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检测卷一(中国古代史上册)限时: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下列出土文物可用于研究()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A.人类的起源演进 B.远古的神话传说C.原始的农耕生活 D.早期国家的建立2.下列图片反映了()龙山文化红陶鬶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白陶鬶A.农业生产的同一性 B.文明存在区域交流C.手工业生产标准化 D.成熟的手工业技艺3.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夸父追日”“女娲造人”“神农尝草”等。这些神话与传说()A.是认识远古社会的一手史料 B.真实地反映了华夏文明的起源C.印证中华文明步入农业社会 D.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发展水平4.为了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开展了项目化学习,下面是某组同学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据此可知,其学习主题是()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远古时代的传说5.当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在它们的区域内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华文明()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B.具有继承性C.具有多源和共融特征 D.具有相似性6.1978年挖掘的陶寺遗址中,在一处墓地已发掘的1300多座墓葬中,近90%是仅能容身、空无一物的小墓,10%左右的墓随葬几件乃至一二十件器物,而不足1%的大墓各有随葬品一二百件。这说明陶寺遗址时期()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 B.社会分化严重C.开始定居生活 D.墓葬文化浓厚7.浙江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遗址发现了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夏王朝二里头遗址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安阳殷墟有商王和奴隶主的墓葬区等。这些考古成果共同反映了()A.早期人类的演进和变化规律 B.奴隶制国家形成和分封制确立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组织能力 D.阶级社会内部权力和财产分配8.《周代社会辨析》中写道:“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指当时的全中国),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由此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A.发展农业 B.扩张领土C.巩固疆土 D.促进交融9.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下列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良渚遗址出土的石犁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A.农业技术得到发展 B.社会生活物资丰富C.手工技艺领先世界 D.粮食产量大大增加10.鼎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之一,从夏朝开始被视为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各级贵族将鼎作为祭祀或典礼的最常见礼器。周代规定了王侯卿士用鼎的数量,不同身份享有的鼎的数量不一。这主要说明了()A.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B.青铜铸造工艺的进步C.礼器反映的等级界限 D.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11.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商代杜岭方鼎(河南郑州出土)西周大克鼎(陕西扶风出土)春秋莲鹤方壶(河南新郑出土)A.冶铁技术的进步 B.古代科技的演进历程C.高超的青铜工艺 D.手工制造业的辉煌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描述中国“第一个王朝”:“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作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他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A.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开始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C.确立了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D.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13.鲁国为周公封国,周之最亲莫如鲁。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未葬,王室派人向鲁国“求赙”。公元前717年,周境内发生灾荒,王室向鲁国等国“求籴”。公元前697年,周王室向鲁国“求车”。这反映了当时()A.分封制崩溃 B.周王室衰微C.井田制瓦解 D.私学已兴起14.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硕大壮实的主根。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的历史人物是()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15.孔子由诸子百家之一而被定于一尊,又由一尊而被奉为大成至圣先师,其思想、理论、学说被奉为万世之至论,不仅支配着民族的认识、思维和社会行为,而且深化浸透到国民的价值信仰、观念意识和风俗习惯之中。材料反映了()A.孔子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B.儒家文化所具有的深厚底蕴C.老子思想对国家统治的作用 D.法家思想渗透社会各个方面16.下图是湖南出土的秦代封泥“酉阳丞印”,酉阳丞辅佐酉阳县长官施政,酉阳县时属洞庭郡管辖。“酉阳丞印”封泥见证秦代()A.边疆经营过程 B.基层社会管理C.区域联系全貌 D.地方行政制度17.据相关史料记载,秦二世胡亥当政时期法令严苛、赋敛无度、百姓穷困。湖南出土的《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诏书》则展现了胡亥重视赦免罪人、“德惠”吏民的举动。这说明()A.历史结论不断被修正 B.研究历史需多重证据C.史料越多认知越困难 D.出土文献更具可信度18.“(他)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抓住,但他不忘使命,‘持汉节不失’,十多年后历经艰辛终回长安。他的这次出使,获得了大量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沟通了经过我国新疆地区到达西亚的交通要道……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上述材料中的“他”是()A.张骞 B.汉武帝C.张仲景 D.张謇19.《汉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区域,“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西汉时这个区域的最高长官是()A.伊犁将军 B.北庭都护C.安西都护 D.西域都护20.早在2000多年前,通过欧亚陆上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材料意在说明()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战争客观促使丝绸之路开辟C.汉朝各项科技文化领先世界 D.丝绸之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1.下面是汉画像砖上的盘鼓舞图。盘鼓舞多采用“七盘一鼓”,象征月亮和北斗七星,其舞姿被形容为“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它可以反映汉代()A.儒家学说的地位 B.疆域范围的变动C.开放的对外政策 D.社会生活的风貌22.秦朝在各郡设立监御史,监察郡内官员;西汉建立刺史制度,刺史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官吏。两者的共同作用是()A.完善了官员选拔制度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彻底打击了豪强势力 D.促进南北方经济交流23.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A.统一思想,加强皇权 B.以法治国,巩固统治C.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D.选贤任能,反对攻伐24.汉朝时期,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共同体现了当时()A.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 B.中外交流的世界视野C.天下一家的民族追求 D.以武力安天下的情怀25.甲骨不易多得,金石笨重,缣帛昂贵,简牍所占空间很大,都不便于日常书写。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都城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前景。这段话强调了()A.改进造纸术的原因 B.造纸工艺的传承C.工艺流程的繁琐性 D.洛阳纸贵的缘由26.这本专著分两部分,前者论伤寒诸症,后者论杂病,书中讨论了据以诊断病症的“八纲”,以及有关治疗药方300余种,皆长期为以后的中医所继承。这本“专著”是指()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27.魏晋时期,从蒙古草原迁居山西的匈奴人,为适应山西自然、社会环境,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并发展冶铁、制陶等手工业。据此可知,北方游牧民族内迁()A.减轻北方民族偏见 B.推动北方民族交融C.增加中原文明内涵 D.缘于游牧经济局限28.《齐民要术》收集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领域积累的经验,其中《种谷》篇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A.认为要坚持精耕细作传统 B.反对政府重农抑商政策C.懂得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D.提倡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29题8分,30题12分,31题12分,32题12分,共4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摘编自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方式写出董仲舒生卒年代。(2分)(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关于董仲舒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春秋晚期牺尊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生产力的发展,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千耦其耘”(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劳动场面不再存在。一些奴隶主贵族改变剥削方式,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从中收取地租,这样,新兴地主阶级成长起来。——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摘编自《通典·食货》(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并概括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三晋之人”被“诱”到秦国的原因。(2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4分)31.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则使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铜方升铭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一法度衡石丈尺。——《史记》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说文解字·序》(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根据材料概述该皇帝的功过。(4分)材料二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余,匈奴远遁,日以削弱。——摘编自《古代历史史料汇编》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的执政举措,并概述其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6分)材料三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明代思想家李贽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班固说汉武帝“雄才大略”,司马光说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3)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古代封建帝王?(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古往今来,许多大大小小的民族曾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各民族之间关系难以割断又错综复杂。中国各民族间的关系从本质上看,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过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越来越多的接触,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力,尽管历史上各民族间有友好交往,也有兵戎相见,历史上也曾不断出现过统一或分裂的局面,但是各民族间还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祖国,促进了中国的发展。——摘编自罗贤佑《中国民族史纲要》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一、1.C2.B3.D4.A5.C6.B7.C8.C9.A10.C11.C12.B13.B14.C15.A16.D17.B18.A19.D20.D21.D22.B23.A24.A25.A26.B27.B28.C二、29.(1)公元前2世纪70年代至公元前2世纪00年代。(2分)(2)【示例一】判断:同意。理由:虽然尊崇儒术禁锢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个性思想,但起到了统一思想、稳定国家统治的作用,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所以,应该是功大于过。(6分)【示例二】判断:不同意。理由:虽然尊崇儒术最初起到了统一思想、稳定国家统治的作用,但长期来看禁锢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个性思想。所以,应该是过大于功。(6分)30.(1)表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影响:大规模集体耕作变成一家一户的个体劳动;奴隶主贵族改变了剥削方式;地主阶级兴起。(6分)(2)获得田宅(废井田,制阡陌);鼓励开垦荒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幼儿园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 2025年农村抛荒土地个人使用合同
- 2025年检验工作计划书(5篇)
- 受助学生感恩的演讲稿范文(30篇)
- 企业会议简报范文(4篇)
- 顶岗毕业实习报告(3篇)
- 电梯工程施工合同
- 新工商联工作计划
- 2024年新技术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2025年春季开学小学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 天然气脱硫完整版本
- 2025年中国电子烟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货物学基础 课件 项目一 任务一 货物的基本概念
- 无人机法律法规与安全飞行 第2版空域管理
- 我的小学生活
- 团会:纪念一二九运动
- 《商务沟通-策略、方法与案例》课件 第三章 书面沟通
- 2024具身大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
- 提高瓦屋面太阳能板安装一次验收合格率
- 2024上海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下载
-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