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备课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_第1页
全册备课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_第2页
全册备课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_第3页
全册备课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_第4页
全册备课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第1节数一数

@8双窟(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学导航

教材第2〜3页的内容。

I•通过数数的活动,直观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知道计数单位“十万”与“万”

的十进关系,感受大数的意义。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数的过程,认识“万位”与“十万位”的位置关系,理解

十万与计数单住“十万”意义上的区别,体会住值概念。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一万和十万究竟有多大,进一步发展数感。

重点:通过数数、拨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难点: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建立数感。

课件(书中十万块小正方体的图片、扩展的大数资料、教材第3页的第3、4题)、计数

器、小正方体。

情境导入

向学生呈现一组数据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数。

故宫占地面积约720000平方米;2003年已有112000000平方米的“都市森林”环绕北

京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在契运会期间可容纳100000人;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

为3.5万平方米。

提问:这些都是老师找到的数据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

说一说。

教师提问: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资料中出现的数据都比较大,是我们没学过的,你

们想认识它们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比较大的数。因此,当学生学习大

数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在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

高学生的感知程度。接着,可以对学生收集的一组数据进行交流,从而引出大数的学习。加

强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的一些数据的意义是本单元着重渗透的

思想。不论是数据的收集过程,还是分析数据的意义,都是为了让学勺在生活实际的背景下

进行学习。

探究新知»

(一)数一数,认识“十万”

1­教师出示:书中十万块小正方体的图。

请同学们猜一猜、数•数,图中有多少块小正方体?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再和同桌交

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学生们发现的方法:先一千一千地数,数出一万块。再一万一万地数,数出十万块。

贝日(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数的过程: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

行大正方体是多少块?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

以供学生思考。

3■在学生充分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教师提问:()个一万是十万。

设计意图:“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没有直观

的感性认识,本活动创设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直观的“个(一)”“十”“百”“千”“万”

的数学模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拨一拨,感受十进制关系

1•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我们用计数器做一个“拨一拨”的游戏。

2•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拨出10003,然后再一个一个地拨,拨出10010。

3•再请同学们自己拨出490()0,然后一千一千地拨,拨出53000(学生先独立拨数,再

在全班汇报拨数的过程)。

4•同桌合作。

(1)99996一个一个地拨,拨出100000o

(2)70000一万一万地拨,拨出100000o

5•汇报拨数的过程。

6•你在拨数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发现:(1)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

率是十。(3)10个一万是十万。

设计意图:在计数器上拨出“十万”的活动,是通过学生的操作,加深对“满十进一”

的印象,进位制是计数法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是几个有限数字之所以能表示所有数的奥

妙所在。

(三)感受十万的大小,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1•你知道一万有多大吗?十万呢?(课件出示图片)

(1)在400米的跑道上绕25圈是一万米。

(2)一个班大约有40名学生,2500个这样的班级大约有十万名学生。

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收获。

2•同学们课前还收集了生活中有关“万”和“十万”的数据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教师也可以出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课件展示)

构成一个人体需要500万亿个细胞;一天有24小时即1440分钓即86400秒;一年有

365天有8760小时即525600分钟即31536000秒;中国的土地面积约960万(9600000)平方

公里;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长度是6397公里;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是青海湖,周长360

多公里、面积4583平方公里;中国最快的列车是上海磁悬浮列车,速度是每小时430公里;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面积是181340000平方公里;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

面积是4400万平方公里: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是17075870平方公里: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的高度是8844.43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长

度是6671公里;世界最深的湖是贝加尔湖,最深点是1680米;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

国家,人口有1300000000多。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大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将“一万”“十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

系来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补充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本单元

学习更大的计数单位做好铺垫,治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备课^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巩固应用

1-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教师重点强调计数单位。

2•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边数边拨,然后汇报。教师在学生遇到“满十进一”的问题时追问

“该怎么办呢?为什么要进位?”等。

3•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3题。

体会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大小不同。

4•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让学生明确,10个100张纸是1000张纸,10

个1000张纸是10000张纸,所以10000是100的100倍,也就是100厘米。100厘米是1

米,也就是一万张纸的高度。那么十万张纸就是10个一万张纸,也就是10米高。找一找生

活中什么物品有十万张纸那么高,也就是找一找10米高的物品,可以留作家庭作业,下节

课交流。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认识了“十万”这个计数单位,同时了

解了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同学们回去继续收集更大数的资料,以便我们下节课交流,进

而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

板书设计

数一数(认识“十万”)

百十个

10个一万是十万

满十进一

万万千百十个

教学反思

帮助学生建立大数的数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很容易流于形式。本节课我进行了几方面

有价值的探索。

1•课前,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与思考的空间,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在课前设

计了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寻找有关万以上数的情境和信息,包括数10000粒大米或黄

豆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这样既节省了上课的时间,又保证了每个学生有充足的空间进行初步

的体验和思考。

2・课上,我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与大数有关的现实情境,这些丰富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

充分感受大数的机会。学生能从中感受到一万和几万有多少,进而形成对大数的具体感知,

从而体验到大数的特征。当提到大数时,学生在头脑中就不只是一些无意义的数字,而是和

丰富的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

3-丰富的现实情境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大数就在自己身边,进一步体会到大数的意义和价

值。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都有机会观察和体验大数,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且有话

可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随之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第2节认识更大的数

教材第4〜5页的内容。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比十万更大的数,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大数与现实生活

的密切联系。

2•结合计数器认识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及其数位,知道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

关系,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3•完善对整数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

的意义;了解个级数(万以内的数)、万级数、亿级数具有同构的特征,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重点:认识“百万、千万、亿、十亿”等计数单位,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

进制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四位一级的规律。

课件、计数器、阅读材料。

情境导入»

投影出示资料(课件):

1•我国的土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2•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可容纳10万名观众。

3•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是每分钟约47万米。

4•我国大约有14亿人口。

指名读后,提问:看到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师:这些资料中的数据都很大,以前我们没有学过,你们想认识它们吗?这节课,我们

就来认识更大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大数的数感是一个难题很容易流于形式。所以在课前,

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寻找有关万以上数的情境和信息。在阅读和交流中,让学生体会大数

的应用和实际意义。通过交流感受,学生产生了对大数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管课慢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探究新知

(一)启发诱导,感受大数

1•认识百万、千万。

教师引导,昨天我们认识了十万这个计数单位,那么10个十万是多少呢?(一百万)请

同学们借助计数器拨一拨。10个一百万又是多少呢?(一千万)有没有更大的计数单位呢?

2•数一数,认识“亿”。

(1)过渡:接下来,我们还是利用计数器来认识大数吧。出示计数器,回忆以前学过的

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一千万一千万地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师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先来看,老师在这儿拨下一个珠子,表示多少?(一千万)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拨下九个珠子是多少?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亿”。

3•感受“一亿”。

师:我们已经数到了“亿”,“一亿”究竟有多大呢?我给同学们提供一些信息,让大

家来感受一下“一亿”。

(1)课件出示“小朋友数数,如果每秒钟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那么从一数到一亿

需用三年零两个多月!”

(2)如果一亿人手拉手(人与人间隔1米),那么可以围绕地球两圈半。

(3)一亿张打印纸的厚度达到I万米,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师:大家感觉一亿怎么样?说一说。

4•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师: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往往要遇到比亿更大的数,例如:截止到2016年,我国人

口大约有14亿,全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同学们还会接着往下数这些大数吗?

(1)一亿一亿地数,认识计数单位“十亿”。(师生共同操作计数器)

(2)十亿十亿地数,认识计数单位“百亿”。(生独立操作)

(3)按照这样的数法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继续边拨边数,从一百亿一直数到一千亿,再互

相说一说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生汇报: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认识计数单位“百亿”“千亿”。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迁移、拨一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们明确大数的意义。如果在教学

中只是一味地传授其知识点,显然学生对枯燥的数不感兴趣,因而,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模型

和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顺应学生好奇好动的天性,又能使新旧知识巧

妙地联系起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计数单位。

师:到目前为止,我们认识了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

亿、千亿(边说边板书,并在千亿后而写上省略号)你们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吗?(课件出示“计

数单位”的概念,学生读)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为什么在千亿的后面写上了省略号?

2•游戏:数数。(开火车)

一个一个地数,从96数到103;

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一亿一亿地数,从六亿数到十亿;

十亿十亿地数,从三十亿数到一百亿;

一百亿一百亿地数,从五百亿数到九百亿;

一千亿一千亿地数,从五千亿数到九千亿。

过渡:通过数数的游戏,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些计数单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

数单位要按照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3•认识数位。

课件出示: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按

顺序读一读)这些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数位。(课件出示:“数位”的概念,学生读)“个”

这个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个位,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

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读)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些计数单位和数位合起来就可以组成一个数位顺序表。(课件出示

有空缺的数位顺序表)现在你能把这个数位顺序表填完整吗?(每人一张有空缺的数位顺序

表,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统一核对)

找学生上台汇报,统一意见后,学生读数位顺序表。

4•独立分级。

师:这么多的数位!中国的数学家为了读写方便给它们分了级,我们能不能也试着给它

们分级,并取个名字?

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大部分同学的想法和数学家的想法一样,也是分了三级,个位、十位、百位、

千位是一级,表示多少个或多少个一,所以叫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一级,

表示多少个万,所以叫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一级,表示多少个亿,所以

叫亿级。(上述分级的过程利用课件展示出来)

5•十进制计数法。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数位顺序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出“十进制计数法”,并

用课件出示“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

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解释一下?

师:谁能举例说说哪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参与到学生的研究与探索中,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而使

用计数器,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同时,它又是很好地建立数位观念的学具,为

学生学习读写更大的数埋下伏笔。

巩固应用

I•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2题。

3•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3题。

根据提示写出大数,巩固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位值概念。(教

师注意提示:如果中间的某一位;没有数字怎么办呢?)提醒学生一定要在数位顺序表中写

数。

4•同桌游戏:一个人在计数器上拨出2345678,另一个人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同桌

再用这种形式交替出题说一说。

教师巡视,如果个别学生有困难,可以把这个数写在上题的表格里,再在计数器上拨出

这个数并和同桌说一说它的组成。

课堂小结

备课札记(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师:这节课要结束了,你最想说什么?

2•大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收集

一下世界上有哪些国家人口数超过了1亿,天把收集的数据正确地写出来。

板书设计

认识更大的数

数亿万个

级…级级级

千百十千百十

数・・・亿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

住住位位位住

数…千百十千百十个

亿万千百十

单亿亿亿万万万(一)

满十进一

四位一级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体现以生活为主线的新课程理念,为了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在教学活动一开始,便设计了情境导入,出示了一组生活中比较大的数的相关资料。课上

让学生谈谈看到这些资料的感受,激起了学生学习大数的欲望。

在新授环节中,我加强学生对大数的意义的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出示的资料,让学

生对大数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有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意义,

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大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表、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

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这时,

“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第3节人口普查

教材第6〜7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地读、写大数,

同时培养认真读、写数的良好习惯。

2•经历自主探索大数的读写方法的过程,提升归纳与概括的思维能力。

3•感受大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重点:掌握大数的读、写法,能正确读、写大数。

难点:掌握中间或末尾有“o”的大数的读、写法。

课件(教材中人口普查的图片和数据、教材第7页的第1、2、3题)。

情境导入

1•师: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为了清楚地知道我国人口的实际情况,

在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

2•多媒体出示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

3•师:你能读出图中北京、安徽和香港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实际人数吗?试一试,

同桌互相读一读。

师:你能读出哪个地方的人口数?请你读一读。

师:会读的同学能不能把你们的小窍门教给大家?

设计意图: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可以接触到比较大的数。但是人口普查这种专业

性比较强的数据却是学生平时很少能接触到的,教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来展开学习,能

够让学生增长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读写大数的意义。接着读一读数据,进行交流,考

查一下学生对于大数掌握的基本情况。把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作为基础去学习,既尊重了学

生的主体作用,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新知

(一)大数的读法

1•课件出示教材中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学习大数的读法。

2010年我国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北京市有

19612368人,安徽省有59500510人,香港有7097600人。

2・(1)复习数位分级。

教师说明: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

表示多少个一;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个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十亿、百亿、千亿是

“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面板书:个级、万级、亿级,制成下表:

亿级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

万级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

个级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彼必交流信息的基础上,将注意力转移到探索新知上。

(2)研究大数的读法。

学生试着读:19612368,教师指导读法。

北京市有19612368人。

交流读数的方法。

预设学生汇报有以下读法:

①标上数位再读。

②把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

③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3)小组讨论大数的读法。

①含两级的数怎么读?三级的呢?

②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亿级的数呢?

③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

设计意图:经过第一学段数的认识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

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

亿级做好了铺垫。

3•研究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0f蚊叼(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指导7897600的读法,先读万级,七百八十九万,再读个级,七千六百,合在一起读作:

七百八十九万七千六百。

学生尝试读出:1295330000、1807199、6780000和13820000。

提问:以上这些数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读数时读0了吗?

质疑:1807199这个数读不读这个。呢?

同桌之间交流。

这个数读作:一百八十万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读。

提问:0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呢?

小组交流。

小结:当0在数级的末尾时不读出来。

4•研究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指导40076的读法,先读万级,四万,再读个级,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读作:四万零七

十六。强调:零必须读出来。学生尝试读出:11034、10030040。

(二)大数的写法

1•整万数的写法。

同学们会写四十四、一千三百八十二、六百七十八,怎样写四十四万、一千三百八十二

万、六百七十八万呢?

学生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教师小结: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要写在万级上,只要

在万级上写44、1382、678,然后在个级上写四个0就可以了。

让学生自己写一写上面的三个数,并读一读,检查一下写得是否正确。

2•引导学生总结,整万的数怎样写?

小结:按照万以内的数的写法来写,然后再在后面添写四个零。

3•练习:指名让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写数。

五万、六千万、八十万、三千二百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4•含有两级以上的数的写法。

谈话:我们已经会写整万数了,我们再来写澳门、台湾、广东的人口总数,看谁会写。

板书:五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三、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

一百三十二

提问:这几个数各有几级?应该先写哪级上的数,再写哪级上的数?

学生尝试写数。

指名板演:552300>23162123、104303132

学生板演后,教师可以画出分级线,让学生检查写的数是否正确。

教师说数,学生练习写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到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必要性。

5•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提问:三十二万零六百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的没读出来的怎么写?在

数位顺序表中表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

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试着填写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

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试着填写二千零五十万七千,再说一说是怎么样写的。

学生探究下面三个数的写法:

六十一亿、一百亿四千万二千、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

巩固应用

1•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把数分级,然后一级一级地仔细读、写。

2•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2题。

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接着让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

连接起来。

3•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3题。

建议每个学生选择3个课前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课前布置调查作业)如果课上时间充足,

先在组内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大数。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会读、写大数)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含有三级数的读、写法。

板书设计

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

澳门:五十五万二千三百552300

台湾:二千三百一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三23162123

广东: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104303132

相同点: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

不同点:写数时,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而读数

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教学反思»

学生在口头读数时出现的问题少,但把读的数用文字的形式表示出来时,就错误百出,

漏写亿级或万级的单位,大小写混淆等,由读法换成写法时,数位不够,把本来的八位数写

成七位数,特别是位数多的数字,学生掌握得不好。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读数时,首先画竖虚线分级,从高级读起,把读的数用文字表示出来的时候,写完后一

定要回过头来看看,是否大小写混淆,是否把零写错,是否漏写每个级的单位,且写完后要

把所写的数当作一个新数,重新读一读,看看是否存在问题;对于由读法变成写法时,首先

也要画竖虚线分级,写完后也要把写的数当成一个新数读一读L读问题自然就显露出来。

由于不断的强化,学生在后来的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少,我想,有的知识需要

学生理解掌握,有的知识,像概念性的知识,比如本节课多位数的读写法这部分,就应该不

断强化,让学生记住做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4节国土面积

教材第8〜9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多位数比较大小的过程,感受方法的多样性,能正确地比

较大小,培养迁移、类比的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位值思想。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整万、整亿的数,感受大数改写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3•在比较与改写的活动中,士一步感受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仔细看数、

读数、写数的良好习惯。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重点:会比较多个大数的大小,能够熟练地用万、亿为单位改写多位数。

难点:能够归纳多位数改写的方法。

小黑板、卡片、中国地图。

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你们知道中国的土地面积是多少吗?对,中国的土地面积约有

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

师:我国面积较大的五个省和自治区的面积又各是多少呢?请生读一读。

(内蒙古自治区的土地面积约1180000平方千米,青海省的土地面积约为720000平方千

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土地面枳约为1660000平方千米,西藏自治区的土地面积约为

1230000平方千米,四川省的土地面积约为490000平方千米)

探究新知

1•大数的比较。

师:读了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将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面

积从大到小排列吗?

学生独立填空。

()>()>()

师:你是怎么比较的?

学生汇报:位数越多的数越大,位数越少的数越小。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较。

(师板书:比较位数多少)

师:那你能不能结合以上方法,来比较5个省和自治区的面积,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

序排一排?

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

学生汇报:(1)先按位数多少分一分。

(2)再分组比较大小。

1660000>1230000>1180000>720000>490000(师板书)

师:我们知道了比较几个数的大小首先是比较它们位数的多少,对于这个比较的结果你

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位数相同的时候怎么比呢?

生:从高位比起。(师板书)

师小结:其实大数的比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数的比较方法相同,先比较位数的多

少,位数相同就从高位比起。

设计意图:其实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和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是相同的,此处只要

通过有梯度的比较过程,就会让学生融会贯通,掌握比较方法。教师只要在学生遗忘或者困

惑处进行点拨,就会让学生总结并且掌握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大数的改写。

(1)体会改写的必要性。

师:我们国家从2000年起进行西部大开发,我国西部有12个省、市、自治区,这里有

着丰富的土地资源,是我国21世纪重点开发的区域。

现在老师读资料♦请你们把听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只记数据,不用记求他文字或单位)

西部地区有耕地47080000(4708万)公顷,有林地121000000(12100万)公顷,其他农业

地10590000(1059万)公顷,总人口约为300000000(3亿)。

师:记得下来吗?说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会觉得:老师读得太快了,记不下来。数字太大了。

(2)探究改写的方法。

①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师:为了记录方便,我们可以将这些数据改写为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师:请同学们将以下5个数据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学生自主探究改写方法)

9600000166000012300001180000720000

师:请同学们把改写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其中一个小组将结果写在小黑板上)

师: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他们的改写结果。(出示小黑板)

96000(X)=960万,1660000=166万,1230000=123万,1180000=118万,720000=72

万。

生:我用的方法是将大数的末尾去掉4个0加上万字就可以了。

生:我还发现将大数改写之后更容易读了,也更容易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大小。

设计意图:先自我尝试,让每个学生都动脑想办法去解决;再小组交流,交流时可以和

自己的方法相比较,这样,自己也较容易听懂;或全班交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

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思维的严密性;最后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自学来补充。

②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出示数学信息:

,市容环境卫生投资8400000000元;2005年园林绿化投资41100000000元,,市容环

境卫生投资30200000000元。

师:请同学们将这段话中的有关数据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c要求独立完成,然后

与同桌交流。(学生汇报)

=143亿,8400000000=84亿,41100000000=411亿,=148亿,229700000000=2297

亿,3020(X)00000=302亿

学生汇报改写方法: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只要去掉末尾的8个0,写上“亿”

字。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把这些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

为单位的数的方法是什么?

师:以8800000为例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试试看。

改写好的同桌交流,抽生板演。8800000=880万

师:你是怎么想的?

汇报后学生总结:改写整万数的方法:去掉数末尾的4个“0”,在数末尾写上“万”字。

(师板书)

师:像300000000这样的整亿数又如何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呢?

学生总结:改写整亿数的方法:去掉数末尾的8个“0”,在数末尾写上“亿”字。

设计意图:这部分知识虽是新知识,但就知识本身而言,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在教学中,

我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改写大数的必要性。

叵通湿篦(这是边丈,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巩固应用»

1•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2题。

2•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3题。

3•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3600000000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国土面积

比较:1660000>1230000,1180000>720000>490000

改写:8800000=880万300000000=3亿

教学反思

课始我通过情境导入出示我国地图,问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多位数比较大小时,我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自己探索感悟大数比较大小的

方法。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深刻理解了新知识。

在结合实际背景体会数据改写单位必要性的教学中,我不是生硬地直接告诉学生,而是

通过我们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发现,我国西部地区耕地面积是47080000(4708万)公顷。仔细

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再读一读。那么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呢?47080000比4708万少

了什么又多了什么?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再提议他们去比较、分析数据的特

点,最后由学生自己感悟出数据改写时单位的必要性。

第5节近似数

教材第10~11页的内容。

1•结合教材实例,了解近似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点: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

课件。

情境导入

展示台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到的一些数据,给大家说一说,并说明这个数据是从哪里收集

得到的,这个数据有什么实际意义。

生1: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这个数据是我在二年级课本上学到的,从这个数

据中我知道了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真正高度。它的高度是亚洲第一。

生2: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人口数约为14亿,这个数据是从《人口报》上查到的。

说明中国人口数在逐渐增多。

生3:我家做新楼房花了16万元,这个数据是爸爸告诉我的。

生4:我从《中国少年百科全书》中查到了在地球上住着约70亿人口。

师:同学们从各种途径中获得了好多数据信息,说明你们在学习上都很用心!

师: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准备了一组关于2009年国庆节的一些数据,这也是我们这一

节课将要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在收集数据信息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大数的意义,通过交流,感受到收

集信息渠道的广泛性,增大信息量,为学习近似数奠定了基础。

探究新知

(一)认识近似数

1•出示情境图。

谈话: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2009年10月1目,国庆60周年庆典,在60响礼炮声中开始,国旗护卫队正步行进了

169步,寓意着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69年不平凡的历程。阅兵式与阅兵分列式共用时间

近66分,有56个方队和梯队,约20万人接受了检阅。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画布总

面积近2万平方米。

交流:说说上面的数据中,哪些是实际精确的数,哪些是表示大约多少的数?

小结:在生活中有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表示,而月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

数来表示,这样的数就足近似数。(板书课糜:近似数)

2•练习: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数量会用近似数来表示,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资料。请

你判断一下横线上的数,哪些是近似数。

(1)实验共有学生14泣人。

(2)到2004年末,全国共有医院、卫生院约62000个。

(3)沪宁高速公路长约蝮千米,投资近至亿元。

小结:像这样的有“约”“近”修饰的数都是近似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近似数,什么是精确数。同时

对近似数的特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学生心里能构成近似数的概念。

(二)探索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W蚊叼(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并且会判断近似数了,那你们想知道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吗?

1•数形结合,找到一个数的近似数。

111111111111

1万f2万

出示数轴:IXOOO

教师:你能在数轴上找到18000吗?从图中看18000更接近几万呢?

小结:18000比较接近2万>18000的近似数是2万,写成18000*2万,用“七”连接。

“一”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2•认识“四舍五入”法。

除了用画数轴的方法找到18000的近似数是2万外,还可以怎样得到它接近2万呢?

师:可以用“四舍五入”法:18000四舍五入到万位,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按照“四

舍五人”的方法进行取舍。如果千位上的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直接舍去;如果千位上的

数字是5或者比5大,就要向前一位进1,也就是万位上的数字加lo千位以后的数字不管

有多大,都直接变为0。所以18030^2万。

膏理》札记;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3.交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当我们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弄清这个数要保留到哪一位,再看它尾数部分的

最高位,进行“四舍五入”,最后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Oo一定要用“心”连接,而不是

“一,,

O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利用数轴理解取近似数的意义,然后根据意义初步

理解“四舍五入”的方法,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学习“四舍五入”的定义。这样学生理

解起来更加容易,记得也就更牢了。

4•练习:233482人为什么约是20万人?

请学生读题,说说题意,特别是让学生说说对四舍五入到十万位的理解,然后请学生独

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5•对比巩固“四舍五入”法。

师: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两个式子:

18000^2万233482g20万

师;从左边到右边,1800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万位上的数由1变成2,“万”位后面的尾数全舍掉,有一个“万”字。

师: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万”后面的尾数向前一位进“1”呢?看哪一个数位呢?这一数

位有什么特点?

生:“万位”右边第一位等于5或大于5都向前一位进1,同时舍去后面的尾数。

师:像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作“四舍五入”法,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用“四舍五入”

法求近似数。

师:哪一位同学说一说,233482比20万是怎样得到的呢?

生:233482^20万是四舍五人到十万位得到的,因为万位上的数是3,比5小,所以应

舍去,即233482420万。

师:同学们说得太棒了,总结一下就是,18000四舍五入到万位是2万,233482四舍五

入到十万位是20万。

6•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283000^()1970000000^()

交流;你认为这两个数分别选择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比较:用“万”作单位的数主要看哪一位?用“亿”作单位的数主要看哪一位?

设计意图:由于前面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在教学练

习的时候,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这又是一个好的机会,争

取在课堂内把能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清。这样达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

学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得到不同的收获的目的。

坑固应用

1•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1题,说清判断一个数是精确数或近似数的理由。

2•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2题,明白四舍五入到百位的含义,并能通过数轴上的位置讲

清原因。

3•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3、4题,小组合作检查、讲解。

课堂小结

找找生活中的准确数和近似数,研究这些近似数是怎么得到的。

板书设计»

近似数

1万f2万

18000

四舍五入法18000-2万233482420万

教学反思

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

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

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发展学生的数感。上课时提供富有科学知识的数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18000

大约是多少万,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

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心”,顺理成章,

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第6节从结绳计数说起

教材第12〜13页的内容。

1•通过阅读,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进一步体会其中所包含的位值思想。

2•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了解自然数的特征。

1

重点:让学生读懂教材中呈现的材料,介绍计数方式的演变过程。

难点:认识十进制,认识自然数。

石子、绳子、用于演示计数方式演变过程的课件。

笛图札记(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情境导入

1•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现在是用什么方法来计数的呢?(生答)谁知

道我们的祖先是用什么方法来计数的呢?

学生交流。

2•动画出示:古代人怎么从用石子,到结绳,再到刻痕的计数方式的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探索有

关十进制计数法的有关知识,并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交流,既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

程,又体现了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探究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