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过秦论》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
修中册
11.1《过秦论》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
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
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
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
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
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
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
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
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
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
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
而不可以谋天。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
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
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节选自明•方孝孺《深虑论》)
材料二: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
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
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
足而立,圈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故
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
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
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
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A秦之盛也B繁法C严刑D而天下震E及F其G衰也H百姓I
怨J而K海内L叛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岂其虑之未周与”中的“周”,与《离骚》“竞周容以为度”
中的“周”意思相同。
B."而灭诸侯,一天下”的“一”与《兰亭集序》“一死生为虚诞”
中的“一"意思不同。
C.“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中的“卒”,与《鸿门宴》中的“旦
日飨士卒”中的“卒”意思不同。
D.“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的“师”,与《师说》中的“圣
人无常师”的“师”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篇指出筹划国家大事之人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这在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也有所提及。
B.材料一列举了秦、汉、唐等历代君主的事例,指出他们没有
吸取前代君王失败的教训。
C.材料二中秦王、二世刚愎自用,暴虐天下,忌讳繁多,士人
言未尽而身死,不敢竭忠尽智指出过失。
D.材料二中比较了秦国强盛时期和衰弱时期的不同表现,阐明
了秦国不察纳谏言导致亡国的道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
不疑。
(2)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
者也。
5.两则材料都在论述使国家安定的治国之道,具体有哪些方法,
请概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
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
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
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聪名城,杀豪杰,收
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铜,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
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
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
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
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
秦;斩木为兵,揭竺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
并起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过秦论》)
材料二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
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
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上乐以刑杀
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侯
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
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
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J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
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
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
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
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縻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
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日:“天下初定,
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
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6.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
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诸A生B皆C诵D法E孔F子G今H上I皆J重K法L绳M之N
臣0恐P天Q下R不S安T唯U上V察W之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黔首,是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为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
巾包头,故称“黔首”。
B.山东,指靖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而现在则指山东省。
C.博士,古代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D.“不中呈不得休息,,的“中”意思和《劝学》中的“木直中绳”
的“中”意思不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天下。他奋力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叱,
吞并二周,消灭诸侯,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
B.秦始皇钳制百姓思想。统一天下后,他废除先王的治国之道,
焚烧各学派的著作,目的就是为了愚化百姓,控制百姓。
C.秦始皇为人残暴。始皇听说侯生、卢生逃走后非常生气,不
经查问就把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在咸阳。
D.秦始皇独断专行。丞相等各位大臣都必须按照皇帝的意志做
事,甚至连公子扶苏也因进谏而被调派到北方。
9.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
10.侯生、卢生为何不愿为秦始皇求取仙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
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
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
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狼名城,杀豪杰;收
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镐,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0然
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
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
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
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是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
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
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梭棘矜,
非钻于钩戟长钱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
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
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紫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
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
家,靖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1.对下列文段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
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A.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
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B.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
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C.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
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次暴虐为天下始/
D.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
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使用残暴的方式进行统治,声威传遍天下,
以致死后,边远的地方还能感受到他的余威。
B.秦始皇认为愚民、弱民、防民能确保自己的子孙后代万世称
帝。
C.“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
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D.强大的秦朝迅速土崩瓦解,引发读者思考。作品结尾也道明
了秦朝灭亡根本上还是因为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太行山以东,指东方诸国。“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
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秦以外其他六国都在山东。
B.“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四方,与《孔雀东南飞》中“六
合正相应”意义相同。
C.“七庙,古代天子的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
的产物,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庶人不准设庙。
D.“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
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凉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
年矣。
15.最后一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作对比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请分
条列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
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
秦;斩木为兵,揭竺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
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
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梭棘矜,
非钻于钩戟长钱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
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
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
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
家,靖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二追尊庄襄
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
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峰山,立石颂功业。于是召集鲁儒
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或曰:“古代封禅,为蒲车,恶
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祀,席因范桔J议各乖异,始皇以其
难施用,由此处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
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
世不得而记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
君也/甚无谓
B.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
君也/甚无谓
C.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
君也/甚无谓
D.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
君也/甚无谓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指田间小路,与“阡陌交通”的“阡陌”同义。阡,南
北向小路;陌,东西向小路。
B.七庙,天子供奉历代祖先的宗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
夫三庙,百姓一庙C
C.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意思是指中国古代帝王
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
举行。
D.阳,古人多用“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用“阴”指山的
北面或水的南面。文中“上自太山阳至颠”指从泰山的南坡一直到达
顶峰。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说明秦非亡于地
理形势的变化。
B.选文一通过多组比喻论证,揭示了秦从极盛而一统天下到迅
速土崩瓦解的历史事实,突出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中
心。
C.秦始皇认为谥号制度不合理,于是他便废除了谥号制度,自
他之后的皇帝依照顺序来计数,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等。
D.秦始皇准备到泰山封禅,有的儒生认为要用蒲草包裹车轮,
使用草席,最终秦始皇没有采纳。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细儒生。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
出号令。
(2)苏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
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梭棘矜,
非钻于钩戟长镂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
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
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紫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
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
家,靖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聪,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节选)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
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
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
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
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
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
屈原,纤郁愤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
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
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
则不能仝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
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比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
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
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慎其所发哉!
(苏轼《贾谊论》节选)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
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凉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B.“七庙”指天子的宗庙,我国的宗后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
物,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C.洛阳,地名,在今河南。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
水南为阴。由此可知,“洛阳”应在洛水的北面。
D.愚,谦辞,用于自称,可译为“我如,“愚谓大计不如迎
之、古代表示谦称的词还有“家”“舍”“小”“老”“拙”“鄙”“敝”
“屈”等。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雍州之地又皆高帝之旧将
B.非钻于钩戟长镂也至于天绝
C.然秦以区区之地以决刘、吕之雌雄
D.为天下笑者,何也为贾生者,上得其君
2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秦论》节选部分阐述了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以“仁义不施
而攻守之势异也”攻束全篇,点明主旨。
B.《过秦论》节选部分在对比陈涉和九国时,都使用了排比的修
辞手法,语言气势磅礴,语意酣畅淋漓,读起来看一泻千里之感。
C.《贾谊论》节选第一段写了绛侯、灌婴等人与汉文帝的深厚情
谊,说明当时汉文帝不用贾谊的客观原因,由此苏轼认为贾谊应该从
容地、逐渐地与他们结交,使天子无疑虑,大臣无猜忌,这样就可以
实现自己的主张了C
D.《贾谊论》节选第二段作者再次讨论君主与贤人之间的关系,
千里马必须遇到伯乐才能有施展大志的机会,因此贤臣要有明主才能
大展抱负。苻坚用王猛之例说明汉文帝不能用贾谊是因为贾谊性格比
王猛怪异。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
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B.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
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C.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
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D.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
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粼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
语矣。
(2)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
之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
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
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
遂并起而亡秦族矣C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
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横棘矜,
非钻于钩戟长钱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
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
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窠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
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
家,靖函为宫;一天作难而七庙糜,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上篇)
材料二: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
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
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
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
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
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
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
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日:“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
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
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过秦论》下篇)
26.下列对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
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B.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
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C.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
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D.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
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2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而倔起阡陌之中”与“越陌度阡”(《短歌行》)两句中的“阡
陌”含义不同。
B.“致万乘之势”与“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
中的“致”含义不同。
C.七庙,指天子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常用作国家的代称,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
D.“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与“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
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壅蔽”含义相同。
2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善用对比论证,把秦与六国对比、秦与陈涉对比、陈
涉与山东诸国对比等。
B.秦设置公卿、大夫和士,专门来整治法律,设立刑罚,导致
百姓怨恨,天下背叛。
C.周朝的政治制度合理并且合乎根本大道,所以国家才能够传
承一千多年而不断绝。
I).材料二告诫后人,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要吸取经验教训,
取舍有序,变化适时。
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
(2)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30.秦一统天下,四海归一,但二世而亡,请你根据选文概括秦
亡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
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
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
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
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狼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销锋镐,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
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
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
秦;斩木为兵,揭竺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
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
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梭棘矜,
非错于钩戟长镂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
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
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粼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
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
家,靖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
(乙)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
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
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
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
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
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
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
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
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
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
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
年少初学,专欲擅灰,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
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1.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
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
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
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
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3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二
B.后人常用“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陶朱就是范蠡,他帮助
越王勾践灭吴。
C.秦时,“山东”指靖山以东,即东方诸侯国。
D.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
令、文告的总称。
33.下列对甲文《过秦论》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
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后
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这一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
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这一段的鲜明特色,陈性与
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
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乃短贾生三:“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阅读《过秦论》回答下列各题。
过秦论
贾谊
秦孝公据靖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
下,包举字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
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
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
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
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
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
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
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
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镶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
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
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
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
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
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
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携名城,杀豪杰;收
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铜,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
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
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
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
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
秦,斩木为兵,揭竺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
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
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梭棘矜,
非钻于钩戟长钱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
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
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窠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
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
家,靖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猿,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5.对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⑤序八州而朝同列⑥囊括四海⑦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
言,以愚黔首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⑦/②⑥/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D.①⑥/②③⑤⑦/④
3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天下笑者,何也?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若属皆且为所虏!
37.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从事
B.奋六世之余烈烈:功业
C.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蒙:遭受
D.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二、选择类
38.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一夫作难而七庙糜
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D.靖函之固,自若也
39.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B.却匈奴七百余里却:
击退。
C.狼名城,杀豪杰果:毁坏。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践:
践踏。
40.下列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序八州而蒙同列B.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C.席卷天下,包举宇内D.天下云集响应
41.下列加点词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A.秦孝公据靖函之固—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B.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诜何
C.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秦无亡矢遗
镶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D.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
长粼大,比权量力
4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
黔首
⑤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下之民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
景从
⑦囊括四海⑧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⑨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A.①⑥⑦'②④⑤、③⑧⑨B.①③④'②⑥⑦⑤⑧、⑨
C.①⑦'②④⑥'③⑤⑧⑨D.①〜②⑥⑦'③④⑤⑧'⑨
43,下列句中和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销锋镐,铸以为金人十二—以为桂林、象郡
B.秦孝公据靖函之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C.因利乘便因河为池
D.赵奢之伦制其兵聚之咸阳
44.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奋六世之余烈—烈:功业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赢:担负
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伦:辈,类
B.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委:交给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C.非及乡时之士也乡:家乡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揭发
享国之日浅享:分享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池:护城河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窥:探看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尝:曾经
三、材料作文
4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个不少于300字的议论性文
段。
某新学期伊始,时任湖北随州二中校长的王桂兰以“不读书,不
吃苦,你要青春干吗”为主题,为学生做了开学后的第一次讲话。“叛
逆和疯狂的青春当然可以,但几年的放纵,换来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
微和(活在)底层!”“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若
想成为非常之人必须学会吃非常之苦。要知道,青春最好的营养就是
刻苦!”
她的讲话迅速在网络走红,大家纷纷转发、讨论关于“吃苦”的
话题,王校长犀利的言辞也引发了社会广泛热议,有赞成的,当然也
有质疑的。
对于王桂兰校长的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个议论性文段,表明
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BE112.A3.B4.(1)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考
虑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
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抵押合同标准文本
-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建设贷款合同范本
- 8安全地玩《我是安全警示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承包沙滩合同范本
- 6 景阳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掘进开拓合同范本
- 15 金色的鱼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2023-2024学年电子工业版(内蒙古)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获取图像信息(教学设计)
-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3a-3c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网络营销讲义网络营销产品策略课件
- 《小型混凝土预制件标准化生产管理办法》
- 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Culture 2 Going Green 第二课时 广东开心英语
- 警察叔叔是怎样破案的演示文稿课件
- 青年教师个人成长档案
- 2021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课文翻译
- 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真题
- 《网店运营与管理》整本书电子教案全套教学教案
- 打印版 《固体物理教程》课后答案王矜奉
- 中考《红星照耀中国》各篇章练习题及答案(1-12)
- Q∕GDW 11612.43-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4-3部分:应用层通信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