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08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微专题08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及应用1.(2021·辽宁·高考真题)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氧化性:B在火焰上灼烧搅拌过某无色溶液的玻璃棒火焰出现黄色溶液中含Na元素C用pH计测定pH:①NaH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pH:①>②H2CO3酸性弱于CH3COOHD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反应生成了O2【答案】D【解析】A.向KBr、KI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说明反应产生I2,发生反应:2KI+Cl2=2KCl+I2,证明氧化性:Cl2>I2,Br2>I2,但不能比较Br2与Cl2的氧化性强弱,A错误;B.玻璃中含有Na元素,因此灼烧时使火焰呈黄色,不能证明溶液中含Na元素,B错误;C.应该采用对照方法进行实验,但两种溶液的浓度未知,盐的种类也不同,因此不能通过测定溶液的pH来判断H2CO3、CH3COOH的酸性强弱,C错误;D.氧气有助燃性,把水滴入盛有少量Na2O2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可以证明Na2O2与水反应产生了O2,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8种判断依据:(1)化学反应方程式;(2)金属、非金属活动性;(3)元素周期表中相对位置;(4)反应条件及反应剧烈程度;(5)氧化或还原的程度;(6)电化学信息;(7)外界条件;(8)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比较方法一、依据反应原理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总是遵循以下规律(简称强弱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方法二、根据“三表”来判断(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判断(2)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3)依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方法三、依据“两池”判断(1)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2)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在阳极阴离子放电顺序:S2−>I−>Br−>Cl−>OH−,即是还原性强弱顺序。在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Ag+>Hg2+>Fe3+>Cu2+>H+>Pb2+>Sn2+>Zn2+>Al3+>Mg2+>Na+>Ca2+>K+,即是氧化性强弱顺序。方法四、依据与同一物质反应的情况(反应条件、剧烈程度等)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高、低来进行判断,反应条件越低,性质越强;若氧化产物价态不同,则价态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方法五、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判断。(1)一般来讲,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O4>H2SO3;还原性:H2S>SO2。又如氧化性:Fe3+>Fe2+>Fe,还原性反之。(2)在和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时,氧化剂(或还原剂)被还原(或氧化)的程度越大,即是化合价降低(或升高)越多,还原剂(或氧化剂)的还原性(或氧化性)就越强。如Fe和Cl2反应生成FeCl3,而Fe和S反应只生成FeS,则氧化性:Cl2>S。方法六、依据“三度”判断(“三度”即:温度、浓度、酸碱度)(1)一般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O4>稀H2SO4,浓HNO3>稀HNO3。(2)一般温度越高,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常温下浓H2SO4和Cu反应放出缓慢,而加热条件下浓H2SO4氧化性增强,两者反应速率加快。(3)一般是溶液的酸性越强,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KMnO4是一种强氧化剂,而在酸、中、碱性溶液中,其氧化性强弱顺序是:酸性>中性>碱性。又如的氧化性也随着H+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方法七、依据反应中能量变化判断H2+X2=2HXΔH1<0H2+Y2=2HYΔH2<0若ΔH1<ΔH2,则X2的氧化性比Y2的氧化性强;X-的还原性比Y-的还原性弱。你能举个常见的例子证明该结论吗?如:H2和F2在暗处即发生爆炸,而H2和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H2和Br2加热到500℃时才能化合,一方面说明反应条件容易,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另一方面,能发生爆炸,即意味着反应放出的热量多,氧化剂的氧化性强。1.(2021·海南·高考真题)依据下列实验和现象,得出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点燃无色气体,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先浑浊后澄清为B25℃时,向无色的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溶液仍为无色溶液的C在淀粉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液。[已知:、分别与卤素单质、卤素离子性质相似]溶液仍为蓝色氧化性:D在稀中加入少量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并有红色固体生成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答案】D【解析】A.无色气体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也会先浑浊后澄清,则无色气体X不一定为一氧化碳,故A错误;B.若无色Y溶液的pH在7—8之间,向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溶液也为无色,则溶液仍为无色不能判断得到溶液pH小于7,故B错误;C.若向淀粉和碘的混合溶液中滴加不足量的硫氰化钾溶液,碘未完全反应,溶液也呈蓝色,则溶液仍为蓝色不能判断硫氰气和碘的氧化性强弱,故C错误;D.在稀硫酸中加入少量氧化亚铜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并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氧化亚铜在稀硫酸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铜,则反应中氧化亚铜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D正确;故选D。2.(2022·山东·模拟预测)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Ⅰ向溴水中滴加少量CCl4,振荡,CCl4层显橙色Ⅱ向碘水中滴加少量CCl4,振荡,CCl4层显紫色Ⅲ向KBr、KI的混合液中加入CCl4。滴加氯水,振荡后CCl4层显紫色;再滴加氯水,振荡后紫色褪去;继续滴加氯水,振荡后CCl4层变为橙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Ⅰ中CCl4层显橙色,说明CCl4层含Br2B.Ⅱ中的现象说明I2在CCl4中的溶解性大于在水中的溶解性C.Ⅲ中CCl4层显紫色,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D.Ⅲ中CCl4层变为橙色时,水层中仍含有大量I-【答案】D【解析】A.向溴水中滴加少量CCl4,振荡,CCl4将溴水中的溴萃取出来,CCl4层显橙色,说明CCl4层含Br2,A正确;B.向碘水中滴加少量CCl4,振荡,CCl4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CCl4层显紫色,说明CCl4层含I2,I2在CCl4中的溶解性大于在水中的溶解性,B正确;C.向KBr、KI的混合液中加入CCl4,滴加氯水,振荡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CCl4层含I2,氯气将KI中的碘置换出来,Cl2的氧化性强于I2,C正确;D.再滴加氯水,振荡后紫色褪去,氯气与碘、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碘酸,继续滴加氯水,振荡后CCl4层变为橙色,氯气和溴化钾反应生成溴单质,水溶液中已不存在I-,D错误;答案选D。1.(2022·广东·二模)通过以下实验操作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Cl2通入Na2S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非金属性:Cl>SB向浓度均为0.1mol/L的MgSO4和CuSO4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先有蓝色沉淀生成Ksp[Mg(OH)2]<Ksp[Cu(OH)2]C将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红色变浅加水稀释,Na2CO3的水解程度变小D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稀H2SO4酸化后的H2O2溶液溶液颜色变黄氧化性:H2O2>Fe3+【答案】A【解析】A.将Cl2通入Na2S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Cl2+Na2S=2NaCl+S↓,证明氧化性:Cl2>S,故可以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S,A正确;B.向浓度均为0.1mol/L的MgSO4和CuSO4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先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Ksp[Cu(OH)2]<Ksp[Mg(OH)2],B错误;C.将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加水稀释,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使Na2CO3的水解程度变大,但稀释使c(OH-)减小的影响大于平衡移动使c(OH-)增大的影响,因此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c(OH-)减小,溶液的碱性减弱,故滴有酚酞的红色变浅,C错误;D.在酸性条件下,与H+起硝酸的作用,表现强氧化性,会将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导致溶液变为黄色,而不是H2O2将Fe2+氧化为Fe3+,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2.(2022·广东茂名·二模)I2的一种制备方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富集”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B.转化反应为,说明的还原性大于C.通入过量Cl2,氧化产物只有一种D.制备的I2可直接用于加碘盐【答案】A【解析】A.“富集”时AgNO3与碘离子发生反应生成AgI的黄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项正确;B.转化反应为离子方程式为:,Fe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发生氧化反应,Fe为还原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可得,Fe的还原性大于,B项错误;C.经过转化后溶液中有和,还原性为>,通入过量Cl2后氧化产物有两种分别为I2和,C项错误;D.加碘食盐中碘以KIO3形式存在,I2不可直接用于加碘盐中,D项错误;答案选A。3.(2022·北京顺义·二模)常温下,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探究Ca(ClO)2的性质。实验步骤和现象ⅰ取少量Ca(ClO)2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先变蓝后褪色ⅱ取少量Ca(ClO)2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O2,有白色沉淀生成ⅲ取少量Ca(ClO)2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浓盐酸,有黄绿色气体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mol/LCa(ClO)2溶液中存在c(ClO-)>c(Ca2+)>c(OH-)>c(H+)B.根据ⅰ中溶液褪色,说明Ca(ClO)2溶液显碱性C.根据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酸性:HClO>H2CO3D.根据ⅲ中黄绿色气体生成,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Cl2>ClO-【答案】A【解析】A.Ca(ClO)2是可溶性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电离作用:Ca(ClO)2=Ca2++2ClO-,所以离子浓度:c(ClO-)>c(Ca2+);该盐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有少量ClO-发生水解反应产生HClO和OH-,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H-)>c(H+),因此溶液显碱性。但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小于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因此c(Ca2+)>c(OH-),则Ca(ClO)2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lO-)>c(Ca2+)>c(OH-)>c(H+),A正确;B.Ca(ClO)2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由于ClO-发生水解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变为HClO,同时产生OH-,使溶液显碱性,因此向Ca(ClO)2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会变为蓝色,同时反应产生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又将蓝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物质,因此后来溶液的蓝色又逐渐褪去,故不能根据溶液褪色来Ca(ClO)2溶液显碱性,B错误;C.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与弱酸盐反应制取弱酸。取少量Ca(ClO)2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O2,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产生CaCO3沉淀和HClO,说明了物质的酸性:H2CO3>HClO,C错误;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根据ⅲ中黄绿色气体生成,该黄绿色气体是Cl2,发生了反应:Cl-+ClO-+2H+=Cl2↑+H2O,证明微粒的氧化性:ClO->Cl2,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4.(2022·湖南常德·模拟预测)测定某溶液中甲醇含量的部分过程如下:①碱性溶液处理:(未配平,下同)②酸化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B.“反应①”中氧化性:C.“反应②”中,可用硫酸进行酸化D.“反应②”消耗时,反应中转移【答案】D【解析】A.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可得:,反应中为氧化剂,CH3OH为还原剂,则“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正确;B.根据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可知,“反应①”中为氧化剂,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B正确;C.由于与、不反应,则“反应②”中,可用硫酸进行酸化,C正确;D.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可得:“反应②”为,则消耗即=0.5mol时,则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为:,D错误;故答案为:D。5.(2022·河北·模拟预测)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A是验证酸性:B.图B是验证氧化性:稀硫酸>稀硝酸C.图C是量取15.00mLNaOH溶液D.图D是验证实验室制氯气后的滤渣(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答案】D【解析】A.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也能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用该装置不能排除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对实验的干扰,应先让产生的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A错误;B.滴加稀硫酸,铜片会继续溶解,因为在酸性条件下等同于有稀硝酸,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硫酸,B错误;C.NaOH为强碱,能与酸式滴定管的磨口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因此量取15.00mLNaOH溶液应选用碱式滴定管,C错误;D.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该滤渣(黑色固体)能加快分解产生氧气,能证明该滤渣是二氧化锰,D正确;答案选D。6.(2022·福建厦门·二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目的制取氯气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验证溶度积:验证氧化性:实验方案【答案】B【解析】A.MnO2与浓盐酸在常温下不能发生反应,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不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便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B能达到实验目的;C.由于AgNO3溶液足量,与NaCl溶液反应后,仍有AgNO3剩余,所以我们不能确定生成的Ag2S沉淀是否来自AgCl沉淀的转化,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Cl2与NaBr反应后,可能有剩余,剩余的Cl2继续与KI反应,无法确定生成的I2是否来自Br2与KI的反应,也就无法确定Br2与I2的氧化性的强弱,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7.(2022·浙江·模拟预测)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探究火柴头中含有硫元素将5根完全燃烧后的火柴头浸入水中,取浸取液少许于小试管中,加入几滴AgNO3溶液,充分振荡有白色沉淀产生,火柴头中含有硫元素B鉴别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色,则该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C探究氧化性:Ag+>Fe2+向FeCl2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溶液变血红色,则氧化性Ag+>Fe2+D探究Cl-能加速破坏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将一块未经打磨的铝片剪成相同的两小片,相同温度下分别投入5.0mL浓度均为2.0mol·L-1的CuSO4溶液和CuCl2溶液中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CuCl2溶液中反应剧烈,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则Cl-能加速破坏铝片表面的氧化膜【答案】D【解析】A.将5根完全燃烧后的火柴头浸入水中,取浸取液少许于小试管中,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充分振荡,有白色沉淀产生,火柴头中可能含有氯元素等,不能判断是否含有硫元素,A错误;B.溴蒸气和二氧化氮都是具有氧化性的红棕色气体,均能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则能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可能为溴蒸气或二氧化氮,B错误;C.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中的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则向氯化亚铁和硫氰化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溶液变血红色不能确定亚铁离子是被硝酸氧化还是被银离子氧化,无法判断银离子和铁离子的氧化性,C错误;D.将一块未经打磨的铝片剪成相同的两小片,相同温度下分别投入5.0mL浓度均为2.0mol/L的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铜溶液中,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氯化铜溶液中反应剧烈,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氧化膜的破坏与溶液中阴离子有关,氯离子能加速破坏铝片表面的氧化膜,D正确;故选D。8.(2022·河北秦皇岛·模拟预测)几种离子在水溶液中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条件下的氧化性:B.反应(1)中,每生成,转移3mol电子C.将反应(2)设计成原电池,向负极迁移D.与反应生成和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答案】A【解析】A.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1)的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反应(2)的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因此氧化性:,A正确;B.反应(1)的离子方程式为,每生成,有6mol电子转移,B错误;C.将反应(2)设计成原电池,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向正极迁移,C错误;D.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错误。答案选A。1.(2022·广东广州·二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氧化性B向NaI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还原性:I->Cl-C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NH4Cl固体可以升华D向某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答案】B【解析】A.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变为碳,碳和浓硫酸继续反应,固体变黑膨胀,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A错误;B.氯水和I-生成I2和Cl-,说明还原性:I->Cl-,四氯化碳萃取碘单质且密度大于水,有机层为与下方,下层溶液显紫色,B正确;C.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在试管口NH3和HCl反应生成NH4Cl晶体,该过程是化学变化,不是升华,C错误;D.若原溶液中只存在Fe3+,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D错误;故选B。2.(2022·新疆喀什·一模)铅丹(Pb3O4)可作防锈用涂料,其中铅的化合价为+2价和+4价,它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3O4+8HCl(浓)=3PbCl2+Cl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b3O4与浓盐酸反应时,Pb3O4作为还原剂B.物质的氧化性:Cl2>Pb3O4C.Pb3O4中+2价的铅与+4价的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当上述反应中消耗1molPb3O4时,生成的氯气为22.4L【答案】C【解析】A.反应Pb3O4+8HCl(浓)=3PbCl2+Cl2↑+4H2O中,Pb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低到+2,则Pb3O4作为氧化剂,故A错误;B.反应Pb3O4+8HCl(浓)=3PbCl2+Cl2↑+4H2O中,Pb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低到+2,则Pb3O4作为氧化剂,Cl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到0价,则HCl(浓)作还原剂,生成氯气为氧化产物,则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氧化性:Pb3O4>Cl2,故B错误;C.因为铅丹中Pb元素的化合价只有+2、+4,所以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Pb3O4中Pb2+与Pb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C正确;D.选项中没有说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不能计算生产氯气的体积,故D错误;故选C。3.(2022·全国·模拟预测)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向Co2O3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氧化性:Co2O3>Cl2B白铁皮(镀锌铁)出现刮痕后浸泡在饱和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滴加几滴K3[Fe(CN)6]溶液无明显现象锌对铁依然具有保护作用C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NaClO溶液对应的pH试纸蓝色更深酸性:HClO<CH3COOHD将10mL2mol/L的KI溶液与1mL1mo/LFeCl3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变红KI与FeCl3的反应具有可逆性【答案】C【解析】A.Co2O3氧化浓盐酸产生氯气,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大,氧化性:Co2O3>Cl2,A正确;B.K3[Fe(CN)6]溶液可检验亚铁离子,由现象可知,没有亚铁离子产生,则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铁为正极,铁被保护,B正确;C.次氯酸钠溶液中的次氯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pH试纸测次氯酸钠溶液pH,C错误;D.碘化钾过量,由充分反应后现象可知还存在铁离子,则碘化钾与氯化铁的反应具有可逆性,D正确;答案选C。4.(2022·上海静安·一模)I-、Fe2+、SO2、Cl-、H2O2均有一定的还原性,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顺序为:Cl-<Fe2+<H2O2<I-<SO2。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SO2+O2+2H2O=H2O2+H2SO4B.Cl2+SO2+2H2O=H2SO4+2HClC.2Fe3++SO2+2H2O=2Fe2++SO+4H+D.I2+2Fe2+=2Fe3++2I-【答案】D【解析】A.假设反应SO2+O2+2H2O=H2O2+H2SO4能发生,根据方程式得出还原性:H2O2<SO2,与题中还原性一致,说明反应能发生,故A不符合题意;B.假设反应Cl2+SO2+2H2O=H2SO4+2HCl能发生,根据方程式得出还原性:Cl-<SO2,与题中还原性一致,说明反应能发生,故B不符合题意;C.假设反应2Fe3++SO2+2H2O=2Fe2++SO+4H+能发生,根据方程式得出还原性:Fe2+<SO2,与题中还原性一致,说明反应能发生,故C不符合题意;D.假设反应I2+2Fe2+=2Fe3++2I-能发生,根据方程式得出还原性:I-<Fe2+,与题中还原性相矛盾,说明反应不能发生,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D。5.(2022·北京·模拟预测)反应Ⅰ:反应Ⅱ:反应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性:B.用淀粉试纸可鉴别和溶液C.反应Ⅰ和反应Ⅲ中的可由浓盐酸或浓硫酸提供D.若将反应Ⅱ设计成原电池,正极反应式为【答案】C【解析】A.反应Ⅰ中高铁酸根是氧化剂,高锰酸根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反应Ⅲ中高锰酸根是氧化剂,双氧水被氧化为氧气,则氧化性,所以氧化性:,A正确;B.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硫酸氢钠不能氧化碘离子,可用淀粉试纸可鉴别和溶液,B正确;C.浓盐酸能被高锰酸钾溶液、髙铁酸钾溶液氧化,故上述反应Ⅰ和Ⅲ中氢离子不能由浓盐酸提供,C错误;D.反应Ⅱ中硫代硫酸根作氧化剂,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则将反应Ⅱ设计成原电池,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D正确。答案选C。6.(2022·北京·模拟预测)将SO2气体不断通人Fe2(SO4)3溶液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最后至浅绿色,然后往溶液中滴加K2Cr2O7溶液,溶液又变成棕黄色(还原产物为Cr3+),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性:Cr2O>Fe3+>SO2B.标准状况下,若有6.72LSO2参加反应,则最终能消耗0.1molK2Cr2O7C.通入SO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Fe3++2H2O=SO+2Fe2++4H+D.随着上述操作的进行,溶液的酸性越来越强【答案】D【解析】将气体不断通人Fe2(SO4)3溶液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最后至浅绿色说明Fe3+被SO2还原为Fe2+,SO2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Fe3++2H2O=SO+2Fe2++4H+,则氧化性Fe3+>SO2;然后往溶液中滴加K2Cr2O7溶液,溶液又变成棕黄色,说明Cr2O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6Fe2++14H+=6Fe3++2Cr3++7H2O,所以氧化性Cr2O>Fe3+,则三者的氧化性Cr2O>Fe3+>SO2。A.由分析可知,Cr2O、Fe3+和SO2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r2O>Fe3+>SO2,故A正确;B.由分析可得SO2和Cr2O的关系为:3SO2—6Fe2+—Cr2O,则6.72LSO2参加反应时最终能消耗K2Cr2O7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通入SO2时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硫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Fe3++2H2O=SO+2Fe2++4H+,故C正确;D.由题意可得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O2+Cr2O+2H+=3SO+2Cr3++H2O,由方程式可知,反应时消耗氢离子,溶液的酸性越来越弱,故D错误;故选D。7.(2022·江苏江苏·模拟预测)某小组为了探究KI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操作试剂X(0.1mol•L-1)现象现象I.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II.AgCl浊液产生黄色沉淀III.FeCl3溶液和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IV.在III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2S2O3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实验I中AgNO3的NO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B.由实验II知,Ksp(AgCl)<Ksp(AgI)C.由实验III知:还原性I->Fe2+D.由实验IV知:Na2S2O3具有氧化性【答案】C【解析】A.NO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为3对,采取sp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故A错误;B.AgCl浊液转化为黄色的AgI沉淀,沉淀的转化为难溶的转化为更难溶解的,故Ksp(AgCl)>Ksp(AgI),故B错误;C.实验III知:FeCl3溶液和KI反应生成碘单质,,使淀粉溶液变蓝,还原性I->Fe2+,故C正确;D.I2具有氧化性,能与Na2S2O3发生反应,溶液颜色褪去,Na2S2O3体现还原性,故D错误;故答案为C。8.(2022·全国·模拟预测)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稀土串级萃取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稀土铈(Ce)元素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已知: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铈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B.工业上可以采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铈水溶液,在阴极得到铈C.用少量溶液滴定碘化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D.金属铈可浸于煤油中保存,要储存在阴凉的地方,远离火种和热源【答案】D【解析】A.由Ce4+的氧化性强于Fe3+可知,铈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的反应为铈与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e3+和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B.由Ce4+的氧化性强于Fe3+可知,Fe2+的还原性强于Ce3+,则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铈水溶液时,水在阴极放电能力强于Ce3+,优先在阴极放电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不能在阴极得到铈,故B错误;C.由Ce4+的氧化性强于Fe3+可知,则用少量硫酸铈溶液滴定碘化亚铁溶液,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的碘离子优先反应生成单质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D.由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可知,金属铈应保存在煤油中,并储存在阴凉的地方,远离火种和热源,故D正确;故选D。9.(2021·海南·一模)已知:i.2Fe3++2A-=2Fe2++A2,ii.2Fe2++B2=2Fe3++2B-(A、B分别代表两种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i中Fe3+表现氧化性,反应ii中Fe2+表现还原性B.还原性:B->Fe2+>A-C.反应i、反应ii能说明元素B的非金属性比A强D.反应A2+2B-=2A-+B2能发生【答案】A【解析】A.根据i.2Fe3++2A-=2Fe2++A2反应可知,Fe3+Fe2+,所以i中Fe3+表现氧化性;根据ii.2Fe2++B2=2Fe3++2B-反应可知,Fe2+Fe3+,所以ii中Fe2+表现还原性,故A正确;B.根据ii.2Fe2++B2=2Fe3++2B-反应可知,还原性:Fe2+>B-,根据i.2Fe3++2A-=2Fe2++A2反应可知,还原性:A->Fe2+,所以还原性:A->Fe2+>B-,故B错误;C.根据i.2Fe3++2A-=2Fe2++A2反应可知,氧化性:Fe3+>A2,还原性:A->Fe2+;根据ii.2Fe2++B2=2Fe3++2B-反应可知,氧化性:B2>Fe3+,还原性:Fe2+>B-;所以氧化性:B2>Fe3+>A2,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所以根据反应i、反应ii能说明元素B的非金属性比A强,故C正确;D.根据i.2Fe3++2A-=2Fe2++A2反应可知,氧化性:Fe3+>A2,还原性:A->Fe2+;根据ii.2Fe2++B2=2Fe3++2B-反应可知,氧化性:B2>Fe3+,还原性:Fe2+>B-;所以氧化性:B2>Fe3+>A2;还原性:A->Fe2+>B-。故A2+2B-=2A-+B2反应不能发生,故D错误;故答案:A。10.(2022·北京·模拟预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是同时发生的两个半反应。已知:①半反应式:②五种物质:、、、、③(未配平)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①中半反应在原电池中可作为负极反应B.②中五种物质中能使①顺利发生的物质为C.是反应③的一个半反应D.几种物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答案】C【解析】A.①中半反应式失去电子,为氧化反应,故A正确;B.②中五种物质中氧化剂可得到电子,则能使①顺利发生的物质为Fe2(SO4)3,故B正确;C.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电子、电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服装定制合同采购协议
- 工程承包合同范本-屋面防水
- 快递企业与员工劳动合同模板
- 餐饮业短期劳动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 - 标准劳动合同
- Module 4 Unit 1 Chinese people invented paper(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企业培训与发展专项集体合同
- 18《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养殖场劳务外包合同
- 施工场地平整合作合同书样本
- 高中英语单词及短语汇总(北师大版)
- TTT培训教材(-55张)课件
- 煤炭物流园区总体规划(2016-2030)参考范本
- 道德与法治《上学路上》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 XXX酒店预收款收据 Deposit Receipt办公模板
- 六郁汤-古今医鉴卷四-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 汽车公司APQP质量门检查表
- 数据结构教学课件:chapter8
- 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汇总
- T∕ACSC 01-2022 辅助生殖医学中心建设标准(高清最新版)
- 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