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五年级下册语文《我爱你汉字》(含答案)_第1页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五年级下册语文《我爱你汉字》(含答案)_第2页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五年级下册语文《我爱你汉字》(含答案)_第3页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五年级下册语文《我爱你汉字》(含答案)_第4页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五年级下册语文《我爱你汉字》(含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五年级下册语文《我爱你,汉字》一、单选题1.中国最早的汉字是()。A.金文 B.小篆 C.甲骨文 D.草书2.我国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人是()A.王国维 B.王懿荣 C.刘鹗 D.盘古3.下列汉字的演变过程,正确的一项是()A.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C.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 D.甲骨文→小篆→金文→楷书→隶书4.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它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已经出土的单字有1700个左右。B.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金朝时期使用。C.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D.隶书形成于春秋时期,通行于两汉。魏晋时期有了楷书。5.下面作品中,是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之一《九成宫醴泉铭》(局部)的一项是()A. B. C. D.6.看图选择。(1)上图中从左往右的汉字依次为()A.喜吃皮侯 B.乐吃安侯 C.乐饮皮侯 D.乐饮安侯(2)根据汉字的演变历史给四个汉字排顺序()A.2-1-3-4 B.1-2-3-4 C.1-2-4-3 D.3-4-1-2二、阅读鉴赏7.课内阅读。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秦朝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今天的书法作品特别是印章中仍然较多地使用这种字体。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完全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1)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是。隶书的特点是。(2)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是。(3)从汉字的演变表中可以看出,汉字的演变趋势是。课外阅读。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或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成“策”。这个“册”,像在几片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新了多次。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8.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轻便麻烦9.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字的意思。牍:策:10.写秦始皇和东方朔的事例是为了说明:。11.通过这个短文,你认为我们读书与古人有什么异同?说说你的感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代的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已进入了成熟阶段。ABD出现比甲骨文晚,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文化与文学常识,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与收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2.【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文学常识。我国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人是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

故答案为:B。

【点评】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候一定要掌握课文重点内容,同时要扩大课外阅读量,多积累。3.【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汉字字体演变的了解。结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我爱你,汉字》的学习及课外阅读积累完成。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与阅读中,我们要注意汉字知识等文学常识的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4.【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汉字的了解及文学常识。A.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它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单字有四千多个,其中已经认出的有一千多个,主要记录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说法错误。

B.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说法错误。

C.正确。

D.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与阅读中,我们要注意汉字知识等文学常识的积累,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书法知识等文学常识的了解,A.作品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局部)。

B.作品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局部)。

C.作品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局部)。

D.作品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故答案为:D。

【点评】根据平时的课内学习及课外阅读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6.【答案】(1)C(2)A【解析】【分析】(1)考查看图识字。根据第三四幅字,可知是皮、候;第一幅图是小篆“乐”的写法。故从左往右的汉字依次为乐饮皮侯。

(2)考查汉字的演变。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乐是小篆、饮是甲骨文、侯是楷书。故四个汉字排顺序为:饮、乐、皮、侯。

故答案为:(1)C;(2)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要了解汉字的历史和发展有关的知识点。了解汉字演变的过程,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7.【答案】(1)小篆;笔画简单、书写方便(2)隶书的出现(3)越来越简单,书写越来越方便【解析】【分析】(1)、(2)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1、小篆2、笔画简单、书写方便

(2)隶书的出现

(3)越来越简单,书写越来越方便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答案】8.笨重;方便9.写着文字的竹片或木片;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皮条串编起来10.古代的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11.古人读书很不方便,而我们现在读书很方便。不仅有纸质书,还有电子书,有许多图书馆可以使用。【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短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8.考查了对反义词的理解。①轻便︰轻松方便。故反义词“笨重"。②麻烦︰烦杂琐碎;费事。故反义词“方便”。

故答案为:笨重、方便9.考查了对字义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文中语句: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可知“牍”写着文字的木片或竹片。结合文中语句: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成“策”。可知“策”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

故答案为:写着文字的竹片或木片。;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皮条串编起来10.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