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究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相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抗拒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相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理解相识农夫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唯物史观、历史说明、史料实证识记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相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说明、史料实证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抗拒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学问点一太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1.打算: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的主见;他的同乡冯云山到广西荆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团结了很多穷苦农夫。【概念解读】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汲取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夫的平均主义而创立的宗教,对广阔劳动人民有很大的号召力。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气,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K2.经过(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占据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3)军事全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占据湖北、江西、安徽的很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4)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起先衰落。【构图解史】天京变乱(5)后期防卫战: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6)失败: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天京等地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二)太平天国的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1)主见: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见。(2)结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能实施。(3)影响: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反映了农夫追求社会财宝平均的志向。2.《资政新篇》(1)主见: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夫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2)结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能实施。【图解历史】《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三)太平天国的影响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更。2.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心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史料实证】太平天国运动反映的时代特色史料一在中国,连绵起伏的起义已存在了约有十年之久,现在已汇合成为一个不行反抗的革命;不管造成那些起义的社会缘由是什么,不管那些起义带有何种宗教的、朝代的或民族的形式,这一次革命爆发的缘由无疑的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摘编自1853年马克思《中国的和欧洲的革命》史料二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国大片江山。这中国大片江山是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同等条约,攫取了很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了。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快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胡绳《从鸦片斗争到五四运动》[研读](1)史料一反映了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2)史料二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功绩。[思索](1)马克思所提到的“不行反抗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务?你怎样理解这一历史事务带有“宗教的形式”?提示事务:太平天国运动。“宗教的形式”:洪秀全受西方宗教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夫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宣扬发动群众。eq\a\vs4\al((2)据史料二,分析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提示打击了西方列强,客观上阻挡了中国快速殖民地化。eq\a\vs4\al()太平天国运动体现的时代特色(1)起义背景新:以往的农夫起义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难而发生;而太平天国运动则是因斗争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而发生的。(2)起义形式新:过去的起义也有利用宗教的,但大多数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宗教是外来宗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的拜上帝教。(3)革命任务新:太平天国运动在担当传统的反封建任务的同时,还担当起反侵略的任务,成为民主革命的打算阶段。(4)指导思想新: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大胆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在肯定程度上超越了农夫阶级的局限性,具有进步意义。(5)对外交往新:太平天国曾与洋人打交道,当西方列强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支持太平天国时,被拒绝了,这些现象都是以往的农夫起义所不曾遇到的新问题。(6)失败缘由新: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这是以往的农夫运动所不曾遇到的新状况。学问点二洋务运动1.背景(1)经过两次鸦片斗争,统治阶级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2)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①目标:“求强”“求富”。②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③主见:他们认为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2.内容举措实施创办近代工业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筹划海防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创办近代教化开办了培育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特殊说明】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虽然采纳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企业。3.结果:失败。【特殊提示】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变更原有落后的封建制度,是不行能达到“富国强兵”目的的。4.意义: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史料实证】洋务运动史料一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①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史料二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见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研读](1)史料一反映了洋务运动的缘由和目的。①说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②说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剿发捻”“勤远略”。(2)史料二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影响:冲击了封建制度,并产生了近代化因素。[思索]eq\a\vs4\al((1)据史料一,分析洋务运动出现的缘由和目的。)提示缘由:在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下,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不得不正视并承认敌强我弱的事实,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目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挡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eq\a\vs4\al((2)史料二反映了洋务运动有哪些客观作用?)提示在客观上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eq\a\vs4\al()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所起的作用(1)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供应了物质条件及管理阅历;兴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肯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2)政治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更,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起先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代化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起先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化上:洋务运动设新式学堂,培育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化事业的发展。学问点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斗争(一)边疆危机1.概况(1)19世纪60年头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平安遇到了严峻危机。(2)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2.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①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②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据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③俄国出兵占据伊犁地区。(2)概况: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3)结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特殊说明】清军收复新疆之战,粉碎了英、俄勾结阿古柏侵占新疆的企图,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3.中法斗争(1)背景:1883年8月,法国限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2)经过①1884年8月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的领导下,严密布防,多次击退法军。②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3)结果: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据越南。(4)台湾设省: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特殊提示】中法斗争“中国胜而不胜”:中国是战胜者,但基本上接受了法国的侵略要求,而法国作为斗争的失败者,却基本实现了发动这次侵略斗争的主要目的,不仅夺取了整个越南,而且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二)甲午中日斗争1.背景(1)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壮大了国力。(2)因朝鲜发生农夫起义,朝鲜国王恳求清政府出兵。日本趁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斗争。【特殊提示】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了瓜分世界的活动,这是日本侵华的根本缘由,也是西方列强支持日本侵华的缘由所在,从这一角度看,甲午中日斗争爆发带有必定性。2.过程(1)丰岛战役: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1894年8月,甲午中日斗争爆发。(2)平壤战役: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3)黄海战役:北洋舰队重创日本舰队,北洋舰队也在作战中遭到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避战保船”吩咐,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4)威海卫战役:1895年2月,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3.结果:清军战败,签订《马关条约》(1)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全部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款2亿两白银。(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4)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构图解史】《马关条约》的内容4.影响(1)《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甲午中日斗争的失败,证明白洋务运动的破产。【特殊说明】《南京条约》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而《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则是以资本输出为主。K5.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概况:1895年5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绽开了一波又一波抗拒日军占据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据军。(2)意义:台湾人民武装抗日斗争,表明白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毅意志。【史料实证】甲午中日斗争中国战败的缘由史料一在斗争危急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惊慌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史料二清政府自始即实行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斗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救济,且电训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干脆恳求各驻在国之政府。[研读]史料一、二分析了甲午斗争中中国战败的缘由,留意抓住关键提示语句,如史料一中的“削减军费预算”“挪用海军军费”和史料二中“实行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斗争之政策”加以归纳。[思索]eq\a\vs4\al(依据史料一、二,分析说明甲午斗争中中国战败的必定性。)提示①清政府的腐朽,是甲午战败的主要缘由。慈禧太后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②清政府外交上寄希望于欧洲列强的调和,不仔细备战,奉行“避战自保”政策。eq\a\vs4\al()甲午中日斗争是列强侵华的转折点的表现(1)此前主要是老牌的殖民国家,其中以英国为主;此后增加了日、德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2)此前在侵华中以勾结为主,如两次鸦片斗争;此后以争夺为主,如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斗争等。(3)此前是为打开中国门户,进行商品输出;此后要求瓜分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此前侵华主要是通过斗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同等条约,攫取特权,并在镇压人民起义的基础上相互勾(4)结;此后列强对清王朝从勾结到政治瓜分,最终到“以华治华”。(5)战前列强的侵略初步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半殖民地社会起先;战后列强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学问点四瓜分中国的狂潮1.“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特殊说明】“三国干涉还辽”这一事务的发生充分说明帝国主义在对外侵略的过程中,既勾结又斗争,完全以自己的利益为转移,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交换条件。K2.瓜分中国的狂潮(1)划分势力范围: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2)强占租借地:在从渤海到南海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俄国强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香港新界,法国租广州湾。(3)争夺路矿权: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史料实证】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缘由及影响史料是役(甲午斗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研读]史料反映了鸦片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思索]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缘由和影响。提示缘由:甲午斗争中国战败。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华民族危机加深。金田起义标记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后,与清廷对峙;北伐、西征则标记着进入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夫要求获得土地的剧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给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也显示了农夫起义的局限性。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明治维新后,日本主动对外侵略扩张,挑起了甲午中日斗争。甲午中日斗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刺激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没有英国的侵略就没有太平天国运动B.英国的侵略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C.只看到现象而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D.马克思高度评价英国侵略对中国革命的作用解析:选B。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除了阶级冲突激化外,还有就是中国受到了外国的侵略。故选B项。2.太平天国的很多改革措施虽然具有空想性,但对广阔的民众却具有吸引力。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A.产品上缴圣库 B.建立民主政治C.兴办教化 D.平均安排土地解析:选D。太平天国运动是农夫运动,农夫最关切的是土地问题,平均安排土地满意了农夫对土地的需求,故D项正确。3.范文澜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缘由时说:“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夫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确定了太平天国的必定崩溃。”下列各项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C.天京变乱 D.提出《资政新篇》解析:选C。材料中提及的“特性”是农夫阶级的局限性,天京变乱的根本缘由在于农夫阶级的局限性。4.有学者说洋务运动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依据是洋务运动()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目的是维护统治C.使清政府内部冲突缓和 D.使中国强大起来解析:选A。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潮流是实现近代化,故选A。5.甲午中日斗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运往内地时,免收内地税,美国提出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A.日本和美国只加紧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B.提中学国的关税税率C.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创建了有利条件D.列强保障中国的关税收入解析:选C。依据题干“甲午中日斗争后”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对市场的需求扩大,题干中日本提出在华设厂、美国提出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均是在这一背景下,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创建有利条件而实行的措施,故C项正确。6.作为“瓜分狂潮”开端事务“三国干涉还辽”,其中“三国”是指()A.美英法 B.俄英法C.俄日法 D.俄德法解析:选D。《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故选D。教材答疑·名师指津1.教材P97“学思之窗”阅读上述史料,你能理解洋务新政的目的吗?提示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反抗外来侵略。2.教材P98“思索点”你能说说中国在甲午中日斗争中失败的缘由吗?提示封建专制制度腐朽,自然经济落后,军事指挥失误。3.教材P100“问题探究”比照《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谈谈你对毛泽东这段论述的相识。提示毛泽东这段论述深刻阐释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加大资本输出,企图使中国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是非正义的。4.教材P101“学习拓展”提示略。(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描绘了()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黄海大战解析:选B。依据题目中的关键词“金田”可知,歌谣描绘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金田起义,故B项正确。2.“依据《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的确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歼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B.担当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C.平均安排土地和产品D.提动身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选C。《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平分土地,产品归圣库。这减弱了经济竞争,降低了家庭生产的差距,故C项正确。3.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革命以农夫作为革命的主力,但此时农夫已不是中世纪的封建农夫,他们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特点,农夫以外还有新兴的市民阶级,这一社会力气投入革命斗争中,成为其核心和骨干。这一言论意在()A.点明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B.强调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C.指出太平天国革命的对象D.揭示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解析:选D。题干中的“太平天国革命以农夫作为革命的主力”揭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夫斗争的实质,但又提及农夫已经和古代农夫有不同,除农夫外还有其他阶层,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并非完全意义的农夫起义,故D项正确。4.“……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渐渐布置,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据此可知,洋务派兴办企业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解析:选B。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自强求富、抵挡外侮,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洋务派兴办企业的主要目的不是扩大中外贸易交往,也不是发展官督商办企业,更不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选B。5.闻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见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A.在肯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解析:选C。材料中主要阐述了洋务运动“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其中“旧轨”指的是封建统治秩序,而“逸出旧轨”就是指封建统治秩序的渐渐崩溃。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故C项符合题意。6.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独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斗争失败的缘由是()A.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B.清政府对斗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打算C.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求和思想解析:选A。材料“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说明梁启超认为李鸿章过于依靠国际调停,这是导致甲午战败的主要缘由,B、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7.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家乡。”这首诗反映的是()A.鸦片斗争 B.其次次鸦片斗争C.甲午中日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斗争解析:选C。“瀛东”指日本,“辽阳”是辽宁的一地名,而“筹海患难防”指的是洋务派筹办海防不能救中国,由此分析可知这首诗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斗争中国战败,故选C项。8.甲午中日斗争后的《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斗争()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增加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促使学问分子关切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解析:选C。据材料“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知,甲午中日斗争增加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斗争,这是民族之殇,也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民办法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场斗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事任免实施管理办法
- 保险资产待遇管理办法
- 企业奖励基金管理办法
-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 过洞庭》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Unit 1 Teenage Life Reading for Writing课件
- 48个音标教学课件
- 中药学课件第十五章平肝息风药详解
- 2025年物流师职业技能鉴定模拟试卷:物流企业风险管理大数据分析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江苏无锡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全面质量管理试题及参考答案大全
- 充电桩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 《实验室应急预案》专题培训
- 技术、售后服务计划及质量保障措施
- 保山隆阳区小升初数学试卷
- 工程消防资料承包合同范本
- 急性肾功能不全护理查房
-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 2024版住建部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
- 仪表工线路培训
- 2024年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讲义
- 农行反洗钱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