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社交礼仪上海济光讲解_第1页
日常社交礼仪上海济光讲解_第2页
日常社交礼仪上海济光讲解_第3页
日常社交礼仪上海济光讲解_第4页
日常社交礼仪上海济光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常社交礼仪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第二章日常社交礼仪第二节基本交往礼仪

第二节基本交往礼仪一、交往礼仪(一)称谓礼仪(二)介绍礼仪(三)握手礼仪(四)名片礼仪(五)电话礼仪(一)称谓礼仪1.称谓的一般原则称谓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谓,可以反映出自身的教养和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对于称谓不能疏忽大意,随便乱用。根据礼仪的规范,选择正确、恰当的称谓,要注意三点:合乎规范、遵从习惯、入乡随俗。

2.称谓的一般方式

泛尊称职务称职业称职业称谓在工作中,通常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表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谓方法。可直接称其职务,如“护士长”“主管”“部长”;也可在其职务前加上姓氏,如“高处长”“李主任”;在一些正式的场合,要在职务前加上姓名,如“张明董事长”“李红总监”。对于有技术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可以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如“教授”“医师”“护师”等。可以在其职称前加上姓氏,如“赵编辑”“张研究员”;在十分正式的场合,可在职称前加上姓名,如“吴刚教授”“李红主任医师”。知识拓展亲属,即与本人有直接或间接血缘关系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谓是约定俗成的,如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面对外人,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称。对本人的亲属,应采用谦称。称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母”等;称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舍侄”等;称自己的子女,可在其称呼前加“小”字,如“小女”“小儿”等。对他人的亲属,应采用敬称。对其长辈,宜在称呼之前加“尊”字,如“尊母”“尊兄”等;对其平辈或晚辈,宜在称呼之前加“贤”字,如“贤妹”“贤侄”等;若没有辈分或长幼之别,可在其称呼前加“令”字,如“令堂”“令尊”“令爱”“令郎”等。

1替代性称呼2容易引误会的称呼3失礼的简称3.称谓的避讳第二章日常社交礼仪第二节基本交往礼仪(二)介绍礼仪1.介绍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建立联系的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2.介绍的正确姿势3.介绍顺序在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介绍的一般程序是:先介绍男士,后介绍女士;先介绍上级,后介绍下级;先介绍长辈,后介绍晚辈;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1)自我介绍(2)介绍他人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就是在必要的场合,由自己担任介绍的主角,自己将自己介绍给其他人,以使对方认识自己。确定自我介绍的具体内容,应该兼顾所处场景和实际需要,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在某些公共场合或者一般性的社交情境,进行自我介绍往往是为了确认身份,因此这种自我介绍内容要少而精。如果是工作式的自我介绍,应该包括本人姓名、供职单位及其部门、担任的职位或从事的具体工作这三项。如果是在一些特殊的社交活动中,可以采用交流式的自我介绍。在一些正规而隆重的场合,如讲座、报告、演出、庆典等,可以采用礼仪式的自我介绍,意在传达对交往对象的友好和敬意,简单介绍了个人情况后,应多加入一些适宜的谦词敬语,如“欢迎大家光临”“谢谢大家的支持”等。

(2)他人介绍他人介绍又称第三者介绍,是由第三者为彼此不认识的双方作介绍的一种方式。(三)名片使用的礼仪名片是涵盖一个人的身份信息、经过精心设计、便于交往和开展工作的卡片,同时由于它文字简洁、使用灵活、携带方便,而且不分尊卑老幼均可使用,所以应用十分广泛。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正确使用名片,对个人形象及组织形象的提高都有重要的作用。1.名片的作用2.名片的制作

3.名片的使用和交换礼仪

4.名片交换的注意事项

1.名片的作用(1)希望认识对方;(2)保持联络;(3)替代性作用;2.名片制作3.名片使用和交换礼仪4.名片交换的注意事项(四)行礼在交际中,相识者之间与不相识者之间往往都需要在适当的时刻向交往对象行礼,以表示自己对于对方的尊重、友好、关心与敬意。最常用的有握手礼、鞠躬礼、致意礼。1.握手礼(1)握手的时机(2)握手的次序(3)握手的方式(4)握手的注意事项(5)握手的禁忌

(1)握手的时机握手之前需要审时度势,听其言观其行,掌握适当的时机。遇到较长时间未曾谋面的熟人,应与其握手,以示对久别重逢的喜悦;在较正式的场合与人道别时,需要与之握手,以示自己的惜别之情;被介绍给不相识者时,应与之握手,以表示与其相识的荣幸;在家中、办公室等自己作为东道主的场合,在迎接或送别他人时,应主动与其握手,表示欢迎或欢送;向他人表示恭喜、祝贺时,应与之握手,表示贺喜的诚意;得悉他人患病、失业、降职或遭遇其他不幸时,要与之握手,以示慰问;向他人颁发奖品或自己接受奖品时,要行握手礼,表示郑重其事。(2)握手的次序

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行握手礼的关键环节就是握手时双方应由谁先伸手发出握手这一动作。若对此不了解,在与他人握手时,轻率地先伸出手去,而得不到对方的回应,是相当尴尬的。因此,握手时,要遵守“尊者决定”的原则。通常是长者、女士、职位高者、上级、老师先伸手,然后年轻者、男士、职位低者、下级、学生及时与之呼应。男士和女士之间,绝不能男士先伸手,这样不但失礼,而且还有占人便宜的嫌疑。但男士如果伸出手来,女士一般不要拒绝,以免造成尴尬的局面。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有时还有其特殊性,通常是位尊者先伸手,但是,除了身份之外也要考虑到场合,如果是在接待客人时,则应该是主人先伸手,表示对客人的一种欢迎。在实践中,除两人握手时要注意彼此伸手的先后之外,一人与多人握手时,亦须注意其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讲,当一人与多人握手时,注意以下三种排序方法:第一,由尊而卑;第二,由近而远;第三,顺时针方向进行。(3)握手的方式1.握手的姿势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至距离握手对象1米左右,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手的位置大约与双方的腰部平齐握手时应用力适度,上下稍许晃动三四次。2.握手时的神态与人握手时,神态应专注、热情、友好、自然。在通常情况下,与人握手时,应面含笑意,目视对方双眼,并且相互问候。在握手时,切勿显得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傲慢冷淡。如果他人早已伸出手,自己却迟迟不伸手回应,或是一边握手,一边东张西望,目中无人,甚至忙于跟其他人打招呼,都是不合乎礼仪的。(4)握手的注意事项1.力度2.时间3.交流(5)握手的禁忌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才是被允许的;不要用左手与他人握手,尤其是在与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要牢记此点,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洁的;不要在握手时将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依旧拿着东西而不肯放下,如仍然拿着香烟、报刊、公文包、行李等;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好像根本无视对方的存在,而纯粹是为了应付;不要在握手时长篇大论,点头哈腰,滥用热情,显得过分客套,会令对方感到不自在、不舒服;要握住整个手掌,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与对方保持距离;不要在与人握手之后,立即揩拭自己的手掌,好像与对方握一下手就会使自己受到“污染”似的;不要拒绝与他人握手。

2.鞠躬礼

3.致意礼(1)微笑致意(2)挥手致意(3)点头致意(4)脱帽致意二、通讯礼仪(一)电话礼仪(一)电话礼仪1.拨打电话的礼仪2.接通电话礼仪3.使用移动电话的礼仪

知识拓展接电话的基本步骤1.及时接电话2.主动报家门3.认真听对方说话4.使用电话录音5.打错电话6.音量大小7.代接电话8.询问9.传话10.挂断电话(二)电子邮件礼仪电子邮件又称电子信函,即通常所说的E-mail,不仅快捷,而且可以在国际通讯交流和大量信息交流中更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保密,节约时间,而且不受篇幅限制,可以降低费用第二章日常社交礼仪电子邮件礼仪1.关于主题2.关于称呼与问候3.正文4.附件5.结尾签名6.回复技巧第二章日常社交礼仪三、拜访与接待礼仪(一)拜访礼仪

拜访是指亲自或派人到朋友家或与业务有关系的单位去拜见访问某人的活动。人际之间、社会组织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都少不了这种拜访。拜访有事务性拜访、礼节性拜访和私人拜访三种,但不管哪种拜访,都应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第二章日常社交礼仪三、拜访与接待礼仪(一)拜访礼仪1.事先预约,不做不速之客2.如期而至,不做失约之客3.彬彬有礼,不做冒失之客4.衣冠整洁,不做邋遢之客5.举止文雅,谈吐得体,不做粗俗之客6.惜时如金,适时告辞,不做难辞之客第二章日常社交礼仪(二)接待礼仪1.礼貌迎客如果客人是第一次来访,或者客人是长辈、师长,为表现对客人的尊重,应根据双方事先约好的时间去迎候客人2.待客与送客礼仪(1)待客宜事先作好准备(2)礼貌迎客(3)周到待客(4)送客第二章日常社交礼仪除以上介绍的见面、介绍、送客礼仪外,在日常交往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守时守约即遵守时间,说话算数,办事认真,在社交上,这是极重要的礼貌2.尊重老人和女性因为一方面老人历尽沧桑,有着丰富的人生和世事经验,值得年轻人学习;另一方面老年人生活节奏较为迟缓,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充满弹性和活力3.参加社交活动举止得体要落落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自然诚恳,语调平缓,举手投足自然等第二章日常社交礼仪四、馈赠礼仪(一)赠送礼仪1.突出纪念性2.礼品最好有彩色包装3.收到寄来的礼品,应及时回复短信或名片致谢4.人多的场合如何赠送礼品第二章日常社交礼仪四、馈赠礼仪(一)赠送礼仪5.选择礼品要考虑赠礼的对象6.送花小常识7.不适宜赠送的物品8.赠送礼品的包装第二章日常社交礼仪(二)赠礼的方式1.公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