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F/30/wKhkGWeuruyAGopOAASw29TuR6k246.jpg)
![【历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F/30/wKhkGWeuruyAGopOAASw29TuR6k2462.jpg)
![【历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F/30/wKhkGWeuruyAGopOAASw29TuR6k2463.jpg)
![【历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F/30/wKhkGWeuruyAGopOAASw29TuR6k2464.jpg)
![【历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3F/30/wKhkGWeuruyAGopOAASw29TuR6k24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题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6课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时第一课时学情分析经过之前历史课程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简单的分析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的中外文化交流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从认知特点来看,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对于直观、生动的图片、故事等素材更易接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对唐僧取经等故事有所耳闻,但对于玄奘西行的真实历史以及隋唐时期全面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了解并不深入。同时,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上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探究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教材分析教材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呈现这一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状况。通过敦煌榆林窟《玄奘取经》图引出主题,引发学生兴趣。在“遣隋使和遣唐使”部分,详细介绍了日本频繁派遣使团来华,以及唐朝文化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还提及杰出人物阿倍仲麻吕,展现出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相关史事”补充了遣唐使传播中国风俗习惯的内容,以及隋唐时期接待外交事务的鸿胪寺职责,丰富了学生对当时外交背景和交流细节的认识。“鉴真东渡”重点讲述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人物扫描和相关插图,使鉴真的形象和事迹更加生动具体。教材图文并茂,既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全面理解隋唐时期繁荣开放的时代特征提供了重要支撑。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不同时间、空间下的中外文化交流事件,如遣隋使、遣唐使来华以及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构建清晰的时空框架。2.史料实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史料、图片等,如“相关史事”“教材插图”等,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3.历史解释:帮助学生理解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以及这些交流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4.家国情怀:通过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人物的事迹,感受他们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学重点1.遣隋使、遣唐使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2.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主要事迹及其影响。教学难点1.理解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深远意义。2.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感悟他们的精神品质,并体会其对现实的启示。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重要的历史概念、事件和人物事迹,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2.问题探究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故事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教学准备1.教师收集与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2.准备相关的历史文物模型或复制品(如开元通宝、和同开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展示敦煌榆林窟第3窟《玄奘取经》的图片,提问:“同学们,在这幅精彩的壁画中,描绘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那你们知道玄奘西行具体走了怎样的路线吗?在隋唐时期,除了玄奘,还有哪些中外交流的代表人物呢?让我们带着这些有趣的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二、讲授新课(一)遣隋使和遣唐使生动的语言讲述:“同学们,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流那叫一个频繁!日本派到中国的使团叫‘遣隋使’‘遣唐使’。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可有十几批,每批都好多人,最多的一批超过500人呢!想象一下,这么庞大的队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他们来干嘛呢?”然后展示《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局部)的图片,继续说:“看这幅图,日本僧人渡海入唐,他们对中国文化那是相当向往。那他们从中国学了些什么回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1页第二段内容,找一找。”请几位同学分享找到的答案,之后总结:“大家找得很对,日本仿照唐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制度到都城建造,还有天文历法等好多方面都学去了。而且啊,遣唐使团里还有个杰出人物阿倍仲麻吕。这充分说明了唐朝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那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有趣的文化传播呢?”我们了解了日本学习唐朝的制度文化等,其实还有一些有趣的风俗习惯也传过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讲述相关史事:“同学们,遣唐使还把中国的很多风俗习惯传到了日本,像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等,有些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大家想想,为什么这些风俗能在日本流传下来呢?小组讨论一下。”请小组代表发言,点评后说:“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这充分体现了文化交流的魅力。最有力直接的证据就是货币方面的体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唐朝和日本当时的货币图片,让学生观察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了解了风俗习惯和货币方面的交流,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唐朝接待外国宾客的机构上。(三)鸿胪寺的作用隋唐时期专门设立了鸿胪寺来接待周边各族首领和外国宾客。它的职责可不少,要分辨来者等级,统计宴会人数,估价朝贡物品确定回赐等。大家想象一下鸿胪寺官员忙碌的场景,是不是感觉很有意思?那鸿胪寺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思考一下。鸿胪寺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保障,而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有一位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他就是鉴真(四)鉴真东渡富有激情地讲述:“同学们,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他受日本邀请东渡,这过程那叫一个艰难。先后五次都没成功,还因为太过辛劳双目失明了。但鉴真就是不放弃,坚持进行第六次东渡,最终成功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不仅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等好多知识。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像,都是日本一级国宝。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鉴真东渡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对各小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大家说得都很棒,鉴真东渡体现了他坚定的信念、不屈不挠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们了解了这么多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故事,现在来总结一下这节课的重点。课堂小结引导回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知道了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制度等,了解了遣唐使传播的风俗习惯,认识了鸿胪寺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还深入了解了鉴真东渡的伟大事迹。这些交流充分体现了隋唐时期开放包容的时代特点,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发展,也让我们看到古人在中外交流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希望大家能从这段历史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发扬这种开放交流的精神仔细观察敦煌榆林窟第3窟《玄奘取经》的壁画,注意壁画中的细节,如人物表情、服饰、背景等。小组讨论玄奘西行路线的关键地点和事件。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分享讨论结果。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图片,讨论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服饰,以及这些细节如何反映出日本僧人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尝试用文字或绘画表达他们对图中情感的理解阅读教材中关于遣唐使学习内容整理出遣唐使学习的主要领域,如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讨论这些学习内容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并分享讨论成果。分析唐朝文化对日本影响的深远意义。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分析这些货币如何反映出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例如设计、图案、文字等。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货币文化交流的意义,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对比分析学生分析鸿胪寺与现代外交机构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全班讨论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讨论外交在不同时代的变迁及其原因。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鉴真东渡体现的精神,如坚定的信念、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等。全班分享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现代意义探讨学生探讨鉴真精神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应用。认真聆听老师讲解,迅速在脑海中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隋唐时期的基础知识,如隋唐的政治、经济发展概况等,尝试建立起与本节课中外文化交流主题的初步联系。主动分享自己预习过程中对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些初步印象或疑问通过展示有趣的壁画图片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通过生动讲述和展示图片,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获取知识。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强化知识,自然引出下一内容。培养学生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加深对文化传播影响的理解。通通过引导想象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鸿胪寺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提高自己的研究、分析、表达和动手能力过生动讲述和讨论,让学生感受鉴真的精神,培养合作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将鉴真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认识。让学生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板书设计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6课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第一课时)一、遣隋使和遣唐使:目的、规模、影响二、鉴真东渡:过程、贡献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促进文化繁荣、推动社会发展教学反思得: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了知识,加深了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失: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在讲解一些内容时有些仓促,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思: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和展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题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6课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时第二课时学情分析本课时内容涉及众多中外交流的史实和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对于学生来说,全面理解唐朝与新罗、天竺、东罗马帝国、大食等不同国家和地区交往的特点、影响,以及这些交往背后所反映的唐朝繁荣开放的时代风貌,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同时,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历史现象中总结规律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述、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丰富,围绕唐朝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展开。首先介绍了与新罗的交往,从人员往来、贸易活动、制度文化借鉴以及文化艺术交流等多方面呈现,通过具体事例如崔致远参加科举在唐为官、新罗仿唐制等,展现了双方交往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感受到唐朝文化的强大影响力以及对外交流的开放性。“材料研读”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加深对唐罗交往内容的理解。“玄奘西行”部分详细讲述了玄奘西行的过程、在天竺的研习讲学经历以及回国后的贡献,特别是《大唐西域记》的重要价值,体现了唐朝对外来文化的积极吸收,突出了中外文化交流对学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教材通过“想一想”“相关史事”“读地图”等板块,从不同角度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玄奘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了解“印度”译名的由来以及玄奘的具体行程路线,丰富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知。教材还提及唐朝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如东罗马帝国使臣来华进贡、大食与唐朝多次通好及中国造纸术的传播,反映出唐朝对外交往范围的广泛以及在世界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课后活动和知识拓展部分,通过文物分析、文字创制探究以及阿倍仲麻吕事迹介绍等内容,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对历史人物的认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繁荣局面的整体认识,凸显了本课时在展现隋唐时期繁荣开放时代特征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对教材单元主题的有力支撑。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通过玄奘西行路线图等,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认识中外交流的范围与过程。2.历史解释:分析唐朝与新罗、天竺、东罗马帝国、大食等交往的具体内容,理解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和影响。3.史料实证:运用教材中的材料研读、相关史事等史料,探究隋唐时期中外交往的史实,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4.家国情怀:体会玄奘等人物不畏艰险、追求真理的精神,感受隋唐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1.唐朝与新罗交往的主要方面。2.玄奘西行的过程与贡献。3.唐朝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情况。教学难点1.理解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及影响。2.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如唐朝与各国交往的具体史实、玄奘西行的历程等,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清晰的认识。2.问题探究法:提出如“唐朝与新罗的交往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直观演示法:展示《桂苑笔耕集》书影、玄奘西行与回程路线图、唐墓壁画《客使图》(局部)等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教学准备1.教师收集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准备相关历史文物模型或复制品(如有条件),如大食人俑、东罗马帝国金币等,用于课堂展示。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展示《桂苑笔耕集》书影图片,并提问:“同学们猜猜,这本古籍的作者是中国人吗?”随后揭晓答案:“这是新罗人崔致远在唐朝写的诗文集!他12岁就漂洋过海来中国学习,18岁考中进士,后来成为唐朝官员。崔致远不仅是学霸,还像一座‘文化桥梁’,把唐朝的诗歌、制度带回新罗。而长安西市的热闹场景,更说明两国交流绝不仅是‘送礼物’那么简单!那么问题来了:新罗到底从唐朝‘搬’走了哪些‘治国法宝’?唐朝人又为何称赞新罗是‘君子之国’?让我们翻开课本,一起解密这段‘跨国友谊’的高光时刻!”二、与新罗的交往PPT展示一些新罗与唐朝交往的简单线索,如新罗派遣使臣和留学生来唐等信息。组织“新罗知识小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一些关于新罗与唐朝交往的简单问题,如“新罗派遣了什么人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贸易往来活跃,那贸易路线有哪些呢?”等。竞赛结束后,总结竞赛情况,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然后详细讲解新罗在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对唐朝的学习与借鉴。播放一段朝鲜半岛音乐的片段,问学生感受,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传入中国并流行的意义。同学们在竞赛中表现得非常棒,对新罗与唐朝的交往有了初步了解。那从这些交往中,我们能具体总结出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通过刚才的学习和活动,我们全面了解了新罗与唐朝的交往。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一段材料,从材料中进一步探寻唐朝与新罗交往的具体内容材料研读展示教材中的两则材料,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材料大意,解释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结合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说说唐朝与新罗的交往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记录讨论要点。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鼓励小组内不同观点的交流。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对各小组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完善,总结唐朝与新罗交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从材料和讨论中,我们清晰地知道了唐朝与新罗交往的丰富内容。而在唐朝,还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西行之旅对中国和天竺的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就是玄奘。下面让我们走进玄奘西行的故事三、玄奘西行展示玄奘(602—664)西行求法(邮票),讲述:“同学们,看这张邮票,上面的人物就是玄奘,从邮票中我们能感受到他西行时不畏艰险的精神。那他具体的西行过程是怎样的呢?”以讲故事的方式,生动讲述玄奘西行的历程,包括他出发的背景、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到达天竺后的学习和讲学经历等,过程中设置一些悬念,如“玄奘在沙漠中迷路,水袋还破裂了,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引发学生兴趣。讲完故事后,组织“玄奘精神大家谈”活动,提问:“从玄奘西行的事迹中,我们能学到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发言。同学的说得真好!那玄奘这一路究竟经历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分组进行“玄奘故事大比拼”游戏。老师把大家分成四组,每个小组根据教材内容以及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来讲一讲玄奘在天竺的经历,比如他在那烂陀寺的学习、讲学等。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讲,讲得最精彩的小组会有小奖励哦!(组织小组讨论推选代表,期间巡视各小组)好,现在有请第一组代表上台讲述。(依次听完各小组代表讲述后)大家讲得都太棒了,让我们对玄奘在天竺的经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那玄奘回到长安后又做了什么呢?从大家精彩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了玄奘的非凡经历,接下来看看他回国后的贡献。1、想一想我们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现在请大家结合之前学的鉴真东渡内容以及玄奘西行的经历,小组内讨论一下,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参与讨论给予引导)好,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大家的思考都很深入,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下面还有一些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2、相关史事在玄奘西行前,古印度有很多叫法,大家知道有哪些吗?(提问学生)对,有“天竺”“身毒”“贤豆”等。那后来怎么变成“印度”了呢?这就是玄奘的功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段相关史事。(学生读完后)大家了解了这个有趣的知识,接下来我们通过地图看看玄奘具体的行程。了解了名称的由来,让我们跟着地图去追寻玄奘的足迹。3、读地图请大家打开教材上的玄奘西行与回程路线图,我们来玩一个“地图寻宝”游戏。老师说出一个地点,大家快速在地图上找到它,并说一说现在对应的地点。比如老师说“长安”,大家就要找到并回答“今陕西西安”。(依次说出曲女城、玉门关、那烂陀寺、天竺等地点,引导学生回答)很好,大家对地图掌握得不错。除了玄奘西行,唐朝还和其他国家有很多交往,我们一起来看看。从地图中我们看到了玄奘的行程,接下来看看唐朝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四、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展示唐墓壁画《客使图》(局部),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从这幅壁画中,同学们能看出唐朝对外交往是怎样的场景呢?”讲述东罗马帝国与唐朝的交往,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使臣进贡狮子、羚羊等场景,提问:“大家想想,这些动物来到唐朝,会给唐朝带来什么影响呢?”接着介绍大食与唐朝的交往,强调大食使臣来唐次数之多,提问:“造纸术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这对世界文化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呢?”展示世界地图,在地图上标记出唐朝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的区域,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唐朝对外交往的广泛。同学们,我们了解了唐朝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等的交往,那这些交往在一些文物上又有怎样的体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后活动五、课后探寻,深化认知去探寻展示大食人俑、东罗马帝国金币、黑人俑的图片,提问:“同学们,结合这些文物,说说它们分别反映出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什么状况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日本文字“平假名”“片假名”与汉字的关系,鼓励小组代表分享查找的材料和结论。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正确之处,补充不足内容。同学们对这些课后活动探究得很深入,那我们再来了解一位为中外友好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他就是阿倍仲麻吕。”六:杰出使者,友谊长存讲述阿倍仲麻吕的生平事迹,重点突出他在中国的经历和与王维、李白等人的友谊,播放一段关于阿倍仲麻吕的动画视频片段。展示西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图片,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要在西安和日本奈良各建一座纪念碑来缅怀阿倍仲麻吕呢?”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阿倍仲麻吕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的巨大贡献。课堂小结:学们,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玄奘西行的故事,从他不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到回国后为佛教发展和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我们看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唐朝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等国家的交往,感受到唐朝开放包容、积极对外交流的态度。唐朝的繁盛与这些对外交流息息相关,希望大家能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智慧,明白开放交流的重要性。观察《桂苑笔耕集》书影,猜测作者身份,感受跨文化创作的趣味性。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关于PPT图片相关的问题。分组参与“新罗知识小竞赛”,小组内讨论问题答案,积极抢答。认真听讲欣赏音乐片段,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听老师解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小组内积极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交流观点,记录要点。各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观察邮票,听老师讲述玄奘西行故事,积极思考老师设置的悬念问题。在“玄奘精神大家谈”活动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玄奘精神的理解和启示。分组热烈讨论,推选代表,代表上台生动讲述玄奘在天竺的故事小组内热烈讨论,积极发言,然后推选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思考并回答古印度的不同叫法,一名同学朗读相关史事。认真在地图上寻找地点并准确回答。观察壁画并发言,阅读教材后小组内分享信息,推选代表汇报。仔细观察壁画,积极发言描述画面中外国使节访问长安的场景。发挥想象,思考动物带来的影响,如丰富唐朝人的生活、促进文化交流等,并踊跃回答。结合之前所学知识,思考造纸术传播的意义,举手发言。认真观看地图,感受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观察文物图片,思考并回答文物反映的中外交流状况。分组讨论,积极查找资料,小组内交流分享,推选代表发言。认真聆听阿倍仲麻吕的故事,观看视频,被其经历所吸引。观察纪念碑图片,思考并回答建碑的意义。跟随教师一起回顾本节所学知识点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展示板,内容需包括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以增强展示效果。•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展示本节所学知识点通过“留学生学霸”崔致远的传奇经历和贴近生活的贸易场景,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关联第一课时“遣唐使”知识,自然过渡到新罗与唐朝的深度交往通过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好奇心,以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在玩中学,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自然地引出新罗与唐朝交往的多方面内容。讲解部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播放音乐增强学生对文化交流的直观感受。通过解读材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教师巡视指导确保讨论方向正确,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北师数学六下第四单元教学分析
- 护士入工会申请书
- 提档申请书范文
- 一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题库300道附答案(典型题)
- 酒店日常运行服务管理规范
- 投靠亲友申请书
- 线上课程合作开发合同(2篇)
-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 7.1 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四册UNIT2 Period1课件
- 2014教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1
- 乌海周边焦化企业概况
-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可打印)
- 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FlashCS6中文版)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Hadoop大数据开发实例教程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
-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测评问题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测试题(16份含答案)
- GN汽车吊吊装专项安全方案讲义
- 水泥搅拌桩水灰比及浆液用量计算表(自动计算)
-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