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10 兰亭集序_第1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10 兰亭集序_第2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10 兰亭集序_第3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10 兰亭集序_第4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10 兰亭集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兰亭集序学习目标学法指导1.了解王羲之、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2.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文中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3.品味其朴素清新的语言特色,体会“辞”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色。4.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变化及原因,体会作者在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1.搜集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知人论世,从而体会其写作文章的背景与心态。2.反复诵读,梳理课文,厘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3.借鉴文章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4.背诵全文,熟记文言现象,总结文言规律;体会其铺陈白描、讲求用韵等艺术特色。课前自主学习[资料助读]作者简介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书法家、文学家、书圣。世称“王右军”。王羲之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写作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城西南郊名胜,在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渚山。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人的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知识积累]一、成语积累1.崇山峻岭:高而陡峭的山岭。2.放浪形骸:行动放纵,不受世俗礼节拘束。3.游目骋怀:指纵眼四望,心胸开阔。4.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5.感慨系之:因感触而慨叹。形容感触很深。二、文学常识序“序”是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类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书序、赠序、宴集序。书序: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宽容〉序》《〈呐喊〉自序》等。赠序: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宴集序: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感慨,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并诗》等。[课文梳理]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①毕(

)至,少长②咸(

)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③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④映带(

)左右,引以为流⑤觞(

)曲水,列坐其⑥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⑦幽情(

)。全,都全,都高高的竹子景物互相衬托酒杯旁边深远高雅的情思2.是日也,天朗气清,①惠风(

)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②品类(

)之盛,所以游目③骋(

)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和风自然界的万物开畅,舒展3.夫人之①相与(

),②俯仰(

)一世。或取③诸(

)④怀抱(

),⑤悟言(

)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⑥形骸(

)之外。虽⑦趣(

)舍万殊,静⑧躁(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⑨之(

)既倦,情随事迁,感慨⑩系(

)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⑪犹(

)不能不⑫以(

)之⑬兴(

)怀,况修短随⑭化(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互相交往一俯一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相当于“之于”心怀晤谈,对谈人的躯体同“取”,采取,择取动求得连接尚且因发生,引起指自然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①悼(

),不能②喻(

)之于怀。③固(

)知④一(

)死生为⑤虚诞(

),⑥齐(

)彭殇为⑦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⑧致(

)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悲伤明白。一说是消解、释怀的意思乃把……看作一样虚妄荒诞把……看作相等虚妄之谈意态,情趣[基础梳理]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

(

)2.趣舍万殊

(

)“悟”同“晤”,面对“趣”同“取”,采取,择取一词多义数词,指数量少动词,把……看作一样形容词,一样名词,意态,情趣动词,得到名词,旁边动词,编次形容词,高形容词,长动词,修建动词,求得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定语标志,相当于“的”动词,拿来,取来动词,拉动词,延长动词,牵扯动词,引起,使出现动词,引用,援引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种类。它(曲水)的旁边。自然界的万物。3.或取诸怀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打算。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文雅,指文化或文人具有的文雅的特质。心怀。这次集会的诗文。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

)2.动词的使动用法引以为流觞曲水(

)喝酒使……流3.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

)(2)少长咸集(

)(3)死生亦大矣(

)4.数词的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贤士年轻的人;年长的人大事把……看作一样文言句式1.判断句(1)修禊事也

(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2.省略句(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2)引以为流觞曲水 (

)(3)列坐其次 (

)(4)悟言一室之内 (

)“……也”表判断“为”表判断句首省略主语“众人”“引”后省略代词“之”“坐”后省略介词“于”“悟言”后省略介词“于”3.倒装句(1)当其欣于所遇(

)(2)不能喻之于怀(

)(3)亦将有感于斯文(

)状语后置句,应为“当其于所遇欣”状语后置句,应为“不能于怀喻之”状语后置句,应为“亦将于斯文有感”课堂思考探究[整体感知]结构图解主旨探微本文以淡雅自然、清幽秀美的描写,起伏跌宕的情思,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和会中诸人的观感。文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作者对死生的看法和高旷的宇宙情怀,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的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任务探究]1.作者描写兰亭景色时突出了它的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感有何关系?【答案】突出了宴集之地风景优美,景物清新明朗,生机盎然的特点。这是作者“乐”的重要方面,也是引发“痛”的主要原因。2.统观文章的第三段,作者从哪四个方面感受到了人生之“痛”?【答案】①俯仰一世(生命短暂);②不知老之将至(人生无常);③情随事迁(美好消逝);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光阴易逝)。3.《兰亭集序》是一篇序文,它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之处?【答案】作为诗集序,本文具备一般书序都介绍的写作缘由、成书过程和本书意义,与通常的序文最大的不同是本文由事及理,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命的思考。4.如何对待生与死,这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认为,王羲之的生死观也值得商榷,因为他只看到了生与死,长寿与短命,而没有看到生命的质量和活着的意义。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谈谈你的认识。【答案】(观点一)我赞同王羲之的看法。道家“一死生”“齐彭殇”,完全否定死与生的区别,只是自欺欺人的虚妄之言。王羲之能对此提出否定,是正确的。他也因此感到人生短暂之悲,主张不应虚度人生。他的观点是积极的,他希望人们珍视生命,有所作为。(观点二)我认为王羲之的观点有不足。正因为人生匆匆,我们才必须“只争朝夕”;正因为人生苦短,我们才要刻意追求生命的永恒;正因为“痛死”,我们才“乐生”。但乐生不等于怕死,有时要宁可站着死。王羲之过于看重生命的长度而没有强调生命的质量。[随堂训练]一、情景默写1.《兰亭集序》中,作者与文人雅士们列坐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边,油然而生地表达自己幽深内藏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3.《兰亭集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当时贤人、雅士会聚的盛况,与《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意思相近。【答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二、文学常识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B.癸丑,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地支”中的“癸”和“十二天干”中的“丑”相配来表示年份。C.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漂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D.契:符契,古代符信的一种,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答案】B【解析】“十地支”“十二天干”错,应是“十天干”“十二地支”,且“癸”为十天干之一,“丑”为十二地支之一。三、文意理解5.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是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世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答案】B【解析】“因此要及时行乐”的说法曲解文意。通览全文,王羲之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众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对盛事不常、人寿难永的感慨,但是作者对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的思想是批判的,从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就是达观生死,积极入世。[文白对译]兰亭集序王羲之[根据译文写出原文]永和九年(353),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之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行修褉之事。众多贤士全来参加,少者老者都聚于一处。(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翠竹,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映衬萦绕在亭子左右,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列坐在水边。即使没有音乐伴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深远高雅的情思。这一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