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行业的飞行员培训与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航空行业的飞行员培训与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航空行业的飞行员培训与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航空行业的飞行员培训与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航空行业的飞行员培训与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空行业的飞行员培训与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30413第一章飞行员培训概述 3271101.1培训目标与任务 357441.2培训体系与流程 327012第二章飞行员选拔与评估 4265312.1选拔标准与程序 4171232.1.1选拔标准 4156722.1.2选拔程序 5171972.2评估方法与工具 5181512.2.1评估方法 5239652.2.2评估工具 5193872.3心理素质与职业适应性评估 5252962.3.1心理素质评估 5206592.3.2职业适应性评估 610066第三章理论培训 6219023.1飞行理论课程设置 6152983.1.1课程体系完整性 6247993.1.2课程内容科学性 6110233.1.3课程难度层次性 676423.1.4课程实用性 660373.2教学方法与手段 685753.2.1教学方法 656673.2.2教学手段 7230423.3考核与评估 7241133.3.1考核方式 76843.3.2评估标准 724787第四章实践培训 719264.1飞行模拟训练 792544.1.1模拟训练概述 7244564.1.2模拟训练内容 8284954.2实际飞行训练 8228244.2.1实际飞行训练概述 8295054.2.2实际飞行训练内容 8298204.3飞行操作规范与技巧 8161014.3.1飞行操作规范 9325894.3.2飞行技巧 9350第五章飞行员资质认证与晋升 927565.1资质认证流程与标准 9295575.1.1资质认证流程 9203895.1.2资质认证标准 9188125.2晋升途径与要求 10320465.2.1晋升途径 10228215.2.2晋升要求 1041105.3持续教育与培训 1015127第六章航空安全管理概述 11312626.1安全管理理念与原则 11118616.1.1安全第一 11268066.1.2预防为主 11296186.1.3全面管理 1199426.1.4依法管理 11189026.1.5人员为本 11167686.2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11140036.2.1安全政策 1120366.2.2安全目标 11290146.2.3安全风险管理 1237546.2.4安全保障措施 1260036.2.5安全监督与检查 12213086.2.6安全信息管理 12297276.3安全管理职责与分工 12206526.3.1管理层职责 1224546.3.2飞行员职责 1237366.3.3维修人员职责 12240666.3.4航空公司职责 12192996.3.5部门职责 1219352第七章飞行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 1282857.1风险识别方法与工具 12221577.1.1飞行安全风险识别概述 12144467.1.2常用风险识别工具 13244897.2风险防范措施与策略 13135207.2.1飞行安全风险防范原则 131337.2.2风险防范措施 13309377.3飞行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 1417237.3.1飞行安全预警 1474017.3.2应急处置 1428048第八章飞行员心理素质与健康管理 1425528.1心理素质培养与评估 14291458.1.1心理素质培养 1426478.1.2心理素质评估 15312818.2健康管理措施与要求 15167908.2.1健康管理措施 1576108.2.2健康管理要求 15196518.3应对压力与心理危机的方法 1697218.3.1应对压力的方法 1654568.3.2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 163222第九章航空调查与分析 16297859.1调查流程与原则 16153569.1.1调查流程 16289879.1.2调查原则 17210489.2原因分析 17321339.2.1直接原因 17244519.2.2间接原因 17250379.3预防与改进措施 1798139.3.1预防措施 17271309.3.2改进措施 1720736第十章航空安全管理与飞行员培训发展趋势 18537010.1国际航空安全管理趋势 182895610.2飞行员培训模式创新 182738510.3信息技术在航空安全管理与飞行员培训中的应用 18第一章飞行员培训概述1.1培训目标与任务飞行员培训是航空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在于保证飞行员具备安全、高效、合规的飞行技能和理论知识。培训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培养飞行员的飞行技能:通过理论学习、模拟训练、实装训练等多种方式,使飞行员掌握飞机驾驶、飞行操作、空中导航、紧急处置等基本技能。(2)强化飞行员的航空理论知识:飞行员需掌握航空法规、气象学、飞行原理、航空动力学等基本理论知识,为实际飞行提供理论指导。(3)提高飞行员的团队协作能力:飞行员培训过程中,注重培养飞行员的沟通、协调、决策等团队协作能力,保证在实际飞行中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4)培养飞行员的职业素养:飞行员培训应关注飞行员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1.2培训体系与流程飞行员培训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预科阶段:此阶段主要包括对飞行员的选拔、体检、基础理论学习和初步的飞行技能训练。(2)私照阶段:飞行员在此阶段进行私人飞行执照的理论学习和实装训练,掌握基本的飞行技能。(3)商照阶段:飞行员在此阶段进行商业飞行执照的理论学习和实装训练,提高飞行技能和理论知识。(4)仪表飞行阶段:飞行员在此阶段进行仪表飞行训练,掌握在各种气象条件下使用仪表进行飞行的能力。(5)飞行教员阶段:有意愿成为飞行教员的飞行员,需在此阶段进行飞行教员理论和实装训练。飞行员培训流程如下:(1)选拔与体检:选拔合适的飞行员候选人,对其进行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检查,保证其具备飞行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2)理论学习:飞行员需参加航空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航空法规、气象学、飞行原理等。(3)模拟训练:飞行员通过模拟器进行飞行训练,熟悉飞机操作和飞行程序。(4)实装训练:飞行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际飞行训练,逐步提高飞行技能。(5)考核与评估:飞行员在培训过程中需接受定期考核和评估,保证其达到培训要求。(6)结业与取证:完成培训任务的飞行员,通过考核后可获得相应的飞行执照和资格证。第二章飞行员选拔与评估2.1选拔标准与程序2.1.1选拔标准飞行员选拔标准旨在保证选拔出具备良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质的候选人。具体选拔标准如下:(1)年龄:18至35周岁,特殊情况下可放宽至40周岁。(2)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航空类、机械类、电子类等相关专业优先。(3)身体素质:符合民航局规定的飞行员体检标准。(4)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专业技能:具备一定的飞行理论知识,掌握飞行操作技能。(6)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2.1.2选拔程序飞行员选拔程序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报名: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向航空公司或飞行员选拔机构报名。(2)资料审查:选拔机构对报名者的资料进行审查,筛选出符合选拔标准的候选人。(3)初试:包括面试、笔试和体能测试,评估候选人的综合素质。(4)复试:对初试合格的候选人进行更深入的面试、笔试和实操测试。(5)体检:对复试合格的候选人进行民航局规定的飞行员体检。(6)背景调查:对体检合格的候选人进行政治审查和背景调查。(7)培训:对最终合格的候选人进行飞行员培训。2.2评估方法与工具2.2.1评估方法飞行员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面试: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候选人的性格、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2)笔试:测试候选人的理论知识、专业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3)实操测试:评估候选人的飞行操作技能和反应速度。(4)心理测试:通过专业心理测试,了解候选人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性。2.2.2评估工具飞行员评估工具包括以下几种:(1)面试题库:根据飞行员选拔标准,设计针对性强的面试题目。(2)笔试题库:涵盖飞行理论知识、专业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试题。(3)实操测试设备:模拟飞行训练器、飞行模拟器等。(4)心理测试工具:专业心理测试软件和量表。2.3心理素质与职业适应性评估2.3.1心理素质评估心理素质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心理承受能力:评估候选人面对压力和挑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2)应变能力:评估候选人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和应对的能力。(3)团队协作精神:评估候选人在团队中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领导力。2.3.2职业适应性评估职业适应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职业兴趣:了解候选人对飞行职业的兴趣和热情。(2)职业价值观:评估候选人的职业价值观与飞行职业的匹配度。(3)职业发展潜力:评估候选人在飞行职业中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第三章理论培训3.1飞行理论课程设置飞行理论课程是飞行员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使飞行员掌握飞行所必需的理论知识。飞行理论课程设置遵循以下原则:3.1.1课程体系完整性课程设置应涵盖飞行理论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飞行原理、航空气象、航空法规、飞行功能与载荷、航空电子设备、飞行操作程序等。3.1.2课程内容科学性课程内容应基于飞行实践和航空科技发展,保证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3.1.3课程难度层次性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飞行员的学习能力和培训进度,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3.1.4课程实用性课程内容应注重实用性,紧密结合飞行员的实际需求,提高飞行安全水平。3.2教学方法与手段3.2.1教学方法飞行理论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和讨论,使飞行员掌握飞行理论知识。(2)小组讨论:鼓励飞行员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习效果。(3)实践操作:通过模拟飞行训练,使飞行员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2.2教学手段飞行理论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在线学习,拓宽飞行员的学习渠道。(3)模拟飞行训练:通过模拟飞行器,使飞行员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飞行技能。3.3考核与评估3.3.1考核方式飞行理论课程的考核采用以下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阶段考试: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试内容涵盖所学理论知识。(3)实践考核:结合模拟飞行训练,对飞行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估。3.3.2评估标准飞行理论课程的评估标准如下:(1)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以考试分数为主要评估指标。(2)实际操作能力:以模拟飞行训练成绩为主要评估指标。(3)综合素质:综合考虑飞行员的课堂表现、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第四章实践培训4.1飞行模拟训练4.1.1模拟训练概述飞行模拟训练是飞行员培训中的一环,通过模拟器对飞行操作进行模拟,使飞行员在安全的环境下掌握飞行技能和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能力。飞行模拟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基本操作训练:使飞行员熟悉模拟器的操作界面和功能,了解飞行模拟训练的基本流程。2)飞行理论学习:结合飞行理论知识,使飞行员更好地理解飞行原理和操作方法。3)飞行技能训练:通过模拟飞行,让飞行员掌握起飞、着陆、空中飞行、应急处理等基本飞行技能。4.1.2模拟训练内容1)正常飞行操作:包括起飞、爬升、巡航、下降、着陆等阶段,飞行员需熟练掌握各个阶段的操作方法。2)特殊情况处理:模拟飞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特殊情况,如发动机故障、液压系统失效、导航设备故障等,飞行员需学会应对这些情况的方法。3)紧急情况处理:包括紧急撤离、紧急迫降等,飞行员需在模拟器中反复练习,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4.2实际飞行训练4.2.1实际飞行训练概述实际飞行训练是飞行员培训的核心环节,飞行员需要在真实飞行环境中进行操作,以验证所学飞行技能和理论知识。实际飞行训练主要包括以下阶段:1)单飞训练:飞行员在教员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起飞、着陆、空中飞行等任务。2)双飞训练:飞行员与教员共同操作飞机,共同完成飞行任务。3)复杂科目训练:包括夜间飞行、仪表飞行、特技飞行等。4.2.2实际飞行训练内容1)起飞和着陆:飞行员需掌握不同机场、不同气象条件下的起飞和着陆技巧。2)空中飞行:包括水平飞行、爬升、下降、转弯等基本飞行动作,飞行员需熟练掌握。3)导航与通信:飞行员需学会正确使用导航设备,保证飞行安全,同时熟练掌握通信技巧,与地面指挥保持良好沟通。4)特殊情况处理:在实际飞行中,飞行员可能遇到各种特殊情况,如发动机故障、液压系统失效等,需学会应对方法。4.3飞行操作规范与技巧4.3.1飞行操作规范1)飞行前准备:飞行员需对飞机进行详细检查,保证各系统正常工作。2)飞行中操作:飞行员需严格遵循飞行操作规程,保证飞行安全。3)飞行后检查:飞行结束后,飞行员需对飞机进行再次检查,保证各系统恢复正常。4.3.2飞行技巧1)起飞技巧:飞行员需掌握不同机型、不同气象条件下的起飞技巧,保证安全起飞。2)着陆技巧:飞行员需熟练掌握不同机场、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着陆技巧,保证安全着陆。3)空中飞行技巧:飞行员需学会合理控制飞行高度、速度和航向,保证飞行安全。第五章飞行员资质认证与晋升5.1资质认证流程与标准5.1.1资质认证流程飞行员资质认证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步选拔:根据飞行员基本条件,如年龄、学历、身体条件等,进行初步筛选。(2)理论培训与考核:通过航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核,评估飞行员的理论素养。(3)飞行实践与考核:通过飞行实践,评估飞行员的操作技能和飞行素质。(4)资质审核:对飞行员的理论、实践和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是否符合资质认证标准。(5)颁发证书:对符合资质认证标准的飞行员颁发相应等级的飞行员执照。5.1.2资质认证标准飞行员资质认证标准包括以下方面:(1)理论水平:飞行员需掌握航空理论知识,包括飞行原理、气象学、航空法规等。(2)实践技能:飞行员需具备良好的飞行操作技能,包括起飞、着陆、飞行表演等。(3)身体素质:飞行员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以满足长时间飞行的需求。(4)心理素质:飞行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飞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5.2晋升途径与要求5.2.1晋升途径飞行员晋升途径分为以下几级:(1)副驾驶:完成飞行员资质认证后,担任副驾驶职务。(2)机长:具备一定飞行经验和技能后,晋升为机长。(3)教员:具备丰富飞行经验和教学能力后,晋升为教员。(4)飞行指挥员:具备丰富飞行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后,晋升为飞行指挥员。5.2.2晋升要求飞行员晋升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飞行时间:飞行员需完成一定飞行时间,以满足晋升要求。(2)培训与考核:飞行员需参加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3)身体素质:飞行员需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以满足晋升要求。(4)心理素质:飞行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晋升后面临的各种挑战。5.3持续教育与培训飞行员在职业生涯中,需不断进行持续教育和培训,以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以下是飞行员持续教育与培训的主要内容:(1)理论知识更新:飞行员需定期学习新的航空理论知识,以适应航空业的发展。(2)飞行技能提升:飞行员需定期参加飞行训练,提高飞行技能。(3)安全管理培训:飞行员需参加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4)心理素质培训:飞行员需参加心理素质培训,以应对飞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压力。(5)团队协作培训:飞行员需参加团队协作培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持续教育和培训,飞行员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保证飞行安全。第六章航空安全管理概述6.1安全管理理念与原则航空安全管理是航空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任务是保证飞行安全。以下是航空安全管理的基本理念与原则:6.1.1安全第一在航空安全管理中,安全始终处于首要位置。无论是飞行操作、飞行员培训,还是航空器的维护与保养,都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保证飞行安全。6.1.2预防为主航空安全管理应注重预防,通过科学分析和风险评估,提前识别和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发生的概率。6.1.3全面管理航空安全管理应涵盖航空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飞行员培训、航空器维护、航空运输服务等,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6.1.4依法管理航空安全管理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6.1.5人员为本人是航空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加强飞行员、维修人员等航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安全素养,是保障航空安全的基础。6.2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飞行安全的关键。以下是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6.2.1安全政策制定明确的航空安全政策,明确航空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为航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6.2.2安全目标设定具体、可量化的航空安全目标,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和监控。6.2.3安全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航空活动中的潜在危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6.2.4安全保障措施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包括飞行员培训、航空器维护、航空运输服务等,保证飞行安全。6.2.5安全监督与检查建立安全监督与检查机制,对航空活动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6.2.6安全信息管理加强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依据。6.3安全管理职责与分工航空安全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岗位,明确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与分工,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效率。6.3.1管理层职责管理层应负责制定航空安全政策、安全目标和安全管理体系,并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6.3.2飞行员职责飞行员应严格遵守飞行规则和操作规程,保证飞行安全。6.3.3维修人员职责维修人员应保证航空器的维护与保养质量,防止因维修原因导致的发生。6.3.4航空公司职责航空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飞行、维修等环节的安全管理。6.3.5部门职责部门应依法对航空安全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第七章飞行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7.1风险识别方法与工具7.1.1飞行安全风险识别概述飞行安全风险识别是飞行员培训与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及时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预防的发生。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与工具:(1)安全审计:通过系统地审查飞行训练和运行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人员培训等,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2)安全检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对飞行训练设施、飞机设备、飞行员操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发觉风险点。(3)安全信息收集:通过收集各类安全信息,如、故障、不安全事件等,分析其原因,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4)安全评估:对飞行训练和运行过程中的各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可能性,以便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5)飞行员经验交流:组织飞行员进行经验交流,分享飞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识别经验,提高飞行安全意识。7.1.2常用风险识别工具(1)安全检查表:根据飞行训练和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制定安全检查表,对各项风险进行逐项检查。(2)安全风险矩阵:通过构建安全风险矩阵,对各类风险进行分类、排序,明确风险等级。(3)不安全事件报告系统:建立不安全事件报告系统,鼓励飞行员积极上报各类不安全事件,以便及时发觉风险。7.2风险防范措施与策略7.2.1飞行安全风险防范原则(1)预防为主: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估,预防的发生。(2)全员参与:充分发挥飞行员、教员、管理人员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参与风险防范。(3)科学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风险防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4)动态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风险防范措施,保证飞行安全。7.2.2风险防范措施(1)建立健全飞行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飞行训练和运行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飞行员严格遵守。(2)加强飞行员培训:提高飞行员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使其具备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3)优化飞行训练流程:合理安排飞行训练计划,保证飞行员在训练过程中充分了解风险点。(4)加强飞行安全管理:对飞行训练和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采取措施。(5)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飞行员的应急处理能力。7.3飞行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7.3.1飞行安全预警(1)建立飞行安全预警系统:通过收集各类安全信息,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预警。(2)实施飞行安全预警:对飞行训练和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出预警信息。(3)预警信息发布:将预警信息及时发布给飞行员、教员和管理人员,保证信息畅通。7.3.2应急处置(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各类飞行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2)应急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飞行员的应急处理能力。(3)应急处置流程:明确应急处置流程,保证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处置。(4)应急资源保障:保证应急处置所需的资源,如通信设备、救援队伍等,随时处于待命状态。第八章飞行员心理素质与健康管理8.1心理素质培养与评估8.1.1心理素质培养飞行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保证飞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下为飞行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具体措施:(1)加强心理知识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培训等形式,使飞行员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2)设置心理训练课程:针对飞行员的职业特点,设置专门的心理训练课程,包括心理素质训练、心理调适训练等。(3)开展心理辅导:对飞行员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关注其心理需求,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4)组织团队活动: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飞行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8.1.2心理素质评估心理素质评估是了解飞行员心理状况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心理素质评估的具体方法:(1)心理测试:采用专业心理测试工具,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进行量化评估。(2)专家评估:组织心理学专家对飞行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3)定期评估:建立飞行员心理素质档案,定期对其进行心理素质评估,关注其心理变化。8.2健康管理措施与要求8.2.1健康管理措施飞行员健康管理是保证飞行安全的基础。以下为飞行员健康管理措施:(1)制定健康管理计划:根据飞行员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计划。(2)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高飞行员的健康意识。(3)定期健康检查:对飞行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觉并处理健康问题。(4)建立健康档案:为飞行员建立健康档案,全面记录其健康状况。8.2.2健康管理要求飞行员健康管理要求如下:(1)严格遵守健康管理制度:飞行员应严格遵守健康管理规定,保证自身健康状况良好。(2)主动参与健康管理:飞行员应主动参与健康管理活动,关注自身健康状况。(3)及时报告健康问题:飞行员发觉自身存在健康问题,应及时报告,避免飞行安全风险。8.3应对压力与心理危机的方法8.3.1应对压力的方法飞行员面临压力时,以下方法有助于应对:(1)调整心态:正确认识压力,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2)积极沟通:与同事、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沟通,分享压力和喜悦。(3)休息与放松: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放松。(4)锻炼身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8.3.2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飞行员面临心理危机时,以下方法有助于应对:(1)寻求专业帮助:向心理学专家寻求咨询和帮助。(2)调整生活节奏:适当调整工作与生活节奏,减轻心理压力。(3)积极参与团队活动:通过团队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缓解心理压力。(4)关注自身情绪: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第九章航空调查与分析9.1调查流程与原则9.1.1调查流程(1)报告:发生后,相关单位应立即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并启动调查程序。(2)现场保护:对现场进行保护,保证现场证据不受破坏,为调查提供可靠依据。(3)调查组成立:根据严重程度,成立相应的调查组,明确调查组成员职责。(4)调查取证:调查组应对现场、相关单位、当事人及目击者进行调查取证,收集相关信息。(5)分析: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及责任主体。(6)编制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编写调查报告,提交给上级管理部门。9.1.2调查原则(1)客观、公正:调查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保证调查结果真实可靠。(2)科学、严谨:调查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严谨对待每一个环节,保证调查质量。(3)及时、有效:调查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保证调查结果的时效性。(4)综合分析:调查组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原因,全面评估影响。9.2原因分析9.2.1直接原因(1)人员操作失误:分析飞行人员、地面保障人员等在发生过程中的操作失误。(2)设备故障:分析飞机、导航设备等在发生前的故障情况。(3)天气因素:分析发生时的天气状况对飞行安全的影响。9.2.2间接原因(1)管理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