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用训练为中心_第1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用训练为中心_第2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用训练为中心_第3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用训练为中心_第4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用训练为中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语用训练为中心

长久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重于分析,重于理解,重于人文内涵

的挖掘,却唯独缺少语言文字的积累和使用。这样教学造成的结果是

学生语言文字使用水平的低下,表现为说话和写作水平的低下——内

容空洞,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语病多多,词不达意,言不成文。而

且,这是普遍现象。“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

却是绝大部分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淑湘先生几十年前感叹的

“拙拙怪事”到现在依然如故。这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占据了

语文教学大半壁江山的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是主要原因之一。而阅读教

学效率低效的主要原因就是着力方向搞错了—重分析、重理解,轻

积累、轻使用,忽视了语用训练。要改变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

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点,在阅读教学中切实落实语用训练。

一、要有训练意识

针对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

在第七次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发出了“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

说再见”的呼声。他强调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心”“两个基本点“一

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增强语言的使用。“两个基本

点”即培养语文水平(听、说、读、写、书),提升人文素养。他说:

“阅读教学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和人文内涵上深挖洞的做法,把教

学重点坚决地钾定在理解品味语言,特别是使用语言上。”而全国著

名特级教师、原浙江省小语会理事长沈大安先生指出,阅读教学告别

'呐分析”,要实现多个“转向”,其中第一个转向就是走向语言积累和

使用(第二个转向是走向读水平的培养;第三个转向就是让孩子领悟

学习方法。)。他指出:“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特别对小学生来说,

准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基本的任

务,

语文能够工具性、人文性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是首先的任务就

是准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祖国

的语言文字会渗透着一些文学的、文化的等内容,但是我们的基本任

务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且这种语言文字的学习重在人的积累和

使用。”

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

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准

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

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

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使用语文的规

律。”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

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使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

文应用规律。“故此,语文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并以

此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以落实“课标”的要求,培养和提升学生

的语言文字使用水平。

二、捕捉训练点

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就必须善于寻找和确定语言文字的训练

点。所谓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标”对不同

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课文的内在训练因素,按照学生的实际知识和

水平水平所确定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单位或部位。语言文字训练点确定

得好,语言文字训练才会卓有成效。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

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

练技能”即是要练成“使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与技巧”)语文教材既是语

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

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这些

语文因素都是训练的素材、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课程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教材特点及学生

实际,从字词句段篇和语修逻文等方面去捕捉和挖掘文章蕴含的语言

文字的训练点,且各年段的训练重点应有所侧重。

怎样确立语言文字训练点呢?

1.常规训练。

常规训练是指传统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字训练,

我们理应根据学段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题经常实行

这样的训练。

第一,从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和学生的疑点处去确定训练点。

第二,从语文知识和水平训练的角度去确定训练点。如:⑴理解

文意;⑵字词辨析;⑶分析重点句子(或句群);⑷段落层次划分;

⑸概括节意、层意、段意;⑹归纳主要内容;⑺归纳中心思想;⑻典

型的写作方法(首尾呼应、对比烘托、托物言志、细节描写等);⑼

读写结合;(10)朗读、默读、复述、背诵;(11)听话、说话训练;⑫查字

典;(⑶加标点符号;(M)语速测试;⑮赏析水平;⑯想象水平;(17)课内

外知识融汇;⑱新旧知识联系、比较等等。

第三,从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高度出发,注意语言文字之间

的内在联系,克服随意性。诚然,要找准每篇课文中厝文知识和思维

发展的结合点作为训练点有较大的难度,有时客观效果和主观理解之

间也存有较大的差别。但就整个小学阶段来说,利用析形索义法让学

生形象识记汉字,让学生品佳词赏好句,积累锦言妙语,熟读背诵精

彩句段篇章,设法让学生内化、运用语言,这些应该是语言文字训练

的重点。只要我们围绕这些重点来捕捉训练点,设计相应的练习形式,

我们就能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减少“水分”,真正地提高阅读教学

的质量。其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这些常

规训练有明确要求:如,第二学段“阅读”目标:“4.能初步把握文章

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

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二'第三学段"阅

读”目标:“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

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

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和写作能力都以分析、

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为基础,作为常规训练项目的划

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等都是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只要

方法得当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为了达到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

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目标,必须重视正确进行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等

常规训练。

2.生成训练。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出现了精彩的发

言或发言中暴露出语言缺陷,这些都是训练的良好时机,也是宝贵的

课程资粮。

三、确定训练重点

受时间所限,一篇文章我们不能每词、每句、每段都练,全面开

花(这不可能、也没必要)。若然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则收效甚微、

印象淡薄,只有作重点训练,才能收到较快、好的效果。那么如何确

定训练重点呢?词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学生没有学过或虽然接触过,但理解不正确、容易用错的词语;

2、表现课文中心的关键词语;

3、用得特别贴切、富于表现力的词语;

4、多义词、近义词、成语、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而下面的五种

句子应当作为重点学习和训练的句子:

1、含义深刻的句子。这种句子往往深沉含蓄,有弦外之音、言外

之意。

2、结构复杂的句子。一些单句附加成份较长,主干成份不易显现;

一些复句特别是多重复句,学生也不易弄清楚。

3、生动形象的句子。这些句子常常是用词准确贴切,表达细致生

动,有的还使用了某些修辞方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表现中心的句子。课文的中心句画龙点晴地揭示了课文中心,

在思想内容起关键作用。

5、地位重要的句子。这些句子是指在文章结构层次上起重要作用

的句子。有几种类型:提纲挈领的提起句、收束全段的小结句、承上

启下的过渡句。而段落、篇章方面,如总分、并列、顺承、因果、转

折等典型段落,总起分述、首尾呼应、对比烘托、托物言志、细节描

写等写作方法,以及朗读背诵、标点运用、复述大意、划分段落、概

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仿说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等的知识和能力也

应是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

以上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抓住的训练重点。当然,每篇课文

具体的训练重点,应根据课程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教材特点、课后

习题和学生实际去确定。

四、设计(生成)训练

张志公先生1994年在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座谈会上说:“思品

教育、人文教育是自然就有的,需要讨论的、真见语文功底的是语言

文字训练。”这说明语言文字训练要教师凭借自己的“语文功底”进

行指导。也就是,训练点要凭借语言文字知识来发现;训练时机要凭

借语言文字知识来捕捉;训练过程要凭借语言文字知识来调控;学生

读、说、写的正误,要凭借语言文字知识来判断。

L运用词汇知识指导词语训练。如:仿说词语,找近义词、反义词,

词语归类

2.运用语汇、语法、修辞知识进行综合训练。如:用词造句,仿说

句式,句式变换,,,,

3.运用篇章知识指导读写结合训练。如:仿说(写)总起句、总结

句、过渡句,仿说(写)片段(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的

细节描写);仿说(写)典型段落(总分、并列、顺承、因果、转折

等);仿习写作手法(总起分述、前后呼应、巧妙过渡、对比烘托、

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托物言志等),,,,

【例1】“字”的训练

(一)于永正老师教学《翠鸟》片段

师:下面看于老师写课题。哎,这个“翠”字怎么写?提笔忘字,

谁能提醒一下于老师?

生甲:“翠”字上面是个“羽毛”的“羽”字。

生乙:不带钩的。

师:噢,明白了,谢谢大家的提醒。“羽毛”的“羽”字下面不带

钩的。请同学们看于老师写,并且抬起手跟着于老师把课题写一写。

[一个“提笔忘字”的巧妙设计,不着痕迹地提醒了学生正确书写

“翠”字。]

(二)广西南宁民族师范附小黄鸿老师执教《詹天佑》的教学片断

片断一

(读句子:“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

深谷的危险。”)

师:这里为什么用“坠入”深谷,而不用“掉下”或“滚下”呢?

师:(边写边解释)'邛”像一座悬崖峭壁,“人”不小心直直地

从上而下掉了下去,掉到哪里呢?(学生:地上。)所以这个字得下

面是个“土”。这个“坠”字形象地表现了一个“险”字。

[运用"析形索义法”析解“坠”字,生动而形象。]

片断二

师:这项伟大的工程终于在詹天佑设计并主持下,提前两年竣工了。

“竣工”是什么意思?

生:竣工就是完工,工程结束的意思。

师:那么竣工的“竣”字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字很相近呢?

生:嵩山峻岭的“峻”,骏马的“骏”,俊俏的“俊”。

师:区别“峻、竣、骏、俊”,为什么偏旁不同?

生:“峻”是描写山的,所以用“山”字作偏旁:“骏“俊”

,,,,(方法一样)

师:那么“竣工”的“竣”为什么是“立”字作偏旁呢?

生:因为建筑物完工了,就矗立起来了,所以“竣工”的“峻”用

“立”字旁。

[析形索义,形象理解]

【例2】运用词汇知识指导词语训练(课堂生成的训练)

一位教师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学生问:“山上的积雪

融化了”为什么不用“熔化”?教师利用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扎

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4首先让学生查字典,查出了三个读音为Mnghui的词语:“溶化”

“融化”“熔化”。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三个词语的共同点和

不同点:都有“化开”的意思,但化开的条件不同,分别是在液体中

化开,受热化开,在火中化开。学生又问:“溶”和“熔”有“7”

和“火”字旁,表示与水、火有关,“融”字哪部分表示与“热”有

关呢?教师告诉学生:“融”是形声字,“鬲”是形旁,“虫”是声

旁,表示近似读音。“鬲”是新古代煮食物的器具,有三个粗大的腿,

便于受热,因此以“鬲”为形旁的“融”字具有“热”和“温暖”的

意思,其他包含“融”字得词语,如融和、融汇、消融、融洽、其乐

融融等都与温暖有些关系。

[这样的词语训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积累,而且潜移默化地

参透了语素、词义和汉字知识的教学。]

【例3】运用语汇知识指导词语训练

在人教版第六册课本《放风筝》一课中有四个形容词:橘红、墨

绿、金黄、瓦蓝。它们都是由前面的名词性语素和后面的形容词性语

素构成的合成词。教师凭借自己的语汇知识抓住了这个训练点,设计

了如下训练:先让学生把这些描写风筝和天空色彩的词语找出来,说

说它们的意思;再让学生找一找这些词语形式上的共同点;接下来分

别找出与这些词语结构相同的、表示色彩的词语,先口头回答,然后

写出自己知道的这类词语全班交流。结果,学生找出了许多这样的词

语,如,表示“红”的词语有:火红、粉红、枣红、血红;表示“绿”

的词语有:翠绿、碧绿、草绿、葱绿、豆绿、鸭蛋绿;表示“黄”的

词语有:杏黄、蜡黄、米黄、土黄;表示“白”的词语有:雪白、灰

白、银白、乳白、鱼肚白等。

[这是一个根据汉语特点,运用语言文字知识指导训练的范例。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丰富了词汇,而且从中领会了汉语构词方

式的灵活多样和汉语词汇的丰富多样,在训练里参透了热爱祖国文字

的教育。]

【例4】运用词汇、语法、修辞知识进行综合训练

李吉林老帅在《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有一个自觉地运用语文知

识指导训练的例子:

师: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这样的

山水各地都有。我们看到桂林的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山

水”这个词的意思还能用什么词来说?

生:山河、河山、江山。

师:这些词可以和那些词搭配起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丽?

生:山河秀丽、大好河山、江山多娇、锦绣河山。

师: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丽?

生:祖国的山河很壮美。

师:改成感叹句成吗?

生:祖国的山河多么壮丽呀!:

[这一系列的语言训练,体现了自觉地运用语文知识指导语言训

练的意义,从“山水”这个词扩展开去,从一个词到许多同类的词,

再由词组成短语、成语;再把短语组成句子,并把陈述句改为感叹句,

形成了完整的训练过程。]

【例5】运用篇章知识指导读写结合训练

片断一

支玉恒老师在《最珍贵的东西》的教学中成功的进行了读写训练C教

材文本共9个自然段,其中2-7自然段以基本相同的表达方式逐一

赞美六种“最珍贵的东西”,如:“阳光是免费的,“空气,是

免费的”第8自然段列举了信念、希望、春风、细雨、月华、星

辉等8种事物,但没有详细描述。

支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赏析课文的基础上要求他们从第8自然

段列举的事物中选取一种,仿照课文2—7自然段的的写法写一段完

整的话,并且要求用上排比和反问的句式,写完后读给大家听。

学生A:月华是免费的,无论是乞丐、无论是富人、无论是老人、

无论是孩子,在观赏月华时哪一个人付过一分钱?

学生B:细雨是免费的。当大地干旱时,它为花草送来甘露,不让

你付一分钱。

教师听了学生B的朗读后说:“写得好。如果再加上,当,,,,时候,当

,,,,时候'构成排比就更好了。”这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把那

段话修改得更完整而生动了——细雨是免费的。当大地干旱时,它为

花草送来甘露;当气候干燥时,它为人们送来湿润;当你专心读

书时,他在窗外为你伴奏,它可曾让你付一分钱?学生一个接一个地

起来朗读自己写的话:“星辉是免费的,,,/”信念,是免费的支老

师这节课,可以说自始至终都是在训练。

片断二

支玉恒老师在《太阳》一课的教学中问学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开头的

“一句话”三个字在这儿起到了什么作用?有的学生说:“起到总结的

作用”,有的学生说“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又问:在这个句子

中,能起到这样作用的,还有哪些词?在教师的启发,学生陆续说出

了“可以这样说""总之总的来说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言蔽

之’”'概括来讲综上所述''等词语。接着,教帅用学生找出的词语,

逐一替换"一句话''进行引读,使学生体会到汉语表达方式的丰富多

彩。

【例6】综合训练:体会与运用有机结合

一教师在教《再见了,亲人》第一段时设计了如下的训练:

1.初读课文第一段,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通过查

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语言文字)

2.细读第一段,想想:哪些词语能概括这一段的段意?哪些词句最

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你是用什么方法体会这些词语的思想感

情?(思想内容)

3.再读第一段,比较下列各组句子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

不同,并选择带点的词语造句。(语言文字)

①是你带着全村的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

来给我们吃的。这真使我们感动啊!

②是你带着全村的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

来给我们吃的。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您为我们失去了亲人。

②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①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②这比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以上的语言文字训练体现了如下的教学模式:语言文字-思想内

容一语言文字弄清字词句一通过词句体会一领悟言语的意思作者

思想感情表达形式感知语言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掌握方法这种

教学模式,始终以语言训练为核心,突出语言训练程序的整体性,充

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更多教例请大家参阅《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

第二章中的“教学指导”部分。里面列举了许多“课例”来阐述“如

何渗透阅读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如何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展开

教学、“如何在阅读中落实词语学习”、“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

文”、“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听说读写的整合”等问题。所举

“课例”都是来源于一线教学的老师,“课例”后还有“点评”和“建

议”,阐述“课例”的得失。这些“课例”于我们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希望大家认真研读一下。)

五、体现训练层次

1.词语的训练。词语的训练一般可分三步走,即析解形义、领略情味

和学以致用。析解词义

一般可按以下三个步骤完成:

①理解词语字面意思;

②弄清词语的基本含义;

③明白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讲到“雪

中送炭”一词时,可先让学生理解“雪中送炭”字面上的意思:下雪

天给人送炭取暖;然后理解其基本义: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

或精神上的帮助;最后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文中的“雪”是指战场

上环境险恶、敌机封锁、供应困难,“送炭”是指大娘带着全村妇女

冒着炮火,穿过硝烟,把打糕送到阵地上。在学生理解词厝意思后,

还要引导学生领略其情味,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精妙之处,也即

品味词语。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

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词语的

品味中,比较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换词比较”、

“册响比较”、“添词比较”等方法来品味词语。如,上面“雪中送

炭”一词,在学生理解词义后,可让学生找一个近义词(如“急人之

困、济困解危、济困扶危”等)替代进去句子中,朗读比较一番。学

生通过比较,可以体会到“雪中送炭”在这里是用得很准确的,它准

确表达了志愿军叔叔对朝鲜人民“冒死送打糕”的感激(感动)之情。

第三步,学以致用。在学生理解“雪中送炭”的词义及领略情味后,

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填空:在我们饥饿难忍时,大娘带着

全村妇女冒着炮火,送来打糕,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在我们口干舌燥

时,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送来茶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在

我们衣不抵寒时,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送来衣物,这真是雪

中送炭啊!在我们缺医少药时,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送来

药物,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或者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词造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至此,

一个词语的学习才算完成。这样的词语学习体现了语言训练的层次

性。

下面,我们再来看广西南宁民族师范附小黄鸿老师执教《詹天佑》

的教学片断:

帅:今大,许多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宾,看到詹大佑留下的伟大工程,

都赞叹不已。“赞叹不已”是什么意思?

生:“已”就是“停、止”的意思,“赞叹不已”就是称赞不听,

赞叹不止的意思。

师:请用“赞叹不已”说一句话。

生:很多游客看了桂林山水后都赞叹不已。

生:南宁市近十年城区建设变化非常大,真令人赞叹不已。

师:如果心情非常激动,激动得想停住都没办法停,那么用一个词

来说,可以说成什么“不已”?

生:激动不已。

[学习“赞叹不已”历经了四个层次:①理解词义;②相像说词;

③用词造句;④旁延扩词。由理解到运用,词语训练多层次的特色非

常突出。]

而再如前文“例4”李吉林老师的教学片段,也同样体现了多层

次的训练。当然,不是每个词语都必须遵循这样的学习过程,这要根

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总之,我们不能只满

足于理解意思,领略情味,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内化运用的训练。

2.句子的训练。

理解句子不能停留在表层的认识上,一般应深入到如下几个层次。

理解词义;疏通句义;弄清句式;了解作用;品味赏析;积累运用。

而品味赏析一般也是用换句比较、增删比较的方法。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您为我们付出了

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可先让学

生弄明“代价”的含义:原意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

力。课文是指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而双腿至残;接着让学生弄懂句义:

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而双腿至残,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大嫂对中国

人民的友谊;然后让学生明白这是个反问句,放在段末强烈表现了中

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不舍之情。最后让学生把它改成陈述

句,然后比较两句子的异同。经过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原文运用反

问句能更强烈表达出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再看广西南宁民族师范附小黄鸿老师执教《詹天佑》的一个教学

片断:

师:比较下面一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①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

小。

②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弯度改

小。

生:第二句读起来很不流畅。

生:第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师:那是什么原因?

生:第一个句子是按工作顺序来写,而第二个句子却把顺序打乱了,

所以读起来很拗口。

生:第一个句子词语很对称,所以读起来流畅。

师:所以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都要注意语言文字的对称和音韵美,

这样读起来才流畅,琅琅上口。例如:“小红一边唱,一边跳舞。”

这个句子这样说好吗?如果不好该怎样说?

生:小红高兴得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或者是,小红高兴得一边唱、

一边舞。

师:改得好。改完后文字对称了,读起来也流畅了。

师:课文这句话逻辑性很强,语句对称优美,写得多好啊!你们能

把这句话背下来吗?

(学生当场背诵“哪里……哪里……哪里……哪里……进行周密计

算”这个句子,

先自由朗读、背诵,后指名背诵,最后全班一起背诵。)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能背诵这个精美的句子了。过去,我们学了

一个词就能够用它来“造句”,今天,我们背得这个好句子,看看谁

能用它来“造段”,也就是用它来说一段话呢?(沉默一一启发)现

在,从我们南宁到昆明之间,正在修一条什么铁路?(联系生活•)

生:南昆铁路。

师:对。从南宁到昆明,一路上环境怎样?铁路工人又是怎样干的?

请用上这句话说说。

生甲:从南宁到昆明,一路上也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可是,建

筑工人们哪里要开山,

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

进行周密的计算。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南昆铁路一定能修成全国

一流的铁路。

生乙:(略)

[这一教学片断极有层次:第一步是让学生进行整句和散句的比较,

从而体会文中句子严谨的逻辑性和语言排列所具有的的节奏美;第二

步趁热打铁,学以致用,让学生判断“一边唱,一边跳舞”这样表述

为何不够好,该如何表述才好;第三步是让学生们熟读背诵文中这一

精彩的语段,进行语言积累;第四步是让学生进行运用性的“造段”

训练。教师能抓住精彩语段有重点地进行语言训练,由理解、品味、

识记背诵到内化运用,体现了语言训练的层次性,所谓“训练”,正

该如此。]

六、训练注意事项:

1.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使“教”的目标内化为学生“学”的目

标,让学生知道练什么、怎样练,通过练习达到怎样的要求。要产按

目标要求进行严格的训练,直到达成目标为止。

2.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要脱离文木脱离语境单纯

进行语言训练,所进行的训练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

会。我们来看一个教例:一位教师教二年级语文上册《称赞》一文时,

抓住“一个比一个好”进行的语言训练。她引导学生理解意思后,分

别出示一大一小两个南瓜的图片和一粗一细两棵树的图片,让学生仿

说句子:(南瓜)一个比一个大;(树木)一棵比一棵(大或粗)。

[这是机械的语言训练——因为它脱离了文本,无助于加深对文本的

理解和体会。教师在学生明白基本意思后,可引导学生换词说说什么

是“一个比一个好”。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找到“好”的具体表象:不粗

糙、光滑、整齐等等;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好''的小板凳的样子,体

会小提做的小板凳“一个比一个好如此就将理解内容和语言训练有

机结合起来了。]相反,前文《再见了,亲人》中的“雪中送炭”一词“学

以致用”的训练,见是一个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好例

子。

3.要面向全体学生。训练形式多样化,可将训练题分为基本题、综合

题和发展题,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均能得到毙高。

4.要确保足够的时间。当一个问题提出或一道练习出示后,要让学

生有较充足的思考时间,或独立思考、或交流讨论,然后再汇报c在

回答问题时,要兼顾不同起点的学生,以确保训练真正落实到位。

七、教学结构模式

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势必要对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

必要的改革。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模式上就必须堵住对内容

情节的繁琐分析的路,把时间挤出来,放在语言文字训练上。突出语

言文字训练的阅读教学课一般形成这样的

教学模式:

了解内容一品析语言——语言练习(1:1:1)

1.了解内容。

1)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讲读、导读,梳理文路,着重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导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内容。在讲读中教师要

尽可能以读代讲、以读助讲、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要通过

读使学生真正地体会课文的情味和情趣。这样,就要求读必须有时间

保证(一节课一般不应该少于15分钟),读必须体现目的性和层次

性(初读了解内容,再读品词赏句,三读体会感情),读必须因文而

异,形式多样。尽可能杜绝单纯的情节内容分析,并且控制理解的深

度,避免在挖掘课文的微言大义上花过多时间。在这一环节中,重在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使讲读方便,一般不进行词句方面的训练。

2.品析语言。

(1)语言品析的内容:解字、品词、析句、赏篇。

(2)语言品析的要求:理解品味、识记积累、内化运用。

(3)语言品析的方式:听、说、读、写。

(4)语言品析的方法:比较法、联想法、深抠(k6u)法。

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主要阶段,它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特质,

即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通过对文中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和内化,

又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内容。

3.语言练习。

(1)识记内化词语:①听写词语;②用所学的词语填空;③听写

含有所学词语的简短短文;④运用所学词语缩写课文。

(2)学习课文重点句段的结构方式进行仿说或仿写。

(3)语言学习总结:说说这一课自己学到了什么。

(4)熟读课文、背诵精彩片段或全文。为了保证学生语言文字训练

能扎实有效地进行,每篇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时间一般不少于25分

钟,语言练习可以分散在第二环节“电言品析''中(读、品、练有机结

合),也可以集中在后阶段进行。了解内容、品析语言、语言练习

的时段比例一般为1:1:1,语言品析和语言练习可交叉进行,这两者

占用2/3的时间。这就从整体上保证了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一般来说,了解内容不必花太多时间,但一些文章的文意较艰深,如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分析理解内容时花的时间则会多些。

下面是《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设计,这一教例设计的主旨就

是淡化内容分析、突出语言文字训练,其主要特色是:⑴以读代讲,

运用逻辑引读法了解内容,再用侧重理解内容的词语填空的方式识记

浓缩的课文内容;⑵多法解词析句,多层次进行品析和内化语言;⑶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进行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一、了解内容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提问式引读法,以疏通篇章脉

络,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师(引读):祖国的西沙群岛是怎样的一个岛屿?

生(接读):祖国的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们的海

防前哨。

师(引读):它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生(接读):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师(引读):作者为了表现这个地方的“可爱”之处,首先描写了

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这些海水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生(接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

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师(引读):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呢?

生(接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师(引读):作者写了海水,然后写这里的海底世界,海底都有些

什么呢?

生(接读):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

师(引读):这些珊瑚都是“哪种哪样”的呢?

生(接读):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师(引读):作者还写了海底世界的哪些水生动物?

生(接读):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是全身披

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师(引读):作者最后重点描写了鱼。作者是怎样写的?

生(接读):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有的全部布满彩

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

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

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师(引读):西沙海水里各种各样的鱼真是太多了,多到什么程度

呢?

生(接读):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

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帅(引读):作者写罢海底世界水产,然后乂与美丽的海滩。海滩

上有什么?

生(接读):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

一,形状千奇百怪。

师(引读):海滩上最有趣的要数什么?

生(接读):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

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

法逃跑了。

师(引读):美丽的西沙群岛不但是水生物的海底世界,同时也是

鸟的天下。作者怎样写的呢?

生(接读):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师(引读):展望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明天,她的前景如何?

生(接读):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引读完毕,出示课件进行词语填空,加固朗读的认知成效,加深对

课文基本内容和结构层次的理解。

总起:祖国的西沙群岛风景,物产O

分述:①海水,异常美丽;②海底有各种各样的

和一群群的;③海滩上有美丽的和庞

大的;④海岛上有茂密的和各种O

二、品析诺言

1.作者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两个词语来概括西沙群岛的

特点。课文中哪些段落表现的是“风景优美”,哪些段落表现的是“物

产丰富”,哪些段落既表现“风景优美”,又表现“物产丰富”?

(写西沙群岛的海水表现了“风景优美”,写海底水生物和海滩贝壳、

海龟主要表现了“物产丰富”。写海岛的茂密的树林和各种海鸟,既表

现了景色优美,又表现了物产丰富一一有种海鸟,遍地是鸟蛋,鸟粪

是肥料。)

2.课文是笔力均分地写“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还是侧重写其中

的一项?(侧重写“物产丰富”)“富饶”是什么意思?课题《富饶的西

沙群岛》中的“富饶”主要包含"风景优美''还是“物产丰富”?还是两者

都有?(主要指“物产丰富”)你认为课题与课文内容关系怎样?还可

以怎样命题?(课文重点写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故用“富饶”冠题。

由于有相当篇幅描写“风景优美”,全文亦用“美丽富饶叫攵结,所

以学生以《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为题也是可以的。)

3.请你找找“五光十色”一词在哪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你能从

这个段落中找出有关的语句来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吗?(有深蓝的,

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从课文中可见丰富的色彩就叫做“五光十色”。“五光十色”是不是指种

光、十种色呢?(不是,指颜色多种多样、很丰富。)你在什么地方

看到过“五光十色”的情景?请你用“五光十色”说一句话。(晚上,大

街两旁的霓虹灯亮了起来,有红的、有绿的、有黄的、有蓝的,真是

五光十色,好看极了!)

4.课文先写海水的色彩五光十色,然后再用“因为”介绍“异常”

原因,即“先果后因”。请按先因后果的顺序调整,然后朗读这段课文,

体会它有什么不同。(先果后因突出强调了海水的色彩异常美丽,再

从观赏的角度讲,往往也是先看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