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N文言文兴趣。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悟、情景体验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
“知音”深情。
评价设计:
采用《语文学习习惯观察量表》等对学生课堂上的常规、读书习惯、写字习惯进行评价。
(具体见效果分析)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
注释、联系上卜文和已有的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通过诵读
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受“知音”情深,感悟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导学单(见附页),布置预习,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导学单”要求完成预习任务。
前置性作业:
1.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联系注释等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
3.预习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困惑吗?请在课文中用“?”标注出来。
4.你知道什么是“知音”吗?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知音二
教学流程:
一、诗词积累,揭示课题
引导语: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犹如璀璨的L7
珍珠,熠熠闪光。瞧,这颗颗诗句的珍珠,你将它收^^(1)海内存知己,(
入囊中吗?
课件:出示诗句
有朋自远方来)
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尖问第(2)是谁写给好友
汪伦的诗?(4)句出自哪里?这些诗句都是有关什么的诗句。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则有关友谊的文言文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春
秋时候,出示课题:《伯牙绝弦》,学生读题。
2、解释绝弦。“绝”是什么意思?“绝弦”是什么意思呢?
课件:出示词语
现代汉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譬如:两个人两个人从此不再交往了
—绝交
从此不再交往了,叫做一一(生:绝交),作家、
作家、画家、书法家不再创作了
画家、书法家不再创作了,叫一一(封笔),电影—封笔
演员从此不再演电影了,叫一一(息影),所以,电影演员从此不再演电影了
----息影
不再弹琴了,叫一一(生:绝弦)。
【设计意图】课堂从描写友情的占诗词入手•,
检查的学生平日的经典积累量,有很自然地导入了课文;接着从课题入手,释题,激发了学
生的思维,“绝”字词语出示,增加了学生的积累量。
二、反复读文,读出韵味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预习三部曲:
这是我们的课前导学单。就是一个字“读”。谁
来试试。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两名学生读,教师评价。2、注意停顿,读的5奏美。
、根据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
知道学生读两个难读句子的节奏:3
1.”洋洋兮/若/江河”在兮后面停顿,因为兮,
感叹词,表示啊的意思,要拖长音。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这一句中的“谓”字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有三
个,(谓:①称为;②认为,以为;③评论。)
联系上下文是理解是“认为”的意思,“谓”“世”伯牙绝弦
之间停顿会更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C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
(二)仿师诵读,读出韵味峨峨兮/若/泰山!”豌/流水,钟子期
EJ:“善哉,洋洋兮/薪江河!”伯牙/
1.引导语:同学们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
所念,钟子期/必得w。子期死,伯牙/“
一样,光读通顺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
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组弦,终身施
奏和韵味。和鞠老师一起来读读这篇古文,好吗?不复鼓。海
两生诵读,教师相机评价。
2.结合这两位同学的朗读,自己练练读,争取读出古文的节奏美与韵律美,还可以想
象古人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动作。
学生自己练读,齐读。
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得出学习古文的方法:一是反复读,读出节奏美和
韵律美二是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理解古文。
【设计意图】有目的有层次第引导学生初读才
是最扎实有效的初读。教师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
学习古文的方法:
个读齐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
一:反复读,读出节奏美
生能准确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言文和韵律美。
的节奏美与韵律美。这个过程遵循了“只有明其意二: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
文理解古文。
才能读好文言文”的古文朗读教学规律,为下文的
精品细读打好了基础。此外,总结文言文的学习方
法,以学定教。】
三.读懂课文,感受知音
1.天籁声声:高山流水遇知音
引导语:几遍读下来,我们都己经知道了文章
写了哪两个人?【板书:伯牙子期】
读读第•句,你对他们有何了解
生回答。
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提问:你从哪个词读到了“擅于”?鼓琴就是
什么?指名读,齐读,读出他们擅长的特点。
2、斟字酌句,咀嚼词句意味
引导语: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哪些句子中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
你能体会出“伯牙善鼓琴,钟了期善听”?不着急,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在读一读,用“一一”划出来。
生画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
哉,洋洋兮若江河!
(1)提问: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这一句,读读这句话,想想你是如何体会出“伯牙善
于鼓琴,钟于期善听?”
学生交流。
追问:从哪个字上读到“心里想到?”【板书:(志”
学生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
(2)提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时钟子期的伯牙鼓琴,忐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脑中浮现出了什么样高山?
高耸入云、直插云霄、巍峨诧立、
学生交流,并读出泰山的雄伟磅礴,高大巍峨巍然屹立、雄伟挺拔、
味道。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词语。
提升语:你看,那么多画面,子期用哪一个词
表达出来的?(“峨峨兮”)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这就是古文的魅力。
提问:除了”峨峨兮”还从哪个词感受到山的高?(泰山)
学牛说出对泰山的认识?
总结语:精彩,这也就意味着伯牙琴艺的高超,子期的善听。学生齐读出泰山五岳之
尊的气势。
(3)提问:从钟子期的话中,哪个词中还能读出子期的善听?
学生交流。(善哉!)学生读出子期对伯牙的赞美!
追问: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句还有个语气词一一“兮”,为什么短短的句子连用了两
个语气词呢?
学生交流。(子期强烈地感受到了伯牙弹琴的内容)学生读出语气词的味道。
追问:细心的同学一定还发现,除了两处语气词,文章还出现了好几次“善”字,表达
的意思一样吗?
学生交流。(擅长赞美)学牛.发自内心地赞叹。
提升语:真好!同学们,读书就该像你们那
样,要从字里行间去体会,尤其是古文,宇宇珠
矶。从这句话中我们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
善听。
(4)提问:“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
洋兮若江河”这个句子你们有何体会,把你们的
体会用朗读表达。
课件出示。指名读。〔2人)
教师相机评价,并追问“江河”"洋洋兮”重点读的原因。
(江河: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洋洋兮:江河的宽广浩荡之气)
学生齐读:让我们一起读,读出了江河的那种宽广浩荡之气。
(5)提升语:就这样,子期陶醉在伯牙优美的琴声里,忍不住一次次地赞叹。
生齐读子期的话。
追问:大家发现了吗?这两句有什么特点?(字数一样,有叠词)太厉害了!这样对仗
的语言,读起来就琅琅上口。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全身心浸进入文本,初步感受知音的相遇之美。通过学
生品读语言、想象画面、深情朗读,品味文言文语言的精妙,感受知音的相遇之美。
3.角色体验,感受心灵的相通
(1)提问:善琴的伯牙,她的琴声中肯
定不止不只有高山流水。清你想象一下,伯
牙的琴声肯定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景色
呢?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2)师生共同合作完成角色体验:
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国语花
香”、“清风明月”。现在我就是伯牙,今日我诗兴大发,再次抚琴,志在鸟语,你钟子期
曰(生接说:善哉,啾啾兮若百灵!);
善哉,知我者,唯你子期也!我再次鼓琴,志在花香(生接说一一善哉,亭亭兮若牡丹!);
我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接说:善哉,徐徐兮若春风!);
我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接说:善哉,皎皎兮若圆明月!)。
皎皎明月,惟你子期懂啊!
【设计意图】对文本进行拓展补白,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形成“知
音”式的对话交流,既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文字表达的基础上进行角色体验,有助于对下文“必
得之”的深入理解,层层递进中感受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情缘。
4、拓展所念,品悟知音深意
过渡语:太妙了!不管伯牙弹什么,子期总能听懂,用课文的话说就是伯牙所念,钟子
期必得之。
课件出示
(1)品读所念,初悟知音。
1、结合刚才两句的理解,从这句话你又读
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
追问:“念”是什么意思,这个字与上文哪
个字意思一样?【板书“念”】
提升:文言文多有意思啊!不用的字也可以
表达相同的意思。
2、“必得之”这个“必”字你有什么体会?学牛交流
小结:确信不疑。(生读)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样的朋友,我们就称之
为一一知音。【板书:知音】带着这种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补充资料:
(2)追寻思念,感怀千古惆怅
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
出示课件:背景资料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他却始终觉
得无人听怪了他的琴声。如有一次在君
学生朗读臣饮宴上,伯牙入情地舛了他的成名大
,作《水仙操》,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
二丝亳兴趣。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
提问:此时,伯牙的心情如何?
首《高山流水》o这时,楚上君臣已经
喝得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
学生交流睡着了。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
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但他却万万没想
(3)切己体察,感动于一见如故、相恨甚晚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
个山野村夫,竞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过渡语:伯牙于是把这份惊喜和激动化作高山
流水在林间流淌。同学们,此时的伯牙多想对子期一吐心绪啊!如果你就是当时的伯牙你最
想对子期说些什么?拿起笔把你最想说的写在纸
上。(琴箫合奏的背景音乐)
学生写作,交流
师相机评价。
小结:古人往往以琴言志,表现高山,说明自
己有高山般的远大志向,表现江河,说明自己有
江河般的胸怀。那我们再来读读这高山流水,体
会伯牙的志向和胸襟。
学生个读,齐读
(4)吟读倾诉,感悟高远志向和胸怀
过渡语:这琴声,这心声,这情怀,子期
都听懂了吗?
出示课件。
学生再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小结:琴声也懂,心声也懂,志向也懂,
这等知音,才是真正的知音啊!(板书:知音)
【设计意图】此处通过背景材料的补充和交流体验,意在拓展“念”字的外延,让学生
真正理解到,不管伯牙念到什么,子期都能听懂,以此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到,伯牙与子
期那种心有灵犀的默契。
四、此恨绵绵:破琴绝弦祭知音
(1)引导语:(背景音乐《伯牙悼子期》)同学们,伯牙和子期也多么想永远像高山和
流水那样相伴相随。他们约定来年再在老地方相会,一年之后和中秋节,伯牙满怀欣喜,乘
着一叶扁舟而来。然而,然而,当他来到他们去年相会的地方的时候,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
人,而是子期冰凉的墓碑!此时,高山落寞,流水
无语。站在坟前的伯牙多想鼓•段琴给他的知音钟
子期听啊!于是,他拨动琴弦,把千言万语都化作
了琴声。你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了什么?
出示课件:(《流水》音乐)
学生交流。
引导语:悲莫悲兮生别离,只可惜,善听的子
期再也听不到这些了。你能把伯牙此时的心情读出
来了吗?
学生个读、齐读
课件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
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悟读"痛"一—摔断瑶琴凤尾寒
引导语:断的只是弦吗?碎的的只是琴吗?从
此还有人能知我之志吗?(擦去板节;志)还有人能知我之念吗?(擦去板巾;念)子期
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难觅啊!(擦去板书:知音)
学生齐读此句
追问:伯牙啊,你为何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呢?你不为高超的琴艺感到可惜吗?世
人从此将失去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了啊!
学生交流。
提升语:伯牙绝弦,那是绝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这真是一曲肝肠断,天涯无
处
觅知音啊!
生再次齐读此句。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教师洎染等手段,意在让学生走进伯牙内心,感受这种心
里落差,彻彻底底地体会那种失去知音的绝望之情,更加升华了情境。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升华认识
同学们,正是这一声琴碎,使得伯牙的琴
声终成绝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同
学们,我想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作业:
阅读班级邮箱中的小
人,你就可以称他是你的一一(知音)
故事——清朝冯梦龙《警
(再次板书“知音”)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世通言》里小说《俞伯牙
摔琴谢知音》,下节课和
知音难求,但我们依然将怀抱着愿望,在生命中同学比赛看谁讲的最精彩。
寻寻觅觅我们的一一
生齐读“知音”!
2.课后推荐阅读:清朝冯梦龙的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意在向学生渗透“知音”的思想,阅读作、业的布置,达成了有
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目地。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子期
知音
《伯牙绝弦》课前学情调研
《伯牙绝弦》学情调研工具
《伯牙绝弦》学情调研工具设计意图
1.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正确准确地朗读课文,把握
短文的节奏。
2.联系注释等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学生尝试自学,根据课下注样、
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预习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困惑吗?请学生质疑,说出自己个性化的
在课文中用“?”标注出来。问题。
4.我知道:摸清学生对“知音”的理解。
你知道什么是“知音”吗?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知音
《伯牙绝弦》学情调研分析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情调研结果如下:
第1题,对课文朗读的考察。《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所学的第二篇古文,
对于学生来说还足比较陌生的,但从文字上看,又足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属于学生
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学生能读通顺,错误集中在三句话的停顿上。
第2题,根据课下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
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等文章,而且就词句
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90%的学生能够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了解文章大意;
第3题,提出不懂的问题。问题集中在为何“子期死,伯牙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这就是小课的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工
第4题,课文内容深层的考察。从整体而言,超过70%的学生对知音的理解较为肤浅。解读
知音文化、对古典情怀的守护和守望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学情调研的结果来看,在本组教材“艺术”主题这•大背景下,对文本进行阅读教学,
让学生去品文、思意、悟情,并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读好文章成为一大难题。在教学时,要重
点让学生读,对短文读通、读响亮、读出节奏美。指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揣摩作者表达方
法,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和音乐
艺术的无穷魅力。此外,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可以烘托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悟懂知音
文化。
《伯牙绝弦》教学效果分析
我执教的课题是《伯牙绝弦》,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突出了“品文言味,悟知
音情”的教学特色,下面就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进行说明。
一、多角度分析教材,目标得当
《伯牙绝弦》是鲁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短短5
句话,77个字,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
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走近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其学习要求是“让学生感受文言文
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
习文言文打下基础”。根据课文的特点我预设了如下学E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下文言文兴趣。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悟、情景体验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的
“知音”深情。
确定了教学难、重点:
1.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
注释、联系上下文和已有为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通过诵读
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受“知音”情深,感悟艺术的魅力。
从实际上课效果看,学生目标达成度较高,教学难点得到了克服。
二、调研分析学情,以学定教
这篇文言文是学生学习的第二篇占文,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他们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
较强,这次授课的五年级一:班,学生朗读能力强,乐读,乐问,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新
知的愿望。
针对学情,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师主要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
法,和''点拨引导法”等,学生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一一
再读一一细读一一精读一一美读一一熟读成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悟
相结合,采用情景引领,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
学生体验到学习占文的乐趣。
三、分析各教学环节的目标达成情况
主要教学环节该环节的目标达成情况
此环节增加了学生课外诗
第一环节诗词积累,揭示课题词的积累量,引领学生理解课
课堂中从描写友情的古诗词入手,检查的学生平日的经典题,自然地导入了课文。“绝”
积累量,接着释题,理解课题的含义,并积累“绝”的词语。字词语出示,丰富了学生词语
的积累。90%以上的同学对学习
产生了兴趣。
通过检查,评价学生的预
习情况,发现95%以上的学生
第二环节反复读文,读出韵味
能够流利朗读,朗读的错
(-)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误集中在两句重点句的节奏朗
检查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
读上。“谓”字的理解,90%学
通过课前导学单的导学,通过检杳朗读,充分了解学情,
生轻松掌握。
以便在后面教学中能够做到“以学定教”。
在教师领读环节,层层推
(二)仿师诵读,读出韵味
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
引导学生跟着教师模仿朗读,读出古文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准确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
学习方法的总结意在让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学生感悟文言文的节奏美与韵
律美。为下文的精品细读打好
了基础。此外,总结文言文的
学习方法,以学定教.
第三环节读懂课文,感受知音该环节达成了以下教学
1.天籁声声:高山流水遇知音目标:
聚焦首句,文章第一句是呈现知音的“志趣相投”,解读一、该环节很好地体现了
“善”,指名读,齐读,读出他们擅长的特点。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
2、斟字酌句,咀嚼词句意味学生全身心浸进入文本,初步
充分实现课程标准中“在读中悟,以悟促读”的教学思想。感受知音的相遇之美,学生通
关注语言表达特点。第二、三、四句是呈现知音的“心灵相通、过品读语言、想象画面、深情
互为激赏"。本环节通过“善”“善”之异的点拨、“志”“念”朗读,品味文言文语言的精妙,
之同的钩沉、还有“高山”意象的咀嚼、两个语气词的品味等感受知音的相遇之美,实现了
等“意像情味之悟”,以及通过不同层次、逐步推进的朗读,让利用课文教语文的教学观。
学生从读通到读好再到读懂,最后读出情味。二、文本进行拓展补白有
3.角色体验,感受心灵的相通效地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
此环节必要的拓展延伸:善琴的伯牙,他的琴声一定不只结构之美,既让学生在熟练掌
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俞伯牙的琴声还握文字表达的基础上进行角色
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体验,有助于对下文的深入理
“鸟语花香、清风明月”这样的场景进行句式练习。解,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
4、拓展所念,品悟知音深意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同时资料
及时地补充伯牙子期相遇相知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的补充,帮助学生体会伯牙与
行课堂小练笔,层层深入,充分体味“知音”。子期的默契。借着这些层层点
化,学生终于悟向了“知音二
第四环节此恨绵绵;破琴绝弦祭知音该环节达成了“感悟课文
教师通过补充资料、教师渲染等手段,让学生走进伯牙内伯牙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的
心,在学生反复地朗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教学目标,学生在读与悟中,
绝弦,终身不及鼓”中,让学生感受相遇之美和失友之痛的心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难重点。对
理落差,学生彻彻底底地体会那种失去知音的绝望之情,更加于伯牙“破琴绝弦”谢知音的
升华了情境。方式,学生在角色转化中感知,
以情化之,以心化之,解读了
知音文化。
在课堂学习即将结束时,向
学生渗透“知音”的思想,并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被90%以上学生接纳。
教师课堂总结:追寻知音。阅读作业的布置,引导学
语文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推荐学生课后生结合本堂课的学习,更好地
阅读清朝冯梦龙的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进行延伸思考、感悟,达成了
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的教学目标。
《伯牙绝弦》教材分析
我对教材的分析主要列出了教材的课文系统(单元课文名称及主要内容)、助读系统(单
元说明、课文导读、课下注释的相关内容)、练习系统(练习涉及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并分析其在教学内容方面呈现出的整体指向。
教核心内容分析教学内容
材内指向分析
容
本文是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共有教材规定了
四篇课文,《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教学的重点。通
其中,《伯牙绝弦》、《月光曲》是略读课文。过对本单元教材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对话的的分析可见,教
过程。从整组教材来看,本组教材是以“走近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学内容的指向
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每篇课文都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是:
折射出艺术的魅力。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操1.让学生感
受文言文的语
课和在写作时如何展开想象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融合在一起表
言,了解祖国悠
文系达感受的方法。
久灿烂的文化;
统《伯牙绝弦》这篇课文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
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2.进一步培
育热爱祖国语言
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文字的思想感
全文共77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情,并为初中学
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伯牙绝弦》一文,以习文言文打下基
础;
文字的质地论之,属妙品;以文学的气韵论之,属神品:以文化的神
采论之,属极品,
3.同时感受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朋友间相互理
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人生苦短,知音解,相互欣赏的
纯真友情以及体
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
会音乐艺术的无
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
穷魅力:
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
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本课在整组
教材中起到了提
纲挈领的作用。
《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
于盲姑娘地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
这个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
力和卓越才华,同时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诞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
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蒙娜丽莎之约》通过“我”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排队看《蒙娜
丽莎》并深深地被达芬奇的画技所征服的事,赞扬了达芬奇的画给世
界人民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赞扬了他非凡的创作力。
《我的舞台》讲述了作者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成长的故事,
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同时,作者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单元导语:
第二组
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
是一首歌、一幅画,也可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
助有艺术的地方就有美本组课文将带你走迸艺术的百花
读系园,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
统
各种艺术彩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学习作
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如果有条件,可以
通过阅读和其他栗道更多地了解艺术
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我们身边的种种艺术,一方面启发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从我们的身边去发现去寻找,感受艺
术的魅力,受到美得熏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
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身边的艺术”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
以及写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写自己喜欢的一件
艺术品或写•次艺术欣赏活动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欣赏艺
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技。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资料袋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
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尿秋》等古书
练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举
习系
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
统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
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
“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从上述课后的练习题来看,练习系统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
1.能够通顺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文言文。
2.能够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句子的含义。
3.能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小故事,加入适当的描写,把故事讲
得生动感人。
4.资料袋的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音”文化。
《伯牙绝弦》拓展资源
(-)伯牙简介:
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苟子•劝学篇》
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如林”,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
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
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岛悲呜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俞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
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于期》。
(二)语文大观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
☆士为知己者
☆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酒逢知己千杯少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儿人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酒逢知己千杯少。
古今交友的成语
莫逆之交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患难之交
(三)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r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r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
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
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才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
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借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
当做他的知音。“复”,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
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2)对词语的理解。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
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四)词语积累
明月皎皎白雪皑皑清风徐徐波涛滚滚流水淙淙春雨绵绵
雷声隆隆炊烟袅袅芳草萋萋云雾蒙蒙杨柳依依霞光灼灼
(五)伯牙悼子期的短诗
传说,子期死后,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对子期的坟墓,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
自己鼓琴,子期听琴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p6u)±,惨然伤我
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六)故事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一一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作品原文】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
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
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
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各随尊
便。正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
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沏广荆州府之地也。那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
大夫之位。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
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当时从陆路至于郢都,朝见了楚王,致了晋主之命。楚王设宴款
待,十分相敬。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然虽如此,各事
其主,君命在身,不敢迟留,公事已毕,拜辞楚王。楚王赠以黄金采缎,高车驷马。伯牙离
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L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从水路大宽转而回。乃假奏楚王道:"
臣不幸有犬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假臣舟楫,以便医药。"楚王准奏,命水师拨大船二
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晋国来使,副船安顿仆从行李,都是兰桃画桨,锦帐高帆,甚是齐
整。群臣直送到江头而别,
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伯牙是个风流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张一片风
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日中
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时,风恬浪静,雨
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
内:“待我抚琴一操,以遣情怀。”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
弹出一曲。曲犹未终,指下“刮剌”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
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册头答道:"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并无人家。
”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
变,有弦断之异。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哦,我知道了,想是有仇家差来刺客;不然,
或是贼盗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叫左右:"与我上崖搜检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
苇丛中!”左右领命,唤齐众人,正欲搭跳上崖,忽听岸上有人答应道:“舟中大人,不必见疑。
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柒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君
雅操,少住听琴。”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
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门内自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位静更深,荒
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止住左右不要罗喧,走近舱门,回嗔
作喜的问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那人道:"小子
若不知,却也不来听琴了,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
命蚤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绝了琴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系统技术服务合同
- 木工承包协议合同
- 个人担保贷款合同样本
- 智能机器人开发生产合同
-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含教育政策与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微生物资源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公园与地质公园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9猎人海力布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郑州电子商务职业学院《体育游戏组织与编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皖南医学院《软件项目》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小学课件人造卫星课件
-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 水土保持各种分级标准表与指标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7《巨人的花园》PPT课件(共2课时)
- 测绘项目收费标准2009
- 《成本会计学》习题集及答案
- 社区医院建设标准
-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自动提取税率计算】
- 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课件1画家故居
- 中国作家协会入会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