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山东专题版)专题突破练3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8/2C/wKhkGWeva-WALgbMAAKk_ZPfMhI431.jpg)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山东专题版)专题突破练3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8/2C/wKhkGWeva-WALgbMAAKk_ZPfMhI4312.jpg)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山东专题版)专题突破练3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8/2C/wKhkGWeva-WALgbMAAKk_ZPfMhI4313.jpg)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山东专题版)专题突破练3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8/2C/wKhkGWeva-WALgbMAAKk_ZPfMhI4314.jpg)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山东专题版)专题突破练3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M01/18/2C/wKhkGWeva-WALgbMAAKk_ZPfMhI43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突破练三(分值:73分)学生用书P207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4山东青岛二模)考古发现,在二里岗、殷墟、台西等遗址中出现了水沟、水井、陶水管道等遗迹。《诗经·小雅》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A.孕育着精耕细作生产方式B.水利工程兴建渐成规模C.农业进步促进了文学创作D.传统农耕经济取得突破答案A解析这些遗迹与文献记载显示,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农田灌溉技术,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精耕细作生产方式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故选A项;材料未提及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建设,排除B项;“农业进步促进了文学创作”不符合题意,应为“文学创作记载了农业进步”,排除C项;“传统农耕经济取得突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排除D项。2.(2024山东青岛三模)公元前59年,西汉丞相丙吉外出,遇见路上有人斗殴致死过而不问,继续前行,见一人赶牛,牛喘吐舌,丙吉停下问询详情。随从不解,丙吉解释说,斗殴杀人自有官府依律治理,但牛喘可能涉及时气失节。丙吉的言行反映了()A.休养生息的政策B.重农崇耕的观念C.丞相职责的模糊D.制度运行的规范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丙吉看到牛喘联想到时令节气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属于传统农耕社会,牛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受到保护和重视,时令节气对农业生产起着指导作用,丙吉的言行里蕴含了重农的思想观念,故选B项;休养生息的政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丞相的主要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题干没有涉及丞相职责模糊的相关史实,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西汉制度运行规范的相关史实,排除D项。3.(2024山东德州高三上期末)北宋前期,法律规定“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至仁宗天圣五年,宋廷颁布新规:“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这反映出宋代()A.土地兼并严重B.租佃关系获得发展C.政府对社会控制强化D.区域间人口流动受限答案B解析北宋前期法律规定,佃户不得到地主的许可以及凭证,就不能自行迁移,宋仁宗时期颁布的新规规定:佃户需要迁徙,不再需要得到地主的批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佃户的利益,有利于减弱佃户对主户的依附关系,反映出宋代租佃关系获得发展,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法律对租佃关系的调整,“土地兼并严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排除C项;材料中的新规有利于区域间人口流动,排除D项。4.(2024湖南岳阳一模)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唐代则是“岁终为断”。前者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后者则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反映了()A.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B.粟的种植面积不断缩减C.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D.历法进行了大规模修订答案A解析中国古代的粟是北方作物,水稻是南方作物,唐代财政年度计算与水稻成熟时节相适应,说明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故选A项;粟种植面积的大小变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叙述的是财政年度计算标准的变化,并非赋税征收标准,排除C项;财政年度截止时间的变化与历法的修订无关,排除D项。5.(2024广东东莞期末)下表为开元至天宝时期(713—756年)部分地区的户口数。州名户数增长率(%)口数增长率(%)密度(人/平方千米)常州102631384.5690673518.881.5苏州76421544.46326551061.445.8杭州86258182.2585963281.272.3台州838681174.04890151282.040.2湖州73306418.6477698525.074.1据上表可推知,这一时期()A.户籍管理的水平显著提高B.政局动荡带来人口南迁C.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D.赋税制度实现根本变革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713—756年江南地区常州、苏州、杭州、台州和湖州的户数和口数增长率都比较高,人口密度较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这是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的表现,故选C项;表格中没有户籍管理水平提高的数据,排除A项;安史之乱发生于755—763年,排除B项;此时赋税制度没有根本变革,780年开始推行两税法,排除D项。6.(2024山西太原一模)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之法,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辗转、发卖各地的贡物以营利,直属大司农。东汉初盐铁官转属郡国,均输之事废罢;大司农下属仍有平准令,但其职责仅仅是“掌知物价”,已不从事商业经营。东汉初年的这一做法()A.体现了统治者让利于民B.造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C.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与均输平准之法;东汉初期,国家经济亟须恢复,为巩固政权,政府需要放松对经济的管制,故选C项;这一做法服务于国家经济恢复,而不是让利于民,也没有造成地方割据的局面,排除A、B两项;取消均输,平准令不从事商业经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D项。7.(2024山东济宁一模)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作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却是不断扩大,还产生筹码不足和钱币盗铸等问题。这反映出当时()A.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B.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C.货币的功能和价值下降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力减弱答案B解析相对于谷帛,金属货币价值更高,南方大量使用金属货币,说明南方商品交易量大,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提升,B项正确。当时,农业仍然是经济水平的主要指标,北方仍然高于南方,A项错误。货币的功能和价值在南北方是一致的,C项错误。材料说明南北方货币使用的不同,无法反映中央管控力的强弱,D项错误。8.(2024广东肇庆二模)景祐三年(1036年)政府改革茶法时,召集了一批茶叶商人前来商议,“三年正月戊子,命知枢密院事李谘、参知政事蔡齐、三司使程琳、御史中丞杜衍、知制诰丁度同议茶法”“仍令召商人至三司,访以利害”。这反映了()A.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B.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人社会地位的颠覆D.当时行政效率的低下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政府在改革茶法时,召集了一批茶叶商人前来商议,说明商人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的重视,这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不是宋代社会结构变化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颠覆,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效率的表述,排除D项。9.(2024山东菏泽一模)宋初,市舶管理实行“州郡兼领”;神宗时期,《广州市舶条》规定市舶事务由漕臣兼领、由转运使主持;徽宗初年到南宋末年,官府对市舶事务设置“专置提举”。这反映出()A.中央和地方在博弈中分权B.国家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C.宋朝的税收政策摇摆不定D.海外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宋代对海外贸易的管理级别不断提高,说明海外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D项正确。宋代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材料无法体现地方的分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变化,而非政治变化,B项错误。宋代外贸税收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不能说明税收政策的变化,排除C项。10.(2024辽宁葫芦岛一模)明初,朱元璋诏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其后,屡有开海、禁海之争;1567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据此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A.海外贸易需求日益强烈B.民间海上贸易渐趋兴盛C.对外贸易格局发生变化D.海防建设不断受到关注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明初实行海禁政策后,围绕海禁政策的争论一直存在,终于在隆庆年间开放海禁,这说明中国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强烈,故选A项;材料只是强调国家政策的放开,并未说明具体实施的效果,而且不能反映外贸格局的发展状况,排除B、C两项;材料没有提及海防建设,排除D项。11.(2024广东肇庆二模)康熙年间,我国的手工业逐渐由家庭作坊发展为独立的工场,城镇商业日渐繁荣,吸引着大批农民弃农从工,清政府难以控制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赋税征收出现困难。至雍正即位,各省库项亏空动盈千万两,财政收入危机十分严重。这一现象()A.证明了“一条鞭法”弊端重重B.说明此时已出现新的经营方式C.揭露了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本质D.推动“摊丁入亩”政策的出台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康熙年间,我国的手工业发展,城镇商业繁荣,流动人口增多,赋税征收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财政危机,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增加了财政收入,故选D项;“一条鞭法”是明朝的赋税制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经济发展与赋税征收的关系,B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内容,排除C项。12.(2024广东佛山期末)河姆渡遗址发现大量木桩、地板、柱、梁、枋等干栏式建筑构件,部分带有榫头和卯口,远比同时期黄河流域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复杂。这说明()A.中国木建筑领先世界B.建筑深受地理环境影响C.河姆渡文明程度最高D.半地穴式建筑适合定居答案B解析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南方地区雨水充足,干栏式建筑能够防潮,因此复杂的建筑是为了适应自然地理环境,故选B项;材料没有与其他文明的建筑进行比较,无法得出“领先世界”和“文明程度最高”的结论,排除A、C两项;半地穴式建筑主要出现在北方干旱地区,材料并未涉及定居,排除D项。13.(2024山东潍坊一模)唐代的驿兼有“官旅”(官员旅店)和“邮传”(文书传送)两种职能;宋代时,驿成为单纯的官员旅店,“邮传”职能由新设的、较为密集的“递铺”承担。这一变化()A.提升了国家行政效率B.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C.密切了各地民众联系D.促进了各地商品交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时,“邮传”职能从驿中分离出来由“递铺”专门承担,而且比较密集,有利于保证文书的及时传送,提升了国家行政效率,故选A项;“递铺”为新设机构,并且较为密集,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政府财政支出,排除B项;“递铺”的职能是文书传送,较少用于私人联系,排除C项;“递铺”未进行商业运营,排除D项。14.(2024广东惠州一模)明朝仇英所绘的《南都繁会图》,描绘了明朝后期南京城的盛况。据学者统计,该画卷里约有109家店铺,包括布庄、酒楼、茶社、当铺、钱庄、相馆、画寓等。这些店铺占据了画卷一大半的篇幅,位于全图的中心位置。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对外贸易促进城市发展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商业繁荣丰富市民生活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明朝《南都繁会图》生动地描绘了明朝南京城商业的繁荣景象,街市店铺繁华,商业设施齐全,市民生活丰富,故选D项;明清时期实行专卖制度,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民间对外贸易受到了极大限制,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排除B项;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C项。15.(2024山东滨州期末)《黄帝内经》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两者共同反映了汉代()A.对疫病传染性有一定认知B.统治者重视疫病防治工作C.中药开始应用于疫病防治D.对传染病的预防达成共识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黄帝内经》记载疫情出现后容易传染,《汉书·平帝纪》记载出现疾病后的隔离措施,二者都说明汉代对疫病的传染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故选A项;《黄帝内经》未涉及统治者的态度,排除B项;《黄帝内经》未涉及用药信息,排除C项;“共识”一词说法绝对,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6.(2024山东枣庄高三上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景德镇——时代变迁的缩影材料一明代后期,景德镇民窑业快速发展,外来劳工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也随着发展膨胀。嘉靖年间,景德镇人口已是“主客无虑十万余人”,他们以“窑业佣工为生”。到清代,景德镇“烟火逾十万,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土著居民十之二三”,景德镇社会结构逐渐变得复杂,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明清景德镇瓷业冲突表时间事件纪要资料来源嘉靖十九年(1540年)因水灾后饥荒,浮梁县窑户遣逐乐平县雇工,乐平县工人遂行劫夺,终致浮、乐二县民众聚众互相仇杀。《明世宗实录》乾隆元年(1736年)坯户吴以恒、胡万正欲增银色,与窑户万美生争闹停工。《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乾隆、嘉庆间御厂脱胎画坯工人王子贞领导的“毛银改纹银运动”。毛银是散银,成色不好。坯厂发工资,原以纹银发给,后改成毛银,使用时较纹银要贬价。所以工人们要求改纹银,举行罢工,遭镇压。《景德镇陶瓷史稿》嘉庆、道光间以蒋知四为首,争取每名工人每月十二两肉,举行罢工,称“知四肉”运动。《景德镇陶瓷史稿》——摘编自刘朝晖《明清以来景德镇瓷业与社会》材料二明朝的景德镇依靠陶瓷已然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当时景德镇陶瓷在国内销售范围已经十分广泛,从《江西省大志》可知:“自燕云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皆取于景德镇。”明清时期国内主要销售点和销售市场,其中华东各地在当时是景德镇陶瓷广泛的销售市场,于江西、福建、浙江、上海等多地出土了很多景德镇陶瓷。景德镇陶瓷在中南区域的市场发展更广,在广西、湖北、广东、湖南等省发掘出大量景德镇陶瓷。另据考古资料,从北京、天津、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等遗迹中出土了许多的青花、影青等陶瓷。东北地区也有市场,西南地区分布较少,但也有迹可循。清代早、中期,景德镇陶瓷的国内销售市场较为活跃,其销售量和市场网点均超过明代。——摘编自赵梦霞等《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的行销及商路研究》明清景德镇瓷器至国内沿海港口路线示意图(1)明清景德镇瓷业冲突主要是由哪些矛盾引起的?(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现象体现的时代特征。(10分)参考答案(1)矛盾主要有三方面:雇工和雇主之间的矛盾;原住民和客籍之间的矛盾;手工业者与政府之间的矛盾。(2)时代特征需从以下角度作答:明清商品经济的崛起;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长途贸易发展;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明清社会结构逐渐多元化,工匠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在明清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冲击。17.(2024山东青岛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长安城外不仅有原,原间还有河流。当地的人自古以来就有八水绕长安的俗谚。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就明确提出:“八川分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寺庙文化交流合作协议合同
- 劳动合同新规:鼓励无固定期限签约
- 21《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单位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 11 对人有礼貌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Module 6 Unit 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下册
- 经营书店合同范本
- Module 5 Unit1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11《百年孤独(节选)》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3《我不拖拉》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医院进修汇报
- 2024至2030年中国阻隔防爆橇装式加油装置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DB34∕T 3247-2018 井采煤矿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 2024至2030年中国小模数齿轮市场调查与行业前景预测专题研究报告
- DB32T-公路桥梁水下结构检测评定标准
-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范文(5篇)
- 2023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课件【全套】
- 肌肉注射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 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第7章 建筑模型制作基本技法
- 关爱妇女防治两癌讲座课件
- DL∕T 584-2017 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