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_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_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_第3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_第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3分)某学校应团委的要求,开展了以“探寻青春足迹赓续青春薪火”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同学们通过演讲、设计板报、制作宣传手册等方式参与其中。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11分)下面的文字是演讲稿件中的部分内容。请阅读文段,完成任务。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中国共产党始终向青年敞开大门,热情欢迎青年源源不断成为党的新鲜血液。共青团要履行好以团带队政治责任,着力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xián)接、相贯通。②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已过百年。百年征程中,一代代青年人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砥砺前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完美的诠释了他们的精神。百年征程中,一代代青年人烙下了奋斗的印记:国难当头的奔走呐喊,抗日战场的歼击顽敌,新中国建设中的激情踊跃……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青年先锋队的旗帜。③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fù)予青年。一代又一代青年以其青春理想、青春奋斗、青春活力,成为推动祖国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力量。从妙手回春的抢险救灾前线,到形势严(jùn)的疫情防控一线;从尽显风采的奥运赛场,到保家卫国的戍边哨卡……新时代的青年人主动作为、勇挑重担,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冲锋陷阵,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①xián接②fù予③严jùn(2)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①百折不挠②歼击(3)文段③中的四个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妙手回春B.尽显风采C.保家卫国D.冲锋陷阵(4)“血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有:①简称血。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②比喻主要的成分或力量等。请你结合上面文段内容,写出“新鲜血液”在这里的意思:。(2分)(5)文段③中的画线句子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修正。(2分)2.(2分)同学们准备用下面文字作为宣传手册的结束语,请结合文段内容补全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共青团要帮助青年人早立志、立大志,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同时,共青团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A.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 B.乘风踏浪搏击沧海横流 C.青春年华释放耀眼火花 D.跬步启风雷大展登云志第二部分(57分)3.(8分)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文化的记忆是有形的。她在泥土深处的杯盏里,也在消逝远去的烟火中。如果用画来描绘,她是诗人笔下“山气日夕佳,①”的悠然从容,是“微动涟漪,②”的欢喜雀跃,是“③,山山唯落晖”的落寞孤寂,是“无可奈何花落去,④”的微妙细腻。她在杜甫“⑤,恨别鸟惊心”的叹息里,在杜牧“⑥,自将磨洗认前朝”的沉思里,在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⑦”的眺望里,亦或是在李清照“兴尽晚回舟,⑧”那美丽的错误里。4.(6分)古代诗歌阅读。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特点是用色彩描写战争。首句用“”字,展现敌人来势汹汹的战斗场面;颔联用“”从视觉角度突出战斗残酷悲壮;颈联用“红”和“霜”冷暖色彩对比,渲染了环境的恶劣。(2分)(2)《雁门太守行》的结尾句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都写到了燕昭王在黄金台招贤纳士的典故,表达的感情是否一致,请结合两首诗内容具体说明。(4分)5.(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昔西伯拘羡里,演《周易》;孔子厄①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②有《国语》;孙子膑③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注释]①厄:受困。②厥:乃,才。③膑:古代的一种酷刑。【丙】贞观①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②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③,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⑥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选自《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③黩(dú)武:滥用武力。④夙(sù)夜孜孜:夙,早晨;孜孜,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⑤稔(rěn):庄稼成熟。⑥本根:树的根基。(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汝之不惠已而之细柳军B.惧其不已也征求无已不能自已C.行拂乱其所为法家拂士拂袖而去D.国恒亡名存实亡河曲智叟亡以应(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人恒过③不韦迁蜀,世传《吕览》(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②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4)简要说明【甲】【乙】两篇文章中人物经历的相同点。(3分)(5)【甲】文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请结合【丙】文的内容说说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6.(8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材料二】造桥艺术根据不同环境、不同功能创造了多种桥的形状。比如,十七孔桥望柱上几百个大小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就是同时在桥的栏板透空雕刻,极其精美,可谓石雕艺术的顶峰之作。桥,尤其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桥梁,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艺术品。古典园林注重水景艺术的设计,“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有桥的地方就有景。”桥往往是水景的形胜之处,为古典园林艺术增色。北京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玉带桥,北海的永安桥、三折玉带桥,等等。【材料三】贵州六盘水,随着牂牁(zāngkē)江大桥和乌蒙山特大桥这两个控制性桥梁工程的快速推进,纳晴高速有望在明年全线通车。悠悠牂牁江畔,雄伟的牂牁江大桥横卧于江上,桥面距江面最高距离380米,在世界百座高桥中排名第十一位。登上相当于88层楼高的晴隆岸主塔,两座高塔之间的“猫道”悬挂空中,,好不壮观。作为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的重要高空作业通道,“猫道”架设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为大桥早日建成按下加速键。40公里外,乌蒙山与阿志河之间,主桥跨径270米的乌蒙山特大桥正在陡峭的峡谷地带初显模样。据贵州公路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底乌蒙山特大桥将完成主拱圈吊装,2024年7月竣工后成为世界第一座大跨径钢桁—混凝土组合拱桥。今年以来,全国多项桥梁工程加快施工建设。跨江河,越湖海,穿峡谷,连群山……一座座桥梁在大江南北拔节生长,不断续写新的壮美篇章。(1)下面哪一幅素描勾勒的是卢沟桥?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做出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2)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处依次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光彩夺目崭露头角B.惟妙惟肖引人瞩目C.惟妙惟肖崭露头角D.光彩夺目初显模样(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桥梁既有结构的卢沟桥、外观的十七孔桥,又有设计的跨海穿山大桥,不断在创新中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智慧与才能。(每空限2个字)(3分)7.(14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墙头上的那株草①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墙头上钻出了一株不知名的草。②草籽是怎么到墙头上去的呢?是被四处游荡的风儿吹上去的,还是被调皮的小鼠衔上去的,抑或是被在墙头上玩耍或在空中飞过的鸟儿屙上去的?不管怎样,这粒草籽的顽强萌发,又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又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生命的绿色。③这株小草立足于由混凝土和红砖黏合而成的坚硬砖墙之上,扎根在贫瘠得不能再贫瘠的砖缝之中,却萌出了芽,拔出了茎,抽出了叶,站在高高的墙头上向世界昭示着生命的绿色与蓬勃,这真是一个生命奇迹。④一天下午,突然怪云四合,雷电交加。暴风疯了一般扫荡着一切,院中那棵粗壮稳重的老枣树在风中狂舞,有的屋瓦竟然像纸片一样被狂风吹起。⑤一会儿,风小了,鸽卵一样大小的冰雹像一枚枚炸弹从天而降,击打着大地上的一切,一会儿的工夫就盖严了地面。冰雹累了,停了,紧接着暴雨又降临,并且越下越起劲,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样子。⑥大雨几乎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走到院子里。院子里一片狼藉,积水还能没过脚踝。我走近墙头看去,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草竟然还在,但已经被摧残得不像样子了:它的身躯歪在一边,只靠几丝根须和墙头相连,大部分的茎节已经断折,叶子残缺不全。⑦过了几天,那株小草又站起来了!虽然站得有些吃力,甚至站得有些狼狈,但毕竟站起来了!⑧天上的雨好像都在那天下完了,此后许久没有下雨。太阳悬在万里无云的天空,不知疲倦地炙烤着大地,大地几乎都冒烟了。土地已经龟裂,庄稼的叶子已经耷拉下来并开始卷曲,宣告着它们的奄奄一息。墙头就像一面烧红的鏊子,热得不敢往上放手。小草蔫头耷脑,忍受着烈日和鏊子的暴晒熬煎。⑨小草的叶子在日渐变黄蜷缩,到后来纤细的茎也在慢慢变黄,看来生命正在慢慢逃离它的躯壳。不久,小草的茎叶完全变黄了,没有一点儿生命的迹象。⑩终于下雨了,我又心有不甘地看了看那株草,它依旧黄黄的,一丝一毫的生机也没有,看来它真的死了,再也活转不过来了。⑪又过了几天,我发现小草的根部好像透出了一点儿绿色。我走近几步,揉了揉眼睛仔细观看,不错,那确实是彰显生命色彩的绿,尽管只是那么一点点,尽管是那样的让人不易察觉。这点绿逐渐蔓延,终于在根部又萌出了新芽,继而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⑫到了秋天,它开花了。花是那么小,那么不鲜艳,甚至让人怀疑那是否是花。但它不在乎别人对它的看法,也不在乎有没有欣赏者,照样开得轰轰烈烈。⑬如今,我已搬离了那个小院,远离了那个墙头和墙头上的那株草,但那株草还常常走进我的梦里。(1)结合文本内容,填写适当的四字词语。(3分)墙头上的那株草历经生命的洗礼,它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萌发生长,在狂风暴雨中,在中茎叶枯黄,在雨后的日子萌出新芽,,在秋天开出小花。(2)说说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生命奇迹”的含义。(不超过20个字)(3分)(3)赏析第④段的划线句子。(4分)(4)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那株草还常常走进作者的梦里。(4分)8.(5分)人无精神则不立。勇于探索、持之以恒、求真务实……这些精神都带给人勇毅前行的力量。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或《昆虫记》的相关内容,说说你从中获取的精神力量。(要求:指出精神力量,叙述相关内容,100字左右)第三部分(50分)9.(50分)半命题作文。汪曾祺在雨中“看见”了生活的美好,朱自清在背影里“看见”了父爱的深沉,茅盾在白杨树上“看见”了抗日军民的坚强不屈……看见,需要眼睛,更需要用心去感悟,这样我们才能从细微之处体会生活的美好,从身边亲人、朋友的付出和帮助中体会人间的真情,从自然景物中体会人生的哲理……请以“看见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及简析1.-(1)答案:①衔;②赋;③峻简析:根据拼音写汉字,需平时多积累词汇。“衔接”的“衔”意为连接;“赋予”的“赋”有给予之意;“严峻”的“峻”表示严厉、严肃。-(2)答案:①náo;②jiān简析:给加点字注音,要准确掌握常见字读音。“挠”只有“náo”这一个读音,常见词组如“不屈不挠”;“歼”读“jiān”,不要误读为“qiān”。-(3)答案:A简析:“妙手回春”通常用于形容医生医术高明,能使病人康复,用在“抢险救灾前线”不恰当。“尽显风采”“保家卫国”“冲锋陷阵”分别从展现风貌、守护国家、勇敢战斗方面,与相应语境搭配合理。-(4)答案:青年成为党的新生力量简析:结合“中国共产党始终向青年敞开大门,热情欢迎青年源源不断成为党的新鲜血液”可知,这里把青年比作“新鲜血液”,即青年是党不断发展的新生力量。-(5)答案:将“青春奋斗”和“青春活力”调换位置简析:原句中“青春理想、青春奋斗、青春活力”存在逻辑顺序不当的问题,按照一般认知,先有理想,凭借奋斗,展现活力,所以应调整顺序。2.答案:A简析:文段强调青年人要早立志、立大志,“志存高远”体现树立远大志向,与“胸怀天下”结构和表意匹配;“方能登高望远”与“才可大展宏图”句式一致,且表意连贯,都表达有志向才能有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意思。3.答案:①飞鸟相与还;②惊起沙禽掠岸飞;③树树皆秋色;④似曾相识燕归来;⑤感时花溅泪;⑥折戟沉沙铁未销;⑦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⑧误入藕花深处简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需准确记忆诗句内容,注意易错字。如“禽”“戟”“藕”等,平时背诵时要重点关注。4.-(1)答案:黑;燕脂(紫)简析:《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黑”字,用乌云压城的景象,形象展现敌人来势汹汹;“塞上燕脂凝夜紫”中“燕脂(紫)”,描绘战士鲜血在夜间凝结的颜色,从视觉突出战斗残酷悲壮。-(2)答案:《雁门太守行》结尾句借用典故,表达将士们渴望被重用,忠君报国的情感;《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二者不一致。简析:《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将士们愿为君王恩遇拼死作战,体现忠君报国;《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登楼远眺,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愤。5.-(1)答案:B简析:A项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汝之不惠”的“之”也是用于主谓之间;“已而之细柳军”的“之”是“到,往”的意思。B项中,“惧其不已也”“征求无已”“不能自已”的“已”都表示“停止”。C项中,“行拂乱其所为”的“拂”是“违背,阻挠”;“法家拂士”的“拂”通“弼”,辅佐;“拂袖而去”的“拂”是“甩,抖”的意思。D项中,“国恒亡”“名存实亡”的“亡”是“灭亡”;“河曲智叟亡以应”的“亡”通“无”,没有。所以选B。-(2)答案:①所以;②常常;③被贬谪简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故”表因果关系,解释为“所以”;“人恒过”中“恒”修饰“过”,表示频率,意为“常常”;“不韦迁蜀”中“迁”结合语境,是官员被贬谪到蜀地。-(3)答案:①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②治国好比栽树,树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简析:①句中,“困于心”即内心困惑;“衡”通“横”,梗塞、不顺;“作”是奋起。②句中,“夫”是句首发语词;“犹”是“好像”;“本根”指树根。-(4)答案:都历经磨难,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简析:甲文舜、傅说等六人出身卑微,历经艰苦磨难后被任用;乙文中西伯、孔子等人也都遭受囚禁、困厄等磨难,却在困境中著书立说,有所成就,他们经历相似。-(5)答案:示例:【甲】文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这个观点在【丙】文中再次得到印证。唐太宗亲眼看到隋炀帝因荒淫无道、滥用武力而导致亡国灭身的事实,所以他从中吸取教训,励精图治,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简析:甲文观点是忧患使人谋求生存,安乐导致灭亡。丙文中隋炀帝贪图享乐、穷兵黩武致国家灭亡,唐太宗吸取教训,勤勉治国,让百姓安乐,从正反两面体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1)答案:甲。甲图中石拱为半圆形,与材料一中“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一致;甲图中桥面接近直线,与材料一中“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一致。简析:根据材料一描述,卢沟桥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桥面平坦与河面平行。甲图符合这些特征,乙图石拱形状或桥面特征与材料不符。-(2)答案:B简析:材料一描写卢沟桥石柱上狮子,“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能准确表现狮子雕刻的生动形象;材料三写“猫道”悬挂空中引人注意,“引人瞩目”意思是吸引人们注意,比“崭露头角”更合适,“崭露头角”侧重于突出人的才华。-(3)答案:坚固;精美;领先简析:材料一提到永定河发水时卢沟桥极少出事,体现其结构坚固;材料二说十七孔桥望柱上狮子雕刻精美;材料三牂牁江大桥、乌蒙山特大桥在高度、结构等方面突出,反映我国跨海穿山大桥设计领先。7.-(1)答案:历经摧残;烈日暴晒;蓬勃生长简析:文章写小草在狂风暴雨后被摧残;之后经历烈日炙烤茎叶枯黄;最后雨后重新萌出新芽,蓬勃生长。根据文章情节发展填写对应词语。-(2)答案:小草在砖缝中顽强生长,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蓬勃简析:小草生长环境恶劣,在混凝土和红砖黏合的坚硬砖墙、贫瘠砖缝中,却能发芽、抽茎、长叶,这就是“生命奇迹”的体现。-(3)答案:该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暴风比作疯子,形象地描绘了暴风的猛烈和疯狂;同时将屋瓦被吹起比作纸片,突出了风的力量之大。整个句子生动地表现了暴风雨的肆虐和威猛。简析:“暴风疯了一般”把暴风当作疯子,“有的屋瓦竟然像纸片一样被狂风吹起”把屋瓦比作纸片,从人的疯狂状态和物体轻薄状态,分别体现暴风的猛烈和力量大,渲染暴风雨肆虐氛围。-(4)答案:那株草常常走进作者的梦里,是因为它立足于贫瘠的砖缝中,历经风雨、干旱等磨难,依然顽强生长,展现出生命的奇迹。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作者,让他对这株草充满了敬意和怀念,因此常常在梦中回想起它。简析:文章围绕小草艰难生长展开,它在恶劣环境和多次磨难下存活、生长,其顽强生命力和坚韧精神触动作者,成为作者记忆深刻、时常回想的对象。8.答案示例:示例一:读书给我以力量。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看到红军长征时面对缺医少药,断粮欠饷,皑皑雪山,无边草地等困难,毫不惧怕,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到达陕甘苏区。他们那份对理想的执着,对信念的坚持带给我无穷的力量,使我遇到挫折仍然能够持之以恒,勇敢前行。示例二:读书给人以知识,在没读《昆虫记》之前,我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更不知道雄性螳螂会牺牲自己,让雌性螳螂吃掉自己,繁衍后代。现在我全知道了,读书让我的知识更加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