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_第1页
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_第2页
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_第3页
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_第4页
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安溪宝龙A地块国际社区和风情商业街沉降监测工程监测总结报告目录1.工程概况 12.沉降观测作业依据 13.沉降观测作业方案 23.1沉降监测精度指标 23.2监测频率 23.3沉降监测监控值与报警值 23.4沉降监测 24.建筑物沉降监测结果及分析 44.1累计沉降量分析 44.2差异沉降量分析 125.结论 126.检查验收 127.提交资料 121测量技术总结报告2各监测沉降—时间曲线图3监测点布置平面图PAGE1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用电钻在浇灌的柱上钻孔后,用直径为25mm的钩型钢筋打入其中。2、观测方法(1)水准基准点观测进行水准控制点的观测,控制点观测时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可以只观测一次(相同点将进行两次观测),采用附和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为了消弱或消除仪器或尺垫升降引起的误差:各站观测的测站观测顺序:后、前、前、后前、后、后、前为了消弱或消除仪器i角误差及大气折光引起的误差:各测站观测的前后视距、数据差应符合如下要求,前后视距不能超过50米,前后视距差小于2米,前后视距累积差小3米,视线高度大于0.2米。为了避免粗差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每测站严格检核基辅读数差,只要符合基辅差的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站的观测。每次观测按照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观测。(2)建筑(构)物各沉降点观测根据水准控制线路测出的各控制点高程数据,观测周围的各建筑(构)物沉降点,采用闭合线路或附和线路。建筑物沉降点观测时,各观测点也可采用支点观测,但支点站数不得超过2站,且支点观测必须进行两次观测。(3)使用仪器使用仪器必须是经过国家批准的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并取得合格证书的仪器,在本工程中用带有GPM3测微器的NA2水准仪或N3精密水准仪及配套的铟钢水准尺。作业开始后一周内应每天检较i角一次,只有当i角不大于15〞时才能使用进行观测,否则送修检校后才能使用。若i角稳定时,以后每周检校一次。为保证高程基点的可靠性,每次观测前应对基准点进行检测,并作出分析判断,以保证观测成果的可靠。(4)数据记录及平差处理观测记录采用手提电脑自编记录计算程序进行或利用全自动水准仪的数据卡记录数据。可提高工效和计算不出错。所有观测数据,都按规范规定要求的各项限差进行控制。内业中,利用合格的外业观测数据,用测量助手平差处理。计算各点的高程及沉降量、累积沉降量。4.建筑物沉降监测结果及分析4.1累计沉降量分析1、风情商业街各楼的监测点累计沉降量成果表统计如下:1#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表12#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表23#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表34#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表45#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表56#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表67#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表72、国际社区各楼的监测点累计沉降量成果表统计如下:1#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表82#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表93#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表104#楼沉降观测累计沉降量成果表单位:mm表11从表1-11中可以看出:最大累计沉降量沉降监测点61,最大累计沉降量为-6.04mm。由此可知各楼累计沉降量均较小,在整个观测过程中建筑物沉降趋于稳定。4.2差异沉降量分析差异沉降对建筑物的结构影响较大,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建筑物的倾斜度。(△D为倾斜值,△S为基础两端点的沉降差,L为基础两端点的水平距离,H为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的倾斜值从表1-11计算得该建筑物的差异沉降量:风情商业街,最大的是5号楼的29—31观测点,最大差异沉降为5.99mm,倾斜度为0.23‰,在限差允许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国际社区,最大的是2号楼的57—58观测点,最大差异沉降为5.43mm,倾斜度为0.39‰,在限差允许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5.结论截止2013年4月25日,风情商业街和国际社区各栋建筑物沉降量指标、差异沉降指标均在规范规定的允许值范围内,沉降趋于稳定。6.检查验收本工程资料完成后,经本公司二级检查两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