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重庆市复旦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2020-2021学年重庆市复旦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2020-2021学年重庆市复旦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2020-2021学年重庆市复旦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2020-2021学年重庆市复旦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88页,共=sectionpages99页重庆复旦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期段考(第二次)高2023届历史试题尊重自己!爱护复旦!复旦过去的光荣,将来的灿烂,全赖我们共同爱护,共同发展!同学:今天在考试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不要忘记复旦!考场秩序井然,人人洁身自爱。本试卷分为I卷和Ⅱ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工整地书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下图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半坡文化中出土的陶器,尽管他们相距遥远、几乎没有交通,但它们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特征,这可以说明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的特点是()

A.起源最早 B.世界领先 C.独一无二 D.多元一体《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据下表可知当时()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A.出现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 B.神权色彩异常浓厚

C.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 D.儒家思想已经形成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务本”主要是指()A.建立县制 B.什伍连坐 C.奖励耕织 D.焚烧诗书1973年,在今威海市苘山镇发现了一个秦朝铁权(秤锤),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指‘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①统一了六国②统一了度量衡③用楷书书写④确立了皇帝称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A.世官制的沿革 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C.察举制的弊端 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文人有良心而没有文学,魏晋六朝时期则有文学而没有良心,盛唐时期可说是文学与良心兼备,杜甫便是代表,他的伟大也在这里。”这表明杜甫的作品A.继承魏晋以来的文学精华素养 B.体现文学家的慧眼诗心与才气

C.关注民生哀乐的现实主义特质 D.抨击时弊和避乱弃世的精气神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孝文帝拥有雄才大略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了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 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佛教影响日益扩大 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唐蕃会盟碑(见下图)立于大昭寺门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次会盟

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B.初步建立唐蕃政权之间的政治联系

C.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D.改变了吐蕃落后和割据纷争的状态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灾害严重 B.土地兼并严重 C.外戚宦官专权 D.统治十分残暴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附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材料中的“本朝”是A.秦朝B.唐朝C.宋朝 D.明朝“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朱熹主张()A.理是万物的本原 B.气是万物的本原

C.气在理先 D.格物致知元朝行省体制下,各省重要事务必须上报中书省,由中央做出决定。但对于职务范围内的事务可以自行解决,不需要全部上报中央。由此可知行省制()A.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兼顾 B.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割据

C.有利于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加强了对山东等地管辖史料记载:北宋时每年铸造的铜钱已是唐朝的一二十倍,大约有1.5万多吨,仍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的需求,出现了“钱荒”。何况,铜钱、铁钱体积大、分量重,对于长途贩运贸易或巨额批发贸易,十分不便。为应对这种问题货币流通领域发生了何种变化()A.发行五铢钱 B.大量使用白银

C.出现了纸币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印度早期佛教宣传出家之后就不再关心世俗之事,与家庭完全脱离关系,也不再关心国家大事,也不敬仰父母。但魏晋时期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这反映出()A.印度佛教隔绝家庭亲情 B.中国佛教注重行孝尽忠

C.佛教思想传播中产生分歧 D.佛教吸收了本土思想文化某学者认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重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由此看来,“古今社会之变”的直接原因是()A.士族门第的兴起 B.专制等级制度的废除

C.选官制度的变革 D.贵族的衰败和平民地位的上升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东京)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由此可见()A.森严的市坊界限依然存在 B.商业交易不再受时间限制

C.民间的娱乐场所已经兴起 D.纸币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由此可见,明代内阁()A.无实权B.就是宰相C.成为中央一级机构D.可以统率百官词起源于唐,在宋代成为了文学的主流形式,究其根源在于()A.便于抒发作者情感 B.宋代重文轻武,文人地位高 C.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D.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据下表,可知北宋()。北宋时期赋税结构变化表时间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与非农业税的比值至道三年(997年)2408.11567.761:39天禧五年(1021年)2620.0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A.农业税变化反映农业生产衰落趋势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非农业税占比提高

C.统治者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经济发展篇)材料一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

见下表(走向衰亡篇)材料三

公元755年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1)从材料一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6分)(3)材料三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8分)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材料三

元代实行行省制,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十行省。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南、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朱绍侯、张海鹏等《中国古代史》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8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有什么作用?(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

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南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摘自刘杰《试析元朝时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状况。(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6分)

重庆复旦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期段考(第二次)高2023届历史试题答案和解析【答案】1.D 2.C 3.D 4.C 5.B 6.C 7.D

8.C 9.D 10.C 11.C 12.D 13.B 14.C

15.D 16.A 17.A 18.C 19.D 20.C 21.B

22.A 23.C 24.B 25.(1)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2)趋势:649年到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原因:在唐太宗的清明统治下,出现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

(3)“战乱”指安史之乱。爱惜百姓,关心百姓疾苦;提倡节俭;注重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安定。2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