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田水利建设技术手册TOC\o"1-2"\h\u12903第一章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 3266711.1工程规划概述 325951.2工程设计原则 3320831.3水资源评价与规划 428622第二章水源工程 4283312.1水源选择与评价 4327342.2水源保护措施 5125002.3水源工程设计与施工 51652第三章灌溉工程 6188183.1灌溉系统设计 6318043.2灌溉渠道设计 6228613.3灌溉设备与技术 626508第四章排水工程 7319774.1排水系统设计 7110554.1.1排水系统设计内容 723634.2排水设施与技术 8227084.2.1排水设施类型 82224.2.2排水技术 826404.3排水工程维护与管理 8222994.3.1排水设施维护 8103714.3.2排水系统管理 829541第五章水库与湖泊工程 8251165.1水库规划与设计 8168475.2水库施工技术 944495.3湖泊环境保护 916408第六章水电站工程 10244136.1水电站规划与设计 10133806.1.1工程概述 10160286.1.2选址与规模 10247986.1.3布局设计 10248066.1.4设备选型 11277306.2水电站设备选型 11101686.2.1水轮机选型 1171636.2.2发电机选型 11198436.2.3辅助设备选型 11186596.3水电站运行与管理 11138306.3.1运行管理 11254176.3.2安全管理 1215846.3.3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1217240第七章防洪工程 12267447.1防洪规划与设计 12145327.1.1防洪规划原则 12185697.1.2防洪规划内容 1261847.1.3防洪设计方法 12270597.2防洪设施与技术 12154367.2.1防洪设施分类 1355067.2.2堤防工程 13252907.2.3蓄洪区 13195587.2.4排涝设施 13180877.2.5洪水预报与调度系统 13287607.3防洪工程维护与管理 13125027.3.1防洪工程维护 13250507.3.2防洪工程管理 1313766第八章河道整治工程 1325048.1河道整治规划 14205838.1.1河道整治规划的目的与意义 14242678.1.2河道整治规划的原则 14200418.1.3河道整治规划的内容 14111348.2河道整治技术 14240038.2.1河道整治技术概述 14170158.2.2河道疏浚 14220858.2.3河道整治建筑物 14306728.2.4河道护岸工程 14215668.2.5河道生态修复 15133008.3河道生态保护 15197808.3.1河道生态保护的意义 15209088.3.2河道生态保护措施 1598198.3.3河道生态保护与河道整治的关系 1518886第九章水土保持工程 15259979.1水土保持规划 152079.1.1规划原则 1585019.1.2规划内容 16285939.2水土保持技术 1688709.2.1植被建设 16261689.2.2土地改良 1679659.2.3水土保持工程 16242689.3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 17166649.3.1监测内容 17217259.3.2监测方法 17198459.3.3评价体系 1723511第十章农村供水工程 171931410.1供水系统设计 172524410.1.1设计原则 17258910.1.2设计内容 171223810.1.3设计方法 1714410.2供水设施与技术 181778010.2.1供水设施 18697110.2.2供水技术 18377410.3供水工程运行与管理 182844510.3.1运行管理 18434110.3.2管理制度 181830410.3.3人员培训 182479210.3.4资金保障 19第一章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1.1工程规划概述水利工程规划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的总体部署。工程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目标:明确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2)工程任务:根据工程目标,确定工程的主要任务,如供水、发电、灌溉、防洪、治涝、水产养殖等。(3)工程规模:根据工程任务和实际需求,确定工程规模,包括水库容量、电站装机容量、灌溉面积等。(4)工程布局:合理规划工程布局,包括水源地、输水线路、水库、电站、灌溉系统等。(5)工程投资与效益:预测工程投资和经济效益,进行投资效益分析。1.2工程设计原则水利工程设计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性原则:工程设计应遵循科学规律,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2)实用性原则: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实际需求,提高工程运行的灵活性和适应性。(3)综合性原则:工程设计应综合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的各个方面,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4)环保原则:工程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安全性原则:工程设计应保证工程安全,包括结构安全、洪水安全、地震安全等。1.3水资源评价与规划水资源评价是指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和潜力进行综合分析。水资源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调查:收集水资源相关数据,包括降水、蒸发、地表水、地下水等。(2)水资源评价: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水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等特征。(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水资源规划是指在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的总体部署。水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需求预测:预测不同水平年水资源需求,包括生活、生产、生态等用水。(2)水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3)水资源保护: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4)水资源治理: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措施。第二章水源工程2.1水源选择与评价水源选择是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农田灌溉的稳定性和灌溉效果。在进行水源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水源充足:选择水源时,首先要保证水源的充足性,以满足农田灌溉需求。可通过调查历史水文资料、分析降雨量、蒸发量等数据,评估水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2)水质优良:水源的水质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产品质量。应选择水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水源,避免含有重金属、有害物质等污染物的水源。(3)经济合理:在满足水源充足和水质优良的前提下,还要考虑水源的经济合理性。应选择距离农田较近、便于输水、投资较小的水源。(4)水源评价:水源评价是对水源的质量、数量、时空分布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评价方法包括水质检测、水量计算、水源可靠性分析等。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水源的适宜性和可行性。2.2水源保护措施为保证水源的持续稳定供应,需采取以下保护措施:(1)水源地保护:设立水源保护区,对水源地进行严格保护。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污染、破坏水源的行为。(2)水质监测:建立健全水源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水源水质进行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水质问题。(3)污染源治理: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水源污染。(4)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高水源地的水源涵养能力。2.3水源工程设计与施工水源工程设计是根据水源特点、农田灌溉需求等因素,合理规划水源工程布局、确定工程规模、选择工程设备和技术。以下为水源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主要方面:(1)水源工程布局:根据水源分布、地形地貌、农田灌溉需求等因素,合理规划水源工程布局,保证水源工程的合理性和高效性。(2)工程规模确定:根据农田灌溉需求、水源可供水量等因素,确定水源工程的规模,保证工程能满足灌溉需求。(3)工程设备选择:根据水源工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设备,如泵站、输水管道、水闸等,以提高工程运行效率和降低投资成本。(4)工程技术方案:根据水源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程技术方案,如重力输水、压力输水、泵站提水等。(5)施工组织与管理:制定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保证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有效控制。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保证工程按期完成。(6)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保证水源工程的建设质量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第三章灌溉工程3.1灌溉系统设计灌溉系统设计是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求。灌溉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农田土壤类型、农作物需求等因素,合理选择灌溉方式。(2)充分考虑灌溉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保证系统运行稳定。(3)优化灌溉布局,提高灌溉均匀度,减少水资源浪费。(4)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灌溉自动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3.2灌溉渠道设计灌溉渠道设计是灌溉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其目标是在保证输水效率的前提下,降低渠道水损,延长渠道使用寿命。以下是灌溉渠道设计的主要内容:(1)渠道线路设计:根据地形、地貌、土壤质地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渠道线路,尽量减少渠道长度和弯道。(2)渠道断面设计:根据渠道流量、流速、糙率等参数,计算渠道断面尺寸,保证渠道输水能力。(3)渠道衬砌设计:为防止渠道冲刷和渗透,渠道衬砌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应根据渠道规模、土壤质地、水源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衬砌材料。(4)渠道附属建筑物设计:包括渠道进水口、节制闸、分水闸等建筑物,以满足渠道输水、分配和调节需求。3.3灌溉设备与技术灌溉设备与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对灌溉系统的功能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灌溉设备与技术:(1)水泵:用于将水源提升至灌溉系统所需的高度。水泵的选择应根据水源条件、灌溉面积、灌溉需求等因素确定。(2)管道:作为输水通道,管道的选择应考虑水压、流量、管道材料等因素。(3)喷灌设备:包括喷头、管道、控制系统等,适用于大面积农田灌溉。喷灌设备应根据作物类型、土壤质地、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4)滴灌设备: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具有节水、节肥、提高作物品质等优点。滴灌设备的选择应考虑作物需求、土壤质地、水源条件等因素。(5)自动化控制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灌溉系统的自动监测、控制和调节,提高灌溉效率。(6)节水技术:包括改进灌溉方法、优化灌溉制度、推广节水灌溉设备等,以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效率。在灌溉工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运用灌溉设备与技术,以实现高效、节水的灌溉目标。第四章排水工程4.1排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是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环节,其目的在于保证农田排水顺畅,防止洪涝灾害,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农田地形、土壤类型、气象条件等因素,科学规划排水系统,保证农田排水畅通。(2)经济适用,安全可靠。选用经济、适用的排水设施,保证工程安全、可靠,降低运行成本。(3)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在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4.1.1排水系统设计内容排水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排水区域划分。根据农田地形、土壤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将农田划分为若干排水区域。(2)排水设施选型。根据排水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如明沟、暗管、泵站等。(3)排水系统布置。合理布局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系统畅通,减少水头损失。(4)排水系统水力计算。根据排水设施的特点和排水需求,进行水力计算,确定排水设施的尺寸和数量。4.2排水设施与技术4.2.1排水设施类型农田排水设施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明沟。明沟是一种传统的排水设施,适用于地表水排水。(2)暗管。暗管排水具有隐蔽性好、不易堵塞等优点,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农田。(3)泵站。泵站用于提升排水能力,适用于排水需求较大的农田。(4)排水井。排水井用于收集和排放地下水位较高的农田中的积水。4.2.2排水技术农田排水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地面排水技术。通过改变地面坡度、设置排水沟等措施,实现地表水的排放。(2)地下排水技术。通过设置暗管、排水井等设施,实现地下水的排放。(3)综合排水技术。结合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技术,实现农田排水的综合调控。4.3排水工程维护与管理排水工程的维护与管理是保障农田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是排水工程维护与管理的主要内容:4.3.1排水设施维护(1)定期检查排水设施,发觉损坏及时修复。(2)清理排水设施内的杂物,防止堵塞。(3)对排水设施进行防腐处理,延长使用寿命。4.3.2排水系统管理(1)建立健全排水系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2)加强排水系统监测,及时发觉异常情况并处理。(3)定期开展排水系统评估,优化排水设施布局。第五章水库与湖泊工程5.1水库规划与设计水库工程规划与设计是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环节,其目的是保证水库的功能、安全性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应对水库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水库的功能定位,如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水库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水库工程的安全可靠性,防止水库的发生。(2)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满足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用水需求。(3)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维护水库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水库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库库容设计:根据水库的功能定位,确定水库的总库容、有效库容、死库容等。(2)大坝设计:选择合适的大坝类型,进行大坝结构设计、稳定分析、渗流分析等。(3)泄洪设施设计:包括溢洪道、泄洪洞等,保证水库在洪水期间能够安全泄洪。(4)灌溉渠道设计:合理布局灌溉渠道,保证灌溉水资源的有效利用。5.2水库施工技术水库施工技术是保证水库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水库施工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方面:(1)施工准备:包括施工现场的勘察、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2)土方工程:包括挖方、填方、土石方调配等,需注意土方的挖填平衡和施工安全。(3)大坝施工:包括大坝基础处理、坝体填筑、防渗设施施工等。(4)泄洪设施施工:包括溢洪道、泄洪洞的施工,需保证施工质量,满足泄洪要求。(5)灌溉渠道施工:包括渠道的挖填、衬砌、防渗等施工环节。5.3湖泊环境保护湖泊环境保护是水库与湖泊工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以下为湖泊环境保护的几个方面:(1)水污染防治:加强湖泊周边地区的污染源治理,保证湖泊水质达标。(2)生态保护与恢复:保护和恢复湖泊周边的湿地、植被等生态系统,维护湖泊生态平衡。(3)水资源保护:合理调配湖泊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止湖泊水位过度下降。(4)湖泊景观保护:保护和恢复湖泊自然景观,提高湖泊的观赏价值。(5)法律法规执行:严格执行湖泊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湖泊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第六章水电站工程6.1水电站规划与设计6.1.1工程概述水电站工程作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与设计应遵循科学、合理、经济、环保的原则。水电站规划与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水电站的选址、规模、布局、设备选型、施工方案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证和设计,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6.1.2选址与规模水电站选址应充分考虑地理位置、水资源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在选址过程中,要充分调查和评估当地的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基本情况,以保证水电站建设的可行性。水电站规模应根据水资源的开发潜力、市场需求、投资能力等因素确定。规模过小可能导致资源浪费,规模过大则可能导致投资成本过高和生态环境破坏。6.1.3布局设计水电站布局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优化布局,减少投资;(2)保证电站运行安全、稳定;(3)充分考虑施工和运维的便利性;(4)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布局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库及大坝;(2)引水系统;(3)发电机房;(4)电站附属设施。6.1.4设备选型水电站设备选型应根据电站规模、技术参数、投资预算等因素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轮机:根据水头和流量选择合适的水轮机型号;(2)发电机:根据水轮机输出功率选择合适的发电机型号;(3)辅助设备: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装置等。6.2水电站设备选型6.2.1水轮机选型水轮机选型应充分考虑水电站的水头和流量条件。根据水头和流量的不同,可选择混流式、轴流式、冲击式等不同类型的水轮机。同时还需考虑水轮机的效率、稳定性、可靠性等因素。6.2.2发电机选型发电机选型应根据水轮机的输出功率、电压等级、转速等因素进行。发电机类型主要有异步发电机和同步发电机两种。异步发电机具有启动转矩大、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同步发电机具有功率因数可调、运行稳定等优点。6.2.3辅助设备选型辅助设备选型主要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装置等。变压器选型应考虑电站的电压等级、容量、损耗等因素;开关设备选型应考虑电站的电压等级、电流等级、断路器类型等因素;保护装置选型应考虑电站的电压等级、电流等级、保护功能等因素。6.3水电站运行与管理6.3.1运行管理水电站运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水轮机、发电机等主要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水库调度:合理调度水库水位,保证电站运行安全、稳定;(3)电力生产与销售: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电站发电量,保证电力生产与销售平衡;(4)信息管理与监测:建立健全电站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电站运行状态。6.3.2安全管理水电站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2)安全培训与考核: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安全设施与设备:完善安全设施,保证设备安全可靠;(4)应急预案与救援: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6.3.3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水电站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质保护:加强水质监测,保证水库水质达标;(2)生态调度:合理调度水库水位,维护库区生态环境;(3)河道治理:加强河道治理,改善河流生态环境;(4)绿化与植被恢复:积极开展绿化工作,恢复库区周边植被。第七章防洪工程7.1防洪规划与设计7.1.1防洪规划原则防洪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7.1.2防洪规划内容防洪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洪水风险分析、防洪标准确定、防洪设施布局、洪水调度方案、防洪工程投资估算等。7.1.3防洪设计方法防洪设计应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包括洪水频率分析、水文计算、水理模型计算、结构设计等。7.2防洪设施与技术7.2.1防洪设施分类防洪设施主要包括堤防、蓄洪区、排涝设施、洪水预报与调度系统等。7.2.2堤防工程堤防工程是防洪工程的核心,主要包括土堤、石堤、混凝土堤等。堤防设计应考虑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保证堤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7.2.3蓄洪区蓄洪区是利用湖泊、洼地等自然水体或人工修建的水库,用于调蓄洪水。蓄洪区设计应考虑洪水来源、洪水过程、蓄洪能力等因素。7.2.4排涝设施排涝设施主要包括泵站、排水渠道、排水井等,用于排除农田和城市积水。排涝设施设计应考虑排水区域、排水能力、排水系统布局等因素。7.2.5洪水预报与调度系统洪水预报与调度系统是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洪水预报、洪水调度、洪水预警等。系统设计应考虑预报精度、调度方案、预警响应等因素。7.3防洪工程维护与管理7.3.1防洪工程维护防洪工程维护是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检查工程设施,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加强堤防工程的养护,保持堤防稳定;(3)及时清理排涝设施,保证排水畅通;(4)定期检测洪水预报与调度系统,保证系统正常运行。7.3.2防洪工程管理防洪工程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2)加强防洪工程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3)加强防洪工程安全监测,及时发觉安全隐患;(4)开展防洪工程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洪意识。第八章河道整治工程8.1河道整治规划8.1.1河道整治规划的目的与意义河道整治规划旨在合理利用和保护河道资源,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保障防洪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河道整治规划对于维护河流健康,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8.1.2河道整治规划的原则河道整治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自然规律,尊重河流自身特性,充分发挥河流的生态功能。(2)保证防洪安全,提高河道行洪能力,降低洪水灾害风险。(3)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注重生态保护,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5)兼顾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河流与周边地区的和谐共生。8.1.3河道整治规划的内容河道整治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河道整治目标与任务。(2)河道整治工程布局。(3)河道整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要求。(4)河道整治工程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8.2河道整治技术8.2.1河道整治技术概述河道整治技术包括河道疏浚、河道整治建筑物、河道护岸工程、河道生态修复等。以下分别对各项技术进行简要介绍。8.2.2河道疏浚河道疏浚是指清除河道内的泥沙、石块等障碍物,以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河道疏浚技术包括机械疏浚、人工疏浚、爆破疏浚等。8.2.3河道整治建筑物河道整治建筑物包括堤防、护坡、溢流坝等。这些建筑物主要用于提高河道行洪能力、维护河床稳定、改善河流生态环境。8.2.4河道护岸工程河道护岸工程是指对河道岸坡进行加固、防护,以防止河道侵蚀和塌岸。河道护岸工程包括重力式护岸、坡面式护岸、桩基式护岸等。8.2.5河道生态修复河道生态修复是指采用生态工程方法,对受损的河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高河道生态环境质量。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包括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生态岛建设等。8.3河道生态保护8.3.1河道生态保护的意义河道生态保护对于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河道生态保护可以减少水污染,改善水质,提高河流生态系统稳定性。8.3.2河道生态保护措施河道生态保护措施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河道环境保护,控制污染物排放。(2)实施河道绿化,提高河道植被覆盖率。(3)保护河道湿地,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4)合理规划和建设河道整治工程,减少对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5)开展河道生态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生态问题。8.3.3河道生态保护与河道整治的关系河道生态保护与河道整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河道整治工程在提高行洪能力、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时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河道生态保护也有助于维护河道整治成果,提高河道整治工程效益。第九章水土保持工程9.1水土保持规划9.1.1规划原则水土保持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保证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配置水土资源,优化生产布局;注重水土保持与农业、林业、牧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协调发展;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9.1.2规划内容水土保持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土保持目标与任务:明确水土保持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根据水土流失程度、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自然条件,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3)水土保持工程布局:合理配置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草、梯田、水窖等。(4)水土保持措施:针对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和防治分区,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5)水土保持投资与效益分析:对水土保持工程的投资、效益进行预测和分析。9.2水土保持技术9.2.1植被建设植被建设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退耕还林还草:将部分耕地退耕,种植水土保持林、草。(2)人工造林:在适宜的地区进行人工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3)封禁保护:对重点水土流失区域实施封禁保护,禁止人为活动干扰。9.2.2土地改良土地改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1)梯田建设:在陡坡土地上修建梯田,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2)土壤改良:通过施加有机肥料、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3)水窖建设:在干旱地区修建水窖,收集雨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9.2.3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水土保持林: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种植水土保持林,减少水土流失。(2)水土保持草:在坡度较大的土地上种植水土保持草,固土保水。(3)梯田:在陡坡土地上修建梯田,降低水土流失。(4)水窖:在干旱地区修建水窖,收集雨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9.3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9.3.1监测内容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定期监测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和变化趋势。(2)水土保持工程效果监测:监测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益。(3)生态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颗粒剂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聚烯烃胶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25-2030电子商务包装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焚烧炉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海鲜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汽车安全气囊产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橄榄油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有机硅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新型建筑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小语种培训产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重大疾病证明书样本
- 辽宁省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
- 劳工及道德体系法律法规清单
- 宽带账号注销委托书
- 婴幼儿发展引导员(三级)理论试题及答案
- 2024低预应力预制混凝土实心方桩
- 初中物理中考实验题总汇
- (高清版)JTG 2111-2019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 2023-2024年携程入出境游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携程研究院-20240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