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01“话”微专题01“话”中有“化”—化学与传统文化近年的高考题中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考查颇多,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查:1.经典史籍中的化学成就。认真阅读题干中的文言文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如描绘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性质,描述化学操作的动作要领,然后与现代化学中的专用名词进行比对。2.考查我国古代化学成就及相关化学史。3.根据古代典籍中的材料,考查有关物质的名称、成分、用途等。4.古代典籍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离和提纯操作。1.(2021·辽宁卷)《天工开物》中记载:“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B.“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2.(2021·湖北卷)“乌铜走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该工艺将部分氧化的银丝镶嵌于铜器表面,艺人用手边捂边揉搓铜器,铜表面逐渐变黑,银丝变得银光闪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B.通过揉搓可提供电解质溶液C.银丝可长时间保持光亮D.用铝丝代替银丝铜也会变黑1.解答传统文化中涉及化学知识的问题的方法首先要读懂题中文言文所描述的物质的性质、重要的操作等。由于文中物质的名称一般与现在的化学教材中的相关物质的名称不同,因此需通过性质联系所学化学知识分析题目所描述的化学过程。其次要对应学过的化学原理,以便能够从原料利用率、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及绿色环保等角度对化工生产流程及其方案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评价。2.解题关键和基本思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根据所给文本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并正确解读,转化为化学学科中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离与提纯方法、反应类型及反应原理等熟悉的教材知识。解题的基本思路如下:材料信息材料信息信息提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分离与提纯方法化学反应原理对照检验选项一、中国古代化学的工艺简介1.炼制陶器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它的基本原料是黏土。釉料中主要含有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在高温烧制时金属及其化合物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物质。2.冶炼青铜冶炼青铜的过程大致是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入炼炉内,点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弃去炼渣得初铜。初铜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3.锌的冶炼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其冶炼Zn的方程式为ZnCO3+2Ceq\o(=,\s\up7(高温))Zn+3CO↑。4.银的冶炼银虽有以游离状态或银金合金状态(黄银)存在于自然界的,但很少,主要以硫化矿形式存在,并多与铅矿共生。中国大约在春秋初期才开始采集银,东汉时期发明了以黑锡(铅)结金银的“灰吹法”。明代著作《菽园杂记》、《天工开物》中有翔实记载。5.汞的冶炼在自然界中虽有游离态汞存在,但量很少,主要以丹砂(硫化汞)状态存在。方士们在密闭的设备中升炼水银,先后利用过石灰石、黄矾、赤铜、黑铅、铁和炭末来促进硫化汞的分解。南宋时期发明了蒸馏水银的工艺,设计了专用的装置,《天工开物》中也有类似记载。在中国的医药化学中还曾利用过铅汞齐、锡汞齐。唐代已开始用银锡汞齐作为补牙剂。6.造纸以我国古书《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的竹纸制造方法为例,步骤如下:①斩竹漂塘:将新砍下的嫩竹放入池塘中,浸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的青皮。②煮徨足火: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利用石灰的碱性脱脂、杀死微生物等。③舂臼:把上述处理的竹子,放入石臼中打烂,形同泥面。④荡料入帘:将被打烂的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⑤覆帘压纸:将竹帘反过来,使湿纸落于板上。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叠积上千张湿纸后,加木板重压以挤去大部分的水。⑥透火焙干:将湿纸逐张扬起,生火焙干。7.黑火药主要成分:硝酸钾、木炭和硫黄。反应原理:2KNO3+S+3Ceq\o(=,\s\up7(点燃))K2S+N2↑+3CO2↑。8.酿酒先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分解(水解)为葡萄糖,称为糖化;再用酵母菌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9.染色染色是一个很古老的工艺,即用染料使物品着色。10.淘冶黄金黄金都是以游离状态存在于自然界,分沙金和脉金(小金)两种。历史上的早期采金技术都是“沙里淘金”。例如,《韩非子·内储说上》提到“丽水之中生金”。二、常考经典史籍材料归纳1.《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2.《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是K2CO3。4.《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5.《神农本草经》中“水银……熔化还复为丹”里的“丹”是HgO。6.《本草经集注》中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7.《梦溪笔谈·器用》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里的“剂钢”是铁的合金。8.《本草图经》中“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里的“绿矾”是FeSO4·7H2O,描述了绿矾受热分解的现象。9.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巴石主要化学成分为KAl(SO4)2·12H2O。10.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aO。11.《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12.《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13.《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到: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鼻冲水指的是氨水。14.古代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硇水”指的是硝酸;15.《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中有火”是石油蒸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石油蒸气是指沼气,即甲烷气体。16.《天工开物》记载“人贱者短褐、臬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臬、麻、苘、葛……”文中的“臬、麻、苘、葛”属于纤维素。17.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HgS。18.《本草纲目》如下叙述:“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有酒色、紫色、白色,莹澈与水精相似”——指玻璃。19.《清嘉录》中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其中“雄黄”的主要成分是As4S4。20.《集注》:“鸡屎矾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內质不变”中鸡屎矾指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三、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烈火焚烧若等闲”,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碳酸钙的分解。2.北宋《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来自于矿物质,并经研磨、溶解、过滤这三道工序获得,这三道工序涉及的均是物理变化。3.《本草图经》中“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里的“绿矾”FeSO4·7H2O,描述了绿矾受热分解的现象。该过程为化学变化。4.“熬胆矾(CuSO4·5H2O)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该过程为化学变化。四、传统文化中的分离和提纯1.“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槽入甄,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该过程涉及蒸馏操作;2.《本草纲目》中记载:“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煎炼”涉及蒸发、结晶操作;3.《本草纲目》中对碱式碳酸铅制备过程有如下叙述:“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封甑缝。风炉安火四周,养一七,便扫入水缸内。依旧封养,次次如此,铅尽为度。”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4.“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种分离方法是蒸馏;5.《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涉及的操作有加热、蒸发、结晶。6.《本草纲目》中记载:“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文中涉及的操作为蒸馏。7.《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泡茶过程涉及的操作有溶解、过滤。8.《物理小识》中“以汞和金涂银器上,成白色,入火则汞去而金存,数次即黄”,该过程为汽化。9.《游宦纪闻》中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气体的冷凝过程。10.《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五、成语中的化学(一)成语中有关燃烧的知识1.刀耕火耨(nòu)2.火树银花3.炉火纯青
4.石破天惊
5.水火不容
6.抱火厝薪7.火上浇油8.抱薪求火(二)成语中的化学物质1.信口雌黄
2.味同嚼蜡3.百炼成钢
(三)成语中生活饮食知识1.争风吃醋
2.甘之如饴
3.水乳交融
4.涂脂抹粉
5.饮鸩止渴
6.如胶似漆
(四)成语中日常生活知识1.万紫千红2.风烛残年3.
陶犬瓦鸡4.流水不腐5.染苍染黄6.撮盐入水8.恶(wù)醉强酒1.(2020·全国Ⅱ卷)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2.(2020·全国Ⅲ卷)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3.(2019·海南卷)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A. B.C. D.1.(2022·江西景德镇·高一期中)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诗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背蒿素的提取属化学变化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石灰石的分解反应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CuSO4·5H2OB.先秦文献《考工记》记录了六类青铜器物的合金成分配比,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的高C.《齐民要术》对我国传统的酿造方法有较详细的叙述,酒、醋、酱油等通常是用粮食发酵酿制而成的D.《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里的“气”是指(用球棍模型表示分子结构)3.(2022·广东深圳·二模)根据乐器的制作材料可对中国古典乐器进行分类。下列对乐器类别及制作材料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选项乐器类别及制作材料描述A琴(“丝”类):蚕丝可用于制琴弦蚕丝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B编钟(“金”类):青铜可用于铸造编钟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C陶埙(“土”类):陶土可用于烧制陶瓷埙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竹笛(“竹”类):竹子可用于制笛竹子富含纤维素4.(2022·福建·模拟预测)虎年春晚,一段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惊艳了观众。舞者生动的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依旧色彩艳丽,璀璨夺目。下列有关《千里江山图》所用的颜料说法正确的是A.石绿(孔雀石),主要成份为碱式碳酸铜B.赭石是氧化物类刚玉族赤铁矿,也是“车中幸有司南柄,试与迷途指大方”中“司南柄”的主要成分C.《千里江山图》历经千年依然色彩艳丽,璀璨夺目,是由于所用颜料化学性质稳定,耐酸耐碱D.颜料中所用的朱砂是碱性氧化物5.(2022·浙江舟山·二模)宝鸡是青铜器的故乡,青铜是我国较早使用的金属材料,下列与铜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古代湿法炼铜的方法,胆矾可作为湿法炼铜的原料B.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它们在稀硫酸中反应原理相同C.《本草纲目》中载有一药物,名“铜青”,铜青是铜器上的绿色物质,则铜青就是青铜D.青铜的主要成分为铜、锌合金,博物馆中贵重青铜器常放在银质托盘上6.(2022·湖南湘西·三模)下列描述的变化没有涉及电子转移的是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泽中有火”“上火下泽”7.(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历史文物本身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古老的马家窑青铜刀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合金B.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属于绢本水墨画,其中作画用的墨的主要成分为炭黑C.中国古代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之“金砖”,属于硅酸盐产品D.享誉世界的中国丝绸,其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在元素组成上与纤维素完全相同8.(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中涉及的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B.“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中“瓦”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C.“稻以糠为甲,麦以麸为衣”中“糠”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D.“凡弓弦取食柘叶蚕茧,其丝更坚韧”中“丝”的水解产物为氨基酸9.(2022·河北·开滦第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广东省历史悠久,众多历史器物均具有较高的历史、学术、科学价值。下列历史器物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选项ABCD历史器物名称信宜铜盉(西周)青玉镂雕龙穿牡丹钮(元)木雕罗汉像(北宋)金漆木雕大神龛(清)10.(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经典咏流传》是档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和文学作品、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下列有关古诗词中蕴含化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精分散在酒糟中,可以通过蒸馏与酒糟分离B.《晚春二首》:“杨花榆荚无才思”中的“榆荚“主要成分为蛋白质C.《延州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石油燃烧产生的黑烟可以用来制墨D.《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黏土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1.(2022·湖南·雅礼中学一模)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文献记载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周礼》中“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灰”的主要成分为CaCO3B.《本草纲目》中记载:“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涉及重结晶操作C.《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D.《梦溪笔谈》中“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与化学反应无关2.(2022·江西·临川一中高二期中)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意蕴含蓄,意境深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中的“柳絮”和棉花的成分相同,均含纤维素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体现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④“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是弥漫在空气中的PM2.5固体颗粒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本草纲目》中有“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的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薪柴之灰”可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B.“以灰淋汁”的操作是萃取C.“取碱”得到的是一种碱溶液 D.“浣衣”过程有化学变化4.(2022·广东·二模)岭南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岭南白酒“玉冰烧”在生产过程中需用到蒸馏操作B.客家围屋建造过程中用作黏稠剂的糯米和鸡蛋清都属于混合物C.制作粤绣所用的孔雀毛和马尾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D.广东玉雕在粗雕、细刻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5.(2022·湖南·沅江市第一中学高三期中)中华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B.“一般皎洁羞云母,四射光茫突水精”中“水精(精同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中的“石炭”指的是煤D.“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亚铜6.(2022·福建·模拟预测)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有记载:“黄矾,乃即炼皂矾(FeSO4·7H2O)炉侧土墙……刮取下来,名日黄矾,染家用之。金色浅者涂炙,立成紫赤色也。”下列有关黄矾说法错误的是A.黄矾的主要成分中含有Fe3+ B.黄矾在医药上可以作补铁剂C.黄矾可以应用于印染工业 D.黄矾经火烤,立刻生成Fe2O37.(2022·辽宁辽阳·一模)中国舞剧不仅吸收和化用戏曲杂技等传统艺术的身体语言,面且跨越艺术类型。从国画。文物、诗词等其他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灵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杂技《柔术滚杯》用直筒玻璃杯取代高脚塑料杯,塑料是高分子有机物B.国画《千里江山图》的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词句“断虹霁雨,净秋空”描述的情景与雷雨天气氧气转化成臭氧(少量)有关D.古化戏曲行当中“净行”的面部绘画比较复杂,需重施油彩,油彩是易溶于水的物质8.(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纷纷灿烂如星陨,燔燔喧豗似火攻”描述了钠、铁等金属的焰色C.古代烧制的“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D.“凡石灰经火焚,火力到后,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中的“粉”为CaO9.(2022·河南开封·二模)中国传统文化中常涉及一些化学知识。下列诗句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 B.蜡炬成灰泪始干C.凿开混沌得乌金 D.百年陈酒十里香10.(2022·广东·模拟预测)《神农本草经疏》记载:“自然铜……乃入血行血,续筋接骨之神药也”。中药“自然铜”是天然黄铁矿,主要含FeS2,易被氧化,通常煅制成FeS再醋萃入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药“自然铜”存在于地表附近B.中药“自然铜”经电解精炼可得纯铜C.“煅制”将FeS2中一半的硫元素转化为SO3D.“醋萃”中FeS转化为醋酸亚铁1.(2021·河北卷)“灌钢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钢铁冶炼技术的重大贡献,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中提到“钢铁是杂炼生鍒作刀镰者”。“灌钢法”主要是将生铁和熟铁(含碳量约0.1%)混合加热,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钢是以铁为主的含碳合金B.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C.生铁由于含碳量高,熔点比熟铁高D.冶炼铁的原料之一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2.(2021·江苏卷)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火药中含有两种单质 B.爆炸时吸收热量C.反应中S作还原剂 D.反应为置换反应3.(2021·广东卷)今年五一假期,人文考古游持续成为热点。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和极高的学术价值。下列国宝级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选项ABCD文物名称铸客大铜鼎河姆渡出土陶灶兽首玛瑙杯角形玉杯4.(2021·广东卷)广东有众多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4年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
- 2024年台式离子风机项目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飞机碳刹车预制件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
- 2025年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1套
- 物理-四川省金太阳2025届高三2月开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民宿简易租房服务协议
- 汽车美容店装修质保金合同
- 2025年度品牌形象升级赠送促销活动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度书店店面转让及图书销售合作协议
- 供应室课件大全
- 银行存管三方协议书
- 2024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
- 2024年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版教材)
- 智能体脂秤市场洞察报告
- 教科版 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不同的季节》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 山东省东营市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附真题答案】
- 2024义务教育英语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真题附答案
- 粤港澳宜居城市建设协同发展策略
-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高考真题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