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基础课件_第1页
构成基础课件_第2页
构成基础课件_第3页
构成基础课件_第4页
构成基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成基础第一课时平面构成主讲教师:陈鹏构成基础下边图案的区别?达·芬奇蒙德里安构成基础下边图案的区别?构成基础构成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按一定的原则将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美的形态,其过程和结果称为构成。更明确地说是研究视觉设计中最基本的造型(构成)要素——形、色、体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里排列和组合形成的美的形态,是从诸多的审美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形式法则。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块。构成基础构成主义与包豪斯构成艺术20世纪初起源于俄罗斯的构成主义艺术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塔特林,马列维奇等人。构成主义是一种主题性的绘画风格,特点是摆脱了造型艺术再现视觉感觉的传统,排斥艺术的思想性、形象性、民族性,把点、线面、方形、圆形、直线等几何要素转变成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从而发展形成一种新的造型理念并广泛地运用于诸多方面。构成基础构成主义与包豪斯包豪斯学院1919年4月1日在德国魏马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而建立的学院。虽然仅存14年,但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成为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源地。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构成基础平面构成什么是平面构成?所谓平面构成就是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将造型要素(点、线、面)进行理性的组合排列,主要在二维的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的界限,描绘形象。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用途:平面构成力求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开始,通过构成训练让我们熟悉设计的“字”和“词”,然后用材料和质感丰富视觉的感受,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视觉心理等,去研究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效果。构成的训练,为平面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是设计的基础。构成基础平面构成意义:创造性与活力是设计人员的必备素质。要进行有目的的视觉传达和艺术创造,就必需掌握并应用视觉语言。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平面排版的问题。它要解决两大问题。1、设计者对形态的认识与再创造。2、学习和把握视觉语言的基本规律及应用。构成基础平面构成的内容平面构成的主要内容大体可分为规律性骨骼、非规律性骨骼及基本形和肌理等方面我们在设计中常借助骨骼来构成某种图形。骨骼有助于我们在画面中排列基本形,使画面形成有规律、有秩序的构成。骨骼支配着构成单元的排列方法,可决定每个组成单位的距离和空间。骨骼即组织纹理的基架。骨骼-----规律性骨骼--------作用性骨骼--------无作用性骨骼-----非规律性骨骼构成基础平面构成的内容规律性骨骼——有精确严谨的骨骼线,有秩序的排列。基本形按照骨骼排列,有强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复、渐变、发射等骨骼。在平面构成上规律性骨骼应用较多。骨格线的确定一般采取正方形格式,便于基本形方向的变换,构成灵活多样。也可用长方、斜向、水平错位、波形曲线等格式作用性骨骼——每个单元的基本形必须控制在骨骼线内,在固定空间内,按整体需要安排基本形。基本形可在骨骼组成的空间位置中作位置、方向、正负的变化,甚至越出骨骼线,超越骨骼线部分需切除,基本形产生变化。(有时骨骼线不一定都表现出来,可在整体构图中作灵活取舍,使基本形彼此联合,产生丰富的变化。)构成基础平面构成的内容无作用性骨骼——是将基本形单元安排在骨骼线的交叉点上。基本形可以有大小方向的变化,并产生形的联结。当形象构成完成后,将其骨骼线去掉。无作用性骨骼的表现方法,主要靠基本形的大小不同,形成疏密关系的变化,特别是表现渐变效果,使画面呈现较强的韵律感。非规律性骨骼——在规律性骨骼的基础上加以变动,使其成为无规则的多边形。是比较自由的构成,有很大的随意性。基本形单元可通过无规律性骨骼形成比较自由、随意的构成形式。非规律性骨骼的构成尽量简洁,否则基本形在画面内的构成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在平面构成上非规律性骨骼应用较少。构成基础形什么是形?宇宙万物都以构成的方式存在,大到宏观中的星球、天体、小到化学元素、晶体的构造组合,均为形态构成的结果。在我们视觉能感知到的世界里,五官和肌肤能感知到的一切均以形态形式存在,甚至大脑的幻想和心灵感应也伴随着形态而存在。由此我们可以给形态一个定义:“形态是人们经验体系内能够被直接或间接感知到的形。由人的感知方式可把形态分为现实形态和非现实形态。现实形态:在人的经验体系中,能看到或触摸到的,实际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形态即为现实形态。现实形态被知觉系统感知为形状、色彩和质感,因而被我们理解。现实形态又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大类。构成基础形非现实形态:非现实形态,指人的视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知的,在现实中不存在的形态即为非现实形态。非现实形态又分为概念形态和意幻形态两大类。概念形态是不能直接知觉的,表达抽象概念的形态。将事物抽象成概念,有利于对事物做本质的分析研究。概念形态必须转化为可见的形态构成要素,视觉研究才具有可操作性。这些转变后的形态构成要素具有概念抽象、概括的品质,成为造型研究的基本要素。意幻形态指存在于人的梦幻、预测和意念之中的形态,并非真实存在的客体。意幻形态往往与自然规律相悖而呈现出怪异、荒诞的面貌和理性特征。和概念形态一样,意幻形态也必须以具体可视的面貌表现,才能被我们理解。构成基础代表作在《凹与凸》中,埃舍尔利用人类的视觉局限,设置多个主没影点。同一段阶梯,从上一段看它是台阶,从下面看它却是屋顶。在1912年10月阿姆斯特丹的“近代美术联展”中,蒙德里安送展了这幅《开花的苹果树》。依然是树的主题,但几乎走到了纯抽象的边缘。构成基础形的构造造型设计领域中的“形”,是指那些通过人的知觉系统,进行积极的视觉组织而建构的形,而不是客体本身所固有的。造型艺术中的形,应是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它从背景中清晰地显示,形与形之间关系明确,并且每个“形”都有独立的品格。虽然“形”是由基本造型要素组成,但并非是所有构成成分的总和。构成基础形的组织形的组合涉及到空间关系,图形中形的组织,有“形”与“形”的空间关系问题,也有“图与底”的关系问题。(一)、“图与底”的空间关系“图与底”是由对比、衬托产生出的关系。在平面设计中,“图与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有时甚至是反转的关系。“图”有明确的形象感、视觉印象强烈、在画面中较为突出。“底”没有明确形象感、没有形体轮廓、视觉印象模糊。(1)“图与底”的正负变化:限定黑白两色表现,设黑色为正形白色为负形,则有4种配置方式。白图白底或黑图黑底均不显示图形,称作“消失”。黑底上的白图称为负形,白底上的黑图成为正形;黑底上的白图为“图”黑底为“底”,白底上的黑图为“图”白底为“底”。如果图形是实形,这时“底”就是实行周围的空白的空间,这种形象就是“正形”。反之,如果图形是“底”所包围后形成的空白空间,这种形就叫做“负形”。(2)两个形相遇,则有几种结合方式:分离相遇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构成基础形的组织(二)、形的组合(1)共用组合:两形相遇,便有共用的部分轮廓,即共用线或共用形。共用线使形与形之间的近似因素有机结合,因而使主题得以深化。(2)重叠组合:形象在相互遮挡中显示出前后的位置关系,产生空间层次感,并使形与形之间互相牵制,产生凝聚、强化的作用。(3)透叠组合:在透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的—部分相互叠加,各自争夺共同相交的部分,于是,我们面临一种空间尺度的矛盾,到底是此还是彼。解决这—矛盾必须假定图形有一种透明性,即它们能相互渗透而彼此不被破坏。(4)移动组合(基本形的群化构成):移动组合是由形与形之间一系列近似的变化组合而成的,是多种叠加的组合。移动组合又是运动的知觉整体,显示出同一物体在运行中的不同体位,以时空观念的四维手法呈现出物像内在的变化特征。构成基础形的组织(三)、分解形分解的实质是“减”。从一个较大的形中切除一个个较小的形,分解后的形也会产生新的形象特征。将一个形直接切分则可产生若干近似的、新的形,将这些新的形象进行再组合,会产生出人意料的画面效果。构成基础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在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以完美的状态存在,悦目人们的视线,美化人们的心灵,这些美丽的事物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美的因素。如:海螺的生长结构,符合数学秩序的规律性;向日葵的葵花籽,生长结构从小到大、从密到疏、从中心向外渐次扩散,都具有优美的比例关系和较强的韵律。这些美的因素,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接受以后,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视觉经验。

比例与分割对称与平衡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构成基础比例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事物整体美的重要元素也是构成各单位之间匀称、和谐的主要因素,完美的构成设计都有着适度的比例尺度。有关比例美的法则,目前公认古希腊时所发明的黄金比率1:1.618具有标准的美的感觉,我们将近似这个比例关系的2:3、3:5、5:8都认为是符合黄金比,是能够在心理上产生比例美感的比例。我们人体也具有这种美的比例关系,如雕塑《维纳斯》的上下身比例,古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的建筑平面与正立面的长、宽之比,都是接近黄金比的。美术大师达.芬奇在他的著作《芬奇论绘画》中明确说到:“美感应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之上。”构成基础分割在平面构成的创作中,能够表现的空间是有限,在有限的形与面积中进行经营,在经营时将一个整体按需要分割成若干部分重新组合成新的整体,这就是分割。分割可分为比例分割与自由分割。比例分割指整体与局部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分割。自由分割是指不按比例进行的分割。如果用数学规则分割画面,所产生的是整齐明快的构成美感;反之,完全任意自由的分割,则会避免产生生硬、单调的感觉。构成基础节奏与韵律节奏存在于我们现实的许多事物当中,比如人的呼吸、心脏跳动、四季与昼夜的交替等等,节奏本来是表示时间上有秩序的连续重现,如音乐的节奏。在艺术作品中,它指一些形态要素的有条理、有规律的反复呈现,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动态的连续性,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节奏感。韵律是节奏的变化形式。它变节奏的等距间隔为几何级数的变化间隔,赋予重复的音节或图形以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规律变化,产生优美的律动感。节奏与韵律往往互相依存,一般认为节奏带有一定程度的机械美,而韵律又在节奏变化中产生无穷的情趣,如植物枝叶的对生、轮生、互生,各种物象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疏到密,不仅体现了节奏变化的伸展,也是韵律关系在物象变化中的升华。构成基础变化在构成中强调突出各元素的特点,使画面具有丰富多彩的不同差异性,即为变化。在变化中要有主次之分,使局部服从整体。变化法则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变化而变化,它要为画面整体效果的传达服务。变化过多易杂乱无章,无变化又死板无趣。变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形体的变化,如大小、高低、粗细、曲直;方向的变化,如正反、旋转、内外;空间的变化,如前后、上下、左右;色彩的变化,如深浅、浓淡等都可产生多样化的视觉表现。构成基础统一统一是一种富有秩序的安排,是设计者对画面整体美感进行调整和把握的主要方法和意图。在此,我们要强调平面设计中的统一不是对二维平面上静止状态下多种要素机械而类似的重复,而是指多种相异的视觉要素间的和谐相构。统一原理在设计构成中的美学意义主要表现在对设计整体美感的妥善安排上,表现在对那些复杂、富有变化的状态所构成的有秩序的组合之中。构成基础对称对称:指将中心两侧或多侧的形态,在位置、方向上作互为相对形式的构成。这种形式带来的视觉感受趋于安定和端庄,显示出规范、严谨有序、安静、平和的形式特征。如中国汉代画像砖上的图案构成、唐代铜镜上的纹样构成、我国传统的建筑(特别是宫殿、庙宇的建筑)形式、欧洲中世纪哥特式教堂门窗的布局.我国民间结婚用的双“喜”字、新年时家家大门上贴的门对以及一些奖章、标徽的设计等都采用了对称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对称美的形式也随处可见,如人的身体构造,从五官的位置到人的躯干四肢都是对称的、蝴蝶的双翅、各种树木、果实、花卉的生长结构都呈现出对称的形式美感构成基础平衡形式的美感特征在于画面多个重心相互作用,对整体的和谐完美起效应,使作品看上去舒适,各组成部分穿插得当。它不像对称只能把作品的重心放在最稳定的中心线上而给人一种四平八稳的感觉,它的形式比较自由、活泼,画面达到一种平衡的美感即可。因此,在平面设计中,平衡的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以构成的整个印象给我们以平衡之美,因而会有较高的自由度。如运动的人体、飞翔的鸟、奔驰的兽、水流激浪都是平衡的形式。表现这种平衡美的时候,保持形象的动势和重心的平稳即可。构成基础对比调和对比就是应用变化原理,使一些可比成分的对立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让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