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_第1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_第2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_第3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_第4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1.(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它具有多种功能,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涌入交通运输领域。从智能驾驶技术的稳步发展,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精准调度,人工智能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增强了安全性智能驾驶技术正逐步从辅助驾驶向更高层次的自动化迈进,其中L3至L5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尤为引人注目。L3级自动驾驶技术允许车辆在特定条件下接管驾驶任务,而L4和L5则分别代表高度自动化和完全自动化,它们的无人驾驶车辆已经在特定区域进行了测试和小规模运营。智能驾驶技术通过实时路况感知与动态调整、全局路径规划与优化等措施,增强了行驶安全性,优化路线,提升行车效率。然而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利用AI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对交通流的精细化管理。智能信号灯系统能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调整红绿灯时序,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视频监控与传感器网络的广泛应用,迅速响应突发事件,处理交通事故。此外,AI算法能预测交通流量趋势,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提升整体交通系统的效能和乘客体验。在物流供应链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货物运输的效率和准确性。AI算法通过分析大量数据,优化物流路径,DHL、Fe﹣dEx等国际物流巨头采用AI技术,结合天气、路况、历史数据等多维度信息,减少延误和成本。智能仓库中,机器人、无人机以及自动化分拣系统的运用显著提高了仓储作业效率,同时通过精确库存管理降低了因人为操作而产生的损耗。AI在物流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能帮助管理者做出更快速、更准确的业务判断这一系列应用为构建智慧、可持续的未来交通蓝图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了科技与交通融合共生的广阔前景。(取材于柯平的相关文章)材料二人工智能作为当今科技领域最为炙手可热的技术之一,在学术研究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在生物化学领域,深度学习模型“阿尔法折叠2”在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蛋白质的世界里,氨基酸以长链的形式相连,这些结构对蛋白质的功能至关重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根据氨基酸链预测蛋白质结构,很难准确地预测它们对蛋白质结构的具体影响;有些氨基酸则具有疏水性,使精准确定蛋白质结构难上加难。人工智能模型“阿尔法折叠2”的横空出世,为解决这一萦绕在科学家心头50年的难题带来转机。2020年,科学家们已经能够预测2亿多种蛋白质的结构。自问世以来,“阿尔法折叠2”已被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万研究人员使用。这一模型的应用使研究人员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科学家们现在能够借助它预测蛋白质的结构,并设计全新的蛋白质,还为新药物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天文学是另一个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域。传统的天文学研究需要天文学家检查来自望远镜的海量图像,以识别异常天体现象,比如超新星爆发或黑洞活动。然而,效率低下。AI的引入改变了这一局面,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自动识别天体图像特征,这些发现可能需要数年时间。这种高效的研究方式让科学家得以专注于探索宇宙的奥秘,而非耗费大量时间在海量图像识别上。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对超新星等已知天体进行分类。新一波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经过算法优化,可以执行“无监督聚类”,找出数据中的模式。今年1月,AstroAI(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设立的人工智能试点项目),此前这些探测数据是很难通过人工来进行分类的。(取材于刘霞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智能驾驶技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L3级自动驾驶技术无需人工监控,可使车辆自由行驶。B.L5级自动驾驶技术已实现完全自动化,无需人类干预。C.无人驾驶车辆已经通过测试,完全实现了商业化运营。D.智能驾驶技术广泛应用后会面临的挑战不包括道德伦理。(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作用的一项是()A.智能驾驶技术能减少人为错误,优化路线,提升行车效率。B.通过智能信号灯系统调整红绿灯时序,缓解交通拥堵状况。C.视频监控与传感器网络的广泛应用,能即时监测交通状况。D.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提升了整体交通系统的效能和乘客体验。(3)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阿尔法折叠2”模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解决了科学家50年未能解决的氨基酸疏水性的问题。B.它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被超过200万的研究人员使用。C.它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深入研究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D.它的应用为新药物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内容直接体现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功能的一项是()A.在交通管理领域,AI算法可以预测交通流量趋势,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B.在物流供应链领域,AI算法分析大量数据,优化物流路径C.在天文学领域,深度学习模型可自动识别海量天体图像,发现新的天体现象。D.AstroAI的研究人员使用人工智能程序对来自X射线源的探测数据进行分类。(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人工智能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效果。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2.(25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一)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取材于姚鼐《登泰山记》)(二)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东望武昌,山川相缪,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酾酒临江,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取材于苏轼《赤壁赋》)(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几:几乎B.稍见云中白若樗葙数十立者稍:逐渐C.举匏樽以相属属:劝请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收藏(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至于泰安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①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①世皆谓之天门云②苟非吾之所有D.①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B.戊申晦,五鼓月初戊申日五更的时候C.极天云一线异色天边的云中有一线奇异的颜色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像蜉蝣一样寄居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粒米(4)根据选文(一)的文意,下列理解与赏析)A.本文记述了作者携友人冬日登泰山的经过,描绘了泰山雪后初晴和日出时等景象。B.第二段以浓重的笔墨细致地描绘出作者登山的艰难,从侧面烘托出泰山的高峻。C.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先后描绘了待日出、日将出、日正出和日出后的情景。D.本文以泰山为题材,情感积极、乐观、豪迈,充满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5)选文(一)中对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B.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C.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D.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6)作者在选文(二)第二段中借客观景物阐发了自己的思考,请结合本段内容做简要分析。(7)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请解释以上两段文字的大意,并概括古人对“学”与“思”关系的认识。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3.(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陆游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1]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2]新。西村醉归陆游侠气峥嵘盖九州,一生常耻为身谋。酒宁剩欠寻常债,剑不虚施细碎雠[3]。歧路凋零白羽箭,风霜破弊黑貂裘。阳狂[4]自是英豪事,村市归来醉跨牛。注释:【1】差科:差役和赋税。【2】节物:季节物象。【3】细碎雠:琐碎的恩怨。【4】阳狂:假装癫狂。(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诗“腊月”句写腊月的风已经让人感受到春意。B.《十》诗“差科”句写诗人无差役赋税烦扰可悠闲度日。C.《西》诗“一生”句写他一生常常以为他人谋利为耻。D.《西》诗“风霜”句写历经风霜,黑貂裘已日渐破旧。(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的颔联对仗工整,结构相类,词性和平仄基本相对B.《十》诗描绘乡村宁静祥和的生活场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景中有情。C.《西》诗采用“白羽箭”“黑貂裘”意象,回顾了爱国诗人的战斗经历。D.两首诗语言风格都是清新自然,简洁朴实,不事雕琢(3)两首诗都写了诗人在西村的经历,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8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字迹清晰。(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韩愈《师说》)(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想象仙境的句子是:“,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仙之人兮列如麻。”(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孙权的句子是:“,,孙仲谋处。”(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表现音乐的“无声”比“有声”更能引起共鸣。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5.(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我与地坛①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②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③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④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⑤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⑥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有时候就待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而只是上天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天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⑦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默坐,去呆想,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取材于史铁生的同名散文)(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浮夸:虚拟、不真实B.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亘古不变:从古至今从未变过C.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苍凉:空旷悲凉D.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熨帖:舒服(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作者点出多年前的地坛荒芜冷清,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B.第②段结尾处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地坛的缘分。C.第③段作者眼中看到的地坛景象,凸显了它沧桑厚重的历史感。D.第⑥段作者用几年时间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却并没有得出结论。(3)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看似平淡、重复,实则含意丰富。请说说你的理解。(4)作者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在最初几年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请分别结合第③、⑤、⑦三段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69分。6.(9分)语言基础运用。宋人岳珂《程史》卷二有“东坡属对”一条,记述北宋元祐年间,苏东坡接待辽国来使,遍国无能对者”,东坡当即答以“‘四诗风雅颂’天生对也”才思敏捷。“三光日月星”的确难对。按照对联规格,上联用了“三”字,下联必须用除“三”以外的其他数字相对,苏东坡很巧妙地用“名三实四”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因为《诗经》分为风、雅、颂,而雅又分为小雅、大雅,却包括了《诗经》四部分的内容,用“四诗风雅颂”来对“三光日月星”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诗书画俱佳,曾任山东潍县知县,一官归去来”,甲,下联“归去来”三个表示行进方向的动词,引自东晋陶渊明辞官后所作的《归去来兮辞》,尤为巧妙。现代数学家华罗庚也曾作过这样一副名联。1953年中国科学院组团出国考察,团员中有钱三强、赵九章等人,华罗庚即景生情,九章勾股弦。”上联“韩赵魏”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强国。乙见载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中。(1)下列成语中,与画线成语“才思敏捷”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A.大义凛然B.才高八斗C.伶牙俐齿D.巧舌如簧(2)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横线乙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三者的关系是“勾三股四弦五”,②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短的叫“勾”,长的叫“股”,③列成算式是32+42=52,通称勾股定理,④下联“勾股弦”是数学名词,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②①③D.④①②③(3)请在文中横线甲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不超过20个字。7.(10分)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好的书籍会引人思考,请从《诗经》《论语》《乡土中国》中选择一部,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的思考。要求:符合作品内容8.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班级要开展“立足当下,无悔青春”的主题班会,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要求:语言简明得体;积极向上,有号召力。9.(50分)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请以“说攀登”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书写清晰。10.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天使,用爱和善良温暖了人间。天使,可能是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可能是古道热肠的好心人……请以“天使在人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书写清晰。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卷答案及简析1.答案:B简析:A选项,L3级自动驾驶技术需在特定条件下接管驾驶任务,并非无需人工监控、可自由行驶;C选项,无人驾驶车辆仅在特定区域进行了测试和小规模运营,未完全实现商业化运营;D选项,智能驾驶技术广泛应用后会面临道德伦理问题。B选项与材料中“L5则代表完全自动化,能够在无需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旅程”表述相符,所以选B。2.答案:A简析:A选项描述的是智能驾驶技术的作用,并非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作用;B选项,智能信号灯系统调整红绿灯时序缓解拥堵属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功能;C选项,视频监控与传感器网络监测交通状况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D选项,提升整体交通系统效能和乘客体验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成果。所以选A。3.答案:A简析:“阿尔法折叠2”模型解决的是根据氨基酸链预测蛋白质结构的难题,并非氨基酸疏水性的问题,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提到它已被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万研究人员使用,说明在全球广泛应用;C选项,它能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研究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D选项,其应用为新药物设计和研发提供技术支持,B、C、D选项均符合材料内容,所以选A。4.答案:C简析:A选项中AI算法预测交通流量趋势,是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未涉及图像识别;B选项,AI算法优化物流路径,主要是数据分析和规划,没有图像识别;D选项,对探测数据进行分类,不是对图像的识别。C选项中深度学习模型自动识别天体图像特征,直接体现了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功能,所以选C。5.答案:在智能驾驶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从辅助驾驶到完全自动化的转变。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增强了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在物流供应链领域,人工智能通过优化物流路径和智能仓库管理,降低了人力需求和人为损耗。在生物化学领域,人工智能模型“阿尔法折叠2”成功预测了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为新药物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天文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自动识别天体图像,使科学家能够更快地专注于宇宙奥秘的探索。简析:材料一分别阐述了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各领域的应用效果,如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阶段及作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功能、物流供应链领域的效率提升等;材料二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生物化学和天文学领域的成果,“阿尔法折叠2”模型的作用以及天文学研究方式的改变。综合两则材料,从不同领域概括其应用效果即可。6.答案:D简析:“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藏”应解释为“宝藏”,而非“收藏”,D选项错误;A选项“几”解释为“几乎”,符合语境;B选项“稍”解释为“逐渐”,与文意相符;C选项“属”解释为“劝请”,在“举匏樽以相属”中合理,所以选D。7.答案:D简析:A选项,“至于泰安”的“于”表动作到达地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的“于”表被动;B选项,“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的“者”是助词,“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的“者”是代词;C选项,“世皆谓之天门云”的“之”是代词,“苟非吾之所有”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选项,“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而”都表顺承关系,所以选D。8.答案:B简析:“戊申晦,五鼓”应是“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B选项理解错误;A选项,“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翻译正确,描绘出泰山雪后的壮丽景象;C选项,“极天云一线异色”理解无误;D选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翻译符合文意,所以选B。9.答案:B简析:选文(一)中作者登山时虽提到“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但并非浓重笔墨细致描绘登山艰难,重点是描绘泰山景色,B选项错误;A选项,文章确实记述了作者冬日登泰山及所见景象;C选项,第三段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待日出、日将出、日正出和日出后的情景;D选项,文章情感积极,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赞美,A、C、D选项正确,所以选B。10.答案:D简析:“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表达完整,不应在“祠”后断开;“是日观道中石刻”单独成句,“自唐显庆以来”表示时间范围,应在“石刻”后断开;“僻不当道者”与“皆不及往”主谓完整,应在“者”后断开,所以选D。11.答案:在选文(二)的第二段中,作者通过描绘江上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作者认为,世间万物虽不断变化,但自然之美如清风和明月,是永恒且可被人自由享受的。作者进一步通过对比“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和“物与我皆无尽”,强调了变化与永恒之间的关系,启示我们应超越短暂的物质追求,珍惜自然和内心的感受。简析:苏轼先描述了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的美好,指出它们是造物者的无尽宝藏,人们可以自由享受;接着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探讨人生,说明从变化角度看万物瞬息万变,从不变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恒的,从而倡导人们超越物质追求,享受自然和内心体验。12.答案:第一段文字出自《论语・为政》,大意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不前,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强调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第二段文字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整天空想不如片刻的学习。古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应用,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简析:孔子的话突出学习与思考相互依存;荀子的话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综合二者,古人认识到学习是积累知识的途径,思考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二者结合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和智慧。13.答案:(1)C;(2)D简析:(1)C选项,“一生常耻为身谋”意思是一生都耻于为自己谋取私利,并非“以为他人谋利为耻”,C选项错误;A选项,“腊月风和意已春”体现腊月风中有春意;B选项,“差科未动是闲人”表明无差役赋税烦扰;D选项,“风霜破弊黑貂裘”描绘了历经风霜后黑貂裘破旧的样子,A、B、D选项正确,所以(1)选C。(2)D选项,《西村醉归》语言风格豪放,并非“清新自然,简洁朴实”,D选项错误;A选项,两首诗颔联对仗工整;B选项,《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描绘乡村宁静场景并抒情;C选项,《西村醉归》用“白羽箭”“黑貂裘”回顾战斗经历,A、B、C选项正确,所以(2)选D。14.答案:《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腊月风和意已春”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展现出乡村的宁静祥和。“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体现了乡村的人情温暖和诗人的喜悦。《西村醉归》则展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和对功名的轻视。诗中的“侠气峥嵘盖九州”和“一生常耻为身谋”表现了诗人的侠义精神和对个人利益的超脱。“歧路凋零白羽箭,风霜破弊黑貂裘”暗示了诗人壮志未酬但仍不屈的心境。“阳狂自是英豪事,村市归来醉跨牛”更显其豪放。简析:《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通过描写腊月乡村景色、村民送佛粥等场景,展现乡村生活美好,表达诗人的喜爱;《西村醉归》从诗句中体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对功名的态度以及豪放的生活状态。15.答案:(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简析:(1)根据《师说》原文“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填写;(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是想象仙境的句子;(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写到孙权;(4)白居易《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音乐“无声”比“有声”更能引起共鸣。16.答案:(1)A;(2)D简析:(1)“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中“浮夸”意为“夸张,不切实际的华丽”,并非“虚拟、不真实”,A选项错误;B选项,“亘古不变”指从古至今从未变过,解释正确;C选项,“苍凉”解释为“空旷悲凉”符合语境;D选项,“熨帖”解释为“舒服”合理,所以(1)选A。(2)第⑥段作者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后得出了结论,如“一个人,出生了……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D选项错误;A选项,第①段写出地坛荒芜冷清;B选项,第②段结尾运用拟人写与地坛的缘分;C选项,第③段地坛景象凸显其历史感,A、B、C选项正确,所以(2)选D。17.答案:这句话表面上看似重复,实则强调了作者与地坛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地坛离我家很近”从地理位置上点明二者距离近,而“我家离地坛很近”则更进一步强调了地坛对作者个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性,加深了读者对作者与地坛之间特殊情感纽带的理解,地坛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近,更是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