁)客见赵王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既妇人也,不知相马。”对曰:“买马而善,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对曰:“然则买马善而若恶,皆无危补于国。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③,而社稷不血食④,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客曰:“郭偃之法,有所谓柔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柔雍者,便辟⑤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垩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月晖于外,其贼⑥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选自《战国策·赵策》)【注】①赵王:即赵孝成王。②而若:或者。③虚戾: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④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⑤便辟:素近宠爱者。⑥贼:害,此处指日月中黑暗的部分。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何故至今不遣太守即遣人随其往B.未得相马之工也往往而死者相藉也C.买马而善京中有善口技者D.然而王之买马也辍耕之垄上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2分)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2分)(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3分)9.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6.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项中的“遣”的意思都是“派遣”,动词。B项中“相马”的“相”是观看的意思;“相藉”的“相”是相互的意思。C项中“买马而善”的“善”的意思是“好的、强健的”;“京中有善口技者”的“善”的意思是“擅长、善于”。D项中“之”分别为结构助词“的”和实意动词“去,往”。7。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朗读。解答时要在理鹪的基础上按照音节和意义进行停顿划分。“然而”句首连词,需要停顿;“王不待工”与“而与建信君”为两层意思,表示转折关系,要停顿。8.(1)这些都是能趁(乘着)大王您酒酣耳热(酒醉、不清醒)之时向您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2)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隐隐约约,或现或隐。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句子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和句式特点,如第(1)句“此皆……”为判断句;要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用法,如第(2)句中的“斗折蛇行”的“斗…‘蛇”为名词作状语。9.告诫赵王在治理国家时要选用贤臣,防止偏信亲近的人以致误国(不仅要防备自己的憎恶的人,更要防备自己亲近的人)。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客先由买马谈起,看起来毫不经意,实际上已经将要说的话作了谋划安排。选马要等相马之人,那么治理国家更需要物色好贤明的大臣。通过选马与治国的类比,昏庸的赵王才有所悟。【参考译文】有游说之士拜见赵孝成王说:“我听说大王要派人去买马,有这回事吗?”赵王回答:“有这回事。”说客问:“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派人去买呢?”赵王说:“没有找到会相马的人。”说客就问:“大王为什么不派建信君去呢?”赵王答道:“建信君要处理国家大事,何况他又不懂相马的事。”说客又问:“大王为何不派纪姬去呢?”赵王回答:“纪姬是个女人,不懂得相马。”说士继续问道:“如果买来了马匹而且特别强健,对国家有什么好处?”赵王回答:“对国家没有什么好处。”又问:“那么买来了不强健的马匹,又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危害呢?”赵王答道:“对国家没有什么危害。”说士说:“既然买的马好或者不好,都对国家没有什么益处或危害。大王您买马却一定要等待一个会相马的人。现在大王治理国家的措施不当,国家衰败,几成废墟,甚至不能祭祀,可是大王不等待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却把大权交给建信君,这是为什么?”赵王无言以对。说客继续说道:“郭偃之法有所谓‘柔痈’的说法,大王您知道吗?”赵王说:“我没听说过。”说客说:“所谓‘柔痈’,是指您左右受宠幸的亲近之臣以及您的夫人、优者和美女等等。这些人都是趁你酒酣耳热之际向您提出自己非分要求的人。这些人的欲望如果能在宫中得到满足,那么大臣就能在外面为非作歹、贪赃枉法了。所以说,太阳和月亮的光芒照亮了世界,可它们内部仍然有黑点。人们十分谨慎地防备自己憎恶的人,可祸患往往却发生在自己溺爱的人身上。”(2017江苏宿迁)三年①,春,正月,丁丑朔,帝②亲祀南郊。礼毕,喟然部司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③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毅为司隶,纠绳豪贵,无所顾忌。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毅劾奏之。中沪军、散骑常侍羊,与帝有旧恩,恃宠骄侈,数犯法。毅劾奏罪当死,帝遣齐王攸④私请于毅,毅许之。(选自《资治通鉴·晋纪>,略有删改)
【注】①三年:指太康三年(公元282年)。②帝:指晋武帝司马炎。③方:比。④攸:即司马攸。6.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1)礼毕,喟然问司隶校尉刘毅曰:
(2)恃宠骄侈,数犯法: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1分)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帝遣齐王攸私请于毅,毅许之。
译文:
9.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4分)
(1)同是向君王进谏,选文中的刘毅与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进谏方式有何不同?(1分)答:
(2)选文中刘毅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答:
【参考答案】6.(1)结束,完成(2)屡次,多次【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用法。解答时要联系具体的语境,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和一词多义的现象。
7.皇太子/鼓吹/人东掖门【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朗读节奏。解答时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8.晋武帝派齐王司马攸私下去找刘毅,刘毅同意了。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遣”“私”“许”等词,句子中的人名可以不翻译。
9.(1)刘毅:直言相劝;邹忌:讽谏。邹忌在进谏时讲究策略、方式,从自身作比,用类比的方法,从侧面进行劝谏。
(2)刘毅是一个敢于直谏,刚正不阿的人。【解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联系人物的言行,文章写了刘毅的两件事,回答时要从这两件事中提炼出入物的性格和精神。
【参考译文】
太康三年的春季,晋武帝亲自到南郊祭祀。典礼结束后,晋武帝感叹地询问司隶校尉刘毅说:“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刘毅回答说:“可与桓帝、灵帝相比。”晋武帝说:“何至于到这个地步?”刘毅说:“桓帝、灵帝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官府的仓库,陛下出卖官职的钱都进了个人的家门,凭这一点来说,大概还不如桓帝、灵帝了。”晋武帝大笑道:“桓帝、灵帝的时代,听不到这样的话,现在朕有正直的臣下,已经胜过桓帝、灵帝了。”
刘毅任司隶,举发惩处豪门权贵,无所顾忌。皇太子吹打着乐器进入宫中的东掖门,违反了宫中的规定,刘毅就上奏皇帝检举他。中护军、散骑常侍羊,过去曾有恩于晋武帝。他掌管皇帝的亲兵,十几年来一直参与朝廷机密要事,倚仗着皇帝的恩宠,骄横奢侈,多次犯法。刘毅上奏皇帝,检举羊的罪行,认为他所犯下的罪应当处以死刑,晋武帝派齐王司马攸私下去找刘毅,为羊求情,刘毅同意了。
(2016江苏宿迁)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1)禹锡终易连州:(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1)为友:(2)为官:(3)为师:【参考答案】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6.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A把;B因为;C如果;D按照。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文的翻译。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关键词“执友”“何”“若是”。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1分)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1分)(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1分)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为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为官”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的风俗上;“为师”主要体现在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参考译文】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2015江苏宿迁)【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宇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粱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摘自《史记·项羽本纪》)【注】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项羽的叔父.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辍耕之垄上()(2)若为佣耕()(3)毋妄言,族矣()(4)皆已惮籍矣()6.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人敌,不足学。译文:7.甲、乙两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描写方法各有何共同点?(3分)思想性格:描写方法:【参考答案】5.⑴停止。⑵如果。⑶抄斩门族。⑷害怕,恐惧。6.读书只不过是知道名字怎么写罢了,学习舞剑只能够抵挡一个人,没必要学。7.思想性格:清醒而敏锐的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参考译文】【乙】项籍,是下相人,字羽。项籍少年时,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只能抵挡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习能抵挡成千上万人的本领(即兵法)。”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军事知识,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否则)就要被灭族了!”项梁因此认为项籍不同凡俗。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能、勇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畏惧他。(2014江苏宿迁)【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节选)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负势竞上(2)鸢飞戾天者(3)白鸥矫翼(4)倘能从我游乎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2)然是中有深趣矣!9.同为书信,【甲】【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4分)【参考答案】7.(1)凭借(仗恃,依靠,依仗)(2)至(到)(3)举起(抬起,展开)(4)跟随(随从,跟着,随着)8.(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2)但是这其中(游览观赏之中)有很深的意趣啊。9.甲段借景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和自己不热衷功名利禄的心志;乙段邀请裴迪共赏山中美景,委婉希望他不要热衷功名利禄。【参考译文】【乙】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2013江苏宿迁)【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怀民亦未寝▲(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4)思欲就亭止息▲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9.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参考答案】7.(4分)(1)睡觉(2)只,只是(3)曾经(4)到,靠近8.(4分)(1)(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空明”1分,“盏”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体正确1分。)9.(3分)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参考译文】【乙】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亭子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明白过来,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2012江苏宿迁)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往来而不绝者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C.而不知人之乐D.射者中,弈者胜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庐陵/欧阳修也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分)▲(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分)▲10.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3分)▲▲【参考答案】7.(3分)B.离开(A.断绝/极;C.知道/同“智”,智慧;D.命中/里)8.(3分)D(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9.(5分)(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宴酣”1分,“丝”“竹”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同其乐”1分,“述”1分,判断句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10.(3分)众人游宴之乐(1分),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2分)(2011江苏宿迁)【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钱泳《治水必躬亲》)【乙】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景陈其利害,帝善之。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1\*GB3①,破砥绩=2\*GB3②,直截沟涧,防遏冲要=3\*GB3③,疏决壅积=4\*GB3④,无复溃漏之患。景虽俭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选自《后汉书·王景传》,有删改)【注】=1\*GB3①阜:土山。=2\*GB3②砥绩:水中沙石。=3\*GB3③防遏冲要:在要害处筑起堤坝。=4\*GB3④壅积:阻塞积聚。7.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1)非相度不得其情情:(2)必得躬历山川躬:(3)景陈其利害陈:(4)然犹以百亿计计:8.下列文言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A.非咨询/不穷其致B.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C.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D.无复/溃漏之患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10.根据甲乙两段文字内容,完成下表。(4分)人物做法人物形象海瑞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B.王景A.勤政、俭省【参考答案】7.(4分)(1)情况(真实情况)(2)亲自(3)陈述(叙说)(4)计算(每题1分)8.(2分)C(正确停顿应为: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9.(4分)(1)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2分,意思基本正确且关键词“妄意”翻译正确可得满分。关键词翻译不正确扣1分。)(2)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2分,意思基本正确且关键词“必”“举”翻译正确可得满分。关键词翻译不正确各扣1分,扣完为止。)10.(4分)A.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俭省役费(2分)B.躬亲(不畏艰辛或不怕吃苦)(1分);清廉(1分)【参考译文】【甲】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乙】永平十二年,天子商议治理汴渠的事,就召见王景。王景陈述治水的利害,皇帝很欣赏。夏天,朝廷终于征调几十万军队,派王景和王吴修筑渠道和河堤,从荣阳到千乘海口有一千多里。王景于是测量地形,打通山陵,清除水中沙石,直接切断大沟深涧,在要害之处筑起堤坝,又疏通引导阻塞积聚的水流,不再有溃决之害。虽然王景节约工程费用,但花费还是以百亿计算。(2010江苏宿迁)【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乙】贞观九年,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便开侥幸之路。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①?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觊觎:非分的希望或企图。8.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1)而乡邻之生日蹙(
)
(2)又安敢毒耶(
)(3)坐违李靖节度(
)
(4)诚不可忘(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积于今六十岁矣
余将告于莅事者B.今以蒋氏观之
跪而拾之以归C.乡邻之生日蹙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D.请宽其过
其如土石何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译文:
(2)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译文:
11.阅读上面选文,完成题目。(3分)根据【甲】文,概括蒋氏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
;根据【乙】文,概括唐太宗的有关治国策略:
。【参考答案】8、一天天地(2)怨恨(3)犯罪(4)确实、的确(4分,每个词1分)9、C10、(1)(如果)从前我不做这个差使,就早已困苦不堪了。(2分,意思基本正确,且关键词“向”“病”翻译正确可得满分。关键词翻译不正确各扣1分,扣完为止。)(2)我之所以一定不赦免(他),正式因为这一点。(2分。意思基本正确,且关键词“赦”“为”翻译正确可得满分。关键词翻译不正确各扣1分,扣完为止。)11、苛政猛于虎(1分);不徇私情,法纪严明。(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甲】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管理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您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赋税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如果从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常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的样子惊扰了乡间的平静,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呢!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在危险之中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就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严苛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种毒蛇更厉害呢!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它。【乙】贞观九年,岷州都督高甑生,因为不听李靖的调度指挥,又诬告李靖谋反而犯罪,免于死刑而流放边疆。当时有人为他向唐太宗求情:高甑生是以前您做秦王时的功臣(即很早前就效宗秦王李世民了),请求您宽恕他的罪过。唐太宗说:“他虽然是很早就有功劳,这功劳确实不能够忘记,但是治理国家需要遵守法令,处理事情也要公正划一;现在如果赦免了他,就开了功臣非分企求的先例。如果高甑生免于处罚,谁会不企图得到特权?我一定不赦他的缘由,就是这啊。”(2009江苏宿迁)【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拖网渔轮船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普通承重砌块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 2024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5.1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2
- 变压器生产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手扶式地面清扫机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湖南大学中期检查报告
- 2025年无缝管热连轧机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PCR诊断试剂项目发展计划
- 中国电视桌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版校园乐器销售代理与服务协议3篇
- DB11-T 1004-2023 房屋建筑使用安全检查评定技术规程
- 2024-2025年天津河西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预制板粘贴碳纤维加固计算表格
- 2025年海南农垦自然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笔试题
- 2023CSCO儿童及青少年白血病诊疗指南
- 医疗垃圾转运流程
- 矿棉板模板施工合同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智慧旅游认知与实践》课件-第九章 智慧旅行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