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硬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流程规范TOC\o"1-2"\h\u5301第一章概述 3267071.1智能硬件设计概述 322191.2智能硬件制造工艺流程概述 410366第二章设计准备 538772.1需求分析 5283492.1.1市场调研 590822.1.2用户需求分析 582242.2设计目标与原则 5228582.2.1设计目标 5249372.2.2设计原则 5111092.3设计流程与规范 5283802.3.1设计流程 599612.3.2设计规范 6859第三章硬件设计 6318473.1电路设计 6208713.2布局设计 738533.3元器件选型 726300第四章软件设计 766854.1系统架构设计 7202594.2软件开发流程 818604.3算法与数据处理 819255第五章结构设计 993595.1机械结构设计 9108495.1.1结构方案设计 979465.1.2零部件设计 9152665.1.3装配设计 939185.2热设计 1031725.2.1散热设计 1039745.2.2热隔离设计 10120015.2.3热防护设计 10201595.3安全设计 10196565.3.1电气安全设计 10295565.3.2机械安全设计 10122955.3.3环境安全设计 1128598第六章硬件测试 11314596.1功能测试 11152036.1.1测试目的 11209276.1.2测试内容 11197826.1.3测试方法 1131466.2功能测试 11128326.2.1测试目的 11289076.2.2测试内容 12227446.2.3测试方法 12216556.3稳定性测试 1295866.3.1测试目的 1226986.3.2测试内容 12103636.3.3测试方法 1210858第七章软件测试 1317997.1功能测试 13104637.1.1测试目的 13162517.1.2测试内容 13239827.1.3测试方法 1365757.1.4测试工具 13112167.2功能测试 13177177.2.1测试目的 13253747.2.2测试内容 13324567.2.3测试方法 13288127.2.4测试工具 1477217.3兼容性测试 14227917.3.1测试目的 14143297.3.2测试内容 1472807.3.3测试方法 1469937.3.4测试工具 1418767第八章制造工艺 14289648.1材料选择 1438848.1.1材料功能要求 14132348.1.2材料选择原则 15196388.1.3材料选择注意事项 1598778.2制造工艺流程 15164178.2.1设计与开发 15317928.2.2材料准备 15295328.2.3零部件加工 15316168.2.4组装 1528308.2.5调试与检验 15209028.2.6包装与发货 1557648.3制造设备与管理 16216748.3.1设备选型与维护 16122688.3.2生产计划与调度 16269348.3.3质量控制 16306158.3.4安全生产 162918第九章质量控制 1625829.1质量管理体系 16150709.1.1质量方针与目标 16205889.1.2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16196519.1.3质量管理制度 17170699.1.4质量管理培训 17313089.2质量检验 17145349.2.1检验计划 17309809.2.2检验方法 175719.2.3检验设备 1745969.2.4检验人员 1713109.3不合格品处理 1759689.3.1不合格品标识 17260069.3.2不合格品隔离 17215999.3.3不合格品分析 176759.3.4不合格品处理 1812715第十章项目管理 181485610.1项目计划与管理 182247010.1.1项目立项 181344010.1.2项目规划 181155710.1.3项目执行 181758010.1.4项目监控 181225510.1.5项目验收 183030110.2风险管理 182926510.2.1风险识别 18642710.2.2风险评估 193122310.2.3风险应对 191028010.2.4风险监控 193122510.3团队协作与沟通 191722410.3.1团队构建 192848110.3.2沟通机制 191819710.3.3协作工具 19462410.3.4团队激励 191860110.3.5冲突解决 19第一章概述1.1智能硬件设计概述智能硬件设计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基础上,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对硬件产品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智能硬件设计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硬件与软件的深度融合,实现产品的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以满足人们对便捷、高效、智能生活的追求。智能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分析产品功能、功能、外观等方面的要求,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确定产品的基本架构、功能模块、关键技术等。(3)电路设计:设计电路原理图、PCB布线图,保证电路功能稳定、可靠。(4)结构设计:设计产品外观、内部结构,保证产品美观、实用、易于生产。(5)软件设计:开发嵌入式软件,实现产品功能。(6)系统集成与测试:将各个模块集成在一起,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等。1.2智能硬件制造工艺流程概述智能硬件制造工艺流程是指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将设计阶段的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智能硬件制造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物料采购:根据产品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元器件等,并进行采购。(2)SMT贴片:将表面贴装元器件(SMT)贴装到PCB板上,实现电路的连接。(3)插件:将无法通过SMT贴装的元器件,如极管、电阻等,插入PCB板上的预留孔位。(4)焊接:将SMT贴片和插件焊接在PCB板上,保证电路连接可靠。(5)调试与测试:对电路板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等,保证产品满足设计要求。(6)组装:将电路板、外壳、按键等部件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产品。(7)检验:对组装好的产品进行外观、功能、功能等方面的检验,保证产品质量。(8)包装:将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便于运输和销售。(9)售后服务:为用户提供产品安装、使用、维修等方面的服务,保证用户满意度。第二章设计准备2.1需求分析2.1.1市场调研在设计智能硬件产品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同类产品的市场现状、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用户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1)产品定位:分析目标市场的消费群体、消费需求及消费能力。(2)竞品分析:收集竞品信息,包括功能、功能、外观、价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3)用户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用户对智能硬件产品的需求。2.1.2用户需求分析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功能需求:用户期望产品具备哪些功能,以及这些功能的优先级。(2)功能需求:用户对产品功能的期望,如响应速度、准确性等。(3)外观需求:用户对产品外观的喜好,包括颜色、形状、材质等。(4)价格需求:用户对产品价格的接受程度。2.2设计目标与原则2.2.1设计目标(1)实现产品功能:根据用户需求,设计产品的基本功能。(2)优化产品功能:提高产品功能,满足用户对功能的需求。(3)提升产品外观:设计符合用户审美的外观,提升产品竞争力。(4)控制产品成本: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产品成本。2.2.2设计原则(1)简洁性原则:设计应简洁明了,避免过度设计。(2)易用性原则:产品操作简单,易于用户上手。(3)可靠性原则:产品功能稳定,保证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4)创新性原则:注重产品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2.3设计流程与规范2.3.1设计流程(1)需求分析:根据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明确设计目标。(2)方案设计:设计产品的基本结构、外观及功能。(3)电路设计:根据产品功能需求,设计电路原理图和PCB板。(4)软件设计:编写嵌入式软件,实现产品功能。(5)样品制作与测试:制作样品,进行功能测试和功能测试。(6)设计修改与优化:根据测试结果,对设计进行修改和优化。(7)批量生产:完成设计定型后,进行批量生产。2.3.2设计规范(1)电气规范: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保证产品电气安全。(2)结构规范:符合产品功能需求,保证产品结构稳定性。(3)软件规范:遵循软件工程规范,提高软件质量。(4)外观规范:符合用户审美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5)工艺规范:保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第三章硬件设计3.1电路设计电路设计是智能硬件设计中的核心环节,其质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功能与可靠性。在进行电路设计时,首先应详细分析产品功能需求,明确电路的预期功能指标。以下是电路设计的几个关键步骤:(1)需求分析:根据产品功能需求,确定电路的主要功能模块,如处理器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等。(2)原理图设计:基于需求分析,绘制电路原理图。原理图中应详细标注各元件的型号、参数及连接关系。(3)仿真验证:在原理图设计完成后,应进行电路仿真,验证电路的功能和功能是否符合预期。仿真过程中,应关注电路的关键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等。(4)PCB布局设计:根据仿真结果,进行PCB布局设计。在布局时,应考虑电磁兼容性、热分布等因素,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5)电路板制作与调试:完成PCB设计后,制作电路板并进行调试。调试过程中,应检查电路板上的元件焊接是否准确,电路功能是否正常。3.2布局设计布局设计是电路设计中的环节,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电路的功能和可靠性,降低产品成本。以下是布局设计的几个关键步骤:(1)元件布局:根据电路的功能模块,合理放置各元件。在布局时,应考虑元件之间的信号流向,尽可能减少信号线的交叉。(2)信号完整性分析:分析电路中高速信号的完整性,保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发生失真。(3)电源和地线设计:合理设计电源和地线,以降低电源噪声和地线噪声,提高电路的稳定性。(4)热设计:考虑电路的热分布,合理布局发热元件,保证产品在长时间运行时不会因温度过高而影响功能。(5)电磁兼容性设计:考虑电路的电磁兼容性,合理布局元件和走线,减少电磁干扰。3.3元器件选型元器件选型是硬件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选型可以保证产品的功能、可靠性和成本控制。以下是元器件选型的几个关键步骤:(1)功能需求分析:根据电路的功能和功能需求,确定元器件的主要参数,如功耗、频率、精度等。(2)供应商选择: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质量保证的供应商,保证元器件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3)元件型号选择:根据功能需求和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元件型号。在选型时,应考虑元件的兼容性、互换性和成本。(4)样品测试:在批量采购前,对选定的元器件进行样品测试,验证其功能和可靠性。(5)批量采购与质量控制:在样品测试合格后,进行批量采购,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保证元器件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第四章软件设计4.1系统架构设计系统架构设计是软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为智能硬件产品构建一个稳定、高效、可扩展的软件平台。在设计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独立的职责,便于开发、维护和扩展。(2)层次化设计:将系统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降低系统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3)高内聚、低耦合:模块之间尽量减少直接依赖关系,降低系统复杂度。(4)可扩展性:考虑未来功能升级和扩展需求,设计灵活的系统架构。具体设计内容如下:(1)硬件抽象层:实现对底层硬件的封装,为上层软件提供统一的接口。(2)操作系统层: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如实时操作系统(RTOS)或通用操作系统(如Linux),以满足系统实时性、稳定性等需求。(3)驱动层:实现硬件设备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4)中间件层:提供公共服务,如网络通信、文件系统、数据库等。(5)应用层:实现具体功能模块,如用户界面、数据处理、控制逻辑等。4.2软件开发流程软件开发流程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方法,旨在提高开发效率、保证软件质量。以下为一个典型的软件开发流程:(1)需求分析:明确软件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功能需求、可靠性需求等。(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架构、模块划分、接口定义等。(3)编码实现:根据设计文档,编写代码。(4)单元测试:对每个模块进行功能测试,保证模块功能正确。(5)集成测试:将多个模块集成在一起,进行整体测试。(6)系统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7)部署与维护:将软件部署到目标硬件平台,并进行后期维护。4.3算法与数据处理算法与数据处理是智能硬件产品中的关键环节,其目标是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以下为算法与数据处理的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等设备收集原始数据。(2)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归一化等操作,为后续算法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3)特征提取:从预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降低数据维度。(4)算法实现: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如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模糊控制等。(5)模型训练:使用训练数据对算法模型进行训练,提高模型准确性。(6)模型优化: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模型进行优化,提高系统功能。(7)数据输出: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为用户提供决策依据或执行相关操作。第五章结构设计5.1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是智能硬件产品设计中的环节,其主要目标是保证产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5.1.1结构方案设计在结构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师需对产品进行整体布局,明确各部件的安装位置和连接方式。还需考虑产品在运输、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可靠性。5.1.2零部件设计零部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合适的材料:根据产品的工作环境、载荷和功能要求,选择具有良好力学功能和耐腐蚀性的材料。(2)结构优化: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零部件尺寸,降低重量,提高集成度。(3)简化加工工艺:尽可能采用标准件,减少非标准件的设计和加工。5.1.3装配设计装配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保证零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提高产品的可靠性。(2)装配顺序:合理规划装配顺序,提高装配效率。(3)装配工具:选用合适的装配工具,保证装配质量。5.2热设计热设计是保证智能硬件产品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热设计主要包括散热设计、热隔离设计和热防护设计。5.2.1散热设计散热设计的目标是降低产品内部温度,防止过热现象。主要措施如下:(1)提高热传导效率:选用具有良好热导率的材料,提高热传导效率。(2)增大散热面积:采用散热片、散热器等结构,增大散热面积。(3)优化气流通道:合理设计气流通道,提高空气流动效率。5.2.2热隔离设计热隔离设计旨在降低热源对敏感部件的影响。主要措施如下:(1)选用热隔离材料:在热源与敏感部件之间设置热隔离层,降低热传导效率。(2)结构优化:通过合理布局,将热源与敏感部件隔离开。5.2.3热防护设计热防护设计的目标是防止产品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受损。主要措施如下:(1)选用耐高温或耐低温材料:根据产品的工作环境,选择具有良好耐热功能的材料。(2)设置防护层:在产品表面设置防护层,防止热源对产品内部造成损害。5.3安全设计安全设计是保证智能硬件产品在正常使用和意外情况下,对人体和环境不会造成损害的关键环节。5.3.1电气安全设计电气安全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气元件:保证电气元件的安全功能。(2)设计可靠的电气连接:防止电气连接故障导致的安全。(3)电气隔离:在必要时,设置电气隔离层,防止电气干扰。5.3.2机械安全设计机械安全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防止机械伤害:合理设计产品结构,避免尖锐边缘、突出物等可能导致伤害的部分。(2)限制运动范围:通过限位装置,防止产品运动超出安全范围。(3)防止意外启动:设置安全开关,防止产品在维修或搬运过程中意外启动。5.3.3环境安全设计环境安全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防止电磁干扰:合理设计电路,降低电磁干扰对周围设备的影响。(2)防止噪声污染:采取降噪措施,降低产品运行过程中的噪声。(3)防止泄漏:保证产品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第六章硬件测试6.1功能测试6.1.1测试目的功能测试旨在验证智能硬件产品的各项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稳定运行。6.1.2测试内容(1)基本功能测试:对智能硬件产品的基本功能进行测试,如开关机、连接网络、数据传输等。(2)特殊功能测试:针对产品特有的功能进行测试,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传感器应用等。(3)交互功能测试:对智能硬件产品的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测试,包括触摸屏、按键、指示灯等。6.1.3测试方法(1)黑盒测试:通过输入合法的测试用例,验证智能硬件产品的输出是否符合预期。(2)白盒测试:对智能硬件产品的内部逻辑和代码进行测试,保证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6.2功能测试6.2.1测试目的功能测试旨在评估智能硬件产品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功能表现,保证产品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满足用户需求。6.2.2测试内容(1)响应时间测试:测量智能硬件产品在处理用户指令时的响应时间,评估产品功能。(2)处理速度测试:对智能硬件产品进行大量数据处理,测试其处理速度和效率。(3)功耗测试:测量智能硬件产品在正常使用和待机状态下的功耗,评估产品节能功能。6.2.3测试方法(1)压力测试:通过模拟高负载场景,测试智能硬件产品的功能瓶颈和稳定性。(2)容量测试:测试智能硬件产品在不同负载下的容量,评估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承载能力。6.3稳定性测试6.3.1测试目的稳定性测试旨在验证智能硬件产品在长时间运行和极端环境下的稳定功能,保证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耐用性。6.3.2测试内容(1)连续运行测试:让智能硬件产品在长时间内连续运行,观察其功能和稳定性。(2)环境适应性测试:在高温、低温、湿度等不同环境下,测试智能硬件产品的功能和稳定性。(3)抗干扰测试:在电磁干扰、振动等恶劣环境下,测试智能硬件产品的抗干扰能力。6.3.3测试方法(1)故障注入测试:在智能硬件产品运行过程中注入故障,观察其处理能力和恢复能力。(2)稳定性分析:通过收集运行数据,分析智能硬件产品的功能波动和稳定性。第七章软件测试7.1功能测试7.1.1测试目的功能测试旨在验证智能硬件产品的软件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用户需求,保证软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7.1.2测试内容(1)基本功能测试:对产品的各项基本功能进行测试,包括启动、停止、设置、操作等。(2)特殊功能测试:对产品特有的功能进行测试,如远程控制、语音识别等。(3)异常情况测试:对产品在异常情况下的表现进行测试,如网络中断、电源故障等。7.1.3测试方法(1)黑盒测试:通过输入输出验证功能是否正确。(2)白盒测试:检查代码逻辑,保证功能实现。(3)灰盒测试:结合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对功能进行深入分析。7.1.4测试工具采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如Selenium、JMeter等,提高测试效率。7.2功能测试7.2.1测试目的功能测试旨在评估智能硬件产品的软件功能,包括响应速度、资源占用、稳定性等,以满足用户对产品功能的要求。7.2.2测试内容(1)响应速度测试:评估产品在正常使用、并发访问等情况下的响应时间。(2)资源占用测试:检测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对CPU、内存、存储等资源的占用情况。(3)稳定性测试:评估产品在长时间运行下的稳定性。7.2.3测试方法(1)压力测试:模拟高负载、高并发场景,检验产品功能极限。(2)负载测试:模拟正常使用场景,检验产品功能表现。(3)稳定性测试:长时间运行产品,观察功能变化。7.2.4测试工具采用功能测试工具,如LoadRunner、JMeter等,进行自动化测试。7.3兼容性测试7.3.1测试目的兼容性测试旨在验证智能硬件产品的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设备、网络环境等条件下的兼容性,保证产品能够在各种环境下正常运行。7.3.2测试内容(1)操作系统兼容性测试:验证产品在不同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等)下的运行情况。(2)设备兼容性测试:验证产品在不同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上的运行情况。(3)网络环境兼容性测试:验证产品在不同网络环境(如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移动网络等)下的运行情况。7.3.3测试方法(1)手动测试:在不同操作系统、设备、网络环境下手动运行产品,观察运行情况。(2)自动化测试:采用兼容性测试工具,如Appium、Selenium等,进行自动化测试。7.3.4测试工具采用兼容性测试工具,如Appium、Selenium等,提高测试效率。同时结合虚拟机、模拟器等工具,扩展测试范围。第八章制造工艺8.1材料选择在智能硬件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材料选择是的一环。合理选择材料不仅关系到产品的功能、寿命和可靠性,而且对制造成本和工艺流程有着直接影响。以下是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8.1.1材料功能要求材料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1)力学功能:包括强度、韧性、硬度、疲劳强度等,以满足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力学功能的要求。(2)物理功能:如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等,以满足产品在特定环境下的使用需求。(3)化学功能: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以保证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4)加工功能:易于加工、焊接、涂装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8.1.2材料选择原则(1)根据产品功能、结构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2)考虑材料成本、加工成本和制造成本,实现成本优化。(3)关注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保证产品可靠性。8.1.3材料选择注意事项(1)了解各类材料的特性,掌握其应用范围和局限性。(2)关注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材料选择标准。(3)合理利用材料资源,减少资源浪费。8.2制造工艺流程智能硬件的制造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8.2.1设计与开发根据产品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确定产品结构、功能、外观等要素。8.2.2材料准备根据材料选择结果,采购合适的材料,并进行预处理,如清洗、去毛刺等。8.2.3零部件加工根据产品结构,对零部件进行加工,包括机械加工、焊接、涂装等。8.2.4组装将加工好的零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形成完整的产品。8.2.5调试与检验对组装好的产品进行调试,保证产品功能达到设计要求,并进行质量检验。8.2.6包装与发货对合格产品进行包装,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然后发货给客户。8.3制造设备与管理制造设备与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以下是制造设备与管理的基本要求:8.3.1设备选型与维护(1)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保证设备功能稳定。(2)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运行正常。(3)对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减少设备故障率。8.3.2生产计划与调度(1)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保证生产进度与订单需求相匹配。(2)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保证生产顺利进行。(3)对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调度,提高生产效率。8.3.3质量控制(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满足标准要求。(2)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监控,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3)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降低不良品率。8.3.4安全生产(1)加强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预防发生。(2)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第九章质量控制9.1质量管理体系9.1.1质量方针与目标为保证智能硬件产品的质量,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与目标,并将其作为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质量方针与目标应包括产品功能、安全、可靠性、用户体验等方面。9.1.2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各层级质量管理职责,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应包括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部门、生产部门、研发部门等。9.1.3质量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设计开发控制、生产过程控制、采购控制、销售与服务控制等,以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要求。9.1.4质量管理培训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使其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9.2质量检验9.2.1检验计划企业应根据产品特点、生产过程和检验标准,制定详细的检验计划。检验计划应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频次、检验人员等。9.2.2检验方法企业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检验方法,对产品进行全过程的检验。检验方法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等。9.2.3检验设备企业应配置满足检验要求的设备,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9.2.4检验人员企业应选拔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人员,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9.3不合格品处理9.3.1不合格品标识企业应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以区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9.3.2不合格品隔离企业应设立不合格品隔离区,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存放,防止不合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养殖基地承包合同
- 项目进度追踪与协同策划方案
- 现代学徒制师徒协议
- 柑橘树承包合同
-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开发合作协议
- 汽车租赁合同租赁车辆交接确认书
- 投资借款合同书
- 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5篇
- 活动一《自己种菜乐趣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 Unit4 I have a ball(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 药品管理法律制度的创新与探索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能手1000题带答案
- 旅游学概论(郭胜 第五版) 课件 第5、6章 旅游业、旅游市场
- 安全隐患规范依据查询手册22大类12万字
- 道路清障救援作业服务投标方案(完整技术标)
- 医疗器械产品简介
- 府谷县田家寨镇新田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迈瑞医疗 -医疗器械-从全球器械巨头发展看迈瑞海外进击之路
- (2024年)精美网络安全讲座
- 2014年10月自考00567马列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2023届新高考英语语法填空分类强化100题 语法填空之现在分词过去分词100题(思维导图+三年真题+模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