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合作社财务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三农村合作社财务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三农村合作社财务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三农村合作社财务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三农村合作社财务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合作社财务作业指导书TOC\o"1-2"\h\u11950第一章财务管理概述 3238421.1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意义与目的 3210001.2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41281第二章财务组织结构 5163262.1财务组织结构设置 5149342.1.1合作社财务组织结构应根据合作社的规模、业务范围和财务管理需求进行合理设置。一般应包括财务管理部门、会计岗位、出纳岗位等。 562052.1.2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5274442.1.3会计岗位负责合作社的会计核算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 5276422.1.4出纳岗位负责合作社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其主要职责包括: 5321492.2财务人员职责与权限 5189872.2.1财务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5267872.2.2财务人员的职责: 6100462.2.3财务人员的权限: 6269672.3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作 614092.3.1财务部门应与合作社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推进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 6135892.3.2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协作,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业务部门应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供相关业务数据,配合财务部门进行财务核算和分析。 6224792.3.3财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协作,共同制定财务人员招聘、培训、考核等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6251372.3.4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协作,共同对合作社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 657692.3.5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合作社重大决策,为决策提供财务分析和建议。 615738第三章财务预算管理 63623.1财务预算编制 6156813.1.1预算编制原则 674213.1.2预算编制程序 713973.1.3预算编制内容 7124753.2财务预算执行与控制 7199163.2.1预算执行 7294673.2.2预算控制 8169193.3财务预算分析与调整 8151283.3.1预算分析 8302463.3.2预算调整 82811第四章资金管理 845904.1资金筹集与使用 898394.1.1资金筹集 8163384.1.2资金使用 9138574.2资金调度与分配 9302704.2.1资金调度 9198374.2.2资金分配 9161074.3资金风险管理 928954.3.1风险识别与评估 9290704.3.2风险防范与控制 105185第五章财务报表编制 10176025.1财务报表的种类与格式 10242205.1.1资产负债表 10285185.1.2利润表 10165615.1.3现金流量表 1196735.2财务报表编制方法 11327145.2.1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 11228725.2.2利润表编制方法 11193715.2.3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 1158085.3财务报表分析 12130135.3.1偿债能力分析 12320615.3.2营运能力分析 12159185.3.3盈利能力分析 12258055.3.4现金流量分析 125832第六章成本费用管理 12104336.1成本费用核算 12283626.1.1核算原则 1235216.1.2核算内容 12283726.1.3核算方法 1377146.2成本费用控制 13131416.2.1控制目标 13313216.2.2控制措施 134196.3成本费用分析与改进 13179726.3.1分析方法 13232646.3.2改进措施 1324754第七章财务风险管理 147467.1财务风险识别 14173217.1.1目的与意义 1410017.1.2风险类型 1445137.1.3识别方法 14151667.2财务风险评估 15193437.2.1目的与意义 1589157.2.2评估方法 15136497.3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15251287.3.1预防策略 15263947.3.2应对策略 1519603第八章税务管理 15151508.1税收政策与税收筹划 15241878.1.1税收政策概述 156768.1.2税收筹划原则 1665718.1.3税收筹划方法 162588.2税务申报与缴纳 16248058.2.1税务申报程序 16281468.2.2税务缴纳方式 16136608.2.3税务缴纳注意事项 17300468.3税务审计与合规 1732698.3.1税务审计概述 17127298.3.2税务审计内容 17279278.3.3税务审计流程 17146528.3.4税务合规措施 179020第九章财务监督与审计 18241609.1财务监督体系 18215589.1.1概述 1812509.1.2监督体系构成 18257359.1.3监督体系运行机制 18143449.2财务审计程序 18204579.2.1审计计划 18215149.2.2审计准备 1870529.2.3审计实施 19255469.2.4审计报告 1980519.2.5审计整改 1974879.3审计结果处理 1919709.3.1审计结论 19312959.3.2审计意见 19134629.3.3审计整改落实 1962829.3.4审计成果运用 196390第十章财务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19903010.1财务管理信息化概述 192874710.2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选择与实施 192286210.2.1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选择 191286010.2.2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20793710.3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效益与挑战 20607110.3.1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效益 201624110.3.2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挑战 21第一章财务管理概述1.1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意义与目的农村合作社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其财务管理对于合作社的稳健运营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合作社资产安全。通过规范财务管理,保证合作社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益。(2)提高合作社经济效益。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提高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3)维护合作社成员权益。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保证成员在合作社中的收益分配公平、合理。(4)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财务管理是合作社规范运作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提高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推动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合作社财务管理的目的主要包括:(1)保证合作社资产保值增值。(2)实现合作社经济效益最大化。(3)维护成员合法权益。(4)提高合作社财务管理水平。1.2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循财务会计制度,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2)真实性原则。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各项数据和信息应真实反映合作社的财务状况,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3)完整性原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应全面、系统地反映合作社的财务活动,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4)及时性原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应及时反映合作社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5)谨慎性原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在确认收入、计量资产和负债时,应遵循谨慎性原则,不高估收入和资产,不低估费用和负债。(6)公开透明原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应保证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便于成员和社会监督。(7)有效性原则。合作社财务管理应注重提高财务活动的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实现财务管理的有效性。第二章财务组织结构2.1财务组织结构设置2.1.1合作社财务组织结构应根据合作社的规模、业务范围和财务管理需求进行合理设置。一般应包括财务管理部门、会计岗位、出纳岗位等。2.1.2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合作社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规和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2)制定和完善合作社内部财务管理制度;(3)组织编制和执行合作社财务预算;(4)负责合作社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报送;(5)对合作社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6)提供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2.1.3会计岗位负责合作社的会计核算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1)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2)负责会计凭证的审核、登记和保管;(3)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4)参与合作社财务分析和决策;(5)对合作社财务活动进行监督。2.1.4出纳岗位负责合作社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其主要职责包括:(1)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存款业务;(2)负责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3)保管现金、支票、汇票等;(4)参与合作社财务分析和决策;(5)对合作社财务活动进行监督。2.2财务人员职责与权限2.2.1财务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备相应的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3)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4)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2.2.2财务人员的职责:(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规和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2)负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报送;(3)参与合作社财务分析和决策;(4)对合作社财务活动进行监督;(5)提供财务咨询服务。2.2.3财务人员的权限:(1)对合作社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2)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3)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4)对财务分析报告的准确性负责。2.3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作2.3.1财务部门应与合作社其他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推进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2.3.2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协作,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业务部门应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供相关业务数据,配合财务部门进行财务核算和分析。2.3.3财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协作,共同制定财务人员招聘、培训、考核等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2.3.4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协作,共同对合作社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2.3.5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合作社重大决策,为决策提供财务分析和建议。第三章财务预算管理3.1财务预算编制3.1.1预算编制原则财务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预算编制应基于合作社实际情况,充分反映合作社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2)科学合理原则:预算编制应结合合作社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计划,保证预算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3)综合平衡原则:预算编制应充分考虑合作社的资金、资源、人力等各方面的需求,实现财务预算的平衡。3.1.2预算编制程序(1)确定预算编制范围:明确预算编制涉及的业务部门、成本项目和资金支出。(2)收集资料:收集上一年度财务报表、业务数据、市场信息等,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3)编制预算草案: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照预算编制原则,初步编制财务预算草案。(4)征求意见:将预算草案征求各部门意见,进行修改完善。(5)审批预算:将修改后的预算草案提交理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批。3.1.3预算编制内容财务预算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营业收入预算:预测合作社年度营业收入,包括销售收入、服务收入等。(2)成本预算:预测年度成本支出,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3)资金预算:预测年度资金收入和支出,包括投资收益、融资收入、还款支出等。(4)财务指标预算:预测年度财务指标,如净利润、毛利率、资产负债率等。3.2财务预算执行与控制3.2.1预算执行(1)加强预算执行的组织领导:成立预算执行领导小组,明确预算执行责任。(2)建立预算执行制度:制定预算执行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保证预算的顺利实施。(3)定期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各部门应定期向理事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及时调整预算执行策略。3.2.2预算控制(1)制定预算控制措施: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2)加强成本控制:通过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手段,加强对成本的控制。(3)严格资金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保证资金合理使用,降低融资成本。3.3财务预算分析与调整3.3.1预算分析(1)比较分析法:对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原因。(2)因素分析法:分析影响预算执行的各种因素,找出关键因素。(3)财务指标分析法:运用财务指标分析预算执行效果,评价合作社经营状况。3.3.2预算调整(1)预算调整原则:预算调整应遵循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综合平衡的原则。(2)预算调整程序:预算调整需经理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批,按照预算编制程序进行。(3)预算调整内容:预算调整主要包括营业收入、成本、资金等方面的调整。第四章资金管理4.1资金筹集与使用4.1.1资金筹集农村合作社在进行资金筹集时,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资金的来源合法、合规。资金筹集方式包括:(1)成员出资:合作社成员按照约定的出资比例和方式,向合作社缴纳资金。(2)借款:合作社可向金融机构或其他合法渠道借款,用于满足短期资金需求。(3)补贴:合作社可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扶持,获取补贴资金。4.1.2资金使用农村合作社在资金使用上,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合作社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资金使用范围包括:(1)生产经营支出:包括原材料采购、设备购置、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费用。(2)基础设施建设:用于改善合作社生产、办公和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3)成员分红: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的比例,对成员进行分红。(4)其他合理支出: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4.2资金调度与分配4.2.1资金调度农村合作社应建立健全资金调度制度,保证资金合理流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调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编制资金计划:根据合作社生产经营需要,合理预测资金需求,编制资金计划。(2)资金筹集与偿还:按照资金计划,及时筹集和偿还各类资金。(3)资金调剂:在合作社内部进行资金调剂,优化资金配置。4.2.2资金分配农村合作社在进行资金分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优先满足生产经营需求:保证合作社正常运营所需的资金得到保障。(2)兼顾成员利益:在满足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分配盈余,保障成员利益。(3)遵循法律法规: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合作社章程进行资金分配。4.3资金风险管理4.3.1风险识别与评估农村合作社应对资金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主要包括:(1)市场风险:受市场供求、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合作社资金损失。(2)信用风险:合作社成员、金融机构等可能存在信用风险,影响资金筹集和偿还。(3)政策风险:政策调整可能导致合作社资金来源和用途发生变化。4.3.2风险防范与控制农村合作社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筹集、使用、调度和分配行为,降低风险。(2)加强风险监测:定期对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监测,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3)提高成员素质:加强成员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4)加强内外部合作:与金融机构、部门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风险。第五章财务报表编制5.1财务报表的种类与格式财务报表是农村合作社经济活动的重要反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以下为农村合作社财务报表的种类与格式:5.1.1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农村合作社在某一特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财务报表。其格式分为水平式和垂直式两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2)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3)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5.1.2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农村合作社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其格式主要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2)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3)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4)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非经营性收益。(5)净利润: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5.1.3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农村合作社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的财务报表。其格式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到的税费返还,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投资支付的现金。(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5.2财务报表编制方法5.2.1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会计账簿中的期末余额,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顺序进行排列。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会计账簿,整理出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期末余额。(2)按照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将各项数据填入相应栏目。(3)计算资产总计、负债总计和所有者权益总计。5.2.2利润表编制方法利润表的编制依据会计账簿中的发生额,按照收入、费用和利润的顺序进行排列。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会计账簿,整理出各项收入、费用的发生额。(2)按照利润表的格式,将各项数据填入相应栏目。(3)计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5.2.3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依据会计账簿中的发生额,按照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的顺序进行排列。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会计账簿,整理出各项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的发生额。(2)按照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将各项数据填入相应栏目。(3)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5.3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对农村合作社经济活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以揭示其财务状况和经营趋势。以下为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5.3.1偿债能力分析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评估农村合作社的偿债能力。5.3.2营运能力分析通过对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计算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评估农村合作社的营运能力。5.3.3盈利能力分析通过对利润表的分析,计算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等指标,评估农村合作社的盈利能力。5.3.4现金流量分析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计算现金流量比率、自由现金流量等指标,评估农村合作社的现金流量状况。第六章成本费用管理6.1成本费用核算6.1.1核算原则农村合作社在进行成本费用核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反映合作社的经济活动;(2)合理划分成本与费用;(3)遵循国家相关财务会计制度;(4)保证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6.1.2核算内容成本费用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人工等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成本;(2)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不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成本;(3)期间费用:包括折旧、摊销、利息等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费用。6.1.3核算方法农村合作社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成本费用核算:(1)标准成本法:根据生产要素消耗定额和标准成本,计算产品成本;(2)实际成本法: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数据,计算产品成本;(3)作业成本法:根据作业活动消耗的资源,计算产品成本。6.2成本费用控制6.2.1控制目标农村合作社成本费用控制的目标为: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6.2.2控制措施为实现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农村合作社应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2)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3)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设备维修费用;(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素质;(5)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成本费用核算。6.3成本费用分析与改进6.3.1分析方法农村合作社成本费用分析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对比分析法:对比不同时期的成本费用数据,找出变化原因;(2)结构分析法:分析成本费用的构成,找出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3)趋势分析法:预测未来成本费用的发展趋势。6.3.2改进措施根据成本费用分析结果,农村合作社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优化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任务;(2)加强成本预算管理,控制成本支出;(3)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销售市场;(4)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5)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第七章财务风险管理7.1财务风险识别7.1.1目的与意义财务风险识别是农村合作社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旨在发觉和明确合作社在财务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识别,有助于合作社提前预警,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保证合作社财务稳健运行。7.1.2风险类型农村合作社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市场风险:由于市场变化导致的合作社产品价格波动、市场需求下降等风险。(2)信用风险:合作社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因对方违约或信用问题导致的风险。(3)流动性风险:合作社资金流动性不足,无法满足日常经营需求的风险。(4)操作风险:由于内部管理不规范、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财务风险。(5)合规风险:合作社在财务活动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产生的风险。7.1.3识别方法农村合作社财务风险识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财务报表分析:通过分析合作社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发觉潜在风险。(2)实地调查:对合作社的经营活动、市场环境等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风险来源。(3)专家评估: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财务专家对合作社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7.2财务风险评估7.2.1目的与意义财务风险评估是对农村合作社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7.2.2评估方法农村合作社财务风险评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定量评估:运用财务指标、统计模型等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2)定性评估:根据专家意见、历史经验等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3)综合评估:将定量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全面评估合作社的财务风险。7.3财务风险应对策略7.3.1预防策略预防策略旨在降低农村合作社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操作,降低操作风险。(2)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市场动态,提高合作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优化资金结构:合理配置资金,降低流动性风险。(4)合规经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财务活动合规合法。7.3.2应对策略应对策略是在财务风险发生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损失,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同等方式,将部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2)风险分散:多样化经营,降低单一风险对合作社的影响。(3)风险控制:加强风险监测,及时发觉并控制风险。(4)风险化解: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已发生的财务风险。第八章税务管理8.1税收政策与税收筹划8.1.1税收政策概述税收政策是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税收政策旨在合理调节社会财富分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合作社应充分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合理利用税收优惠,降低经营成本。8.1.2税收筹划原则农村合作社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税收筹划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违反税收政策。(2)合规性原则:税收筹划应遵循财务会计制度,保证筹划方案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3)效益最大化原则:税收筹划应充分考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实现税收负担的最小化。8.1.3税收筹划方法农村合作社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2)合理选择纳税方式。(3)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4)合理利用税收筹划工具。8.2税务申报与缴纳8.2.1税务申报程序农村合作社税务申报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了解税收政策及申报要求。(2)收集、整理相关财务资料。(3)填写税务申报表。(4)提交税务申报表。(5)办理税务申报手续。8.2.2税务缴纳方式农村合作社税务缴纳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现金缴纳。(2)银行转账。(3)电子支付。(4)其他缴纳方式。8.2.3税务缴纳注意事项农村合作社在税务缴纳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变化。(2)保证缴纳金额准确。(3)遵守税务缴纳期限。(4)妥善保存税务缴纳凭证。8.3税务审计与合规8.3.1税务审计概述税务审计是税务机关对农村合作社税收缴纳情况的检查和核实。农村合作社应积极配合税务审计工作,保证税收合规。8.3.2税务审计内容税务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税收政策执行情况。(2)税务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3)税收缴纳情况。(4)其他与税收相关的事项。8.3.3税务审计流程税务审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税务审计通知。(2)税务审计实施。(3)税务审计报告。(4)税务审计处理。8.3.4税务合规措施农村合作社应采取以下措施保证税务合规:(1)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制度。(2)加强税收政策培训。(3)规范税务申报和缴纳行为。(4)积极配合税务审计工作。(5)及时整改税务问题。第九章财务监督与审计9.1财务监督体系9.1.1概述农村合作社财务监督体系是指对农村合作社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的一系列机制和措施。该体系旨在保证农村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合规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促进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9.1.2监督体系构成(1)内部监督:农村合作社内部设立财务监督部门,负责对财务活动进行日常监督,保证财务管理的合规性。(2)外部监督:相关部门、行业自律组织、社会中介机构等对农村合作社财务活动进行外部监督,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3)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的作用,对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9.1.3监督体系运行机制(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农村合作社应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的职责、权限、程序等,保证财务活动合法合规。(2)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3)定期开展财务检查:内部监督部门定期对财务活动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4)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社会中介机构等外部监督作用,与内部监督相互补充,共同保障财务活动的合规性。9.2财务审计程序9.2.1审计计划农村合作社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明确审计对象、范围、内容、时间等。9.2.2审计准备审计人员应了解农村合作社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制定审计方案,明确审计程序、方法、步骤等。9.2.3审计实施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方案,对农村合作社的财务活动进行详细审查,包括查阅财务凭证、账簿、报表等。9.2.4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应在审计结束后,及时撰写审计报告,报告应包括审计过程、审计发觉、审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