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类作文·木雕、水墨画、戏剧、刺绣木雕:遇见一双沧桑的手递来一个木匣子,细微的木痕,荡漾出时间的年轮,轻推开,与溢出的木香撞个满怀,那是我第一次遇见如此清亮的气味。里面盛了一枚精美绝伦的木簪,刻着小巧典雅的梅花,盒底压一张宣纸,皂黑的小楷。宣纸上写:“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小心地揣在怀里,欣喜万分,自那以后,我便常缠着爷爷教我木雕,他终是拗不过我,应允了。好不容易拿到了木材,爷爷却只教我学基本的拉刀,自然大失所望。可这基础我却也做不好,刻刀颤颤巍巍,木片如“枯叶落旋飞天地”,难以削出均匀的线条。多次尝试后失去了耐心,觉得那股木香似乎也变得有些沉闷。我气愤地丢下工具,跑到一旁的石头上蹲坐着生闷气。爷爷捋捋胡子,捡起木材。凝神,眼瞳被刀尖牵引着,掠过木的年轮,木片如花瓣“洋洋洒洒随风舞”。刀片闪烁间,那股木香自然地氤氲开……树叶将斑驳的阳光洒在爷爷的那双大手上,血管蜿蜒着交织,沟壑纵横,我盯着他手上的痕迹,想象那些酝酿着木香的岁月。传统工匠必先为学徒侍奉三年,再苦练七年,方能出师。家中贫寒,爷爷整日忙活农务,无暇拜师。他凭着一腔热爱,处处观摩,拾柴时便带上小刀捡捡刻刻,山林草地常遇见他的足迹。鸟轻鸣,叶繁荫,沉淀的时光渲染成画卷,那个天真的少年,如今已白雪满头,眼中却仍藏着不变的坚定。爷爷唤我过去,抱我在怀,握住我的手,顺着木纹游走:“眼随心走,手随眼动,专心致志方遇木香。”我沉下心,感受雕刻的艺术,品味这次邂逅……“时过境迁人不再,煮雨时光已染尘。”我再展木盒,摩挲着那傲骨梅花,与木香久别重逢。宣纸已泛黄,但那诗,那段时光仍然清晰,历久弥新。遇见木香,遇见岁月清甜,遇见更好的自己,无惧困苦,锲而不舍,传统文化的传承需心无旁骛之意志与天道酬勤之精神。我配上木簪,宣纸上添了一句:“松柏之志,经霜犹茂。”水墨画1:水墨之韵,伴我远行彩墨点染,多见留白。我执着于水墨画的纯然古朴,着迷于它的淡雅宁静、悠长意蕴。幼时与国画的初见,是那样自然。老师于宣纸上走笔,翰墨丹青渲染出山水间的悠远云雾、小巷里的斑驳屋瓦,远山如黛,近水含烟。那一瞬间,清雅的墨香触动了我的心弦,我深深地沉浸于画中。此后,我与国画日日相伴,或在熹微的晨光中,细听老师的指导,勾勒眼前的枯荷;或在暗香浮动的黄昏时,掬一抹晚霞的橙黄混人墨盘,绘下梅的凌霜傲雪。与墨色相交的过程终是不易,协调构图,浓淡搭配,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我还是绘不出水墨画的生机,也不愿再拾笔勾勒。不久前一场国画比赛的落选,更是让我心里顿生荒草。这样的打击犹如蛰伏已久的惊雷,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低头看向自己的作品,墨色的线条杂乱无章,拧作一团,像晦涩而贫瘠的诗句,我竟看不清水墨的意蕴。秋风吹拂流云,云间是淡淡的哀愁。我再次迈入水墨的一方天地,得益于老师的鼓励。她见了我,只温和地揽我至桌前,于一方宁静中提笔、蘸水、点墨、调色、落笔,一棵墨色的老树在宣纸上悠然挺立,于焦浓重淡的墨色变化中生长出枝干。再于枝上点几片墨叶,墨树好像立于百年的沧桑里,与我们共享着室内的淡雅宁静,这不正符合那次比赛的作画风格吗?老师搁下笔,说:“老树的古朴须经光阴的消磨,国画的意韵蓄于留白。”她又轻抚画纸说道:“不要忘记学画的初心。”回到家中,我拿起奖杯下的一叠宣纸,那是数年来我早已不在意的作品。从刚学画时的简单线条,到逐步提升时壮阔的山川湖海,再到尝试突破时纷繁的花树虫鱼,看着这些满含热爱的笔触,我忽然找回了绘画的初心。我甘愿付出光阴,与水墨一同远行。我深知懂得留白,方能摒弃愁绪;保持热忱,才能在旷野之中坚持。水墨之韵浸透心灵,我又一次拾起画笔,于方寸之间绘下广广阔无边的自然,绘下追逐热爱的画卷,绘下不服苦寒的坚持。我愿携一缕水墨的淡雅,悠然远行。水墨画2:胸有成竹才能墨下生花恰似柳绿桃红,画帖尤美,笔走龙蛇,墨香浸润年华。“啪嗒”一声墨下,一缕香飘,一花绽放。幼时我喜欢坐在小院的大摇椅上,一边晃悠一边看爷爷作画,直到日沉月升。画中浓淡相宜的墨色下,是蓊郁葱茏的树林,微波粼粼的溪面上竞相跳跃着的是神采灵动的鱼儿,那缕缕墨色就这样浸人我心。云卷云舒,天边的丝丝红晕正在聚拢,时间在笔尖悄然流逝。如今的我盯着毛毡旁的画帖,一笔又一笔地描摹,直到画出一朵清幽的墨兰才停笔。我又坐在那张大摇椅上,骄傲地跷着二郎腿,举着那幅作品,兴奋地说:“啊,我的画真是美得无以复加!”“吱呀——”门被推开了。爷爷走了进来,看了看我,什么也没说,只是伸手指了指毛毡,示意我过去再画一张。然而,当我提笔时,他却把画帖合上了。顿时,我慌了,感觉浑身不自在,身上仿佛有千万只蚂蚁在爬来爬去,烦躁一点点涌上心头。此时钟摆轻叩,发出“嘀嗒”的声响,更让我心乱如麻。我不知该如何下笔,一切仿佛被凝固在提笔的那一刻。窗外的红霞被夜幕遮挡了大半,我如坠深渊。爷爷接过笔,轻蘸墨汁,笔酣墨饱,提笔悬空,稍作思索后,忽然大笔一挥,尽情泼洒墨色,浓淡自然、清雅娴静的墨兰便有了生命。在爷爷的身上,我看到了自信的笑容、胸有成竹的气魄。是啊,要画出一幅颇有灵性的水墨画,不能局限于眼之所见,更不能墨守成规,须成竹在胸。胸中有丘壑,方能笔下显山河。第二天,我凝望着远方如虹的朝霞,再次提笔,心中早已有了一幅属于我的墨兰图。微微用力握笔,笔锋瞬间被压扁,数撇兰叶立成;提笔竖立,笔墨似精灵般在纸上跳跃、轻舞,几朵兰花初成;笔尖轻点,浓墨连接花瓣,兰蕊绘成……那朵兰花在我眼前舒枝展叶,渐渐地有了生命力。成长之路定是荆棘丛生,但水墨画却让我更加自信和自豪,因为我懂得了只有“胸有成竹”,才能让我的人生“墨下生花”!字画3:追爷爷的小院种了一排翠竹,很是风雅。爷爷爱竹,更善画竹。儿时我常看他执笔挥洒自如,不由心驰神往,梦想成为像他那样的画家。我尝试着拿起画笔,可那样一支小小的笔,在爷爷手里格外灵巧,到了我手中却显得粗重笨拙。看看我的笔触,不是轻飘飘缺乏力量,就是用力过重墨水开,在洁白的宣纸上留下一块难看的印痕。爷爷安慰我:“万事开头难,别看爷爷现在画技精湛,背地里不知下了多少功夫。多练习总会有进步。”我点点头,开始埋头苦练。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小院被夜色笼罩复又明亮起来,院里的竹子也一天天长高,我的画技却不见起色。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画家。当初的梦想几乎被遗忘,但我的兴味并未被磨灭。虽然画不好,但我还是爱看爷爷作画。我常常溜进爷爷的书房,翻看他的字帖、画册,微微泛黄的书籍摆满了一面墙,这些都是爷爷历年的珍藏。见我如此有兴致,爷爷总会高兴地拉我坐下,沏上一壶茶,一说就是一下午。讲起古代书画名家名作,爷爷如数家珍,说到兴头上还会起身在一堆字画里翻翻找找,骄傲地向我展示。为此我领略到许多之前不曾知晓的作品之美。米芾的行书潇洒流畅、赵孟頫的花草灵动清逸……看着那一笔一画,我总会情不自禁地遐想,千百年以前,他们创作这些作品时有着怎样的心境。爷爷讲述时容光焕发的样子,让我理解了他为何对字画如此痴迷,我也对自己学画的失败渐渐释怀。毕竟艺术欣赏没有门槛,我无须成为艺术家也能欣赏体味艺术之美。虽然时过境迁,但历史长河中那份情感的温度,或喜或悲、或哀或怒,仍能透过那薄薄的纸面传递到我的心间。我有了一个新的梦想,我希望前人留下的这些珍宝不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湮灭。但我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方法、途径都还朦朦胧胧。不过没关系,我现在因兴趣浓厚而主动探索,正是追梦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于是沏上一壶茶,取一幅字画在桌边坐下。氤氲的茶香、醇厚的墨香交织在空气中,带着我的思绪追溯过往。戏曲·京剧1:播下热爱收获精彩鼓板与京胡同时响起,我左手一挥,勾脚上步,将脸颊半藏在折扇后,眼神流转顾盼间细声唱出第一句词:“海岛冰轮初转腾。”和着京胡声转身,踱步抬手,突然发现一段长长的水袖滑出,紧紧缠住了手中的扇子。我心下一惊,不由唱得荒腔走板,不成曲调。老师见状,立即叫停了我的表演,丝毫不留情面地指出我的问题:基本功不扎实,唱腔苍白,眼神呆滞,身段僵硬,最重要的是,情感上完全没有代人杨贵妃这个角色。我愣在舞蹈室中央,双手在身后攥紧扇骨,半是羞愧,半是难堪,良久说不出一句话来。鼻头泛起一阵酸意,泪水悄然溢出眼眶。依稀记得,儿时奶奶带我在村头舞台看的那出《贵妃醉酒》。“杨贵妃”青丝墨染,闭月羞花,千娇百媚,万种风情,她那圆润清脆的戏腔在夜空久久回荡。那时我一点儿也听不懂唱词的含义,只觉得一字一句像晶莹的玉珠似的,美丽又轻盈。那些玉珠一颗颗滚落在我的心头,掀起圈圈涟漪,即使时隔多年,这涟漪也时时让我心头波动。回想起最初对京剧的感触,我决定静下心来,精进技艺。破晓前咿咿呀呀的婉转声调,长长的水袖与清晨的柔风共舞,每一颗星星都记得。拢手,捻指,每个动作练到身心俱疲,才有些许进步。老师说京剧是一门讲究四功五法的艺术,唱时声音要饱满、圆润、厚实,力求气圆、句圆、曲圆,只有这样才能形神兼备,唱出韵味。于是我对照着各派名家的影像,一点一点地调整细节,只为呈现出最好的舞台效果。又一次站上舞台,我想象着诗词中杨玉环的绝代风华,妩媚娇羞,水袖起落。我瞥向台下,又想起此时她已然微醉,于是摇曳着身姿吐露唱词,水袖便像彩蝶一般,在空中飞舞,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流畅娇媚。一曲唱毕,我朝老师看去,只见她笑意盈盈地为我鼓掌。我心中感慨,长出了一口气。三尺戏台,唱不尽人世的悲欢离合,唱不尽古人的修身立德,更唱不尽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戏曲2:南风知我意南风知我意,促我上戏台。——题记戏台上,女子莲步轻移,素手曼舞,回眸一笑,风华绝代,开嗓乍唱,倾泻一壶清泉。戏台下,我眸色混沌,心中迷茫:那戏台是我的西洲,可知我意的南风又在何处?“阿清,师傅叫你。”我被骤然唤醒,着急忙慌地跑入师傅房中。“你可还记得当初为何入我门下学戏?”“为……为了能上台唱戏。”我忐忑地回答。眼前的师傅身形挺立,着一袭白衣戏服,剑眉星目,往日严厉的眼神中稍稍泄露出一丝温和,“你若还记得,接下来可需好好加练,为师期待看到你登上戏台的那一日。”清晨,推开窗,窗外晨光熹微,远方青山连绵,像巨兽起伏时的脊背。我冲着山的方向调嗓。“缥缈春情何处傍,一汀烟月不胜凉。”不知何时,师傅来到我身后,“落下的调子偏了,下一句起时会颇为困难。”说罢,他唱了一遍为我做示范,师傅的嗓音像高山上流下的清泉,冷泠作响。我重新开腔,改正调子,果然起下调时不再困难,师傅脸上的微笑转瞬即逝。“你继续起调,为师给你指导。”傍晚的院落,尽是夕阳掠过的痕迹。“脚下要动,手上的动作不能停,面上带笑,别太僵硬。”我在指导声中改正着动作。“啪!”木戒尺又落了下来,手臂上瞬间添了几分火辣,“手臂抬得过高。”师傅的声音威严而有力,在空旷的院子里分外清晰。“啪!”腿上又是一下,“移步时需快而稳,没有人想看你在台上磨叽!”不争气的泪珠瞬间充盈在眼眶中,师父的话语不假,若要上台,不经一番苦练自是不行。眼泪终究收了回去,我的动作在师傅严厉的指导中逐渐标准。日子如蝶,已是经年,在那个立春时节——我登台了。弯弯柳叶眉,盈盈桃花眼,唇上抿上艳丽的胭脂,面上涂了白粉,绯红染上双颊。轻迈,挽起水袖。一念白,一云手,一卧鱼。“遥见有人扫曲径,踏破琼瑶雪满身。”台上人仰颔,手捻兰花指转腕,余音绕三绕,台下满堂喝彩。一曲戏尽,缓步下台,激烈的掌声久久不绝。师傅,你就是我学戏路上的南风,教导我,促我登上戏台唱出那梦中的戏曲。刺绣1:我懂得了传承记忆中,外婆总是坐在木椅上认真地绣荷花。小小的我感到不解,觉得这不过是老旧的针线活,可外婆却格外认真。那年春天我和父母回到老家,外婆又坐在木椅上绣荷花。阳光透过窗户洒下来,我开始注意外婆绣荷花的动作,究竟是什么让外婆多年如一日地热爱刺绣呢?首先,用简单的平针,勾勒出荷花的轮廓,然后,一针一线细密地把绿线铺在荷叶上,最后细心地将线头收紧,完成修边。从她熟练地一拉一牵中,我感悟到刺绣的过程竟有如此井然的秩序与奇妙的美感。我一边惊奇地看着,一边感叹传统手艺的复杂与精致。外婆见我看得入迷,便一边给我讲解,一边示意我拿起针线跟着她试试。春日暖阳下,外婆极其耐心地教我如何穿针,如何防止细线被扯断,如何将彩线融入图案。“刺绣就如同做事一样,有紧有慢,有疏有密。只有统观大局,才不致失误。”外婆边纠正我绣荷手法上的错误,边给我讲关于刺绣文化的来历与习俗。她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一个老人对刺绣的执着与严肃。我更用心地学起来,更为留意绣荷的细节。渐渐地,我的手指也不再“东奔西走”了。不知过了多久,绣花针如同一只闪着银光的小精灵,身披七彩细线在雪白的绢布上悠闲地跳跃穿梭……终于,我绣出了一朵歪歪斜斜的荷花。我与外婆一起将绣好的荷花用画框装裱好。外婆笑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她欣慰地说:“真好看!”也许这就是传承。我认为传承并不是个很大的词,也不只是背诗一类的事。它可以很小很小,比如关于阳光下的一针一线,关于一门手艺,又或者是关于一朵荷花的故事。后来,外婆走了,刺绣的人变成了小姨。家里的猫咪也穿上了绣着荷花的衣服,在大街小巷闲逛。一切都变了,一切又都没变。初春、暖阳、外婆绣的荷花,让我懂得了传承。刺绣2:蜀绣与时成都的冬天少有太阳,徐行于博物馆中,面对那冷清的蜀绣展厅,我良久无言。一幅蜀绣吸引了我的目光,绣的是锦江春景。漫漫江水自远处荡来,水至清可见游鱼,光至明可见浪起,两岸绿树苍翠,细柳飘拂,花团锦簇,游人如织。瓦房成片成片地向远方蔓延,直至连绵起伏的山峦,若隐若现。山脚江上小舟荡漾,白鹭飞翔,鸳鸯结伴,鹂影成双。耳畔似可闻鳞浪层层之声,踏春闲者之嚣,百鸟共鸣之音。回看往昔,它曾是这座城市的希望。东汉末年,金戈铁马,在最贫弱的蜀地,诸葛孔明羽扇轻摇:“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针线之间,不仅勾勒出精美的锦缎,更织就了这个地方的希望。“飘似云烟,灿如朝霞”的蜀锦登上玄宗的庙堂,成为文人墨客的高雅象征,亦被他们小心翼翼地写进了诗歌:“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如今,蜀绣未变,只是越来越少的人能与它相见,它只能在时间的光影里静静地等待。在工业的巨大冲击下,这种手工艺品需要耐心和时间,制作它的人越来越少。可我也知道蜀绣跨越千年的等待一直有人回应着。我去过成都的一间绣坊,暗棕色的木房,阶前有几团青草,门前坐着一位绣娘。她的面容虽已模糊,但她行云流水的动作却让我记忆深刻。她眉眼低垂,手捏一根银针,专注地绣着,一段段斑斓的丝线由她的妙手织就,蚕丛古蜀的百年沧桑,跨越千年的蜀国往事,就在这密密的针脚中渐渐重现。除此之外,还有遍及全省的蜀绣社团,它们的存在让蜀绣技艺得以传承。成都蜀绣博物馆,让蜀绣以文物的身份重回大众视野,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成都的太阳是很难得的,但此刻阳光正透过窗户,洒在那一方蜀锦上。我相信博物馆中的这一方蜀锦,这被紫檀木围起来的小小城池,这悠游于素白丝帛上的鱼儿不会永远处在等待之中。刺绣3: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松郡棉布,衣被天下。”孩提时,棉被上绣着的这句话倏地闯入眼帘,闯入心中。那时懵懂的我努力尝试着读懂这句话,不止一次,我怀着满腹疑问去问父母、问老师,他们淡然一笑:“将来你会读懂的。”再次与它相逢是在刺绣馆里。灯火幽暗,白色屏风上绣着一幅江畔苇丛图。“春来江水绿如蓝”,深深浅浅的细线,一面被簇簇浪花染得雪白,一面又将丝丝缕缕的苇草清晰勾勒出来。青青苇丛间,跃起一只雀儿,黄喙微张,似在怡然地轻歌曼舞。它羽翼丰满,细看,每一片青羽上又缠绕着无数密密匝匝的细线,泛起层层柔光温润着我的心田。旁边,又是这句熟悉的话语。芦花飘香,芦苇荡漾,这句话诠释了江水云烟的柔情吗?我艰难地猜度着,“天下”之味,岂是“眼前”之景能囊括的?看来,这种解读不够深刻。渐渐长大,我读到了余秋雨《山居笔记》中黄道婆的故事,对刺绣艺术也有了新一层的了解。然而,“以衣被掌天下”的这份从容气魄,无论我怎样设身处地地尝试还原,仍无法参透其中的奥秘。我决定再前往一次刺绣馆品味。这回,我来到了荷包专柜。不盈一寸半的荷包上,花蕾绣得缤纷。碧色布帛,浮起一盏白莲。胭脂色的细线,纵横穿插。微风拂来,荡开道道水纹,而那莲叶下,还影影绰绰地游着几条锦鲤,金黄、桔黄的鳞片彼此交叠。荷包迷蒙的画面两侧,再挂上一绺流苏,串上几颗璎珞,仿佛听得江南细雨敲荷叶的“叮叮咚咚”声。我惊异于刺绣能将转瞬即逝的自然之美刺上布匹,化作诗情画意的永恒。望久了,我渐渐能还原这位女子坐在绣台前微笑的愁容,一如千百年来所有的闺中女子一般。我也做了一回绣娘:铺开毡布,执起银针,将脉脉斜晖穿过针孔。抵住毡布,针尖微刺,利落一插,望着散乱的细线慢慢收紧、定形。绣久了,虽然腰酸、口渴,却浑然不觉,早已沉醉其中。这句话的含义,终于呈现在了眼前。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读懂它,它背后蕴藏的,是源源不断的文化洪流。温暖的中华刺绣文化给予了我宁静的力量。我尝试体会《外婆的手纹》中“外婆”可能有的心境,在绣艺的缓慢优雅中寻寻觅觅,古老的绣纹,静士的谈笑,如游丝一般合拢来,绾在一齐,沉下一片安详宁静。“松郡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含教育政策与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微生物资源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公园与地质公园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9猎人海力布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郑州电子商务职业学院《体育游戏组织与编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皖南医学院《软件项目》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南大学《乳品研究与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中国时政与翻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科技大学《水工程施工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小学课件人造卫星课件
-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 水土保持各种分级标准表与指标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7《巨人的花园》PPT课件(共2课时)
- 测绘项目收费标准2009
- 《成本会计学》习题集及答案
- 社区医院建设标准
-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自动提取税率计算】
- 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课件1画家故居
- 中国作家协会入会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