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采购与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医疗设备采购与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医疗设备采购与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医疗设备采购与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医疗设备采购与维护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设备采购与维护作业指导书TOC\o"1-2"\h\u2898第一章医疗设备采购流程 476851.1采购需求分析 410671.1.1需求调研 5257711.1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对医疗设备进行分类,明确采购设备的具体名称、型号、功能、功能等要求。 53281.2了解医疗市场动态,收集国内外医疗设备相关信息,分析设备的技术水平、价格、售后服务等。 5195291.2.1需求分析 5141232.1结合医疗机构发展规划,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医疗设备的使用量,确定采购数量。 5183082.2分析现有医疗设备的使用状况,评估设备功能、故障率等,为采购决策提供依据。 5177712.2.1预算编制 564191.1根据采购需求分析,制定医疗设备采购预算,包括设备购置费、安装调试费、培训费等。 5264821.2预算编制应遵循合理、节约的原则,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经济承受能力。 5194571.2.1预算审核与审批 5277172.1预算编制完成后,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核,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5109672.2审批通过后,将预算纳入医疗机构财务预算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5136862.2.1供应商筛选 554491.1根据采购需求,筛选具备相应资质、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供应商。 5160441.2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方式,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5205101.2.1供应商评估 5313352.1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售后服务、价格等进行综合评估。 524002.2结合医疗机构实际需求,选择性价比高的供应商。 5301852.2.1合同谈判 6233291.1与供应商就采购设备的技术参数、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谈判。 613911.2保证合同条款明确、合理,维护医疗机构合法权益。 6105821.2.1合同签订 67942.1合同签订前,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核,保证合同符合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相关规定。 6234462.2签订正式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保证合同执行的顺利进行。 6159292.3合同签订后,及时将合同副本送交相关部门备案,便于后续合同执行和监督。 614782第二章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 6260692.3.1合同执行 6109542.3.2合同监督 6206562.3.3合同变更 7203222.3.4合同解除 7220302.3.5风险识别 7322402.3.6风险防范 7179292.3.7风险处理 751732.3.8合同归档 8177232.3.9合同评估 829368第三章医疗设备验收与安装 8120352.3.10验收标准 8226652.3.11验收流程 8314132.3.12安装调试 9189802.3.13验收 9172612.3.14移交程序 9175382.3.15移交要求 9178162.3.16验收问题处理 1068892.3.17安装问题处理 1015819第四章医疗设备维护保养 10196012.3.18目的 10230882.3.19范围 10253292.3.20内容 10218952.3.21设备维护保养流程 11128372.3.22设备维护保养操作 11118612.3.23维护保养记录 11138472.3.24维护保养归档 11211312.3.25评估指标 11102302.3.26评估方法 1255232.3.27评估周期 1230865第五章医疗设备故障处理 12112102.3.28故障分类 1277962.3.29故障判定 12324212.3.30硬件故障原因 12240522.3.31软件故障原因 1318082.3.32故障报告 1388462.3.33故障初步判断 1320022.3.34故障处理 13318082.3.35故障处理记录 1340842.3.36设备功能检查 13104502.3.37设备功能测试 13116452.3.38设备使用培训 1441252.3.39设备定期检查与维护 1415112第六章医疗设备安全管理 1450772.3.40安全管理组织 14181672.3.41安全管理制度 14221162.3.42风险识别 14187702.3.43风险防范 15311892.3.44分类 15178152.3.45处理 1579052.3.46报告 1581922.3.47安全培训 15280612.3.48安全宣传 1627149第七章医疗设备维修与更新 16318322.3.49维修计划制定 16185192.3.50维修预算编制 16201372.3.51维修流程 16255872.3.52维修操作 16137652.3.53更新设备选择 17112452.3.54更新设备评估 17257392.3.55更新设备采购 1740052.3.56更新设备实施 1723784第八章医疗设备技术档案管理 17248562.3.57技术档案建立 17188291.1档案范围 17180031.2档案分类 17117771.3档案编制 1870781.3.1技术档案维护 18267762.1档案更新 18297802.2档案保管 1873852.3档案借阅 1855822.3.1技术档案查阅 1846921.1查阅权限 18270691.2查阅流程 18130571.3查阅记录 1813831.3.1技术档案利用 18280492.1档案利用目的 1864512.2档案利用方式 1890542.2.1技术档案更新 18290161.1更新内容 19181501.2更新频率 19145891.2.1技术档案归档 19140542.1归档范围 19315682.2归档流程 199192.2.1信息化管理平台 19313252.2.2信息化管理功能 19303722.1档案查询 19291112.2档案维护 19152922.3档案利用 19192332.4档案安全 1914082第九章医疗设备采购与维护成本控制 19158442.4.1成本分析 19162881.1成本构成分析 19218771.2成本变动因素分析 19266951.2.1成本预测 206562.1基于历史数据的成本预测 2031762.2基于市场调研的成本预测 20127952.2.1采购阶段的成本控制 20205751.1设备选型与采购 20323941.2招标采购 20296851.2.1使用阶段的成本控制 20302.1设备维护保养 2045712.2耗材管理 2019652.2.1维修阶段的成本控制 20317553.1预防性维修 20226913.2维修外包 2092723.2.1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20128161.1成本效益分析指标 20145141.2成本效益分析模型 21200961.2.1成本效益评估步骤 2185482.1收集相关数据 21305882.2计算成本效益指标 2196922.3成本效益分析报告 21291702.3.1成本控制策略 2131981.1成本控制目标 21294751.2成本控制措施 21174811.2.1持续改进 2125062.1成本控制体系优化 21301732.2成本管理信息化 2114222.3成本控制能力提升 2132168第十章医疗设备采购与维护监管 21304712.3.1监管体系概述 2182772.3.2政策法规简介 22299122.3.3监管体系与政策法规的落实 2251192.3.4监管流程 22303782.3.5监管执行 2229972.3.6问题处理 22238342.3.7改进措施 2382682.3.8监管效果评估 23137662.3.9反馈与改进 23第一章医疗设备采购流程医疗设备作为医疗机构运行的重要物资,其采购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对于保障医疗质量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医疗设备采购流程的详细指导。1.1采购需求分析1.1.1需求调研1.1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对医疗设备进行分类,明确采购设备的具体名称、型号、功能、功能等要求。1.2了解医疗市场动态,收集国内外医疗设备相关信息,分析设备的技术水平、价格、售后服务等。1.2.1需求分析2.1结合医疗机构发展规划,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医疗设备的使用量,确定采购数量。2.2分析现有医疗设备的使用状况,评估设备功能、故障率等,为采购决策提供依据。第二节采购预算制定2.2.1预算编制1.1根据采购需求分析,制定医疗设备采购预算,包括设备购置费、安装调试费、培训费等。1.2预算编制应遵循合理、节约的原则,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经济承受能力。1.2.1预算审核与审批2.1预算编制完成后,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核,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合规性。2.2审批通过后,将预算纳入医疗机构财务预算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度。第三节供应商选择与评估2.2.1供应商筛选1.1根据采购需求,筛选具备相应资质、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供应商。1.2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方式,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1.2.1供应商评估2.1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售后服务、价格等进行综合评估。2.2结合医疗机构实际需求,选择性价比高的供应商。第四节采购合同签订2.2.1合同谈判1.1与供应商就采购设备的技术参数、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谈判。1.2保证合同条款明确、合理,维护医疗机构合法权益。1.2.1合同签订2.1合同签订前,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核,保证合同符合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相关规定。2.2签订正式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保证合同执行的顺利进行。2.3合同签订后,及时将合同副本送交相关部门备案,便于后续合同执行和监督。第二章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第一节合同执行与监督2.3.1合同执行(1)合同签署后,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医疗设备采购项目的顺利进行。(2)采购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合同执行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责任人,保证合同执行的有序推进。(3)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4)采购部门应按照合同约定对供应商的交货进度、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监督,保证设备符合医院使用要求。2.3.2合同监督(1)采购部门应设立合同监督小组,对合同执行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保证合同条款得到有效执行。(2)监督小组应定期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发觉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效果。(3)监督小组应与医院相关部门保持沟通,了解设备使用情况,保证合同执行与医院实际需求相匹配。第二节合同变更与解除2.3.3合同变更(1)合同变更应遵循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双方协商一致后进行。(2)采购部门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如需对合同内容进行变更,应提前通知供应商,并提交书面申请。(3)供应商在接到变更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回应,双方协商确定变更内容。(4)变更内容确定后,双方应签订书面变更协议,作为原合同的补充。2.3.4合同解除(1)合同解除应遵循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双方协商一致后进行。(2)采购部门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如发觉供应商无法履行合同约定,可依法解除合同。(3)供应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如发觉采购部门无法履行合同约定,可依法解除合同。(4)合同解除后,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处理相关事宜,保证各自权益。第三节合同履行中的风险管理2.3.5风险识别(1)采购部门应充分了解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等。(2)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共同分析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2.3.6风险防范(1)采购部门应建立健全合同履行风险防控体系,对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2)采购部门应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及时发觉并解决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问题。(3)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应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2.3.7风险处理(1)采购部门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觉风险,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降低风险损失。(2)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共同协商,制定合理的风险处理方案。(3)风险处理后,采购部门应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合同履行风险防控体系。第四节合同归档与评估2.3.8合同归档(1)采购部门应建立健全合同归档制度,保证合同及相关文件的完整、规范、安全。(2)采购部门应在合同执行完毕后,及时将合同正本、附件、变更协议等文件归档。(3)归档文件应按照规定格式进行整理,便于查阅和管理。2.3.9合同评估(1)采购部门应在合同履行完毕后,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2)评估内容应包括合同执行过程、供应商表现、设备使用效果等方面。(3)评估结果应作为今后类似项目采购的重要参考,以优化采购流程和提高采购效果。第三章医疗设备验收与安装第一节验收标准与流程2.3.10验收标准(1)医疗设备验收应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及采购合同规定的要求进行。(2)验收标准应包括设备的技术参数、功能指标、功能完整性、安全性、外观质量等方面。(3)验收时,应对照采购合同、装箱单、随机文件等资料,保证设备数量、型号、规格等无误。2.3.11验收流程(1)设备到货后,由采购部门、使用部门、设备科等相关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共同进行验收。(2)验收小组对设备进行开箱检查,确认设备数量、型号、规格等无误。(3)验收小组对设备的技术参数、功能指标进行测试,保证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和采购合同要求。(4)验收小组对设备的安全性、外观质量进行检查,确认设备无损坏、缺陷等问题。(5)验收小组对设备随机文件、装箱单等资料进行核对,保证资料齐全、准确。(6)验收合格后,验收小组填写验收报告,报请相关部门审批。第二节安装调试与验收2.3.12安装调试(1)安装调试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按照设备说明书、安装图纸等资料进行。(2)安装调试过程中,应保证设备安装位置合理、牢固,满足使用需求。(3)安装调试过程中,应对照设备的技术参数、功能指标进行调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安装调试完成后,应进行设备功能测试,保证设备各项功能正常。2.3.13验收(1)安装调试完成后,验收小组应对设备进行复验,确认设备安装正确、运行稳定。(2)验收小组对设备的技术参数、功能指标进行测试,保证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和采购合同要求。(3)验收小组对设备的安全性、外观质量进行检查,确认设备无损坏、缺陷等问题。(4)验收合格后,验收小组填写验收报告,报请相关部门审批。第三节验收合格后的设备移交2.3.14移交程序(1)验收合格的设备,由设备科负责办理移交手续。(2)设备移交时,应填写设备移交单,明确设备型号、规格、数量等信息。(3)移交单应由设备科、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人员签字确认。2.3.15移交要求(1)移交的设备应保证完好无损,随机文件、装箱单等资料齐全。(2)移交的设备应按照使用部门的要求进行摆放,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移交过程中,设备科应向使用部门提供设备使用、维护等相关培训。第四节验收与安装中的问题处理2.3.16验收问题处理(1)验收过程中发觉设备不符合国家标准、采购合同要求时,应立即与供应商沟通,要求退货或更换。(2)验收过程中发觉设备存在损坏、缺陷等问题时,应记录问题,与供应商协商解决。(3)验收过程中发觉设备随机文件、装箱单等资料不齐全时,应要求供应商补齐。2.3.17安装问题处理(1)安装过程中发觉设备安装位置不合理、牢固度不足时,应调整安装位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安装过程中发觉设备技术参数、功能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与供应商沟通,寻求解决方案。(3)安装过程中发觉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时,应立即停止安装,与供应商协商解决。第四章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第一节设备维护保养计划2.3.18目的为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设备维护保养计划。2.3.19范围本计划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2.3.20内容(1)设备维护保养周期:根据设备类型、使用频率、故障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各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2)维护保养项目:包括设备清洁、润滑、紧固、调整、检测等。(3)维护保养人员:由专业维护保养人员负责实施,操作人员协助。(4)维护保养时间: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医院工作安排,合理确定维护保养时间。(5)维护保养费用:按照设备维护保养周期、项目及人员配置,合理预算维护保养费用。第二节维护保养流程与操作2.3.21设备维护保养流程(1)维护保养计划制定:根据设备类型、使用频率等因素,制定维护保养计划。(2)维护保养准备:准备所需的工具、材料、设备等。(3)维护保养实施:按照维护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检测等操作。(4)维护保养验收:对维护保养后的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运行正常。(5)维护保养记录:记录维护保养过程、时间、人员等信息。2.3.22设备维护保养操作(1)设备清洁:清除设备表面、内部灰尘、污垢等。(2)设备润滑:对设备运动部件进行润滑处理。(3)设备紧固:检查设备连接部位,紧固松动的螺栓、螺母等。(4)设备调整: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保证设备正常运行。(5)设备检测:对设备进行功能检测,保证设备符合要求。第三节维护保养记录与归档2.3.23维护保养记录(1)记录设备维护保养的时间、人员、项目、过程等信息。(2)记录设备故障情况、原因及处理措施。(3)记录设备维护保养费用。2.3.24维护保养归档(1)将维护保养记录整理成册,便于查阅。(2)按照时间顺序,将维护保养记录归档存放。第四节维护保养质量评估2.3.25评估指标(1)设备运行状况:评估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故障率是否降低。(2)维护保养效率:评估维护保养工作的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3)维护保养成本:评估维护保养成本,降低医院运营成本。2.3.26评估方法(1)定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收集相关数据。(2)对维护保养过程进行监控,分析维护保养效率。(3)统计维护保养费用,分析成本效益。2.3.27评估周期根据设备类型和维护保养计划,定期进行评估。第五章医疗设备故障处理第一节故障分类与判定2.3.28故障分类医疗设备的故障可分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两大类。(1)硬件故障:指设备内部电路、元器件、机械部件等硬件部分的损坏或异常。(2)软件故障:指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软件部分的错误或异常。2.3.29故障判定(1)设备无法启动或运行异常;(2)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死机、蓝屏等异常现象;(3)设备输出结果异常;(4)设备出现异常声音、异味等;(5)设备外部损伤,如破裂、变形等。第二节故障原因分析2.3.30硬件故障原因(1)元器件老化、损坏;(2)电源故障;(3)电路板故障;(4)接插件接触不良;(5)机械部件磨损、松动;(6)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2.3.31软件故障原因(1)操作系统故障;(2)应用程序错误;(3)病毒感染;(4)软件更新不及时;(5)软件兼容性问题。第三节故障处理流程2.3.32故障报告当发觉设备故障时,使用人员应立即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并提供以下信息:(1)设备型号、序列号;(2)故障现象;(3)故障发生时间;(4)使用人员联系方式。2.3.33故障初步判断设备管理部门接收到故障报告后,应对故障进行初步判断,确定故障类型和可能原因。2.3.34故障处理(1)硬件故障处理:针对硬件故障原因,进行元器件更换、电路板修复、接插件检查等操作。(2)软件故障处理:针对软件故障原因,进行操作系统修复、应用程序升级、病毒查杀等操作。2.3.35故障处理记录故障处理完成后,应详细记录故障处理过程、更换部件等信息,以便日后查阅。第四节故障处理后的设备恢复2.3.36设备功能检查故障处理完成后,应对设备进行功能检查,保证设备恢复正常运行。2.3.37设备功能测试对设备进行功能测试,保证设备功能满足使用要求。2.3.38设备使用培训对使用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培训,保证其熟悉设备操作和维护方法。2.3.39设备定期检查与维护加强设备定期检查与维护,预防故障再次发生。第六章医疗设备安全管理第一节安全管理组织与制度医疗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和完善的制度体系。2.3.40安全管理组织(1)组织架构建立:医院应设立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医疗设备部门、临床使用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医疗设备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划。(2)职责明确:各相关部门应明确职责,医疗设备部门负责设备的安全性监测、维护保养和风险控制;临床使用部门负责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人员配置:配置专业的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和监督。2.3.41安全管理制度(1)管理制度制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2)执行与监督:保证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3)持续改进: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医疗设备安全管理的水平。第二节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识别与防范是保证医疗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2.3.42风险识别(1)设备风险分类:对医疗设备进行风险分类,识别高风险设备,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2)使用环节风险识别:分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3)环境风险识别:考虑设备所在环境可能带来的风险,如电磁干扰、温度湿度变化等。2.3.43风险防范(1)制定防范措施: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计划等。(2)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3)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第三节处理与报告医疗设备的处理与报告是维护医疗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2.3.44分类(1)轻微:对设备或人员造成轻微伤害的。(2)重大:对设备或人员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死亡的。2.3.45处理(1)现场处置: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现场进行控制和处理。(2)调查:对原因进行深入调查,明确责任。(3)整改措施:根据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2.3.46报告(1)内部报告:将情况及时报告给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委员会和相关部门。(2)外部报告:根据的严重程度,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第四节安全培训与宣传提高医疗设备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是保证医疗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2.3.47安全培训(1)培训内容:包括医疗设备基础知识、操作规程、安全意识、应急预案等。(2)培训对象:所有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3)培训形式:定期举办培训班,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培训。2.3.48安全宣传(1)宣传方式:通过宣传栏、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普及医疗设备安全知识。(2)宣传内容:包括医疗设备的安全操作、维护保养、预防等。(3)宣传效果评估:定期对安全宣传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宣传策略。第七章医疗设备维修与更新第一节维修计划与预算2.3.49维修计划制定(1)根据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故障率和维修历史,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维修计划。(2)对重点设备、关键设备实行重点监控,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结合设备使用部门的需求,合理安排维修时间和进度。2.3.50维修预算编制(1)根据维修计划,预估维修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2)参照历史维修费用,结合市场行情,合理编制维修预算。(3)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保证预算的合理使用。第二节维修流程与操作2.3.51维修流程(1)设备故障报修:使用部门发觉设备故障后,及时向维修部门报告。(2)故障确认与评估:维修部门对设备故障进行确认,评估维修难度和成本。(3)维修方案制定:根据故障原因和维修评估结果,制定维修方案。(4)维修实施:按照维修方案,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作业。(5)维修验收:维修完成后,使用部门对设备进行验收,保证设备恢复正常运行。2.3.52维修操作(1)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严格遵守维修操作规程。(2)维修过程中,应保证安全,避免对设备造成二次损伤。(3)使用合格的维修配件,保证维修质量。(4)维修完成后,及时填写维修记录,归档备查。第三节更新设备的选择与评估2.3.53更新设备选择(1)根据医院发展规划和业务需求,确定更新设备的类型和数量。(2)考虑设备的技术水平、功能、兼容性和售后服务等因素。(3)充分调研市场,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2.3.54更新设备评估(1)评估更新设备的投资回报期、运行成本和效益。(2)评估设备的技术成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3)评估设备供应商的信誉、售后服务和备品备件供应能力。第四节更新设备采购与实施2.3.55更新设备采购(1)按照采购程序,编制更新设备采购方案。(2)组织招标或竞争性谈判,选择合适的供应商。(3)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设备质量、交货期和售后服务等内容。2.3.56更新设备实施(1)设备到货后,组织验收,保证设备质量。(2)安装调试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培训使用部门人员,提高设备使用效率。(4)建立设备档案,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第八章医疗设备技术档案管理第一节技术档案建立与维护2.3.57技术档案建立1.1档案范围医疗设备技术档案应包括设备采购合同、技术参数、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记录、设备运行状况记录等相关资料。1.2档案分类根据设备类型、用途、生产厂家等因素,对技术档案进行分类,保证档案清晰、有序。1.3档案编制按照统一格式,编制档案封面、目录、正文等内容,保证档案内容完整、规范。1.3.1技术档案维护2.1档案更新对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维修保养记录、设备运行状况记录等及时进行更新,保证档案的时效性。2.2档案保管保证档案存放环境干燥、通风,避免档案受潮、霉变。对重要档案进行备份,以防丢失。2.3档案借阅建立档案借阅制度,对借阅人员进行登记,保证档案安全。第二节技术档案查阅与利用2.3.1技术档案查阅1.1查阅权限根据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档案查阅权限,保证档案安全。1.2查阅流程查阅人员需填写查阅申请表,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查阅档案。1.3查阅记录对查阅人员进行登记,记录查阅时间、查阅内容等信息。1.3.1技术档案利用2.1档案利用目的充分利用技术档案,为设备维护、故障排除、设备更新等提供依据。2.2档案利用方式通过查阅、复制、借阅等方式,实现技术档案的充分利用。第三节技术档案更新与归档2.2.1技术档案更新1.1更新内容对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维修保养记录、设备运行状况记录等进行更新。1.2更新频率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定期对技术档案进行更新。1.2.1技术档案归档2.1归档范围将更新后的技术档案按照规定归档。2.2归档流程按照归档制度,对档案进行整理、编号、归档。第四节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2.2.1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医疗设备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2.2.2信息化管理功能2.1档案查询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档案的快速查询。2.2档案维护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技术档案进行实时更新、维护。2.3档案利用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技术档案的在线查阅、借阅、复制等功能。2.4档案安全保证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安全,防止档案泄露、损坏。第九章医疗设备采购与维护成本控制第一节成本分析与预测2.4.1成本分析1.1成本构成分析医疗设备采购与维护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包括设备购置成本、安装调试成本、维护保养成本、配件及耗材成本等;间接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设备运行产生的能源成本、管理费用等。1.2成本变动因素分析影响医疗设备采购与维护成本变动的因素包括市场供需关系、设备功能、设备寿命、维修周期、配件及耗材价格等。1.2.1成本预测2.1基于历史数据的成本预测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医疗设备采购与维护成本的变化趋势。2.2基于市场调研的成本预测通过对市场供需、设备功能、配件及耗材价格等方面的调研,预测未来医疗设备采购与维护成本的可能变动。第二节成本控制措施2.2.1采购阶段的成本控制1.1设备选型与采购根据医院需求,合理选择设备型号,保证设备功能与价格相匹配。1.2招标采购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保证采购过程公平、公正、透明,降低采购成本。1.2.1使用阶段的成本控制2.1设备维护保养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2.2耗材管理加强耗材的采购、使用和回收管理,降低耗材成本。2.2.1维修阶段的成本控制3.1预防性维修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发觉并解决潜在故障,降低维修成本。3.2维修外包合理选择维修外包服务商,降低维修成本。第三节成本效益评估3.2.1成本效益分析方法1.1成本效益分析指标包括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1.2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