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十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常考点);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常考点);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考点展示栏目索引主干整合核心突破错题诊断消除盲点热点聚焦权威预测练出高分主干整合核心突破历史文化重要标志本民族文化世界文化本民族其他民族一律平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印刷大众传媒世界文化优秀文化核心考点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考点整合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一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地位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一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世界性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的规律民族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一3.尊重文化多样性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意义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一归纳
文化多样性知识整合如下: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14·福建高考,292014·江苏高考,242014·浙江高考,312014·海南高考,162014·新课标全国I,19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近几年有测试主观题的趋势,考试方向侧重于结合具体材料考查为什么和怎么办之类的问题。难度中等偏上。建议结合相关时政材料灵活处理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理论的运用。命题探究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命题点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解题指导:正确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文化的多种形式本身就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如道德、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技等。(2)民族节日、文化遗产集中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要特别注意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试题中经常混淆两者的地位和作用,如: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等等。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3)多角度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从民族文化角度看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从文化传承角度看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维系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文化创新角度看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为文化创新奠定基础典例1
(2014·福建高考)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明显忽视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我们持有的态度应当是反对,直接排除掉B、D两项;A项“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的说法错误,与世界文化多样性相悖。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能够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C项符合题意。答案
C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命题点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解题指导: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文化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含义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原因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联系①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统一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②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也就不存在了③民族性与世界性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错误倾向要反对割裂文化的个性和共性的错误倾向。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规律,就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基础;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而看不到存在的差异,就否定了各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也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必要性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图示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典例2
(2014·江苏高考)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解析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体现了文化又是世界的,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A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与题意无关。答案
A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命题点3尊重文化多样性解题指导:全面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为什么原因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意义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是民族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为什么意义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怎么样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怎么样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任务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图示尊重文化多样性: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典例3
(2012·北京高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要面对东道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考点整合命题探究核心考点一对点训练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应有的正确态度。解析本题以企业对外投资面临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为背景,考查如何应对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面对文化差异,首先我们要尊重其文化,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其次要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答案
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尊重东道国的文化。跨越文化差异,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点训练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一1.(2014·浙江高考)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一解析题眼是“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保护特色鲜明的古村落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也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②③正确,选B项。①不符合现实,排除;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盘继承”,④错误。答案
B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一2.(2014·新课标全国Ⅰ)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一解析本题考查中法两国文化发展繁荣的原因,而①是对题干的重复性表述,即文化在交流中借鉴、融合,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法国的历史、哲学等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说明了两国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个性,②③符合题意,选C项;中法文化尽管都源远流长,但没有相似的历史传统,④错误。答案
C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一3.晚清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启示我们(
)A.要推动各国文化共同繁荣B.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B核心考点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考点整合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1.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1)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2)其他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1)传媒的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3)大众传媒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提醒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传媒的消失。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3.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1)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2)促进外域文化的传入和中华文化的发展。(3)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14·新课标全国II,192014·江苏高考,202014·福建高考,302014·重庆高考,13(3)2013·四川高考,13(3)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一方面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另一方面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措施,并常与文化多样性结合起来进行命题。命题探究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命题点1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解题指导:正确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
途径手段区别内涵及侧重点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区别具体形式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联系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传播,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典例4
(2014·新课标全国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解析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并非中华餐饮文化;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错在丰富和拓展了内涵,既没有体现,也不合实际。答案
B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因果型选择题解法方法1探因、寻果直选法,“探因”就是由结果探求原因,题干为结果,要求在题肢中探求原因;“寻果”就是由原因寻求结果,题干是原因,要求在题肢中寻求结果。解答因果型选择题要注意抓住设问的指向词,“探因”指向词一般为“因为”“根本原因是”“主要是因为”“由于”等;“寻果”指向词一般为“为此”“因此”“所以”“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等。找到指向词后,运用教材知识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直接选出答案即可。方法点拨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方法2因果优选法,根据题干与题肢的关系,可运用如下口诀进行选择: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选直接原因,外因、内因选内因,根本原因、一般原因选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选主要原因。方法3因果排除法,一是排除因果倒置的题肢,具体来说,就是根据结果寻找原因题肢,排除结果题肢;根据原因寻找结果题肢,排除原因题肢。二是排除与题干不存在因果关系的题肢。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命题点2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解题模板:加强文化交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外文化交流也日趋活跃,加强文化交流是近年来高考的一个考查重点。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常见设问角度:(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中国热”和“西学东渐”的文化现象?(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几点合理化建议。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常用答题术语:(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4)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5)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典例5
(2014·重庆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语言年、旅游年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风俗;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结合材料,谈谈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解析解答此题要明确设问依据:中俄文化交流。明确设问指向:分析对发展我国文化的意义。所以此题应立足文化交流,分析文化发展。立足文化交流角度,可以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繁荣本民族文化角度来分析。立足文化发展可以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文化创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战略来分析。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答案
(1)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2)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融合,实现文化创新。(3)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4.(2014·福建高考)右下图是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图,从图中可推出(
)A.图书阅读水平大大提升B.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C.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D.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对点训练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书阅读率和数字媒介阅读率都有增长,但数字媒介阅读率的增长明显较快,故B项符合题意。A项图书阅读水平的提高在图中不能得到反映;C项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不符合图的主旨;从图中不能判断哪种阅读方式更重要,故D项错误。答案
B5.(2013·四川高考)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解析本题以外国用户在接受我国品牌方面存在一定障碍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答题时要紧紧围绕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组织答案。可以从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加强文化交流,从而增进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建议。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考点整合命题探究对点训练核心考点二答案
(1)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品牌和外国用户的沟通桥梁。(2)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品牌建设中积极吸纳当地文化元素。(3)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错题诊断
消除盲点易错点1错误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和意义提醒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利用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防止破坏性开发利用。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3易错点4矫正训练1
(2014·海南高考)饱经沧桑的海口骑楼镌刻着历史的印记。随着商业开发的扩大,骑楼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好骑楼,正确的做法是(
)①修旧如旧、禁止利用②保护为主、合理利用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④社会主导、市场运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3易错点4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3易错点4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保护。骑楼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商业开发过度,为此,政府必须加强调控,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做到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②③符合题意。①禁止利用说法过于绝对。社会主导、市场运作可能使破坏更加严重,④说法错误。
答案
C易错点2错误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提醒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不能认为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第二,不能认为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而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第三,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尊重本民族文化并不是对立的,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3易错点4矫正训练2
(2012·江苏高考)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3易错点4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3易错点4解析题干材料告诉我们中西文化都强调了“歌颂爱情”这一主题,体现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也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①②正确。③强调了矛盾的对立统一,与题意无关;④中“承认文化的同一性”说法违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答案
A易错点3将文化多样性等同于文化多元化提醒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要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3易错点4矫正训练3
“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要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
)A.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B.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C.汉语在中外文化中的交流越来越重要D.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3易错点4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3易错点4解析《中国话》广为传唱,正说明汉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C项符合题意。A项“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B项“具有优越性”、D项“主要手段”说法极端化。答案
C易错点4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提醒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3易错点4矫正训练4
(2013·山东高考)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3易错点4易错点1易错点2易错点3易错点4解析材料强调意大利的青花瓷壶的设计,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故②③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在材料中未体现;④错误,文化交流维护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答案
C热点聚焦
权威预测民族文化世界共享[背景扫描]热点解读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凝聚了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晶。对于正在致力于文化建设与保护的中国来说,“一河一路”的申遗成功,只是又一个传承悠久文明、保护古老文化的新起点。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014年7月17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等拉美四国的访问,将使中拉文化走向交融。未来5年内,中方将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提供6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6000个赴华培训名额以及400个在职硕士名额,邀请1000名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政党领导人赴华访问交流,并于2015年启动“未来之桥”中拉青年领导人千人培训计划。②中方还倡议2016年举行“中拉文化交流年”。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命题猜想]命题前瞻
高考可能结合中国文化遗产申遗工作、中外文化交流等热点事件考查文化遗产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的意义等知识点。[命题预测]1.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召开,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我国积极申请并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大运河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③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必须先继承后发展④大运河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④A2.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文化“走出去”。但由于中外文化本身的差异等客观原因及传统文化与创新文化不协调、中华文化对外交流内容和形式单一等主观原因,导致中华文化的世界认可度偏低,没有国际知名品牌,在国际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和持久生命力。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为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答案
(1)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跨越文化差异,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3)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创作出能为其他民族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增强中华文化品牌的国际竞争力。(4)拓宽文化传播途径,创新文化传播手段。1.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重要的节日。无论富有还是贫穷,在外地的人总要千方百计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这是因为(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③庆祝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民族节日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⑤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练出高分A组基础强化1234567891011121314练出高分A组基础强化解析
④⑤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答案
B12345678910111213142.2014年4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要求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保护古村落是因为(
)①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有利于维护和展现文化多样性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趋同的历史趋势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①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错误,人类文明的演进不会趋同。答案
D12345678910111213143.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C12345678910111213144.下图为一位外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旅游方式,由此可见(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世界文化有多样性特点,要相互尊重C.不同民族文化要相互融合,走向同一D.各种文化差异不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1234567891011121314B5.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其《国史大纲》中提出: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此观点的文化依据是(
)A.中华文化有其鲜明的民族特点,是永恒不变的B.中华各族人民拥有对世界文化的强烈认同感C.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力量D.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本题问的是为什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故选D。D12345678910111213146.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A.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趋同B.相互尊重不断渗透C.平等交流相互借鉴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C1234567891011121314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传统特色之一,就是与会领导人穿上主办国提供的服装来个家庭式大合影,这一举措除了宣传东道主文化,还体现各成员共同创建“亚太大家庭”的理念。这说明(
)A.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C.文化活动影响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1234567891011121314B8.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微博打假、微博寻人、微博求职、微博营销、微博论政……微博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微博时代的到来,意味着(
)A.它已成为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B.旧的传媒已经被新的传媒所取代C.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D.文化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D1234567891011121314练出高分B组能力提升2014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拉美,使中拉文化进一步交融。据此回答9~10题。9.尽管许多声音提醒着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依然存在认知不足,但两种古老文明的对话已从星火蔓成燎原之势。近年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融在中拉交流的舞台上频频出现,正如习近平所说:“中拉相距遥远,但双方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是因为(
)①中拉文化交流加深了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理解1234567891011121314练出高分B组能力提升②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中拉文化具有共性③中拉有相似的历史传统,文化都源远流长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③说法错误;④不能作为双方人民有天然的亲近感的原因。答案
A123456789101112131410.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宽阔的太平洋曾经意味着遥远,把中国和拉美分隔。如今,对于正在跨越心理距离的双方而言,太平洋恰是一座连接彼此的桥梁。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发展②商业贸易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作为文化交流障碍的文化差异已经消除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解析
②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B123456789101112131411.2014年7月6日,中国首次以主宾国身份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以“中国:传统与生活的艺术”为主题的史密森民俗节活动。这是近年来中国参与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民俗艺术对外交流活动。这次活动共吸引超过百万美国民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展示了中国传统民俗生活的样态、风格、智慧与艺术②使得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使旅游对文化传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B12.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②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②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与外方共唱二人转”,而没有强调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④“随之而来”表述不合理,文化与经济的增长不是亦步亦趋的,故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是随之而来的。答案
B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
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4月7日在北京开幕。“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医疗设备租赁及售后服务合同
- 2025-2030年中国注塑元件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年产6000万块粉煤灰煤矸石烧结砖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
- 2024-2030年中国EDI超纯水系统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合同
- 2020-2025年中国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心功能自动诊断仪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4-2025年中国语音网关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河南省某空气净化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桥梁包工合同范本
- 人教版英语2025七年级下册 Unit1Animal Friends教师版 语法讲解+练习
- DeepSeek新手入门教程
- 课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学习宣讲
- 2025年山东化工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押题试题库及答案(共九套)
- 2024年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产品试产流程
- 舞台机械基础知识培训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16章 二次根式 单元测试(含答案)
- 中学班主任培训内容
- DB51T 1511-2022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