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培训教案模板6篇_第1页
小学音乐教学培训教案模板6篇_第2页
小学音乐教学培训教案模板6篇_第3页
小学音乐教学培训教案模板6篇_第4页
小学音乐教学培训教案模板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教学培训教案模板6篇

小学音乐教学培训教案模板1

音乐教案一竹马—小学音乐教案—模板

课题

第六课:草原就是我的家共四教时第二教时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达对祖国美

好的大草原的热爱,感受4/4拍的强弱规律。

2、学会用蒙古舞的基本动作(骑马步)感受“骑上小红马)

的风格。课前准各

草原图、双响木、串铃、强弱圆圈等教学重点

学会各种骑马动作,学会演唱歌由《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难点

演唱时正确地换气;会对歌曲进行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到祖国北方内蒙古大草原去看看美丽的草原风光,

唱唱动听的草原歌曲,跳跳欢快的草原舞蹈,大家准备好,上马

出发!二、练声1=D2/41111|111|3333|3—12222|

2—13333|3—|1111|

111|3333|3—|2222|2232|1—|10|

1)边唱边做骑马律动。

2)移调上升,位置唱得高,有弹性。三、学习骑马律动

1、瞧,美丽的大草原到了,想不想骑上小红马在草原尽情地

玩/不过骑马很有讲究的,老师教你们几个骑马的动作。

1)慢骑2)快骑3)曲膝骑4)十字步骑5)策马扬鞭

2、在音乐伴奏下,启发学生想象在大草原上蒙古小朋友骑马、

跳舞的情景,把学过的动作自由组合,即兴表演。四、唱唱

下面让我们在大草原上唱一首《草原就是我的家》1、听范

唱,2、指导学生知道这首歌是4/4拍,强弱规律是:强、弱、次

强、弱(出示圆圈)3、用适当的动作来感受4/4拍的强弱规律。

4、按节奏朗读歌词5、学唱歌曲1)用“噜”高位置模唱。2)

轻声演唱歌词。

3)和老师一起有表情演唱。6、歌表演

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配合老师教的动作进行表演。(小草、

蒙古包、小花、骑马、跳舞、伴奏)五、跳跳:

我们的快乐一刻到了,变队行。

在祖国大草原上让我们一起跳一个集体舞《草原小骑手》六、

总结:

今天我们在辽阔、美丽的大草原上尽情唱歌、跳舞,还骑了

小红马,现在,我们一起跨上小红马回家喽!

(骑马律动中快乐地出教室)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高位置演唱的习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很快地理解歌词、记忆歌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北京喜讯到边寨

第6周第2课时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2、复习唱好《小小花伞》3、

聆听《东北秧歌》

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小小花伞》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

彝族音乐风格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

爱祖国的情感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

烈。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畲族儿童喜爱演唱的歌曲《小

小花伞》,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二)

开始上课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3、过

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

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7、聆

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10、动作分解教

学……11、结束。

课题

LeonThree第2课时复

备教学目标

thewordsinthisthespellingrules:oueaooers

talk.教学重点

Maserthedialogue.教学难点

Masterthedialogue.策略方法

Words'inandtape.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Stepl3'

Step28'

Step316'

Step47'

Step56'

1、SinganEnglish、GreetingRevision

[1][2][3]下一页

《黄莺鸟》教学设计教学理念

音乐以优美的音响、丰富的和声、生动的节奏给人们以赏心

悦目的形式美。它为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感受对象。音乐课程

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

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在本节以欣赏为

主的音乐课中,我不仅使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音乐美,而且力

求在教学上也体现音乐美,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1、感受课堂教学结构的节奏美。

音乐的节奏给人以生动、协调的美感。音乐课的课堂教学结

构如能体现出各种节奏美,这堂课就会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我在

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处理方法上尽力做到主副相宜、难易相配、

长短交替、动静结合,使整节课形成错落有致的节奏美。2、感受

课堂教学方法的立体美。

音乐用它丰富的和声给人以和谐、均衡、多层次的立体美感。

在教学中,我针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音乐技能,用不同的

方法、从不同层次、多角度地去感受、认识它,使它得到较圆满

地解决,这就使教学有一种立体美感。3、通过表现音乐体验创造

美。

创造是思维、智慧地表现,理解是创造地基础,而创造又使

理解更为深刻。创造作为课程标准中一大领域。在本节课上,我

尽量让学生有机会表现和创造音乐,一方面可使学生从理智上更

深刻地感受音乐,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获得创造地愉悦美。

年级:四年级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合奏《瑶族舞曲》,使学生体会民乐器乐曲

丰富的表现力,从而进一步产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

2、欣赏不同演奏形式的《瑶族舞曲》,增强学生感受听辨

音乐的能力。3、指导学生运用以学习过的乐理知识进行音乐的拓

展。

教学重点:通过感受《瑶族舞曲》不同版本的演奏形式,明

白音乐情绪能随着音乐要素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

教学难点:运用《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尝试创编歌词。

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师生音乐问好二、复习

1、教师提示: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两首曲子。请同学们分别

说说他们是几拍子的?表达了什么情绪?

2、复习演唱《摘草莓》(2/4拍欢快)3、吹奏竖笛曲《我们

的田野》(2/4拍优美)

4、教师小结:这两首相同拍子的曲子表达了不同的情绪,那

么除了拍子以外还有哪些因素能表达音乐不同情绪?三、欣赏教

1、初次聆听《瑶族舞曲》

导入:请同学们来欣赏《瑶族舞曲》(多媒体出现主题画面)

听听想象:请分辨出它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表达了什么

情绪?2、教师介绍《瑶族舞曲》

3、学生再次聆听乐曲并区分段落和情绪(出示主题一2/4拍

和主题二2/4拍乐谱)。4、聆听不同演奏形式的《瑶族舞曲》,

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器乐演奏乐曲的表现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

感受和比较能力。

5、教师用葫芦丝吹奏主题一和主题二6、师生用竖笛和歌声

熟练掌握两个主题

(1)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首乐曲会有不同的情绪呢?(2)学

生分组讨论

(3)教师引导得出:旋律、速度对音乐情趣产生的变化和影响。

7、教师小结:歌曲两个主题正是因为旋律、速度、演奏乐器

的音色的不同,才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绪变化。说明,音乐要素

发生变化时,音乐的情绪也随着变化,音乐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

力。

四、拓展创造表演1、分组讨论,给主题旋律添歌词

2、分组展示:试着唱唱自己创作的歌词。3、评价:小组互

评、自评。3、请学生用器乐表现主题旋律(1)器乐小合奏(2)

表演伴奏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

琴等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来表现各民族人民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

演形势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

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在五年级里我们将会给大家介绍更多的民族乐器和器乐曲,让同

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小学音乐教学培训教案模板2

《同一首歌》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同一首歌

2、表演歌曲《小酒窝》

3、欣赏乐曲《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同一首歌》,让学生体会歌

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

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

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同一首歌》,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

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

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同一首歌》增强学生学习音

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

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器乐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la、mi三音

进行练习)

-:解疑合探

1、学生交流,可动可唱)

2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随音乐拍手感

觉)

3、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1)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用lu哼唱:重点:3106|30|5305|60|

5、节奏朗读歌词(重点读准:左边0一|个0|右边0

一I个0I读准八分休止处)

6、录音,轻声跟唱。

7、教师范唱(学生边轻声随唱边拍手)。

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

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可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9、轻声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分组排练表演唱。

11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

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聆听《同一首歌》

1、导入: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

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2、听歌曲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感觉象即可)幻灯出

示歌词

3、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5、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6、编创与活动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当你听到时用动作

或打击乐表示。也可用竖笛参与演奏。

8、自编动作表演歌曲《同一首歌》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

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我的祖国》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的祖国》

2、表演歌曲我的祖国

3、音乐知识:四分、二分音符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我的祖国》,引导学生认真

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

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我的祖国》,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的祖国》增强学生学习音

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

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la、mi三音

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谈话、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

风土

人情,并配以《我的祖国》伴奏音乐)

教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

——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

什么情景?

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我的祖国看光盘影片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

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

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

情景中去。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

配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5、6”三个音。(学生

唱)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教师弹一组,学生按节奏唱一组,一

接着一个。

(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

解音的高低。)

3、加上时值唱一唱365-625一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

符(由节奏入)

一读一读唱一唱边拍手边读

4、节奏游戏找妈妈

将《我的祖国分割成卡片,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别贴在

黑板

上归类,边听音乐边贴,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贴

得快,贴得最正确

《大中国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大中国

2、学唱歌曲《大中国

3、表演歌曲《大中国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大中国整聆听音乐作品中具有鲜明的地

色彩的内蒙古民歌的音调,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

动,二、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大国导学生认真仔细

地聆听音

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三、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

现体

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大中国进行表演。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大中国》品的兴趣,提高学

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

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4:柯尔文手势复习唱“3、5、6”三个音。

二:新课学习:

聆听

1、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你仿佛看

到了

什么情景?)

2、听主题曲调,(情绪怎样?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出示

主题

曲调,学生看曲谱再听音乐,并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乐

的风

格。

3、听全曲。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速度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师生交流答案:

题变化发展。

4、听全曲。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简单编讲故

事《草原巡逻兵

5、完成课本二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

教师简单介绍“笙”的性能。

(二)新歌学习

1、导课: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师:《草原上》这首歌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下面我们再来

一首蒙古族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他的情绪是怎样的?(听

唱录音,学生体会歌曲情绪。)学生自由回答

2、听音乐,表现了小牧民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随音乐自由编创动作表演,老师适时指导。(师生一

起随

音乐表演)

4、学生跟着范唱录音轻声演唱。(唱准八分休止符和倚音)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边唱边用动

作表演,表现出小牧民自豪、欢快的情绪。

友谊

《噢!苏珊娜》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同伴进行曲》

2、学唱歌曲《噢!苏珊娜》

3、表演歌曲《噢!苏珊娜》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同伴进行曲》,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

品管乐器(包括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及灯击乐器)演奏的进行曲。

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二、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噢!苏珊娜》,引导学生

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素材精练,易唱,易记,

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对朋友的真诚的

情意,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

三、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

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噢!苏珊娜》,并进行表演。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噢!苏珊娜》增强学生学习

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

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复习前课内容吹奏学生自己作品进行

练习)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同伴进行曲》

1、导入:(复习歌曲“郊游”,)

2、谈话:秋天,秋高气爽,秋色怡人,真是交游的好时光,

我们结伴去郊游好吗?在郊游前,先听音乐,进行列队表演,但

得听出这段音乐是齐步走还是跑着走?

1)初听,听后交流,介绍创作背景

2)复听a、b段,边听边看图形谱,听后说说两段情绪是否

相同?

3)分组讨论:用不同手段进行描述(提示:可以表演、画图、

语言)分组展示、学生评价

3、听c段音乐,(设问:这段音乐与前面两段音乐中的哪一

段相同)

4、复听c段音乐,画图形谱。

5、师:队列开始,请小朋友们进行队列变化表演。

(二)学习新歌《噢!苏珊娜》

1、图片出示“牛仔”(学生交流、思考)听音乐,学生自由

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2、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噢!苏珊娜》(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

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歌中说他们去探望朋友们,说明他们怎样?应用什么情绪

来唱?用欢快的情绪完整地唱一边。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

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小牧笛》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牧笛》

2、表演歌曲《小牧笛》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小牧笛》,引导学生认真仔

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欢乐、活泼,素材简练、朴实,

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的纯朴真挚的感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

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小牧笛》,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外牧笛》增强学生学习音乐

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

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复习前课内

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

6、1、2三音进行练习)

三、新课教学

(-)听辨“612”

1、师:我们来进行个游戏,看哪个小朋友的耳朵灵,听得准

出示“612”唱一唱

2、进行听辨:要求:当你听到弹奏的是上面一个音时请站起

来,听到弹奏的是下面一个音是坐着不动。

3、两条曲调分开进行听辨完成后,跟琴唱一唱

4、上、下两个音分两次跟琴唱一唱,以体验两个音的高低。

(二)新歌教学

12音乐表演吹笛

56、导入:谈话:、初听范唱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听

后回答问题)师生一起随)结合节奏练习进行拍手练习(在音乐

伴奏下进行拍手练习))出示大歌片《小牧笛》)竖笛演奏《小牧

笛》旋律)学生轻声跟唱(四度音程要唱准)、简单表演歌曲《放

牛山歌》)边唱边即兴表演。2)教师H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妈妈的歌

第一课时《妈妈的心》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妈妈之歌》

2、学唱歌曲《妈妈的心》

3、表演歌曲《妈妈的心》

4、音乐知识:掌握四分休止符,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5、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妈妈之歌》,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

音乐作品漩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充分表现了母子间的真挚。

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初步感受音乐作

品中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

孩子深情的回报。

二、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妈妈的心》,引导学生认真

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

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在音调上节奏

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

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

三、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

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妈

妈的心》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

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

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

6、1、2三音进行练习)4: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

节奏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导入(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知道妈妈的心中最

牵挂、最关心的是谁?生:自由回答)

2、放录音,(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妈妈的心》,听后

说说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用什么速度演唱?听后交流)

出示大歌片《妈妈的心》听录音范唱两边,学生轻轻跟着录

音哼唱

注意区分:53|230|

妈妈的心里

3、入四分休止符

(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0”?板书“0”简单介绍:休

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就是用“0”表示,“0”

是四分休止符(板书)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

都是一拍。)

4、念与拍:xx0Ixx0II

0xx|0xx||

2)再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3)讨论:这首歌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

的心里状态?

结论:这里四分休止符表达出儿女与妈妈心心相印之情

4)竖笛演奏《妈妈的心》旋律

5)学生轻声跟唱(注意四分休止符的停顿)

谈话: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

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吗?

5、教师范唱

6、分段练唱再连起来唱(教师弹旋律,学生用打击乐进行合

作排练。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跳,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

乐器伴奏,表演《妈妈的心》)

三、欣赏《妈妈之歌》

1、导入:(老师又带来一首《妈妈之歌》,听后说说歌曲又唱

了什么)内容?

2、初听(师生交流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3、介绍(师:这是一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

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歌中

以“阿哈巴拉调“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4、复听(设问:这首歌是男声唱?女声唱还是童声唱?

学生交流)

5、再次复听

6、学生跟录音轻轻哼唱自已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母亲的

深情。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

2、情景表演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3、选用内容:用竖笛演奏歌曲为表演伴奏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引导

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优美、抒情。歌词

寓意深刻,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旋律呈现起伏,唱出了主人公对

妈妈的一片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要让妈妈好好安睡的内心情

感的流露

二、引导学生进行教室环境的布置,服饰等、创设情景,学

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与歌声来表现

体验自己的情感,三、引导学生用竖筲演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

篮曲》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

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

6、1、2三音进行练习)4:听辨音的高低,并由低到高排列唱

一唱

1)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在比赛前先来唱一唱下面几个音。

出示:612356要求:学生边做手势边唱

2)教师弹奏以上几个音让学生听辨,并一一找到图上的卡通

人物。

3)按卡通人物的大小高低,排列出音的由低到高并唱准

4)学生板书,其他学生板书在自己的课本上将音由低到高按

顺序排列书写,并用手势配合唱准“612356”的音列。

二:新课学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导入:(讲故事,放背景音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伴奏)

2、出示大歌片,(听范唱录音,学生交流:你能用动作来表

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吗?)

3、听录音,(学生自由表演。听后说说是谁在唱摇篮曲?唱

给谁听?

学生交流)

4、竖笛演奏《妈妈的心》旋律,再轻声跟琴唱旋律(唱准低

音“5”、切分音、“2”时值唱足)

5、放录音,轻声哼唱(最后的哼鸣音要唱准,唱的时候,眉

毛稍微抬起一点

6、谈话:1)这首歌曲是小朋友看到妈妈工作很辛苦,因为

劳累而睡着了,于是把桌子当成摇篮,边摇边唱,说明小朋友怎

样?学生交流

2)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和表现夜晚的宁静,应该用什么

情绪演唱?速度呢?(多媒体出示,让学生选择)

7、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8、看歌词,设问: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学生交流,改编成故

事讲给大家听吗?学生讲故事,老师放背景音乐

9、你能把刚才讲的故事进行情景表演吗?(提示:表演中有

几个动作?分小组合作进行情景表演设计)

10、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师:看到妈妈工作得这样辛苦,我们除了给妈妈唱摇篮曲,

还应该怎样做?

学生交流(不再麻烦好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体歌表

演《不再麻烦好妈妈》。

小学音乐教学培训教案模板3

音乐教案一《童年》—小学音乐教案.模板

第一课童年教学目标

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

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

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

联系。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

力。教学内容

聆听《童年的回忆》教学基本要求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基本要求编创与活动

表演《摇啊摇》表演《小酒窝》

教材分析

・钢琴曲《童年的回忆》

这首通俗钢琴曲音乐清新潇洒,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抒情

性。作者为法国的图森。经钢琴演奏家理查•克莱德曼的演奏,

这首乐曲和其他同类的乐曲(如《水边的阿第丽娜》)同时流传世

界各地,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

当乐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时,A段欢快的旋律

又骤然响起,乐曲进入再现部,最后在琶音和弦的衬托下,再度

奏出B段的抒情动机结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忆绵绵

不断。

・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

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

远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

“”节奏多次出现,增强了弱拍上的力度,给人以爽朗明快的感

觉,儿童们的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

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哈哈”的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

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

笑脸。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进达到高音区形成

了歌曲的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的心情。

这首歌曲在1980年全国第二次〃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

奖。

曲作者一郑律成(1918-1976)生于朝鲜南部,自幼喜爱唱歌。

当时朝鲜处于日本侵略者统治之下,1933年随亲人来中国参加朝

鲜革命组织,同时坚持学习音乐。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参加抗

日宣传活动,1937年到延安学习工作。1950年入中国籍。作有300

多首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均是知名之作。

,歌曲《摇啊摇》

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

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一只馒头一块糕”歌词用上海方

言,非常口语化,好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具有

摇篮曲的特点。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

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在

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的心情释放出来。第二乐

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五度和七

度的音程大跳,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歌曲的末句

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

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4.歌曲《小酒窝》

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五声羽调

式。曲调富有浓郁的民歌风格,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富有

童趣,抒发了在温馨家庭中孩子甜美勺活的欢乐心情。第二乐句

在第一乐句上进行了上移五度的旋律模进,并分别运用了富有弹

性的顿音演唱效果,欢快的情绪,即刻在我们面前浮现出一个长

有小酒窝、甜美欢笑的可爱儿童的形象。第三乐句出现了八分休

止符和带装饰音的相间的间奏,在形象与情绪上更显天真活泼,

“爸爸也喝”、“妈妈也喝”真实地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给予自己

的爱而掩饰不住内心喜悦心情的流露。歌曲的结束句重复了第四

乐句,在尾音上以高八度出现,使全曲在舒心欢笑的歌声中结束。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音。3、背唱《摇

啊摇》,并进行表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

1、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

问学生歌名。2、唱一唱。

三、提出本学期要求1、分组

2、宣布平时戌绩记载项目(采用竞赛法)3、常规教育四、

新歌教学1、导入:

听《劳动最光荣》,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听《共产

儿童团歌》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听《摇啊摇》说说乐曲

情绪,并用动作表演。2、出示童谣学生朗读

3、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

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4、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5、放《摇啊

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6、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

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用'LU'哼唱。

7、放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让学生发现最后一句唱2边。

8、再跟唱一边,找一找难唱处,重点练唱:3516|55|

摇到外婆桥

跟琴模唱,要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5拍时

值唱足。9、连唱

边唱边用动作表演(即兴表演)10、跟唱歌谱五、编创与活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学生评价4、出示:

365|365|3516|55|

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5、一

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

摇》的意境。7、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六、小

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

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教学过程:一、组织

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童年的回忆》1、导入:

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

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放背景音乐)2、初听音

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3、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

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板书:

快慢

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七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

行对比,引出“中速”并板书。4、再听《童年的回忆》

说说第1、2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

绪怎样?

完成书上练习。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

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2、初听歌曲

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幻灯出示歌词

3、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5、谈谈对歌

曲的感受:

A、流畅的三拍子曲调,你想象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

B、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景?C、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你感

到幸福吗?6、编创与活动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当你听到时用动作

或打击乐表示。放录音,学生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四、听辨练

1、用LU模唱356三个音

2、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

示并用LU模唱。355356533663五、小结,师生再

见。

第三课时教学要求:演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教学过

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摇啊摇》边唱边表演三、新歌教学1、导入:

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

老师有一首歌,请小朋友听听又是怎样的呢?2、听录音学

生交流

3、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边听录音边

按一二击拍。4、用LU哼唱

重点:3106|30|5305|60|5、按节奏朗读歌

词重点读准:

左边0一|个0|右边0一|个0|

读准八分休止处6、放录音,轻声跟唱。找一找喜欢唱的歌

词,并唱一唱。找一找难唱句,大家一起练唱°教师范唱AB两

句,各4小节。

设问:A请大家仔细听,老师唱的两句歌词有什么相同和不

同?提示:歌词、节奏、曲调。

设问:B听我唱曲调,你能听出曲调中出现最多的音是哪几

个音吗?重点练唱:

3106|30|5305|60|左边一|个|右边一

I个I

唱准八分休止处,采用跟唱法。]7、连唱

唱到“呀子喂”处与同桌互相拍手,节奏为“xxx”让

学生编创其他节奏型边唱边拍手。

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

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可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9、跟老师

轻声唱歌谱。10、分组排练表演唱。

分组展示

师生评价。

四、小结,师生再见。

一、师生问好二、欣赏

音乐是美好的,他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带给我们快乐。今天

老师要送给同学们几首歌曲,希望同坐们天天快乐c下面,请同

学们和老师一起走入歌曲的世界吧。(放歌曲录象,)

同学们的音乐表现力真是好极了,大家都感受到歌曲带给我

们的活力。在这几首歌曲中,有儿歌、童谣,也有校园歌曲,他们

都来自于祖国的宝岛一一台湾。三、认地图(出示地图)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能在中国地图

上找到他吗?

上节课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一些关亍台湾的资料,谁愿意把你

收集到的与我们大家共享。台湾有许多名胜,如日月潭,阿里山,

其中最神奇的就是美丽的蝴蝶谷了,我们一起到那里去看一看吧。

(录象《蝴蝶谷》)

蝴蝶谷美不美呀?谁愿意在这优美的歌曲声中背诵课文《台

湾的蝴蝶谷》?

真棒,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只蝴蝶,不过这只蝴蝶有些特别,

请你们注意看,注意听。[教师范唱]下面请小朋友一起来认识这

只蝴蝶。请你们轻轻跟着琴哼唱。

同学们唱得很好,老师再给学生们提几点要求。

(①2节拍一换气;②2拍脱够;③附点节奏;_的附点节奏

要唱准;④在演唱歌曲时,第一、二句要平稳一些,像叙述一件

事情,(教师示范一句)第三句要热烈一些,热情一些,谁来试试?

(找一学生试试)真好,现在请同学们用最最深情地歌声来演唱。

你们的歌声像蝴蝶一样美,你们愿不愿意做一只美丽的蝴蝶,在

歌声中翩翩起舞?请你带上你的指环蝶,以小组为单位,排练歌

舞《蝴蝶》。(学生准备,学生表演)

孩子们,你们飞呀飞,飞到哪儿云?(台湾)那么你是不是

有话要对台湾的蝴蝶,小朋友说呢?请你把要说的话写在指环蝶

上,然后站起来,大声说出来,并把它贴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

好了,孩子们。让我们这一只只可爱的蝴蝶随着优美的音乐,

飞出教师,飞进自然中吧。

教学内容

1、听音乐猜迷语

2、欣赏山东迷语歌曲《猜谜谣》、云南歌曲《猜调》、以及安

徽的黄梅戏《对花》,了解各地的民族风情,及音乐特点。教学

目标

1、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聆听世界名曲,开拓学生音

乐视野。

2、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的形式欣赏多首民族歌曲,开阔学生

的音乐视野,增加对各地民歌的了解。教学工具

钢琴、音响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导言: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师说谜面,生猜测。

二、听音乐看表演,猜动物

师:狮子王今天要在森林里开一个party,小动物们都陆陆续

续地赶来了,听!谁来了?让事先安排好的几位学生听音乐(法

国圣桑的《乌龟》《金鱼》《狼》《袋鼠》)表演,其余的学生猜测。

三、谜语歌曲导入

师:其实,谜语也是可以唱出来的,在许多地方都有唱猜歌

谜的习惯。有位叫马革顺的音乐家,他作了一首儿童谜语歌曲,

在上学期李老师已经教过我们了,好咱们来复习一下,听一听是

哪一首歌曲?

师放录音《夏天的雷雨》,并出示歌词,生分组唱。四、欣赏

新歌曲

1、师:下面进入咱们的第二个环节,欣赏一首谜语歌曲。在

学习之前,老师先来说一说谜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两只角,抱着头,既会跑来也会走上树顶,爬树头,不是鸟

来不是虫扁扁嘴,细长的脖,会游泳来爱唱歌坐着高,站着低,

你说希奇不希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么接下来咱们就欣赏这首山东的谜语

歌曲,好,咱们一起把歌词来读一读

听录音,生学着哼唱,并辅助动作。

2、师:其实不只山东有谜语歌曲,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猜谜

歌谣,下面跟老师走进云南,欣赏一下彝族的风土人情。

全体学生搭乘“火车”(多媒体展示火车图片),并在《火车

开了》音乐中走进云南。师播放风景图片(边讲述),并附背景音

乐为《彝家娃娃真幸福》

师:云南彝族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那幽幽的山谷仿如世外

桃源,层层的梯田象一首韵味实足的诗歌,稻子熟了,金黄的颜

色代表着丰收的喜悦。那里的姑娘们个个能歌善舞,每逢节日里,

她们便身着盛装,翩翩起舞。看她们的姿势多优美呀。同学们,

看看她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戴头帕、衣服包彩边,戴银项链)

师:彝族是一个多节日的民族。一年四季除了影响较大的火

把节,彝族年,选美节等,(并附有各种节日的图片)还有属于儿

童自己的节日,儿童节用彝族语言叫“阿依蒙格”。生跟老师学

彝语

播放彝族经典民歌《猜调》,并对此歌曲简介。

师带领学生在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中跳一跳彝族舞蹈。

3、谜语不但涉及到字谜,歌谜,就连戏曲也不甘落后。同学

们知道哪些戏曲?(略)(1)多媒体展示黄梅戏剧照

师放黄梅戏《对花》片段,并附歌词,学生猜测。同学们来总

结一下黄梅戏的特点是什么师范唱一句,学生评论

(2)老师带领学生清唱《对花》片段,并附有黄梅戏动作,学生

边唱边模仿(3)知道黄梅戏起源于什么地方吗?老师介绍黄梅

戏的起源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或采茶调,它起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以演唱“两小戏”,“三小戏”为主的民间小戏。后传入安微在

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长期流行,月当地方的言说唱,形成了

独特的演唱风格。)5、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老师带

着大家唱了山东的《猜谜谣》,欣赏了黄梅戏《对花》,学跳了彝

族舞蹈,欣赏几首有趣猜谜调,了解了各民族的歌曲特点。中国

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都有不同风格的猜谜调,如,浙江民

歌《对鸟》、广西民歌《刘三姐》,东北民歌《正对花》等等。希望

大家都能热爱民歌,并能继承发展,也愿中国的民歌艺术常青。

第十课过新年

教学目标

L通过听《窗花舞》、《晚会》,唱《小拜年》、《过新年》感受

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烈氛围,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懂得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积极参与编创旋律,用打击乐表现过新年的气氛、自编动

作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用欢快、活泼的的歌声表达热烈欢快的节日气

氛。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表演《晚会》

2、欣赏《小拜年》

3、创编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听《晚会》教学基本要求

L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欢乐氛围。

提示: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是怎样的?2.三言两语简

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3,复听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

二、表演《小拜年》教学基本要求

L可借用图片简介湖南人民欢度新年的风俗。

2.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学生轻轻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

拍跟着老师的琴声默唱歌曲。

3.跟着老师的琴声读歌词、填唱歌词。

4.教师再一次有感情的范唱。

5.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地唱歌。

6.听音乐分小组编创动作°

7.边唱边跳。

9.选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三、编创与活动:为新年晚会对歌

这是用学过的五个音创编旋律的练习。课本出示了例子。1.

先跟琴哼唱这几个音,然后用这几个音编旋律。

2.分小组编创,老师把学生编创的弹奏给大家听。

3.听一听,谁编创的旋律好听。

第二课时:

1、表演《窗花舞》

2、欣赏《过新年》

3、创编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生听着音乐拍手走进教室(节奏比较欢快的新年歌曲vcd)

二、欣赏《窗花舞》

1、师用提问的方式直接导入欣赏曲《窗花舞》,并提醒用手

拍腿的方式静静聆听音乐的ab段。

2、生带着问题复听ab段。

师:你觉得音乐是在描诉一件什么事情?你听到音乐中用了

哪些打击乐器?听到了请举手生听完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三角铁、

铃鼓等)

3、师鼓励并播放a段录象:她们在干什么?

生欣赏并举手回答:跳舞、帖窗花

4、生完整聆听《窗花舞》(一至二遍)大家剪窗花、自编窗花

舞、贴窗花三、曲《过新年》

1、导入:真棒!在北方过年的时候就会在窗户上帖上窗花,

今天我们也在一起过个年,你们看,老师还准备了什么呀?

(拿出准备好的对联“鞭炮声声锣鼓响,唱歌跳舞多欢畅”)

2、“嘘,还准备了……

播放教学光盘,师声情并貌的范唱歌曲(注意手势、表情)

师暗示“咚咚咚咚呛“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3、师生一起表演(放范唱音乐)加歌表演

4、歌词创编

(1)师:咱们过年的时候,除了放鞭炮敲锣打鼓唱歌跳舞外,还

有什么活动呀?

几个学生回答。

(2)分组讨论把说出的答案用对联的形式写下来(师参与进来)

音乐播放中。

(3)小组展示

三组表演(其中一组表演时其他两组为他们配上“咚咚咚咚

呛”的歌词。

5、歌舞齐奏,进一步加大创编力度。

一组负责表演一组负责唱歌,另一组给音乐配上打击乐伴奏。

四、编创与活动:热热闹闹过新年

这是为打击乐创编节奏进行庆新年活动的练习。

L提示学生:怎样用打击乐器创造出过新年的热烈气氛?2.

分小组创编。

3.展示每小组的合奏效果。

课后拓展延伸

师:真高兴和同学们度过了一堂快乐的音乐课,其实我们的

国家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他自己过年的习俗,老师建议小朋

友们回去问问你的长辈或上网查一查还有没有更有意思的活动或

更好听的新年歌曲,再来和老师来交流。好不好?

小学音乐教学培训教案模板4

音乐教案一春天—小学音乐教案—模板

第一课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春到沂河》、《嘀哩嘀哩》

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歌曲《沂蒙山好风光》聆听并感受《春

到沂河》,了解并感受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一一柳琴及其音色。

2、《嘀哩嘀哩》二声部歌唱练习扩展声部体验,感受并运用

十六分音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第二部分进行相应的节奏型伴奏。

3、通过乐曲《春到沂河》知道音乐速度具有表现人不同情绪

的作用,通过二声部《嘀哩嘀哩》感受合唱和声的和谐美感。教

学用具:钢琴、课件、打击乐器、教学重难点:1、音乐速度对音

乐情绪的影响

2、十六分音符一3、节奏型伴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聆听音乐《沂蒙山好风光》进入课室二、进入教学(一)《春

到沂河》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师:说起沂蒙山,如果去过山东旅游的人对他一定不会陌生,

沂蒙山是山东的一座名山,而沂河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就不是那

么熟悉了,我们一起来瞧一瞧、看一看2、试唱《沂蒙山好风光》

3、欣赏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1)初听

设问:这段音乐你熟悉吗?他源于哪一首民歌?

师:我们的世界是五光十色而斑斓多彩的,有看得见的色彩,

(举例:衣服的颜色、桌子的颜色)声音也有色彩之分(我们人

说话的声音、乐器的声音),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演奏这首乐曲的乐

器一一柳琴的音色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柳琴到底长的是什么样子,一起来认识

一下。《春到沂河》这首源自山东民歌的柳琴独奏曲描写了山东地

区沂河一带的春景(2)再听设问:音乐的速度有什么样的变化?

当你觉得音乐的速度有变化时就用你的动作来表现乐曲速度的变

化。(3)分段听赏(二)《嘀哩嘀哩》(1)导入

设问:谁能模仿黄鹏鸟鸣叫声?

如果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祜鸟叫(2)听歌曲范唱模

仿黄鹏鸟的叫声(嘀哩哩嘀哩)(3)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4)

再听范唱(5)分段学唱

前16小节: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

这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1][2][3]下一页

教学内容:

一、歌曲:《边区好地方》二、综合训练:

1、听辨和声音程连续2、节奏连接练习

三、欣赏:浏阳河(男女声对唱)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听辨由和声音程的连接构成的音组,培养初

步的多声部听觉。2、学唱歌曲《边区好地方》的曲谱。教学难点、

重点:教学歌曲。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音乐板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愉快地进教室。二、综合训练(一)

听辨老师弹奏的是哪一组音:三、学唱歌曲:1、导入新课:

解放战争时期,在我们的陕北黄二高原流行这样一首民歌:

边区好地方,这首民歌颂扬了当年老区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取得的成就,抒发了解放区人民的欢快的心情和强烈的自豪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陕北民歌2、老师范唱歌曲。

3、教学曲谱。由于此歌是以一个升记号记谱,所以应用教唱

法教学,提示学生注意熟悉这一调号中的唱名位置。注意反复跳

跃记号的正确应用。4、学生轻唱曲谱。5、学生随琴唱曲谱。6、

学生自己练唱曲谱。7、学生随琴有感情地演唱。

8、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指出难重点。9、组织下

课:随音乐愉快的走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乐段中前后两个乐句间,在节奏上的联系以及节

奏组合的规律。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重

点:歌曲处理,熟记歌词。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音乐板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愉快地进教室。二、综合训练(二):

请选择你认为恰当的节奏来和前一乐句连接。三、教学歌曲:

1、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唱《边区好地方》。2、复习巩固曲谱。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4、学生视唱歌词。

5、歌曲处理:这首歌曲情绪欢快、热烈,要用稍快的速度演

唱,并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来巩固歌词并组织学生做十字秧歌步

的律动,达到熟记的目的。6、学生随琴演唱歌词。7、小组唱、

抽生唱。

8、课堂小结:回忆本节课的内容,指出难重点。9、随音乐

愉快的走出教室!

第三

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

教具:电子琴、CAI课件、图片、皮球、头饰若干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认识并掌握四分休止符。2、引

导学生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两只小象》。3、启发学生

运用身体的部位如手、口等为歌曲伴奏。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休止符的用法。

能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大胆积极地参与表

演与创造。教时:一教时教学过程:1、练声

展示开口的小鸭,小猫图

2/4123415?|5650|5650|5432|1

?II小猫怎么叫?

小鸭怎么叫?2、认识休止符

(1)出示一只闭口的小鸭,放在开口小鸭旁边。师问:两只小鸭

有什么不同?生答:一只在叫,一只在休息。(2)看图模仿小鸭

叫一叫。

gagaga()(3)看图模仿小猫叫一叫。

()miao()

要求学生边拍手边学叫声,并用双手打开表示休止。(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